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课件第五讲:社会化
合集下载
社会化课件
(1)
“主我”与“客我 ”
主我 I
客我 meLeabharlann 自我中不含任何符号的那部 分直接经验。 包括每个人自发的、独一无 二的、“自然”的特征。
客我是自我的社会部分 ——对社会要求的内化 和对社会要求的个人意 识。
(2)“自我”产生的三个阶
段
模仿 阶段
嬉戏 阶段
群体游 戏阶段
2-3岁之间。 小孩通常只有 模仿能力,但 却没有能力组 织或系统化。
三、成人继续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
1.继续社会化 广义:除强制教化以外的成人社会化过程。 狭义 : 仅指生活方式非急剧转变中的成人社会 化过程。 2.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是使传统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实 际上就是人的继续社会化过程。
1.代差(代沟)的概念 指两代人之间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以及兴趣、 爱好等方面的差别。 2.代差(代沟)的客观性 ①它反映的是两代人在社会化个阶段上的差异; ②是新一代人的文化扬弃。 3.信息时代的代差(代沟)问题 也称为“网沟”,即信息能力的反哺。
自我
超我
看作是良心的等同物, 是社会道德在人的内 心的体现。通过自豪 感和羞耻心发生作用, 来影响自我的决定。
弗洛伊德
社会化就是个人的欲望与社会的要求不断冲突和调试的过程。
4、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1)婴儿期(信任与不信任) (2)幼儿期(自主与羞怯、怀疑) (3)嬉戏期(主动与内疚) (4)学龄期(勤奋与自卑) (5)少年期(认同与混淆) (6)青年期(亲密与孤独感) (7)中年期(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 (8)老年期(完美与绝望)
”镜中我“包含三个过程
表现 辨认 主观解释
库利的 比喻
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反映着另 一个过路者。
社会学 第五章 社会化
的通道,孩子不能发问,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4)不适合儿童的节目会对儿童产生消极影响
第六节 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
❖ 一、青春期与青年期
❖ 青少年与他们在更年幼时相比,更多受到同辈群体与学校的 影响。
❖ 二、成年期 ❖ 成人社会化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去选择角色。当角色内容发
生变迁的时候,他们可以重新定义或再造现行的角色。 ❖ 三、晚年生活 ❖ 四、死亡与濒临死亡 ❖ 濒临死亡的体验 ❖ 悲伤、哀痛与失去亲人“预期的悲哀”
母,是权威型的。
第五节 社会化的主体
❖ 一、家庭 ❖ 家庭社会化的特点
❖ 1)成人的支配性 ❖ 2)成年人对孩子的绝对权威
❖ 家庭教育的形式
❖ 独裁主义;温和宽容
❖ 二、学校与日托中心
❖ 特点:
❖ 1、传授技术和知识的场所
(1)教人识字 (2)训练技能
❖ 2、学校训练儿童适应广泛的社会 ❖ 3、培养公民意识。
❖ 4、艾里克·艾里克逊:认同危机
❖ 艾里克逊把自我的发展分为八个心理阶段,它随着我们一生 的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而变化。
❖ (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期) ❖ (2)自主与怀疑(儿童早期) ❖ (3)主动与内疚(学龄前) ❖ (4)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期) ❖ (5)认同与角色混淆(青春期) ❖ (6)亲密与孤独(青年时期) ❖ (7)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中年期) ❖ (8)完美与绝望(老年期)
❖ (5)再社会化 :是一种能产生与以前的社会 不一致的价值观和行为的社会化过程。
❖ 二、社会化的作用
❖ 1、 使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 立生存。
❖ 2、维持社会正常运行、延续、发展。
❖ 三、社会化的内容
❖ 1.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 2.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包括价值观 ❖ 3.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认识自我(形成个性
第六节 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
❖ 一、青春期与青年期
❖ 青少年与他们在更年幼时相比,更多受到同辈群体与学校的 影响。
❖ 二、成年期 ❖ 成人社会化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去选择角色。当角色内容发
生变迁的时候,他们可以重新定义或再造现行的角色。 ❖ 三、晚年生活 ❖ 四、死亡与濒临死亡 ❖ 濒临死亡的体验 ❖ 悲伤、哀痛与失去亲人“预期的悲哀”
母,是权威型的。
第五节 社会化的主体
❖ 一、家庭 ❖ 家庭社会化的特点
❖ 1)成人的支配性 ❖ 2)成年人对孩子的绝对权威
❖ 家庭教育的形式
❖ 独裁主义;温和宽容
❖ 二、学校与日托中心
❖ 特点:
❖ 1、传授技术和知识的场所
(1)教人识字 (2)训练技能
❖ 2、学校训练儿童适应广泛的社会 ❖ 3、培养公民意识。
❖ 4、艾里克·艾里克逊:认同危机
❖ 艾里克逊把自我的发展分为八个心理阶段,它随着我们一生 的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而变化。
❖ (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期) ❖ (2)自主与怀疑(儿童早期) ❖ (3)主动与内疚(学龄前) ❖ (4)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期) ❖ (5)认同与角色混淆(青春期) ❖ (6)亲密与孤独(青年时期) ❖ (7)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中年期) ❖ (8)完美与绝望(老年期)
❖ (5)再社会化 :是一种能产生与以前的社会 不一致的价值观和行为的社会化过程。
❖ 二、社会化的作用
❖ 1、 使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 立生存。
❖ 2、维持社会正常运行、延续、发展。
❖ 三、社会化的内容
❖ 1.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 2.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包括价值观 ❖ 3.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认识自我(形成个性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ppt资料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十九分。
(二)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主要有两种表现形 第二,文化具有完善个体人格、维系社会共同体、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
重要条件。 (二)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式:一是无效的文化传递;二是使人处 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就没有社会,没有那些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可能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十九分。
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无效的文化传递;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十九分。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三)代差 (二)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十九分。 第十页,编辑于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早期社会化包括儿童期和青年期的社会化。早
和心理上都还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 能力,主要是以模仿的形式接受外界环境的影 响,对新奇的东西感受特别强烈。在这种情况 下,要保证社会化的顺利进行,社会就必须提 供相对稳定和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提 供令人敬佩和信服的社会权威形象。但现实的 情况是,各个社会化主体之间往往相互矛盾和 冲突,难以满足这一要求,从而给儿童和青少 年的社会化造成不良影响。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十九分。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一)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米德的“角色 扮演”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等
(二)生命历程理论
生命历程(life course)的基本思想, 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做是更大的社会 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更重要的是, 该理论创造了一系列概念工具和分析方 法,使这样一种理念能够比较有效地落 到实处,不至于停留在假设阶段。
(二)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主要有两种表现形 第二,文化具有完善个体人格、维系社会共同体、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
重要条件。 (二)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式:一是无效的文化传递;二是使人处 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就没有社会,没有那些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可能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十九分。
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无效的文化传递;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十九分。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三)代差 (二)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十九分。 第十页,编辑于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早期社会化包括儿童期和青年期的社会化。早
和心理上都还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 能力,主要是以模仿的形式接受外界环境的影 响,对新奇的东西感受特别强烈。在这种情况 下,要保证社会化的顺利进行,社会就必须提 供相对稳定和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提 供令人敬佩和信服的社会权威形象。但现实的 情况是,各个社会化主体之间往往相互矛盾和 冲突,难以满足这一要求,从而给儿童和青少 年的社会化造成不良影响。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十九分。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一)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米德的“角色 扮演”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等
(二)生命历程理论
生命历程(life course)的基本思想, 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做是更大的社会 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更重要的是, 该理论创造了一系列概念工具和分析方 法,使这样一种理念能够比较有效地落 到实处,不至于停留在假设阶段。
社会学PPT课件第5讲 社会化
例子:米德对霍尔观点的挑战
一、社会化的基本含义(2)
社会化的两方面重要内容:
社会为发力方,让个体知道社会或群体对他有哪些约束、 期待和规范。
个体为主导方,逐步地学习社会的规则、约束和期待,自 觉地以社会的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一个定义:
社会化是指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 了解社会规则和约束,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和文化,逐步 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学习自己所属文化规定 的性别角色规范的过程。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人们依据自己的“性”特征获得 特定文化中的性别角色特征的过程,它构成了人的 社会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并延续终生的内容。
性别角色的例子:米德的发现
20世纪30年代,新几内亚 阿拉佩什部落:
男女都性格温和,待人热情,强烈反对侵犯、竞争和占有 欲,男女都照看孩子。
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
父母及社会对男女儿童的差别对待和儿童本身对符 合自己的性别角色模式的认同,是性别角色社会化 的关键所在。
差别对待:受赞许、奖励的行为保留,受惩罚和阻挠的 行为消失。由此形成社会学习。
性别认同:
性别自认阶段: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即是男是女。始于2岁左右 儿童掌握语言之时。
20世纪:教养论的观点占主导地位。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 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和个性完全可以改 变,可以朝任何一个方向熏陶和训练。 “给我12名身体健康的婴儿,并让他们在我指定的环境 成长,我保证能把其中任意挑选出来的婴儿培养成任何一种 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领袖,甚至培养成乞丐 和n,1930)
帕森斯: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中的地位,并 遵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具体要求。这种角色学习的过程就是社会 化。
一、社会化的基本含义(2)
社会化的两方面重要内容:
社会为发力方,让个体知道社会或群体对他有哪些约束、 期待和规范。
个体为主导方,逐步地学习社会的规则、约束和期待,自 觉地以社会的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一个定义:
社会化是指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 了解社会规则和约束,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和文化,逐步 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学习自己所属文化规定 的性别角色规范的过程。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人们依据自己的“性”特征获得 特定文化中的性别角色特征的过程,它构成了人的 社会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并延续终生的内容。
性别角色的例子:米德的发现
20世纪30年代,新几内亚 阿拉佩什部落:
男女都性格温和,待人热情,强烈反对侵犯、竞争和占有 欲,男女都照看孩子。
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
父母及社会对男女儿童的差别对待和儿童本身对符 合自己的性别角色模式的认同,是性别角色社会化 的关键所在。
差别对待:受赞许、奖励的行为保留,受惩罚和阻挠的 行为消失。由此形成社会学习。
性别认同:
性别自认阶段: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即是男是女。始于2岁左右 儿童掌握语言之时。
20世纪:教养论的观点占主导地位。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 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和个性完全可以改 变,可以朝任何一个方向熏陶和训练。 “给我12名身体健康的婴儿,并让他们在我指定的环境 成长,我保证能把其中任意挑选出来的婴儿培养成任何一种 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领袖,甚至培养成乞丐 和n,1930)
帕森斯: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中的地位,并 遵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具体要求。这种角色学习的过程就是社会 化。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S 1.社会化的不一致性(分歧/社会变迁) S 2.代差问题
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 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它反映的是社会 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S 3.网络的冲击 (虚拟社会化 )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及程度 家 社 学
庭会 校
出生
7岁
18岁
大学毕业 退休 死亡
(1)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第四节 社会化的过程与问题
一、社会化的过程 生命周期,即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
过程。根据身心发展的特点,生命周期 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
阶段不同,人的身心发展状况有很大 的差别,社会化也有不同的任务和特点。
民主型、专制型、权威型
2. 学 校
❖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 设立的学习机构,强调社会化 的专门性、系统性,带有强制 性。
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有一 系列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学 习和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 按规范的要求扮演自己的社会 角色,理解和把握在组织群体 中的人际关系。
3. 同龄群体
特点:
二、社会化的环境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其中最 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这些主体主要 包括:
S 1.家庭 S 2.学校 S 3.同龄群体 S 4.工作单位 S 5.大众传播媒介
1. 家 庭
(1)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 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 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 (2)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 在于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 (3)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 化具有重大影响。 管教孩子的几种方式:
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 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它反映的是社会 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S 3.网络的冲击 (虚拟社会化 )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及程度 家 社 学
庭会 校
出生
7岁
18岁
大学毕业 退休 死亡
(1)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第四节 社会化的过程与问题
一、社会化的过程 生命周期,即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
过程。根据身心发展的特点,生命周期 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
阶段不同,人的身心发展状况有很大 的差别,社会化也有不同的任务和特点。
民主型、专制型、权威型
2. 学 校
❖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 设立的学习机构,强调社会化 的专门性、系统性,带有强制 性。
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有一 系列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学 习和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 按规范的要求扮演自己的社会 角色,理解和把握在组织群体 中的人际关系。
3. 同龄群体
特点:
二、社会化的环境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其中最 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这些主体主要 包括:
S 1.家庭 S 2.学校 S 3.同龄群体 S 4.工作单位 S 5.大众传播媒介
1. 家 庭
(1)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 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 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 (2)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 在于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 (3)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 化具有重大影响。 管教孩子的几种方式:
第五讲 社会化
2.内容方面
(内容广泛性) 包括人类社会全部的文化遗产 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
3.关系方面(社会强制性与个人能动性)
二、社会化的功能
文化 传承
社会 稳定
个体自 我完善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生活技能社会化 价值观念 社会化
行为社会化
角色社会化
四、社会化的类型
儿童期
预期社会化
青少年期
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思维能力 建立概念系统、内化社会规范 建立人际关系、扮演性别角色 认识自我 角色矛盾和冲突 青少年亚文化 直接全面地学习成人的责任和权利 应对知识更新、社会环境变化 学会寻找新的目标、学会面临死亡 1.人的Biblioteka 性生物属性
社会属性
人虽然不具备很多其他动物的生物学的本能,但是 人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能力、价值观念,技能等, 使自己能够成为社会的一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
2.社会化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
个人对社会的主动选择与能力调试的统 一过程
从三个方面理解
1.时间方面
(终生持续性) 社会化涉及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成年早期
继续社会化
成年中期 老年期
其他分类
再社会化:
也称重新社会化,是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 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新的符合社 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 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温和的再社会化 激烈的再社会化
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
一生的社会化
思考:
什么会影响你的生命历程呢? 1.随着你经历的一个人生阶段,它将会影响你 的行为和定向 2.你所处的社会历史时期不同,你的生命历 程也会不同 3.你的社会位置不同会影响你的生命历程
社会学课件 社会化
• 特点二:终身性。现代社会变化 速度快,文化变化快,现代人必 须不断地适应变迁德的社会环境。 所谓 “ 活到老,学到老。”
• 特点三:专门社会化的机构的地位突出。 现代社会分工细密,功能分化严重。出 现了专门的社会化机构。
• 特点四:大众传媒深刻地影响社会化。
• 特点五:有计划的社会化。
• 心里断乳 • 过度社会化与适度社会化
第五节、社会化的途径或方式
从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关 系看
社会化的途径或方式有:
• 教化、学习和互动
• 内化和外化
第六节、社会化的类型
• 依据社会化的方式,社会化分为施 化和内化 施化即社会通过灌输、强制等途 径向个体的人传递社会文化。 内化(internalize)即个体的人 对社会既有文化的认可、吸纳,转 化为自己认识中的一部分。
社会化
课外阅读
•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章《人的 社会化》。
• 波普诺,《社会学》第六章《社会化》 • Anthony Giddens, 8th Chapter “the Life
Course” of Sociology (6th ed.),
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及其
地位
社会化是人学习社会生活技能、 规范、获得个性,从生物人成长 为社会人,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 过程。即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生 活技能不断增加的过程,社会规 范不断增加的过程,个性不断丰 富的过程。
社会化的意义(significance )
1,社会化是把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的必要 环节。
2,它使个人获得社会规范、价值标准、语 言、技能、思考方式及行为方式。
3,使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下去。因为社会化 过程中社会将其文化传递给新的社会成 员、培养符合要求的合格社会成员。
• 特点三:专门社会化的机构的地位突出。 现代社会分工细密,功能分化严重。出 现了专门的社会化机构。
• 特点四:大众传媒深刻地影响社会化。
• 特点五:有计划的社会化。
• 心里断乳 • 过度社会化与适度社会化
第五节、社会化的途径或方式
从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关 系看
社会化的途径或方式有:
• 教化、学习和互动
• 内化和外化
第六节、社会化的类型
• 依据社会化的方式,社会化分为施 化和内化 施化即社会通过灌输、强制等途 径向个体的人传递社会文化。 内化(internalize)即个体的人 对社会既有文化的认可、吸纳,转 化为自己认识中的一部分。
社会化
课外阅读
•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章《人的 社会化》。
• 波普诺,《社会学》第六章《社会化》 • Anthony Giddens, 8th Chapter “the Life
Course” of Sociology (6th ed.),
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及其
地位
社会化是人学习社会生活技能、 规范、获得个性,从生物人成长 为社会人,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 过程。即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生 活技能不断增加的过程,社会规 范不断增加的过程,个性不断丰 富的过程。
社会化的意义(significance )
1,社会化是把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的必要 环节。
2,它使个人获得社会规范、价值标准、语 言、技能、思考方式及行为方式。
3,使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下去。因为社会化 过程中社会将其文化传递给新的社会成 员、培养符合要求的合格社会成员。
第五讲社会化
伊莎贝尔的案例对于研究学者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极少数 发现儿童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下成长的案例。 发现:人类没有自然的语言。被隔绝的孩子不会说话。 在社会上还有许多儿童缺乏社会关照的环境下成长的例子。 专家们日渐强调,早期社会化经验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现 在我们知道,只关心婴儿的生理需要是不够的,身为父母 亲必须关心孩子们的社会化发展。例如,孩子如果不被鼓 励和朋友交往,他将失去与同辈互动的机会。而这种互动 往往是建立情绪成长的重要关键。
奥斯卡与杰克的案例印证了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多年来,明尼苏达双胞胎与领养研究的研究人员,一直试 着对许多被分开抚养的双胞胎进行研究 ,找出他们是否在 个性\行为与资质上有类似之处.实验结果证明 ,基因因素与 社会化经验都会影响人类的发展.虽然在不同的环境下抚 养,但一些特征如敏感度\声音模式以及紧张习惯等,都 很相似.这些被视为与遗传因素有关.然后他们的生活态度\ 价值观\择偶条件.甚至喝酒习惯的不同,则是受到环境模 式影响.
哈洛实验:人工母亲 哈洛以“两种替代母亲”来抚养孤立的小猴子— —一个用布覆盖的模型,另一个是用线作成的模 型,并能供应牛奶。小猴子们会到绑线的“母亲” 那里取用牛奶,但是,大部分的时间却依附在较 象母猴的布模型身边。在危险的时候更是如此。 这个实验印证了猴子比较重视能给予心理安慰的 人造猴子(以毛圈织布覆盖),而非只有提供食 物的模型。小猴子成长的发展,除了食物的提供 外,更需要社会接触所带来的温暖,尉籍与亲密。
9、香槟野女孩
香槟野女孩可能在被遗弃之前就学过说话,因为 她是兽孩中很罕见的能够连贯语言表达的例子。 她的食物包括鸟肉、青蛙、鱼、叶子、树枝和树 根等。如果给她一只兔子,她能很快将其剥皮并 生吃下去。据当地的目击者、著名科学家查尔斯. 玛丽表示,“她的手指,尤其是大拇指非常大, 能用拇指挖出树根,并能象猴子一样在树间荡来 荡去。”她跑得非常之快,视力也很好。1737年, 当时的法国女王之母、波兰女王占领了洛林公国 之后,她听说了这个野女孩的故事,就带她去打 猎,结果她跑得比兔子还快,能够徒手擒杀兔子。
第5章-人的社会化PPT优秀课件
❖ 博弈阶段(game stage) ,孩子需要和能够扮演的 角色的范围更加扩大,开始观察、理解和模仿“一般 化他人”的角色。“客我”的范围己经覆盖了整个社 会。
❖ 社会化过程就是一个从只能扮演有限的、特定的角色 到能够扮演普通的“一般化他人”的角色的演进过程。
2
(2)家庭环境对个人社 会化的意义在于对儿 童感情和爱的培养。
(3)家庭中父母的权威 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 大影响。
管教孩子的几种方式:
民主型、专制型、权威 型
2021/5/25
10
2.学校:
❖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 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 构,强调社会化的专 门性、系统性,带有 强制性。
❖ 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 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学生必须学习和遵守 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 按规范的要求扮演自 己的社会角色,理解 和把握在组织群体中 的人际关系。
• 本我(马—动力) • 自我(骑手—驾驭) • 超我(指导自我,
限制本我)
2021/5/25
25
本我
❖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属 于无意识(潜意识)。
❖ 基本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本能), 包括生的本能(自卫本能和性的本能)和死的 本能. 恋母杀父(伊底普斯情节 Oedipus complex) 恋父妒母(爱列屈拉情节 Electra complex )。
(一)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1.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2.生命历程理论
2021/5/25
16
1.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什么是 “人格”? 也叫个性,是个体心理特质和行为
特征的总和。人格可以分为几部分:认 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 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及情感 (感觉与感情)”。 ❖自我意识是个体关于“我是谁”的看法 和判断,是人格核心的组成部分。
❖ 社会化过程就是一个从只能扮演有限的、特定的角色 到能够扮演普通的“一般化他人”的角色的演进过程。
2
(2)家庭环境对个人社 会化的意义在于对儿 童感情和爱的培养。
(3)家庭中父母的权威 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 大影响。
管教孩子的几种方式:
民主型、专制型、权威 型
2021/5/25
10
2.学校:
❖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 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 构,强调社会化的专 门性、系统性,带有 强制性。
❖ 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 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学生必须学习和遵守 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 按规范的要求扮演自 己的社会角色,理解 和把握在组织群体中 的人际关系。
• 本我(马—动力) • 自我(骑手—驾驭) • 超我(指导自我,
限制本我)
2021/5/25
25
本我
❖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属 于无意识(潜意识)。
❖ 基本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本能), 包括生的本能(自卫本能和性的本能)和死的 本能. 恋母杀父(伊底普斯情节 Oedipus complex) 恋父妒母(爱列屈拉情节 Electra complex )。
(一)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1.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2.生命历程理论
2021/5/25
16
1.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什么是 “人格”? 也叫个性,是个体心理特质和行为
特征的总和。人格可以分为几部分:认 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 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及情感 (感觉与感情)”。 ❖自我意识是个体关于“我是谁”的看法 和判断,是人格核心的组成部分。
社会学概论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ppt课件
• 人的社会性制约着自然属性的性质和方向,
是人类活动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 。
• 人的自然性是与生俱来的,而其社会性则
是在自身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是人
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培养并发展的。
PPT课件
7
狼孩的故事
• 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印
度发现的两个。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 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 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 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 养。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孤儿院 的主持人J.E.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 细记载了这两个狼孩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 狼孩刚被 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 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 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 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 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 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 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PPT课件
18
(二)少年社会化
• 世界观形成的初步时期 • 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性增强 • 心理和生理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 主要任务:学习文化与社会知识,掌握谋
生技能,学会并运用社会规范,逐步完善 自我观念。
• 社会化的“危险期” :自主要求与对成人
的依赖
PPT课件
19
• (三)青年社会化 • “第二次诞生”、“心理上的断乳” • 思想和行为的变化: • 自我观念深化 • 人生观、世界观大体形成 • 采用了新的社会化方式 :内化逐渐取代外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4.
例子:当儿童看到一张奴隶的照 片的时候。。。
感觉运动阶段:一张薄薄的东西
前操作阶段:一张照片 具体操作阶段:那是错的 形式操作阶段:要是我们的国家建立在
平等之上,人们怎么会占有奴隶?
人格,道德和情感又是怎样习得的呢?
弗洛伊德
埃里克森 科尔伯格 吉利根
4、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无意识理论”
2.
3.
3、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 的“认知发展”理论—我们是如何学会思 考的?
1.
感觉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觉器官(吮吸,触摸,视听) 来了解世界。不会认识到因果关系,不知道行为的后果。 前操作阶段(2-7岁):学会使用和理解符号,学会说话,开 始有描摹客体的企图。完全自我中心,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 (大小,速度和因果等)。 具体操作阶段(7-12岁):懂得如何去构想一个具体的客体, 或者以不止一种方式来认识客体,他们能够形成关于事物之间 相互关联的概念。但仍停留在具体在具体思维上,没有具体的 实例她们还是无法讨论抽象的概念,如真理,诚实,公正等。 形式操作阶段(12-15岁):发展起了高度抽象思考的能力。 可以对现实的可能性进行思考,并建构理想。
第五讲 社会化(socialization)
课堂目标
社会化的概念和内涵
社会化的相关理论 社会化的主体 再社会化与预期社会化
遗传还是环境?
人之初,性本无。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
出生时缺乏生存的本能。
那么,人类的基本生存能力和其他东西是
从哪里来的呢?社会学的答案是什么?
社会化(socialization)
培养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学习行为规范,确定社会角色。
培养自我观念,完善人格结构。
人格和自我意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人格(personality):是指特殊的思想、感觉和
自我关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 鲜明的品质特征。人格是社会和文化力量的产物。
人格的组成部分:
-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 -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 -情感(感觉与感情)
所期待的社会模式、语言、技能以及如何去扮演一系列 的角色。
社会化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
社会的生存与有效运作也是如此。
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人具有进行脑力劳动的条件 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人类有较高的学习能力
人类有语言的能力
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社会化。 _自立技能 _谋生技能。
■早期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一个人要经历结婚、生儿育女与就业等,需要扮演
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与工作人员等多种角色,承 担多方面的社会责任,他们必须通过学习与实践,逐步熟悉和 胜任自己的角色。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必须继 续社会化
■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
“镜中我” (looking-glass self): —通过符号互动,人们
彼此成为对方的镜子, 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取 决于我们与他人的关 系。即自我观念是在 与他人的互动交往中 形成的前的形象;
2. 我们对别人的反应的解释;
3. 我们形成了自我观念。
社会使我们成为人类
社会化:学习社会行为方式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化:个人接受社会文化并被社会
认可的过程。主要对象是儿童和少年,强调 个人对社会文化模式的学习和掌握。
广义的社会化:个人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
会角色并形成人格的整个一生,是把自己一 体化到群体中的基本过程。
社会化的种类:
■
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
社会化的相关理论
1. 2. 3.
自我与意识的社会化
库利和“镜中我” 米德和角色扮演 皮亚杰和认知发展
1. 2. 3. 4.
人格、道德和情感的习得
弗洛伊德和人格发展 艾里克逊和认同危机 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 吉利根和道德中的性别差异
1、查尔斯•库利(C.H.Cooley,1864 -1929)的 “镜中我”理论
2,乔治•赫伯特•米德的“角色借用” 理论
游戏对于自我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在游戏中,儿童学会了扮演他人的角色,也就
是说,进入他人的世界——理解他人的感受、 思想、并预知他人的行动。
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具有重要影
响的人。比如父母,兄弟姐妹。
的群体的角色。
一般化他人(generalized others):作为整体
包括: (1)强制的 如:“劳教” 用补偿教育或强制方式 (2)非强制的 如:移民的“入乡随俗”
社会化的意义
一个人的出生是情感性和社会性的,也是生物性的、无
助的。要成活下来就必须完全成长为人类的一员,就必 须与他人有正常的互动。他们必须向他人学习如何思考 和行为。
通过社会化人类的动物转化为社会的存在,被教会社会
自我的构成
自我由“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构
成。
1. 主我(I):每个人自发的、独一无二
的、 “自然”特征。无约束的冲动和 动力。
2. 客我(me):自我的社会部分,对社
会要求的内化和对那些要求的个人意识。
“客我”的形成的三个重要阶段
1.
模仿阶段(imitation stage):与父母手势交流(conversation of gesture),模仿父母动作。(三岁以下的儿童,尚未形成 客我) 嬉戏阶段(play stage):从事角色借用(role taking),他们 把自己想像为处于他人的角色或地位,从而发展起从他人角度 看待自我与世界的能力。通过模仿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角色,实践他人所期待的态度和行为。(三到六岁, 开始形成客我) 竞赛阶段(game stage):开始关心在非家庭、包括作为整体 的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发展起了一般意义上人们对他们 的要求和期望的观念。学习借用一般他人(generalized others) 的角色。(约六到七岁以后,学会扮演多种角色。内化社会角 色,形成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