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课内知识整理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9e0d7d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c.png)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一、课本重点课文及知识点。
- 文学常识。
- 作者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本词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 内容理解。
-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意境开阔。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通过描写长城、黄河等景物,写出了雪景的雄浑壮阔。
- 下阕议论抒情,评价历史英雄人物,抒发词人的伟大抱负。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词人以“略输”“稍逊”“只识”等词语对这些历史英雄进行委婉的批评,最后引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词人对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赞美之情,体现了词人的伟大抱负。
- 语言特色。
- 用词精准,如“封”字写出了冰天雪地的凝然安静,“飘”字写出了雪花的轻盈飘舞。
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比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等,使词的语言富有表现力。
- 文学常识。
-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 内容理解。
- 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然后分别论述了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乐业之重要。
- 在论述有业之必要时,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和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事例,说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 论述敬业时,作者认为“主一无适便是敬”,并列举了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说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 论述乐业时,作者从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入手,阐述了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的观点。
- 论证方法。
- 运用了举例论证(如百丈禅师的事例)、引用论证(引用孔子等人的话)、对比论证(如将“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进行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论证严密,说服力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e78506490c69ec3d4bb7522.png)
九年级(上)复习资料1 沁园春雪(易考)①基础知识:本课作者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著名诗人、书法家。
本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②重难字词: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妖娆(娇艳美好)红妆素裹一代天骄③重点句段: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创造了宏大的境界,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运用互文的修辞,给人以纵深广袤之感;“封”写地面,“飘”写天空,动静结合,威猛雄奇。
2.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看”与“望”字照应,写出诗人欣赏祖国河山的无限赞叹之情。
“红妆素裹”运用比喻修辞,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这三句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写的是虚景。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议论之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全文浑然一体。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本句是对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赞美,由评论历史人物到赞美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使全词的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了主旨,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④中心思想:这首词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全词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⑤理解性默写: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化静态为动态,描写了我国北方壮丽的雪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 雨说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郑愁予,台湾人,被称为“浪子诗人”。
本文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Ⅰ》②重难字词:田圃喧嚷洗礼襁褓禁锢喑哑(嘶哑) 蓑衣温声细语润如油膏③重点句段:1.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这句话写出了春雨知时而降、春雨的珍贵以及春雨的爱心形象——这雨俨然是一位春天的使者,爱的使者。
9年级上语文书人教版
![9年级上语文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d9666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3.png)
9年级上语文书人教版由于您没有给出更具体的关于九年级上册语文书人教版的要求内容(比如重点课文解析、字词整理、文言文知识等),以下为您提供一份较为通用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书的学习资料框架示例:一、字词积累。
1. 重点字词读音。
- 妖娆(yāo ráo):娇艳美好。
- 一代天骄(tiān jiāo):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 亵渎(xiè dú):轻慢,不敬。
- 骈进(pián):并排前进。
2. 重点字词字形及意义。
二、古诗词鉴赏。
- 思想内容。
- 这首词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伟大抱负。
- 艺术特色。
-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上阕描写雪景,情景交融,“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等句,描绘出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下阕在议论中抒情,“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诗人对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赞美之情。
- 重点诗句赏析。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把群山比作银蛇在舞动,高原比作白象在奔跑,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动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北国雪景的壮丽,也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 思想内容。
- 这首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 艺术特色。
- 意境豪放而阔大。
词的上阕写望月奇思,从问月到飞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下阕写赏月后的感慨,从月圆月缺的自然现象联想到人间的悲欢离合,以乐观旷达的情怀作结。
- 重点诗句赏析。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婵娟”指月亮,这里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也表现出词人豁达的胸襟。
三、文言文知识。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归纳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0195d6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3.png)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归纳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喑(yīn)哑襁(qiǎng)褓(bǎo)颤(chàn)动旁骛(wù)亵(xiè)渎强聒(guō)不舍污蔑(miè)深邃(suì)睿(ruì)智恪(kè)尽职守舐(shì)犊(dú)重蹈覆辙(zhé)灰烬(jìn)涕泗(sì)横流廓(kuò)然无累气吞斗(dǒu)牛忐(tǎn)忑(tè)繁衍(yǎn)无与伦(lún)比怒不可遏(è)寒噤(jìn)鄙(bǐ)夷嗤(chī)笑恣(zì)睢(suī)戳(chuō)穿栈(zhàn)桥拮(jié)据(jū)煞(shà)白褴(lán)褛(lǚ)阔绰(chuò)撇(piě)嘴发窘(jiǒng)抽噎(yē)恍(huǎng)惚(hū) 棱(léng)角斩钉截(jié)铁根深蒂(dì)固孜孜(zī)不倦汲(jí)取锲(qìè)而不舍不言而喻(yù)持之以恒(héng)彷(páng)徨(huáng) 诘(jié)难味同嚼(jiáo)蜡吹毛求疵(cī)狡黠(xiá)狂妄(wàng)自大咬文嚼(jiáo)字豁(huò)然贯通开卷(juàn)有益省(xǐng)悟祈(qí)祷(dǎo)尴(gān)尬(gà)面面厮觑(qù)恃(shì)才放旷缀(chuò)耕鸿鹄(hú)陈胜王(wàng)间(jiàn)令忿恚(huì)被(pī)坚社稷(jì)怫(fú)然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造诣(yì)存恤(xù)归咎(jiù)1、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f2e5d4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7d.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1我爱这土地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只因一次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
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而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写作艺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
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诗人的情思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诗人的想像和诗思的回旋天地也是无限自由、广阔的。
但他没有把诗的篇幅拉长,不让诗的情思散漫开去,而只把诗人对土地广阔而深厚的爱浓缩在10行诗中,并且取得了最佳的艺术效果。
写作手法诗人不是从实处落笔,而是从虚处落笔,通过想像把自己虚拟为“一只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使人浑然不觉。
诗以“假如”开头,显得新奇,富有独创性,便于化人为鸟,把诗境推向虚拟的艺术境界。
当然,诗中的“鸟”,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不像古诗词中那些实指(如杜鹃、鹤鸽等)。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诗人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点。
这是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诗人特殊的个性与气质(艾青自称是“悲哀的诗人”)以及诗人特殊的表达需要等等,共同作用于鸟儿形象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它大大提升和强化了形象的审美表现力—从中我们不仅能感到时代的氛围、诗人的个性和气质,更能感到诗人对土地的爱是如此的执著、坚贞和顽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2乡愁创作背景: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aeb9f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3.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知识点梳理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知识点梳理1. 沁园春雪1.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素裹(guo) 折腰(yao ) 谦逊(xun )风骚( sao ) 红 zhuang 素裹( 装 ) 顿失 tao tao( 滔滔 ) 江山多jiao( 娇 ) 一代天jiao( 骄 )2.根据意思写词语①莽莽:无边无际。
②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④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⑤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3.文学常识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代表作有《论持久战》《反对党八股》《论人民民主专政》《反对自由主义》《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内容跟“沁园春”没有关系2 雨说1.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禁锢(gu) 留滞( zhi) 喑哑(yin) 喧嚷( xuan )温声细语(wen)洗礼(xili)田pu( 圃 ) suo衣(蓑 )qiang bao(襁褓 ) 街qu( 衢)润如油gao(膏)2.根据意思写词语①田圃:田地和园圃. ②喧嚷:喧哗,大声吵闹. ③洗礼:基督教接受入教者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 ④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⑤温声细语:用温和的声音轻轻地说话. ⑥润如油膏:形容土地肥沃;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般。
3.文学常识郑愁予,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原名郑文韬,原籍河北,中国台湾当代诗人。
其成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有诗集《梦土上》、《衣钵》、《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学常识整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学常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2e2ae3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c.png)
让知识带有温度。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学常识整理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学常识1、《沁园春雪》是一首(体裁),“沁园春”是,“雪” 。
选自,。
2、《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选自,是(籍贯)当代闻名诗人。
3、《星星变奏曲》,是新时期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星星象征了。
4、《外国诗两首》中的《星星变奏曲》是国诗人。
本诗选自。
《夜》选自,是,他是(国籍)诗人。
5、《敬业与乐业》选自,,他是中国近代派代表人物,学者。
文体。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国主义作家。
本文选自,文体。
7、《傅雷家书两则》选自,。
文体。
8、《致女儿的信》选自,是(国籍)教育家和教育家。
他的代表作有、。
文体。
9、《家乡》选自,。
文体。
10、《孤独之旅》节选自,。
文体。
11、《我的叔叔于勒》选自国闻名文学家的短篇小说集。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心声》,选自。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是。
文体。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美籍华裔家。
选自。
文体。
15、《短文两篇》中《谈读书》选自,,国作家、家。
文体。
《不求甚解》的是,原名,代作家。
选自。
文体。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
本文是一篇文。
17、《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又称,是一部以为题材的` 小说。
,是人。
“智取生辰纲”写的是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等人夺取的经过。
18、《杨修之死》节选自,它是我国第部小说,描写了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和斗争。
是,(朝代)小说家。
19、《范进中举》选自。
它是我国代一部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及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朝代)小说家。
20、《香菱学诗》选自。
它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小说以、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的兴衰史,反映了宽阔的社会现实。
,名,字,号,代小说家。
21、《陈涉世家》选自。
它是我国第部通史,鲁迅称这部书是“ ,。
” ,(朝代)闻名的家、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d44320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2.png)
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陈涉世家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 一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贬谪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二一词多义1、次: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2、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3、将: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项燕为楚将将领4、书: 乃丹书帛曰动词,写得鱼腹中书名词丝绸条5、数:广故数言欲亡屡次卒数万人几6、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乃可以放在虚词里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三古今异义词 1、等.死古义:同样今义:等着 2、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3、楚人怜.之古义:爱怜今义:怜悯 4、夜篝.火古义:用竹笼罩着今义:泛指火堆 5、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6、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集会,议论今义: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 7、今亡.亦死古义:逃走今义:死 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下今义: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四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3、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4、皆指目.陈胜名词用作动词,指指点点 5、夜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 6、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7、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8、死.国可乎为……而死 9、乃丹.书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10、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法律; 11、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12、忿恚..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二、文言虚词1、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怅恨久之语气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二世杀之代词,扶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结构助词,的2、为:为屯长当为天下唱替士卒多为用者成为为坛而盟修筑3、以:扶苏以数谏故因为或以为死认为诚以吾众诈自称把以激怒其众来三、文言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2、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二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译为……是……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译为……应当是……三、朗读节奏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唐雎不辱使命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二一词多义:徒: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然:1.虽然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与: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与臣而将四矣加若:1.非若是也像2.若士必怒如果,假如三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今:增加四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2、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3、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 4、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5、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第四个人二、虚词以、而、之、者、于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而:1.挺剑而.起动作承接,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5.愿终守之.它 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 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于: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三、特殊句式1、非若是也——判断句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3、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4、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倒装句5、请广于君——状语后置倒装句四、课文内容分析:主要内容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写的是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土的故事; 主题思想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揭露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安陵君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用“天子之怒”威胁唐雎;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并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矛盾在对话中得到升级;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这是斗争的结局;表现出亲王色厉内荏的本来面目;写作特点1、本文以对话为主本文通过对话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塑造人物形象;本文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有胆有识,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2、运用对比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两种人物、两种思想和行为的对比,可以突出他们各自的特征;一个先倨而后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这是秦王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另一个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这是唐雎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处境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一个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一个是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一倨一恭,也形成对比,这种对比,更有力地揭示了秦王这一复杂性格--既是凶恶的,又是虚伪的;本文还恰当地运用了衬托手法,用安陵君从正面来衬托唐雎;用秦王从反面来衬托唐雎;秦王的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反衬了唐雎的凛然正气、有胆有识和不畏强暴;唐雎的说话技巧:.1、言辞委婉,言之有“节”;如:“否,非若是也;”“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等语言,接着用语势强烈的排比句,列举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史实,对“士之怒”加以渲染说明;于是,唐雎又逼近一步:“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这是暗示他将效法三人,刺杀秦王,迫使秦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危急处境;2、以行证言,言之有“力”;唐雎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实在性和尖锐性,这就从根本上彻底打破了秦王的一切幻想,迫使秦王不得不“长跪而谢之”;公输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3、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据”抵御4、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二一词多义1、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必为有窃疾矣是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制造;以牒为械当作2、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动词,会见;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引见;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召见;3、子:子墨子闻之子,先生,老师愿借子杀之子,您4、说: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请说之说,解释,陈说;5、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6、起:起于鲁出发、动身子墨子起,再拜起身7、以:将以攻宋凭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以牒为械用三古今异义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古义:即使这样今:表转折,常与“但是”搭配 2、虽.杀臣,不能绝也古义:虽然今义:表转折 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古义:用来....的方法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古义:敬辞,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允许”今义:请求 5、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6、墨子起,再.拜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7、荆之地方..五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领土,土壤 8、请献十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今义:今常表示“金银”的“金” 9、舍其文.轩古义:彩饰今义:常指字和文章 10、胡.不已乎古义:为什么今义:姓氏四词类活用1.吾既已言.之王矣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 2.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善良坚持道义 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 4.虽杀臣,不能绝.也绝:形容词作动词,杀尽,杀光 5.吾不言.言: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 6.义不杀少而杀众.少,众: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二、虚词的用法1、之: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于:胡不见我于王向今有人于此在起于鲁从3、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表顺接知而不争表转折,却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表顺接三、特殊句式1、反问句然胡不已乎2、省略句1将以之攻宋;2虽杀臣,不能绝守圉者也;3、倒装句1宋何罪之有宋有何罪2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于鲁起4、判断句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四、课文要点1、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可分为三个步骤:1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使楚王理屈词穷3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2、墨子是用什么方法对付公输盘和楚王的对公输盘,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抓住这句话来做文章;用连续的否定句,断了公输盘的退路,揭示出他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使其无话可说;对楚王,墨子采用相同策略,先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用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随即连用颇有夸张意味的对比,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楚王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而无话可说;3、人物形象墨子:机制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4、语言特点课文里人物的语言富于表现力;第7段,墨子的语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15段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富饶宋国贫乏,感染力强;19—21段揭露公输盘杀机,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特点;孟子两章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3、入则无法家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4、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二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发于声发出2、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3、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兵革非不坚利也锋利4、士:管夷吾举于士狱官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三古今异义 1、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或他的成员 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今常指水塘 3、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 4、兵.革非不坚利也古义武器今义士兵 5、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6、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托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区域,范围四词类活用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威慑 2、必先苦.其心志“苦”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痛苦; 3、劳.其筋骨“劳”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劳累; 4、饿.其体肤“饿”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饥饿; 5、空乏..其身“空”“乏”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贫困; 6、行拂乱.其所为“乱”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7、所以动.心忍.性“动”是动词“忍”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8、人恒过.“过”是名词,这里是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出”是动词,这里是名词,国内、国外;二、虚词的用法1、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在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2、而: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转折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连词,表承接3、之:三里之城助词,的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它,指代小城寡助之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其:舍其文轩代词,他的曾益其所不能代词,他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因为…2、被动句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任用…,…被提拔…3、倒装句困于心衡于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四、课文内容要点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短文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3、如何展开论证短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由“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阐明了“人和”的实质;4、语言特点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运用排比否定句,使结论有说服力;“多助”“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短文论点文章结尾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3、短文开头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作用六个人物都是都是在经受了艰苦的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这些事例为论点提供事实论据;4、本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呢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5、作者从那两方面论述了经受磨难的好处正面——个人;反面——国家;论证了经受磨难的益处,继而得出孟子的治国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两则短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异同两则短文都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逆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最后得出论点;不同之处在于,两则短文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尽相同:第一则在开头,第二则在结尾;鱼我所欲也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4.所识贫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二一词多义1.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故不为苟得也取得2.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3.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4.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三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四词类活用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二、虚词的用法1、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2、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第二个“为”: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3、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得之则生就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却4、而蹴尔而与之修饰呼尔而与之修饰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并列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5、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之:指示代词,指万钟的俸禄;妻妾之奉:之:……的;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2.省略句例句1我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施舍;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例句2我舍生而取义者也;四、课文分析:一第一段分为三层;首先,第一层作者采用比喻论证方法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常理为喻,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第二层作者采用道理论证方法和对比论证方法直接对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作者先从正面来论述“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作者又从反面进行假设分析,进一步警醒人心,得出“由是则生而不用”是因为“有甚于生者”,就是“义”;“由是则可以避患而不为”,是因为“甚于死者”,就是“不义”的结论;最后第三层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二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和对比论证;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又举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曹刿论战一.通假字1.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二.词类活用1.下视其辙下:名词作状语,向下;2.神弗福也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三.古今异义1.间古义:参与今义:两个物体之间;中间例句:又何间焉2.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例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安古义:养今义:平安例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4.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为正义的事业舍弃生命;例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5.加古义:虚报今义:增例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6.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例句:小大之狱7.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忠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例句:忠之属也9.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以,表允许;例句:可以一战10.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四.一词多义1.故:公问其故缘故,原因故克之所以,因此2.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我3.从:民弗从也听从战则请从跟随4.信:必以信实情小信未孚讲信用五.常见虚词1.以:何以战介词,凭、靠必以分人介词,把必以信介词,按照可以一战介词,凭、靠2.之:肉食者谋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鲁国将要迎战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与之乘第三人称代词,代曹刿公将驰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登轼而望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望其旗靡,故逐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3.其:其乡人曰第三人称代词,代曹刿的下视其辙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的公问其故第三人称代词,代取胜的吾视其辙乱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的望其旗靡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的4.于:战于长勺在5.而:登轼而望之顺接连词,表修饰再而衰顺接连词,表承接三而竭顺接连词,表承接六.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曹刿请见;省略宾语“鲁庄公”2.又何间焉省略主语“你”3.乃入见;省略主语“曹刿”和“入”的宾语“朝”、“见”的宾语“鲁庄公”;4.必以分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5.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省略主语“曹刿”6.可以一战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7.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面省略了谓语“鼓”二状语后置句1.战于长勺即“于长勺战”三倒装句1.何以战即“以何战”四判断句1.忠之属也;2.夫战,勇气也;3.夫大国,难测也;七.写作特色一详略安排得当;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一笔带过或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第一段在略叙背景后就引出实质性的对话,由曹刿提出“何以战”开始,步步紧逼,直到庄公说出对“小大之狱”的态度后,曹刿才作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结论,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第二段着重写曹刿在战场上的决断能力,两次以“未可”和“可矣”来表现他善于掌握战机,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来证明他决断的正确;第三段再通过论述取胜原因,把他以小敌大必须抓准战机、详察敌情的战略战术思想表现出来;以上是详写的内容,其余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参战人数,战争的激烈程度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战”“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二运用对比手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作者把曹刿的“远谋”和庄公之“鄙”作对比;文章开头就提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用以说明鲁庄公为代表的肉食者的浅陋,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接着在庄公与曹刿三问三答中,又对比出庄公未及曹刿善谋;然后在战争中,把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述:写庄公,以“将鼓”“将逐”跟上文“将战”相应,表现他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则以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他既能把握住战略防御原则,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战机,临阵从容,指挥若定;因此,庄公的轻率鲁莽、缺乏军事头脑和指挥才能与曹刿的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谨慎而又果断、冷静而又大胆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写战后“公问其故”,更显示出庄公无谋,而曹刿的分析透辟中肯,有谋与无谋,鲜明对比,突出了曹刿的形象,突出了“论战”的主题;三运用伏笔照应的写法作者在第二段中埋设伏笔:对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都先不作交代;把这两个问题留到下面去解答,才能更好突出“论战”的主旨;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这段论述用两个“夫”字依次带出两层意思:第一层以“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进攻的观点,回答了作战时为什么在“齐人三鼓”之后他才认为“可”“鼓”的问题;第二层以“大国难测”,以谨防埋伏为根据,提出判断敌方真实动态的观点,说。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九上语文知识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九上语文知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a8bcd5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a.png)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九上语文知识提纲第一单元: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 说明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列举并解释修辞手法的常见种类- 分析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和效果- 探讨修辞手法对表达技巧的影响第二单元:秦始皇与两汉文化- 追溯秦朝的历史背景和秦始皇的生平事迹- 解读《焚书坑儒》对两汉文化的影响- 探究两汉文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分析两汉文化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第三单元:唐宋诗词与散文- 介绍唐宋时期的文学繁荣和诗词散文的兴盛- 分析唐宋诗词和散文的特点和风格- 探讨唐宋文学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分析唐宋文学对人们情感和审美的启迪第四单元:明清小说与戏曲- 解读明清时期小说的兴盛和戏曲的发展- 分析明清小说和戏曲的特点和题材- 探讨明清文学对社会生活的表现和批判- 分析明清文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和启示第五单元:现代文学与传媒- 介绍现代文学与传媒的关系和互动- 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探讨传媒对现代文学的传播和推动作用- 分析现代文学与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和评价第六单元:语言与交际- 说明语言与交际的关系和重要性- 分析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和功能- 探讨语言在社交场景中的表达技巧和应用- 分析语言交际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影响第七单元:修辞与鉴赏- 介绍修辞与鉴赏的定义和关系- 分析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和效果- 探讨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分析修辞与鉴赏对文学欣赏的提升和影响第八单元: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 追溯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分析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传统- 探讨古代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分析古代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创新第九单元:文学鉴赏与人生感悟- 解读文学鉴赏的概念和重要性- 分析文学作品对人生的启示和感悟- 探讨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和欣赏方法- 分析文学鉴赏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第十单元:写作技巧与实践- 介绍写作技巧的分类和应用- 分析写作技巧对优秀作品的影响和作用- 探讨实践对写作技巧的提升和发展- 分析写作技巧在不同文体和领域的差异和应用第十一单元:古典诗词与韵律之美- 介绍古典诗词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分析古典诗词的韵律和美学特点- 探究古典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分析古典诗词的审美价值和意义第十二单元:公众演讲与表达技巧- 说明公众演讲的定义和重要性- 分析公众演讲的要素和技巧- 探讨语言和声音在公众演讲中的作用- 分析公众演讲对个人能力和社会影响的价值以上为《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九上语文知识提纲》的大致内容和框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3c6e98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1.png)
一、文学常识1.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代表作有《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
“沁园春”是词牌名。
2.郑愁予: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原名郑文韬,中国台湾当代诗人。
其成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3.江河:原名于友泽,北京人,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代表作有《星星变奏曲》等。
4.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蝈蝈与蛐蛐》等。
5.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代表作《夜》等。
6.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7.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其《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九年级上册的课文。
8.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致女儿的信》选自其《关于爱的思考》。
二、字词注音与解释1. 重点字词注音•沁园春雪:素裹(guo)、折腰(yāo)、谦逊(xùn)、风骚(sāo)、红装素裹、顿失滔滔(tāo tāo)等。
•雨说:禁锢(gù)、留滞(zhì)、喑哑(yīn yǎ)、喧嚷(xuān rǎng)、洗礼(xǐ lǐ)等。
•星星变奏曲:朦胧(méng lóng)、覆盖、冻僵(jiāng)等。
•外国诗两首:栖息(qī)、喧响、沉寂等。
•敬业与乐业:旁骛(wù)、解剖(pōu)、亵渎(xiè dú)、强聒(guō)不舍等。
2. 重点词语解释•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睿智:聪颖明智。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包括背诵,期末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包括背诵,期末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6f86f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d.png)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包括背诵,期末复习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名句默写1、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
山舞银蛇,。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江山如此多娇,。
俱往矣,,。
2、百行业为先,。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5、读书足以,足以,足以。
6、读史使人,读诗使人,数学使人,科学使人,伦理学使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
7、好读书,;每有会意,便。
8、嗟乎!!9、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10、夫专诸之刺王僚也,;XXX之刺XXX也,;要离之刺庆忌也,。
11、若士必怒,,,,今日是也。
12、孤之有XXX,。
13、诚宜,,;,引喻失义,以XXX之路也。
1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15、,,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6、XXX性命于乱世,。
17、受任于败军之际,。
18、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还于旧都。
19、过尽千帆皆不是,,。
20、,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周边声连角起。
21、千嶂里,。
22、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23、老夫聊发少年狂,,。
24、为报倾城随太守,,。
25、酒酣胸胆尚开张,,!持节云中,?26、会挽雕弓如满月,,。
27、,日晚倦梳头。
28、物是人非事事休,。
29、只恐双溪舴艋舟,。
30、醉里挑灯看剑,。
八百里分麾下炙,。
XXX点兵。
XXX的XXX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31、夜来熏风起,。
32、足蒸暑土气,。
33、更深月色半人家,。
彻夜偏知春气暖,。
34、晨起动征铎,。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因思杜陵梦,。
35、驿外断桥边,。
已是黄昏独自愁,。
3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37、薄雾浓云愁永昼,。
佳节又重阳,,半夜凉初透。
XXX把酒傍晚后,。
,帘卷西风,!38、,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
39、巧笑东邻女伴,。
疑怪昨宵春梦好,。
40、,悠悠。
不尽长江滔滔流。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bcd871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7a.png)
⼀、课后词01、《沁园春•雪》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代天骄02、《⾬说》⽥圃喧嚷洗礼襁褓温声细语润如油膏05、《敬业与乐业》征引旁骛亵渎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法门⾔⾏相顾强聒不舍06、《纪念伏尔泰逝世⼀百周年的演说》陨落灵柩凌驾睿智弥留之际媚上欺下恪尽职守、07、《傅雷家书两则》凭吊谀词扶掖⼤惊⼩怪廓然⽆累重蹈覆辙涕泗横流⾃知之明⽓吞⽃⽜08、《致⼥⼉的信》忐忑化为乌有⽆与伦⽐怒不可遏⼀抔黄⼟09、《故乡》萧索家景如许鄙夷恣睢10、《孤独之旅》厚实嬉闹驱除歇斯底⾥11、《我的叔叔于勒》拮据栈桥煞⽩⼗拿九稳12、《⼼声》沙哑发窘抽噎出风头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个》根深蒂固持之以恒轻⽽易举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诚意正⼼修⾝齐家格物致知袖⼿旁观15、《短⽂两篇》藻饰狡黠诘难伦理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求疵不求甚解狂妄⾃⼤咬⽂嚼字因⼩失⼤豁然贯通开卷有益16、《中国⼈失掉⾃信⼒了吗》⽞虚诓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17、《智取⽣⾠纲》怄端的⼲系寻思逞辩勾当18、《杨修之死》沉吟禀请班师谮害惑乱对答如流19、《范进中举》倒运腆着舍与央及管待商酌叙功相与唯唯连声20、《⾹菱学诗》腻烦怔怔笑吟吟茶饭⽆⼼挖⼼搜胆精⾎诚聚⼆、⽂学常识01、《沁园春•雪》选⾃《⽑泽东诗词集》,作者⽑泽东,字润之,笔名⼦任。
湖南湘潭⼈。
诗⼈,伟⼤的马克思主义者,⽆产阶级⾰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民解放军和中华⼈民共和国的主要和领导⼈。
⽑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物之⼀,《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影响100⼈之⼀。
02、《⾬说》选⾃《郑愁予诗的⾃选》,作者郑愁予,原名郑⽂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于⼭东济南,现代诗⼈。
台湾中兴⼤学毕业,现为中国海洋⼤学驻校作家。
被称为“浪⼦诗⼈”,“中国的中国诗⼈”。
03、《星星变奏曲》选⾃《上海⽂学》,作者江河,原名于友泽,著有诗集《从这⾥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d2ac214e3c1ec5da50e270bb.png)
九年级上册文学常识1、散文按表达方式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散文诗,它既有诗歌的特点,讲究押韵和节奏,又有散文的特点,比较有气势。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两种。
说明顺序有三种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三种。
3.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基本的特征。
4.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5.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6.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7.人物传记分为自传和小传。
自述生平的文章是自传;记述他人生平的文章是小传。
8.书信包括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结尾)、署名、日期等五部分。
9.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
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有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是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统计的数字等;道理论据:是自然科学的定义、定理,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
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
10.论证的基本类型或者叫论证的方式有:立论——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驳论——批驳错误观点,然后确立其正确观点。
11、议论文的结构有: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
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再分后总。
12、论证的方法有:举例论证——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引用论证——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比喻论证——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用反向事例或事理对比证明论点。
13、《星星变奏曲》作者江河,原名于友泽,是新时代朦胧诗的代表人之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fa449d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8.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知识点总结实际上,语文其实并不是很好学习,因为语文成绩是很难提高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8a57fe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7.png)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是初中语文中的最后一册教材,内容包含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手法、修辞方法、写作技巧等等。
在这一学期中,学生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课外阅读经历,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讨论九年级上册的古代文学知识点。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如《古文观止》中的《孔雀东南飞》、《聊斋志异》中的《牡丹亭》等。
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古代文学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丰富文章的表达,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我们来讨论九年级上册的现代文学知识点。
现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展现了当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现代文学作品,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鲁迅的《狂人日记》等。
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现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代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情感体验。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现代文学的一些写作技巧,如描写、对比、照应等。
这些写作技巧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力,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接下来,让我们来讨论九年级上册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知识点。
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是语文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们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加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一些修辞方法,如排比、反问、设问等。
这些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让我们来讨论九年级上册的写作技巧知识点。
写作技巧是我们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法和技巧。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如结构安排、过渡句的运用、段落的组织等。
这些写作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文章的内容,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有序。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字词整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字词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140ca460b4c2e3f572763ca.png)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字词整理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雪》妖娆ráo(易误写为“饶”,形近误写)风骚sāo一代天骄(易误写为“娇”,以意辨形:“天之骄子”)〈程度误用〉红装(易误写为“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望文生义〉莽莽mǎng第二课《雨说》田圃pǔ(习惯性误读fǔ)喧嚷洗礼襁(qiǎng)褓(bǎo) 润如油膏gāo温声细语: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禁锢gù喑yīn哑蓑suō衣斗笠lì第三课《星星变奏曲》静谧mì凝níng望颤chàn动萤yíng火朦méng胧第四课《外国诗两首》栖qī息夜莺yīng 微漾yàng 草茸茸róng〖修葺qì〗第二单元第五课《敬业与乐业》征引旁骛亵xiè渎言行相顾:言行一致。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褒贬误用〉不二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强(qiǎng)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褒贬误用〉拣jiǎn择佝gōu偻lóu第六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陨落灵柩jiù凌(同音误写)驾睿ruì智弥留之际欺上媚下兼而有之孤军奋战黎民百姓恼羞成怒恪kè尽职守诅咒深邃suì曙shǔ光怜悯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范围误用〉第七课《傅雷家书两则》凭吊谀yú词扶掖yè大惊小怪廓kuò然无累lěi 重蹈覆辙涕泗sì横流自知之明气吞斗牛舐shì犊dú之情〈范围误用〉枘ruì凿相契qì羲xī皇第八课《致女儿的信》忐忑敷衍yǎn 一抔póu黄土无与伦比〈程度误用〉怒不可遏:愤怒得难以抑制。
化为乌有:指希望、愿望落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2f677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e.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第1课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指出这个词中心的句子是:既往不咎,数风流人物,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话是:江山如此多美人,折腰无数英雄。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是原始的蜡象。
群山就像(一条条)舞动的银蛇,高原(上面的山丘)就像(许多)奔跑的白象。
(3)过去的都过去了,算浪漫的数字要看现在。
一切都结束了。
如果你想成为真正的英雄,你必须着眼于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沁园春雪》的是-,“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斗笠lì襁褓qiǎng bǎo[点拨:“滞”不要误读为“dài”。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2)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3)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4)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可是,我是幸运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fccc62c28ea81c759f57844.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香菱学诗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腻nì烦平仄zè揣chuǎi摩应场yáng蘅héng暧ài诌zhōu颦pín纨wán画缯zēng鳏guān2、解释下列词语。
(1)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
起,开端。
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
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
合,结束语。
(2)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意”(内容)为先,文辞格律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3)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4)地灵人杰: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5)挖心搜胆:比喻想尽一切办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3、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4、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
2、曹雪芹,名,字雪芹,号梦阮,清代小说家。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第21课陈涉世家一、熏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阳夏jiǎ辍chuò耕怅chàng恨zhé戍度duó已失期以数shuò谏故陈胜王wàng罾zēng忿恚huì尉笞chī宁nìng有种乎蕲qízhìcuó柘zhè谯qiáo社稷jì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辍耕之垄上之:去,往。
(2)苟富贵苟:如果。
(3)等死,死国可乎等:同样。
(4)楚人怜之怜:爱戴。
(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称王。
(6)忿恚尉恚:恼怒。
(7)并杀两尉并:一齐。
(8)藉第令毋斩藉:即使,假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3b6dd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f.png)
11、永不变更与日俱增十拿九稳 珍重其事
12、斩钉截铁窸窸窣窣 从容不迫
9、《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揭示了衰败的悲惨景象,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同时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18、《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历史故事,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19、《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与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清代小说家吴敬梓。
20、曹雪芹,字雪芹,号梦阮,清代小说家。《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1、理解古典白话语言的特点,整体把握课文主题与小说三要素
2、抓住典型环境,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对文章的归纳概括,把握字词
第六单元
文言文阅读
21、阳夏jiǎ 辍chuò耕 怅chàng恨zhé戍度duó已失期以数shuò谏故陈胜王wàng罾zēng 忿恚huì尉 笞chī 宁nìng有种乎蕲qí zhì cuó柘zhè 谯qiáo社稷jì
17、取趱行 端的干系尴尬去处 吹嘘 恁地楠楠讷讷却兀自逞辩合逞辩 窥望面面相觑早是不争吃死心塌地计较
18、恃才放旷答教适对讫径伺谮诈麾
19、剧各欢喜 带挈 不省人事 商酌 权变见教把与央与道是何消相与今非昔比
20、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领略 诲人不倦自暴自弃地灵人杰挖心搜胆
17、《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吴用:智多星杨志:青面兽 白胜:白日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b55b34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6.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导语:本文是根据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内容所整理的笔记,以帮助同学们巩固学习内容,并提供参考资料。
第一节: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阅读古文,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文化、拓展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1. 古文的特点古文是指古代的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口语化特点。
其特点包括:(1)字词丰富多样,用词精确准确;(2)句式繁复,结构严谨;(3)注重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反问等。
2. 古文阅读的技巧(1)理解句子: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主旨;(2)运用词典:遇到生字或不熟悉的词汇,可以借助词典进行查阅;(3)注重细节:留意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二节:文言文写作文言文写作是九年级上册语文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文言文写作,我们可以提升写作能力,丰富词汇量。
1. 文言文写作的特点文言文写作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注重文雅:使用文言文进行写作,要注意文雅、典雅的表达方式;(2)讲究格律:古人的文章注重韵律和平仄的配合,要注意文字的韵律美;(3)严谨整洁:文言文写作要注重条理清楚、整洁美观,注意语句的排布顺序。
2. 文言文写作的技巧(1)积累词汇:通过阅读古代的文言文著作,积累丰富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文言文写作;(2)模仿练习:选取古代名篇进行模仿,可以提高我们文言文写作的水平;(3)注意修辞手法:在文言文写作中,注意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第三节:名著赏析九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我们也会学习一些古代名著,通过分析和赏析这些名著,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细腻的描写、复杂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而闻名。
通过《红楼梦》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封建社会、传统文化等重要内容。
2.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幽默的故事情节和深入的人性描写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课内知识整理拼音、词语一、给加点字注音妖娆()喑哑()襁褓()旁骛()佝偻()亵渎()骈进()强聒不舍()陨落()恪尽职守()舐犊之情()廓然无累()扶掖()一抔黄土()怒不可遏()阴晦()愕然()嗤笑()瑟缩()作揖()惘然()恣睢()()拮据()栈桥()阔绰()煞白()发窘()抽噎()棱角分明()模样()模式()根深蒂固()汲取()狡黠()吹毛求疵()嗔怒()面面相觑()恃才放旷()谮害()舴艋()二、填字组词红素一代天润如油温细敬乐章义不二留之际言行相强不舍媚欺民百姓成怒尽职守重蹈覆然无累横流之明吞斗牛化为有无与比怒不可无与比斯底里拿稳斩截不迫根深固不倦不言而而不舍而易举持之以格致旁观谈论全贯吹毛求不求解加粗暴咬嚼狂妄自因失然贯通开卷有怀伤为民请面面相才放旷对答如连声茶饭无挖搜文言文《陈涉世家》一、词语解释1、陈涉少时()2、尝()与人佣耕3、辍()耕之()垄上?4、怅()恨久之5、苟富贵()6、若为佣耕()7、太息()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9、适戍渔阳九百人()10、屯大泽乡()11、皆次()当行()12、会天大雨()13、度()已失期()14、乃谋曰()15、今亡()亦死,举大计()16等()死,死国()可乎17、吾闻二世少子也()18、数()谏故()19上()使外将()兵20、今或()闻无罪21、楚人怜()之22、今诚()以吾众23、为天下唱?通“倡”,()24、以为然()25、乃行卜()26、卜者知其指意()意图27、威众()28、丹()书()帛曰29、陈胜王()30.所罾()鱼腹31、得鱼腹中书()32、固()以怪()之33、间令()34、之()次所旁丛祠中35、旦日()36、卒中往往()语37.皆指目()陈胜38、素()爱人39、广故()数()言欲亡?40、尉果笞广()41、并杀()42、藉第令毋斩()43、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5、为()坛而盟()盟誓46、蕲下()47、徇()蕲以东48、比至陈()49、卒数万人()50、豪杰()51、身()被()坚执锐52、伐无道()53、诛暴秦()54、社稷()国家?二、句子翻译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译: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译: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5、天下苦秦久矣。
译:? 。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8、此教我先威众耳。
译:9、固以怪之矣。
译:1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译:1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1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译:13、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1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1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译:16、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译:17、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译:唐雎不辱使命一、词语解释1、不辱使命()2、易安陵()3、安陵君其()许寡人()?4、大王加惠()5、甚善()6、虽然(),受地于先王7、因()使()唐雎使()于秦8、弗敢易()交换9、故()不错()意也?10、请广于君()11、逆寡人者()12、轻()寡人与()13、非若()是()也14、虽千里不敢易()15、岂()直()五百里哉16、怫然()怒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18、免冠()徒跣()19、以头抢()地耳()20、庸夫()之怒21、非士()之怒22、仓鹰“仓”通()23、休()祲()降于天24、缟素()25、秦王色()挠()26、长跪而谢之()27、寡人谕()矣28、徒()以有先生也二、句子翻译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译:2.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译: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5、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6、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7、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8、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9、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10、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译:11.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译:12.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译:13.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译:隆中对一、词语解释1、亮躬()耕于?2、好为《梁父吟》()3、隆中对()?4、时人莫之许也()5、惟()博陵崔州平?6、谓()为信然()7、屯()新野?8、先主器之()9、谓()先主曰?10、此人可就()见11、不可屈()致()12、宜()枉驾()顾()之13、先主遂()诣()亮?14、凡()三往15、因()屏人()曰?16、汉室倾颓()17、孤不度()德量()力18、欲信()大义19、遂用()猖獗()?20、然志犹()未已()21、君谓计()将安()出()22、自董卓已()来23、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24、今操已()拥百万之众25、此诚()不可与争锋26、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27、利()尽()南海2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29、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30、帝室之胄()31、总揽()英雄32、外结好()孙权33、命一上将()将()荆州?3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35、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二、句子翻译1、时人莫之许也。
译: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4、孤不度德量力。
译: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译:6、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译:7、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出师表一、词语解释1、崩殂( ) 2此诚( )危急存亡之秋( )也3、盖( )追先帝殊遇( )4、以光( )先帝遗德5、恢弘( )志士之气6、陟罚臧( )否( )7、以昭( )陛下平明之理( )8、是以( )先帝简拔9、以遗( )陛下10、悉( )以咨( )之11、亲( )贤臣,远( )小人12痛( )恨( )于桓灵也13、躬( )耕14、猥( )自枉屈15、卑鄙( ) 16、由是感激( )17、遂许( )先帝以驱驰( ) 18.后值( )倾覆19、尔来( )二十有( )20、夙夜( )忧叹21、恐托付不效( )22、深入不毛( )23、庶竭驽钝( )24、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25、以彰( )其咎( )26攘除( )奸凶27、咨诹( )善道?28临表涕零( )29.察纳雅言( )二、句子翻译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译: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译:4、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5、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6、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家会有司论其刑赏。
译:7、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
译: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9、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10、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译:1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1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译:13.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九年级语文(上)文言知识归纳复习(一)、一词多义1.数:(1)数有功()(2)卒数万人()(3)珠可历历数也()2.乃:(1)陈胜、吴广乃谋曰()(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乃行卜()(4)乃入据陈()3.然:(1)然足下卜之鬼乎()(2)吴广以为然()(3)秦王怫然怒()(4)谓为信然()(5)若听茶声然()4.以:(1)扶苏以数谏故()(2)固以怪之矣()(3)以激怒其众(4)祭以尉首()(5)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6)以君为长者()(7)徒以有先生也(8)以塞忠谏之路也()(9)先帝不以臣卑鄙()5.之:(1)辍耕之垄上()(2)怅恨久之()(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然足下卜之鬼乎()(5)天子之怒,伏尸百万()(6)愿终守之,弗敢易()(7)先主器之()(8)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6.若:(1)非若是也()(2)若士必怒()(3)若为佣耕()7.岂:(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将军岂愿见之乎()8.其:(1)安陵君其许寡人()(2)卜者知其旨意()(3)其真无马邪()(4)百姓多闻其贤()9.为:(1)好为《梁父吟》()(2)谓为信然()(3)以弱为强者()(4)贤能为之用()(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0.而:(1)国险而民富()(2)受地于先王而守之()(3)而其主不能守()(4)长跪而谢之曰()11.于:(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请广于君()(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4)仓鹰击于殿上()(5)休祲降于天()(6)何至于此()(7)受任于败军之际()(8)还于旧都()(二)词类活用1.法皆斩()2.天下苦秦久矣()3.乃丹书帛曰()4.狐鸣呼曰()5.皆指目陈胜()6.忿恚尉()(三)古今异义1.夜篝火? 古:()今:()2.卒中往往语古:()今:()3.遂用猖蹶古:()今:()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今:()5.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今:()6.由是感激,临表涕零? 古:()今:()(四)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通()2.为天下唱通()3.固以怪之矣通()4.将军身被坚执锐通()5.故不错意也通()6.仓鹰击于殿上通()7.欲信大义于天下通()8.自董卓已来通()九年级语文(上)诗词名句复习一.填写上句或下句1.过尽千帆皆不是,。
2.塞下秋来风景异,。
3.千嶂里,。
4.羌管悠悠霜满地,,。
5.为报倾城随太守,,。
6.,西北望,射天狼。
7.,日晚倦梳头。
8.,欲语泪先流。
9.,载不动许多愁。
10.,,沙场秋点兵。
11.马作的卢飞快,。
12.了却君王天下事,。
13.,但惜夏日长。
14.更深月色半人家,。
15.,人际板桥霜。
16.槲叶落山路,。
17.无意苦争养,,,只有香如故。
18.,叶底黄鹂一两声。
19.酒困路长惟欲睡,。
20.,瑞脑消金兽。
21.莫道不消魂,,。
22.千古兴亡多少事,。
23.天下英雄谁敌手,。
23.列国周齐秦汉楚,,;,。
24.官船来往乱如麻,。
二、根据语境提示理解性默写1.《梦江南》描摹江南女儿的相思之梦,表现女子盼夫早归,望眼欲穿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
表现女子失望悲伤心情的句子是,。
2.范仲淹的《渔家傲》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边塞的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