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流说课稿

合集下载

2024最新河流说课稿范文

2024最新河流说课稿范文

2024最新河流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河流》,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河流》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并初步了解了地球表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地理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了解河流对于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关系都有着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河流的定义和形成条件,掌握河流的分类和性质。

②能力目标:在学习河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河流特征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了解河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培养保护河流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河流的定义和形成条件,掌握河流的分类和性质。

难点是: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河流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地理学科注重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所以,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问题导入法,实地观察法;学法是:实践操作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地图、图表和河流实地考察的材料,以直观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观察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所以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会用一个问题来导入新课:“你知道地球上最长的河流是哪个吗?”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环节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河流的特征和形成条件。

在实地观察中,我会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河流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河流的特征,例如水的流动、河岸的变化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河流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环节三、地图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河流的能力。

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河流》说课稿

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河流》说课稿

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河流》说课稿一、说课背景1. 教材背景本次说课的教材为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本单元的主题为《河流》。

此单元主要介绍了河流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以及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等内容。

2. 学生背景本单元的内容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生年龄约为12至13岁。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常识和基本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学科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河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常见河流的分类和分布情况;•了解河流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河流》为主题,重点介绍以下内容:•河流的定义和基本特点;•中国主要的河流及其特点;•河流的分类和分布情况;•河流对人类的影响和重要性。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河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中国主要的河流及其特点;•掌握常见河流的分类和分布情况;•了解河流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学习河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针对中国主要的河流进行重点介绍;•掌握常见河流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2. 教学难点本课教学存在以下难点:•学生对河流的概念理解可能较为模糊;•学生对中国主要河流及其特点的了解有限;•学生难以理解河流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四、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1.教学投影仪和计算机;2.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和教辅资料;3.课件:包括河流的定义、中国主要河流的介绍、河流的分类和分布等内容。

五、教学过程及方法1. 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河流图片,引发学生对河流的兴趣,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2. 概念阐述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讲解河流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并进行简单的示意图解释。

3. 中国主要河流的介绍通过展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向学生介绍中国主要河流的名称、来源和特点,并进行互动提问。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河流》说课稿1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河流》说课稿1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河流》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河流》主要介绍河流的定义、形成、分类、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了解河流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地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河流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河流的成因、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河流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河流的定义、形成、分类、特点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的定义、形成、分类、特点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

2.难点:河流形成的原因及其分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河流的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著名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河流的定义、形成、分类、特点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

3.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河流的形成原因、分类及其特点。

重点讲解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如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等。

4.案例分析:以我国某一著名河流为例,让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特点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河流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总结发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

7.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河流的知识点,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河流》第二课时说课稿

《河流》第二课时说课稿

《河流》第二课时说课稿河流第二课时说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课是《河流》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了河流的形成和特点,并且探讨了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到河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流资源。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图片,学生能够了解河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 学生能够认识到河流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讨论。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河流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2. 教学难点: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流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河流的兴趣和了解。

2. 观看教学视频(10分钟)- 播放与河流形成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了解河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研究知识点(15分钟)- 教师简要讲解河流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引导学生注意关键概念和要点。

4. 图片展示(10分钟)- 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河流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片中河流的特点和景象。

5.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河流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观点,并进行合理讨论。

6. 结束(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流资源。

五、课堂评价方式1.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后,通过问答方式进行即时评价;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表现进行评价;3. 学生可以发表研究心得和观点,并进行互评。

六、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视频和图片:展示河流形成过程和特点的视频和图片;2. 小组讨论工具:纸张、笔等。

以上为《河流》第二课时的说课稿,内容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课程概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评价方式和教学资源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河流的形成和特点,以及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河流说课稿

河流说课稿

河流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作为自然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围绕河流这一自然科学现象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

河流不仅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自然景观,而且在人类历史发展、生态平衡以及经济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课内容旨在揭示河流的起源、演变、生态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

(1)作用与地位河流课程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对河流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水循环、地理地貌的形成、生态系统的平衡等自然科学知识。

此外,河流课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 河流的定义、分类及分布;2. 河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3. 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 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与功能;5. 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河流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 掌握河流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水文特征;3. 认识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以及保护意义。

(2)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相关问题;2. 培养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关注河流生态问题;2.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参与河流保护行动。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 河流的定义、分类、分布;2. 河流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水文特征;3. 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及保护意义。

(2)教学难点1. 河流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 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3. 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及其解决措施。

四、说教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河流相关知识,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并突出我的教学特色和与其他教法的不同之处。

(1)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的内容主要围绕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展开。

这一节内容是对前面学习的地形、气候等知识的深入应用,也为后面学习水文、生态环境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了我国主要河流的地理特征,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河流的分布规律,掌握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形、气候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河流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内在联系。

此外,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河流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河流与地形、气候等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与地形、气候的关系;能运用地图识记我国主要河流的地理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通过分析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流,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教学难点: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及其内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生动展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地理特征,帮助学生建立起河流与地形、气候等知识的联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地图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地理位置及特点。

《河流》第二课时说课稿

《河流》第二课时说课稿

《河流》第二课时说课稿河流第二课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理解河流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 了解河流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 河流对人类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河流的定义和概念;2.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3. 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4. 河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和图片资料,展示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3.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河流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河流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对河流的兴趣,引发他们思考河流的形成和作用;2. 导入:介绍河流的定义和概念,让学生了解何为河流以及它的特征和分类;3. 阐释: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详细讲解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包括河流的侵蚀、运输和沉积等;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河流与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如何利用河流进行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5. 小结:总结河流的知识要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6. 拓展讨论:引发学生对河流保护和污染问题的思考,促进他们形成对环境保护的意识;7.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感受真实的河流,加深对河流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 案例展示:评价学生对河流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理解程度;3. 讨论参与: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4.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实地考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2. 图片资料和案例素材;3. 实地考察线路和安全措施。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看图片、讲解、讨论和实地考察等环节中全面了解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通过案例和引导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河流对人类的重要性,并引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主要介绍了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以及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上一节《地形》和下一节《气候》的关键一环。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河流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河流的详细知识,以及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表、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教学难点: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河流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河流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分析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案例分析:以长江、黄河为例,分析河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河流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初中音乐《河流》说课稿

初中音乐《河流》说课稿

初中音乐《河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河流》是初中音乐课本上的一篇音乐作品。

该作品以描绘河流的形象和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河流》这首音乐作品的基本信息,包括曲名、作曲家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听、看、感受来理解和表达音乐的内涵。

3. 情感目标:通过《河流》这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河流》这首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塑造。

2.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欣赏的方式引导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和意蕴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段介绍自然景观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2. 呈现:向学生介绍《河流》这首音乐作品的基本信息,并播放音乐。

3. 引导欣赏: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说和引导问题,让学生逐渐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塑造。

4. 研究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可以进行小组或全班的分享。

5. 活动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创意活动,比如绘画、写诗等,表达对大自然美的情感和感激之心。

6. 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音乐和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导入环节对自然景观的反应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 监听学生在听音乐和看视频时的专注程度和对音乐表达的理解。

3. 鼓励学生在活动延伸环节进行创意表达,并评价他们的表达方式和内容。

六、教学资源1. 《河流》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描述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3. 绘画和写诗的相关素材和工具。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河流》这首音乐作品的欣赏,以及活动延伸,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情感表达能力。

学生在欣赏和表达环节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好的音乐欣赏能力。

对于后续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延伸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河流》优秀说课稿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河流》优秀说课稿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河流》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河流》是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使学生了解河流的特点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自然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河流的定义、形成和重要性。

*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河流的认识和感受。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河流的保护与珍惜意识,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河流的定义、形成和重要性。

*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关于河流的认识和感受。

四、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材《河流》课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课堂展示的图片、PPT等。

学生准备:1. 认真预教材。

2. 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幅河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河流的认知和感受,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2. 研究目标呈现呈现本节课的研究目标,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

3. 正文展开* 第一步:导入知识,给学生讲解河流的定义和形成过程,通过多媒体设备等辅助材料展示相关内容。

* 第二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河流的认识和感受。

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 第三步:进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答与河流相关的问题,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和指导性的引导。

* 第四步: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河流的美丽和重要性。

* 第五步: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例如绘画、写作等,用以巩固对河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综合归纳总结河流的定义、形成和重要性,并强调保护河流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

六、说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对河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通过展示和讨论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积极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河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河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河流》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是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河流》单元。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河流的特点、流域和河流的重要性等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河流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学生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字和识字能力,对于复杂的地理概念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河流的相关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河流的定义及其特点;- 掌握流域、源头、支流和河口等相关概念;- 了解河流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河流的特点;- 能够画出河流的流域示意图;- 能够意识到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1. 重点:- 了解河流的定义及其特点;- 掌握流域、源头、支流和河口等相关概念。

2. 难点:- 将抽象的地理概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五、说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 地图、图表等教具;- 学生绘制流域示意图的素材。

2. 学生准备:- 学生需要提前预相关教材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利用一张显示河流图片的课件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讨论河流的相关知识,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呈现:- 通过课件展示河流的定义,帮助学生明确河流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特点的河流图片,并引导他们总结出河流的特点。

3. 深入研究:- 通过地图、图表等教具,向学生展示流域、源头、支流和河口等地理概念,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流域示意图的绘制,加深对流域概念的理解。

4. 拓展延伸:- 与学生探讨河流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发思考和讨论;-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河流,加深对河流的认识。

5. 课堂小结:- 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保学生正确掌握河流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河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河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河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节课以《河流》为话题,主要介绍了河流的概念、形成过程和重要作用等内容。

2. 教材特点本节课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知识性强:通过研究河流的内容,学生可以了解河流的形成过程和重要作用,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 生活化:河流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自然现象之一,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应达到以下知识目标:- 了解河流的形成过程;- 掌握河流的重要作用;- 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河流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应达到以下能力目标:- 提高观察和感知河流的能力;- 培养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的能力;-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应达到以下情感目标:-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培养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培养合作与分享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河流的概念和形成过程,掌握河流的重要作用。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准备好以下教学工具和素材:- 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多媒体投影仪;- PPT课件;- 河流图片、视频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河流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河流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研究欲望。

同时可以提问引导:- 你们看到过哪些河流?- 你们对河流有什么了解?2. 研究新知通过展示PPT课件,讲解河流的概念和形成过程,并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进行生动直观的示范。

同时可以请学生参与讨论:- 河流是如何形成的?- 河流有哪些重要作用?3. 拓展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发现身边的河流,并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对河流的概念、形成过程和重要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河流》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河流》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河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是研究课文《河流》。

通过研究本文,让学生了解河流的基本知识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河流的定义及形成原因。

2. 掌握长江、黄河等我国重要河流的基本情况。

3. 能够正确使用相关河流的词汇。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河流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具体案例加深印象。

2. 掌握长江、黄河等我国重要河流的基本情况,了解河流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难点1. 学生对河流的认知较为模糊,难以理解其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长江、黄河等我国重要河流与课文内容的对应关系,需要让学生进行深入理解。

五、教学方法1. 案例引入法:利用具体案例引出河流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 讲解法: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河流的相关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河流的认识和看法。

4. 观察法: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河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本课研究的主题:《河流》。

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对“河流”的想法,并写在黑板上。

2. 自主研究让学生先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具体案例,如松花江的洪涝灾害、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等。

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

3. 整合知识讲解河流的定义及形成原因,并以长江、黄河等我国重要河流为例,让学生了解各个河流的基本情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4. 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环保意识,从小细节做起,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惯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讲解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了河流的知识和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还是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河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河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河流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次说课的教材为《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河流》,共包含以下内容:1. 河流的形成和特点2. 河流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3. 文学作品中的河流描写4. 课文解读和研究方法5. 拓展阅读和相关课外资源推荐二、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1. 了解河流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特点;2. 了解河流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3. 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河流的描写,体会河流的美和力量;4. 研究有效的阅读和研究方法,提高自主研究能力;5. 拓展阅读相关课外资源,培养对河流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 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1. 理解河流的形成和特点;2. 分析河流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1. 文学作品中的河流描写的理解和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导入引入,引发学生对河流的思考和兴趣,激发研究动机;2. 介绍河流的形成和特点,通过图片等教具进行展示和解释;3. 呈现河流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和实际生活的连接进行探讨;4.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河流描写,并进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思考;5.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6. 引导学生研究有效的阅读和研究方法,培养自主研究能力;7. 提供拓展阅读和相关课外资源,加深学生对河流和自然环境的认识。

五、说教具使用教具使用包括:- 图片展示河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实物展示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件和教辅材料辅助课文解读。

六、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 主题:河流2. 子主题:形成与特点、对人类的重要性、文学描写3. 重点词语和短语:河流的源头、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水量、自然美景、诗意描写4. 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七、说课后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 学生对河流的形成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河流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的认识;3. 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河流描写的反应和思考;4. 学生的课文解读和分析能力;5. 学生的阅读和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6. 学生对拓展阅读和相关课外资源的兴趣和参与情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河流》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河流》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河流》优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河流》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1课,主要讲述了河流的形成、特点和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可以加深对河流的认识,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河流的概念,掌握河流的形成和特点;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重点1. 掌握河流的定义和形成方式;2. 理解河流的特点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认识河流的特点;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问答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河流的兴趣;2. 概念讲解:由教师简要介绍河流的定义和形成方式;3. 观察实践: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当地的河流并记录所见;4.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案例,讨论河流的特点和意义;5. 总结归纳: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总结归纳河流的特点和意义;6. 完成任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应的练和任务;7. 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六、教学资源1. 图片、地图等用于呈现河流的教具;2. 实地考察需要的相关设备和安全措施。

七、课堂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2. 练和任务的完成情况;3. 学生对河流特点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八、拓展延伸1. 邀请当地的专家或者环保志愿者到班级进行讲座,深入了解河流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 带领学生进行小型河流清理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河流的基本知识,还可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共同呵护我们的美丽地球。

注意:以上说课稿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

《河流》小学语文说课稿

《河流》小学语文说课稿

《河流》小学语文说课稿河流说课稿一、教学设计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了解河流的定义和特征;- 掌握常见河流的名称及其地理位置;- 体验河流的重要性和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河流的定义和特征。

2. 教学难点: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感受河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课件:包含河流的图片和地图。

- 小组活动:制作河流模型的材料和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展示美丽的河流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 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地貌是什么,引导他们思考河流的特征。

2. 新课呈现(15分钟)- 介绍河流的定义和特征,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

- 出示地图,让学生指出知名河流的位置,如长江、黄河等。

- 通过观察图片和地图,让学生感受河流的形态和流动的水。

3. 模拟体验(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发给每组一份河流模型材料和工具。

- 按照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使用材料和工具制作一个小型河流模型。

- 模型制作完成后,让学生观察水流的流动和改变,感受河流的不同特点。

4. 总结归纳(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总结河流的定义和特征。

- 提问学生,河流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作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周围的河流,并写一篇短文描述所观察到的河流的形态和特征。

六、板书设计河流- 定义:水流经常流的道路- 特征:流动不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七、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图片展示、地图指认和模拟体验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了河流的定义和特征。

小组活动中的制作河流模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河流的形态和流动。

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河流的浓厚兴趣,达到了教学设计目标。

下次课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探索河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河流的理解。

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说课稿

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说课稿

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河流的形成、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河流的相关知识。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到河流的起源、发展、类型以及影响河流的因素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根据对粤人版八年级学生的了解,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关于地形、气候等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是,对于河流的形成、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较为复杂的概念,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河流的定义、形成、类型及影响因素;能够描述河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的定义、形成、类型及影响因素;河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河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河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模型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河流的形成、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我国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

2.新课导入:介绍河流的定义、形成、类型及影响因素。

3.实例分析:分析珠江、长江等我国著名河流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身边的河流,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河流的形成、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强调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河流》教学讲稿——得奖教学讲稿

《河流》教学讲稿——得奖教学讲稿

《河流》教学讲稿——得奖教学讲稿1. 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河流》是一篇描绘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深入剖析文本,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1.2 课程目标- 分析《河流》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 解读文本中的象征手法,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

- 提高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2.1 文本分析- 自然环境描写:分析文本中对河流、森林等自然环境的描绘,理解自然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 人物关系:探讨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 象征手法:解读文本中的象征手法,如河流的象征意义等。

2.2 主题探讨- 人类与自然:分析人类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如何影响自然环境。

- 生态文明:探讨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3. 教学方法- 文本分析:采用逐段解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剖析文本内容。

-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抢答、小组竞赛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写作作业,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5. 教学资源- 文本资料:《河流》原文及其注释、相关评论文章等。

- 影像资料: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纪录片等。

- 网络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新闻、报道、评论等。

6. 教学安排- 课时:共计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课程背景及目的(10分钟)2. 文本分析:逐段解析《河流》文本(45分钟)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人与自然、生态文明的关系(30分钟)4.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抢答、小组竞赛等环节(10分钟)5. 总结:回顾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5分钟)7. 课后作业- 写作作业: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字数不限。

《河流》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河流》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河流》说课稿——获奖说课稿河流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说课内容概述本次说课将重点介绍关于河流的相关知识和教学设计。

通过本课,学生将了解河流的定义、形成原因、流经地理区域以及河流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 了解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 掌握一些重要的河流的名称和流经的地理区域;3. 了解河流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4.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包括:1. 学生能够理解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 学生能够记住重要的河流的名称和流经的地理区域;3. 学生能够理解河流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本课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主要包括讲授、讨论、实地考察和小组活动。

在讲授环节中,我将通过多种教学资源和媒体展示,引发学生对河流的兴趣,并向他们介绍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在讨论环节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河流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研究和补充知识。

在实地考察环节中,我计划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河流进行实地考察。

学生可以亲自观察河流的特点、水流以及周围的生态环境,加深对河流的认识。

在小组活动环节中,我将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合作完成一份关于某个重要河流的研究报告。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本课的教学内容和过程如下:第一部分: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壮观河流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河流的兴趣。

随后,提问学生对河流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部分:讲授环节通过幻灯片和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并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部分:讨论环节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关于河流的知识和经验。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第四部分: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河流进行实地考察。

引导学生观察河流的特点、水流情况以及周围的生态环境。

统编版部编本河流 说课稿

统编版部编本河流 说课稿

统编版部编本河流说课稿统编版部编本河流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河流的概念及其特征;2. 熟悉中国主要河流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3. 掌握河流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中国主要河流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2. 河流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本节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河流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河流的兴趣,并让学生提出自己对河流的看法和了解。

2. 河流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介绍(2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不同流域的地理特点,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各个河流流域的特点。

3. 河流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20分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河流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如提供水资源、农业发展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作用。

鼓励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河流重要性的认识,促进课堂的互动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本堂课将采用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探究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河流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主要以课堂活动和学生表现为依据。

教师将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程度和对河流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的,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讨论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同时加强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以外流河为主》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和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主要从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自然灾害四个方面介绍我国的自然环境。

《河流》这部分内容围绕河流的基础知识以及各自然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

本节有三个小标题:1、以外流河为主;2、长江的开发与治理;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根据具体内容,我将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1、以外流河为主;2、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气候的延伸和扩展,又为下面学习黄河和长江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我国河流概况和内、外流区域的分布,掌握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利用图表等资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都是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及内、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和图形图表演示法。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2、说学法:在学习过程中,以图为媒体,让学生读图、分析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水平,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
(1)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课本获取有关知识;
(2)协作学习:通过课堂中小组间生生协作、师生互动进行学习。

(3)探究学习: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学习
这样的教学计划旨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会将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在导入过程中,我会播放河流的图片,然后提出疑问:中国有哪些河湖,他们分别在地图哪个
位置呢?这种直观的导入法有两个优点:一是使用直观的手段即图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设置疑问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急于探求结果的好奇心。

最后总结: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

第一部分内容是我国主要的河流分布,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围绕我国水系的分布图进行讲解。

我将用一句话描述我国主要河流的典型特征,然后让同学找出这些河流,并进行反馈。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积极参与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能力。

然后,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列问题:
1这些河流最终流向何处?
2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3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相类似,不能注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运用地图观察实例,概括总结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及内流湖、外流湖的概念,并得出结论,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

4、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再哪里?
并用图表进行比较,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

这样比较适合初中学生掌握地理概念。

然后承转:
第二部分内容:河流的水文特征。

我会采用先设疑问,再让学生合作讨论,最后我做归纳总结的方法解决,这样既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看课本图2.31观察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条河流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2.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
3.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
4. 分析我国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有何不同?
然后我再总结:长江、黄河、松花江三大河流虽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但又有显著差异: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冬季没有结冰期;而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流量小,含沙量大,冬季出现枯水期,有结冰现象,甚至断流(特别是黄河,由于流经植被破坏严重、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东北地区的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结冰期长。

让学生看表加深记忆效果。

这样处理的依据有二:
一是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变静为动,增强了直观效果。

二是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

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如长时间的降雨会使身边的河流发生什么变化?
第三部分内容:阅读材料:京杭大运河。

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并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对主要知识进行强调。

第四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内容,呈现出身边的河流被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如何防治水污染;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让同学们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环保意识,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最后,通过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布置课后作业。

以上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老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2.下列组合,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③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A.①②④B.③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 A.核糖体和线粒体B.细胞膜和叶绿体
C.内质网和中心体D.细胞膜和核糖体
4.将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的()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5.细胞学说揭示了()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的细胞
C.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D.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
6.下图表示细胞中的5类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每个椭圆形代表一种有机物,下列列出这5 种化合物名称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A、①—⑤:维生素、脂质、酶、蛋白质、激素
B、①—⑤:维生素、脂质、激素、蛋白质、酶
C、①—⑤:酶、蛋白质、激素、脂质、维生素
D、①—⑤:激素、脂质、维生素、蛋白质、酶
7.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定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
A.核苷酸B.DNA C.RNA D.蛋白质
8.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与①~③中的叙述依次对应()
①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
②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类
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
A.核糖、脱氧核糖、乳糖B.脱氧核糖、核糖、乳糖
C.核糖、葡萄糖、糖原D.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
9.下列有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只由蛋白质调节B.多糖是植物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C.干种子因缺乏自由水不能萌发D.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10.下列活动与蛋白质无直接关系的是()A.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B.咀嚼馒头变得有甜味
C.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D.植物矿质元素的吸收
11.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的功能的是()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B.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
C.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
12.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就是蛋白质
B.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氨基酸有200种
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的碱基包括C、G、A、T、U
D.促使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酶也是蛋白质
13.经化学分析后断定某物质不含任何矿质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 A.叶绿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纤维素
14.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果禽流感病毒的组成物质在某些酶的作用下彻底水解,可以得到的水解产物主要有()
A.碱基、脱氧核糖、磷酸、氨基酸B.碱基、核糖、磷酸、葡萄糖
C.碱基、葡萄糖、磷酸、甘油、脂肪酸D.碱基、核糖、磷酸、氨基酸
15.纤维素、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B.葡萄糖、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C.氨基酸、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D.淀粉、蛋白质和DNA
16.人的胰岛素和胰蛋白酶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合成这两种蛋白质的细胞的功能却完
全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A.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D.蛋白质中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17.已知有70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这说明无机盐离子()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