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不良行为的自我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不良行为自我控制的有效途径
一、中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诊断
中学生的不良行为, 是指中学生违反《中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有的是违纪, 有的则属于一般违法。从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本质上进行诊断,有不良行为的中学生,尽管其表现各异,但都具有如下共同的心理特征.
(一)道德认识错误。美国戈达德的研究成果表明:低能与违法确有关联。不良行为中学生智力一般是偏低的,他们对许多道德规范认识不清,甚至错误,形成了模糊的或颠倒的道德观。个人英雄主义、无政府主义、享乐主义是其道德认识中的三种主要的错误观念。
(二)道德情感失调。我国的郑和均、邓京华把道德情感分为爱国主义感、集体主义感、荣誉感、责任感、友谊感等五个方面,经过抽样调查:中学生对爱国主义感、集体主义感、荣誉感、友谊感持积极情感的分别接近或超过80%,而对责任感持积极情感的只占40%左右。不良行为中学生的责任感更是低下。道德情感的失调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正义感,甚至以受害人的痛苦为乐。
(三)道德需要畸形发展。在中学生的需要结构中,独立自主的需要和被理解、被尊重的需要占据重要的位置。不良行为的中学生,更
是强烈地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需要自主。但他们较为低下的认识能力和不良行为,又使他们难以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和尊重,难以自主。当他们的需要不能以合乎社会角色规范的方式得满足时,则只能用寻衅滋事、玩世不恭、打架斗殴、搞恶作剧等方式来争强好胜、表现自已而得到满足。
(四)道德意志薄弱。一般来说,中学生道德意志的薄弱性表现为抑制不够和冲动过剩两个方面,所谓抑制不够就是说,只要有一点冲动就会产生不良的行为;冲动过剩则包括一触即发的爆发性冲动和只要有一点不满就大发作。
二、学校道德教育的现实思考
根据中学生不良行为成因的上述诊断,思考学校道德教育的现实,我们教育工作的误区就显而易见了。
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第一个失误。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工作忽视道德教育,一切问题全归结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把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这一失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道德教育任务的艰巨性和道德教育力量的单薄性之间反差的存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第二个失误。道德教育是要帮助学生实现道德认
识、品德心理结构和行为表现上的良好整合,其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但现实的道德教育面对艰巨的任务,显得十分单薄。其单薄性表现在:(1) 从道德教育的现状看, 学校存在着重智轻德、智硬德软的现象。(2)从道德教育的主体看,学生是缺乏“求德欲”的,因为道德教育所要确立的行为规范与学生的利害相关,有的甚至是利害冲突,因而学生接受时并不顺畅,是受阻滞的。(3)从道德教育的主持者看,教师并不拥有他们在智育、体育过程中所拥有的那种难以置疑的权威性。艰巨性与单薄性之间反差的存在,在于学校没有把道德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没有投入足够的力量。
在道德教育中忽视主体选择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第三个失误,也是最主要的失误。教育实践越来越证明,道德教育应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自我教育的能力,道德教育才真正取得了成功。现实的道德教育却长期忽视学生的主体选择能力的培养。这一失误使学生主体地位失落,逆反心理增强。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地位,而没有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学生只满足于表面的循规蹈矩,而没有真正培养起自我教育的能力,道德认同就成为一种虚假的表象。
三、自我控制不良行为的有效途径
对于不良行为的自我控制,我们推行这样一套“自我控制”模式:
(一)自我醒悟。自我醒悟是指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自己感到继续坚持错误的危害性,在思想上开始有改正不良行为的愿望。自我醒悟一般是在事实的教育和教育者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行动的严重后果时产生的。自我醒悟的关键是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发现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可以设计“老师心目中的我”、“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专题教育活动,让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从社会评价的角度,自己找出差距并认识其危险性。
(二)自我转变。自我转变一般包含两种情形:一是学生一段时间不出现不良行为,遇事能向老师、家长汇报;二是在某些事情上表现出正义感,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在学生经过自我醒悟阶段后,可以设计“老师期待我”、“爸爸妈妈笑了”等专题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自我转化。在学生自我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自我转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自我巩固。自我巩固是指学生在自我转变过程中力争不出现不良行为的状态。转变中的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必须教育学生千万不能因反复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的进步不是直线前进的,往往是迂回曲折的。为避免反复,要指导学生制订严格的自我监督计划和措施,巩固转变成果。只有自觉地进行自
我监督,用这种“规矩”来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创造一个完善的自我。
(四)自我稳定。自我稳定是指学生能按正确的道德准则行动,并形成稳定的良好品德,它是自我控制的目的。在自我稳定阶段, 学生必须:(1)加强自我修养;(2)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3)用道德和法律来规范和强制自己;(4)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使本能和理性、欲望与理智、利己和利他等达到和谐的统一。
强调学生的自我控制,并不否认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作用。从社会控制的角度来看,在学生自我控制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自始至终都要:(1)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在学生心中培植善良、良心、义务等道德情感;(2)鼓励学生树立较高的价值目标,让他们去追求、探索、创造和竞争;(3)努力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由地发展;(4)以道德、纪律和法律这三道壁垒来防范学生的不良行为。
只有在学生自我控制的同时,把社会控制与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备的控制系统,才能有效地矫治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为国家培养出尽可能多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