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之谜的分析

合集下载

产经2012-李约瑟之谜

产经2012-李约瑟之谜
• 技术:在工业革命以前的1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是世界上科技 最先进的国家。(Francis Bacon(1561-1626)认为使欧洲 从黑暗的中世纪转变为现代世纪的发明是纸张、印刷术、火药和 指南针,但是他不知道这些都是中国发明的)
• 中国曾经是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在11世纪时就产铁150,000 吨,是整个欧洲产出的5到6倍。

四、我们站在什么样的高度去看它
重要的不是找到,而且也不可能找到标准答案,但 思考这个问题却会找到一种世界文明史的感觉和 全球化视野。
科学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又是多元的。
为什么中国古代如此多的 发明并没有带来
近代科技和经济的领先和发展?
一、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 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和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 情确实是这样,那么,中国人又怎么能 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
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 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
• 在前现代社会,中国也有最发达的市场制度:土地私有,劳动力 自由流动,高效运行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项目 发明和发展
造纸 (1)西汉发明 (2)东汉改进-蔡伦 (3)魏晋成熟-取代 (4)唐宋繁盛-品种
印刷 (1)隋唐出现 (2)宋代彩色套印 (3)毕升活字
火药 (1)唐末用于军事; (2)宋朝广泛.
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
文明中成长? 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
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 是什么?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 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 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

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谜
一具体内容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这个问题实质包含两个内容:
1.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西方兴起, 而没有在中国、印度兴起?
2.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为什么中国文化能够比欧洲文化更有效地了解自然, 且更能把有关自然的知识用来造福人类?
二相关解释及局限
这些假说中的大多数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都存在着一些先天性的缺陷, 需要我们进行取舍和借鉴。

三本人看法
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偶然:
1.蒙古、满族等游牧民族强大的军事实力扼杀了宋、明两代的资
本主义萌芽。

必然:
1.封建官僚体系的严重腐败、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分层,底层人
民为生存挣扎无力从事科学创新,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缺乏工作动力)。

2.长期科举制的僵化和儒家文化的垄断对知识分子产生了误导,影
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3.外族统治者带来的民族隔阂和矛盾。

文化、科技、工业被视为影
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而遭到严重地限制。

4.闭关锁国导致统治者对西方工业革命的现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
够的重视。

5.封建统治时间过长,封建阶级观念深入人心,在这一过程中社会
结构不断固化,统治者的高度集权,为了自我稳定重农抑商,先进的生产力缺乏制度的土壤生存。

李约瑟之谜详解

李约瑟之谜详解

李约瑟之谜详解对于著名的李约瑟之谜—为什么在前现代社会中,中国科技遥遥领先,但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生在中国,到了现代以来,中国的科技水平就落后了—已经有多个版本的解答。

我在这里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提出另外一个答案。

李约瑟自己认为,中国强大的封建官僚制度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这一强大的制度下,商人难以获取地位与权力,商业得不到蓬勃发展,技术发明给发明者和使用者带来的利润和地位提高有限,因此工业技术革命没有发生。

林毅夫则提出,中国官僚制度中的科举制度扼杀了创造力,把人们都吸引到对四书五经的钻研上去了。

这是制度角度的解释。

另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解释是马克·埃尔文的“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这是一个经济学角度的解释。

“高水平均衡陷阱”的意思是,中国的农业技术发展得太好,人口密度过高,这反过来阻碍了科技发展,因为人口太多,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就变低了,以至于任何节省人力的技术发明都显得没什么价值,因为只要把活儿交给人去干就可以了。

这些解释都各有道理。

不过,我认为,有必要从中国的文字和逻辑的角度来寻找中国的科技进步停滞的原因。

我的观点是,中国的文字的模糊性和形式逻辑的缺乏阻碍了科学理论的建立,阻碍了技术的发展、传承和进步。

我还想指出,这里面有些问题到现在还仍然存在。

没有普及大众的伟大文明中华民族有确切文字记载始于商朝(甲骨文),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并且一脉传承至今,不曾中断,不像有些伟大文明,比如埃及文明就没有一直传承下来。

在历史上很长一个时期,中文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汉字对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影响足以证明这一点。

不过,这个伟大的文明在几千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只是属于精英阶层,一直没有穿透到大众。

在90年前,即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我们的书面文字仍以文言文为主,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语言并不一样。

历史上虽也曾出现过一些白话文经典著作,如《木兰辞》《石壕吏》《儒林外史》和四大名著,等等,这些使用接近于当时白话文的语言写成的著作往往流传更广,然而,更多的著作都是用文言文写成,难以被普通百姓所读懂和接受,只能在精英阶层流传。

对李约瑟之谜的解释

对李约瑟之谜的解释

对李约瑟之谜的解释李约瑟之谜描述了一个令人迷惑的现象:一方面,直到明代和清代,新技术不乏出现,另一方面,历史上如此多的优秀技术,竟然一直缺乏科学理论化的概括,直至落后于西方国家科技的发展,被其他国家侵略。

要解释李约瑟之谜,首先要考虑一下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并将我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之进行比较。

6.1 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考察欧洲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历史,可以发现几个很重要的社会背景:(1)农业发展一直比较落后((美)詹姆斯.W.汤普逊,商务印书馆,1996年),只有依靠手工业,以贸易的方式获得生活必需品。

于是出现了三个很重要的阶层:商人、资本家和工人。

生产或者经营的目的一开始就是为了交换而不是为了自给自足。

(2)与此相对应的政治体制也必然是民主体制,因为没有任何个人或者机构可以完全控制国际市场。

实际上,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民主政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的农业发展落后,经济来源主要依赖航海业和商业的缘故(见亚里士多德“雅典政体”)。

(3)民主政治体制对于社会成员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和道德标准,工业革命前的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黑暗的中世纪)虽然也试图压制新的科学理论的出现,但是当资本家、工人和商人的经济利益的发展受到这种政治体制的阻碍而无法进一步提高时,矛盾的激化将必然导致新科技的产生和相应的政治变革。

所以可以这样说,欧洲工业革命的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并且由于自然禀赋的限制(耕地面积、气候条件等),一直难以得到提高。

这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发展手工业、商业和航海业。

当这三个重要的非农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在科学技术和理论方面有较大突破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时,就必然地出现了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非农业科学技术。

与此相对应,我国古代的资源禀赋特别适合农业生产,农民为了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在农业技术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于是就有了以下的结果:(i)农业的发达,使得农民可以实现自给自足,这就是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

李约瑟难题的STS分析

李约瑟难题的STS分析

李约瑟难题的STS分析1 “李约瑟难题”的内涵有社会科学领域哥德巴赫猜想之称的‚李约瑟难题‛(Needham Problem),又称‚李约瑟问题(Needham Question)、‚李约瑟之谜‛(Needham Puzzle)、‚李约瑟命题‛(Needham Thesis)。

通常情况下,‚为什么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产生‛就被看作‚李约瑟难题‛。

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通过长期的深入研究和实地考察,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做了一些结论性的概括,并提出了一些深刻的问题,这些概括和问题主要反映在其著作《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和第一章中。

学术界认为这一难题的规范表述源自李约瑟的一篇文章——《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李约瑟博士是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生物化学家,也是英国唯一一位既是英国皇家会员、又是英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

李约瑟博士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转而从事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并取得巨大的成就,有人把他的工作誉为是20世纪的一座学术丰碑。

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和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么,中国人又怎么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又为什么并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中国的这些发现和发明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李约瑟之谜”的解读英国学者李约瑟先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欧洲,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之谜”。

一、原因分析首先我认识到了这一难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解释,1、社会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使科技显得无足轻重,儒家的政治伦理文化压抑了科技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封建制度本质上是不同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还算是一个真正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贵族阶层,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科学起源于这一时期,并且大多由贵族创立,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还有更突出的是墨家在光学上的成就等。

但是自秦朝统一了中国之后,中国进入了“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其社会形态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郡县体制,贵族与封地不再是世袭的,尽管依然是森严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社会的上下阶层是可以流动的,这就刺激了平民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进入上层社会,而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是什么呢就是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考核的内容又是具有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造成了文化、科技的垄断,阻碍了科技的普及,这一思想体系的特点是注重德性修养,倡导“内圣外王”,本质上的道德的哲学,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以伦理为本,注重人的自身修养,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注重如何管理好社会,而很少关心和探究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如“天人合一”等观点,在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单一的哲学会禁锢人们的思想,使得科学研究的主体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

而广大平民为了能跻身于上层社会把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了儒家思想,纲常伦理,古文经学等,自然没有人会花费时间与精力在自然现象和科学的思考上,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因素都妨碍着科技走向更高的层次。

李约瑟之谜独家见解

李约瑟之谜独家见解

什么是李约瑟之谜?你如何认识这个问题?李约瑟之谜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

我觉得,之所以资本主义与现代科学没有起源于中国,与中国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们所接受的思想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小农经济的资源限制和保守倾向,阻碍了劳动分工和科学文化的多样发展。

同时,封建时期的中国处于与外界隔离的状态,相对比较保守。

在文化方面,众所周知,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则利于稳定和赶超。

而两千年来,儒家思想已深入人心,这些文化的核心便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

中庸之道教会了人们如何安稳地生活,却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思想。

古代的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普通民众普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迷信思想,上层社会的文人学士也普遍重视文学,轻视轻技,导致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缓慢与滞后。

其实,中国人并不是不聪明,也不缺乏创新精神。

在古代我们有四大发明,而在现代,已经有至少六位华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便是很好的证明,在智力方面,我们不比任何人差。

差的,却是所处的科学环境。

希腊哲学家通过发明逻辑体系建立了哲学思想,而中国古代却没有形成完善的逻辑思想。

这种哲学思想的不同导致了自然观的差异,进而导致了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别。

科学环境的缺失,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谜”又称“李约瑟难题”,是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在我看来,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诸多复杂因素共同造成的。

比如说当时中西方社会制度的不同、经济发展速度和程度的不同、思想文化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本身需求等等。

13世纪之前,中国社会制度的民主程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算是最高的;但是自13世纪以后,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愈来愈完善,特别是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愈来愈受到集权制度下扭曲为奴化的儒家思想的毒害,这一奴化意识对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约束,对科技的束缚愈来愈严重,导致经济技术与科学发展水平越来越落后。

另外,中国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几乎所有读书人的追求都是“学而优则仕”,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

而同时期的西欧,文艺复兴运动启蒙了民众民主自由思潮的形成,特别是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民主制度建立大幅度地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得西欧成为近代文明的发源地,造成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在民主程度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其次,因为中国是农耕文明社会,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中国当时的这种小农经济相比西方国家的小农经济较为发达,严重地阻碍了科技的发展,致使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萌芽迟迟未能发展起来。

同时由于中国的闭关锁国,使得中国缺乏与外部周边国家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加之中国交通的极不发达,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再次,中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维,缺乏古希腊科学哲学思想,很难产生严密的理论武器。

而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这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中国是不具备这两个基础的,所以在古代中国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

李约瑟之谜之解

李约瑟之谜之解

李约瑟之谜之解李约瑟之谜是一个历史学界非常著名的谜团,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这个谜团源于20世纪初,中国出土了大量的古文物和文献,其中包括了一些与现有文化史料不相符的“异质文献”。

而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部名为《太玄经》的书,这部书的作者被记录为李约瑟。

李约瑟是谁?他是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人?他写的《太玄经》是什么样的书?为什么这部书会写成独立的体系,与其他经典没有任何关联?这些问题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因此形成了李约瑟之谜。

一直以来,李约瑟之谜都是历史学家和学者们茶余饭后的谈论话题。

但是在后来的研究中,一些关键因素逐渐浮出水面,使得这个谜团渐渐得到了解决。

首先是关于李约瑟的真实身份。

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对李约瑟进行过详细的记载,但是在后来的考古和文献发掘中,一些细节逐渐浮现。

李约瑟很可能是一个晚唐时期的道士,他离奇的出现和神秘的身份影响了他后来的思想和产生的著作。

其次是关于《太玄经》的真正含义。

虽然在李约瑟之前,就有类似的道家资料,但是《太玄经》的创作并不像道教文献一样,是对前人道家思想的浓缩,而是一部对道家思想进行了全新的组合和发展的著作,是一部既反映了男丁道,又反映了律仪道的作品。

而且,《太玄经》并不是一本完整的著作,而是由许多碎片组成的。

这些碎片包括其它文献的佚文、李约瑟的笔记、注解等。

这些碎片通过后来的整理和组合才形成了今天所见的形态。

最后便是《太玄经》的影响。

尽管《太玄经》曾经被认为是无关系的著作,但是在后来的研究中却发现,该著作不仅影响了晚唐和五代时期的文化发展,而且对后代的道教和哲学思想也有极大的影响。

特别是在宋明清时期,这部书对于道教和中国哲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的来说,李约瑟之谜并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或一部书的问题,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研究,包括文化、历史、哲学、信仰等等。

尽管目前其所有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遗迹进行细致的研究,来接近真相,解开李约瑟之谜。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李约瑟之问是指中国科学史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尽管有着丰富的科技知识和经验,却没有出现类似于科学革命的现象。

这个问题引发了许多学者的思考和讨论,涉及到科学与科技、文化与思想以及社会制度等多个方面。

在当代,我们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并从中汲取一些启示。

我们可以从科技与科学的关系角度来简答这个问题。

中国古代的科技非常发达,例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都是中国古代所发明的重要科技成果。

这些科技成果并没有演变成类似于现代科学的体系,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撑。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的科技是以实用为导向的,注重工艺和技能的传承,而非以理论探索和实验验证为主导。

中国古代缺乏像科学革命那样的由理论推动的科学变革。

从这个问题当代的启示是,科技与科学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现代社会需要重视科技与科学的结合,鼓励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我们可以从文化与思想的角度简答这个问题。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以及在宗教、哲学方面的传统对于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儒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而相对忽视了自然界的探索和认知。

中国古代的宗教和哲学也倾向于将自然界的规律看作是神灵或天命的体现,而非以人类自身的认知和实践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

这些思想观念可能抑制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当代的启示是,文化与思想对科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我们需要重视科学教育,提倡批判性思维与自由探索,培养人们对于科学的兴趣与热爱,以促进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我们还可以从社会制度与政治环境的角度来简答这个问题。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是在一个专制的社会体系下取得的,而专制的社会并不利于科学的自由发展和创新。

政治环境的封建传统以及官方对于学术独立的控制,也限制了科学的发展空间。

相比之下,欧洲的封建体制有所解体,出现了相对宽松的知识流通和交流环境,这有利于科学的创新。

当代的启示是,社会制度与政治环境对科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1. 引言1.1 李约瑟之问的背景李约瑟之问是指中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个问题,即中国古代科技为何未出现工业革命。

这个问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中国却未经历类似的现代化进程。

李约瑟之问的提出使人们开始思考中国传统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局限,也引发了对全球科技发展的比较与探索。

中国古代科技在农业、纺织、冶金、建筑等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但为何没有像西方那样迅速实现工业化却成为一个谜团。

李约瑟之问的背景不仅是对中国科技历史的反思,更是对现代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因素的探讨。

通过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研究和比较,李约瑟之问的背景揭示了不同文明间科技发展的差异,为理解全球科技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李约瑟之问的背景引起了广泛的学术和社会关注,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科技的特点和不足,也激发了对科技发展模式和路径的思考。

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对李约瑟之问的回答不仅关乎中国科技史的解读,更涉及到全球科技格局的演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此段满足200字要求】1.2 李约瑟之问的意义李约瑟之问是中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在20世纪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为什么中国没有实现工业革命?”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以及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差异。

李约瑟之问的意义在于引发人们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促使学者们探讨中国现代化的因由,找寻中国发展的道路。

通过分析李约瑟之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思考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定位和挑战。

李约瑟之问的意义也在于挑战了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通过对比中国与西方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审视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文化交流与碰撞,重塑发展模式和范式。

李约瑟之问提醒我们要警惕单一化的现代化路径,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

李约瑟之问的意义不仅在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还在于启示我们要拓展视野,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设限,创新发展战略和理念,迎接全球化挑战,推动中国走向更为可持续的现代化之路。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李约瑟之谜”的解读英国学者李约瑟先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欧洲,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之谜”。

一、原因分析首先我认识到了这一难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解释,1、社会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使科技显得无足轻重,儒家的政治伦理文化压抑了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封建制度本质上是不同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还算是一个真正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贵族阶层,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科学起源于这一时期,并且大多由贵族创立,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还有更突出的是墨家在光学上的成就等.但是自秦朝统一了中国之后,中国进入了“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其社会形态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郡县体制,贵族与封地不再是世袭的,尽管依然是森严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社会的上下阶层是可以流动的,这就刺激了平民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进入上层社会,而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是什么呢?就是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考核的内容又是具有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造成了文化、科技的垄断,阻碍了科技的普及,这一思想体系的特点是注重德性修养,倡导“内圣外王”,本质上的道德的哲学,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以伦理为本,注重人的自身修养,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注重如何管理好社会,而很少关心和探究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如“天人合一”等观点,在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单一的哲学会禁锢人们的思想,使得科学研究的主体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而广大平民为了能跻身于上层社会把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了儒家思想,纲常伦理,古文经学等,自然没有人会花费时间与精力在自然现象和科学的思考上,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因素都妨碍着科技走向更高的层次。

浅解李约瑟之谜(最清晰解答)

浅解李约瑟之谜(最清晰解答)

“近代科学和过去所有科学体系的区别并不在于对自然的观察,而在于观察自然的目的和方法,以及以实验结果作为结论的最终依据。

近代科学是重分析或重实证的科学,这种科学可以对某种现象、某种事物作极端的深入的分析,而不顾及其余,可以重视点的切入,面的展开,而并不重视系统的把握与复杂现象的研究。

一、内因:(一)科学思维中国古代学科是不分家的,混沌一体,这源于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即一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大宇宙观。

科学家缺少一种追求揭示现象的深层结构的认识,不注重把对自然现象和机械奥秘的解释理论化,过分依赖于形而上学的冥想,而缺少以试验验证假设的传统。

中国的崇古思维认为阴阳五行八卦之说足以解释天地万物,而万物一理,只需把现象往这理论上套就行了。

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贡献,无不源于感官的经验总结,极其缺乏科学上的逻辑推理。

中国大多数科技著作仅是对当时生产经验的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描述。

正是因为太过重视统一和谐,而导致了具体分析的缺乏,导致了学科难以独立,这造成了真正的近代科学难以诞生。

注:世界诞生,道生万物。

(二)思想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后期其消极的一面日益凸出。

一是儒学的“独断主义”阻碍了传统科技的转型。

儒学的独断主义主要体现在压迫性与排它性上, 被统治者改造为禁锢人们思想的工具,士大夫们顽固地坚持“道上器下”的观念,以空谈“性理”为荣,轻视经世致用的实学。

儒家思想倾向和“八股”取士制度使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智完全集中在语言、修辞及伦理知识方面,以及与农业社会有关的课题上,而不是自然科学知识和各种工业生产问题上。

他们对科技的发展嗤之以鼻,以为是“奇技淫巧”,如明人朱载在世界上首创“十二平均律”,这使得我国的声学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但这一成就在明代遭“冷弃”之后,在清代又被旧势力围攻。

二是在儒家传统思想影响下,中国哲学一贯重伦理、轻自然、忽视逻辑。

这样一种哲学主题,把中国人民的高度思维能力引向了穷天就显得比较贫乏了。

“李约瑟之谜”的三个层面:技术、制度、文化

“李约瑟之谜”的三个层面:技术、制度、文化

“李约瑟之谜”的三个层面:技术、制度、文化上个世纪中叶,一个外国学者来中国考察学习,在毕其一生精力对中国古代科技史作了认真的研究之后,他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悖论并载之于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前现代社会中国的科技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全世界基础性发明有一半以上都出自中国。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尽管18 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条件,中国早在14 世纪的明朝初年就已经全部具备了,但是,工业革命毕竟没有在中国自发产生,中国的经济也在英国工业革命后迅速地从领先而一变为远远落后于西方。

马克思曾用“奇异的悲歌”一词描述了这一现象。

究竟原因何在呢?这就是困扰了无数人,且至今难解的“李约瑟之谜” 。

“李约瑟之谜”提出之后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探究,迄今也提出了不少的假说,比如“宪政缺失论”、“专制集权论”以及“高水平均衡陷阱论”等。

然而,这些假说尽管都在某一方面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但以之对照“李约瑟之谜”,总还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觉得逻辑上还不够妥洽,在理论上还难以让人心悦诚服。

尽管“李约瑟之谜”首先是一个技术问题,然而理解这个谜题却不能就技术而技术。

经济学一般认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在这个公式中,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系数对于生产力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乘数作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经济发展总是非常倚重于科技进步的推动,也解释了为什么“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然而,正如新制度经济学所揭示的,技术进步本身就是经济发展,从技术进步中去寻找和说明经济发展的原因,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同义反复”。

事实上,制度创新对于技术进步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制度状况就会有什么样的技术发展,这不仅是经济史上的一个基本事实,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这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回答了“李约瑟之谜”。

因此,如果仅仅“就技术而技术”进行思考,对“李约瑟之谜”的探究将难以到达其应有的深度。

因此,如果说“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爆发” 是技术经济学上的“李约瑟之谜”,那么“现代社会制度何以未从中国历史自发创新”则是制度经济学上的“李约瑟之谜”。

浅析李约瑟难题

浅析李约瑟难题

浅析李约瑟难题2010年6月14日目录一、李约瑟难题概述 (3)二、李约瑟难题在中国的新进展 (3)三、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4)1、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角度求解“李约瑟难题” (4)2、从经济制度上求解“李约瑟难题” (5)3、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求解“李约瑟难题” (5)4、从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习惯上求解“李约瑟难题” (6)四、小结 (7)一、李约瑟难题概述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

从马可•波罗游记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与研究东方文明。

从1643年牛顿诞生到1765年瓦特蒸汽机开启工业革命、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欧美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然而,1840年的中国却进入了鸦片战争时期。

1840年前后,英国的机器化生产已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47年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建立,开启了电化时代。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

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对李约瑟之谜的解读与评析

对李约瑟之谜的解读与评析

李约瑟有一些很自己的观点,但李约瑟这些观点还 不足以说明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因为在这些原因在近现代都被解除了以后,中国人仍 然没能在中国土地上某方面获得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 度的科学成就。詹克明教授在分析中国未获诺贝尔奖 的原因也谈到这一问题。他认为,中国科学家与外国 科学家从素质上比,差距并不明显,差距大的是他所 处的科学环境。移居美国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 宁等获诺贝尔奖就是证明。由此可见,之所以“境内 为枳,过海为橘”,使得这块大陆迄今与诺贝尔奖无 缘,主要原因是国内的科学土壤与科学环境 。
• 13 40%

• • •

• • •

会严 “庸朱 社 封 桧走 政主治社 社 社 众社
创重 三之熹 会 建 杀向 治,打会 会 会 要会 世
造禁 纲道“ 更 统 岳了 思要破进 混 关 求分 以纪
力锢 五”存 加 治 飞反 想不封入 论 系 统工 上南
了 常只天 混 制 人 ”认理 乱 度 们 君灭 得 的 父人 以 思 不欲 进 想 认天 一 , 平人 步 扼 等合 加 杀 权一 强 了 益的 社 的中
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 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 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 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 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
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 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 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Paradigm)的起源问题。
历史原因 外部原因 思想文化哲学原因 哲学解释
从马可波罗游记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掀 起了文艺复兴与研究东方文明。从1643年牛顿诞生 到1765年瓦特蒸汽机开启工业革命、1783年美国独 立战争结束,欧美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然而, 1840年的中国却进入了鸦片战争时期。1840年前后, 英国的机器化生产已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1831年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47年西门 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建立,开启了电气化 时代。从马可·波罗的诞生到工业革命电气化的开始, 欧洲经历了约6百年的努力终于彻底超过了中国。

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谜

林毅夫的观点

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原因不在于恶劣的政治环 境抑制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创造力,而在于中国的科举 制度所提供的特殊激励机制,使得有天赋、充满好奇 心的天才无心学习数学和可控实验等,因而,对自然 现象的发现仅能停留在依靠偶然观察的原始科学的阶 段,不能发生质变为依靠数学和控制实验的现代科学。 总之,我认为以儒家经典学说为主要内容并以高级汉字 游戏为载体的科举考试制度使得中国具有较高天赋的 人才大多专注于科举应试做官,或者进行人文研究,缺乏 学习数学知识和进行可控实验的激励,更难以在这两者 的结合和积累方面以及不断将自然知识数学化并加以 实验验证方面做出前仆后继的不懈努力,因此科学革命 不可能自发地在中国发生。

现在开始拿我所谓的理由来解释李约瑟之谜。 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前,科学技术的进步主要依赖于人 们劳动过程中的经验和智慧,对科学的依赖程度相对 后来弱很多。那么,首先,就经验而言,从概率的意 义上,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越大,各类发明者“试错 和改错”的实践经验越多,技术发明和创新的速度越 快,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就越高 ,其次,那个阶段,中 国的科学水平比西方先进,因此在技术和经济上领先 世界。而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科技的发展的决定因素 由经验转向理论,文艺复兴及其邻近期间,数学,物 理学,生物学等等蓬勃发展,西方的科学理论基础远 远领先于我们,其科技发明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被远远地甩下了。
李约瑟之谜
第一部分 正统的观点
(一)社会原因说

毋容置疑,中国古代有着辉煌的科技成 就,但是从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以 后,中国和西欧在经济和科技实力等方 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者快速下滑,后 者加速上升。中国科学技术从相对先进 到远远落后于西方,这其中有很多原因, 其中社会制度的原因是重要因素之一。

“李约瑟之谜”之解

“李约瑟之谜”之解

“李约瑟之谜”之解一、几个重要解答李约瑟本人的结论是: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官僚制度,所谓“封建”是指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所谓“官僚”是指皇帝直接管理官员,而不是像古代欧洲的一些地区那样通过贵族阶层来管理。

这种制度产生了两种效应。

正面效应是,中国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了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管理使国家井然有序。

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即力高度集中的制度,再加上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做法,导致新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技术开发领域几乎没有竞争。

文贯中先生重点分析了中国何以不具备第三个条件即缺乏较高的工商型城市化水平。

他认为中国历史上只有南宋时期工商型城市化水平较高。

北方金人、辽人以及后来蒙古人的压力,迫使中原人口迁移、聚集到南方相对狭小的地域,土地所受压力增大,迫使人们生产劳动密集产品即从事制造业。

人口的集聚效应使得宋代出现了繁华的城市和广泛的市场交易。

但是元朝灭宋以后,疆域扩大导致人口分散化,于是出现了由工商经济向农本经济倒退的趋势,中国逐步丧失了工业革命的机会。

林毅夫认为,在前现代时期,人口规模的大小是科学技术的决定因素,而中国的人口数量在14世纪以前一直高于欧洲。

中国在现代时期落后于西方世界,是因为中国的技术发明仍然靠经验,而欧洲在17世纪科学革命的时候就已经把技术发明转移到主要依靠科学和实验上来了。

而中国没有成功地爆发科学革命的原因,大概在于中国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和其激励结构使知识分子无心从事科学事业,尤其是做可控实验或对有关的自然假说进行数学化分析这类事情,因而从原始科学跃升为现代科学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姚洋认为艾温的解释很有道理,并称如果(在艾温的解释中)加上农业投资回报率高导致工业投资不足这一论据,“高水平陷阱”就更有说服力了。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艾温的“高水平陷阱“和姚洋的补充论据,究竟有多大的解释力。

1.“高水平陷阱”的逻辑缺陷:“工资下降”不能推导出“雇用人力更为合算”“高水平陷阱”认为,人口增加造成劳动力便宜而资源、资本昂贵,结果企业主就没有必要为节省人力而增加设备和投资,于是社会对新技术、新设备的需求降低,导致工业投资不足,技术创新也陷于停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
“李约瑟之谜”的解读
英国学者李约瑟先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欧洲,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之谜”。

一、原因分析
首先我认识到了这一难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解释,
1、社会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使科技显得无足轻重,儒家的政治伦理文化压抑了科技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封建制度本质上是不同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还算是一个真正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贵族阶层,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科学起源于这一时期,并且大多由贵族创立,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还有更突出的是墨家在光学上的成就等。

但是自秦朝统一了中国之后,中国进入了“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其社会形态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郡县体制,贵族与封地不再是世袭的,尽管依然是森严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社会的上下阶层是可以流动的,这就刺激了平民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进入上层社会,而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是什么呢?就是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考核的内容又是具有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造成了文化、科技的垄断,阻碍了科技的普及,这一思想体系的特点是注重德性修养,倡导“内圣外王”,本质上的道德的哲学,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以伦理为本,注重人的自身修养,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注重如何管理好社会,而很少关心和探究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如“天人合一”等观点,在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单一的哲学会禁锢人们的思想,使得科学研究的主体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

而广大平民为了能跻身于上层社会把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了儒家思想,纲常伦理,古文经学等,自然没有人会花费时间与精力在自然现象和科学的思考上,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因素都妨碍着科技走
向更高的层次。

2、经济原因:中国没有由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碍了中国的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没有取得独立性,未能发展工业和商业资本主义是罪魁祸首。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都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导,个体农民,封建地主,皇族经济,都是对内自给自足,对外封闭的,自然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使用价值,由此决定,生产针对的是小范围内的直接消费者,而不是为了交换目的,为了使用价值而生产就是为了人本身而生产4,自然经济的这一性质决定了社会只能维持循环的再生产,而不会进行资本积累的扩大再生产,因而中国工商业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封闭状态的经济环境,加之没有国外的市场,在封闭状态下人的自我满足就是的中国的工商业发展内外受限,无法为科学的发展创造经济基础;于此同时,西方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他们的特点是工商业较早地获得了自身发展的独立性,他们不断扩大的手工业规模,城市的诞生等,最后使得商品经济完全取代了自然经济,为科学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3、李约瑟本人的答案:李约瑟本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中国式大一统的官僚体制,该制度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维护水利灌溉网体系的需要;而欧洲是贵族式封建体制,这种制度有利于商人阶层的产生。

当贵族衰落之后,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便诞生了。

中国的官僚体制最初适宜于科学的成长,然而它却阻碍了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它没有能力把工匠们的技艺与学者们发现的数学和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在一起。

因此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没有成功的实现向现代的过渡,故而落后了。

二、启示与解答
东方的科学是不是已是昨日黄花?它的前出路在哪?是继续发展,赶上甚至超过西方科学,或是与西方科学融合,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我认为,西方科学现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无论是科学自身的发展,还是处理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关系上,都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出现了不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

其次,科学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颈部都呼吁一种新的科学,而这种科学与东方科学不谋而合,东方科学又有了新动力,将面临一个大的发展,但是单靠东方科学带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力不从心,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应当而且必须结合在一起,共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动力。

也就是说,西方科学与东方科学不论是从思想上还是方法上,将出现一个大融合的趋势,他们将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大发展。

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也是李约瑟难题的“难”之所在,我们要有充分的未来意识和长远的发展眼光,在对“李约瑟难题”进行理论反思和展望的同时,不仅要探讨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还应当探索中国游那些传统的技术可以与现代的科学完美的结合,并存,我们的技术作为感性经验的积累,有其丰富性和实用性的优势,我们要善于发挥这一优势来弥补西方科学的不足,吸取双方的有价值的东西,避免我们在实现中国科学现代化的进程中犯西方国家的错误,吸取教训。

真正的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