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训练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践分析研发

合集下载

移情训练对5-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移情训练对5-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移情训练对5-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移情训练对5-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引言5-6岁是儿童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而亲社会行为作为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时期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同理心、合作关系的形成以及对他人需求的关注等,是其对待他人感受的能力和行为表现。

而移情训练作为一种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被广泛研究和运用。

本文旨在探讨移情训练对5-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移情训练概述移情训练,也被称为同理心训练或情感训练,通过培养幼儿对他人感受的理解和关注,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亲社会行为。

移情训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培养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

幼儿需要学会辨认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以便能够更好地分享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其次,培养幼儿的同理心能力。

同理心是指对他人感受的共情和关注,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幼儿对他人感受的关注和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最后,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分享能力。

合作与分享是幼儿在社交互动中将同理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重要方式。

通过游戏、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能力,帮助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更好地表现亲社会行为。

移情训练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移情训练对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

以下将从同理心、合作与分享以及社交关系等方面来讨论移情训练对5-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首先,移情训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研究发现,经过移情训练后,幼儿对他人的感受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共情能力。

他们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关注他人、理解他人的态度,并主动提供帮助。

此外,移情训练还能够促进幼儿对他人需求的关注,培养出更多的关爱和同情心。

其次,移情训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分享能力。

通过合作游戏和小组活动,幼儿能够学习到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和解决冲突等。

他们会更愿意与他人分享,并学会通过合作实现共同目标。

幼儿园移情教学案例分析与实施

幼儿园移情教学案例分析与实施

幼儿园移情教学案例分析与实施幼儿园移情教学案例分析与实施幼儿园移情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深入探讨幼儿园移情教学的案例分析与实施,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

一、案例分析1.1 案例背景在某一幼儿园的故事时间中,老师讲了一个小动物失去家园的故事。

这个故事引发了幼儿的共鸣和情感共鸣,让他们对小动物的遭遇产生了共鸣。

在接下来的课堂中,老师借助幼儿的情感共鸣,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和绘画等活动,来表达对小动物的关心和帮助。

1.2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中,幼儿园老师通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成功地引起了幼儿的情感共鸣。

而接下来的活动则通过角色扮演和绘画等形式,让幼儿进一步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和情感共鸣。

这种移情教学的实施,使得幼儿在情感和语言能力上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移情教学实施2.1 探究幼儿的情感需求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深入研究幼儿的情感需求,了解他们关心和关注的主题。

只有深入了解了幼儿的情感需求,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移情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2.2 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在移情教学中,老师需要创设符合幼儿芳龄特点的情境,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

这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形式来实现,让幼儿产生共鸣,唤起他们的情感。

2.3 结合多种形式进行情感表达在引发了幼儿的情感共鸣后,老师需要引导幼儿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情感表达。

比如角色扮演、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能够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情感共鸣。

三、个人观点和总结3.1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幼儿园移情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促进了他们的情感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升。

3.2 总结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和实施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移情教学在幼儿情感发展和语言能力提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深入了解幼儿的情感需求,创设符合他们芳龄特点的情境,并结合多种形式进行情感表达,才能够有效地实施移情教学,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课题)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课题)
3、案例研究法:设计关于分享的活动方案和教育个案,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长期观察对象,在不同阶段有计划运用不同教育手段,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对比,最终得出结论。
4、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具体的行动实践研究,观察、研究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行动是否有改善、学会分享。
5、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与分析、研讨,撰写总结或实验报告,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D、过外部激励来强化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多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让幼儿感受体验愉快、自尊、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
E、营造亲密、信赖的和谐的氛围,体验分享的积极效果。鼓励个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们一起玩一起看。
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子课题实施方案
子课题名称: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子课题负责人:王荣翠
所在班级:中班年级组
盐城市盐都区冈中幼儿园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这间的温暖和爱。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2011.3
王正英
蒋瑶瑶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2011.4
王荣翠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儿童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近几年来,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也为幼儿“独占”、“独享”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在实践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他们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由此造成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而这一切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

幼儿园移情训练的成功案例分享

幼儿园移情训练的成功案例分享

幼儿园移情训练的成功案例分享幼儿园移情训练的成功案例分享1. 引言在幼儿园中,培养孩子们的情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移情训练作为情感教育的一种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关注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对其做出适当的回应。

本文将分享一个幼儿园移情训练的成功案例,以展示其在培养孩子们情感社交能力方面的价值。

2. 案例介绍在某幼儿园中,教师们针对孩子们在情感表达和交流方面存在的困难,决定开展移情训练。

他们选择了一个以宠物为主题的情感教育项目,希望通过宠物的角度,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情感的表达和回应。

3. 深度探讨3.1 宠物认知与亲子互动在移情训练的初期,幼儿园通过视频和图片介绍了不同种类的宠物,并邀请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参观幼儿园内的宠物园。

通过观察和互动,孩子们学会了区分不同宠物的特点,并开始发展与宠物互动的兴趣。

3.2 情感体验与表达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幼儿园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例如情感表情游戏和情感绘画。

孩子们通过观察不同表情的图片,学会了识别并模仿这些表情。

幼儿园还鼓励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情感的多样性。

3.3 情感回应与合作移情训练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们对他人情感的关注和回应能力。

幼儿园组织了一系列合作游戏,鼓励孩子们在游戏中互相帮助、理解和支持。

通过角色扮演宠物和主人的情景,孩子们学会了体验和回应不同情感状态下的需要和期望。

4. 教师观点与总结在这个幼儿园移情训练的案例中,孩子们通过与宠物互动和情感游戏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

从认知宠物到理解情感,再到回应和合作,孩子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与他人的情感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移情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提升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

- 以宠物为主题的移情训练项目,可以提供具体而有趣的情感体验,增强孩子们的参与度。

- 移情训练应该通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展他们的情感能力。

浅谈幼儿教师的移情

浅谈幼儿教师的移情

浅谈幼儿教师的移情作为幼儿教育领域的从业者,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面临着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的挑战。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感情交流和移情技巧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教师的移情,以及移情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移情移情是指一个人能够理解并与他人的情感联结、共鸣的能力。

在幼儿教育领域,教师通过移情能够建立起与幼儿之间的亲密联系,进而有效地实施教育。

幼儿的情感需求十分迫切,他们需要得到关心、支持和鼓励。

教师的移情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满足这些需求,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教师的移情技巧1. 善于倾听和观察幼儿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倾听和观察的能力。

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和倾听,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兴趣和感受,进而进行针对性的关怀和支持。

2. 创造温馨的环境创造温馨、安全和稳定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富有温馨氛围的教室、提供舒适的情感体验等方式,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并借此展现自己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

3. 关怀与尊重幼儿教师需要展示对幼儿的关怀和尊重。

他们应该以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个幼儿,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通过这种关怀与尊重,教师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培养出积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 真诚表达情感教师需要真诚地表达对幼儿的情感。

他们可以适时地表现出对幼儿的赞许、鼓励和支持,帮助幼儿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认同和情感体验。

5. 建立有效的沟通幼儿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和谐、积极的沟通方式。

教师需要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并关注幼儿表达的需要和情感,以此促进和增进双方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联系。

三、移情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1. 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通过移情,幼儿教师能够更好地对幼儿进行个体化的教育。

他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和情感状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2. 建立健康的情感关系移情能够帮助教师与幼儿建立起积极健康的情感关系。

移情教育活动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移情教育活动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移情教育活动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作者:沈雪梅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5年第04期摘要: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

愿意分享的幼儿能为自己赢来更多伙伴,在与同伴的交往与互动中获得愉悦感,发展社会性,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

不愿分享甚至与人争抢的幼儿可能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受到更多挫折,不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由于交往受挫,幼儿极易产生沮丧情绪,丧失与人交往的信心与积极性,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及社会性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幼儿分享行为,寻求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有效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以×市幼儿园80名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示本研究设计和采用的多形式组合的移情教育活动能否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观察法,对实验班实施为期一个半月,每周3次的移情教育活动,对照班处于常态,采用《幼儿分享行为观察表》对幼儿训练前后的分享行为进行评估。

关键词:分享行为;移情;教育活动;教育实验法一、问题的提出分享行为是个人自愿与他人共享自己所属物的积极社会行为,是个体的主动行为,目的是有益于他人,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一般来说,具有分享行为的儿童,能够更好地了解别人需要,更具有同情心,和他人相处也较愉悦。

较之不愿分享的幼儿,能够分享的幼儿与同伴具有较少的冲突,有着良好的同伴关系。

一项调查显示,虽然3~6岁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大,分享行为有所提高,但总体上中国儿童的分享行为不容乐观。

幼儿分享食物、玩具或其他物品的人数不超过50%,即使在6岁的时候也如此。

在分享的人群中,分享者也仅是感觉分享(将食品、玩具和其他物品给别人看、听、摸、嗅),真正的分享(将食物给别人吃,玩具给别人玩或一起玩,物品分给别人)很少。

同时,分享给别人的动机也多是自利的。

移情教育活动是一种促进幼儿认识和理解他人的情绪,使之产生的情绪反映与他人一致的方法。

移情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到,同样的情况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使幼儿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体验他人的情感,为他人着想,从而产生助人、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动机。

不同情境下移情训练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

不同情境下移情训练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
实验计分方法
计算出移情训练后两种不同情境下幼儿助人行为得 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再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数据处理
移情训练前,无冲突情境下幼儿助人行为显著高 于冲突情境;且在无冲突情境下,中大班助人行 为差异显著;在冲突情境下,中大班无显著差异。
移情训练后,无论是在无冲突情境下还是在冲突 情境下,实验班幼儿的助人行为均显著高于对照 班;实验班幼儿在冲突情境下助人行为显著高于 无冲突情境中的助人行为
摘要
本次试验的目的于探讨不同情境下移情训练是否 会对幼儿的助人行为产生影响。
因此本次试验的最主要控制自变量为不同情境 (无冲突和冲突情境)以及移情训练(干预和无 干预)。因变量则是幼儿助人行为。
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2×2×2三因素混合设计。 因素A为年龄,分为中班和大班两个水平。 因素B包括干预和不干预两种水平。 因素C包括无冲突情境和冲突情境。
实验设计
天津市某幼儿园两个中班、两个大班,共108名幼儿 为研究对象,其中选取一个中班和大班为实验班,另 外两个为对照班。中班实验班27人平,均年龄5岁3 个月;中班对照班30人,平均年龄5岁5个月;大 班实验班26人,平均年龄6岁5个月;大班对照班 25人,平均年龄6岁4个月。经分析比较,中班两 个平行班和大班两个平行班的任课教师的经验、教 龄、教学水平等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保证了实验班 和对照班在教育活动各个环节上的一致性。
实验程序
3,实验步骤 第三步,实验后测(即两种不同情境下幼儿助人
行为的后测),实验方法和内容同前测实验相同, 只是向幼儿呈现的故事有所不同,不过都是关于 其他幼儿处于困境的生活情景,以此引发幼儿的 助人行为。
实验程序
在本研究中,实验情境的呈现和讲解、移情干预 训练的实施均由主试一人进行,以免影响实验效 果;在干预训练期间,对照班幼儿的教学活动中 不涉及移情训练的内容;冲突情境和无冲突情境 的测查间隔一周,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研究

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研究

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研究作者:牟群英来源:《早期教育·教研版》2014年第03期【摘要】本研究采用自行编制的故事及实验情境,对浙江省台州市120名幼儿进行了“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分享行为水平都很低,但呈现出不同的层次;移情训练能有效促进幼儿分享行为水平的提高,特别对大班幼儿的效果显著;移情训练能提高幼儿的分享观念认知;幼儿的分享行为受教养方式的影响。

由此提出教育者特别是教师,有必要通过移情训练策略,改变传统的教养方式,提高幼儿的分享行为水平。

【关键词】移情训练;分享观念;分享行为【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3-0021-07【作者简介】牟群英(1969-),女,浙江台州人,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科员,中学高级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移情亦称情感移入或情感转移,是一种根据经验或遗忘的类似情景去知觉和理解当前情景的心理现象。

[1]就是说:移情既要能识别他人的情感、欲望和思想,又要对他人所处的境地有一种替代性的情感反应和体验。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通过与他人共享某种资源而使他人获益,是人类行为发展的重要方面,它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通常被赋予很高的道德价值。

[2]我国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移情训练能显著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水平。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夫曼通过对移情和亲社会行为的多年研究指出,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基础,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内驱力。

移情能力的高低对亲社会行为的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3]为了探讨移情在幼儿道德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了解移情对幼儿的分享观念、分享行为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有研究表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受到亲社会观念的影响的。

[4]考虑到幼儿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水平之间的差异性,因此,分别采用故事难题法和自然实验法来观察和评价幼儿的分享行为反应。

移情训练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研究

移情训练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研究

移情训练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研究
同伴交往是指幼儿同伴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
流信息和沟通情感的过程,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在感情上得到
同伴的支持以及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

移情作为发展个体社会关系的主要动机,是提高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和不可缺少的因素。

本研究旨在设计移情训练方案探究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

本研究选取石家庄市长安区某幼儿园两个中班的幼儿为研究对象,实施移情训练的认知活动和认知-体验活动两个阶段共6周的干预,以同伴提名法问卷和《幼儿社交策略观察表》作为测量工具,对幼儿进行前后测。

通过实验前后测对比,来验证移情训练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效果。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移情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幼儿的同伴关系状况:同伴关系类型发生积极改变,并
且亲和力指数值有显著变化。

2、移情训练能有效改善幼儿的同伴策
略使用情况,积极策略有显著增长,其中助人增长最多,其次是主动邀请、合作和言语协商;中性策略没有显著变化;消极策略有显著减少,
应对攻击比攻击减少的更多。

3、移情训练对不同性别幼儿的同伴交
往不存在差异影响:同伴关系类型、亲和力指数值和同伴交往策略上
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激发移情心理提高中班幼儿情绪能力

激发移情心理提高中班幼儿情绪能力

激发移情心理提升中班幼儿情绪水平一、选题缘由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常常思考:我们到要引导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台湾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说,她读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却被全班同学评为“最欣赏的同学”。

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

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文章中这个孩子让我感到很惊讶,因为在我所教过的孩子中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思考问题的真是少之又少。

每个孩子都争先恐后的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在日常生活中,都害怕自己吃亏。

在长期的一线教师工作中,我还发现有的孩子当面对同伴争执、受到批评和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并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

例如,当与同伴发生争抢时,表现为打人、争抢、大声吵闹,有的孩子被气红了脸,非常多的的孩子会气冲冲的去“告老师”。

还有的孩子只爱听表扬,做错事情老师稍加批评,马上就哇哇大哭起来以示不满。

这个切的问题都反映出,在当今“4+2+1”模式家庭中,孩子的情绪水平水平十分低。

在遇到问题时,不会解决问题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

中班幼儿5 ~ 6 岁移情反应已经相当复杂,开始理解人在不同情景下会有不同的感受,尤其是开始注意到即使同一情景之下,不同的人也会有大不相同的感受;以及理解角色地位和经验背景对个体情感的影响等。

如:小朋友受伤,他们不但能体会到同伴的伤痛,还能感受到同伴要面对的困难:也能理解大人受伤和小朋友受伤的感受会截然不同。

综上所述,本文选择中班幼儿,着眼情绪水平与移情交集,从幼儿同伴争执和受到批评两个维度,研究分析移情与幼儿情绪水平的关系。

旨在梳理、明确二者间关系,找到通过激发幼儿移情心理提升幼儿情绪水平的方法。

使得幼儿在群体及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能更好的适合,掌控好自己的情绪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情绪水平与移情心理的关系那么什么是情绪水平呢?情绪水平与我们心理学中所说的“移情”又有什么关系呢?一个情绪水平高的孩子,能够觉察、理解自己与他人,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表达与控制。

中班幼儿移情能力培养浅探

中班幼儿移情能力培养浅探

中班幼儿移情能力培养浅探何谓移情?移情是对别人在某一特殊情境中情感体验的理解与分享,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与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而引发自己的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反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夫曼对幼儿移情及移情与社会性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多年的实验研究,他指出:移情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形成、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如今,大部分的孩子几乎都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中,父母辈也是独生子女,因此,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育实施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三个阶段的训练实施。

第一阶段:情绪、情感状态的识别与感受我们组织表演高兴、伤心、哭泣、愤怒等表情的情境表演,让幼儿观看并逐一命名他们的不同情绪、情感状态,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这些情绪、情感状态进行匹配,即让幼儿想象回答:他为什么高兴(伤心、哭泣、愤怒等)?并说一说自己的心理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我什么时候高兴(伤心、哭泣、愤怒)。

”目的就是要培养幼儿对各种情绪情感的认知表达能力和辨别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能力。

第二阶段:移情能力的培养这一阶段,开展故事系列活动,为幼儿提供移情的线索,使幼儿能将角色进行转换,并能分享别人的情绪反应。

我们分别选择了以下几个生活故事:《小红生病了》、《大家一起吃甜饼》、《花瓶是谁打碎的》,这些传统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易被幼儿接受。

每一个故事的教育活动形式如下:1.师幼共同阅读故事大书。

2.幼儿理解、讲述故事内容。

3.表演故事情境。

4.幼儿交流、讨论,主要讲述自己内心的感受。

第三阶段:移情行为的训练1.续编故事并进行情境表演。

教师给幼儿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让幼儿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并完整地进行情境表演。

《小明不哭了》、《我的朋友多》能使幼儿真切地体验某种感受,并产生相应的行为,使移情行为的训练落到实处。

2.美食街活动。

幼儿带上自己喜爱的食物来园,互相介绍食品的名称与特色,然后放于指定的地方(美食街),接着幼儿手拿食品券自选和品尝食物,最后组织幼儿谈谈自己的活动感受。

儿童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儿童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儿童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引言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儿童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移情,或称同理心,是指我们能够感同身受、理解他人的感受与情绪。

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更好地互动与沟通,培养良好的情感连接。

尤其对于儿童来说,良好的移情能力是他们发展成熟的关键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深入研究。

移情能力的定义与重要性移情能力是指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并反映他们的情感、感受和心境。

这种能力让我们能够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加敏感、体贴和理解,从而建立更加深入和稳固的人际关系。

儿童的移情能力在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具备移情能力的儿童往往更懂得关心与照顾他人,不会只关注自身的需求和情绪。

他们能够更容易地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并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受益。

此外,移情能力还有助于儿童发展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处理情绪冲突和困境。

移情能力的培养方法1. 亲身示范与鼓励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可以通过亲身示范来帮助儿童培养移情能力。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和体贴,例如,在与他人交谈时给予关注、倾听和理解。

此外,对于儿童积极展现的移情行为,我们应该给予鼓励和赞扬,让他们感受到这种行为的积极影响。

2. 培养同理心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儿童的同理心意识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移情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问一些问题来激发儿童对他人感受的关注和思考,例如:“你认为他是怎么感受的?”或者“如果你处在他的处境会怎样?”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反映到自己的行为中。

3. 合作与团队活动参与合作与团队活动是培养儿童移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些活动中,儿童需要与他人合作并理解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通过进行小组游戏、团队项目或者角色扮演等活动,儿童可以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并学会关注他人的情感需求。

移情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移情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移情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的重要阶段,而移情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正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中。

移情教育强调培养孩子的情商和同理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移情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幼儿发展的积极影响。

首先,移情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情商。

情商是指个体在处理情绪、认识自己和他人情绪以及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方面的能力。

幼儿正处于情绪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通过移情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的能力。

例如,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体验到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感受,并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表达情感和与他人分享感受,从而培养幼儿的情商。

其次,移情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个体能够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它是幼儿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通过移情教育,幼儿可以学会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例如,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需求,理解他人的感受,并尝试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样的经历可以让幼儿从小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出善良和友善的品质。

另外,移情教育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解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能力,它涉及到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通过移情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提出解决方案,并与其他幼儿协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和合作意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移情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幼儿的情商和同理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移情教育,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幼儿教师的移情能力对幼儿情绪调节的价值与影响途径

幼儿教师的移情能力对幼儿情绪调节的价值与影响途径

教 师 引导幼 JLII(j第 一步 :
2.能 够 设 身 处 地 与幼 儿发 乍 情
感 共 鸣
教 师 的移 情 能 力更 明 地 表 现 帮助 幼 儿进 行 良好 的情 绪 调 节 智 上都 站 在 幼 儿 的角 度 和 立 场 J 去 于 能 够 站 存 幼 儿 的 角度 看 待问 题 并 有 利 于 幼 儿 健 康 成 长 ,对 促 进 幼 儿 看 待 问 题 ,以幼 儿 的 需 要 为 }H发点 且 能 够 与 幼 儿 发 情 感 共 鸣 ..幼 儿
(二 )幼儿教师 移情 能力的表现 需 要 和 感 受 ,了解 幼 儿 的想 法 ,从
发 现 幼 JLi ̄,j情 绪 问 题 ,帮 助 幼 儿 及
幼 儿 教 师 的 移情 能 力影 响 着教 幼 儿 的 角 度 m 发 去思 考解 决 问 题 的
叫‘调 整 己的 情绪 ,并 阻为幼 儿 树 育 活动 的方 方 面 面 ,主要 表 现 为 以 方式 。
{1:会 性 必 不 可 少 ?在 学前 时期 ,幼 去 分 析 、解 决 问 题 :在 与 幼 儿 的 交 的情 感 还 处 于 初 步 发 展 阶 段 ,心 理
儿 教 师是 幼 儿 成 k过 程 巾最 重 要 的引 导者 ,教 师 承担 着 引导 幼 儿 社 会 性 发 腱 的 重 任 j作 为幼 儿 的主 要 教 育 者 .幼 儿情 绪 调节 能 力提 高 的
幼 儿想 要 的 回应 ,如 重 复 、点 头 、 过去 主动询 问幼儿是不是 因为哥哥 今 把 幼 儿 搂 入 怀 中 安抚 幼 儿 ,并 以恰
微笑 等 。
天没 有来所 以有点失落 呢?在教 师的 当 的方 式 让 幼 儿 意识 到 梦 的 非 真实

不同移情训练法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不同移情训练法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移情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有关研究已证明 :移 情是维持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性动机因素 , 它是人们内心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 ,是人际互动的 良好补充 ,而且它在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 。移情作 为诸如分享 、助人 、谦让 、抚慰 、合作等亲社会行为的 动机基础 ,能激发 、促进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移 情在 亲 社 会 行 为 培 养 中 具 有 动 机 功 能 、信 息 功 能 。[1 ]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源泉 。[2 ] 移情不仅能增 强助人 、分享等亲社会行为 ,而且还能降低侵犯等反 社会行为 。[3 ]
比率差异显著性双侧检验 ( Z)
奖品
玩具
中班 小一 小三
x2
0142857 0145000 0120000 2100000
0128572 0165000 0175000 6143750 3
中班 ———小一 中班 ———小三 小一 ———小三
0112386 1143957 1168790
2109076 3 2168334 3 3
品时 ,情境讨论组和角色扮演组分享效果均优于控 最低 。通过 x2 检验表明 :幼儿园中班 、小学一年级 、
制组 ,差异不显著 ;无论分享物是玩具还是奖品 ,情 小学三年级分享行为增长人数差异不显著 。进一步
境讨论组和角色扮演组被试在分享行为上已无明显 通过 Z 检验表明 :三个年龄班两两之间差异也均不
是玩具还是奖品 ,情境讨论组和角色扮演组效果均 通过 Z 检验发现 :幼儿园中班和小学一年级之间增
优于控制组 ,差异显著 ( P < 0105 或 P < 0101) ;无论 长率差异显著 ( P < 0105) ; 幼儿园中班和小学三年
分享物是玩具还是奖品 ,角色扮演组效果均优于情 级之间增长率差异很显著 ( P < 0101) ; 小学一年级

(文献综述)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文献综述)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学前教育专业一、相关概念界定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亲社会行为又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之一,因此在研究分享之前,我们要先对其上位概念进行阐述。

目前而言,对分享一词尚没有明确的定义,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进行过阐述。

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2004)把分享定义为个体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

①其资源就包括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王海梅,陈会昌等(2004)认为分享是一种自愿的、以利他为目的的一种亲社会行为。

它有助于幼儿学会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②张莉(1998)认为幼儿之间的分享就是指幼儿在群体生活中,把自己拥有的物品或者情感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③通过归纳总结前人关于分享的定义,我们可知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其分享就包括了意识和行为两个方面。

(一)分享意识分享意识就是幼儿自身内在对分享的态度、情感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它支配着幼儿分享行为的发生。

④是幼儿道德观念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⑤(二)分享行为幼儿的分享包括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两个大方面,分享意识对分享行为有支配作用,分享行为是幼儿分享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

陈会昌,耿希峰,秦丽丽(2004)定义的分享行为是:一个人如果能够将其持有的东西给予他人部分地使用、享有或直接送给他,也就是把其持有的东西和他人一起使用、一起享有或者一起拥有。

⑥但菲,刘彦华(2008)具体到幼儿的分享行为,是指与同伴共同分享食物、玩具等。

⑦3.操作性定义本文通过综合前人的阐述,并结合本研究,对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分别进行了界定,将分享意识定义为幼儿在听分享故事时能够认同故事中具有分享行为的①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关于幼儿分享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2-58.②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关于幼儿分享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2-58.③张莉.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 (1):26-32.④李幼穗,赵莹.4-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2):39-41⑤岑国桢,刘京海.5-11岁幼儿分享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8(2):⑥陈会昌,耿希峰,秦丽丽等.7~11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J].心理科学,2004,27(3):571-574.⑦但菲,刘彦华.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07.主人公,认为应该把自己的玩具让他人玩或者和他人一起玩以及馈赠给他人的意识。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摘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它保证着人们与别人的和睦相处、共同劳动和享受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带给人们的各种条件,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的分享是指在集体生活中,幼儿将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

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有利其健全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分享是幼儿德育内容之一,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幼儿进入中班以后,各方面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独占霸道的行为却还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在幼儿园里经常会看到幼儿争抢玩具的情景,这种行为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人际交往、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参与各种集体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与教师、同伴交往的乐趣,培养幼儿乐于合作和分享的情感。

”因此,我对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关键字】分享观察教育策略【正文】一、观察内容、分析和策略观察案例一:4月22日,晨间活动中,小朋友们都围着圈在练习跳绳。

萌萌一个人在一旁跳着,当有其他幼儿靠近她时,她说:“你走开,你走开。

”随后,其他很多幼儿开始相互比赛了,大家你叫我,我叫你,但是却没有人来叫萌萌一起参加,萌萌也没有想参加的意思,而是离其他幼儿远远的。

5月20日,班里一位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娃娃的玩具,萌萌非常想玩,但是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和她一起玩,她只好一个人坐在旁边。

过了一会儿,萌萌有点不耐烦了,就伸出手一把将玩具抢过来,结果把玩具扯坏了。

带玩具的小朋友气愤地骂她:“你干什么呀?我不给你玩了。

”接着,萌萌啪地一下打了对方手一下,嘴里还狠狠地“哼”了一声,小朋友来向我告萌萌的状,我简单教育了萌萌几句,就见萌萌开始一边哭一边满地打滚。

案例一分析与应对策略:萌萌的性格比较孤僻、任性,和其他幼儿的相处不是很融洽;她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各种活动中经常表现出畏惧和胆怯的情绪。

【免费下载】移情训练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践研究

【免费下载】移情训练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践研究

移情训练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践研究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情境,比较了两种不同移情训练方法:情境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对儿童分享行为产生的影响。

本实验选取了幼儿园中班、小学一年级和小学三年级三个年龄段的16 2名被试,将他们按实验要求随机分成情境讨论组、角色扮演组和控制组,然后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情境讨论移情训练和角色扮演移情训练,通过即时后测和延缓后测让被试去分享奖品和玩具来检测两种不同的移情训练方法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1 无论哪种移情训练方法均可有效促进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

2 情境讨论法的训练效果随儿童年龄增长而提高;角色扮演法在幼儿园中班训练效果最好、小学一年级次之、小学三年级最差。

3 对于小学一年级和小移情及其道德价值一直是道德心理学关注的主题。

本论文针对现有研究中的某些不足与缺憾,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移情引发的道德情感体验入手,通过研究不同移情水平的人在特定道德行为情境中道德情感的产生方式、反应特点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移情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德育价值。

结果表明,移情对于道德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主体的道德情感的影响而起作用的,其具体表现为移情直接影响主体道德情感的倾向性、指向性和自律性;在对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影响上,移情与人际关系、行为动机、行为结果等因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其中主体对人际关系的觉知,在移情的产生及其对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影响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此基础上,笔者对移情的具体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移情之所以能在道德行为中起动机作用,关键在于移情引发的道德情感能促使人进行内在的自我调节,即移情能够促使人在道德行为中追求积极的道德情感体验,并避免或降低消极的道德情感体验,从而促使人更多地从事能够产生积极道德情感体验的道德行为,进而避免重复做出会产生消极道德情感体验的行为。

同时,笔者还对移情与道德的关系以及移情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做了进一步探讨,提出,移情与道德的内涵、移情与个体社会化、移情与道德内化等方面的关系表明,移情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基础;并指出,移情培养应作为早期道德教育、体验式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遵循人际关系亲琉层次是移情培养与道德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情训练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践研究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情境,比较了两种不同移情训练方法:情境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对儿童分享行为产生的影响。

本实验选取了幼儿园中班、小学一年级和小学三年级三个年龄段的16 2名被试,将他们按实验要求随机分成情境讨论组、角色扮演组和控制组,然后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情境讨论移情训练和角色扮演移情训练,通过即时后测和延缓后测让被试去分享奖品和玩具来检测两种不同的移情训练方法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1 无论哪种移情训练方法均可有效促进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

2 情境讨论法的训练效果随儿童年龄增长而提高;角色扮演法在幼儿园中班训练效果最好、小学一年级次之、小学三年级最差。

3 对于小学一年级和小移情及其道德价值一直是道德心理学关注的主题。

本论文针对现有研究中的某些不足与缺憾,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移情引发的道德情感体验入手,通过研究不同移情水平的人在特定道德行为情境中道德情感的产生方式、反应特点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移情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德育价值。

结果表明,移情对于道德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主体的道德情感的影响而起作用的,其具体表现为移情直接影响主体道德情感的倾向性、指向性和自律性;在对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影响上,移情与人际关系、行为动机、行为结果等因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其中主体对人际关系的觉知,在移情的产生及其对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影响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此基础上,笔者对移情的具体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移情之所以能在道德行为中起动机作用,关键在于移情引发的道德情感能促使人进行内在的自我调节,即移情能够促使人在道德行为中追求积极的道德情感体验,并避免或降低消极的道德情感体验,从而促使人更多地从事能够产生积极道德情感体验的道德行为,进而避免重复做出会产生消极道德情感体验的行为。

同时,笔者还对移情与道德的关系以及移情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做了进一步探讨,提出,移情与道德的内涵、移情与个体社会化、移情与道德内化等方面的关系表明,移情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基础;并指出,移情培养应作为早期道德教育、体验式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遵循人际关系亲琉层次是移情培养与道德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关键词】:移情作用机制道德价值道德教育【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并从中总结归纳此方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规律,探讨帮助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为托幼机构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本研究针对上海市实验幼儿园某大班的幼儿实施了自行编制的为期35天的移情训练方案。

根据移情的认知和情感因素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整套的训练活动可为2个部分15个单元的内容。

在托幼机构的实施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丰富教育活动,运用包括故事讲述,提问讨论,情景表演,游戏,艺术等丰富等活动形式,引导幼儿积极体验他人的心境和需要。

本方案的设计借鉴了国外学者费西巴赫的“学会关心-移情训练方案”和国内的以往的有关研究。

与前人相比较,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设计和实施本方案的过程中更注意的是:①移情的认知和情感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情感因素的动机作用是行为发生的基本机制②幼儿是整个训练活动中的主体。

这两个理念贯穿了整个移情训练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

本研究把个案法的案例分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在对整个班级幼儿的移情能力测量分层的基础上,再结合幼儿的背景能力、性格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选取了8个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个案。

在实施移情训练方案的前、中及后通过问卷、测量及自然观察对这8个个案系统的研究,以了解不同的幼儿对移情训练的不同反应和教育移情训练对帮助5。

6岁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有效性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活动对他们产生的不同效果.在以质的研究为主要方法的同时,本研究还设计了简单的问卷和童表,以简单的量化对质的研究加以补充和说明,力使研究结果尽可能的科学和客观. 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和实施的移情训练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分别提高幼儿的感知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调整幼儿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水平,从而帮助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增强幼儿的心理品质.同时也验证了以移情训练为代表的知-信一行模式是开展,讼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愿意与人分享,不与人分享。

、幼儿的分享行为 1.分享行为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分享行为是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的行为,是幼JL 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

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分享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其中,研究一探讨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同伴交往能力、同伴提名、同伴交往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

给幼儿施测多个经典心理理论任务,分别使用教师评定法和同伴提名法对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和同伴地位(4岁以上)进行了静态的评定,同时运用录像观察技术对3—4岁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的同伴交往行为进行了自然观察,结果表明:(1)幼儿的心理理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但4岁是幼儿心理理论能力获得的关键期。

4岁幼儿在心理理论任务上的表现显著优于3岁幼儿,而且多种心理理论任务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即使控制了年龄和性别因素,这种相关依然存在。

(2)3—4岁幼儿的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即使控制了年龄和性别因素,这种相关依然存在。

(3)4岁以上幼儿的“被喜欢”提名与其心理理论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而与“不被喜欢”提名之间相关不显著,而且幼儿在同伴中的受欢迎程度与其心理理论能力之间一、问题的提出分享行为是幼儿与外界交往,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是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技能,另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帮助幼儿学会在今后与人共同生活和与人合作共事,在分享方面做的较好的儿童,往往在解救额社会性问题、帮助他人等方面也做的较好,分享行为可以说是幼儿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现在的孩子很“自私”,不懂得与别人分享,也不愿意与人分享。

在幼儿园里,孩子在玩玩具及交换玩具是发生争吵,往往是因为不懂得恰当的商议,沟通及分享的方法所引起的,特别是同一玩具,大家都希望自己先玩,而不懂得分享。

笔者从教育学、社会学角度分析,认为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后天形成的,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移情训练对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研究。

移情是个体由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性的情绪情感体验,也就是一个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识别并体验他人情绪情感。

移情训练可以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帮助幼儿自觉发生分享、助人、安慰等亲社会行为,帮助幼儿认识与接受自己,从而帮助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提高幼儿的心理品质增进其心理强度。

本研究旨在通过设计、组织和实施一系列的移情训练方案,培养幼儿对他人的积极情感,提高幼儿感知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改善幼儿的自我意识,学会分享,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

二、研究方法观察依据愿意----愿意与任何人分享玩具不愿意----不愿意与任何人分享玩具选择性----只愿意与自己喜欢的人分享玩具掠夺性----看见别人手里有自己喜欢的玩具,就进行抢夺。

对60名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统计,由结果得知,小二班:有幼儿愿意与人分享,的幼儿不愿意与人分享,有的幼儿是选择性的分享,而的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

小三班:有幼儿愿意与人分享,的幼儿不愿意与人分享,有的幼儿是选择性的分享,而的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也是最适合幼儿的一种活动方式, 因此,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游戏可以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而愉快的社会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交往的主动性, 两者相互促进, 形成良性循环。

幼儿游戏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标准。

在我国主要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 将游戏分为: 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以下将就在不同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论述。

( 一)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角色游戏是指让幼儿在模仿、扮演角色的过程中, 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 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 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主动性,对角色意识和角色规范的认同感。

通过角色模仿, 不但能强化幼儿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 而且能使幼儿自觉地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 二) 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建构游戏是指让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和材料进行建构, 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

如用积木、橡皮泥、竹木制品或金属配件材料等进行建构, 也可以利用自然材料如沙、泥等进行建构活动。

建构游戏和角色游戏一样是创造性游戏, 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 幼儿通过自己与同伴的共同活动, 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 从中学会共处, 学会交往。

( 三) 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体育游戏是指以发展基本动作为主的游戏。

发展幼儿的走、跑、跳、钻爬、投掷、攀登等基本动作能力、增强其身体素质的游戏都属于体育游戏。

在体育游戏中, 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那些合作性较强的体育游戏, 使幼儿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不仅要体现出生理和认知上的愉快感, 更要体现出合作和交往上的愉快感。

( 四) 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音乐游戏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或歌曲的伴奏下所进行的游戏。

在音乐游戏中可以通过让幼儿自己结伴分配音乐作品的角色, 学习用表情和动作与人交流等, 从中体验交往的快乐。

音乐游戏会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音乐游戏中,幼儿没有心理压力, 可以展开想象, 逼真地扮演着各种角色。

老师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引导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唱唱、跳跳、玩玩, 大胆与其他幼儿交往。

鼓励幼儿在音乐游戏中遇到困难时, 要学会与其他幼儿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方法, 并学会与其他幼儿协商角色分配。

这样每一个小小的“突破”,都会使幼儿产生成功的愉悦, 激起自信心, 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

三、结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因此从小培养幼儿学会与同伴、成人进行交往, 将成为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总之,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最有效的一条途径。

因此, 无论是幼儿家长还是幼儿教师,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都应重视幼儿的游戏, 并在各种游戏中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由于我学习的知识有限、参加的实践较少, 所以本论文仅对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