人教版七年级上《春》教学设计
《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春》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所学习的课文都是一些写景诗文。
这些诗文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
品读优美诗文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既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收获知识,又可以熏陶我们的情感。
而《春》是一篇描绘春天的精美散文,它表达的一种对大自然的亲近与爱慕,对生活夸姣的赞叹之情。
作者笔下的春,波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
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
学习本篇课文,我们可以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陶冶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
七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的认知正处于形成之中,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文中重点字词的把握,朗读技能的训练等等。
此外,本文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生机,所以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读悟情。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读出并书写出文中的重点字词,积累精彩语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指导,细细品味赏析课文中的精美而富有特色的语句,了解相关的写作和修辞手法,揣摩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入体味文中传达的微妙感情,联系生活实际,书写自己对春的感受。
重点:通过朗读指导,赏析文中所运用的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品味文中的精美语言,并积累精彩语句。
难点:通过赏析文中的精美语言,揣摩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法:赏析法朗读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圈点勾画法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3 分钟)教师:同学们,在课堂开始之前,老师请大家认真地听一首歌。
过后,请你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者是想到了什么?音乐播放教师:同学们,音乐播放完了,哪位同学先来说说?学生 A:学生 B:学生 C:教师最后就学生的回答做简单的总结,并将主题引入《春》这篇课文的学习中。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课元《春》语文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教版七年级上第⼀课元《春》语⽂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帮助。
1、春 课标及学习⽬标 【课标要求】 在通读课⽂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环境中的意义和作⽤;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
【学习⽬标】 1.了解作者朱⾃清的相关内容,学习⽐喻、拟⼈的修辞⼿法及表达作⽤。
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描写的⽅法。
3.赏析精美语⾔,体味蕴含的情感。
4.朗读并背诵课⽂,把握⽂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的美丽。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诵读,把握好重⾳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2、理清作者思路,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法。
3、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感悟作者⽤诗情画意和⾳乐之美的艺术语⾔,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4、掌握“⽐喻”的修辞⼿法。
【学习难点】 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2、引导学⽣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法(如修辞⼿法、表达⽅式的运⽤)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度、按顺序、绘声绘⾊地描绘春天的写法。
体会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
利⽤多媒体营造出⾃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创设⼀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
每⼀个步骤都注意突出朗读训练,让学⽣在读中学、在学中悟,学会朗读抒情散⽂,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3、⾃主探究教学法。
采取⾃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充分发挥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在合作探究中会的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法,品味⽂中传神的语句。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课时:主要引导学⽣朗读,感受散⽂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课⽂感情学⽣⾃主掌握课⽂构架。
第⼆、三课时:深⼊学习课⽂的表现⼿法(情与景关系)、修辞⼿法(⽐喻、拟⼈);重点语句解析(结合课后练习题);课⽂结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质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质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⑴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衬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⑵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才能目的:⑴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⑵掌握课文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展生动描绘的方法。
3、德育目的: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气氛,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方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p 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老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借鉴:如在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根底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打印好的“春草图”“春雨图”“迎春图”的讲义资料、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本节课在充分诵读感知的根底上,揣摩品析精彩词句,体味文章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理清盼春──绘春──颂春的行文思路。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比照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背景音乐。
)同学们,正如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的经典名曲《蓝色多瑙河》所表达的,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到来的企盼、欢悦,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
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欢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么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那么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一课《春》教案
3.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4.修辞手法学习: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词语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文本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有了互相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我看到他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观察到一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够自信,或者是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下次的课堂活动中,提供更多的话题选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结构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应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春天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春天里的变化”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朗读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举例说明:
(1)教学重点:在讲解生字词时,教师可以列举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如“嫩绿、绽放、婆娑”,并结合句子解释其意义,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在课文朗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跟读、互相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同时,针对课文结构分析,教师可以利用图表或思维导图展示课文的层次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描绘春天的顺序和手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
《春》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人文学习主题是赏四季美景,抒亲近自然、热爱生活之情。
学习的阅读方法是学会朗读,感受文章取材、意境、情感、声韵之美。
《春》是语文教学中经典的一篇写景散文,朱自清用满贮着诗意的语言写出了初春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洋溢着作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作为散文大师的朱自清,其散文处处有值得鉴赏的精彩语句,是学生学习散文语言,培养文学语言感受能力的优良材料。
【学情分析】第一课时学生已初步感知了文章内容,梳理了文章脉络,也进行了初步的朗读感知,为本课时学习朗读方法与写作手法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比喻、拟人等手法,把握文中的景物特征。
2.指导学生掌握重音、停连等朗读方法,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探究文中作者的写作手法,通过品析语言把握景物特征。
2.掌握朗读方法中的“重读与停连”,学会根据文章内容与情感进行正确的朗读处理。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写作手法,准确把握景物特征。
【教学准备】学生已经整体把握了文章脉络与作者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理解写作手法,把握景物特征1.以“春花”为例,通过探究写作手法,把握春花的特征。
齐读第四段,思考春花有什么特点?在文中勾画出体现春花特点的词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出了春天到来时百花争先恐后盛开的样子。
“满”字直接写出了花之多。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颜色鲜艳。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此句写的是想象中的累累的果实,虚实结合,体现花之多。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此句用蜜蜂、蝴蝶的多与闹来侧面烘托花的多与艳。
一个“闹”字不仅写出了声音,还描绘出了热烈的气氛,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课《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一课《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春》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春天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感悟生活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春天的印象。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导入新课。
2.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清课文脉络。
(2)学生分享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解释原因。
(3)教师解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4.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5.创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的春天故事”。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练习。
(3)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6.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7.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句子。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在写作练习环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确保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学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赏析法: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音乐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2)提问学生:春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用几个词语来形容春天吗?(3)引出课题《春》,介绍作者朱自清。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3)提问学生:课文围绕“春” 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课文围绕“春” 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3.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盼春①提问学生: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春天的盼望之情的?明确:作者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盼望着,盼望着”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盼望之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把春天拟人化,生动地表现了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读出作者对春天的盼望之情。
(2)绘春①春草图提问学生: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草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从春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等方面进行描写。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把小草拟人化,生动地写出了小草的生机勃勃;“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篇一」思考的问题:1、引导学生怎样欣赏文学作品?2、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案例描述备课前的思考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与交流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有着生命意义的师生的共融共进的历程,是生机勃勃和五彩缤纷的。
新课程标准给了学生海一般阔,天一样高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能够充分施展自我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但这样自然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大难度,备课空间宽了许多,知识储备与容量也丰富了起来。
就像本课《春》,在几次教材改革过程中,都坚如磐石,足见其长久的文学魅力。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好这一课,自然是摆在每位教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方面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时刻想到赋予《春》一课新的教学面貌。
因此在备课中我想到既要向学生讲清知识点,又要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下,发挥“个性”。
因此本篇的讲解,着重从“美读”与“欣赏”两个角度进行,在过程中领略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前交流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老师希望你们用课上的精彩表现来证明你们的自信,相信自己是最完美的!课堂实录片段一、研讨课文第三段1、指名读文章第三段2、交流师:你喜欢这段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它们好在哪里?甲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因为这个句子很美。
乙生(补充甲生的遗漏):他还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
师:他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乙生:把桃树红的花比作火丙生:“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因为他用了比喻的修辞,散落的状态好。
师:别的句子有同学喜欢么?丁生:我喜欢“赶趟似的”因为他描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神态很像春。
师:能否读一下这个句子?读出他的竞相开放。
(丁生读)师评:并没有读好,没有读出感觉。
(师范读)师:大家齐读这一句。
(生齐读)师:大家还喜欢哪些句子?戊生:“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因为有生机勃勃的活力,里面的一个“闹”字很精彩,把这样的情景表现的很形象。
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朱自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个点。
所以,《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出现是有其道理的。
由《春》这个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学习者分析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水平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情感。
我打算从朗读入手,利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持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设计《春》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之一,本文不管在选材、布局谋篇还是语言上都堪称典范。
按照编者的思路,通常我们都是采用盼春-绘春-赞春这个顺序来教,重点带领学生分析作者描绘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而这次教学设计,我尝试打破这个常规,整篇课文的教学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理论依据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
朗读是培养学生精读水平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能够在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品味。
学习目标:知识与水平:A.用普通话有感情反复地朗读课文,理解并品味文中美的情景,美的结构,美的语言。
B.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品读精彩句、段。
C.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一等奖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一等奖设计1、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一等奖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 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
(播放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二、整体把握文章:1.朗读课文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春》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春》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春》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春》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春》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春》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学会欣赏《春》这首诗。
3.了解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
教学重点:1.对《春》这首诗进行读、背、诵等。
2.欣赏诗歌,理解内涵,领会思想,感受情感。
3.学习文化知识,了解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
教学难点:1.理解《春》这首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2.了解和认识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
教学准备:1.课本《春》2.多媒体教学设备3.活动材料:书法用纸、毛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重温童年”情境,让学生回忆童年时关于春天的记忆,例如:春天草长莺飞,天气渐暖,到处可见小动物们忙碌的身影等。
2. 播放杜甫《春》的视频,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并领会情感、韵律。
二、展开教学1.针对《春》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和学习:如“草木知春不久归”、“渭城朝雨”、“红旗不倒,军魂永在”,并让学生背诵。
2.欣赏杜甫的诗歌,让学生享受诗歌的韵律和表现力,鼓励他们用诗意的眼光欣赏这首诗。
3.教师向学生展示杜甫书法作品《春》原稿,并让学生用毛笔书写《春》中的一句话。
4.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了解西安事变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杜甫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学价值。
三、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2.检查学生诵读和书写的效果和成果。
教学反思:笔者认为,《春》这首诗是杜甫生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不仅有着悲壮的语言,更有着模糊的抒情,弥漫在黑暗中的光明精神让人感受到它的巨大传奇价值。
于此相互作用之下,可以将这首诗带给学生深深的震撼和启迪,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的仁爱之道和追求真理之旅通过对杜甫《春》的深入研读和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领略到杜甫深邃的文化底蕴和感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更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春天的自然景象以及人们对春天的感受和表达。
文章通过诗歌的形式描述了春天的美丽,描绘了万物从冬眠中苏醒的生命力和活力,也揭示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心情和希望。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了解春天的自然景象和气候变化,掌握相关的词汇和用法;•学会欣赏诗歌,了解诗歌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方法,增强自己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主旨和诗歌的特点;•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和句子;•学会感性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用法;•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通过讲解课文、解析词语和句子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阅读理解和分析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课文、诗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和演讲法:通过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培养学生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2.4 教学流程•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和基本句意;•词语解析: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用法,让学生理解词义;•诗歌欣赏:教师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诗歌,并借此讲解诗歌的特点和结构;•诗歌分析: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诗歌表达方式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感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情感。
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法、阅读理解和分析法、语言表达和演讲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我认为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知识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我对于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没有充分考虑,没有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春》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春》的教学设计《春》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无论是准确生动的语言,还是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都值得教师仔细钻研,并在教学中加以落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春》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
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
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
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一的学生,对于鉴赏理解美文的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的方法技巧,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将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进行感知、感受、感悟。
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及学情特点,我确立本课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感知文章内容,欣赏作品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及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提高语言表达及散文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及学情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领会作者细致生动的抒情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
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
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比喻句。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春天有哪些特点?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和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师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3.分析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总分等。
4.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提问:课文中的春天有哪些特点?2.精讲课文教师精讲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比喻句。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做好笔记。
3.课堂练习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讲解。
4.小组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描绘春天的美好?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思路和创意。
第三课时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2.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描绘春天的美好。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写作能力。
3.课堂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写作心得。
四、教学反思1.在分析课文结构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2.在课堂讨论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板书或投影)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二、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问题组]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c、读一读,读出情。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朱自清《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朱自清《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案一、教学目标①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春教案。
②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③揣摩、品味本文鲜明、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④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掌握课文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5、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①诵读;②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③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2、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
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为帮助学生掌握写景技巧,可选择重点语段进行精讲分析,加深理解。
2.一听:听录音朗读(或范读),体会情境。
四读:初读--理清思路。
再读--体会感情。
三熟读--找出特点。
四精读--练习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法国有一位雕刻家,叫罗丹。
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相信大家一定听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的确,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
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力量。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过春天,歌颂过春天,由此产生了许多不朽的篇章。
《春》朱自清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春》朱自清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五幅春景图,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第一课时单元导语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新一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61页,第三单元的导语部分。
这一单元主要是一些写景诗文,这些诗文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
那么我们在品读这些优美诗文的时候要注意反复的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深入地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
我们还要揣摩品味那些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的语句。
一、导入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都写过很多诗文来吟咏、歌颂春天。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春的诗词?(同学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填空)PPT展示:1.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以上这些诗句,都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学春的,容量有限,今天我们要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就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总之体现春天的景物的作者都真切地描绘了出来。
那么春天在朱自清笔下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朱自清。
大家对他有什么了解吗?二、作者简介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要先了解这篇课文的作者。
我们就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朱自清。
(学生回答,PPT展示作者简介)* 朱自清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诗人,更是一位有骨气的民主战士。
1948年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朱自清身患重病,但他至死也不领取美国的救济粮,临终前还不忘嘱托家人千万不能买美国的救济粮。
我们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曾称赞过他的骨气说:“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三亚市荔枝沟中学董小霞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欣赏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2.赏析作者描绘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
3.体会作者对春天喜爱和赞美之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欣赏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难点:体会作者对春天喜爱和赞美之感情。
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诵读中注重个性化朗读。
2、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细致观察景物,领会写景的各种方法。
3、课堂延伸: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学前准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2.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摘抄并准备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3.把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教学步骤:一、检查导入1、请你列举古诗中分别描写四季的诗句?春:夏:秋:冬:或者运用下列导入语:“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现在严冬将至,但我们也可以在这严冬中找寻春的影子,因为冬天来了,我们离天春天越来越近了,那让我们共同来期待那富有生命力的春天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听,春天来了……欣赏音乐《春天在哪里》2、介绍作者(可引导学生结合注释①回答,教者作补充。
)朱自清,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
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
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春》一课
1.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
2.学会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语句描写事物,及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具体的句子感悟春的美。
教学方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春景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铜下,满
川风雨看潮生。
”)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应和hè 酝酿yùnniàng 晕yùn
第一节迎接春天。
(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
(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
(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
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
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
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
些景物?怎样描绘的?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
“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and 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水涨zhǎng“朗润” “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
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钻,写生命力。
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
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革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朗读、背诵。
(4)第4节
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
一派怎样的景象?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
得特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
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
怎么写的呢?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蓬,杖黎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
呼朋引伴呼叫朋友,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6)
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
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
二
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
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
“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
“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
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
寥寥几笔。
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
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
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
细致
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
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
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 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用比喻手法。
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
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
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
淌出来的。
2. 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总写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绘春分写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