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照相机_0333文档
照相机教案10篇
照相机教案10篇照相机教案1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照相机的构造,知道它的成像原理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分析怎样矫正近视眼与远视眼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有关现象,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二、教学要点1. 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2. 难点: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三、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四、教具:普通照相机;视力表;实物投影仪,小气球,眼球模型;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挂图、投影片;远视眼及其矫正的挂图;度数不同的近视眼镜、远视眼镜;五、学具:度数不同的近视眼、远视眼镜(可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凹透镜代替);蜡烛;光具座;凸透镜;火柴(四人/组)六. 教学过程(一) 引入:同学们都有一双眼睛,你们能否想象出,人是如何通过眼睛去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相,那么照相机(出示)是怎样给你留下成长的足迹、精彩的瞬间的呢?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与照相机、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
三、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板书)(二) 展开:1、实物投影书本照相机,请同学回答出物体可通过镜头(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学生)根据这回忆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且根据同学日常经验得出照相规律:物远,像则近,像越小;物近,像则远,像越大。
(板书)2、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来解决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这个问题。
投影片显示眼睛结构图,并结合生物挂图眼睛成像原理图,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分析,再与照相机比较,最后得出眼球的成像原理:晶状体、角膜等组织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它会聚成像在视网膜上(相当于智能的光屏),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从而产生视觉。
初中物理-八年级照相机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照相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现象。
2.掌握通过凸透镜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实物像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3.学会运用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1.凸透镜成像的方法与实验步骤。
2.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1.如何使同一点上的光线相遇于某一点,形成一个实物像。
2.如何理解照相机的曝光和成像原理。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1.前置知识回顾(5分钟)1)复习光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现象,如光的速度、光线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
2)回顾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实验步骤。
2.引入新知识(10分钟)1)介绍照相机的作用和原理,并引入光的衍射和干涉的概念。
2)通过图示向学生解释照相机中的光线是如何被控制以获得清晰的图像的。
3.照相机成像原理及步骤(25分钟)1)介绍照相机的结构和运作原理,如快门和曝光控制。
2)通过图示和实例详细讲解照相机的曝光和成像原理。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拍摄照片,观察照片中的效果。
4.照相机的优化(25分钟)1)介绍如何通过光圈和快门速度控制曝光时间,以实现更好的照片质量。
2)通过对比不同光圈和快门速度对照片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如何优化曝光以获得更好的照片。
5.总结(5分钟)1)回顾教学内容,强调凸透镜成像和照相机成像原理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式及手段:1.板书和PPT。
2.图示、实验演示和引导学生实验。
3.小组讨论和现场互动。
4.引导学生自学和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及作业:1.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拍摄照片,观察照片中的效果,并对比不同光圈和快门速度对照片的影响。
八年级物理上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教案、教学设计
4.教学拓展:
-引导学生关注照相机、投影仪等设备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了解其最新应用;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光学仪器展览、制作简易光学设备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以学生熟悉的照相机为切入点,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照相机是如何将我们看到的景象拍摄下来的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接着,我会简要介绍凸透镜的基本概念,为学生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奠定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照相机、投影仪等设备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4.通过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现象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随后,我会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投影仪、放大镜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工作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正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识阶段,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凸透镜的基本性质:回顾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2.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巩固凸透镜成像规律、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知识点。
3.设计一个简单的凸透镜成像实验,要求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实像、虚像和等大像的成像过程。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物理照相机教案范文
物理照相机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和结构,理解镜头、光圈、快门等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照相机的使用方法,包括对焦、调节曝光、拍摄等基本操作。
3. 培养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照相机的原理、结构和基本使用方法。
2. 难点:镜头、光圈、快门等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照相机、投影仪、教学课件。
2. 材料:照片、案例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美丽照片,引发学生对摄影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介绍照相机的原理和结构,讲解镜头、光圈、快门等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
3. 演示:利用投影仪展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照相机的运作。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照相机操作练习,掌握对焦、调节曝光等基本操作。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摄影技巧,分享拍摄心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操作照相机,掌握基本拍摄技巧。
2. 学生能理解照相机各部件的作用,并能在实际拍摄中运用。
3. 学生对摄影艺术产生兴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照相机的种类与特点步骤:a. 介绍不同类型的照相机,如单反相机、微单相机、数码相机等。
b. 分析各类照相机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c. 展示各类照相机的实物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2. 教学内容:照片的构图与拍摄技巧步骤:a. 讲解照片构图的基本原则,如三分法、对角线构图等。
b. 教授拍摄技巧,如光圈、快门速度、ISO等参数的调节。
c.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优秀照片的构图和拍摄技巧。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照片的后期处理步骤:a. 介绍照片后期处理的基本软件,如Photoshop、Lightroom等。
b. 教授基本的照片调整方法,如曝光、色彩、锐化等。
c.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后期处理对照片效果的提升。
物理照相机物理教案-照相机
物理照相机物理教案-照相机照相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2.照相机的原理能力目标1.培养实验能力通过正确组装、调整实验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2.培养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3.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用作图法解决凸透镜的成像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照相机原理的分析逐步培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观察与实验,就像和影、实像与虚像的成因,初步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分析,就是对各种相关现象分别进行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找出最主要、最本质、带决定性的因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把通过对各种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以及相关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从而得到较为完整的认识.例如对实像、虚像的认识是在分析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三种情况)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由光形成,有光进入眼睛引起人们的视觉,因而与影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虚像是由反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因而决定了它们的显像方法也不相同.这就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在物理学习中,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离不开分析与综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将有助于今后的学习.德育目标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照相机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使学生会用照相机去拍自然风景名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既是上节内容《光的折射》基础上的应用讲述,又是第四节课《幻灯机放大镜》的对比课.重点是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教材首先安排学生做实验,观察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情况和条.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并说明这个像是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会聚成的,是实像.然后在此基础上讲照相机的原理.说明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被拍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在胶卷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最后简单介绍了调焦、选择光圈等知识和照相机上的这些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学生的实际知识.教法建议本节是学生通过探索性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而理解它的应用,因此,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建议为实验法、讨论法、探索法.教学设计示例一、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学说明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从这一物理现象变化全过程的高度来分析这一物理现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认识.2.由于本实验要求学生同时观察和考虑的内容比较多,如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焦点的位置、2倍焦距的位置、物体的位置、像的位置,同时还要观察像的性质.对于一个初二的学生来讲容易在观察某一内容时忽略观察其他内容,或者虽然观察了但是头脑中没有反映出其他的内容,这样就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整个物理变化过程,为此在本节实验设计中采取两个办法.(1)每进行完一个内容的实验(如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要求同学画图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逐步形成物体在这个范围内成像的物理模型、然后由教师利用复合投影的灯片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在实验现象与物理模型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这一物理过程的认识和理解.(2)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可用计算机模拟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移到2倍焦距的过程.直接观看凸透镜成像的整个动态变化,从而对凸透镜成像形成一个宏观的整体的认识(也可通过投影或画图进行).3.为便于操作,也为使学生对实验现象形成深刻的认识从而为探索规律打下基础,实验前应要求学生在光具座透镜两侧的标尺上明显的标出与焦距和2倍焦距等长的位置以便在实验中能迅速准确的找到应找的位置,并对物、像所处位置形成深刻的印象.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说明要教育、引导学生不要死记硬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它.掌握它的途径有三个1.认真完成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通过实验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2.采用作图法,作出凸透镜在具体情况下的成像光路图,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凸透镜成像的物理模型,并形成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3.将实验现象、物理模型与平时应用照相机的实际有机联系起来,以加深理解和记忆.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复习上节课讲的内容.(二)完成“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生分组实验.1.完成分组实验2.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运用作图法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实验及相应的理论分析后,讨论、研究在实践中哪些光学仪器是运用这一原理制作(工作)的.(三)分析、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过程及变化规律.(四)师生讨论正确使用照相机.六、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课题方案: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各种精美的照片和各种型号的照相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继而引入新课.2.新课教学学生实验:向学生指明这节课要研究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画出板图)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包括像的位置,像的性质(指像与物比是放大还是缩小、像是倒立还是正立、是虚像还是实像)).用u来表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f表示焦距.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板书)教师介绍仪器、演示一下使用方法,并重点强调以下几个问题(1)告诉学生凸透镜的焦距(2)把透镜放在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3)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在某一位置的成像情况.略调整一个物距和光屏位置,看像发生什么变化(4)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两条就可以),用作图法研究凸透镜在同一位置的成像情况.教师讲完后,问同学们有无问题,然后宣布开始第一个实验,将物体(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并进行指导.学生实验结束,教师组织提问、进行总结.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一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在屏幕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由于像可以用屏接收,所以是实像.如果略改变一下物距,物体向透镜方向移动,像变大.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运用光路图研究凸透镜成像情况:将下图用投影仪打在幕布上,教师边指示图形边讲解.平行于主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轴射出,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的位置相交于一点,AB发出的无数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组成了AB的像,由于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所以是实像.教师简单介绍照相机工作原理,用投影打出相应的光路图,分析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1倍焦距移近的过程中,凸透镜成像的变化情况(有条可用计算机模拟).说明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被拍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在胶卷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最后简单介绍调焦、选择光圈等知识和照相机上的这些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学生的实际知识.3.总结分析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研究凸透镜成像问题.探究活动【课题】关于胶卷的感光度【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市场上常见的胶卷的规格,在某种照度的条下,它们使用上有何差别.【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
初中物理《照相机》一节教案
初中物理《照相机》一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部件。
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照相机并完成拍摄任务,初步掌握调节照相机的焦距和快门速度的方法,利用照相机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部件; 2. 掌握调节照相机焦距和快门速度的方法; 3. 正确使用照相机记录生活中美好瞬间。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部件的功能; 2. 掌握调节照相机焦距和快门速度的方法;
3. 正确使用照相机记录生活中美好瞬间。
四、教学准备 1. 准备教学所需的课件、照相机及相关耗材; 2. 安排好学生实践时所需的场地。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2. 讲解:讲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部件的功能; 3. 实践:启发学生自行调节照相机的焦距和快门速度,并完成拍摄任务; 4.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拍摄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拍照技巧教案
初中物理拍照技巧教案教案标题:初中物理拍照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学器材的使用;2. 掌握拍摄照片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规律、拍摄照片的基本技巧;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光学知识进行实际拍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规律: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2. 光学器材的使用:相机、镜头、闪光灯等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3. 拍摄照片的基本技巧:构图、光线利用、景深控制等;4. 拍照注意事项:避免晃动、控制曝光、选择合适的ISO和快门速度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引发学生对拍照的兴趣;2. 讲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学器材的使用,引导学生了解光学知识;3. 演示拍摄照片的基本技巧,示范如何进行构图和利用光线;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拍摄,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拍照的注意事项;6.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拍摄一组照片,并写出拍摄心得体会。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包括光的传播规律、光学器材的使用和拍照技巧的演示;2. 相机、镜头、闪光灯等实际拍摄所需的器材;3. 优秀摄影作品的图片资料。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际拍摄中的表现,包括构图、光线利用和注意事项的把握;2. 收集学生拍摄的照片,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展示;3. 学生的书面作业,包括拍摄心得体会的撰写和照片的呈现。
七、教学反思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物理照相机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物理照相机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年级/科目:八年级物理教学目标:1. 了解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2.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能够运用照相机进行实际拍摄教学准备:1. 照相机模型或实物2. 投影片或PPT3. 练习照片教学内容:1. 照相机的构造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照相机的使用方法4. 练习拍摄5. 作品展示与评价二、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照片是如何形成的?照相机是如何工作的?Step 2: 讲解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1. 教师介绍照相机的各个部分,如镜头、胶片、快门等。
2.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像距、焦距等概念。
Step 3: 演示实验1. 教师使用照相机模型或实物进行演示,展示照相机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观察并理解照相机的成像过程。
Step 4: 练习拍摄1. 学生分组,每组使用一部照相机进行实际拍摄。
2. 教师提供一些拍摄主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照相机知识进行拍摄。
Step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拍摄作品,分享拍摄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三、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的质量,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复习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整理笔记。
2. 学生选择一些拍摄主题,利用家里的照相机进行拍摄实践,并上交作品。
五、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作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延伸Step 1: 引入拓展内容教师提出问题:除了照相机,还有哪些设备也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Step 2: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出生活中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设备,如投影仪、放大镜等。
Step 3: 分享与展示每组学生选择一种设备,进行展示并解释其原理,其他学生倾听并提问。
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
照相机——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 能力目标:能够简单描述照相机的工作过程,并能使用照相机拍摄照片。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 掌握照相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光学成像的原理。
2. 掌握照相机的使用技巧。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物理(下册)》第二册教材和教辅资料。
2. 照相机实物和示意图。
3. 计算机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询问他们对照相机的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照相机的作用和原理。
Step 2:讲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1. 展示照相机的实物并解释其结构和功能。
2. 介绍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光学成像、镜头、快门等。
3. 通过示意图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照相机是如何通过光学成像捕捉影像的。
Step 3:照相机的使用方法1. 引导学生参考照相机的说明书,了解基本的照相机设置和操作方法。
2. 分组让学生互相操作照相机,尝试不同的拍摄场景和模式。
3. 让学生观察和分享他们拍摄到的照片,讨论如何改进和提高照片的质量。
Step 4:巩固和拓展1. 出示一些照片,让学生分析出这些照片是如何拍摄出来的。
2. 结合课堂讲解和实际操作经验,引导学生总结照相机使用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3.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拍摄经验和感悟。
Step 5: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
2. 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数码相机和手机相机的原理和功能。
2. 引导学生研究相机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尝试其他摄影技术,如长曝光、HDR等。
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
照相机——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1. 引言本教案将介绍照相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
2. 照相机的基本原理2.1 光的传播与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通过空气、水等介质传播。
•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2.2 成像原理•照相机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形成物体的真实影像。
•入射光经过镜头折射聚焦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倒立的实像。
2.3 光圈和快门•光圈用于调节进入镜头的光线量,控制景深。
•快门控制感光材料的曝光时间。
3. 照相机的结构3.1 镜头系统•镜头系统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负责光线的聚焦。
•镜头系统的位置可以调节焦距和变焦。
3.2 快门和光圈控制系统•快门控制光线的曝光时间,决定照片的明暗度。
•光圈控制光线的进入量,决定照片的景深。
3.3 感光材料•感光材料是记录影像的载体。
•常见的感光材料有胶片和数字传感器。
3.4 反光板和取景器•反光板使通过镜头进入的景物投射到取景器上,供摄影者观察。
•取景器可以帮助摄影师确定拍摄的范围和构图。
3.5 操作按钮和显示屏•操作按钮用于调节拍摄参数、选择拍摄模式等功能。
•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拍摄的图像和参数。
4. 照相机的使用方法4.1 调节焦距和变焦•调节镜头的位置可以改变焦距,控制物体的清晰程度和背景的模糊度。
•一些照相机还提供变焦功能,可以通过调节镜头的位置改变拍摄范围。
4.2 调整光圈和快门速度•调整光圈大小可以改变景深,影响照片的清晰度和背景的模糊度。
•调整快门速度可以控制曝光时间,影响照片的明暗度。
4.3 合理利用取景器和对焦•通过取景器观察景物并调整构图,确保拍摄的内容符合预期。
•对焦是关键步骤,确保所要拍摄的物体清晰可见。
4.4 调节白平衡和ISO感光度•调节白平衡可以使照片的色彩更加准确。
•调节ISO感光度可以使照片在不同亮度条件下得到合适的曝光效果。
4.5 拍摄技巧与注意事项•理解光线的方向和强度,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位置。
物理照相机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物理照相机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年级学科:八年级物理教学目标:1. 了解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2.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照相机的构造和凸透镜成像规律;2. 凸透镜成像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运用;2. 实际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准备教学材料:1. 照相机模型或实物;2. 凸透镜;3. 光屏;4. 白纸;5. 直尺、剪刀等工具。
教学环境:1. 教室;2. 灯光充足。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展示照相机模型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照相机的构造和作用;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照相机是如何成像的吗?”Step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 介绍凸透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Step 3:应用实例1. 展示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分析照相机是如何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2. 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放大镜、望远镜等。
Step 4:解决问题1.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作一个简易的放大镜?”;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并制作简易放大镜;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照相机的构造和凸透镜成像原理,了解了凸透镜成像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我们掌握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复习照相机的构造和凸透镜成像原理;2. 思考凸透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照相机构造和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2. 学生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参与实验和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
初中物理-八年级照相机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照相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和构造。
2. 掌握照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3. 理解和应用光路图的概念和原理。
二、教学内容:1. 照相机的原理和构造。
2. 照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3. 光路图的概念和原理。
三、教学重点:1. 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
2. 照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3. 光路图的概念和原理。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和应用光路图的概念和原理。
2. 操作照相机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方法:1. 演示法。
2. 讲解法。
3. 实验法。
4. 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一)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1. 通过图片和实物照相机,介绍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
2. 分析照相机的各个部分,包括镜头、取景器、曝光控制、快门、感光元件等。
3. 通过解释光学原理,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镜头调节光线,将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上。
(二)照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1. 介绍照相机的各个按钮和控制,包括光圈、快门、ISO、对焦等。
2. 讲解如何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以达到理想的曝光效果。
3. 实验演示如何对焦,以及如何调节白平衡和色调来确保色彩准确。
(三)光路图的概念和原理1. 解释光路图的概念和作用。
2. 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实际照相机中的光路图,并掌握光路图的画法和使用方法。
七、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学生们从实物和图像的了解中更全面的掌握了照相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习到了光学原理和光路图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讲解流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但是在操作实际照相机的实验中还需要更加详细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照相机的使用方法。
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
照相机——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照相机的基本原理,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能够分析照相机中光学元件的作用及其成像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推导。
2.照相机中光学元件的作用。
教学准备:1.凸透镜、光屏、蜡烛等实验器材。
2.照相机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提问:我们是如何看到这些物体的?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向学生展示凸透镜,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的形状和特点。
2.进行实验: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调整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
a.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三、讲解照相机原理1.向学生展示照相机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照相机的结构。
2.讲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a.照相机中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当物体距离镜头较远时,物距大于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照相机中的底片相当于光屏,用于接收和记录成像。
四、分析照相机中光学元件的作用1.引导学生观察照相机中的光学元件,如镜头、光圈、快门等。
2.讲解各光学元件的作用:a.镜头:负责将光线聚焦在底片上,形成清晰的图像;b.光圈:调节光线进入镜头的多少,控制曝光量;c.快门:控制光线照射底片的时间,影响成像效果。
五、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情况。
2.学生尝试使用照相机模型,拍摄物体,观察成像效果。
2.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款简易的照相机,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和照相机原理,使学生了解了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和光学元件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设计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学原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物理照相机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物理照相机教案2. 教学年级:八年级3. 教学科目:物理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照相机的构造、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利用实验法和观察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内容1. 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a. 镜头:凸透镜b. 底片:光敏材料c. 光圈:控制光线进入的量d. 快门:控制曝光时间2. 凸透镜成像规律a.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b. 成像特点:实像、虚像、放大、缩小c. 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3. 照相机在生活中的应用a. 摄影技巧:构图、光线、曝光b. 照相机的发展:胶片相机、数码相机、手机摄影c. 摄影作品欣赏与评价4. 动手实践:制作简易照相机a. 准备材料:凸透镜、光敏材料、暗箱、剪刀、胶水b. 制作步骤:剪裁暗箱、安装凸透镜、制作底片、组装照相机c. 实验操作:调整物距和像距,观察成像效果5. 总结与反思a. 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b. 反思照相机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c. 探讨摄影艺术的发展和未来趋势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和成像特点。
2. 讲解与演示:介绍照相机的构造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学生动手实践:制作简易照相机,观察成像效果。
4. 课堂讨论:分享制作过程和观察结果,讨论照相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摄影艺术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七、作业布置1. 绘制照相机的构造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册照相机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册照相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线逆向传播的基本规律。
2. 理解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3. 能够解释光圈和快门的作用,并进行使用。
4. 能够区分不同焦距镜头的应用场景。
5. 能够掌握如何进行取景,对焦和曝光操作。
6. 了解数码相机和手机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1. 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光圈和快门的作用。
3. 不同焦距镜头的应用场景。
4. 取景,对焦和曝光操作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光线逆向传播的基本规律。
2. 镜头的曲率对成像的影响。
3. 如何进行正确曝光的相关技巧。
四、教学方法1. 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
2. 结合实物和图片进行讲解和展示。
3. 设计照相机模拟器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照相机的基本操作。
五、教学流程1. 引入:让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使用相机的场景,带入照相机的基本概念。
2. 知识点讲解:a. 光线的逆向传播:带学生回顾全息照相实验的原理,理解光线逆向传播的基本规律。
b. 照相机构造和工作原理:让学生观察相机的实物,明确镜头、机身、取景器、快门等主要构成部分。
并结合图片讲解照相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c. 光圈和快门的应用:结合实物和图片讲解光圈和快门的作用和应用场景。
d. 不同焦距镜头的应用: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焦距镜头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e. 取景、对焦和曝光技巧:通过照相机模拟器和实验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照相机的基本操作技巧。
3. 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并解答,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工具1. 相机实物和图片。
2. 照相机模拟器和实验器材。
3. PPT演示。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
2. 学生的互动和反馈。
3. 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4. 学生的测试结果和作业完成情况。
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优秀5篇
照相机——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优秀5篇初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篇一一倍焦距分虚实: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
二倍焦距分大小:2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2倍焦距之外,像是缩小的实像,以内是放大的'实像。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像儿跟着物体跑: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凸透镜简介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
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
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篇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听课报告12月9日在苏州听到了某某老师上的《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让我对凸透镜成像中的数据处理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大数据是对大量的数据,运用各种手段、方式进行分析、挖掘,从而获得具有洞察力和新价值的东西的一种信息资产,是高科技时代的产物。
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要求实时性强、数据所蕴藏的价值大等特点。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应用,在物理教学中,亦可引入大数据的思维,以提高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搜索、处理、分析、归纳和总结其深层次的规律的能力。
1、观察现象―――突破潜意识放大镜是学生从小熟识的一种工具,教师让学生区别凸透镜,且不许用手摸,学生想到用凸透镜观察文字,看到放大的像。
随后老师让学生用凸透镜观察电视上呈现的图片,并且提问。
探究性实验贯穿始终,逻辑性结论层层递进,放大镜的镜片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大部分人都只是应用了放大镜的放大功能,课程开始以放大镜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引入,发现看到的像,不仅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推翻了学生认为放大镜一定是放大的潜意识,与生活中得到的知识产生了冲击,更易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2、探究实验在常规的教学中,老师让学生直接观察像的大小,在本实验的探究环节,老师在光屏上粘贴了条形刻度尺,这大大的方便了学生观察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教案照相机——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教案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照相机——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照相机(一)教学目的1.理解什么是实像。
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知道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2.知道照相机的原理。
知道照相机上调焦装置、光圈、快门的作用。
(二)教具学生实验器材:凸透镜(焦距已知)、光屏、蜡烛、米尺、火柴、粉笔。
教师用:照相机。
(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同学们外出秋游,总想照张相留个影,你想知道照相机是怎样给你留影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
按下列步骤进行:①用粉笔在桌面上画约1米长的直线。
在直线中间某一位置标出凸透镜的位置O。
根据已知的凸透镜焦距,用刻度尺在直线上标出凸透镜两侧的焦点F及二倍焦距处P。
如课本图6-16。
按课本图6-16,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画好的直线上。
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沿直线移动蜡烛,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
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请同学们观察,光屏上的像与物体比较是倒立还是正立像与物体比较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像在凸透镜的哪一侧用刻度尺量出像成在什么位置观察完以后,教师讲解:光屏上的像是怎么形成的呢照课本图6-17说明像是烛焰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会聚成的,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叫实像。
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
这个像与平面镜成的像是不同的。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要往镜子里看才能看到。
接着引导学生小结实验结果: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让学生阅读课本方框中“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的一段话。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②再让学生做一次实验: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仍保持距离在二倍焦距。
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优秀4篇)
照相机——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优秀4篇)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评课稿篇一【三维目标】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2、能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对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还不够了解。
所以,本节教材主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这个探究实验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
目的是:一让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是什么篇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湖北省应城市实验初中张国辉【设计思想】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2.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用观察、比较、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拉近生活、社会、科技与物理的距离;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准备】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放大镜、刻度尺、小水电筒、金鱼缸、小金鱼1条、水。
【教学重点】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篇三初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数据和资料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所观察到的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所收集到的实验数据中,学会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过程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与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八年级物理教案照相机_0333文
档
EDUCATION WORD
八年级物理教案照相机_0333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的原理
能力目标1.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正确组装、调整实验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
3.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用作图法解决凸透镜的成像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原理的分析逐步培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实
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观察与实验,就像和影、实像与虚像的成因,初步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分析,就是对各种相关现象分别进行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找出最主要、最本质、带决定性的因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把通过对各种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以及相关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从而得到较为完整的认识.例如对实像、虚像的认识是在分析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三种情况)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由光形成,有光进入眼睛引起人们的视觉,因而与影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虚像是由反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因而决定了它们的显像方法也不相同.这就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在物理学习学习
德育目标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的使用,使学生会用去拍自然风景名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既是上节内容《光的折射》基础上的应用讲述,又是第四节课《幻灯机放大镜》的对比课.重点是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教材首先安排学生做实验,观察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情况和条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并说明这个像是物体射向凸透镜的
光通过凸透镜会聚成的,是实像.然后在此基础上讲的原理.说明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被拍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在胶卷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最后简单介绍了调焦、选择光圈等知识和上的这些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学生的实际知识.
教法建议本节是学生通过探索性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而理解它的应用,因此,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建议为实验法、讨论法、探索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学说明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从这一物理物理
2.由于本实验要求学生同时观察和考虑的内容比较多,如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焦点的位置、2倍焦距的位置、物体的位置、像的位置,同时还要观察像的性质.对于一个初二的学生来讲容易在观察某一内容时忽略观察其他内容,或者虽然观察了但是头脑中没有反映出其他的内容,这样就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整个物理变化过程,为此在本节实验设计中采取两个办法.
(1)每进行完一个内容的实验(如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要求同学画图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逐步形成物体在这个范围内成像的物理物理物理
(2)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可用计算机模拟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移到2倍焦距的过程.直接观看凸透镜成像的整个动态变化,
从而对凸透镜成像形成一个宏观的整体的认识(也可通过投影或画图进行).
3.为便于操作,也为使学生对实验现象形成深刻的认识从而为探索规律打下基础,实验前应要求学生在光具座透镜两侧的标尺上明显的标出与焦距和2倍焦距等长的位置以便在实验中能迅速准确的找到应找的位置,并对物、像所处位置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说明
要教育、引导学生不要死记硬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它.掌握它的途径有三个
1.认真完成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通过实验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
2.采用作图法,作出凸透镜在具体情况下的成像光路图,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凸透镜成像的物理模型,并形成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3.将实验现象、物理模型与平时应用的实际有机联系起来,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投影仪、放大镜.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复习上节课讲的内容.
(二)完成“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生分组实验.
1.完成分组实验
2.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运用作图法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实验及相应的理论分析后,讨论、研究在实践中哪些光学仪器是运用这一原理制作(工作)的.(三)分析、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过程及变化规律.
(四)师生讨论如何正确使用.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课题
方案: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各种精美的照片和各种型号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继而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学生实验:向学生指明这节课要研究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画出板图)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包括像的位置,像的性质(指像与物比是放大还是缩小、像是倒立还是正立、是虚像还是实像)).用u来表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f表示焦距.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板书)
教师介绍仪器、演示一下使用方法,并重点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1)告诉学生凸透镜的焦距
(2)把透镜放在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3)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在某一位置的成像情况.略调整一个物距和光屏位置,看像发生什么变化
(4)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两条就可以),用作图法研究凸透镜在同一位置的成像情况.
教师讲完后,问同学们有无问题,然后宣布开始第一个实验,将物体(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并进行指导.学生实验结束,教师组织提问、进行总结.
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一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在屏幕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由于像可以用屏接收,所以是实像.
如果略改变一下物距,物体向透镜方向移动,像变大.
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运用光路图研究凸透镜成像情况:将下图用投影仪打在幕布上,教师边指示图形边讲解.
平行于主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轴射出,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的位置相交于一点,ABAB,由于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所以是实像.
教师简单介绍工作原理,用投影打出相应的光路图,分析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1倍焦距移近的过程中,凸透镜成像的变化情况(有条件可用计算机模拟).说明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被拍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在胶卷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最后简单介绍调焦、选择光圈等
知识和上的这些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学生的实际知识.
3.总结
分析的工作原理,研究凸透镜成像问题.
探究活动
【课题】关于胶卷的感光度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市场上常见的胶卷的规格,在某种照度的条件下,它们使用上有何差别.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