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之战

合集下载

[指导]秦晋崤之战

[指导]秦晋崤之战

[指导]秦晋崤之战秦晋崤之战[课文整理] 《秦晋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背景介绍春秋时期是以强凌弱,兼并战争极端频繁的年代。

崤之战是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崤山,所以称之为崤之战。

战前情况:公元前七世纪的上半期,北方的晋和西方的秦都成了强大的诸侯国。

晋国公子(晋文公)流亡在外时,曾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并且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文赢为妻,从此两国关系比较密切。

晋文公回国建立政权后,逐渐强大起来;秦国从秦穆公以来国家形势更加强盛,急于争霸。

崤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郑国,郑国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让秦国派出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代郑设防,实际上是对付晋国,因此秦晋之间出现了裂痕,但矛盾尚未表面化。

到了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秦国为了与晋争霸,便乘晋国新丧,以及杞子、逢孙、杨孙等人在郑颇得信任,郑掌管北门锁钥的便利,不听蹇叔的劝阻,悍然向郑进军。

秦国的东征军来到郑国,知道郑已经有所防备,便灭滑国而还,途经过崤山,遭遇晋国军队的伏击。

秦晋崤之战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生的。

简介《左传》本文选自《左传》。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

作者左秋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双目失明,曾任鲁国太史。

另外还编有《国语》。

我们学过的《曹刿论战》就出自《左传》。

朗读试译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注释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崤之战文言文翻译高中

崤之战文言文翻译高中

昔者,秦穆公欲吞并晋国,乃谋于其臣。

大夫蹇叔曰:“晋国强盛,不可轻举。

吾闻崤山险阻,道狭且险,若秦师过崤,晋师必伏兵以待,此非上计也。

”穆公不听,遂命将军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率师伐晋。

时晋惠公新立,闻秦师将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大夫蹇叔曰:“秦师轻率,可诱而歼之。

吾请率精兵一万,伏于崤山之险,待秦师过崤,一举而擒之。

”惠公从之。

是年九月,秦师渡过黄河,直抵崤山。

孟明视等见山道险峻,恐有埋伏,遂令军队缓行。

蹇叔闻之,叹曰:“吾料秦师必败,今果然矣。

”惠公闻言,乃令蹇叔领兵伏于崤山。

秦师行至崤山,果遇蹇叔所伏之兵。

孟明视等不知虚实,令军队驻足,欲待明日再行。

蹇叔曰:“彼伏兵,诱我也。

今日不战,必后患无穷。

”孟明视不从,遂下令攻击。

两军交锋,秦师不敌晋军,大败而逃。

晋军乘胜追击,直至秦师出境。

蹇叔曰:“吾言不谬,秦师已败,吾国无忧矣。

”惠公大喜,封蹇叔为上卿。

秦师败归,穆公怒曰:“孟明视等何故败军?”孟明视等惧,请罪于穆公。

穆公曰:“胜败乃兵家常事,尔等勿忧。

”遂令孟明视等整顿军队,再图复仇。

自此,秦晋两国结怨,互相攻伐。

秦穆公屡次兴兵伐晋,皆未能取胜。

然晋惠公亦不敢轻举妄动,两国战争持续数年,未有定论。

崤之战,晋国大胜,秦师溃不成军。

此次战役,晋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主要得益于蹇叔的谋略。

蹇叔深知崤山地形险要,故能在此设伏,一举击败秦师。

此次战役,使得晋国声威大震,秦晋两国矛盾更加尖锐。

翻译:昔日,秦穆公想要吞并晋国,于是向他的臣子们商议。

大夫蹇叔说:“晋国强盛,不可轻举妄动。

我听说崤山险阻,道路狭窄险峻,如果我们秦军经过崤山,晋军必定设伏以待,这不是上策。

”穆公不听,于是命令将军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率领军队攻打晋国。

当时晋惠公刚刚即位,听说秦军即将到来,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大夫蹇叔说:“秦军轻率,可以引诱他们然后消灭他们。

我请求率领一万精兵,埋伏在崤山的险要之地,等秦军经过崤山,一举将其擒获。

”惠公同意了他的建议。

秦晋崤之战的简介

秦晋崤之战的简介

秦晋崤之战的简介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崤之战是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隘道全歼偷袭郑国的秦军的重要伏击歼灭战。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秦晋崤之战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秦晋崤之战的分析中文名称:秦晋崤之战参战部队:晋国、秦国战争结果:晋军全歼秦军时间:周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627年)地点: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人物:晋襄公秦穆公秦晋崤之战的详情秦是春秋时的西方大国,穆公在位时又以贤名著称。

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一批贤臣,国势渐强,从此竭力图谋向东发展,参与中原争霸斗争。

他先后支持晋惠公、晋文公二位国君归国,其目的也正在于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在东方寻求盟国或立足点。

晋在文公时,同秦国保持了一段良好的关系。

在城濮之战中,秦又出兵助晋,帮助晋文公登上了霸主的宝座。

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 年),晋文公会同秦穆公围攻郑国,讨伐郑国对晋怀有二心。

晋军驻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县),从东、北方面围郑;秦军驻在氾南(今河南中牟县南),从西面围郑。

郑文公为挽救国家危机,派特使烛之武劝说秦穆公:晋、秦围郑,郑国知道要灭亡了。

但是郑国灭亡对于秦国来说并无好处,它只会增强晋国的力量。

而晋国力量的增强则是秦国力量的削弱。

如果不灭郑国,而留下它作为秦国的东道主,供奉秦国往来的使臣,这对于秦不是更好吗?何况,贵君曾有恩于晋君,晋君答应割给秦焦、瑕之地,但晋君早晨渡河归国,晚上就对秦国设防。

晋如果向东并吞了郑国,那么向西不侵掠秦国,土地从哪里取得?所以灭郑其实是损害秦国以利于晋国的下策,请贵君考虑吧!烛之武一席话使秦穆公如梦初醒,他不但不再助晋灭郑,反而与郑国单独结了盟,并留下杞子、逢孙、扬孙三位大夫助郑戍守,自己则率兵归国了。

秦军撤退后,晋大夫狐偃等对穆公的背信弃义行径大为不满,主张攻击秦军。

晋文公则从大处着眼,认为秦有恩于晋,攻击秦军是不仁。

同时,晋为保持中原霸权,失去秦国这样一个盟友也是不智。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背景介绍春秋时期是以强凌弱,兼并战争极端频繁的年代。

崤之战是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崤山,所以称之为崤之战。

战前情况:公元前七世纪的上半期,北方的晋和西方的秦都成了强大的诸侯国。

晋国公子(晋文公)流亡在外时,曾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并且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文赢为妻,从此两国关系比较密切。

晋文公回国建立政权后,逐渐强大起来;秦国从秦穆公以来国家形势更加强盛,急于争霸。

崤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郑国,郑国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让秦国派出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代郑设防,实际上是对付晋国,因此秦晋之间出现了裂痕,但矛盾尚未表面化。

到了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秦国为了与晋争霸,便乘晋国新丧,以及杞子、逢孙、杨孙等人在郑颇得信任,郑掌管北门锁钥的便利,不听蹇叔的劝阻,悍然向郑进军。

秦国的东征军来到郑国,知道郑已经有所防备,便灭滑国而还,途经过崤山,遭遇晋国军队的伏击。

秦晋崤之战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生的。

简介《左传》本文选自《左传》。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

作者左秋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双目失明,曾任鲁国太史。

另外还编有《国语》。

我们学过的《曹刿论战》就出自《左传》。

朗读试译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注释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崤之战

崤之战

• • • • • • • • • • • • • • •
二、作副词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 (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 其为死君乎? 其为死君乎? 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代词,代军队) (代词,代军队) 吾子取其麋鹿 代词,那里) (代词,那里)
• • • • • •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3)吾子淹久于敝邑 (4)败秦师于崤 (5)使归就戮于秦 (6)将殡于曲沃
词类活用

• • • • • • • • • • • •
1.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 若潜师以来: (1)若潜师以来:发兵 秦师遂东: (2)秦师遂东:向东出发 左右免胄而下: (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喂草料 子墨衰绖: (6)子墨衰绖:染黑 遂墨以葬文公: (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 晋于是始墨: (8)晋于是始墨:穿黑色衣服 先轸朝,问秦囚: (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 10)秦伯素服郊次: (10)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 11)武夫力而拘诸原: (11)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
重点虚词: 重点虚词:焉
字作代词. 1、 “焉”字作代词. “使皇武子辞焉” 使皇武子辞焉” 使皇武子辞焉 辞谢他们。 代他们。 辞谢他们。“焉”代他们。 “公辞焉” 公辞焉” 代蹇叔。 代蹇叔。 “君何辱讨焉” 君何辱讨焉” 何必委屈您去惩罚他们呢?代三帅。 何必委屈您去惩罚他们呢?代三帅。 • •

崤之战

崤之战

崤之战崤之战崤之战,史称殷商灭亡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战争之一。

该战发生在公元前1234年左右,是商朝的最后一场战争,也是周朝建立的重要里程碑。

崤之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殷商末年。

当时,商朝君主纣王荒淫无道,贪图享乐,不顾百赋百姓的苦难。

同时,周武王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见证了商朝的衰落和殷商王朝的混乱。

他决心领导诸侯联军推翻商朝的统治,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稳定的政权。

周武王与纣王的矛盾由来已久。

周武王的祖先是西周的创始人姜尚,而商王纣是周武王的堂弟。

然而,姜尚和他的后代一直受到殷商和纣王的压迫和迫害。

尤其是纣王在位期间,更是对姜尚一家恶行累累。

周武王通过与各地诸侯的交往,逐渐发展起了一个强大的联军。

他召集诸侯商议对付商朝的措施,最终达成共识,联手发动战争。

崤之战是在殷商灭亡的战争中最关键的一战。

周武王亲自率领诸侯大军进军崤山,与商朝军队展开激战。

双方斗志高涨,士气旺盛,他们为了各自的信仰和家族荣誉而战斗。

在战斗中,周武王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采取了灵活的战术。

他先派出精锐部队迂回包围敌军,然后集中主力进行猛烈攻击。

经过激烈的战斗,联军最终获得了胜利,成功攻破商朝的防线。

崤之战的胜利标志着商朝的灭亡,周朝的建立。

这个战争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商朝统治的威胁,为后来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其次,解放了受压迫的姜尚一家,为周朝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最后,崤之战还展现出了我国古代军事战略和智慧的辉煌,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崤之战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场战争本身。

它不仅改变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走向,还影响了后世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

这场战争的胜利使周朝得以建立,并奠定了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崤之战的胜利,更加彰显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伟大和智慧。

周武王以他的眼光和胆识,凭借他的领导力和战略眼光,带领联军战胜了殷商的强大力量,打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崤之战的故事告诉我们,当社会面临危机和不公时,勇敢站出来挑战是非常重要的。

古诗崤之战翻译赏析

古诗崤之战翻译赏析

古诗崤之战翻译赏析文言文《崤之战》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

曰:“君命大事。

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

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

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

”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简介《左传》本文选自《左传》。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

作者左秋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双目失明,曾任鲁国太史。

另外还编有《国语》。

我们学过的《曹刿论战》就出自《左传》。

注释杞子自使(派)告于秦曰:“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表修饰)来,国(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

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假设复句)”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翻译杞子从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

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

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背景‎介绍‎春秋时期是‎以强凌弱,‎兼并战争极‎端频繁的年‎代。

崤之战‎是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崤山,所‎以称之为崤‎之战。

‎战前情况‎:公元前七‎世纪的上半‎期,北方的‎晋和西方的‎秦都成了强‎大的诸侯国‎。

晋国公子‎(晋文公)‎流亡在外时‎,曾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并且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文赢为妻‎,从此两国‎关系比较密‎切。

晋文公‎回国建立政‎权后,逐渐‎强大起来;‎秦国从秦穆‎公以来国家‎形势更加强‎盛,急于争‎霸。

崤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郑国,郑‎国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让‎秦国派出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代郑‎设防,实际‎上是对付晋‎国,因此秦‎晋之间出现‎了裂痕,但‎矛盾尚未表‎面化。

到了‎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秦‎国为了与晋‎争霸,便乘‎晋国新丧,‎以及杞子、‎逢孙、杨孙‎等人在郑颇‎得信任,郑‎掌管北门锁‎钥的便利,‎不听蹇叔的‎劝阻,悍然‎向郑进军。

‎秦国的东征‎军来到郑国‎,知道郑已‎经有所防备‎,便灭滑国‎而还,途经‎过崤山,遭‎遇晋国军队‎的伏击。

秦‎晋崤之战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生‎的。

‎简介《左‎传》‎本文选自《‎左传》。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

‎作者左秋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双目‎失明,曾任‎鲁国太史。

‎另外还编有‎《国语》。

‎我们学过的‎《曹刿论战‎》就出自《‎左传》。

‎朗读试译‎‎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崤之战》-全

《崤之战》-全

▪ 蹇叔哭之,曰:“孟子!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 也!”
返回
翻译8
▪ 秦穆公(听了)派人对 ▪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 他说:“你知道什么!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假如你只)活七十岁, 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 合抱粗了!”
返回
朗读
▪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 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 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 余收尔骨焉。”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翻译1
▪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 报告说:“郑国人让我 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 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 击,郑国就可以得到 了。”
▪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 管,若潜师以来,国可 得也。”
返回
翻译2
▪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 的意见。蹇叔说:“兴 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 国家),不是我所听说 过的。
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 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 余收尔骨焉。” ▪ 秦师遂东。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翻译1
▪ 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 ▪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 征的军队,(蹇叔)哭 之曰: 着送他说:
返回
翻译2
▪ “晋国人必然在?山设伏 兵截击我们的军队。? 有南北两座山:
▪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 也。
返回
翻译3
▪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 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 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 吧?
▪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无乃不可乎?
返回
翻译4
▪ (我们)军队的行动, 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 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 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崤之战

崤之战

《崤之战》译文冬季,晋文公死。

十二月初十日,准备把棺材送在曲沃停放。

离开绛城,棺材里有声音像牛叫。

卜偃请大夫跪拜,说:‚国君发布军事命令:将要有西边的军队过境袭击我国,如果攻击他们,必定大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的国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

蹇叔说:‚使军队劳累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

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明,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你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

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

(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

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

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

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

(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

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

‛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中国古代春秋时期战争故事-崤之战的故事

中国古代春秋时期战争故事-崤之战的故事

中国古代春秋时期战争故事-崤之战的故事 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晋秦争霸战争中的⼀场决定性战役。

周襄王⼆⼗五年(公元前627年),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隘道全歼偷袭郑国的秦军的重要伏击歼灭战。

⼩编接下来给⼤家带来中国古代春秋时期战争故事-崤之战的故事。

崤之战 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的⼀次战争——殽之战。

此战中,晋军利⽤秦国劳师袭远,⼠兵疲乏的弱点,适时出击,⼀举战胜了强秦,活捉强秦的三⼤主帅。

地处中原西部的秦国本开是⼀个落后的⼩国,周平王东迁时,才受封。

但经过⼏代国君的苦⼼经营,秦国终于也逐渐强盛起来,并不断向中原扩展势⼒也企图称霸中原。

晋献公时候,妄杀长⼦申⽣,次⼦重⽿被迫在外流亡。

重⽿在流亡中得到秦穆公的礼遇,并娶穆公的⼥⼉⽂赢为妻。

后来,重⽿回国继位,他整饬内政,国⼒⼤⼤增强。

晋国跻⾝于春秋五霸之⼀。

公元前630年,晋⽂公以其流亡途中郑国⽆礼以及城濮之战中郑国叛晋助楚为借⼝,联合秦军围困郑国。

郑国派使者劝秦国退兵,秦、晋联盟被⽡解。

后来,秦国背着晋国私⾃和郑国结盟,⼜派⼈带兵驻扎、控制郑国,与晋国为敌。

公元前628年,晋⽂公、郑⽂公先后去世。

在郑国驻守的杞⼦报告秦穆公说:“郑国让我来驻守他们国都的北门,要是带兵突然袭击,郑国的⼟地就属于秦国了。

”就此事,秦穆公向蹇叔询问。

蹇叔说:“带领⼤军劳师动众去攻打⼀个远⽅的国家,我可没听说过。

⼠兵疲劳,远⽅的国家⼜有所防备。

恐怕事情不成?我军的⾏动肯定被郑国知道,让军队劳苦却毫⽆收获劳,⼠兵肯定会⼼存怨恨。

何况千⾥⾏军,谁能不察觉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劝告。

他派⼤将孟明、西乞、⽩⼄率军从东门出发攻打郑国。

蹇叔得到消息说:“孟⼦(即对孟明的尊称),我今天看着你们出征,却再也看不到你们回来了!”秦穆公得知后派⼈对他说:“你懂得什么,要是你只活到七⼗岁,现在你墓前的树都有⼀搂粗了!”蹇叔唯⼀的⼉⼦跟随出征,蹇叔哭着对他说:“晋国肯定会派兵在殽⼭设伏,殽有南北两座⼭,你肯定会死在这两座⼭之间的峡⾕⾥,我会到那⾥为你收⼫。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
第三部分:秦军在归途中遭遇晋军伏击,大败。
朗读试译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fǔ)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第二部分:秦军东征未果,中途灭滑而还。
朗读试译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cuīdié),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注释
文嬴(晋文公的夫人,秦穆公的女儿)请(省略"释")三帅,曰:"彼实构(挑拨离间)吾二君,寡君(自称其父秦穆公)若得而食之,不厌(满足),君何辱(敬辞,辱没,劳驾)讨(杀、惩罚)焉?使归就戮(受戮刑)于秦,以逞(满足)寡君之志(心愿),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放)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擒)诸("之于"的合音)原,妇人暂(一下子)而免(赦免、放走)诸国,堕(huī,同"隳",毁坏)军实(战果)而长(助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fǔ)(晋大夫)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léi 绳索,这里指俘虏)衅鼓(杀人把血涂在鼓上。古代凡重要器物<如钟鼓等>制成,要杀牲以祭,把血涂在上面。叫"衅"),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意思是三年后要兴师报仇)。"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秦晋崤之战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

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

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

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

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

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崤之战》语法现象重点整理:
一、实词(自己对照笔记和书下注释记翻译和读音):
第一段:杞子自郑使.告于秦/ 穆公访.诸蹇叔/ 公辞.焉勤/ 而无所.
第二段:蹇叔之子与师
..
第四段:超.乘.者三百乘/ 无礼则脱.
第五段: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以乘.韦.先/ 为从者之淹./ 居则具.一日之积./ 且使遽.告于郑
第六段:使皇武子辞.焉
第七段: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 围之不继
..
第八段:天奉.我也/ 莱驹为右.
第十段:文嬴请.三帅/ 彼实构.吾二君/ 不厌./ 以逞.寡君之志
第十一段:妇人暂.而免诸国/ 不顾.而唾
第十二段:不以累.臣衅.鼓
第十三段:秦伯素服郊次./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二、虚词
1.兼词:
(1)诸:之于。

穆公访诸.蹇叔/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及诸.河
(2)焉:于之。

余收尔骨焉.
(本课比较重要的第二种用法:第三人称代词“他们”,使皇武子辞焉.)2.其
⑴第三人称代词:
①翻译后有“的”字: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它的)
②翻译后无“的”字: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它)
⑵指示代词“那里的”:吾子取其.麋鹿
⑶语气副词:
①表反问,“难道”。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②表商量,“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3.为
⑴wéi:
①做:莱驹为.右
②句末表疑问语气:何施之为.
⑵wèi:
①在: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注意这两个字的读音)
②为了:其为.死君乎
③因为:为.从者之淹
4.而
⑴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哭而.送之/ 乡师而.哭曰
⑵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⑶表并列关系连词: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5.以
⑴表修饰关系的连词:若潜师以.来/ 遂墨以.葬文公
⑵介词,因为: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⑶介词,用:以.乘韦先/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⑷表结果连词,以致: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⑸标目的连词,来:其他含“以”的句子
6.之:
第三人称代词,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三、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2.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通砺
3.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通栥,读“咨”(词库里没这字,正确写法是上边一个“次”下边一个“米”)
4.子墨衰.绖:通缞,读作“崔”
5.堕.军实而长寇仇:通隳,读“灰”(这字好像也不对,下边没错,上边应该是“隋”)6.乡.师而哭曰:通向
四、古今异义: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古义指“都城”
五、词类活用:
1.使用用法:劳.师以袭远/ 以闲.敝邑/ 秦以贪勤.民/ 以辱.二三子
2.名作动:秦师遂东./ 墨.(3句,两种翻译)/ 武夫力.而拘诸原/ 秦伯素服
..郊次3.动作名:行则备一夕之卫.
4.形作名:劳师以袭远./ 入险.而脱
5.名作状:秦伯素服郊.次
六、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⑴宾语前置句:尔何知/何施之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⑵定语后置:牛十二犒师——数量词作定语定语后置
⑶状语后置:自己找三个
2.省略句:
⑴省略主语:蹇叔之子与师,(蹇叔)哭而送之
⑵省略宾语:寡君之以(吾等)为戮
⑶省略介词:蹇叔哭(于)之/ 必死(于)是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