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教育者们越来越认识到合作学习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然而,合作学习并不止是教育者们的责任,家庭也是一个重要的合作学习环境。

因此,本文通过实践的角度,探索了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途径,旨在提高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教育合作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分享的概念和意义。

分享,就是将自己的东西或知识与他人共享,为他人着想。

在幼儿教育中,分享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分享可以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社会情感能力,例如同理心和合作能力。

其次,分享也可以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语言和交流技能。

最后,通过分享,幼儿可以加强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然后,我们考虑怎样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首先,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分享的重要性,并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幼儿。

家长可以和幼儿谈论分享的概念和意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幼儿分享的机会和鼓励。

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游戏、合作学习等形式来鼓励幼儿分享,同时通过激励和赞扬来加强幼儿分享行为。

其次,我们需要提高幼儿分享的能力。

幼儿分享的能力是需要逐步培养的。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幼儿分享的能力。

首先,通过游戏和互动来促进幼儿分享的行为。

例如,通过分享玩具、小零食等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其次,通过教育游戏和合作学习来提高幼儿分享的能力。

例如,对于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和分享想法和资源。

最后,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来促进幼儿分享能力的提高。

例如,设计一些分享的活动,并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分享的意义和重要性。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引言分享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还能够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和价值观培养。

家园合作在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1. 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特点中班幼儿正处在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分享行为呈现出一些特点。

他们的自我中心较强,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自私的行为,比如不愿意分享玩具、食物等;中班幼儿的合作能力正在逐渐发展,他们在分享行为中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更多的是追求自我满足;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尚未成熟,往往缺乏对分享行为的理解和意识。

3.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方法(1)情感沟通家长和老师需要通过情感沟通来引导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传递分享的正能量,比如在家庭聚餐时分享食物、在购物时与他人分享购物心得等,这些都是对孩子的积极引导。

而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沟通来引导幼儿的分享行为,比如表扬那些乐于分享的同学,给予他们一些奖励与肯定。

(2)游戏引导通过游戏引导的方式来培养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老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一些分享类的游戏,比如“玩具交换”、“小组游戏”等,通过这些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乐趣和意义。

家长也可以在家庭中设置一些分享类的游戏,比如“家庭聚餐游戏”、“家庭小组活动”等,来引导孩子主动学会分享。

(3)角色示范家长和老师要做好自身的示范,成为中班幼儿模仿学习的榜样。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灌输分享的观念,并且在行为上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示范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而老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自身的示范,比如在班级中积极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等,激励幼儿模仿学习。

4.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效果评估了解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估。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中班幼儿(3-4岁)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一、创设合作分享情境创设合作分享情境是培养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创设各种具有合作分享要求的情境,让幼儿在其中感受到合作分享的乐趣和意义。

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设置让幼儿合作分工的情境,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分享的乐趣;在游戏环节中,引导幼儿互助互学,分享游戏道具,培养他们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

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合作分享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幼儿参与合作分享的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参与合作分享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从而主动参与进来。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合作分享活动。

教师还应该注重幼儿之间的互动,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喜好、经验、作品等,提供展示分享的机会,让幼儿学会分享、分享他人的喜悦。

三、提供合作分享的规范指引教师应该提供合适的规范指引,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合作分享行为习惯。

在活动前,教师可以跟幼儿明确合作分享的要求和目标,让幼儿知道他们需要怎样进行合作分享。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制定合作分享的规则,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和责任,并监督幼儿按照规则进行合作分享。

教师还应该及时反馈幼儿的表现,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提高合作分享的能力。

四、创设合作分享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互信、互助的关系,引导幼儿以身作则,模仿教师进行合作分享。

教师应该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幼儿能够共享学习材料、工具等,培养他们分享的习惯。

培养中班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合作分享情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供规范指引以及创设合作分享的学习环境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一、研究背景幼儿时期是孩子人格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幼儿行为和价值观的两大重要环境。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对于促进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方式和效果,了解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方面的合作模式和成果,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品德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三、研究内容1.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了解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现状和特点,包括分享频率、分享对象、分享原因等,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 家庭教育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包括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分享行为的重视程度、分享行为的示范和引导等,进一步分析家庭因素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涵盖定量和定性研究手段,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情况。

五、研究意义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是促进幼儿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将有助于增进家庭和学校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认识,提供实践参考和建议,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品德培养,对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改进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六、预期成果七、研究预期八、研究过程2.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揭示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和特点,及家园合作在培养分享行为方面的模式和成果。

3. 结果总结: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总结出家庭和学校在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方面的方式和效果,提出相关的实践建议。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幼儿教育领域,家园合作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家庭和学校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两个至关重要的社会环境,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家庭中,幼儿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关爱,学会社会规范和价值观;而在学校中,幼儿接受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同伴的影响,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交能力。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分享行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技能。

通过分享,幼儿可以培养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研究家园合作在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还能为幼儿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园合作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为提升幼儿分享行为水平提供有效策略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家园合作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深入了解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和家园合作在其中的作用,进而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

通过研究,可以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健康发展,为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可以丰富关于家园合作和幼儿行为发展的理论体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行为,为未来的社会和国家建设培养更加健康、积极和有责任心的新一代。

1.3 研究意义中班幼儿分享行为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社会性行为,它不仅体现了幼儿之间的友爱关系,还对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是一个学习与成长的地方,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基础,家园合作在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家园合作,幼儿的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可以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发展,共同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本研究旨在探究家园合作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机制,为提升幼儿分享行为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家园合作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促进作用。

在探讨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析了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特点,以及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实施策略等。

探讨了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和发展阶段。

结论部分强调了家园合作的促进作用,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幼儿教育领域提供实践性的指导和参考,促进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园合作、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幼儿教育、社会性发展、实施策略、发展阶段、促进作用、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家长教育观念的日益重视,家园合作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和教师共同合作,共同育儿,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中班幼儿正处在社会认知和情感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分享行为对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如何通过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对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园合作在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家园合作在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了解家园合作在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中的实际效果和具体影响因素,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应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需求。

2. 探讨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揭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对于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为相关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3. 分析家园合作在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中的实施策略,探讨如何激发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促进其社会性发展,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案。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探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探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探究一、引言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家园合作可以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中班阶段,幼儿正处于认知和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通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性分享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分享,幼儿可以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合作意识,增强社交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

因此,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三、家园合作的方式1.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家长可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和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示范分享行为,引导幼儿与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资源,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

2.家园分享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家园分享活动,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

比如,幼儿可以带来自己喜欢的书籍或玩具与其他幼儿分享,家长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故事。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乐趣和价值。

3.家园分享经验交流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让家长们分享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经验和方法。

同时,学校也可以向家长们提供一些培养分享行为的指导意见,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幼儿。

四、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1.示范和鼓励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和鼓励幼儿分享。

比如,父母可以与幼儿分享自己的食物或玩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表扬那些乐于分享的幼儿,激励他们继续保持好的行为习惯。

2.情境引导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情境引导幼儿分享行为。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团队中分享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和合作能力。

3.故事教育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幼儿传递分享的价值观念。

故事可以让幼儿进入角色,体验分享的乐趣和意义,从而主动培养分享行为。

五、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效果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幼儿可以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都接受到分享行为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题目: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摘要在促进幼龄儿童的社会性得以发展方面分享行为有着极其紧要的意义。

通过在幼儿园进行实地观察我们发觉部分幼儿存在着拒绝分享以及独享等行为。

我们采用查找文献、全面观察以及实地访谈等方式,把研讨的对象聚焦为西安市某幼儿园中班的幼龄儿童,进过观察研究我们得知中班幼儿目前的认知和分享行为不完全相同;研究中的分享物主要是实物;分享行为以均分为主等现象。

在分析中班幼儿做出的分享行为的基础上,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幼儿对分享的认识,给予幼儿丰富的分享的积极体验,有效运用强化作用,家园合作等,以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

关键词: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影响因素,培养策略-AbstractSharing behavio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ldren's peer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observation in kindergarten,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re are children will have exclusive, refuse to share and other behaviors. Through literature, interviews, observation and other methods, this study takes the middle class children in a kindergarten in Xi'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bserves and analyzes and finds that the sharing behavior and cognition of the middle class children are inconsistent; the sharing motivation comes more from the external motivation and so on.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 in middle cla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its existe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olving strategies: promoting children's cognition about sharing behavior, giving children positive experience about sharing, making effective use of strengthening function, home cooper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Key words:4-5 years old kindergarten children, Sharing behavior, Influencing factors, Training strategie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问题的提出 (3)(一)研究背景 (3)(二)研究意义 (3)1理论意义 (3)2实践意义 (3)(三)文献综述及分析 (4)1国内研究现状 (5)2国外研究现状 (6)(四)核心概念界定 (7)1分享行为 (7)2中班幼儿 (7)二研究设计 (8)(一)研究对象 (8)(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8)1研究目的 (8)2研究内容 (8)(三)研究方法 (6)1文献法 (9)2问卷调查法 (9)3访谈法 (9)三研究结果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 (10)(一)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0)11中班幼儿在分享意愿与分享行为存在脱节现象 (10)2中班幼儿的分享物以实数为主 (11)3 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11)4中班幼儿的分享方式以均分为主 (12)(二)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原因分析 (13)1幼儿的年龄特点 (14)2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15)3幼儿教师的教育策略多依赖于外部奖励 (16)四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16)(一)提升幼儿对分享行为的认知 (16)(二)给予幼儿丰富的分享的积极体验 (18)(三)观察活动中幼儿的分享行为,及时强化 (18)(四)家园共育 (18)五结语 (14)参考文献 (21)附录一 (23)致谢 (29)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需要培养幼儿乐于交往的性格,培养他们乐于分享、善于合作的互助精神,具备一定的同情心①。

浅谈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及教育策略

浅谈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及教育策略

浅谈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及教育策略题目:浅谈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及教育策略写作构想一、分享行为的涵义及其作用(一)分享行为是指把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需要与他人联系在一起,克服自我中心,学会把自己的物品、快乐分给别人,与他人共享属于自己的东西。

(二)作用1、幼儿善于与他人共享是时代的要求,为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作准备。

2、分享行为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表现,它会使孩子变得大气,为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作准备。

3、分享可以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快乐,对幼儿实施分享教育,让他们从充满童趣的分享活动中真切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这对他们正确理解分享及将来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4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同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往的技能,促进幼儿社会化。

二、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中班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正是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而在游戏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游戏的分享行为迅速发展,幼儿出现了强烈的分享意向。

例如,在玩“娃娃家”的游戏中,“妈妈”抱着娃娃对“爸爸”说:“娃娃饿了,怎么办?”“爸爸”会放下手中的书去拿奶瓶给娃娃喂奶,发现奶粉没了,“姐姐”会自告奋勇地把自己的奶粉给娃娃喝。

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出现了分享行为。

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就有了很大进步。

小班幼儿一般在成人的指导下才会有分享行为。

当认知和行为脱节时,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就很难表现出来,就会出现不愿与他人分享,表现的非常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再与大班幼儿相比,大班幼儿会主动产生分享行为,而且初步掌握一些分享技能,主要表现在喜欢联合游戏、喜欢与同伴一起过生日,渴望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

三、中班幼儿不与他人分享的原因(一)幼儿没有形成分享的观念。

在调查中,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几个问题,如“妈妈给你买的新书(或其它的),其他小朋友没有,你能给他们看吗?”大多幼儿回答“不,这是我的,我自己还没看呢!我怕他弄坏了!”(二)家庭核心化,小型化,孩子没有互让互爱的经验,造成普遍自私。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盐城市冈中幼儿园王荣翠【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

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曾指出:我们无法将“忍耐”的美德教给三岁的幼儿,但是靠幼儿本身在现实环境中体会却是可能的。

实践证明:我们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在主观上让幼儿产生分享的内在动机与愿望,使幼儿的分享行为更加稳定,有序,才能让幼儿最终自觉产生分享行为。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这样,有了良好的分享行为后,幼儿才会成为有四种基本能力的新一代,这是孩子面对未来世界挑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及能力。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

我在近几年的幼儿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霸道的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我曾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调查:在40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约占60%;有争夺玩具行为的幼儿约有57%;想玩但没有达到目的就打人,踢人的幼儿约有50%。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了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

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数是大人们宠着他,在家一个人玩的。

家里是“六宠一”(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宠一个小孩),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处处是以他们为中心,因而养成了自私霸道的习惯,不会与他人相处,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

幼儿分享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逐渐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我们在提高幼儿素质,创设环境,选择内容与实践活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幼儿分享品质的形成和内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因此就如何培养幼儿分享幼儿意识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办法设计了此课题。

【研究目标】对于我们中班的幼儿来说,确立分享的目标是:1、在幼儿了解并学会分享实物的基础上,初步体验精神分享带来的快乐。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中班幼儿正处于对社交规范的学习和掌握阶段,运用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以下是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的四个方面:一、学会关注他人的需要中班幼儿很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思想,而关注他人的需要是合作分享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日常活动来引导幼儿这样做。

例如,玩棋盘游戏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倾听对方的意见,共同商讨下一步步骤;小组日常活动时,鼓励幼儿相互帮助完成任务,如搭积木、摆放座椅等。

二、与他人分享、协作幼儿在这个阶段往往对自己的物品或玩具情有独钟,而与他人分享、协作是让幼儿学会包容、关心和尊重他人的表现之一。

教师可以在小组活动中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资源,如图书、玩具等,以及互相协作完成任务,如合作挑选策展品。

三、教导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解决冲突技巧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过程中,幼儿可能遇到许多冲突和问题。

教师可以教导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如说话有礼貌、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冲突解决中引导幼儿寻求妥协和解决冲突的最佳方式。

四、养成积极、有责任心的态度以积极、有责任心的态度面对任务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养成这种态度需要良好的习惯和纪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建立合理的计划和时间表、鼓励幼儿按时完成任务、并奖励和表扬积极的行为。

总之,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需要耐心和坚持。

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幼儿形成良好习惯,让幼儿习惯性地关注他人的需求,并尝试与他人分享、协作。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导幼儿沟通解决冲突技巧和养成积极的态度等方面,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在这个充满爱与关怀的世界里,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中班幼儿中培养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呢?下面,就让我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分享意识,指的是个体在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共同享有某种资源或利益的基础上,愿意与他人共同分享的心理状态。

而分享行为,则是指个体在实际行动中,愿意与他人共同分享资源或利益的具体表现。

二、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重要性2.培养团队精神:分享行为能让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提升自我认知:分享行为能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心。

4.培养责任感:分享行为能让幼儿学会承担责任,懂得照顾他人。

三、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1.家庭教育的作用(1)以身作则:家长要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到分享的乐趣。

(2)创造氛围:家长要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宽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中自然地表现出分享行为。

2.幼儿园教育的作用(2)开展主题活动:幼儿园可以开展一系列有关分享的主题活动,如“分享日”、“爱心传递”等,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分享的意义。

(3)鼓励表扬: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分享行为,让孩子感受到分享带来的成就感。

3.社会环境的作用(1)社区活动:社区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手工制作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分享。

(2)公益活动:让孩子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捐款、捐物等,让孩子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让他们在分享中成长,成为具有良好品质的社会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意愿,引导他们学会分享。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分享中感受到快乐,从而形成稳定的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课题)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课题)
3、案例研究法:设计关于分享的活动方案和教育个案,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长期观察对象,在不同阶段有计划运用不同教育手段,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对比,最终得出结论。
4、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具体的行动实践研究,观察、研究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行动是否有改善、学会分享。
5、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与分析、研讨,撰写总结或实验报告,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D、过外部激励来强化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多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让幼儿感受体验愉快、自尊、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
E、营造亲密、信赖的和谐的氛围,体验分享的积极效果。鼓励个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们一起玩一起看。
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子课题实施方案
子课题名称: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子课题负责人:王荣翠
所在班级:中班年级组
盐城市盐都区冈中幼儿园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这间的温暖和爱。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2011.3
王正英
蒋瑶瑶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2011.4
王荣翠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儿童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近几年来,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也为幼儿“独占”、“独享”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在实践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他们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由此造成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而这一切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

《2024年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范文

《2024年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范文

《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幼儿教育中,分享行为的培养对于中班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乎幼儿的社交技能,更是其未来融入社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通过在不同游戏中的实践,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和培养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就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性中班阶段的幼儿正处于社交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分享行为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使其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

其次,分享行为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其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分享行为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其形成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性格特点。

三、不同游戏中的分享行为培养1. 角色扮演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是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有效途径。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仿和体验来学习社交规则。

教师可以设置需要合作的任务,如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或共享资源,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分享和合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使其逐渐形成习惯。

2. 集体游戏集体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这需要他们相互协作、互相帮助。

教师可以在游戏中设置需要分享的环节,如共享玩具、轮流使用器材等,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团队竞赛等形式,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分享和合作。

3. 创意游戏创意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创意游戏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作品,以培养其分享意识和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活动,让他们在互相欣赏和学习中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的成果。

四、教师的指导策略1. 观察与发现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发现存在分享行为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园合作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

通过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特点、家园合作在幼儿分享行为中的作用、家长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教师在家园合作中的角色以及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研究发现,家园合作可以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未来研究可从更多维度探讨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结论表明,家园合作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为幼儿的综合素养提供了重要支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家园合作、家长、教师、培养策略、促进作用、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班幼儿是3-4岁之间的幼儿,这个阶段正处于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幼儿接触到不同性格和背景的同龄伙伴,开始学会分享和合作。

在幼儿分享行为中,常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惑,比如自私、争抢等行为。

研究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家园合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在逐渐改变。

在过去,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应该独立、自立,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家园合作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家园合作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也有助于指导实际教育工作的开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家园合作在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中的作用,为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中班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早期教育的关键阶段,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交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园合作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从而为提升幼儿社交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摘要】合作和分享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素养,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从培养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其重要性及培养方法。

文章阐述了合作意识的重要性,指出合作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文章介绍了培养合作意识的方法,如组织合作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等。

接着,文章探讨了分享行为的重要性,分享可以培养幼儿的关爱和慷慨品质,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善与互助。

文章提出了培养分享行为的方法,如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引导他们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和成果。

通过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可以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引言、培养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的方法、培养分享行为的重要性、培养分享行为的方法、结论。

1. 引言1.1 概述在中班幼儿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合作意识和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增强集体观念和责任感。

分享行为也是培养幼儿的善良品质和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如何有效地培养中班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培养合作意识的重要性、方法以及培养分享行为的重要性、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中班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们养成良好的合作分享习惯,为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培养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是中班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作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还能促进他们与他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合作意识培养可以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并能够理解并包容不同意见。

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共事。

合作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幼儿学会分享资源、互相帮助,从而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随着学龄前儿童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注重培养学龄前儿童团队意识的教育理念已经在逐步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部分。

同时,幼儿教育的留守与背井离乡现象越来越突出,家园合作培养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园合作培养在学龄前儿童学习行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在中班幼儿中进行了行为分享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接受教育的首要场所,而家庭则是孩子情感发展的主要阵地。

学龄前儿童的行为要受到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学习行为的形成是需要依靠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协作的。

当前,各个幼儿园都注重家园合作培养的重要性。

家长与幼儿园师资力量的联合,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二、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杭州市某幼儿园中班儿童及其家长共84对家庭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并对其中17名儿童进行实地观察。

研究工具:调查问卷和观察记录表。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家长对儿童日常生活行为、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各方面的描述,调查结果通过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记录表主要记录了儿童在幼儿园学习中表现出的行为,包括行为的形态、频率、持续时间等方面的描述,并进行分析比较。

三、研究结果1. 在问卷调查中,家长的综合评价,有足够的学习能力、良好的日常行为和规律生活习惯的儿童家长占80%以上。

2. 在实地观察中,研究发现,与家庭支持度高的儿童相比,家庭支持度低的儿童在团队协作能力上普遍存在不足。

在幼儿园教学环境中,家庭支持度低的儿童容易表现出不愿意参与团队活动、不喜欢与他人交流的行为。

3. 在问卷调查中,家长的行为示范在幼儿园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7成的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会教会和示范孩子如何做事、如何与他人相处,并且重视爱心和耐心。

4. 在实地观察中,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活动的能力,对于儿童学习行为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

至少每周有一次家长参加幼儿教育活动的家庭中,孩子的团队意识能力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而那些无法经常参与幼儿教育活动的家庭,孩子的团队意识能力普遍较差。

《2024年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范文

《2024年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范文

《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篇一一、引言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分享行为作为社会性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班幼儿阶段,教师如何通过游戏的方式,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性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通过分享,幼儿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从而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

此外,分享行为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不同游戏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不同游戏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具有不同的作用。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游戏及其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

1. 角色扮演游戏:角色扮演游戏可以让幼儿模拟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场景,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会分享角色、分享玩具,从而培养分享行为。

2. 合作性游戏:合作性游戏需要幼儿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从而形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3. 竞技类游戏:竞技类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努力争取胜利。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规则和策略的引导,让幼儿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从而培养其分享精神。

四、教师指导策略1. 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营造安全、舒适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发挥、自主探索。

2. 观察与评估: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其分享行为的发展水平,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3. 正面激励与引导:教师应对幼儿的分享行为给予积极肯定和表扬,强化其分享意识;同时,通过故事、儿歌等途径,引导幼儿理解分享的意义和价值。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中班阶段,孩子们开始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但合作分享的能力还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培养来逐渐发展。

下面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在中班幼儿中培养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方法和途径。

一、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1. 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在中班阶段,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自己是一个班集体的一员,因此班级的氛围对于培养他们的合作分享意识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营造和谐的教室环境、让孩子们共同参与班级管理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集体意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倡导分享和帮助教师在班级中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向孩子们灌输分享和帮助的观念。

在实际活动中,可以给予孩子们分享和帮助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分享和帮助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3. 引导孩子理解合作的意义在生活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观察到周围的合作事例,比如一起搬椅子,一起完成游戏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歌曲、绘本等形式,向孩子们传达合作的意义,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和别人合作。

4. 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们在合作中可能会遇到矛盾和冲突,因此教师还需要帮助他们培养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积极的方式表达和处理情绪。

1. 创设合作分享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合作游戏、小组活动、合作创作等方式,创设合作分享的机会。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让孩子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和意义。

2. 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在合作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游戏引导等方式,教导孩子们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协调。

3. 肯定合作分享行为在孩子展现出积极的合作分享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合作分享行为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

03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现状 及问题分析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缺乏分享意识
一些中班幼儿在面对分享问题时,往往表现出缺乏分享意识 ,不会主动参与分享或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和经验 。
分享意识不均衡
有些中班幼儿虽然有分享意识,但这种意识并不均衡,可能 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例如只在熟悉的同 伴或老师面前分享。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缺乏分享行为
一些中班幼儿在面对分享问题时,往往表现出缺乏分享行为,不愿意主动拿 出自己的物品或经验与他人分享。
分享行为不规范
有些中班幼儿虽然有分享行为,但这种行为并不规范,可能只是简单的拿出 物品或经验,而缺乏与他人的有效互动和交流。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关系及问题分析
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关系
分享意识是分享行为的基础
幼儿首先需要有分享的意识,才能表现出分享的行为。一般来说,幼儿先学会把 自己拥有的物品分给其他小朋友,然后逐渐理解并学会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分享行为是分享意识的外在表现
分享行为是幼儿分享意识的体现,也是幼儿学会与他人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 相尊重的重要途径。通过分享行为,幼儿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良好的 社会适应能力。
制定明确的分享规则,如玩具交换、轮流玩耍等。
教师和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积极的行为榜样。
对幼儿的分享行为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强化分享行 为。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培养
结合幼儿园教学计划和主题活动, 针对性地设计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 培养的相关课程。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培养
培养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具体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研究摘要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行为。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能够使幼儿顺利适应社会生活,并且完成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使幼儿与他人更好地交往,有利于幼儿在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幼儿分享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在幼儿分享行为方面国外研究现状和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有针对性的提出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以期对目前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策略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of individual, sharing behavior is a common social behavior. Culture sharing behavior of children can make children adapt to social life, and complet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socializ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 make children better with others to help children, based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lay a solid. Because of this,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attention. Based on the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definition,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existing problems,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hildren sharing behavior train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middle class children sharing behavior to help.Key words: Infant; sharing behavior; training strategy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二)研究目的 (1)(三)研究方法和容 (2)二、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2)(一)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现状 (2)2.国研究现状 (3)(二)概念界定 (4)1.分享 (4)2.幼儿分享行为 (4)三、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与问题 (5)(一)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 (5)(二)幼儿分享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6)1. 独占现象普遍,分享意识不足 (6)2. 分享技巧欠缺,社交能力不足 (7)3. 分享重视互惠,重物质轻精神 (8)四、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9)(一)注重幼儿的行为体验,树立良好的分享意识 (9)(二)注重分享技能的传授,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9)(三)注重同伴间精神分享,激发分享行为的动机 (10)五、结论 (10)致 (12)参考文献 (13)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进入21世纪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新的变化,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亲密,而分享行为属于一种亲社会行为,它的作用则就在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趋于和谐。

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很多特殊的分享行为,如交换行为、赠予行为等。

这些分享行为都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非常常见的社会行为。

我国对于个人道德水平的要求较高,积极鼓励个体社会性向正向发展,因此对于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要从小开始。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发布,明确指出了要培养幼儿与人交往,并且懂得合作和分享。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也曾经提出了在实现心理健康的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其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也提到了友谊和爱心是人际交往中的关键容。

现如今,幼儿的社会性能力普遍较低,幼儿社会行为中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尤其是分享行为的缺失,成为幼儿成长与发展中的阻碍。

这是由于城镇化的背景下,家庭一般都居住在小区,并且独门独户,再加上“独生子女”较多,父母娇惯,让很多幼儿养成了“独占”、“独享”的想法。

根据众多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幼儿的这种独享行为非常常见,首先分享意识就非常缺乏,从而造成了幼儿不良心理和行为的行为,这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发展极为不利,此时就需要加强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

(二)研究目的目前,幼儿的“独享”想法和行为十分普遍,这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通过本文对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以及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希望能够在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三)研究方法和容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文献研究法,另一种是观察法。

具体地,文献研究法,为了完成本文的撰写工作等,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研究,通过相应的数据库和图书馆等进行了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幼儿分享行为的国外研究现状,并且在对文献阅读的同时进行了总结,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观察法,对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的幼儿分享行为进行观察,将其作为本文研究分析的补充。

二、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一)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关于分享行为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了较好的成果。

W.Damon(1997)在其研究中就发现幼儿在分享方面如果做的比较好,那么他们在社会性问题以及帮助他人等方面就会表现出较好的能力;Ugure-Semin(1952)通过研究发现,幼儿在4岁到5岁之间时,他们的“吝啬”倾向将会达到顶峰。

在上世纪80年代针对幼儿分享方面的研究表明,从婴儿的第二年时就已经体现出一定的分享行为,到12个月大时,幼儿会将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分享给他人,如会将自己喜欢的玩具给同伴玩。

两三岁的幼儿会对产生伤心情绪的同伴产生同情的感受。

不仅如此,他的研究还发现,幼儿的分享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年龄越大的幼儿更倾向于向同伴分享;Gill的研究报告中提出,幼儿的分享行为不仅与年龄有关系,还与分享对象有着直接关系。

比如对于一些不被幼儿所喜欢的同伴,6到8岁的儿童和9-11岁的儿童对其的分享倾向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根据实践调查表明,年龄较小的幼儿与年龄较大的幼儿相比更愿意对不被喜欢的同伴进行分享。

到了90年代,国外对于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受到社会生态学理论的影响,将研究角度开始从生态和文化中入手,认为幼儿的分享行为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以及文化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进入21世纪后,关于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更加细致化,如Alina Georgeta Mag(2011)以分享教育为主题,分别以家长和早期教师为例从而确定情感教育和培训计划,以实现共同教育的优良效果;Tehila Kogut(2012)细致分析了幼儿的分享行为,研究表明3岁到8岁之间的儿童分享的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当孩子能够进行更多分享行为时,他们对于分享的满足感也就越高。

Markus Paulus(2016)在研究中表明友谊与幼儿之间的需要相比更为重要,从而分析了社会关系以及他人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

2.国研究现状对于国关于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最早始于80年代,与西方研究相比时间稍晚一些,最早进行的研究为幼儿的分享行为。

岑国桢,京海(1988)的研究显示出儿童主要对需要的同伴进行分享,这种分享趋势在9岁时最为明显;郭忠玲(1996)对3.5岁到5.5岁的幼儿进行的分享水平测试,幼儿自身所具有的分享物品数量与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有着一定的关系,分享物品的数量越多,幼儿更倾向于进行分享行为;王美芳(1997)利用自然观察的方式,发现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进行分享行为的也就越频繁。

丁霞(2012)针对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进行相关培养研究,认为中班幼儿在分享意识和行为上并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与很多国的学者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如德显(2003)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幼儿3岁时女孩的分享意识要优于男孩,爱莲(2004)也有类似的研究。

高畅,单宝顺(2015)同样针对中班幼儿分享认知以及行为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结果表明中班幼儿在分享技巧上不足,分享时过分情调互惠,因此提出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如注重行为体验、精神分享、分享技能传授、激发分享行为等。

综合国外对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研究表明,幼儿分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享行为上,对于分享意识的研究并不是很深入,此外,在针对幼儿分享行为性别差异上的研究存在一些不同的意见,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未来对于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也应该更倾向于实践性,提供切实可行的促进幼儿分享过程,促使幼儿相互沟通、支持,从而弥补教育中的缺陷之处。

(二)概念界定1.分享“分享”在《汉语大词典》中的定义为个体与他人共同进行使用和享受,而在商务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分享”的定义解释为与他人分着享受,享受的容可以是欢乐、幸福,也可以是好处、益处等。

该定义更侧重于幸福和欢乐等精神上的分享,对“好处”的揭示则是对人或者事物有利的因素以及使人所得而得到满意的事物。

因此,可以将分享的概念认定为个体与他人共同享受,享受的容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2.幼儿分享行为幼儿分享的产生必定伴随着幼儿分享行为的产生,所谓幼儿分享行为,指的就是幼儿分享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中的一种关键形式。

幼儿愿意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让他人使用和享受,或者是将所拥有的东西赠送给他人,亦或是将自己所感受的幸福和欢乐分享给他人,这些行为都属于幼儿分享行为。

换言之,也就是幼儿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和享受的欢乐幸福与他人共同使用或者享受。

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在于让自己与他人都分享到拥有着的资源和心情,从而让自己与他人都从中获取益处。

由于幼儿分享在容上不仅包括物质上,还包括精神上的,所以,幼儿分享行为不仅包括了物质的分享行为,还包括了精神和情感的分享行为。

然而,在实际的幼儿园观察中很难注意到幼儿的情感分享行为,它与物质分享行为存在一定相似性,而且为了更好地观察幼儿的分享行为,因此本文仅对幼儿的物质上的分享行为加以观察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