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6课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课时跟踪检测苏教版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14白发的期盼(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4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
1.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对诗歌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力。
-使用图标、图片等元素,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8.板书结构:
-教学内容标题:《白发的期盼》(节选)。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板书艺术性和趣味性。
-板书结构。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白发的期盼》这首诗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a.诗句内涵丰富,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b.诗歌中的古代文化背景知识,如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需要适度讲解。
c.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诗句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理解《白发的期盼》的诗意、诗句解析、诗人生平背景。
-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教学重点:
-诗歌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白发的期盼》的诗意、诗句解析、诗人生平背景。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4.教学难点:
-《白发的期盼》的诗意、诗句解析、诗人生平背景。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5.教学过程:
-在线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工具,如、谷歌等搜索引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6课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
第16课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作者简介(一)背景链接《白发的期盼(节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之一是传统大家庭模式的改变。
到外地求学、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父母在,不远游”已经变成了千里万里之外通过电话嘘寒问暖。
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做儿女的却于奔忙之中鲜有顾及。
如何解决传统的传承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是不是一定要以牺牲老年人对亲情的需求为代价?年轻人在精神的独立和现实的忙碌之外还能为白发爹娘做些什么?这就是《白发的期盼》的创作动机。
《永不消逝的歌声》有“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于1996年3月14日在军区总医院因病逝世。
享年83岁。
作者以前访问过他,并于4月24日播出,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二)常识整理1.人物专访“人物专访”是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专门访问,是一种深层次的专题性的新闻报道方式。
采访对象可以是社会名流、权威人士,也可以是新闻人物。
采访内容有的侧重观点采访,有的侧重信息采访,有的侧重个性采访。
采访问话应注意四个方面:(1)提问前要了解对方;(2)必须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3)问题要准确具体;(4)问题要简洁口语化。
2.广播稿广播稿是为广播需要而准备的文稿。
广播新闻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听觉优先和简短的特点,决定了广播稿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通俗口语化,明白易懂。
二是结构简洁明了。
受时间的限制,广播稿要注意干脆利索。
三是生动活泼。
写法、语言要富于变化,避免单调乏味;要侧重具体事例,少用抽象议论。
四是主题单一集中。
五是音调和谐,讲究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赡.养(shàn)(2)拎.着(līn)(3)空巢.(cháo) (4)惶.恐(huánɡ)(5)融洽.(qià) (6)脍.炙人口(kuài)(7)恪.守(kè) (8)镌.刻(juān)(9)病榻.(tà)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累⎩⎪⎨⎪⎧ 拖累.(lěi )累.赘(léi )劳累.(lèi ) (2)圈⎩⎪⎨⎪⎧花圈.(quān )圈.养(juàn ) (3)着⎩⎪⎨⎪⎧ 执着.(zhuó)着.急(zháo )着.数(zhāo ) (4)埋⎩⎪⎨⎪⎧埋.没(mái )埋.怨(mán ) 2.语境辨析法 (1)他对待工作绝不马虎,谈起线路管内设备的质量、病害频发处.(chù)所及处.(chǔ)理最佳方法,他如数家珍。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6课 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课时跟踪检测 苏教版必修4
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一、语言表达专练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隔山跨海,能________得了父母的期盼和儿女的责任吗?②为让更多消费者可以________分辨饮用水水质,国际健康饮用水产业发展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等单位每年联合发布“中国优水地图”。
③近日沈阳万家一家三代人________老保姆的故事感人至深,广被传送,他们之间的真情互动,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阵拂面的清风。
A.承载简洁赡养B.负载简洁抚养C.承载简捷赡养D.负载简捷抚养解析:选C ①句意是电话线对亲情和责任的承受装载,该用“承载”。
②句意是分辨方法简便快捷,该用“简捷”。
③句意是后辈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供给老保姆生活所需,该用“赡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清明,多愁善感又意趣缠绵,因而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
B.在荷兰足球历史上,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范”姓球员或教练,如教练范加尔,球员范巴斯滕、范德萨、范尼斯特鲁伊等。
C.日前,石狮某漂染厂老板侯某到石狮公安局报案,称漂染厂仓库内1万余米成品布不胫而...走.。
D.连绵起伏的香蕉林映衬着70多栋整齐划一的别墅,绿树环绕的乡村美景,让人情不自禁....地称赞。
解析:选C C项,“不胫而走”意为没有腿也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此处句意是成品布丢失,该用“不翼而飞”。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获得幸福往往难以如愿,因为人们总是和自己身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
B.“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因不忘国运民生终未归隐山林,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C.多年实践中证明:选票上候选人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既简便易行,又可以避免人为造成候选人获选机会不平等的情况。
D.专家们认为,在世界经济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经济尽管增长有所放缓,并面临下行压力,但依然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1-2022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教版课件:4.3 倾 听 白发的期盼(节选)(共39张PPT)
“精神赡养”的重要性
青年 家庭观念淡薄,没形成 进一步强调“精神赡养”的
人 认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要性
续表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目标二】品味语言,分析文章的技巧 1.本文括号中有很多相当于戏剧中的“舞台说明”性质的文字, 它们在文中有何作用? 提示展示生活环境,描绘孤独画面,突出精神赡养的必要性,增强 感召力,又贴近生活,使谈话更轻松、自然。 2.插入《常回家看看》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提示前文谈老年人孤独,后文谈年轻人大都不“常回家看看”。 插入歌词起转折、过渡作用。唱出老人心声,衬托孤独;引出关注 话题,深化主旨。
倾听
白发的期 盼(节选)
满江红 思家
郑燮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 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 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 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 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何 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 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 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
折腰人,将毋左。
[赏析]此词抒写了对扬州的怀念,也透露 了对仕宦生活的厌倦。上片着意描写扬州的 风景名胜,令人神往。下片抒写对重返扬州的 生活展望。全词平易浅近而内涵丰富,感情真 挚,颇具特色。 口语化而又典雅的文字的塑造,往往需要一定 的雅醉。这样,在醒醉之中方能一吐快绪。性 情自然而生,笔下文字在情感的催促下静静流 露。
2.写汉字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严 jùn 峻 jùn 工 竣 shàn 养 赡
zhān 仰 瞻
空巢 cháo kē 臼 窠 遗憾 hàn 震撼 hàn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3.解词语 (1)天伦之乐: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2)父母在,不远游:出自《论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做子女的不应该抛下父母远行。”
精选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6课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
第16课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作者简介(一)背景链接《白发的期盼(节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之一是传统大家庭模式的改变。
到外地求学、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父母在,不远游”已经变成了千里万里之外通过电话嘘寒问暖。
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做儿女的却于奔忙之中鲜有顾及。
如何解决传统的传承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是不是一定要以牺牲老年人对亲情的需求为代价?年轻人在精神的独立和现实的忙碌之外还能为白发爹娘做些什么?这就是《白发的期盼》的创作动机。
《永不消逝的歌声》有“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于1996年3月14日在军区总医院因病逝世。
享年83岁。
作者以前访问过他,并于4月24日播出,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二)常识整理1.人物专访“人物专访”是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专门访问,是一种深层次的专题性的新闻报道方式。
采访对象可以是社会名流、权威人士,也可以是新闻人物。
采访内容有的侧重观点采访,有的侧重信息采访,有的侧重个性采访。
采访问话应注意四个方面:(1)提问前要了解对方;(2)必须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3)问题要准确具体;(4)问题要简洁口语化。
2.广播稿广播稿是为广播需要而准备的文稿。
广播新闻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听觉优先和简短的特点,决定了广播稿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通俗口语化,明白易懂。
二是结构简洁明了。
受时间的限制,广播稿要注意干脆利索。
三是生动活泼。
写法、语言要富于变化,避免单调乏味;要侧重具体事例,少用抽象议论。
四是主题单一集中。
五是音调和谐,讲究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赡.养(shàn)(2)拎.着(līn)(3)空巢.(cháo) (4)惶.恐(huánɡ)(5)融洽.(qià) (6)脍.炙人口(kuài)(7)恪.守(kè) (8)镌.刻(juān)(9)病榻.(tà)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累⎩⎪⎨⎪⎧拖累.(lěi )累.赘(léi )劳累.(lèi )(2)圈⎩⎪⎨⎪⎧花圈.(quān )圈.养(juàn )(3)着⎩⎪⎨⎪⎧执着.(zhuó)着.急(zháo )着.数(zhāo )(4)埋⎩⎪⎨⎪⎧埋.没(mái )埋.怨(mán )2.语境辨析法(1)他对待工作绝不马虎,谈起线路管内设备的质量、病害频发处.(chù)所及处.(chǔ)理最佳方法,他如数家珍。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浙江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浙江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白发的期盼(节选)》,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白发的期盼(节选)》是一篇描写母亲对儿子深深思念的散文。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亲的白发和期盼,展现了亲情的伟大和无私。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3 教学难点:感受母亲的期盼和对儿子的深深思念,理解亲情的伟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3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3.4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白发的期盼(节选)》5.2 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3 教学参考资料:相关文章、论文、教案等,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提前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6.2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朗读法: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通过声音的传递,感受母亲的期盼和对儿子的深深思念。
7.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必修4课下能力提升十六 白发的期盼(节选) 永不消逝的歌声
课下能力提升(十六)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执着.(zhuó)舀.水(yǎo)嘈.杂(cáo) 风靡.世界(mǐ)B.恪.守(kè) 打鼾.(hān)瞬.间(shùn) 唧.唧喳喳(jī)C.怀揣.(chuāi) 摄.像(shè) 关键.(jiàn) 厚积薄.发(bó)D.泥泞.(nìnɡ) 难熬.(áo) 怠.慢(dài) 脍.炙人口(huì)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严峻轮番针砭时弊天伦之乐B.憧憬趋势相题并论耳熟能祥C.聚合依赖沧海桑田无影无踪D.遗憾惶恐迎刃而解融会贯通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张藜生前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我和我的祖国》《亚洲雄风》《山不转水转》《篱笆墙的影子》等。
②刘诗诗在熟悉的镜头面前,优雅从容,一颦一笑都恰如其分....。
③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也不胫而走....。
④连日来,一对夫妻被邻居杀害的案件在十里八村被传得纷纷扬扬....。
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网络名人走进国家博物馆,通过耳熟能详....、感同身受,进而向社会传递出更加理性的声音。
⑥未来韩国现代和北京现代将会厚积薄发....继续努力,成长一定还会遇到很多波折,这就是市场竞争。
A.②④⑤B.①②⑤C.②④⑥D.①③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曹文轩在获安徒生奖后,有人撰文指出他将女性塑造成“纯洁、温柔、善良”,是服务于男性欲望,是典型的“男性中心视角”。
B.魏则西走了,但医疗骗子并不会主动淡出江湖。
如何不让下一个“魏则西”重蹈覆辙,是政府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C.TCL集团此前陷入并购低谷后,布局上游面板业务,其旗下华星光电已是全球第五大液晶电视面板厂商,最终在逆境中实现了千亿跨越。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单元-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课件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新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应定期看望或问候父母,其立 法的理论基础是“精神________(赡养/抚养)”。有些无儿女的家庭就想办法 ________(赡养/抚养)孤儿,为防老作准备。陈战的父母遇难后,他们兄弟俩就由 一对六十多岁的夫妇来抚养。
家庭观念淡薄,对“精神赡 人认识上的误区,进一步强调
养”根本没形成认识 呼吁“精神赡养”的重要性
三、阅读课文《永不消逝的歌声》开头至“和中国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答下面的问题。
4.文章开头第一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和音乐共同构筑了一个情景:在一支熟悉的 乐曲声中,目送一位令人尊敬的民间音乐家渐渐远去,一下子使听众陷入一种 既悲伤而又肃然起敬的情感之中。利用情景设置悬念,并为倾听下文做了情感 铺垫。
“精神赡养”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说,承担赡养责任的下一代应该充分 关注并用很好的方式去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另一层是说,能否尽到“精神赡 养”责任的关键是要看老人是否具有持续的完好的精神状态。
2.插入《常回家看看》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案】 前边的交谈说明了很多老年人很孤独,下文则谈年轻人大都不 “常回家看看”,在交谈过程中是一个转折和过渡;歌词唱出了老年人的心声, 衬出老年人的孤独;引出了下面的话题,说明现实生活中连“常回家看看”这 并不高的要求都满足不了,深化了文章主旨。
(2)毕业前夕,我们五个要好的同学相约漂流大峡谷,共享天.伦.之.乐.。( ) 理由: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白发的期盼(节选)》,使学生了解文章背景,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村改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感受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期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讨论学习生字词。
3. 课文朗读:组织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4. 内容理解: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理解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期盼。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农村改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作业设计:1. 回家后向父母讲述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 写一篇关于家乡变化的短文,锻炼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写的关于家乡变化的短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通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白发的期盼(节选)》。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素材。
3. 生字词卡片。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6课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20180127194
第16课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作者简介(一)背景链接《白发的期盼(节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之一是传统大家庭模式的改变。
到外地求学、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父母在,不远游”已经变成了千里万里之外通过电话嘘寒问暖。
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做儿女的却于奔忙之中鲜有顾及。
如何解决传统的传承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是不是一定要以牺牲老年人对亲情的需求为代价?年轻人在精神的独立和现实的忙碌之外还能为白发爹娘做些什么?这就是《白发的期盼》的创作动机。
《永不消逝的歌声》有“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于1996年3月14日在军区总医院因病逝世。
享年83岁。
作者以前访问过他,并于4月24日播出,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二)常识整理1.人物专访“人物专访”是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专门访问,是一种深层次的专题性的新闻报道方式。
采访对象可以是社会名流、权威人士,也可以是新闻人物。
采访内容有的侧重观点采访,有的侧重信息采访,有的侧重个性采访。
采访问话应注意四个方面:(1)提问前要了解对方;(2)必须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3)问题要准确具体;(4)问题要简洁口语化。
2.广播稿广播稿是为广播需要而准备的文稿。
广播新闻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听觉优先和简短的特点,决定了广播稿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通俗口语化,明白易懂。
二是结构简洁明了。
受时间的限制,广播稿要注意干脆利索。
三是生动活泼。
写法、语言要富于变化,避免单调乏味;要侧重具体事例,少用抽象议论。
四是主题单一集中。
五是音调和谐,讲究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赡.养(shàn)(2)拎.着(līn)(3)空巢.(cháo) (4)惶.恐(huánɡ)(5)融洽.(qià) (6)脍.炙人口(kuài)(7)恪.守(kè) (8)镌.刻(juān)(9)病榻.(tà)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累⎩⎪⎨⎪⎧拖累.(lěi )累.赘(léi )劳累.(lèi )(2)圈⎩⎪⎨⎪⎧花圈.(quān )圈.养(juàn )(3)着⎩⎪⎨⎪⎧执着.(zhuó)着.急(zháo )着.数(zhāo )(4)埋⎩⎪⎨⎪⎧埋.没(mái )埋.怨(mán )2.语境辨析法(1)他对待工作绝不马虎,谈起线路管内设备的质量、病害频发处.(chù)所及处.(chǔ)理最佳方法,他如数家珍。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必修4讲义 第四专题第16课白发的期盼(节选) 永不消
第16课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温秋阳,1967年生,哈尔滨人。
高级编辑。
1989年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编辑系毕业。
1989年至1991年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工作。
1991年到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攻读硕士研究生。
1994年获新闻系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教中心。
现任《都市森林》节目制作人。
还做过发展研究工作,著有《中国特色应急广播研究》。
2013年,被评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百优理论人才”。
主要作品主创《在爱的怀抱中》《让欢笑代替哀愁》《无臂蛙王》《传唱到今天的千年史诗》等节目。
生平经历赵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副总监。
多次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春节联欢晚会导演、黄金周文艺大联播策划,担任中央台《中华神韵》《流行经典》《中国金唱片》《娱乐周报》《天地喜洋洋》《国家大剧院》《民歌中国》《放歌奥运》等音乐、文艺节目监制。
主要作品作品有《永不消逝的歌声——纪念音乐家王洛宾》《不尽情思铸心碑——纪念周恩来诞辰百年》《璀璨星光路——纪念新中国电影50年》等。
(一)背景链接《白发的期盼(节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之一是传统大家庭模式的改变。
到外地求学、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父母在,不远游”已经变成了千里万里之外通过电话嘘寒问暖。
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做儿女的却于奔忙之中鲜有顾及。
如何解决传统的传承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是不是一定要以牺牲老年人对亲情的需求为代价?年轻人在精神的独立和现实的忙碌之外还能为白发爹娘做些什么?这就是《白发的期盼》的创作动机。
《永不消逝的歌声》有“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于1996年3月14日在军区总医院因病逝世。
享年83岁。
作者以前访问过他,并于4月24日播出,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二)常识整理1.人物专访“人物专访”是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专门访问,是一种深层次的专题性的新闻报道方式。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浙江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白发的期盼(节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愧疚之情,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视。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表达深沉情感的句子,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2. 如何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2. 以情感为主线,通过情境创设、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3. 以案例分析法,对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家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导入《白发的期盼(节选)》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划出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之情,激发学生的亲情意识。
5. 案例分析:教师对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体会亲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意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亲情的作文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对亲情的感悟。
六、教学内容1. 详细解读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深入理解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的主要内容。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浙江专用讲义:第四专题 第16课 白发的期盼(节选) 永不消逝的歌声+ Word版含答案
第16课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作者简介(一)背景链接《白发的期盼(节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之一是传统大家庭模式的改变。
到外地求学、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父母在,不远游”已经变成了千里万里之外通过电话嘘寒问暖。
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做儿女的却于奔忙之中鲜有顾及。
如何解决传统的传承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是不是一定要以牺牲老年人对亲情的需求为代价?年轻人在精神的独立和现实的忙碌之外还能为白发爹娘做些什么?这就是《白发的期盼》的创作动机。
《永不消逝的歌声》有“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于1996年3月14日在军区总医院因病逝世。
享年83岁。
作者以前访问过他,并于4月24日播出,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二)常识整理1.人物专访“人物专访”是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专门访问,是一种深层次的专题性的新闻报道方式。
采访对象可以是社会名流、权威人士,也可以是新闻人物。
采访内容有的侧重观点采访,有的侧重信息采访,有的侧重个性采访。
采访问话应注意四个方面:(1)提问前要了解对方;(2)必须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3)问题要准确具体;(4)问题要简洁口语化。
2.广播稿广播稿是为广播需要而准备的文稿。
广播新闻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听觉优先和简短的特点,决定了广播稿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通俗口语化,明白易懂。
二是结构简洁明了。
受时间的限制,广播稿要注意干脆利索。
三是生动活泼。
写法、语言要富于变化,避免单调乏味;要侧重具体事例,少用抽象议论。
四是主题单一集中。
五是音调和谐,讲究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赡.养(shàn)(2)拎.着(līn)(3)空巢.(cháo) (4)惶.恐(huánɡ)(5)融洽.(qià) (6)脍.炙人口(kuài)(7)恪.守(kè) (8)镌.刻(juān)(9)病榻.(tà)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累⎩⎪⎨⎪⎧ 拖累.(l ěi )累.赘(l éi )劳累.(l èi ) (2)圈⎩⎪⎨⎪⎧花圈.(qu ān )圈.养(ju àn ) (3)着⎩⎪⎨⎪⎧ 执着.(zhu ó)着.急(zh áo )着.数(zh āo ) (4)埋⎩⎪⎨⎪⎧埋.没(m ái )埋.怨(m án ) 2.语境辨析法 (1)他对待工作绝不马虎,谈起线路管内设备的质量、病害频发处.(ch ù)所及处.(ch ǔ)理最佳方法,他如数家珍。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浙江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白发的期盼(节选)》,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期盼,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回报父母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和结构。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文章情感。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重点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合作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尊敬父母、回报父母的意识。
6. 总结全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期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3. 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协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家长反馈: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感性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互动式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病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a. 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的主题分析b.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c.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关爱d. 学生如何回报父母的爱2. 教学步骤:a. 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b. 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c. 讨论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d. 探讨学生如何回报父母的爱,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八、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a. 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b.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c. 病例资料d. 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2. 教学工具:a. 投影仪、音响等视听设备b. 计算机和网络c. 白板和markersd. 病例分析表格九、教学反思与调整:a. 课堂教学效果b. 学生的学习反馈c. 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实际运用2. 调整措施:a.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b.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辅导c.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完成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的阅读与分析2. 第3-4周:探讨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关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3. 第5-6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第7-8周:开展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5. 第9-10周:总结与回顾,强化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回报意识十一、教学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其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6课 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教学案 苏教必修4苏教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6课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教学案苏教必修4苏教第16课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温秋阳,1967年生,哈尔滨人。
高级编辑。
1989年北京播送学院文艺编辑系毕业。
1989年至1991年在黑龙江人民播送电台新闻部工作。
1991年到北京播送学院新闻系攻读硕士研究生。
1994年获新闻系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中央人民播送电台社教中心。
现任《都市森林》节目制作人。
还做过开展研究工作,著有《中国特色应急播送研究》。
XXXX年,被评为国家新闻出版播送电视“百优理论人才〞。
主要作品主创《在爱的怀抱中》《让欢笑代替哀愁》《无臂蛙王》《传唱到今天的千年史诗》等节目。
生平经历赵薇,中央人民播送电台“文艺之声〞副总监。
屡次担任中央人民播送电台春节联欢晚会导演、黄金周文艺大联播筹划,担任中央台《中华神韵》《流行经典》《中国金唱片》《娱乐周报》《天地喜洋洋》《国家大剧院》《民歌中国》《放歌奥运》等音乐、文艺节目监制。
主要作品作品有《永不消逝的歌声——纪念音乐家王洛宾》《不尽情思铸心碑——纪念周恩来诞辰百年》《璀璨星光路——纪念新中国电影50年》等。
(一)背景链接《白发的期盼(节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之一是传统大家庭模式的改变。
到外地求学、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父母在,不远游〞已经变成了千里万里之外通过嘘寒问暖。
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做儿女的却于奔忙之中鲜有顾及。
如何解决传统的传承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是不是一定要以牺牲老年人对亲情的需求为代价?年轻人在精神的独立和现实的忙碌之外还能为白发爹娘做些什么?这就是《白发的期盼》的创作动机。
《永不消逝的歌声》有“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于XXXX年3月14日在军区总医院因病逝世。
享年83岁。
作者以前访问过他,并于4月24日播出,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二)常识整理1.人物专访“人物专访〞是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专门访问,是一种深层次的专题性的新闻报道方式。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4专题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2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倾听,能准确全面地表达听到的信息;2初步学会欣赏广播作品。
教学难点1.把握好倾听的技巧,准确、全面地表达自己所听到的信息。
2.欣赏广播作品时,学生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同学们都习惯于用眼睛去获得信息,欣赏作品。
今天,我们要换一种形式,用耳朵来获取信息。
请同学们合上课本,拿出笔来,注意记录,我放一段录音,大家简要地叙述一下录音里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
(录音:老年人部分)问1、我发现刚才听录音的过程中,同学们都非常动情。
记者精心地为我们制作了这么长的一段录音,她想告诉我们什么?白发的老人,他们究竟期盼的是什么?请引述你听到的素材加以回答。
当今社会老人的精神需求不可忽视。
一、第一个引用的例子是有一个老人,他有许多孩子,但是都不在身边,他整个一星期下来,仅仅说了两句话,一句话是在街上漫步的时候,别人问他几岁,他回答了,另外一句是别人送东西到他家门口,他说了声“谢谢”。
问○1我们平时都会说老人家爱唠叨。
但是录音中,一个老人,一个礼拜只讲了两句话,这突出地告诉我们,这位老年人的精神方面怎么样?老年人精神的极端孤寂。
都说老人话多,但这个老人一个礼拜竟然只说了两句话。
他为什么不说话,是他不爱说话吗?同学们能感受到他的寂寞吗?二、一位北京大学退休的吴老师,一个人住在一个8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她的老伴去世了,两个女儿在美国。
她平时没有事就看看电视,爬爬山,睡睡觉,去学校做做实验。
还有,她的报酬很少,两个女儿很少回来陪她。
记者走的时候,老人还在重复地拨着两个女儿的电话,但是都没人来接。
问○2对吴老师来说,她的生活当中,最缺少的是什么?精神上的关爱。
不能说子女就不关爱她,女儿也是给她定期寄钱回来的,但是她把寄回来的支票都怎么样啦——撕掉了是吧?她说她缺钱吗?我们平时老说要尊老,要赡养老人,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老人,相当穷的老人,他们现在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赡养,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赡养。
2021白发的期盼苏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2021白发的期盼苏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白发的期盼》教案为真正体现活动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实现专题教学要求,本文的教学笔者特意准备了文本的数段录音剪辑,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在体验中学会欣赏。
学会倾听,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是正确倾听,第二是善于倾听。
教师要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明了倾听的要素,掌握倾听的技巧,对于文本一方面要准确传达所听到的内容,一方面要通过自主的分析与判断,准确领会并表达出文本内涵。
作为一则新闻分析,《白发的期盼》主要探讨了“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问题,对于广播节目的制作者本身的意图,学生必须在倾听中思考感悟后有所获,同时能做出自身的表达。
考虑到广播节目所特有的听觉感染力,在学生倾听、理解、表达的基础上,设计还要求学生能初步学会赏析广播作品,能清楚、准确地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活动体验,掌握倾听的要素,学会倾听,能准确把握并表达听到的信息。
2.通过活动体验,体验情感,感悟生活,初步学会欣赏广播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生能在倾听活动中掌握倾听技巧,准确把握信息并予以表达。
2.对于广播作品的赏析能有自身的独特思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我读一段文字,请同学认真听,然后请大家根据我所给的信息判断正误。
(师读)快十二点了,街上的行人不太多。
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
这时有一个人走了进来,好像在那里查看什么,一会儿就匆匆忙忙离开了。
店里又跑出一个人……不久,警车从珠宝店门口开过。
珠宝店的老板抬头看了看门外,什么话也没有说。
(投影,给出信息)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晚上将近十二点的时候。
( )2.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准备打烊。
( )3.有一个男人走进珠宝店想行窃。
( )4.后来从店里跑出来的人是个伙计。
( )5.警车呼啸着从珠宝店门口开过只是在巡逻。
( )6.珠宝店的老板什么话也没有说。
( )(如此设计导入有两个目的,首先是让学生在倾听文本之前对倾听要求有所了解,主要是发现问题;第二是想唤起学生听的热情,改变以往的听课习惯,能有参与倾听的冲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6课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课时跟踪检测苏教版一、语言表达专练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隔山跨海,能________得了父母的期盼和儿女的责任吗?②为让更多消费者可以________分辨饮用水水质,国际健康饮用水产业发展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等单位每年联合发布“中国优水地图”。
③近日沈阳万家一家三代人________老保姆的故事感人至深,广被传送,他们之间的真情互动,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阵拂面的清风。
A.承载简洁赡养B.负载简洁抚养C.承载简捷赡养D.负载简捷抚养解析:选C ①句意是电话线对亲情和责任的承受装载,该用“承载”。
②句意是分辨方法简便快捷,该用“简捷”。
③句意是后辈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供给老保姆生活所需,该用“赡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清明,多愁善感又意趣缠绵,因而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
B.在荷兰足球历史上,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范”姓球员或教练,如教练范加尔,球员范巴斯滕、范德萨、范尼斯特鲁伊等。
C.日前,石狮某漂染厂老板侯某到石狮公安局报案,称漂染厂仓库内1万余米成品布不胫而走....。
D.连绵起伏的香蕉林映衬着70多栋整齐划一的别墅,绿树环绕的乡村美景,让人情不自禁....地称赞。
解析:选C C项,“不胫而走”意为没有腿也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此处句意是成品布丢失,该用“不翼而飞”。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获得幸福往往难以如愿,因为人们总是和自己身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
B.“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因不忘国运民生终未归隐山林,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C.多年实践中证明:选票上候选人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既简便易行,又可以避免人为造成候选人获选机会不平等的情况。
D.专家们认为,在世界经济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经济尽管增长有所放缓,并面临下行压力,但依然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解析:选D A项,成分残缺,在“和”后面应该加个“与”。
B项,主客颠倒,应是“这两句诗”是“苏东坡……终未归隐山林”的“写照”。
C项,句式杂糅,“按姓氏笔画为序”应为“按姓氏笔画顺序”或“以姓氏笔画为序”。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②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 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⑤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A.②⑥①③④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⑤②⑥③①④D.⑤⑥②④③①解析:选B 先按照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将⑤⑥、①④排在一起,再根据②句与首句中数字的直接关系,可知应将②排在首位,再根据③句所述的“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确定“二者”指的是“伸出援手”和“正确施救”。
5.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教师节前夕给老师发来的短信,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曾经我是您的高足,现在学生也没让恩师失望!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当鼎力相助!(1)将改为;(2)将改为;(3)将改为;(4)将改为。
参考答案:(1)“垂念”(改为)“常念”或“思念”。
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关心挂念。
(2)“高足”(改为)“得意门生”或“优秀学生”。
高足:敬辞,尊称别人的学生。
(3)“斧正”(改为)“指出”。
斧正:敬辞,请人修改自己的文章。
(4)“鼎力”(改为)“大力”或“全力”。
鼎力:感谢别人帮助之大,敬辞。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网络文学时常因跟风、雷同、抄袭、低级趣味、过度商业化等问题遭到诟病。
目前,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网络文学批评范式,__①__。
在追逐网络文学繁荣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同时也需要__②__,来承担文化传播使命。
近年来,中国作家协会等机构已经在网络文学产业发展、作家队伍培养、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做了一定探索。
网络文学的发展给网络作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__③__,也令许多网络作家感到头疼。
对于通过网盘传播侵权作品、实施侵权盗版等行为,国家相关部门也正出台法律法规加以管制和惩处。
答:①②③参考答案:①以推动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②有担当的网络文学从业者③但随之而来的侵权盗版问题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①记者肖英: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王洛宾:我是在北京长大的。
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
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
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
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
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
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②记者: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王洛宾: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
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我该学武艺了吧?”师傅说:“你已经学成了。
”小和尚不信,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用脑袋一撞,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
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
③记者: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王洛宾: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
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
”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
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
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总会变成岩石。
④记者: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为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王洛宾: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
然而,也是音乐在最痛苦时救了我。
所以,我并不抱怨。
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
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
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也许湿得厉害些。
况且,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
⑤记者:作为一个“民歌大王”,您是怎样看待近年来我国通俗音乐的流行的?王洛宾:无论任何音乐,都应该是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美化。
对于一个人来说,民族语言是最具体、最生动,也是最庄严的。
前些天,达坂城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塑成之后请我去剪彩、题字。
我是这样写的:“世界上的朋友都会唱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到新疆来看才知道,达坂城的姑娘不仅辫子长而且心地最善良。
”剪彩仪式上,达坂城“封”我为“荣誉市民”。
7.在第①节访谈中,王洛宾说“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那么“生活的方向”指什么?答:参考答案:把大西北的民歌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种美。
8.王洛宾引用小和尚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答:参考答案:说明辉煌存在于持续不断地努力中。
9.第③④两节访谈中,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发问的目的是什么?答:参考答案:其特点是将王洛宾与一般人(常人)做比较,目的是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常人之处。
10.“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蕴含了什么道理?答: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意思是在困境中也能够看到好的一面,借此表达了应“多方面看问题”的道理。
11.从全文看,王洛宾将一生奉献给民歌创作的原因有哪些?答:参考答案:①青年时代喜爱音乐艺术并接受了专业训练。
②西北民歌的强烈吸引与创作冲动。
③挫折中感受到音乐是心灵的抚慰。
④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它是民族语言的美化。
⑤中年时代受到哈萨克谚语的启示。
28165 6E05 清W20659 50B3 傳^D27718 6C46 汆25486 638E 掎20744 5108 儈32268 7E0C 縌}24762 60BA 悺 39497 9A49 驉29589 7395 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