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学历史教学思考摘要: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形式单一,内容具有陕隘性和抽象性,评价制度和方式导致了教学方面的陕隘和落后,因此必须按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树立新的理念,改革历史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改变“教”与“学”的方法,改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从而提高历史教学效益。

关键词:课程改革中学历史教学思考【中图分类号】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时代在前进,教育在改革,教法在创新。

我校实施新课程使用按新《课标》编写的历史教材已五年了,我是一名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师,在这五年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通过不断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学习和理解,对传统的历史教学进行了比较,认为改革历史教学势在必行。

一、传统的历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由于历史课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在只注重了老师的讲和学生的看,缺乏对学生的学的引导,所以“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的相似的一幕”出现,因而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更何况原有的历史教学没有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没有把历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功能相结合,因此,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2.历史教学内容的狭隘性和抽象性。

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始终受到了“儒家思想”和“马列主义”的束缚。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历史使被“儒家思想”所“剪裁”,成为一家一姓政权的更替史,所以司马光将其主编的史书称为《资治通鉴》。

新中国成立后,“剪裁”中国历史教科书的是“马克思主义”观点,特别是前苏联列宁、斯大林的观点,再加上政治斗争的需要,历史教学内容成了阐释固定观点的材料和佐证,失去了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应有的地位,如对某些农民运动的评价就出现了绝对性,只看到了进步性而忽视了破坏性等。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的资料又非常狭窄,常常是一个老师,一本教材,图书馆名存实亡,多媒体教学的缺乏,更不用说有让学生走向社会、文物古迹去访问探寻的条件了,使历史在人们的心目中枯燥无味。

中学历史教育的新课程标准与教学改革

中学历史教育的新课程标准与教学改革

中学历史教育的新课程标准与教学改革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探索出了一系列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中学历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创新。

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中学历史教育也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推动教学改革发展。

一、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历史作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历史能够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轨迹,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同时,历史也能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然而,过去的历史教学却存在着知识点繁杂、乏味枯燥等问题,学生对历史产生了厌倦和抵触情绪。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它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将历史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历史的魅力。

二、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新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

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1. 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置于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和集体讨论等方式来完成历史学科的学习任务。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实践性教学的体现新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科的实践性教学,通过参观实地、讲座报告、社区参与等方式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方法新课程标准的出台需要配合有效的教学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方法供参考:1. 转变教师角色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充当知识的传授者。

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历史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历史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历史初中历史课程是中国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有深刻的认识,熟悉历史发展进程,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运用历史知识和整合多种技能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版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革中,新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有趣的方式传播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为社会生活服务的能力。

新版课程标准的结构有三个层次:一是中心主题,也就是学习课程的核心内容;二是教学内容,也就是教学要求,是实现学习中心主题的基础;三是学习活动,也就是学习活动,是实现学习教学要求的具体实施细则。

中心主题包括: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历史的人类活动;历史文化的多元性;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

这些中心主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探究历史文明的发展和变化,了解人类的发展和全球文明的演变,以增强对历史的认识。

教学内容,包括:过去的文明;文化和思想变迁;政治与经济体制;技术科学进步;民族文化;社会发展;国家形成及其他等。

这些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参与历史的研究,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筛选、融合、评估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学习活动,也就是学生的学习行动细节,包括:观察;推理;分析;比较;比较;选择;思考;发现;综合;总结;提出新见解等。

这些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版历史课程标准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本的学习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跨学科复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深入结合历史背景及其它学科知识,思考和探究从而实现历史学习、文化传承和参与社会实践。

为了全面贯彻新版课程标准,做好初中历史教学指导,首先,要深入实施新课程理念,做到素质教育的“任务导向”,不管是开设一门历史课,还是改变历史课的授课方式,有一个共同的宗旨:就是将学习任务放在首位,切实做到“新课程要求,新活动形式,新教学目标,新教师风格”。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 改革 。
2 创设 情境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 课 标 》 提 出 ,要 让 学 生 在 现 实 中 和 已有 知识 的基 础 上 新 体验 和 理 解 数 学知 识 。在 教 学 过程 中 ,创 设 形 象 、 生动 的 “ 情 境 ”,恰 当地 组织和 引导学 生 的学 习活 动 ,使学 生能 够 自然地 获 得知 识和 技能 ,并 能促 进智 能 的发展 。心理 学告 诉我 们 ,凡 是新 奇 的直接 符合 需要 的事 物容 易 引起人 的 直接 兴趣 ,在 大脑 皮层 内 容易 产生优 势 兴奋 中心 ;单 调 的一种 信 号反 复刺激 ,大脑 皮层 内 容易产 生抑 制 ,注 意程 度下 降 。学生 一无 所 知的对 象 很难 引 发他 们 的兴趣 ,所 以教 师创 设 的情境 就要 紧 紧 围绕 教 学 目标 ,而且 要 比较 具体 、 明确 ,从生 活情 境 中提炼 数 学 问题 ,充分 发挥 情境 的 趣 味 性、 问题性 为 教学 服务 ,不 能 “ 尝辄止 ”,把 情境 的创 设 浅 只作 为课 堂教 学 的 “ 设 ”和 “ 门砖 ” 。如在 教学 “ 方体 和 摆 敲 长 正方 体的表 面积 ”时 ,我让 同学 们动 手 剪开 一个 长方 体 ,在剪 开 长方 体的平 面 图形 中 ,去探 索每 相对 的 两个 长方 形 的长和 宽 与长 方体 的长 、宽 、高 的关 系 ,归纳 出长 方 体表 面积 的计 算关 系式 , 从而化 难 为易 ,让 学生 熟练 掌握 本节 课 知识 ,为 学生 由感 性认 识 上升 到理性 认识 奠 定 了基础 。学 生对 这 种学 习方 式很 感 兴趣 ,从
教 学研 8 00 期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谭 文 军 ( 重庆 市石柱 土 家族 自治县悦 崃 中学 490) 0 10

(教育改革)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课程解析

(教育改革)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课程解析

(教育改革)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课程解析教育改革: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课程解析引言在中国的教育领域,新课标的实施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教育改革。

这场改革不仅包括科学、数学等科目,也包括了初中历史课程。

本文旨在解析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课程,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重要的教育改革。

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课程特点1.全球视角新课标明确提出,初中历史课程应该秉持全球视角,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发展变化。

比如在对世界历史的研究中,不仅要研究中国历史,也要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增强学生的世界观和国际视野。

2.人文关怀新课标强调,历史教育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历史素养。

这意味着历史课程需要涵盖各种历史事件的背后含义,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

3.思辨教学新课标提倡思辨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挖掘历史的深层含义,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历史事实。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分析和判断历史事件。

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中国历史,同时也包括了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在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世界古代历史,在初中二年级,学生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历史和世界近代历史,在初中三年级,学生主要研究中国现代和近代历史以及世界现代历史。

结论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人文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全面的历史知识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新初中历史课标的变化

新初中历史课标的变化

新初中历史课标的变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开始的,初中历史执行的是课标实验稿。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是初中历史教学新的纲领性文件。

1. 对前言部分的修改课程性质: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性。

课程基本理念:更突出了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达到“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注重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中;倡导教学方式的创新。

课程设计思路:对每一个板块中的学习主题做了弱化,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一个板块的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

“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学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

在内容的编制上,精选最基本的史事,展现历史发展基本进程。

2. 对课程目标的修改保留课标实验稿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划分,但对这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了新的表述,使历史课程的目标更为清晰、完整。

3. 对课程内容的修改依照历史发展时序的原则,重新编写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导言。

导言将该学习板块所涉及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主要特征和重大史事进行了概述,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征,使教师能够了解每个学习板块内容的基本结构。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适当删除过难、过偏的内容,降低难度。

同时,根据历史课程的时序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适当增加一些内容。

与实验稿的知识点相比,新课标减少了五十多个知识点,增补了二十多个必要的知识点,实际减少了三十来个知识点,使内容总量有所下降,难度降低,使重点更加突出,更适于教学操作。

吸收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体现新的观念。

如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现代史的学习板块之中。

这是根据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这种划分基本得到公认。

(详细版)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

(详细版)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

(详细版)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概述本文档旨在深入解读我国初中历史新课标,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与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将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课程理念新课标强调历史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本,注重能力培养,强调学科整合,重视历史素养”的理念。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将历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初中历史课程的四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这四个方面的目标,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时空观念。

内容标准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和优化,强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专题与综合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按照这一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

教学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历史故事、案例、多媒体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

2. 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注重学科整合:将历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地理、政治、文化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加强史料教学:充分利用史料,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5.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历史讲座、参观、实地考察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6. 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结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通过本文档的解读,我们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共同为培养具有历史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研读新课标,正确实施初中历史教学

研读新课标,正确实施初中历史教学

研读新课标,正确实施初中历史教学作者:李亚敏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年第03期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广大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学习课程标准新理念,如何进行历史教学改革,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我们历史教师必须面临的问题。

历史学科在对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今天和展望未来。

那么初中历史教师怎么才能正确实施历史教学呢?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以下五点:一要认真识记历史知识,这是形成历史学科能力的基础和载体。

二要初步掌握和运用学科理论体系,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做到把历史事件、人物放在特定历史时期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即“论从史出”。

三要有再现历史的能力,能对历史知识归纳、比较和概括。

四要能独立处理历史信息,运用历史理论彻底解决问题。

五要具有历史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既反对空发议论,把历史课教成政治课的做法,又要反对不负责任地让学生记几个人名、地名、事件名,摒弃“史论结合”的做法。

初中和高中对历史学科“史论结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理论部分可以放大,但不能讲成理论课。

而在初中教学中应以史实教学为主,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历史经验、记住历史教训,努力培养其正确的历史观。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根据历史自身发展的轨迹,抓住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发现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2024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前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了修订。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精神,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对原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的修订。

一、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解释能力和历史价值观。

3. 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国际理解能力。

二、课程内容1. 中国古代史:包括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阶段。

2.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阶段。

3. 世界古代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印度古代文明、中东古代文明等。

4. 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时代、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阶段。

5. 历史地理:包括古代中国的地理单元、古代世界的地理单元、历史时期的地理变迁等。

三、课程实施1. 教学建议: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历史文物、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址、历史主题班会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四、课程标准1. 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2. 课程标准应体现时代精神,符合国情,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2024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析

2024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析

2024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析前言本文档旨在深入解析2024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为广大师生提供详细、全面的理解和指导。

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对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标准概述1.1 课程性质新课程标准将初中历史定位为一门涵盖中华文明发展历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必修课程。

1.2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历史课程的四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与实践。

1.3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将初中历史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模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史。

每个模块下设有若干单元,涵盖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二、课程内容解析2.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模块包括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单元。

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古代文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入学习。

2.2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模块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单元。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认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3 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模块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等单元。

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2.4 世界史世界史模块包括古代世界、中世纪世界、近现代世界等单元。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关注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了解世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教学建议3.1 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提倡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3.2 教学资源新课程标准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3 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全新解析)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

(全新解析)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

(全新解析)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引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我国教育部门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了全新解读。

本文档将详细解析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

一、课程标准的变化1.1 课程目标的调整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价值观等方面。

相较于旧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能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课程内容的更新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课程内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增加了许多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课题,如“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

同时,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增加了一些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1.3 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程标准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2.1 教师培训为了让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门应组织系统的培训,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2.2 教学资源建设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历史教学资源的投入,开发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2.3 教学评价改革学校应根据新课程标准调整教学评价体系,从单一的知识性考核转变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全面评价。

三、结语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标志着我国历史教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应共同努力,积极落实新课程标准,为培养具有历史核心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新课改给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但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背后,透露出很多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下面,是我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一点思考。

一、教学中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场地,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承担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来说,这是一个最为有效的途径。

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历史课堂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

教学时,我们除了要重视知识技能和理论方面,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智力的培养,从培养合格人才的角度出发,注重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真正将初中历史课程的新课改理念贯穿到教学中去。

首先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创造了深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们要教育学生对祖国忠诚和热爱,让学生了解本国的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之心,让他们对我们灿烂的文化有崇敬之情。

我们要通过讲授大量丰富的史料,让学生在祖国优秀的文化宝库中陶冶情操,清楚地了解伟大的中华民族对人类的贡献,使他们真正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很有成就感。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屈辱历史,让他们牢牢记住,不忘国耻。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丰功伟绩,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艰辛。

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的国家还没有完全统一,但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台湾省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我们要让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要热爱党、热爱国家,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教学中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在历史教学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首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让历史知识与学生认知思维同步。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生 还 没 有对 文 本 作 基 本 了解 的 前 提 下 进 行 相 关知识 的迁移 和应 用不 切 实 际 ,致 使学 生 只能
得 全面 ,多种 不 同于机械 记忆 的教 学策 略协 同 发 挥作用 , 生 在有 效识 记 和深化 理解方 面得 学
被动地从课本 l找相关信息并做机械的回答。 卜 ( 在让学 生运 用表格对三个条 约进行 内 2 ) 容对照的环节 , 表格是执教教师事先设计 的而 不是让学生在 比较 了三个条约之后 自主完成 , 所 以在 这个环 节 ,学 生有 意义 的历史 学 习还 没 有充分体 现 。 () “ 看条 约 ”的教学 环节 ,执 教教师 3在 细 还缺乏运用有启发性和挑 战性 的问题来 引导 学生分 析和思 考 ,历史 知识 的学 习基 本 上还停 留于识记水平 。如 ,在讲到 《 南京条约 5的签 订对 中国造成 的影 响 即 “ 国开 始丧 失独 立 自 中 主的地位 ,一 步步沦 为 半殖 民地 半封 建社 会社 会 ”时 ,执教 教师 没有用 相关 的问题来 引导学 生从 条约本 身 的 内容 来 进行 理解 ,如 “ 什么 为 说《 南京条约5的签 汀使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 自 5 主的地位? 从哪里可以看 出中国一步步沦为半 殖 民地半封 建社 会? ” () 本课 教学 内容 的选 择上 ,执教 教 师把 4在 有关关天培 、邓世 昌等 民族英雄进行 的 “ 悲壮 的抗争”的内容板块和 《 辛丑条约 5的内容移 至第 二次课 的教 学 ,这使 得第 一次 课教 学 的 内 容本身变得不完整 ,因为前者本身就是鸦片战 争和 甲午战争过程 中的事件 , 后者是和 《 南京 条约 》等并 列 的四大 条约 之一 。 改进建 议 :(增 加 学生 文本 预 习的机会 , 1 ) 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之上展开有序 的教学。 ( 增加清政府在鸦 片战争时期 年度财政总收 2 )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摘要:历史是综合性学科,其教学的核心是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

跨学科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应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热情,更好地促使学科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但目前跨学科教学活动并没有常规化,教师教学时能整合其它学科的机会寥寥无几。

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打破学科固有的疆界,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再设计,做了多次学科间的整合尝试,在不断发掘历史学科综合性的过程中,发现跨学科教学确实有效,它可以成为当下课堂教学的新常态,不仅可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更可应用到其它学科,体现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跨学科历史教学核心素养跨学科教学,主要是指在学科教学中适当体现或渗透其它学科的内容、思想及方法。

历史新课标提出,为进一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历史课程应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开展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和综合实践活动。

跨学科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既在时段上,又在领域内横通的通史意识,同时借助不同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提升和拓展,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热情,更好地促使学科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一、研究背景为了认识世界,人们想方设法把它分类,方便进行抽象分析。

但世界并不会为此发生任何变化,不管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纯粹的科学知识,也没有单一的历史知识,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一)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贯古今,联中外,包括了文学、科技、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领域,因此与其他学科之间经常出现交叉现象。

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任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专员时说“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每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构成一个有机体式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

如何搞好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

如何搞好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

如何搞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是其教学实施,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形式展现出来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教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历史教学效果。

一、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喜好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喜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

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索;讲点历史变化变迁的原因;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个历史剧等。

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冒发思想的火花。

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重喜好的激发。

一是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喜好。

上课时,可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新问题感喜好。

如朝鲜核新问题、我国举办奥运会、伊拉克战争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发展的思索;二是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喜好。

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喜好。

如动员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珍藏的各朝代钱币,学生平时买的文物古迹宣传片,以及在名胜风景区拍的相片等,在课堂展示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发了创新思维。

二、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

诱导学生主动参和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索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发展“言之有据,论者符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

(深度解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的课程变革

(深度解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的课程变革

(深度解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的课程变革1.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已经逐步融入到初中历史的教学中。

本次文档将深入解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程的变革,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程变革的背景2.1 教育改革的大环境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各个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中,历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也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

2.2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倡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些要求都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程的主要变革3.1 课程结构的调整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课程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更加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从古代史到近现代史,从国内史到世界史,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

3.2 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3 课程资源的丰富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历史学习体验。

3.4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课程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不再单一依赖笔试成绩。

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能力等都将纳入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4. 结语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课程变革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

广大师生需要积极适应这些变革,共同努力,让历史课程在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新一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3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

2023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

主题:2023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内容:一、引言2023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全面深化历史教育改革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为重点,旨在推动历史教育向着更加全面、科学、严谨的方向发展。

二、认识新课程标准要求1. 理解新的历史教育理念在新的历史教育理念中,历史不再是死板的事件记载,而是一个由个体、事件、社会和国家等多个维度交织而成的复杂系统。

学生需要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注重历史事件间的因果联系,不仅要了解事件本身,更要了解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2. 理解新的教学目标新的历史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历史推理、史料分析、历史观点辨析等;二是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历史文化,并且懂得如何运用历史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增强学生对当代世界和未来的历史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国家和社会的情感。

3. 理解新的教学内容新的历史教学内容将更加注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教学,同时要求着重教学教材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朝着全球化的方向,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国际历史。

4. 理解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历史教学要求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讲授、问题解决、小组合作学习、课外拓展等,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三、应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1. 教学方法新的历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辨,培养他们正确的历史思维方式和方法。

教师要注重把历史案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符合新的历史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时,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引导学生去认识历史,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师资能力建设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教学标准,学校需要加强对历史教师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历史文化素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历史教学要求,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历史。

践行新课标构建新课堂——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

践行新课标构建新课堂——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

课改论坛新课程NEW CURRICULUM随着初中历史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等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构建契合新课标先进理念课堂教学模式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鉴于此,我在自身日常的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了如下探索与研究。

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我个人认为,传统“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落后教育模式,一来未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二来更是严重制约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锻炼与发展,并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历史教学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新课标这一精神的内涵在于: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会学历史,掌握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方法。

我严格践行了新课标的这一理念。

例如,在学习了秦始皇建立秦王朝的相关内容之后,我为学生出示了以下史学材料:“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章太炎《秦政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

”(陈登原《国史旧闻》)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上述历史材料发表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通过认真分析与阅读材料,学生很容易就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地位君主的秦始皇,后人对他的功过始终存在着极大的争议,有人肯定他的历史功绩,也有人严厉斥责其过失。

由于立场、出发点的不同,不同的评论者对秦始皇这一人物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

最正确的方式就是既认识到他的功绩,肯定其历史作用,又要认识到其在位统治期间的残酷与暴政,学会辩证地分析这一人物。

(完整版)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

(完整版)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

(完整版)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一、引言历史课程是初中学生必修的重要学科之一。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中国教育部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发布了《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新课标)》。

本文将对新课标进行解读,以便于初中历史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和要求。

二、改革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历史学科也需要与时俱进。

新课标的出台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历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提高他们的国民素质。

三、主要特点1. 突出历史思维的培养: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历史分析和历史判断能力。

通过开展历史探究和历史研究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强调历史智慧的传承:新课标注重传承历史智慧,旨在使学生明白历史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历史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个人发展和国家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3. 强调历史素养的提升: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包括历史知识、历史情感、历史态度和历史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通过历史教育的开展,学生将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培养国家意识和全球视野。

四、教学实施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如:- 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通过讲授知识、提供案例、引导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训练:通过开展历史探究、历史辩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 开展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博物馆、调研社区历史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增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五、评价方式的改变新课标对评价方式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外,还要注重开展学科竞赛、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究等活动,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摘要:历史科目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着天然的优势。

但是由于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刻板与落后,使历史科目的这种特性一直难以被充分发挥出来。

鉴于此,从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状况着手,主要就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推进了现代教育教学的改革,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应对新课程标准内容进行全面认识,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进行创新发展,使之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丰富教学语言,活化课堂教学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长期使用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学生难以跟随教师的思路,融入初中历史学习之中,造成学生听课质量的下降。

因此,在今后教育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应对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一定的革新。

首先,教师应注重教学语言的丰富,在教学的
过程中加入一些肢体动作以及感性词汇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活化。

例如,在学习戊戌变法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说:“中华的崛起是由无数先辈共同努力的结果,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其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性,同学们应对这些变法先士给予尊重,感谢其为中华崛起做出的努力。

”通过这种感性语言的表达,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激发,进而让学生融入教学中去,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
掌握。

二、重视整体把握,树立全局意识
历史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一阶段之间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从教材的角度出发,将历史按照版块进行割裂,其应在阶段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整体性的把握,将各阶段教学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形成全局意识,从而对历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联系一些经济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明白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或者在学习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其与辛亥革命、洋务运动等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形成知识上的连贯性,把握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与背景。

三、发掘学科优势,增加人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现代教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引导,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历史学科的优势进行挖掘,通过增加人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所提升。

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教师就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抗日战争中的小故事或者播放一些抗日题材的影片,让学生对抗日战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通过历史教学的开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此达到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初中历史教学应就原有的教学目标进行创新,通过丰富教学语言、活化课堂教学;重视整体把握,树立全局意识;发掘学科优势、增加人文教学等方式,对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缺点与弊端进行完善,进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质量,促使历史课堂教学作用的发挥,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为学生今后获得更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关金红.转变教学理念,抓好历史教学工作[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
[2]欧峻利.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几点转变[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
编辑薛直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