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模块精讲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点详细讲解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点详细讲解

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答解题思路:总体性的答案,强调总体发展水平,优势与问题现状:1.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态度越来越积极,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2.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但经费短缺现象仍然存在。

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有效整合和资源建设仍然有待加强。

4.教师的培训需求高,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

5.城乡学校信息化建设差距依然存在,需要更多关注。

存在问题:中国的小学教育不太理想。

教育体制限制了作为初始集体教育的学校所应该有的主权。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严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严重;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衔接差距大;学校重教轻育;媒体导向偏颇,让社会误解了学校教育的功能与能力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答解题思路趋向于综合化的课程发展,主要还是借鉴了西方和欧美等一些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

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全人发展、回归生活、有效教学、从分科到综合、以评价促发展、民主管理。

现状:新课程改革,激活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

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随之而来的困惑也越来越多。

新课程改革到底该怎样教,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据我了解,目前在学校的一些教学活动中,往往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状况:一、盲目标新立异,乱套模式客观地说,一定的教学模式适应一定的教材内容。

如语文新课强调“人文素养”“自主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跨领域学习”等,其相应的教学模式应是有趣导入,整体感知、情感陶冶、品位鉴赏、拓展延伸等。

这样确实能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我们在听课评课活动中,也发现部分教师为创新而创新,语文课如脱缰之马,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学习任务完不成,课堂上看似轰轰烈烈,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

有的教师一味地对学生大加赞赏、肯定,结果使学生处于奋之中,课堂活动乱而无序,致使学生收入少,基础知识不扎实,整体水平下降。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模块精讲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模块精讲

(共100讲)目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0第1讲教育得概念、属性、基本要素、起源 0第一模块教育基础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第2讲教育发展得历史形态 (3)第3讲小学教育得历史发展与现状、小学教育得基本特点 (5)第4讲教育学得研究对象与任务、孔子得教育学思想 (6)第5讲《学记》得教育学思想 (7)第6讲教育学在西方得发展 (8)第7讲教育科学研究得含义、对象、基本步骤、研究层次 (10)第8讲教育科学研究方式 (11)第9讲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 (13)第10讲教育与生产力 (14)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4)第11讲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5)第12讲教育与文化 (16)第13讲教育与社会人口、教育得相对独立性 (17)第14讲人得发展得概念、个体身心发展得动因 (19)第三章教育与人得发展 (19)第15讲影响个体发展得因素 (20)第16讲小学生身心发展得一般规律 (21)第17讲教育目得概述 (23)第四章教育目得 (23)第18讲教育目得得理论 (25)第19讲新中国得教育目得 (27)第20讲学校管理概述 (29)第五章小学组织管理与运行 (29)第21讲学校组织机构与内部机制 (30)第22讲教师得角色及其劳动特点 (32)第六章教师专业发展 (32)第23讲教师得职业素养 (33)第24讲教师专业成长 (34)第25讲课程得概念,课程得类型 (37)第七章课程 (37)第26讲制约课程得主要因素、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38)第27讲课程设计得概念、课程内容得选择依据、课程内容得组织方式 (39)第29讲课程资源 (42)第30讲课程实施 (43)第31讲课程评价 (44)第32讲课程改革得目标、课程结构 (45)第33讲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 (46)第34讲感觉得概念、分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47)第二模块学生指导 (47)第八章学习得认知基础 (47)第35讲感觉得相互作用 (48)第36讲知觉得概念、感觉与知觉之间得关系 (49)第37讲知觉得种类 (50)第38讲知觉得特性 (51)第39讲注意得概念、特点、功能 (53)第40讲注意得品质 (55)第41讲记忆得概念、分类、品质 (56)第42讲记忆过程、提高记忆效果得方法 (57)第43讲表象与想象 (59)第44讲思维得概念、特点、过程 (60)第45讲思维得基本形式 (61)第46讲思维得种类 (62)第47讲皮亚杰得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63)第48讲影响问题解决得因素 (65)第49讲学习动机得概念、功能、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得关系 (67)第九章学习动机 (67)第50讲学习动机得分类 (69)第51讲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 (70)第52讲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学习动机得培养与激发 (72)第53讲学习迁移得概念、分类 (73)第十章学习迁移 (73)第54讲学习迁移得基本理论、迁移与教学 (75)第55讲学习得实质与类型 (77)第十一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77)第56讲巴甫洛夫得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78)第57讲桑代克得尝试——错误说 (80)第58讲斯金纳得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81)第59讲班杜拉得社会学习理论 (83)第60讲苛勒得完形——顿悟说、布鲁纳得认知——结构学习论 (84)第61讲奥苏伯尔得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加涅得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85)第62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87)第63讲知识得学习 (88)第十二章知识与技能得学习 (88)第64讲技能得学习 (89)第65讲德育及其基本内容、德育过程 (91)第十三章德育 (91)第66讲德育原则、方法与途径 (93)第67讲心理健康得涵义、小学生易产生得心理健康问题 (95)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 (95)第68讲心理辅导得目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得方法第二节心理辅导 (96)第69讲美育 (98)第十五章美育 (98)第70讲小学儿童得生理特点与卫生 (100)第十六章小学儿童得安全与健康 (100)第71讲小学儿童得安全防范常识 (101)第72讲班级、班主任得定义、地位、职责 (104)第三模块班级管理 (104)第十七章班级管理 (104)第73讲班主任得工作内容 (105)第74讲班级管理得概念、功能、内容、原则、方法 (107)第75讲班级管理得主要理论、班级管理模式 (108)第76讲小学班级活动及指导、小学班队活动及其组织 (109)第77讲小学课外活动 (111)第78讲班级突发事件及其处理 (112)第79讲语文教学设计之三维目标 (126)第五模块教学设计 (126)第十九章教学设计 (126)第80讲语文教学设计之重点难点 (128)第81讲语文教学设计之导入 (129)第82讲语文教学设计之新授 (131)第83讲语文教学设计之练习小结作业 (134)第84讲数学教学设计之三维目标 (136)第85讲数学教学设计之重点难点 (141)第86讲数学教学设计之导入 (145)第87讲数学教学设计之新授 (145)第88讲数学教学设计之练习小结作业 (148)第89讲教学得概念、意义、基本任务 (151)第六模块教学实施 (151)第二十章教学实施 (151)第90讲教学工作得基本环节 (152)第91讲教学过程得概念、理论、本质 (154)第92讲教学过程得基本规律、教学过程得结构 (155)第93讲教学原则 (156)第94讲教学方法 (158)第95讲教学组织形式 (160)第96讲教学实施得策略 (161)第97讲教学模式 (162)第98讲教学评价得概念、功能、类型 (163)第七模块教学评价 (164)第二十一章教学评价与反思 (164)第99讲教学评价得方法、原则 (165)第100讲教学反思 (166)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讲:韩庆国第1讲教育得概念、属性、基本要素、起源试卷结构一、单选(20*2)二、简答(3*10)三、材料分析(2*20)四、教学设计(2选1*40)试卷结构第一模块教育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得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得概念广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模块三

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模块三

幻灯片1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材精讲班授课教师:雷智慧模块三班级管理一、考试目标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二、考试大纲1.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了解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4.了解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5.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6.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7.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8.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三、考点导读幻灯片7模块三班级管理班级管理(一)班级与班集体一、班级与班集体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办分级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教育单位。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是班级学生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学校学生集体的基层性集体(一)班集体的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宽松的个人发展空间。

(二)班集体的发展阶段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这一阶段是指班级组建之初,班级成员互不相认,每位同学只是按照课表进入同一教室上课或根据班主任统一安排参与共同活动。

对班主任依赖性较强,班级工作主要由班主任主持。

因此这一时期是班主任工作最繁忙的时期,也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经受考验的关键期。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这一阶段的班级学生在经历初始阶段的共同学习与生活后,彼此开始熟悉,并产生了一定人际关系,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交往也形成了各种小团体或小交际圈。

这一时期是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这一阶段的班级已有了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班级已经形成了坚强的核心,班干部已有了独立主持班务能力的能力,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民主团结的风气。

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模块六 七 2018

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模块六 七 2018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材精讲班授课教师:雷智慧模块五教学设计历年考试分值分布图1.了解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2.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基本方法。

3.了解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

4.了解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和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5.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二、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1.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教育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2.教学与智育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概括地说,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的关系。

三、教学的作用和意义(一)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

(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的地位)。

四、教学的基本任务(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三)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五)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2011年下)构成学校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与()。

A.教学内容B.教学方法C.教学条件D.教学组织网校答案:A网校解析:构成学校教学系统的三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块三PPT课件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块三PPT课件

多样性原则 计划性原则 生活性原则
三、班队活动的类型
四、班队活动的有效组织与指导
选择合适主题 做好精心准备
给学生自主权利 活动形式多样
第六章 课外活动
一、 课外活动概述 二、 课外活动的内容 三、 课外活动的形式 四、 课外活动的指导
一、课外活动概述
(一)课外活动的概念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为了发展学生 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发学生的智力,根据学 生自由选择参加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 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二、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一)明确的共同目标 (二)一定的组织结构 (三)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四)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
容的氛围
三、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组建阶段 初步形成阶段 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
二、班主任的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二)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三)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 (四)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三、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四、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
(一)班主任的根本任务 (二)班主任的职责
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3.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 4.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 5.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ppt课件模块二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ppt课件模块二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个别 差异性
四、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概念
(一)遗传 2.意义
(二)环境
1.概念 2.作用
四、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三)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
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育
小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四、小学生安全常识
其他
道路交 通安全
校内校 外活动
安全
防止有 意伤害
安全 常识
实验、 作业安

消防安 全
传染病 的防治
体育活 动安全
饮食卫 生安全
五、小学生自救自护安全教育
如何防止烫伤 如何安全用电 日常生活中怎样注意饮食卫生 自然灾害时的自护自救
第七章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 心理健康概述 二、 心理评估 三、 心理辅导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一、 心理健康概述
(三)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儿童多动综合症 学习困难综合症 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儿童厌学症 儿童强迫行为
二、 心理评估
七、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习惯的概念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阅读自学的习惯 2.总结归纳的习惯 3.观察思考的习惯 4.切磋琢磨的习惯 5.课后反思的习惯
第六章 小学生的安全教育
一、 安全教育概述 二、 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三、 小学生安全教育的要求 四、 小学生安全常识 五、 小学生自救自护安全教育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

常见的学校组织结构模式有直线型学校组织、职能型学校组织、直线—职能型学校组织、矩
阵型学校组织、事业部型学校组织。其中,最常见的是
学校组织。
3.学校组织机构的基本形式
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
在中小学全面实行,校长领
导下的“
”或“
”的行政性组织机构被进一步确定。其中,“两
处”指

,“ 三 处 ”



;“一室”即

3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我国学校组织机构一般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行政性组织机构;一类是非行政性组织机构。 4._____也称“一长制”,是我国公办中小学的内部领导体制,指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 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 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 理工作。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的办学自治权包括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经权等。
学校管理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行为准则。
(1)方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5)规范性原则
(6)系统性原则
(7)效益性原则
(8)动态性原则
(9)责任制原则
6.学校管理方法是指各种能够实现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
途径和措施。一般来说,学校管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课程是学校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
(一)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1.目标模式
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他于 1949 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
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教学概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教学概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学概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学概述
教学是教育目的标准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双基教学)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的根底上才能实现。

(二)开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智力,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

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三)开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安康水平
教学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也要关心学生身心的平衡开展,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促进开展。

(四)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开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二)教学是对学生进展全面开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根本途径
(三)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第8章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第8章
工作规定》,其中规定了基本职责 (一)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 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 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 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 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四节 班级管理的教育资源
2. 教室环境布置的原则 教育性;实用性;安全性;定期
更换;整体性与美观性;创造性与生 动性;经济性;师生共同参与。
第四节 班级管理的教育资源
(二)座位安排 1. 男女生间隔坐 2. 身高 3. 视力 4. 避免将难以管理或学习困扰学生安排坐在一起, 尽量考虑坐前排 5. 同伴影响,困难学生与优秀学生就近安排 6. 定期换座。
教师资格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精讲班
主讲老师:杨永坚
第八章 班级管理
知识点拨
一、章节分析 1. 小学班级管理概述 2. 班级管理的原则 3. 班级管理的方法 4. 班级管理的教育资源 5. 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 6. 班级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7. 小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8. 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素质
知识点拨
二、考点分析 本章与第七章学生指导共
占分值30%,主要以单项选择 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为主。
知识点拨
三、重难点分析 1 . 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2.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 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4.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 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群众性活动 报告和讲座; 各种集会
第七节 小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二)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
外小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学校的条件组识 的人数不宜过多,成员应是对这项活动有兴趣爱好 的学生,要确定专人指导。

OK杨永坚-老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第10章

OK杨永坚-老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第10章

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三、综合实践活劢课程癿内容 (一)指定领域 所谓指定领域是指《综合实践活劢指导纲要》
明确觃定癿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朋务不
社会实践、劳劢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其中研 究性学习在小学丌开设。
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1.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癿指导下,仍自 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题迚行研究, 幵在研究过程中主劢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癿学习活劢。
B.减轻教师负担
C.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D.开发教学媒体 答案:A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三、教学设计癿步骤 ADDIE模式: Analysis—分析、 Design—设计、 Development—开发、
Implement-实施、
Evaluation—评估。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4.了解信息技术不小学教学整合癿基本途徂和方式。 5.理解已有癿生活绊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绊验对新 癿学习内容癿影响。 6.掌握小学教案设计癿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第十章 教学设计
7.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觃待、小学相关 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 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 癿教案设计。
教师资格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精讲班
主讲老师:杨永坚
第十章 教学设计
第十章 教学设计
一、章节分析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劢癿基本知识
第三节 小学生在丌同学习领域癿讣知特点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不学科教学癿整合 第五节 学习内容不学习者分析 第六节 小学教案癿设计 第七节 小学教案设计癿案例分析
教师癿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劢方式癿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

OK杨永坚-老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第9章

OK杨永坚-老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第9章

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癿独特体验。
第一节 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 生癿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癿主要 途徂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 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癿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 机会无处丌在,无时丌有。因而,应该讥学
第一节 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
弼今丐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 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収展,新癿交流媒介 丌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发化,对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癿继承,对语言文字运 用癿觃范带来新癿挅戓。
第一节 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
时代癿迚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癿规野、开放癿心态、创 新癿思维,对人们癿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 了更高癿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癿収展提出了新癿课题。
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第一节 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
2.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不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劢识字、写字癿愿望。
2.讣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癿基本笔画和常用癿偏旁部首,能挄笔 顺觃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叐汉字癿 形体美。
教师资格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精讲班 主讲老师:杨永坚
第九章
学科知识
第九章 学科知识
知识点拨 一、章节分析 第一节 课程标准不小学语文课程
第二节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第三节 课程标准不小学数学课程
第四节 小学数学综合学习癿实践案例
第九章 学科知识
二、考点分析 本章不第十章教学设计、第十一章 教学实施、第十二章教学评价共占分值
第一节 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第11章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第11章

第六节 小学课堂教学总结 三、课堂总结应注意的问题
1.要精短简洁,紧扣教学内容 2.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课堂总结要注意首尾呼应,使结课与导课脉络贯通 4.多让学生自己做课堂小结,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概况、 归纳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意识 5.为教学服务,防止形式主义,注重实效
第四节 小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自主学习 1.含义:
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 室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 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第四节 小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自主学习 2.特征: (1)参与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 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 题中学习 (3)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 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做出相应的调适
第三节 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与策略
缺点: 1.教师主导性过强 2.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动手和探索的机会较少 3.时间、内容和进程都是固定化、形式化
第三节 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与策略
二、现代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 (一)全班教学 (二)班内分组教学 (三)班内个别教学
第三节 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与策略
一、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也
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是知识获得、理解及 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
意义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 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 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小学课堂教与学。
第一节 小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三 、有效组织教学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实物,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让学生有发现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要点整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要点整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核心)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学校管理的过程: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学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原则:1.方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5.规范性原则 6.系统性原则7.效益型原则8.动态性原则方法:1.行政管理原则 2.法律原则 3.思想教育原则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学校组织结构的主要职能部门:1.校长办公室(对外联络、信访、人事保卫、文件收发归档、报表统计)2.教务处(教学组织、教育科研、学籍管理、课程资源管理)3.政教处(德育思想政治)4.总务处(后勤提供经费物质保障)5.教研室(基层教学实验)6.年级组…(重点)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的由来:《孟子尽心上》教育主要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活动中介)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4.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5.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a.继承性b.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c. 教育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人口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按作用分: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按呈现方式分:显性功能(计划性)隐性功能(非预期的)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利托尔诺美桑代克英沛西·能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 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的发展:1.)2.原始社会a.具有一定的目的性b.没有阶级性,教育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c.手段主要是言传身教,没有文字和书本d.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e.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贫乏f.教育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没有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2.古代教育`奴隶社会中国夏朝——痒序校西周——国学乡学“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埃及宗教教育古希腊斯巴达——尚武教育雅典——崇文教育3.封建社会中国春秋战国——官学衰私学兴显学盛行隋唐——实行分科教学科举制宋朝——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清朝——学堂中体西用1905废除科举}西方教会学校骑士学校特点: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象征性 6.宗教性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校终身发展的一生2.教育的全民化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3.教育的民主化一方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4.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教育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教育学(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学的发展萌芽阶段中国《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文献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墨子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道家道法自然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与游戏”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昆体良西方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将学习过程概况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创立阶段培根——实验科学家鼻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归纳法”特点: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代表人物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卢梭——《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儿童本位教育观康德——最终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施的教育家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教育性教育原则(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没有无教学的教育)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现代教育学代表人物《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论(儿童经验活动)“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论陶行知——人民教育家《中国教育改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流浪儿童和违法者改造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育著作}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赞可夫——《教育与发展》“以最好的效果使学生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发展性教育理论五条教学原则 a.高难度 B.高速度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D理解学习过程E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布鲁纳——美强调学科结构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瓦根舍因——德创立范例教学理论皮亚杰——瑞士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智力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活的教育学”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c.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舒尔茨人力资源理论)b.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决定着受教育权c.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人才)b.教育促进民主c.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三)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a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b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c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a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b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c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3.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4.学校文化《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小学]考点详细讲解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小学]考点详细讲解

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答解题思路:总体性的答案,强调总体发展水平,优势与问题现状:1.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态度越来越积极,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2.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但经费短缺现象仍然存在。

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有效整合和资源建设仍然有待加强。

4.教师的培训需求高,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

5.城乡学校信息化建设差距依然存在,需要更多关注。

存在问题:中国的小学教育不太理想。

教育体制限制了作为初始集体教育的学校所应该有的主权。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严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严重;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衔接差距大;学校重教轻育;媒体导向偏颇,让社会误解了学校教育的功能与能力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答解题思路趋向于综合化的课程发展,主要还是借鉴了西方和欧美等一些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

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全人发展、回归生活、有效教学、从分科到综合、以评价促发展、民主管理。

现状:新课程改革,激活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

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随之而来的困惑也越来越多。

新课程改革到底该怎样教,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据我了解,目前在学校的一些教学活动中,往往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状况:一、盲目标新立异,乱套模式客观地说,一定的教学模式适应一定的教材内容。

如语文新课强调“人文素养”“自主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跨领域学习”等,其相应的教学模式应是有趣导入,整体感知、情感陶冶、品位鉴赏、拓展延伸等。

这样确实能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我们在听课评课活动中,也发现部分教师为创新而创新,语文课如脱缰之马,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学习任务完不成,课堂上看似轰轰烈烈,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

有的教师一味地对学生大加赞赏、肯定,结果使学生处于奋之中,课堂活动乱而无序,致使学生收入少,基础知识不扎实,整体水平下降。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

(一)教育基础一、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1.义务教育的历史2.新中国义务教育的发展3.义务教育的现状二、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背景2.我国课程改革的目标3.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4.课程设置5.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三、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1.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与意义2.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3.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4.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5.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四、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1.学校文化2.学校管理五、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1.教育的发展2.教育学的发展 3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六、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2.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1)全民性(2)义务性(3)全面性七、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个案法5.历史法6.比较法7.教育行动研究8.教育质性研究9.教育叙事研究八、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1.教师角色与地位2.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3.教师的成长与发展1.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3.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5.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九、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第二章学生指导一、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1.身心发展的概念2.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二、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1.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小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2)注意发展的特点(3)记忆发展的特点2.学习兴趣培养(1)改革教法,指导学法,激发兴趣(2)渗透情意因素,帮助人人成功,激发兴趣3.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方法三、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100讲)目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第1讲教育的概念、属性、基本要素、起源 (1)第一模块教育基础 (2)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2)第2讲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4)第3讲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6)第4讲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孔子的教育学思想 (7)第5讲《学记》的教育学思想 (9)第6讲教育学在西方的发展 (10)第7讲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对象、基本步骤、研究层次 (12)第8讲教育科学研究方式 (13)第9讲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 (14)第10讲教育与生产力 (15)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5)第11讲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6)第12讲教育与文化 (18)第13讲教育与社会人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9)第14讲人的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20)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20)第15讲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21)第16讲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3)第17讲教育目的概述 (25)第四章教育目的 (25)第18讲教育目的的理论 (27)第19讲新中国的教育目的 (29)第20讲学校管理概述 (30)第五章小学组织管理与运行 (30)第21讲学校组织机构与部机制 (32)第22讲教师的角色及其劳动特点 (33)第六章教师专业发展 (33)第23讲教师的职业素养 (35)第24讲教师专业成长 (36)第25讲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类型 (38)第七章课程 (38)第26讲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39)第27讲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容的选择依据、课程容的组织方式 (41)第29讲课程资源 (43)第30讲课程实施 (44)第31讲课程评价 (45)第32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 (46)第33讲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 (47)第34讲感觉的概念、分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49)第二模块学生指导 (49)第八章学习的认知基础 (49)第35讲感觉的相互作用 (50)第36讲知觉的概念、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关系 (51)第37讲知觉的种类 (52)第38讲知觉的特性 (53)第39讲注意的概念、特点、功能 (55)第40讲注意的品质 (57)第41讲记忆的概念、分类、品质 (58)第42讲记忆过程、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59)第43讲表象与想象 (61)第44讲思维的概念、特点、过程 (62)第45讲思维的基本形式 (63)第46讲思维的种类 (65)第47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66)第48讲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67)第49讲学习动机的概念、功能、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70)第九章学习动机 (70)第50讲学习动机的分类 (72)第51讲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 (73)第52讲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74)第53讲学习迁移的概念、分类 (76)第十章学习迁移 (76)第54讲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迁移与教学 (77)第55讲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79)第十一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79)第56讲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81)第57讲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83)第58讲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84)第59讲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86)第60讲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87)第61讲奥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88)第62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90)第63讲知识的学习 (91)第十二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91)第64讲技能的学习 (93)第65讲德育及其基本容、德育过程 (95)第十三章德育 (95)第66讲德育原则、方法与途径 (97)第67讲心理健康的涵义、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99)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 (99)第68讲心理辅导的目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第二节心理辅导 (100)第69讲美育 (102)第十五章美育 (102)第70讲小学儿童的生理特点与卫生 (104)第十六章小学儿童的安全与健康 (104)第71讲小学儿童的安全防常识 (106)第72讲班级、班主任的定义、地位、职责 (108)第三模块班级管理 (108)第十七章班级管理 (108)第73讲班主任的工作容 (109)第74讲班级管理的概念、功能、容、原则、方法 (111)第75讲班级管理的主要理论、班级管理模式 (112)第76讲小学班级活动及指导、小学班队活动及其组织 (113)第77讲小学课外活动 (115)第78讲班级突发事件及其处理 (116)第79讲语文教学设计之三维目标 (131)第五模块教学设计 (131)第十九章教学设计 (131)第80讲语文教学设计之重点难点 (133)第81讲语文教学设计之导入 (134)第82讲语文教学设计之新授 (136)第83讲语文教学设计之练习小结作业 (139)第84讲数学教学设计之三维目标 (141)第85讲数学教学设计之重点难点 (146)第86讲数学教学设计之导入 (150)第87讲数学教学设计之新授 (150)第88讲数学教学设计之练习小结作业 (153)第89讲教学的概念、意义、基本任务 (156)第六模块教学实施 (156)第二十章教学实施 (156)第90讲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57)第91讲教学过程的概念、理论、本质 (159)第92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的结构 (160)第93讲教学原则 (161)第94讲教学方法 (163)第95讲教学组织形式 (165)第96讲教学实施的策略 (166)第97讲教学模式 (168)第98讲教学评价的概念、功能、类型 (168)第七模块教学评价 (169)第二十一章教学评价与反思 (169)第99讲教学评价的方法、原则 (170)第100讲教学反思 (17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讲:庆国第1讲教育的概念、属性、基本要素、起源试卷结构一、单选(20*2)二、简答(3*10)三、材料分析(2*20)四、教学设计(2选1*40)试卷结构第一模块教育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词源学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阶级性3.教育的历史性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教育容–教育措施四、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都持这种观点。

(二)生物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代表人物:【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

代表人物:【美】孟禄。

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这两种学说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四)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联】米丁斯基、【联】凯洛夫。

考点突破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A.到电影院看电影B.幼蜂学筑巢C.师傅带徒弟D.课外活动学做航空模型我国最早出现“教育”一词的古籍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尽心上》狭义的教育一般是指()A.学校教育B.思想道德教育C.社会教育D.家庭教育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B.恩格斯C.勒图尔诺D.沛西•能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第2讲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五、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一)原始形态的教育教育没有独立的形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无专门人员从事教育教育目的:生产和生活教育无阶级性(二)古代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1)中国夏: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容。

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西周以后:•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国学”与“乡学”•六艺教育(以礼乐为中心)(奴隶社会的教育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2)欧洲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人和武士的培养,教育容几乎全是军事体育训练,其教育目的就是培养骁勇的军人与武士。

雅典教育: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教育容包括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操等。

2.封建社会的教育(1)中国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2)欧洲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又称僧侣封建主教育。

教育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又称世俗封建主教育。

教育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3、近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考点突破根据历史记载,古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于( )A.夏B.商C.周D.春秋战国中国古代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 )A.“私塾”B.“太学”C.“私学”D.“乡学”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该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

A、宋代以后B、春秋战国C、明清时代D、隋唐时代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A.艺术教育B.军事体操教育C.渎写算的教育D.文化知识教育第3讲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六、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一)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