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的媒介生态环境分析

合集下载

媒介生态平衡现象比较分析_以_日报_晚报_城管问题报道为视角_李傲

媒介生态平衡现象比较分析_以_日报_晚报_城管问题报道为视角_李傲

2013年第1期国内研究媒体生态系统的文章不少,但是分析媒介生态现象的文章却不多。

中国学者更多地采用思辨式研究,本文运用了西方盛行的抽样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方法,尝试了研究方法从偏重思辨、定性到偏重实证、定量的转型。

一、媒介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个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之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所谓媒介生态系统(media ecosystem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人、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整体①。

和生态系统一样,媒介生态系统内部需要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等过程来达到良性循环,并且当某一方面受到冲击时,媒介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自我适应、自我更新的能力来恢复平衡或者说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二、“日报”、“晚报”城管问题报道的比较分析一提城管,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粗暴执法,在大众的心里,城管的执法方式令人非常不满。

网络上太多关于城管的负面报道使得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人那里城管的形象已经被妖魔化。

由于执法手段不当,城管的形象差,由于形象差,再通过媒体的报道和网友愤怒的宣泄,城管的执法手段受到更多非议,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这种主观看法超越了对现实的反映,成了一种误导。

但是翻开“日报”,我们看到的是一片完全不一样的艳阳天。

这不禁让人想起网络上流传的一句笑话“看一条微博,要看七天的新闻联播才能治愈。

”为什么不同的媒体对同一类社会现象的报道呈现这么大的反差呢?这种反差对于大众对社会的了解又有哪些影响呢?对此,笔者利用CNKI 及各报纸电子网站收录的“日报”和”晚报”,选取了2009-2012年期间的“日报”和”晚报”文章各100篇,对○李傲———以“日报”、“晚报”城管问题报道为视角媒介生态平衡现象比较分析【摘要】正如自然界存在生态平衡现象,媒介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影响、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个系统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

北京五大都市类报纸广告内容分析

北京五大都市类报纸广告内容分析

北京五大都市类报纸广告内容分析报纸在北京不同功能区域的零售情况调查发表于《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1期论文摘要:首先我们通过对于《北京晚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竞报》同一天的抽样,从中对于广告进行内容分析分析发现:①每天广告数量最多的主要有房地产,汽车,婚介等广告,具体五份报纸略有不同。

②广告中占版面比例最大的依次为房地产,汽车,招聘等,在这一点上各大报纸基本持平。

③广告量的多少基本与版面的多少成正比。

④广告量的多少是与报纸的销售量直接相关的,但并不是数量一定与销量成正比,因为这其中还有广告的版面面积这一因素的影响,是这三点构成了相互的关系。

⑤公益广告的少量存在。

⑥头版广告的投放量少,但是大多均为大幅房地产广告。

等现象的存在,通过这些现象以及我们现有的文献信息我们研究三个重要问题一、广告与报纸销量的关系。

二、报纸广告的优劣与运用与解决。

三、广告的排版与分类。

(五份报纸的对比分析)关键词:报纸广告,优势,劣势,销量,版面关系一、研究由来随着技术进步,电子媒体不断壮大,先是广播业,在新闻时效上挑战报业;其次是电视业,不但在新闻时效上而且在可视上挑战报业;最后是网络,在时间上、空间上以及报道强度上更加全面地挑战报业,因此有人认为报业已经是日薄西山,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报纸的优势。

首先体现在报纸的权威性上。

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权威的话语权已经作为报纸的一种无形资产,成为构筑报纸影响力的重要砝码.其次体现在报纸的公信力上。

公信力是体现权威性的重要指标,公信力好,信息权威,读者就爱看、必看、想看。

第三体现在报纸的信息筛选和服务上。

随着社会现象与社会思潮的多元化,社会信息流每年成几何级数增长,更加复杂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使受众能更多地接受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也使受众更多地需要特定的信息服务。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已经数次遇到生存的挑战。

本世纪20年代末,当无线电广播刚刚出现时,曾有人对印刷的前途忧心忡忡,预言报纸将因此寿终正寝。

媒介环境分析

媒介环境分析

内容提要: 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口述实录”情感倾诉类栏目的媒介生态环境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口述实录”情感倾诉类栏目存在的生态环境因素以及生态失衡的风险。

关键词: 媒介生态环境“口述实录”《北京青年报》记者安顿于1997年开办《口述实录》专栏,首开“口述实录”这一文体先河。

短短几年,这种由普通老百姓倾诉自己生活中的情感经历,记者聆听记录而成的副刊专栏在各种市民生活类报纸上遍地开花,受到读者的热情追捧。

仅以武汉为例,《楚天都市报的》的“情感讲述”、《楚天金报》的“百味人生”、《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等口述性质的栏目和专版纷纷“出炉”,形成一阵热潮。

时至今日,此类情感倾诉类栏目仍长盛不衰、魅力依旧,新闻学术界对此现象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近年来,媒介研究领域借用“生态学”这一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媒介相关研究中。

所谓“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纽约大学的尼尔?波兹曼是最早正式提出“媒介生态”概念的学者,他将媒介生态学定义为“将媒介作为环境来做研究”。

著名学者邵培仁等将“媒介生态”定义为: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媒介与外部环境之间关联互动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和谐的结构状态。

从传播生态系统的构成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媒介系统、社会系统和受众群体,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传播生态系统的动态空间。

按照这种把媒介视为生态系统的新视角,媒介之间的相互关系、媒介与社会环境、媒介与受众之间的密切联系都得到了一种新的诠释方式和研究角度,这种媒介生态理论对笔者进行“口述实录”栏目分析有一定的启示。

一、“口述实录”情感倾诉类栏目的生态环境要素笔者就这些“口述实录”栏目存在的生态环境因素进行了以下分析:1、“口述实录”的栏目内部生态环境我们不难发现,现如今报刊业存在着严重的“生态位”(指的是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有的位置)重叠,具体表现为媒介的同质化倾向严重。

现代新闻媒介的生存环境

现代新闻媒介的生存环境

现代新闻媒介的生存环境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已经对传统新闻媒介构成了巨大的冲击。

从报纸到电视,再到互联网,传媒行业一直在不断适应和应对这些变化。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媒介需要在极其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

本文将讨论现代新闻媒介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并探讨其应对之道。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获取新闻变得更加便捷和实时。

过去,人们需要通过报纸、电视或广播来了解最新的新闻。

这就给传统媒介提供了一个垄断信息的机会。

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如今,人们只需轻轻一点,就能立即获得各种新闻资讯。

这使得传统媒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为他们无法与互联网在速度和便捷性上相比。

其次,社交媒体的兴起也对新闻媒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和微博等,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个人可以分享和传播新闻,也可以参与到新闻报道中。

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削弱了传统媒介的垄断地位。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假新闻和谣言也给新闻可信度带来了质疑。

所以,新闻媒介需要在社交媒体时代找到自己的定位,提供准确可信的消息,并与读者建立起互动的关系。

另外,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不断变化。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更喜欢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来获取新闻。

这对传统媒介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过去,人们习惯于坐在沙发上翻看报纸,或者打开电视收看新闻节目。

然而,现在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或者网站来获取新闻。

这就迫使传统媒介不得不进行转型,加强移动端的布局,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此外,广告市场的变化也对新闻媒介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广告领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传统的报纸和电视广告收入持续下滑,而互联网广告却不断增长。

因此,新闻媒介要依靠传统的广告模式来维持盈利已经越来越困难。

他们需要通过开发新的盈利模式,如付费订阅、精准投放广告等方式来适应市场需求。

在面对如此严峻的生存环境时,新闻媒介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新闻媒介应该积极拥抱互联网和新技术。

《北京青年报》的媒介生态环境分析共20页文档

《北京青年报》的媒介生态环境分析共20页文档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底 ,决不 回头。 ——左
《北京青年报》的媒介生态环境分析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北京青年报》的媒介生态环境分析共20页

《北京青年报》的媒介生态环境分析共20页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北京青年报》的媒介生态 环境分析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北京报刊媒体广告的价值分析报告

北京报刊媒体广告的价值分析报告

北京报刊媒体广告的价值分析报告尊敬的领导:在北京报刊媒体上发布广告是提升品牌知名度、推广产品和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报告将对北京报刊媒体广告的价值进行分析,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广告投放的效果和回报。

1. 市场覆盖广度: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拥有庞大的人口和消费市场。

在北京报刊媒体上发布广告可以覆盖到各行业的目标受众,与潜在客户建立联系,扩大市场份额。

2. 受众特征多样性:北京报刊媒体读者群体广泛,包括不同年龄、职业、兴趣和收入层次的人群。

通过在报刊媒体上投放广告,可以更精准地选择目标受众,并与他们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3. 传播效果可控性:在北京的报刊媒体上发布广告,可以更好地控制广告的传播效果。

与电视广播等媒体相比,报刊媒体的阅读者倾向于更深入地阅读和关注内容,广告的 exposure rate 和 recall rate 相对较高。

此外,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媒体和刊期,调整广告的投放时间和频次,以确保广告的有效传播。

4. 媒体环境和声誉:北京的报刊媒体以其权威性、独立性和专业性广为人知。

在这些媒体上发布广告,可以借助其媒体声誉和影响力来提升广告的可信度和品牌形象。

受众对报刊媒体的可信度较高,会更容易接受和相信广告信息。

5. 成本效益:相对于电视和广播等媒体,北京的报刊媒体广告投放成本较低。

尤其对于小型和中小型企业来说,报刊媒体广告提供了一个较为经济实惠的广告推广平台。

可以根据自身预算和需求选择不同规模的媒体和刊期,以实现更好的成本效益。

综上所述,北京的报刊媒体广告具有市场覆盖广度、受众特征多样性、传播效果可控性、媒体环境和声誉以及成本效益等优势。

在制定广告投放策略时,建议根据产品和目标受众群体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报刊媒体以获得最大的价值回报。

感谢您的阅读。

此致敬礼尊敬的领导:在之前的报告中,我们对北京报刊媒体广告的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相关话题,重点关注北京报刊媒体广告的市场潜力、投放策略和效果评估等方面。

《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和北京《京华时报》的异同分析

《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和北京《京华时报》的异同分析

《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和北京《京华时报》的分析1、读者定位:《北京青年报》:零售价1.5元,阅读阶层主要是中产阶层、北青是上午报纸,发行量较小,订户数量大,读者群购买力强。

与非北京青年报读者相比,更趋于理性、成熟。

读者主要是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的“三高”群体。

他们年轻而富有,并且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在整个社会人群中虽然占有较小的比例,却拥有较多的社会财富,因此更具有市场价值。

《北京晚报》:零售价1元。

特点是按地区来做新闻,如:天通苑、劲松等版面。

受众群基本为老人、居家男女。

阅读阶层主要是中下阶层、老北京居民、中共普通党员。

北晚是下午报纸,发行量大,但是读者群购买力弱。

1. 北京晚报九城区每日平均阅读人数达到400万人,约为第二名报纸读者人数的两倍,是北京地区读者最多的报纸。

2. 北京晚报首选率为38.41%,是北京居民首选率最高的报纸。

3. 北京晚报覆盖高学历读者人数为139万;高职位(包括公务员与白领)读者占读者人数80%,遥遥领先于其他报纸。

4.北京晚报忠实读者人数313万人,是第二名报纸的2.1倍。

阅读70%以上内容的读者为275万人,遥居各报首位,是第二名报纸的1.8倍。

5.独占读者总数为211万人,占自身读者总数的61.7%;主动读者人数为324万人,占北京晚报读者总体的94.67%,是第二名报纸的1.9倍。

6.北京晚报主动读者占北京晚报读者总数总体的94.67%,居于各报首位。

《京华时报》:原来定位的介于高低之间,即没有那么多小事,太大的事也不多,还是值得一看的,现在和晚报一个档次了。

阅读阶层主要是中下阶层、外地人,京华时报是上午报纸,发行量较大,读者群购买力强。

1.聚焦高端,实现目标群体精准到达年轻时尚:15-44岁读者占到70%。

2.男性比例高:男性读者占56%,家庭收入主体和大型耐用品的决策者。

3.高学历:中高等学历读者占87%。

4.高端人群:白领读者占59%。

5.高收入: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读者占57%。

新闻学中的媒介与环境问题报道研究

新闻学中的媒介与环境问题报道研究

新闻学中的媒介与环境问题报道研究媒介与环境问题是新闻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媒体对环境问题的报道、采访、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等方面。

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媒介的作用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闻学中的媒介与环境问题报道的相关研究。

一、媒介与环境问题报道的重要性及现状媒介在环境问题报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媒体的报道可以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和危机意识。

其次,媒体可以推动政府和企业对环境问题的管理和改善,起到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环境问题报道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息的不准确性、报道的倾向性以及报道的片面性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二、媒介与环境问题报道的影响因素在媒介与环境问题报道中,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到报道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媒介选择的角度和立场会对报道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利益和观点,这将影响它们对环境问题的报道方式和态度。

其次,记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也会对报道产生影响。

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以便对环境问题进行准确的报道。

最后,受众的反应和反馈也会对媒体的报道产生影响。

媒体在报道环境问题时,需要关注受众的反应,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三、媒介与环境问题报道的改进措施为了提高媒介与环境问题报道的质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改进措施。

首先,媒体需要深化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加强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报道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其次,媒体需要加强与环保组织和专家学者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权威信息和专业意见。

同时,媒体还应该注重信息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避免报道的倾向性和片面性。

最后,媒体应该积极引导公众关注环境问题,推动社会各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结论媒介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是新闻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媒介通过报道、采访和信息传递等方式,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推动政府和企业对环境问题的管理和改善。

然而,在实际报道过程中,媒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北京报业生存环境分析

北京报业生存环境分析

北京报业生存环境分析《传媒》2005年8月祁建如何才能在猛烈的报纸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市场上分切一块大蛋糕?是每个媒体人都关怀、摸索的咨询题。

竞争,这是市场经济中最差不多、最活跃的规律,它一旦被引入新闻事业中,就会体现在各个方面,而在都市报办报实践中体现得酣畅淋漓。

“离你最近的报纸”——《法制晚报》“有新闻的地点就有我们”——《北京青年报》“新闻一条是一条”——《北京娱乐信报》“晚报不晚报”——《北京晚报》“北京人的都市报”——《京华时报》“新闻制造价值”——《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权威的国际新闻报纸”——《环球时报》“中国第一商圈社区报”——《华夏时报》“均衡生活的哲学”——《竞报》“北京人的新闻主干道”——《新京报》……这一句句冥思苦想的报纸广告词,既饱含着报纸老总们的聪慧,也讲明了每家报纸期望吸引读者、力求个性化进展的远大目标。

如何才能在猛烈的报纸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市场上分切一块大蛋糕?是每个媒体人都关怀、摸索的咨询题。

竞争,这是市场经济中最差不多、最活跃的规律,它一旦被引入新闻事业中,就会体现在各个方面,而在都市报办报实践中体现得酣畅淋漓。

美国微软公司的老总比尔·盖茨总是如此警告他的职员:“我们离破产仅剩半年时刻。

”如此让职员警醒,是把“危机感”在职员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北京的报业要改革、要进展,第一需要建立这种危机意识。

中国不太长的改革进展史已充分证明,市场充满竞争,竞争造就机遇,机遇萌发生气。

北京是一个给予其特性和功能都太多太多的都市,而阶层驳杂并飞速流淌的人口是其最生动的象征。

京城报业在如此的人文生态中,看起来有着得天独厚又充满无限商机的土壤,因而,报业竞争总是如火如荼,前仆后继。

除了《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是“老字号”外,近年来,《京华时报》、《北京娱乐信报》、《法制晚报》、《竞报》、《华夏时报》、《第一财经》、《新京报》等等纷纷强势出击,一时硝烟充满,使北京报业市场竞争更加扑朔迷离。

媒体环境分析

媒体环境分析

媒体环境分析媒体环境是指一个社会中所有媒体资源和媒体机构的总体情况。

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本篇文章将对现代社会的媒体环境进行分析。

首先,现代社会的媒体环境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新兴媒体平台如互联网、社交网络等崛起,为传媒机构和普通公众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获取信息的途径。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获取和分享信息,媒体的传播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媒体环境的发展带来了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的泛滥。

媒体的多样性和互联网的便捷性导致大量信息同时涌入人们的视野,很多人往往感到困惑和无从选择。

此外,虚假信息在网络媒体中普遍存在。

不少机构和个人以不同的目的发布虚假信息,对人们的认知和判断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保持媒体环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另外,政府在媒体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对媒体的监管和管理,直接影响着媒体的发展和运作。

正因为如此,一些政府可能会通过打击言论自由和限制媒体自由等手段来控制媒体环境。

这对于媒体环境的多样性和公正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保持政府的中立性和尊重媒体自由是创造良好媒体环境的重要条件。

最后,个人对媒体环境的选择和参与也具有重要意义。

媒体环境的影响力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起到重要作用。

个人应具备媒体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主动选择和评估信息,避免被媒体环境所误导。

同时,个人也可以通过参与公共媒体、表达意见和参与社交媒体平台等方式,参与到媒体环境的建设和改进中。

总结来说,现代社会的媒体环境呈现出多样性、多元性、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泛滥的特征,政府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个人选择和参与也具备重要意义。

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媒体环境,媒体机构需要不断提高信息质量和真实性,政府需要保持中立和尊重媒体自由,个人需要具备媒体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媒体资源,提高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认知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的媒体环境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媒介生态问题分析报告

媒介生态问题分析报告

媒介生态问题分析报告媒介生态问题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媒介生态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媒介生态问题是指由于新媒体的兴起和传统媒体的衰落,导致媒体传播格局、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和个体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和问题。

首先,媒介生态问题对传统媒体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传统媒体的观众和读者数量逐渐减少,广告收入大幅下滑。

传统媒体不得不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很多传统媒体甚至陷入了困境。

这不仅对媒体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相关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威胁。

其次,媒介生态问题导致了信息传播的混乱与碎片化。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和方便化,然而,这也带来了信息的过载和碎片化。

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快速获取和浏览信息,导致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得不到保障。

这不仅增加了人们理解和判断信息的难度,也容易造成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对社会的运行和秩序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媒介生态问题引发了个体的沉迷和依赖问题。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沉迷于网络世界中。

网络游戏、短视频、社交平台等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沉迷和依赖的问题。

媒介生态问题的加剧,使得部分人对网络世界过度依赖,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甚至让一些人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认同和参与。

综上所述,媒介生态问题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业、信息传播和个体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一、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挖掘优势和创新,提供具有个性化和差异化特色的内容。

二、加强信息传播的监管和引导,建立健全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评价机制,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信息。

三、鼓励和引导个体多样化、平衡化使用媒介,减少网络沉迷和依赖的问题,提倡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实现媒体传播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北京青年报社媒体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青年报社媒体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持续发力,加快推进媒体融合,文字、图片、 音频、视频多媒体互动传播,在移动互联网 上,延展了北青品牌的影响力。
微信公众号矩阵实现较快发展,2014年 以来,北青利用微信平台的迅速发展,初步建 立了微信公众号矩阵,有主打时政、评论和热 点事件报道的A集群,代表公众号有“政知” 系列、“团结湖参考”“深一度”等;主打本 地新闻和垂直类服务的B集群,代表公众号有 社区报公众号群、“教育圆桌”“职人职说” 等;体现北青报人文关怀的C集群,代表公 众号有“北青影像”“天天副刊”“体坛叨 sir”等。2016年,《北京青年报》被原国家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国报刊媒体融合 创新100佳优合的实践与思考
文/沈峥嵘
在实际工 作中,报社多 次召开编采业 务部门的研讨 会,将创新的 权力下放,督 促部门在各自 领域开展新媒 体实践,并建 立了一系列行 之有效的奖励 政策,提高业 务部门创新的 动力。随着移 动互联网迅猛 发展,北青在 移动端持续发 力,加快推进 媒体融合,文 字、图片、音 频、视频多媒 体互动传播, 在移动互联网 上,延展了北 青品牌的影响 力。
36 传媒∷MEDIA 2018.4(下)
特别策划 Special Plan
人成绩。此外,2016年年底,“政知局”入驻蜻蜓FM平 台,开辟“政知”系列音频新业务,已推出两期节目,收 听人数将近8万,总体效果超出预想。
“团结湖参考”——2014年5月30日上线,主打时政 分析和时事评论,粉丝数约35万,强调在对材料的全面占 有和对事物有较强的把握能力的基础上,提供前瞻性、权 威性的解读、分析、预测,力图在众说纷纭的舆论场上做 一个定调者,除了提供令人信服的结论以外,更注重挖掘 事件丰富的内涵。在评论热门新闻事件时,“团结湖参 考”一直坚守底线、强调媒体责任。在传达主流价值的过 程中,努力做到“信达雅”三个标准。所谓“信”,就是 说自己相信的话,理解几分就说几分,不过分夸大、不人 云亦云,这种真诚的态度能够赢得读者最大限度的信任和 理解。所谓“达”,就是在政治上有大局观、在人情方面 力求练达。评论新闻事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放开眼界, 从时代的政治大图中寻找最准确的解释。所谓“雅”, 就是要做到有温度、有情怀,拒绝书呆子气和八股文风, 让读者从文章中获得信息增量和情感增量。“团结湖参 考”的时政评论文章之所以经常获得很高的转发量,除 了立意力求准确、权威之外,文风灵活也是重要原因之 一,被读者誉为“有情怀的评论”。“团结湖参考”的 经典之作“蔡三篇”使该公众号在三天之内粉丝激增8 万,创造了迄今为止时政评论微信公众号领域的奇迹。 目前,“团结湖参考”的阅读数在时政评论类公众号中 仍处于领先位置。

《北京青年报》如何打造社区生活移动互联平台

《北京青年报》如何打造社区生活移动互联平台

《北京青年报》如何打造社区生活移动互联平台作者:颜林翩来源:《传媒》 2018年第1期伴随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所有构筑在这一技术之上的传播、推广、宣传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报纸阅读新闻向互联网点击新闻,以及后来的新闻客户端浏览新闻转变。

而在这样一种宏观环境的驱使之下,以《北京青年报》为代表的一大批传统媒体都开始探索融合发展。

“向下生根”,打造具有媒体属性的社区服务平台,是《北京青年报》在社区战场调整后的坚定方向。

做强线下和线上影响力,反复不断地在社区集纳流量、运筹资源,最终实现流量变现。

社区传媒作为《北京青年报》转型的重要举措,成立4年来,从最初开办《北青社区报》,深挖平台在社区领域的资源,到目前线上运营OK家社区APP,近30个生活圈微信公众号,线下经营上百家服务社区的社区驿站,上百个小区居民微信群,逐步在社区扎稳脚跟,在资本市场受到追捧,成为中国传统媒体转型探索中的亮点。

因此,笔者以“社区生活移动互联平台”为例,探究《北京青年报》追寻媒介融合创新道路上的有力举措。

三位一体,深耕社区2013年8月,北京青年报社旗下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北青社区传媒科技(北京)股份责任公司,其以社区为物理基点,以打造充满黏性,能够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的平台。

《北京青年报》致力于推动媒介融合、实现战略转型,旗下设有《北青社区报》、社区驿站、OK家APP(移动信息服务平台),以“深耕社区、三位一体”的操作理念,更是加快了社区生活移动互联平台的生成。

自2013年10月,第一份《北青社区报·顺义版》创办以来,至今已经创办29份社区报,且每份社区报都覆盖3-5平方公里,3-5万住户,约18个小区。

除纸质报外,每份报纸还搭配有相应的微信公众号,除了每天必要的新闻推送外,还包括很多惠及社区居民的活动,其不仅有助于扩大微信公众平台粉丝规模,还能提高其影响力,达到宣传纸媒的效果。

社区驿站主要是基于社区物理基点而搭建的移动互联传媒平台,其能够在社区内开启O2O服务。

媒体对环境问题报道的现状与反思

媒体对环境问题报道的现状与反思

媒体对环境问题报道的现状与反思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环境问题的报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当前媒体对环境问题的报道究竟呈现出怎样的现状?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呢?从现状来看,媒体对环境问题的报道数量和频率有了显著的增加。

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媒体越发意识到其重要性,纷纷加大了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报道力度。

无论是传统的报纸、电视,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环境问题的报道随处可见。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媒体报道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报道,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被广泛运用,使得环境问题的呈现更加直观、生动。

比如,一些媒体通过航拍展示被污染的河流、被砍伐的森林,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还有的通过制作动画短片,通俗易懂地解释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

在内容方面,媒体对环境问题的报道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层面。

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到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几乎无所不包。

同时,不仅关注环境问题本身,还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比如,对于一些企业的违规排污行为,媒体不仅报道事件本身,还会追踪调查其监管漏洞和责任追究情况。

然而,在看到这些积极方面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对媒体在环境问题报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首先,部分媒体在报道环境问题时存在“跟风”现象。

当某个环境问题成为热点时,众多媒体一拥而上,导致报道内容重复、同质化严重。

这种跟风式的报道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但往往缺乏深度和持续性,难以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其次,有些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在报道中夸大其词、危言耸听。

这种过度渲染的报道方式可能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和误解,反而不利于环境问题的理性解决。

比如,对于一些局部的环境污染事件,有些媒体将其描述成“末日灾难”,让公众产生不必要的焦虑。

再者,媒体在环境问题报道中存在失衡的现象。

(环境管理)北京报业生存环境分析

(环境管理)北京报业生存环境分析

北京报业生存环境分析: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有多大?《传媒》2005年8月祁建如何才能在激烈的报纸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市场上分切一块大蛋糕?是每个媒体人都关心、思考的问题。

竞争,这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最活跃的规律,它一旦被引入新闻事业中,就会体现在各个方面,而在都市报办报实践中体现得酣畅淋漓。

“离你最近的报纸”——《法制晚报》“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北京青年报》“新闻一条是一条”——《北京娱乐信报》“晚报不晚报”——《北京晚报》“北京人的都市报”——《京华时报》“新闻创造价值”——《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权威的国际新闻报纸”——《环球时报》“中国第一商圈社区报”——《华夏时报》“均衡生活的哲学”——《竞报》“北京人的新闻主干道”——《新京报》……这一句句冥思苦想的报纸广告词,既饱含着报纸老总们的智慧,也说明了每家报纸希望吸引读者、力求个性化发展的远大目标。

如何才能在激烈的报纸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市场上分切一块大蛋糕?是每个媒体人都关心、思考的问题。

竞争,这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最活跃的规律,它一旦被引入新闻事业中,就会体现在各个方面,而在都市报办报实践中体现得酣畅淋漓。

美国微软公司的老板比尔·盖茨总是这样告诫他的员工:“我们离破产仅剩半年时间。

”如此让员工警醒,是把“危机感”在员工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北京的报业要改革、要发展,首先需要建立这种危机意识。

中国不太长的改革发展史已充分证明,市场充满竞争,竞争造就机遇,机遇萌发生机。

北京是一个赋予其特性和功能都太多太多的城市,而阶层驳杂并飞速流动的人口是其最生动的象征。

京城报业在这样的人文生态中,似乎有着得天独厚又充满无限商机的土壤,因而,报业竞争总是如火如荼,前仆后继。

除了《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是“老字号”外,近年来,《京华时报》、《北京娱乐信报》、《法制晚报》、《竞报》、《华夏时报》、《第一财经》、《新京报》等等纷纷强势出击,一时硝烟弥漫,使北京报业市场竞争更加扑朔迷离。

传媒生态环境分析方案

传媒生态环境分析方案

传媒生态环境分析方案随着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传媒生态环境的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传媒企业来说,了解和适应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对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个传媒生态环境分析的方案。

一、宏观环境分析:1. 经济环境分析:对于传媒企业来说,经济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通过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行业增长率、消费者购买力等,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市场趋势。

2. 政治环境分析:政治环境的变化会对传媒行业产生影响,例如政府政策的变化、监管环境的改变等。

需要关注政府对传媒企业的支持和限制措施。

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社会文化环境是传媒行业发展的重要背景条件。

通过分析社会价值观、消费者喜好、文化传统等,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趋势。

4. 科技环境分析: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传媒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分析科技创新和变革的趋势,了解新的传媒技术和平台的可能性和影响。

二、行业竞争环境分析:1. 竞争对手分析: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可以帮助传媒企业了解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以及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

可以通过分析他们的产品、价格、渠道、营销等方面来评估自身的竞争优势。

2. 供应商和分销渠道分析:了解供应商和分销渠道的情况,对于传媒企业来说是关键的。

通过分析供应链和渠道的结构,了解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实力和策略,提醒自己对其进行监控和管理。

3. 新进入者威胁分析:新进入者的威胁对于传媒企业来说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通过分析进入门槛、市场规模、技术门槛等,了解新进入者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4. 顾客需求分析:对于传媒企业来说,顾客的需求和偏好是决定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偏好,了解市场需求和潜在的机会。

三、内部环境分析:1. 组织资源分析:分析企业拥有的人力、财力、物力、技术力等资源,了解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

2. 组织文化分析: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通过了解组织价值观、管理风格和员工行为,评估企业的文化背景和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生态环境
李雪妮


《北京青年报》是共青团北京市委机关 报,创刊于1949年3月,是北京地区最受 欢迎的都市类报纸,北京青年报围绕社会 抓焦点,使北京青年报引起强烈的社会反 响,报纸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其间三次停 刊,三次复刊,1981年第三次复刊以来, 进入稳步发展时期。最近十年,北京青年 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团委的领导下,敏 锐地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机遇,以改革创新 的作风,敢为人先的胆识,对市场经济条 件下报业经营运作的新模式进行了有效探 索,使事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真正 做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北京报业市场容量和可能性空间分析

北京报业广告市场的现实 潜力并没有挖尽。
按照2002年的数据推算,北京报业

北京报纸读者群的开发尚 有余地。
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2002年
市场的广告经营额(在京的全国性报纸除 外)大致在28亿人民币左右。这个水平
底所进行的《关于北京市民读报情况和读 报意愿的大型抽样调查》证实,目前北京
和广州差不多。但是,北京的人口基数比
危机


从发展轨迹上看,《北京青年报》 在1999年前处于高速增长期,此 后进入了一个平台期。在起步阶 段,《北京青年报》大标题大图 片的夸张风格轰动一时,但有读 者反映,该报内容过空,小题大 做,制造很多“泡沫新闻”。 标题党。由于有雄厚的财力支持, 对当前的每一个重大新闻事件,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它都派出自 己的专门记者队伍,大造声势, 吊足读者的胃口,但就在你满含 期待地捧读其新闻时,却发现并 不能让你了解到比昨晚电视上更 多的内容,又大又黑的标题只是 诓你眼球的托儿。


迅速崛起期(1991—1995 )
《北京青年报》迅速崛起的标志性事件就是91年《青年 周末》和92年《新闻周刊》的成功创刊,使得广告额北 京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崔恩卿抓住报社上升的势头,一方面用各种渠道为报纸 宣传造势,一方面在版面和发行上加大工夫,不断扩版。 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也在报纸的上升中逐步展开。1992 年9月,北京青年报社再次推动社内聘任制,实行层层 聘任;在1993年1月,该报社实行新的社内人事工资制 度,按照"按岗定编、层层聘任、按劳分配、职责计酬" 的原则进行分配。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较好地解决了 上升企业常出现的员工激励不足问题。


成熟发展期(1996—现在)
1996年8月崔恩卿因《北京青年报》的“娃哈哈中毒事件”报道离职, 但是他奠定的基础使《北京青年报》在往后几年都稳居北京报业市场的 前两位,广告额更是长期占据第一位。 《北京青年报》突出了发行是报业经营中心环节,并积极筹办起了北 京小红帽报刊发行服务公司.,实行小红帽发行模式。北京小红帽报刊 发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自1997年1月1日起全面代理《北京青年报》的发 行工作,它是北京青年报社为转换发行机制而建立起来的产物。经过六 年的发展,小红帽发展成为京城乃至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专业化报刊发行 及配送服务企业,成为国内报刊发行和配送服务的知名品牌。其主营业 务有:(1)全面代理《北京青年报》发行业务,该报订阅量持续位居京 城首位;(2)百余种报刊在北京地区的代理发行业务;(3)牛奶、饮用水、 可口可乐等商品的直投配送业务;(4) 信息服务分公司,通过与客户的 沟通及对客户需求的分析和客户价值的挖掘实现专业化的客户关系管理, 为《北京青年报》上百万读者提供专业化的订报、订书、订票、订水、 订奶、投诉、咨询等整体服务解决方案。 小红帽发行模式也是比较成功的一个个案。它成功的主要因素:(1) 制度上是一个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 公司”。它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其拥有灵活的机制,按照企业发展需要来 规划;(2)小红帽发达的发行网络是另外一个很大的优势,“抓住终端” 的理念为其发展铺平了道路;(3)还有就是注重开发小红帽的品牌附加 价值,走产业化综合化的道路。
为什么《北京青年报》能实现北京报业的第一个突围,并为它此后的“京 城霸业奠定基础?
1.客观方面: (1)改革开放带来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得读者导向、市场导向这些先进办 报理念为《北京青年报》所接受和利用,其他行业的改革和经营经验也被他们所 借鉴。 (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开眼看世界",对精神食粮和其他关乎自 己生存和发展的社会信息产生巨大需求。需求决定生产,这是学经济学出身的崔 恩卿很早就认识到的道理。正是迎合了人群的巨大需求,《青年周末》才迅速取 得成功。早期的《青年周末》以可读性为目标,大大满足了在阅读"供给紧缺"年 代里人们的信息渴求。随着社会转型加剧,人们的价值观受到强烈冲击,《青年 周末》推出的"人在旅途"、"大路朝天"等栏目对读者人生观、价值观进行讨论和 引导,抒写人间真情、倡导积极人生,正好契合了当年的时代脉搏和社会心理。 2.主观方面: (1)《北京青年报》的团委机关报身份使它的财政来源远不如其他大报的宽松, 穷则思变,市场经济的生存压力使他们成为第一批勇敢的吃螃蟹者。 (2)北京青年报社已经在观念、人才团队、内部机制等方面做好了改革准备,年 轻的报纸包袱小,改革成功的希望更大。 (3)北京青年报社在这个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很有事业心的骨干,有着一股"干事 业"的雄心壮志。这种团队精神、拼搏精神充溢在方旭主编的《我们尝试了什么》 一书的字里行间。在一张市场化的报纸起步期间,创业的精神尤为可贵。这种精 神或者说企业文化和该报的领军人物崔恩卿个人有很深关系。


直接因素
媒介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环境
受众:1、《北京青年报》平均阅读率达到16.5%,位于北京日 报类市场前列。 2、《北京青年报》读者平均年龄35岁,25岁—44岁读者 比例占50.2%,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正是一群充满活力,趋于理性与 成熟,具有极强消费能力,并且又是广告主、广告公司青睐的目 标消费群体。 3、《北京青年报》读者中男性比例为51%,女性为49%。 4、《北京青年报》读者中51.8%的人群拥有大专以上学历, 高学历倾向性很强。 5、《北京青年报》读者中66.3%的人群拥有固定工作,主 要分布在商业和国家机关等行业。 6、在《北京青年报》读者中,拥有37%的高职位人群(政府 官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高层管理者),比例明显高出北京 居民总体比例。 7、《北京青年报》平均月收入为2244元,高于居民总体 30元。 8、《北京青年报》家庭与单位的订阅率比例为1:1
管理危机。骨干层的年龄开始老化, 已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如果队伍的 更新不能及时跟上,会造成人才外流。 目前北京报业市场上,哪家报纸都有 北京青年报人的身影,这显然对北京 青年报社不利。此外,北京青年报社 内部凝聚力和亲和力不足,先后有若 干重要人物离开。 发行大跌。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认为, 实际上从2000年上半年开始,《北京 青年报》的危机就开始显现,到了 2001年,更是从隐性危机进一步发展 到了显性危机这样一种状态。《北京 青年报》2001年的征订量下降了20% 以上,发行量在北京地区首次跌破30 万份。


媒介控制者:北京市委、市政府、团市委 广告:第一大类以房地产、汽车、国际奢 侈品牌行业为主;金融、IT、通讯、教育、 旅游为第二大类;医药保健品、商业流通、 家居建材、餐饮娱乐行业为第三大类。 传通中介:邮政——小红帽发行 竞争者:《京华时报》的水银式发行、 《北京娱乐信报》、《北京晚报》等。




间接因素 政治环境:《出版管理条例》出版规定,报业 必须坚持舆论正确,将社会效益放首位。 经济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加快, 市民精神需求多,消费结构多元,广告投放增 加,是报业发展的契机。 社会环境:北京人口众多,教育环境良好,青 年受教育程度较高。 技术因素:电子出版系统的改进、卫星传输技 术的发展、通讯设备技术的进步以及报业生产 的电子化都将提高报纸的印发速度与能力。
喻国民的良方


增加本地新闻《北京青年报》的地域关怀不够,本 地新闻的量不是很大。 有效改版 该报的版面给人的压迫感过于强烈, 影响了它的资讯的有效传导。今天《北京青年报》 已经是一张“厚报”,50--60个版的规模化信息提 供,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版组化改造,以便方便人们 选择和抛弃,就会增加了人们寻找资讯的难度,因 此会失去了一些读者和广告 发挥品牌价值 采用借鸡生蛋的方式,吸纳社会资 源,某些方面还要吸引境外的资金来参加,把报业 规模作大,某些实用资讯可以和国外的一些媒体进 行某种形式的互换(如版权贸易)来丰富我们的版 面、引入广告资源。
特色与风格
1.思想性。共产主 义 教 育 做为 它 的 基本 内容,思 想性放 在 第 一 位,向 青 年 进行 共 产 主 义思 想道德教育。 7.民主性。文章较少的强制性和 压服性,力求民主平等的讨论谈 心,让青年自己去判断。 2.知识性。由于《中国青年报 》不是专业性的知识杂志,所 以它宣传的知识是思想性的、 启蒙性的、实用性的
改革
1.版式上的变化是突出头版的导读功能,把各版组的重要新闻以"消息"或"摘要"的形式 放置在头版位置,这种"新闻橱窗"式的做法在国内外报纸已经颇为流行。 2《北京青年报》的头版是要闻加导读的折衷模式,既有带有图片的重要新闻,也有小 豆腐块的导读。在图片的使用上,《北京青年报》加大了力度。除了保持大图片、头 条新闻图片主打外,在改版之后,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版组在每天都专门给出一个图 片的版面,把图片的使用量扩大到了以前的两倍。 3. 《北京青年报》建立了以编辑为主导、编采分离为特征的采编模式。新体制规定: 编辑不准给自己负责的版面写稿,记者不准组版,记者和编辑分工明确,有利于培养 他们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记者的采访活动由相应版面的编辑协调指导。编采双方围 绕"报纸质量"这一核心,实现互动。此外,新闻的处理多了一个把关人,可以在信息上 进行互补,丰富报纸的信息含量;"采编分离"又形成了一定的约束机制,即在采编操作 环节中,记者编辑互相制约,一定程度上为当前的有偿新闻、关系稿件设置了障碍。 4.在经营策略方面,北京青年报社长张延平提出,一个好的媒体,应该包括强势的传 统媒体、超前的第四媒体以及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三位一体地运作才能发挥最佳 效益。传媒必须抓住价值链的这个下游环节,也就是销售终端。 《北京青年报》是最早告别邮局,改为自办发行的。他们推出了享誉京城的小红帽, 为自办发行立下大功。《北京青年报》最早引入了物流配送的概念,不仅送报,还送 书、送水、送奶、送票。 5.《北京青年报》还提出"把成本变成资本"。该报利用其规模消费的优势,把消费行为 变成了经营行为,介入到新闻纸、油墨,甚至林地等经营领域,获利颇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