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地区磷矿产出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宜昌磷矿产出特征

一、树空坪—白果园磷矿、

1、含磷岩系的岩层列

陡山沱组含磷岩系为一套含泥质和硅质的白云岩建造,假整合于南沱组之上。在磷矿分布范围内,由于南沱组大多缺失,陡山沱组则直接不整合在崆岭群之上。据本组岩性和旋回特点,可划分成四个岩性段。第四岩性段已剥蚀掉,只有下三个岩性段,由上而下为:第三岩性段(Zbd3)

⑶Zbd3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粉晶-细晶白云岩为主,含遂石条带透镜体和团块,向下薄层泥质白云岩增多;下部为浅灰色薄层状泥晶白云岩与中厚层状粉晶白云岩互层,间夹10-20厘米黑色泥岩及燧石条带,厚40-44米。

⑵Ph3上磷层,灰白色含硅质“豆粒”粉晶白云岩,含磷质的“豆粒”局部富集成厚3-7厘米的薄层状硅质豆粒磷块岩条带,该磷层因厚度小,品位低,无工业价值。

第二岩性段Zbd2

⑴Zbd2

为灰黑色薄层状隐晶质含遂石扁豆体泥质白云岩,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2

所含遂石扁豆体一般为细条带状。厚10-12米。

浅灰一深灰色中厚层白云岩,夹薄层泥质白云岩(或二者呈互层)。中上部以白⑳Zbd1

2

云岩为主,底部常夹有硅质条带。厚4-6米。

⑲Ph2中磷层,灰黑色致密条带状或扁豆状磷块岩,局部相变为硅质磷块出,厚0.2-0.7米。因厚度小,品位抵,无工业价值。

第一岩性段(Zbd1):

灰白一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含少量遂石结核和泥质,上、下部均夹有少量⑱Zbd3

1

磷块岩条带,俗称“上白云岩”,厚6-7米。

下磷层的上矿层,为主磷矿层。

⑰Ph1

3

⑯K2为黑色含钾页岩,其特征见本节“含钾岩岩。”

⑮Ph1

为下磷层的中矿层,灰黑-----灰白色条带状泥质砂状磷块岩。厚0-2米。不稳

2

定,品位低,无工业价值。

⑭K1为黑色含钾页岩。

为下磷层的下矿层,硅质页岩中含磷,胶磷矿呈不规则砾状、砂状,不均匀分布。

⑬Ph1

1

局部地段有条带状,团块状致密磷块岩富集。厚0.35-0米。不稳定,品位低,无工业价值。

灰白一灰色厚层细晶白云岩。含少量黄铁矿,呈星点关於发布或沿节理充填。

⑫Zbd2

1

本层顶部有一层厚约10-40厘米的硅质岩,构成与其上Zbd21之分界。厚2-4米。

⑪Zbd1

为含砾白云岩。常见乳白色硅质岩呈网状沿白云岩裂隙充填写。厚1-3米。

1

2、磷矿层特征

本区陡山沱组包含三个含磷层位,分属陡山沱组第一至第三岩性性段。其中第一岩性段

下磷层上矿层为主磷矿层,具较大工业价值。

根据矿层结构和矿石类型,主磷矿层分为上、中、下三个分层。

上分层(Ph 31)称上过渡带,为条带状白云质磷块岩,即由条带状磷块岩与白云岩互层

组成。磷块岩条带由上向下渐增多,并与“富矿层”(Ph 231-)互为过渡关系,厚度变化大,

连续性差,有时呈透镜状产出,P 2P 5含量一般为16.89—18.23%,厚0.48—0.75米。中分层

(Ph 231-):称富矿层,是开采的主要对象,矿层稳定,厚1.5—2.8米,主要由致辞密条带状磷块岩组成,常夹泥质或白云质细纹层,矿石质量好,P 2P 5含量28.27—35.29%。

下分层(Ph 1

1)称下过渡带,为条带状泥质磷块岩,由致致密条带状磷块岩和黑色含钾

页岩互层组成。上部磷块岩条带密集,与“富矿层”界线清楚,向下磷块岩条带渐养活并过渡为含钾页岩。该分层厚度小,一般0.5—0.7米,平均0.6米,矿石质量较差,P 2P 5含量一般15.06%。

3、、矿石自然类型

根据矿石的矿物组公和结构特征,本区矿石自然类型分为三类:

①、白云岩条带状磷块岩:由两种色调截然不同的磷块岩和白云岩条带相互间夹组成。二者界线清晰,界面稍具波状,两种条带宽度大致相等,一般为2-10厘米。二者常出现分支复合现象。矿石品位的高低取决于磷块岩条带占的比例。磷矿条带主要由绛紫色致密块状磷块岩组成,该类型是上过渡带矿层的主要矿石类型。

②、致密条带状磷块岩:灰黑色、灰色或略带绛紫色,风化面具蓝灰色针状细网膜式乳白色薄膜。矿石中夹有少量泥质或白云质条纹,使矿石略显条带状构造,隐晶质结构。主要矿物万分为胶磷矿及微晶磷灰石(90%以上),矿石品位,P 2P 5含量一般大于30%。本区富矿层全由本类矿石组成。

③、泥质条带磷块岩:由磷块岩和黑色粉砂质页岩互层组成。磷块岩条带宽0.3-3厘米,页岩条带成分主要是粘土矿物(水云母、高岭石),见少量胶磷矿鲕粒,矿石品位决定于磷矿条带的密度,当磷矿条带比例达50%时, P 2P 5含量约为15%左右。

二、瓦屋磷矿产出特征:

1、含磷岩系特征

含矿岩系为陡山沱组下段,厚37.31米,按不同岩石组合类型,分为三个岩性亚段,其特征由底到顶分别为:

第一亚段:厚6.74米。是矿层底板,以白云岩为主,呈白、灰白、肉红等色出现,粉晶---细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多娄地段岩石含有陆源石英碎屑,局部地段有后期蚀变现象。原原岩风化后呈土状铁锰质,其上与二亚段粉砂质泥岩整全接触,有的地段呈互层重复出现。层厚与上部泥岩互为消长。该段在瓦屋矿区的变化趋势是北西厚,向南东变薄,即北西方向白云岩厚达几十米,而南东方向只有几十厘米。

第二亚段:厚9.75米。以含炭含磷粉砂质泥岩为特征。呈黑色细砂状、泥状结构,页

片状、层状构造。有的地段含K2O最高可达10.1%。在粉砂质泥岩中常夹有数层磷块岩,且局部富集成矿。

第三亚段:厚20.82米。为磷矿床赋存层位。根据岩性及含磷性的不同,由底到顶进一步分为四层。

第一层:为泥质条带磷块层。以粉砂质泥岩与微晶磷块岩----砂屑磷块岩互层出现。尤以微晶磷块岩为主,其次为砂屑磷块岩。颜色为黑色,普遍含炭质,局部也有砂屑磷块岩和淀晶砂屑磷块岩与粉砂质泥岩相互穿插。同第二亚段为渐变过渡,没有明显界线。含磷量随泥、磷条带比例而不同。P2P5含量为12--20%。其厚度随第二亚段加厚而变厚。

第二层:为碎屑磷块岩层。以砂屑结构、条带状和层纹状构造为特征。磷块岩中常夹有泥岩薄层。该层分布较稳定。厚度由几米到十几米,含P2P520--35%,是主要的工业磷矿层。

第三层:为白云质条带磷块岩层。以夹白云岩条带磷块岩或夹磷块岩条带白云岩为特征。磷条带多以内碎屑磷块岩为主,有少量淀晶团粒。淀晶鲕粒磷块岩,自下而上含磷量渐减,白云岩成分渐增;磷条带分布也不规则,常出现小透镜体、扁豆体,往往顺层分布,形成似层状构造。白云岩中含泥质较多,常见粉晶或微晶结构,其中多有石英颗粒及岩屑等陆源碎屑。该层厚度不稳定,薄者1—2米,

厚者可达成10多米.含磷品位随夹层多寡而异,低者 P2P5含量仅为2.2%,高者P2P5含量大于5%。

第四层:为含陆源碎屑淀晶内碎屑磷块岩层。岩石灰白色,内碎屑结构,层状一块状构造。内碎屑成分种类较复杂,有磷块岩团粒,鲕粒,砂屑,白云岩砂屑,石英等陆源碎屑,泥质岩屑等。一般以微晶白云石,粘土矿物构成基质,当磷相对集中时,形成淀晶磷石灰石、粘土矿物构成基质,当磷相对集中时,形成淀晶磷灰石胶结磷块岩颗粒,宏观岩石结构呈致蜜状,显油脂光泽。该层在瓦层矿区分布稳定,是较好的可采矿层。

陡山沱组上段为磷矿层顶板,主要为微晶白云岩,内碎屑白云岩,硅质团块白云岩及硅质条带白云岩等,厚度为名74.89米。岩石色以灰白色为主。中厚一厚状。底部常有几十厘米---数米厚的硅质白云岩或硅质岩。在地形成陡壁(坎)。普遍含泥质显中一薄层状,以区别于其上部灯影组成巨厚层状白云岩。下部偶见磷条带。白云结构多呈微晶一细晶,有的地段也出现屑白云岩,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微晶白云岩中发肓针孔隙构造,全层布隐定,其横向变化也不大。

本矿区磷矿层呈层状产出,延伸稳定,矿层走向北东南50一60度,倾向南东,倾角10一20度。矿层与顶底板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产状与围岩一致,矿层厚度由南东向北西逐步变小。直到尖。矿层最在厚度在TC60探槽中可达成5.05米,全矿区可采矿层平均厚度为此。48米。矿石最高品位含P2O535.05%,全矿区平均品位含P2O5为24.19%。

2、矿石自然类型

按照磷块岩产出特点及矿石物组合特点,可分为泥质、白云质、碎屑质(陆源)和脉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