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垓下之围教案

垓下之围教案

Opportunity has a special affinity for prepared mind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垓下之围教案垓下之围教案1教学重点:对照注释,读通文意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历史人物的辨证态度教学难点:品味语言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作者字里行间蕴涵的对项羽的态度教学方法:诵读——品味——迁移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疑激趣,引入课题同学们,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写过唯一的一首慷慨激昂的诗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投影)李清照为什么会对项羽如此崇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垓下古战场,一起来感受悲壮的历史故事。

(板书:垓下之战司马迁)二、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听读课文,认准字音,明确节奏(教师范读,学生标注)2)默读课文——对照注解,领会文意(学生遇到疑难,可以讨论解决)3)朗读课文——归纳情节,揣摩态度(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用简洁词语概括情节大意:悲歌溃围拒渡,揣摩作者对项羽的态度:崇敬而惋惜;板书)三、品味——具体研习,突出重点1)品味语言描写,初识人物形象(可以抓住"可奈何"、"耐若何"得出:穷途末路;抓住"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得出:骁勇善战;抓住"不忍"、"为若德"得出:侠骨柔肠,板书)2)品味细节描写,再识人物形象(正面、侧面的语句,找出来,说说他们的作用)在以上的基础上,概括出:悲剧英雄四、迁移——积累史料,评价人物1)项羽将他的失败归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2)你觉得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做法对吗?(第一题,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积累的史料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二题,旨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勇敢地面对挫折)五、结语垓下之战后近一千年,唐朝诗人杜牧游乌江亭,写下了一首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垓下之围 教案

垓下之围 教案

垓下之围教案教案标题:垓下之围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垓下之围的历史背景、战略意义和影响;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怀;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垓下之围的历史背景和战略意义;2. 垓下之围的主要人物和事件;3. 垓下之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垓下之围的历史背景和战略意义;2. 分析垓下之围的主要人物和事件;3. 探讨垓下之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垓下之围的战略意义和影响;2. 探讨垓下之围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图片、视频或相关历史故事引入垓下之围的话题;2.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学生共同研究垓下之围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合作完成任务;3. 情景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垓下之围的紧张氛围和决策过程;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多媒体资料、地图、图表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展示一张垓下之围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你们对垓下之围有什么了解?请简单描述一下。

第二步:学习垓下之围的历史背景和战略意义(15分钟)1. 通过PPT或讲解,介绍垓下之围的历史背景和战略意义;2.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垓下之围的战略意义,然后由每组代表汇报。

第三步:了解垓下之围的主要人物和事件(20分钟)1. 分发相关资料和文献,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做笔记;2. 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垓下之围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然后由每组代表介绍。

第四步:探讨垓下之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0分钟)1. 分组辩论: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辩论垓下之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辩论结束后,进行全班讨论,总结垓下之围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第五步:课堂小结和延伸(10分钟)1. 教师对本堂课进行小结,强调垓下之围的重要性和学习收获;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垓下之围的读后感或思考题。

垓下之围电子教案

垓下之围电子教案
教 案 用 纸 NO.________
总体要求:
1、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2、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
4、识别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5、理解文中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的作用
6、理解文中所运用的对比、铺垫、烘托、象征等表现方法,说明其表现作用
7、辨识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方法
三、有谋使不得——军情之悲
赏析场面三:东城快战
教 案 用 纸 NO.________
徐州会战时,项羽3万人马,对抗刘邦56万大军。结果还是项羽大胜,刘邦大败。刘邦在那次败逃时,连父母妻子都被项羽俘获。可见项羽军事谋略之胜。兵围垓下时,项羽平生第一次陷入了真正的重重包围之中。兵无粮,马无草,外无援军。垓下乃弹丸之地,且为平原,无险可守,不能打持久的坚守战。项羽长于野战,不善固守,也无法在此长时间地固守待变。兵围东城时,项羽虽分兵四处沉心应战,也早已回天无力。从十万之众到八百余人,到百余人、28骑,再到26骑,岂非军情之悲乎?
秦亡之次年,二月,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诸侯18,而不及伯子。伯子颇怏怏。
汉王反于汉中,楚汉连战。汉王用陈平谋,行反间于楚。项羽疑诸将,诛杀无度。是时,楚营人人自危。伯子恐项羽之诛,怨项羽之不己侯。背羽,归汉。
六、有尸保不得——亡情之悲
垓下之战,项羽不仅败得惨,自刎之后的情况更惨。项羽好歹说也曾是群雄的领袖,为推翻暴秦立下汗马战功。再说尊重对手,善待对手遗体的例子也很多。可项羽死后的情况呢?“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项羽的遗体成为敌人封侯得赏的台阶,故谓之“亡情之悲”。

鲁人版史记选读第五单元第9课垓下之围教案..doc

鲁人版史记选读第五单元第9课垓下之围教案..doc

垓下之围一、教学设计说明:近儿年高考对鉴赏类题目的要求越越高,有必要使学生对此早日有所准备。

选择垓下之围是因为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学生对此人有较深的了解,较易于展开评论。

同时通过这一悲剧形象,结合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从而使学生能够引磨难为奋斗,化逆境为动力。

找准目标,勇敢前行。

二、教学目标:依托《垓下之围》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人物鉴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概括人物鉴赏的方法四、教学重点如何进行人物形象的鉴赏五、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放《十面埋伏》音乐)刚才的这首乐曲同学们都很熟悉吧。

(琵琶曲《十面埋伏》)这是根据历史上哪个事件改编的?(幻灯片)《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表现的是处汉战争最后一-战一一垓下之战的情景,着重渲染了刘邦军队得胜之姿态,渲染了西楚霸王英雄之末路。

大屏幕显示: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

徐而察Z,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久Z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

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怒,终而涕泪之无从—《四照堂文集》(幻灯片)这是明代学者王猷定在听了《十面埋伏》后在他的《四照堂文集》留下的一段文字。

(陈丽舟读一下。

)在这段文字浓缩了整个《垓下之围》的故事,一共有哪几个场景?(霸王别姬、垓下突围、乌江自刎)(幻灯片)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文字的疏通工作,这节课通过对项羽人物形象地分析,学习并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幻灯片)(二)、深入阅读课文带问题阅读课文:你最欣赏哪个场景的项羽?在这个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1、霸王别姬我喜欢霸王别姬的项羽,因为……展现了霸王多情的一面:面对虞姬唱《垓下歌》慷慨悲凉,既展示了霸王多情的一面,同时也将霸王有心保护爱人却乂无可奈何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泣”逝去的霸业、江山、美人、乌雄马……多情自古伤离别,何况别的又是最爱、江山、美人、霸业、英名等,崛起于城亩、拔山扛鼎、破釜沉舟、征战八载未尝一败的四楚霸王此时的心情应是极其复杂的,文的一个“泣”字极其传神地表现了这种难言的情感。

垓下之围教案

垓下之围教案

《垓下之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史记》、项羽。

2、分析课文内容。

3、课文层次与人物分析。

4、对项羽的评价二、教学重点1、了解司马迁、《史记》、项羽。

2、分析课文内容。

3、课文层次与人物分析。

三、教学难点对项羽的评价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媒体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问:“关于司马迁、关于史记、关于项羽,你了解多少?”学生答:“司马迁,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著有《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述历史);项羽重武轻文,有始无终。

(二)授课1、关于司马迁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生卒年代,史无明文。

近人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认为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一说生于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大约卒于公元前86年(汉昭帝始元元年),一说卒于公元前87年(汉武帝后元二年),又一说卒于公元前90年(汉武帝征和三年)。

据说司马迁家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传的历史家和天文家。

司马错是秦惠王时伐蜀的名将,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官,到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又做汉武帝的太史令,恢复了祖传的史官恒业。

少年受业司马迁的少年时代,“耕牧河山之阳”。

司马迁在这“山环水带,嵌镶蜿蜒”(《韩城县志序》)的自然环境里成长,既被山川的清淑之气所陶冶,又对民间生活有一定体验。

10岁,司马迁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得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学习;家学渊源既深,复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不浅。

这个时候,正当汉王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候,张骞奉使通西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帝设立乐府,也是司马迁在京城里丰富见闻,热情迸发的时候.壮年游历司马迁大约22岁开始外出游历——“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些农业劳动。

(完整word版)大学语文教案12垓下之围

(完整word版)大学语文教案12垓下之围

《垓下之围》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2、掌握有关司马迁、《史记》及《二十四史》等文常知识;3、理解司马迁人物形象刻画的精彩;4、体会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

教学设想:[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词法;2、体会人物形象的各种刻画方式[难点]1、加强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翻译能力;2、了解司马迁对项羽这一人物设定的深层含义。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课开始,向同学们介绍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导语:李清照这首有名的绝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育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

而这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则是由著名的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塑造的。

下面,我就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相关内容。

二、司马迁及《史记》的简介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父亲司马谈是学问渊博的历史学家,原本打算写一部全面系统的史书,但在写作中不幸病逝了。

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为《史记》倾注毕业心血。

在《史记》的写作过程中,司马迁因李陵一案惨遭宫刑。

但他强忍悲痛,努力写作,最终守成了这部史学巨著——《史记》。

他自言,写《史记》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纪传体是指以人物为中心的叙史方式,通史则相对于断代史而言。

《史记》全面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近三千年的历史,规模宏大,贯通古今。

全书共130篇,由本纪(12篇),列传(70篇),世家(30篇),表(10篇),书(8篇)五部分组成。

“本纪:是帝王的传记,“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种代表性人物的传记,“世家”是开国元勋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表”是大事年表,“书”则记载礼制、官司制等各种制度。

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史记》一书,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出了《史记》独特的行文神韵。

三、文章翻译那么我们接下来就看一看,司马迁是如何刻画项羽这一悲剧英雄的。

垓下之围教案最新

垓下之围教案最新

《垓下之围》【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2、掌握有关司马迁、《史记》及《二十四史》等文学常识;3、理解司马迁人物形象刻画的精彩;4、体会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词法;2、体会人物形象的各种刻画方式【教学难点】了解司马迁对项羽这一人物设定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安排】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导语:李清照这首有名的绝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

而这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则是由著名的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塑造的。

下面,我就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相关内容。

一、司马迁及《史记》简介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父亲司马谈是学问渊博的历史学家,原本打算写一部全面系统的史书,但在写作中不幸病逝了。

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为《史记》倾注毕业心血。

在《史记》的写作过程中,司马迁因李陵一案惨遭宫刑。

但他强忍悲痛,努力写作,最终守成了这部史学巨著——《史记》。

他自言,写《史记》的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纪传体是指以人物为中心的叙史方式,通史则相对于断代史而言。

《史记》全面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近三千年的历史,规模宏大,贯通古今。

全书共130篇,由本纪(12篇),列传(70篇),世家(30篇),表(10篇),书(8篇)五部分组成。

“本纪:是帝王的传记,“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种代表性人物的传记,“世家”是开国元勋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表”是大事年表,“书”则记载礼制、官司制等各种制度。

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史记》一书,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项羽简介:项羽(前232—前202),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

出身楚国贵族。

大学语文垓下之围教案

大学语文垓下之围教案

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垓下之围》,理解司马迁对项羽悲剧英雄形象的塑造,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辨证态度。

2. 培养学生品味语言和细节描写,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垓下之围》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英雄与命运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对项羽悲剧英雄形象的理解。

2. 品味语言和细节描写,感受作者对项羽的态度。

教学难点:1. 品味语言和细节描写,理解作者对项羽的态度。

2. 迁移积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深入感受文本。

2. 品味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和细节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3. 迁移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垓下之围》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

2. 提出问题:为什么司马迁会将项羽塑造成悲剧英雄?二、整体把握1. 学生听读课文,认准字音,明确节奏。

2. 学生默读课文,对照注解,领会文意。

3. 学生朗读课文,归纳情节,揣摩作者对项羽的态度。

三、品味具体研习1. 品味语言描写,初识人物形象。

- 抓住“可奈何”、“耐若何”等词语,得出项羽穷途末路的形象。

- 抓住“所当者破,所击者服”等词语,得出项羽骁勇善战的形象。

- 抓住“不忍”、“为若德”等词语,得出项羽侠骨柔肠的形象。

2. 品味细节描写,再识人物形象。

- 分析正面、侧面的语句,找出其作用。

- 概括出项羽悲剧英雄的形象。

四、迁移积累1.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项羽悲剧英雄形象的理解。

2. 学生谈谈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对项羽悲剧英雄形象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诵读、品味、迁移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垓下之围》的内容,感受作者对项羽悲剧英雄形象的塑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品味语言,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同时,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垓下之围》教学设计

《垓下之围》教学设计
教学
手段
分析
多媒体、板书
教学手段:板书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标本□ 挂图□ 音频□ 其他□
过程
设计
导入5分钟;授新课内容35分钟;总结5分钟
授课
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 学 步 骤 设 计
步骤时间
主要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意图
第一步
(5分钟)
导入新课
以介绍项羽的京剧脸谱作为导入。
2.赠马
3.赐头(有友帮不得——友情之悲)(有尸保不得——亡情之悲)
四.太史公曰(有因悟不得——败情之悲)
学生在掌握作品内容的同时对人物形象进行把握。
第三步
(5分钟)
总结
口头总结本次课程内容。
复习本节课内容。
掌握本节课重点。
板书
《垓下之围》
一、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有人爱不得——爱情之悲)
二、东城快战
1.阴陵迷道(有时缓不得——民情之悲)
2.东城快战(有谋使不得——军情之辈)
三、乌江自刎
1.拒渡(有路回不得——乡情之悲)
《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授课ຫໍສະໝຸດ 题目《垓下之围》授 课
时间长度
45分钟
授课
学时
1学时
授课对象
统招大专一年级学生
教学
目标
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项羽的性格特征。
2.概括文中的三个场面描写及其表现作用。
教学
重点
通过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悲剧性格
教学
难点
正确认识项羽。
教学
方法
分析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方式:讲授 探究□ 问答□ 讨论 演示□ 练习□ 其他□

垓下之围备课教学设计

垓下之围备课教学设计

垓下之围备课教学设计引言:垓下之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中国战国时期。

这场战役以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对峙为背景,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以垓下之围为主题,设计一堂备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垓下之围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同时培养他们的分析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垓下之围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掌握垓下之围的主要战略和战术;- 理解垓下之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和思考垓下之围的原因和结果;-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垓下之围的图片或战场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垓下之围有什么了解?步骤二:背景介绍(10分钟)- 概述战国时期的背景,介绍秦国和赵国的地位和关系;- 解释垓下之围的起因和目的。

步骤三:战略分析(1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角色(如秦军将领、赵军将领、智囊等),分析他们在垓下之围中所采取的战略;- 学生展示和讨论各自组的分析结果,收集不同意见。

步骤四:战术实施(20分钟)- 分析选定一组将领和军队的战术思路和实施过程;- 学生模拟演练战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垓下之围的战斗过程。

步骤五:结果评价(10分钟)- 通过问答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垓下之围的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展开讨论。

步骤六:展示与总结(15分钟)- 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以海报或PPT形式展示给全班;-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兴趣。

2. 合作学习法:设计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垓下之围教案

垓下之围教案

垓下之围教案上海市奉贤中学刘赛邦【教学目的】1、识记常见的重点文言词语2、理解本文选材的特点3、认识悲剧英雄的形象【教学重点】项羽的浩然之气【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认识项羽2、选材结构特色【教学道具】幻灯课时安排:2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安徽省灵璧县有一千年古墓,墓穴中躺着一绝代佳人,其墓碑上刻着一幅对联,(展示幻灯),大家猜猜这位绝代佳人是谁?说说你是如何猜的。

大家猜的很准确,是根据藏头来猜。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垓下之围》选自《史记》,(展示幻灯)。

二、教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阅读课文,说说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一)、教读第一自然段(1)、散读第一自然段,疏通词句,小组交流。

(2)、指名个别学生翻译第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纠正。

(3)、归纳重点词句。

2、理解课文(1)、垓下之围的战争形势如何?明确:四面楚歌。

(2)、项王形影不离的两件宝贝是什么,对他们的感情如何?明确:一是乌锥马,一是美人虞姬,项王对他们是难舍难分。

(3)、霸王别姬歌中流露的感情是什么?明确:对苍天怨恨,对自己不觉醒,对美人无可奈何。

3、创造性理解(1)、设想一下虞姬和歌的内容。

参考:虞姬和歌汉兵已略地,四方皆楚歌。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2)、设想一下虞姬和歌后的情景。

史实:拔剑自刎,为项羽冲出重围,减轻后顾之忧。

(3)、设想一下项王大功告成的情景。

参考: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诗中洋溢着帝王的霸气)4、评价(1)、项羽是英雄吗?你觉得这一段中有项羽的浩然之气吗?讨论明确:英雄人物不是没有儿女情长的,伟人毛泽东也不例外,1921年写的《虞美人》就抒发了对杨开慧的无限思念,陆游在《钗头凤》中抒发了对结发妻子唐婉的无限怀念,苏轼在《江城子》中抒发了对亡妻的无限悼念,可见英雄人物并非没有感情,并非冷血动物,正因为他们有情有义,才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高大丰满,因此,本文第一自然段中的项羽是一位有情有义的英雄。

大学语文教案12垓下之围

大学语文教案12垓下之围

大学语文教案12垓下之围第一篇:大学语文教案12垓下之围学校名称:南鄂专修学院大学语文教案任课教师:夏简保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2、掌握有关司马迁、《史记》及《二十四史》等文常知识;3、理解司马迁人物形象刻画的精彩;4、体会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

教学设想:[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词法;2、体会人物形象的各种刻画方式[难点]1、加强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翻译能力;2、了解司马迁对项羽这一人物设定的深层含义。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课开始,向同学们介绍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导语:李清照这首有名的绝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育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

而这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则是由著名的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塑造的。

下面,我就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相关内容。

二、司马迁及《史记》的简介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父亲司马谈是学问渊博的历史学家,原本打算写一部全面系统的史书,但在写作中不幸病逝了。

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为《史记》倾注毕业心血。

在《史记》的写作过程中,司马迁因李陵一案惨遭宫刑。

但他强忍悲痛,努力写作,最终守成了这部史学巨著——《史记》。

他自言,写《史记》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纪传体是指以人物为中心的叙史方式,通史则相对于断代史而言。

《史记》全面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近三千年的历史,规模宏大,贯通古今。

全书共130篇,由本纪(12篇),列传(70篇),世家(30篇),表(10篇),书(8篇)五部分组成。

“本纪:是帝王的传记,“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种代表性人物的传记,“世家”是开国元勋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表”是大事年表,“书”则记载礼制、官司制等各种制度。

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史记》一书,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垓下之围》教学设计

《垓下之围》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
题目
《垓下之围》
授 课
时间长度
45分钟
授课
学时
1学时
授课对象
统招大专一年级学生
教学
目标
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项羽的性格特征。
2.概括文中的三个场面描写及其表现作用。
教学
重点
通过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悲剧性格
教学
难点
正确认识项羽。
教学
方法
分析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方式:讲授 探究□ 问答□ 讨论 演示□ 练习□ 其他□
学生在掌握作品内容的同时对人物形象进行把握。
第三步
(5分钟)
总结
口头总结本次课程内容。
复习本节课内容。
掌握本节课重点。
板书
《垓下之围》
一、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有人爱不得——爱情之悲)
二、东城快战
1.阴陵迷道(有时缓不得——民情之悲)
2.东城快战(有谋使不得——军情之辈)
三、乌江自刎
1.拒渡(有路回不得——乡情之悲)
教学
手段
分析
多媒体、板书
教学手段:板书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标本□ 挂图□ 音频□ 其他□
过程
设计
导入5分钟;授新课内容35分钟;总结5分钟
授课
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意图
第一步
(5分钟)
导入新课
以介绍项羽的京剧脸谱作为导入。
观看PPT的脸谱,体会项羽的悲剧色彩。
让学生对项羽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
(35分钟)
讲授课程内容:介绍《史记·项羽本纪》;通过《垓下之围》分析项羽的悲剧性。

司马迁《史记》垓下之围教案

司马迁《史记》垓下之围教案

垓下之围一、重点难点1.重点: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叙事详略得当,疏密有致。

2.难点:场面描写气氛悲壮,感人肺腑。

二、背景材料1.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幼年好学,二十岁以后曾屡次出外游历,观察民情风俗,足迹遍及南北各地。

三十岁为郎中,常随汉帝到各地巡游。

元封三年(前108),继其父司马谈任太史令,有机会读到大量政府藏书。

他继承其父想编写一部史书的遗志,于太初元年(前104)开始着手编写《史记》。

天汉二年(前99),由于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得罪下狱,被处宫刑。

太始元年(前96)被赦出狱,任中书令。

当时的中书令大都由宦官充任,因此他感到这是一种耻辱。

但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他含垢忍辱,发愤著书,终于在征和初年(前92)左右基本写成。

不久即去世。

司马迁写作《史记》,不但取材于前代的历史文献,还从亲身游历中积累了大量现实生活的资料。

书中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丑恶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社会下层被压迫者和反抗者则寄予一定的同情。

由于他在记叙历史人物时注入了自己的深厚感情,再加上语言精炼生动,书中的人物往往写得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2.《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

其中“本纪”12篇,按帝王世序和年代记载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帝王本人的事迹;“表”10篇,用表格将错综复杂的史实简明的谱列出来;“书”8篇,分别记述礼乐、经济、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情况;“世家”30篇,记述诸侯、王的事迹;“列传”70篇,为官吏、名人乃至一部分下层社会的人物立传。

它“统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所使用的纪传体形式对后代史书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它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被后世奉为典范。

《垓下之围》说课稿

《垓下之围》说课稿

《垓下之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基础部的老师,讲授文学鉴赏课,今天进行课时说课,题目是《垓下之围》,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使用文学鉴赏课是一门融知识性、思想性、审美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它以文学作品为对象,以审美享受为标志,以人文教育为目的,使学生在重返文学经典中,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和作品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丌阔视野,丰富知识,得到审美享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和人文教育。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董媛主编的《大学语文》(鉴赏篇),这套教材本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宗旨,从社会需要、生活体验和心理需求出发,选择了中外名家名篇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在突出基础知识、审美欣赏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又把人文教育贯穿始终,力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垓下之围》是本书中中国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出自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另外,无论是作者司马迁,还是文中主人公项羽,都是经历坎坷,极具感染力的人物。

学习此文可以让学生体味人生中的成与败,并引导他们在今后的旅途中,力争做到: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能承受失败的痛苦。

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知识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学习本文的场面描写与人物塑造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文学鉴赏的兴趣与能力,学会鉴赏方法和评价人物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项羽有情、知耻、勇敢、重义的人格魅力,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客观评价,引导学生形成科学辩证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故事性较强,易于理解,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品读赏析课文精彩的场面描写与悲剧英雄人物形象分析上。

教学难点放在人物塑造与评价方法,以及作者对主人公所倾注的爱恨情感和人物的典型意义上。

二、学情方面文学鉴赏课是面对各专业丌设的一门基础课,高职学生大多数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为此,我根据学生兴趣和专业特点,突出实用,激发兴趣,灵活安排授课内容的侧重点,不求全面,但求所得,或是学到一种学习方法,或是开阔了视野,得到美的熏陶,或是受到人生启,懂得做人之道等,只要在课堂上有所所获就行。

垓下之围课件

垓下之围课件

垓下之围课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垓下之围》,这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

文章主要讲述了楚汉争霸时期,项羽被刘邦包围在垓下,士兵饥饿、疲乏,形势危急。

项羽在困境中表现出的英勇、豪迈、坚贞和不屈的精神,最终导致他的失败和死亡。

文章描写了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的英雄气概,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理解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的英勇、坚贞和不屈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难点:理解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的英勇、坚贞和不屈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楚汉争霸时期的战争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分析项羽形象: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的英勇、坚贞和不屈的精神。

5. 朗读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楚汉争霸垓下之战项羽的英勇精神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描述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的表现。

答案: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尽管士兵饥饿、疲乏,形势危急,但他仍然英勇无畏,坚守阵地,亲自指挥战斗,表现出了坚贞不屈的精神。

2.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的英勇、坚贞和不屈的精神。

答案:项羽在垓下之战中,面临困境,但他毫不退缩,坚决抵抗,表现出了英勇、坚贞和不屈的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了初步了解,对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的英勇、坚贞和不屈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在课堂上,对于项羽形象的分析还可以更深入,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讨论中来,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手段 分析
多媒体、板书
教学手段:板书立 多媒体0模型口 实物口 标本口 挂图口 音频□其他口
过程 设计
导入5分钟:授新课内容35分钟:总结5分钟
授课 类型
理论课0讨论课口实验课口练习课口其他口
教学步骤设计
步骤时间
主要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意图
第步
(5分钟)
导入新课
以介绍项羽的 京剧脸谱作为导入。
《大学 语文》
授课 题目
《垓下之围》
时间长度45分钟
授课 学时
1学时授课对象
统招大专一年级学生
教学
目标
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项羽的性格特征。
2.概括文中的二个场面描写及其表现作用。
教学 重点
通过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悲剧性格
教学 难点
正确认识项羽。
教学 方法 分析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方式:讲授立 探究口 问答口 讨论丸 演示口 练(有尸保不得亡情之悲)
四•太史公曰(有因悟不得一一败情之悲)
学生在掌握 作品内容的同时 对人物形象进行 把握。
悲剧性。
第三步
(5分钟)
总结
口头总结本次课 程内容。
复习本节课 内容。
掌握本节课重 点。
板书
《垓下之围》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有人爱不得 爱情之悲)
二、东城快战
1.阴陵迷道(有时缓不得一一民情之悲)
2.东城快战(有谋使不得一一军情之辈)
三、乌江自刎
1.拒渡(有路回不得乡情之悲)
观看PPT的 脸谱,体会项羽 的悲剧色彩。
让学生对项 羽有个初步的了 解。
第二步
(35分钟)
讲授课程 内容:介绍《史 记•项羽本纪》: 通过《垓下之 围》分析项羽的
简单的介绍《史 记•项羽本纪》,详细 分析项羽的“七情之 悲”,从而揭示项羽的 性格特点。
根据老师的 思路,找出有关 “七情之悲”的 句子,体会项羽 的悲剧性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