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上1.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Word版含答案)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基础达标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酒精挥发C.火柴燃烧D.铁器生锈2.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用食醋除热水瓶中的水垢B.用擦酒精的办法给发热病人降温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纯碱发面蒸馒头3.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滴水成冰、钢铁生锈B.石蜡熔化、水分蒸发C.粮食酿酒、烟花燃放D.汽油挥发、云消雾散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5.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酒精挥发C.木条燃烧D.水结成冰6.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B.生成白色粉末C.放热D.铝减少了7.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1)在通常条件下,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气.(3)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4)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8.我能说出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能指出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①加热熔化石蜡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蜡形状和状态(填“变化”或“不变化”),(填“有”或“没有”)生成新物质.结论:该变化属于变化.②点燃镁条观察到的现象是:银白色固体镁条燃烧时,发出光,释放出大量的,并生成状的物质.结论:该变化属于变化.能力提升1.海洋是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全部B.①②④C.只有②D.只有②④2.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树根“变”根雕B.玉石“变”印章C.水果“变”果汁D.葡萄“变”美酒4.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5.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制成冰雕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C.泥土烧成瓷器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6.前阶段,微信热传“毒跑道”事件,据分析,原材料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并不会毒害人体,但施工人员为降低成本和便于施工,违规在施工中加入一些稀释剂,会使塑胶跑道出现含铅量高,还散发出刺鼻异味的苯等,存在有毒的可能性.已知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等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苯的物理性质有,苯的化学性质有;(2)由此你可以知道,化学加工过程应该.7.①铁熔化成铁水②葡萄酿成酒③铜能变成铜绿④胆矾是蓝色晶体⑤食物变质⑥通电后灯泡中的钨丝发热发光(1)描述物理性质的是;(2)描述化学性质的是;(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8.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写到下列括号内:(1)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2)铜锈是一种绿色的粉末;(3)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与水;(4)氧化铜为黑色粉末;(5)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成水珠;(6)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7)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8)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培优训练1.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小苏打能中和过多的胃酸B.干冰可作致冷剂C.金刚石可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D.氧气能供给呼吸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3.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以下是生产、生活中一些物质的用途:①铜制成导线②氢氧化钠去除油污③氧气用于医疗急救④金刚石用于裁玻璃⑤石墨可制铅笔芯⑥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请你从用途中体现出的主要性质角度,将上述用途平均分为两类:其中一类的分类标准是,包括事例为(填序号).4.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丽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提出问题】.【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实验】(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蜡烛燃烧为变化.(2)观察白炽灯(灯管为钨丝):a、通电前:灯丝为银白色固体;b、通电中: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c、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热、放热属于变化.【结论】猜想(填“一“或”二“)正确.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的装3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答案基础达标1、【解答】A、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B、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D、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错.故选:B2、【解答】A、食醋与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因此食醋能除水垢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酒精挥发吸收热量,使病人体温降低,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C、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纯碱显碱性,能中和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3、【解答】A、滴水成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B、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分蒸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粮食酿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烟花燃放一般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汽油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云消雾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4、【解答】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A 不正确;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故B 不正确;C、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故C 不正确;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D 正确.故选:D.5、【解答】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木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6、【解答】A、发出耀眼白光属于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B、生成白色粉末是有新物质生成,能说明铝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放出热量属于现象,不是基本特征,故选项错误;D、铝减少了属于现象,不是基本特征,故选项错误;故选B7、【解答】(1)在通常条件下,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为物理性质,故选③;(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气,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选①;(3)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为化学性质,故选④;(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选②.故答案为:(1)③;(2)①;(3)④;(4)②.8、【解答】①加热熔化石蜡: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由长变短,形状和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②点燃镁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释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白色粉末状的物质.此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①变化;没有;物理;②耀眼的白;热;白色粉末;化学.能力提升1、【解答】①海水“晒盐”只是水分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海水“制碱”需要通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制取纯碱,属于化学变化;③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杂质除掉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需要用熟石灰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再用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再将氯化镁通电分解,制取镁,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2、【解答】A、野火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 错误.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 错误.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形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 正确.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 错误.故选:C.3、【解答】A、树根“变”根雕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玉石“变”印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水果“变”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葡萄“变”美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4、【解答】A.浓氨水挥发出了氨气,氨气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此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水的过滤以及吸附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5、【解答】A、冰块制成冰雕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泥土烧成瓷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6、【解答】(1)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均属于物理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等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均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均属于化学性质.(2)化学加工过程应该不得任意加入添加剂,严格按要求加入.故答案为:(1)无色、有刺激性、液体等;能与氧气、氢气、溴等物质反应(2)不得任意加入添加剂,严格按要求加入(言之有理也可).7、【解答】(1)胆矾是蓝色晶,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2)铜能变成铜绿,需要通过镁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3)铁熔化成铁水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通电后灯泡中的钨丝发热发光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4)葡萄酿成酒、食物变质的过程中分别有酒精、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1)④;(2)③;(3)①⑥;(4)②⑤.8、【解答】(1)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属于化学性质;(2)铜锈是一种绿色的粉末属于物理变化;(3)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与水属于化学变化;(4)氧化铜为黑色粉末属于物理变化;(5)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成水珠属于物理变化;(6)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7)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8)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1)B;(2)A;(3)D;(4)A;(5)C;(6)A;(7)B;(8)B.培优训练1、【解答】A、小苏打能中和过多的胃酸是利用了小苏打的化学性质﹣﹣能和显酸性的物质反应.错误;B、干冰可作致冷剂是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正确;C、金刚石可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正确;D、氧气能供给呼吸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错误.故选BC.2、【解答】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呼吸时分解有机物,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氧气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的利用,故此项正确;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的性质,这种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干冰的物理性质,因此此项不选;C、生铁制造铁锅,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合适;D、铜制制造导线,原理是制作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并没有变成新物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合适.故选A.【解答】铜制成导线、金刚石用于裁玻璃、石墨可制铅笔芯等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3、能表现出来,都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氢氧化钠去除油污、氧气用于医疗急救、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等都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都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答案为: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①④⑤.4、【解答】(1)淡蓝色气体;(2)强氧化性;(3)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4)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利弊两个方面,所谓利即为人所利用的用途,弊则是指使用中所带来的问题.回答本题时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物质.如: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故答案为:(1)淡蓝色气体;(2)强氧化性;(3)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4)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5、【解答】(1)淡蓝色气体;(2)强氧化性;(3)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4)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利弊两个方面,所谓利即为人所利用的用途,弊则是指使用中所带来的问题.回答本题时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物质.如: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故答案为:(1)淡蓝色气体;(2)强氧化性;(3)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4)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人教版九上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节日焰火
燃 烧
钢铁生锈
牛奶变质
溶洞钟乳石的形成
【实验1-1(1)】 操作:
①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②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③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现象:
有水蒸气放出, 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
图1-1 水的沸腾
【实验1-1(2)】
操作:
取少量硫酸铜晶体硫酸铜晶体(俗称 胆矾或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研碎。
现象: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蓝色粉末。
图1-2 胆矾的研碎
【实验1-1(3)】 操作:
① 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磨前、后的胆矾, 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②再向2支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实验1-1(4)】
操作:
①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
②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 皮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 灰水的烧杯里。
1-4 颗粒状石灰石
(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 体等
有
一、实验1和实验2ຫໍສະໝຸດ 什么共同特征?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有新物质生成;
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⑴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⑵特征: 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⑶形式: 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2、化学变化 ⑴定义: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⑵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⑶伴随现象: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什么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31张PPT)
Page 15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伴随着物
理变化;
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16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注意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29
课堂训练
9.将钠从煤油的底部取出,用小刀切下一小块,
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可看到钠在水面迅速移动,
嘶嘶作响,很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并渐
渐缩小,直至消失。据此判断:
钠的物理性质有:
硬度: 较 小
密度:比煤油大而比水小 。
熔点: 较 低
颜色: 银白色
1-2
变化前 变化时发生 变化后 变化后有
的物质 的现象
的物质 无新物质
生成
液态的水
试管中的水沸腾并 逐渐减少,玻璃片上
液态的水
无
出现小水珠
蓝色块状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 蓝色粉末 的胆矾 细小的蓝色粉末 状胆矾
无
1-3 1-4
蓝色的 蓝色溶液中有蓝色 蓝色的氢
胆矾溶液 沉淀出现
氧化铜沉
淀等
块状 石灰石
课堂训练
4.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B )
①酒精挥发
②白糖溶于水
③食物腐烂
④铁矿石炼铁
⑤汽车胎爆炸 ⑥电灯发光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④⑤
5.下列方法可以用来鉴别O2和CO2的( C )A.闻气味B.看颜色
C.澄清石灰水 D.木条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清单一、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本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粒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3.特征: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
4.常见的物理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为水蒸气)形状的改变(如铁块被压成铁片)位置的移动(如沙粒的运输)溶解、过滤、结晶等操作考点1:判断物理变化例题: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铁生锈B. 酒精挥发C. 蜡烛燃烧D. 食物变质答案:B详解: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食物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二)化学变化1.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本质: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特征:常伴随有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4.常见的化学变化:燃烧(如木材燃烧)金属的锈蚀(如铁生锈)食物的腐烂发酵(如酿酒)动植物的呼吸光合作用酸碱中和反应考点2:判断化学变化例题: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爆炸B. 工业制氧C. 钢铁生锈D. 汽油挥发答案:C详解: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工业制氧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分离出氧气,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汽油挥发是汽油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3: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判断例题: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答案:A详解: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描述正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描述正确;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描述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41张PPT)
• 第二组:①属于物理性质 (5) ;
• ②属于化学性质
(2)
;
• ③属于物理变化
(4)
;
• ④属于化学变化
(1)
;
• ⑤属于化学现象
(3)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 41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 41张PPT)
• 1、日常生产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变化,其
2.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 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溶解性、 熔点、沸点、密度、挥发性、导热性、 导电性、延展性等
3.区别: 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熔点和沸点
① 熔点:物质的熔化温度(固态变液体)
如:固态的冰在0℃时会熔化成液态的水,即冰 的熔点为0℃。 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态变气态)
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C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化学性质的是( C )
A、用铁、铝制作炊具 B、用大理石作建筑材料
C、用酒精作燃料
D、用铜制作导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 41张PPT)
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D
• A、石油分馏
B、用活性炭净化水
• C、灯泡通电发光 D、牛奶变酸
• 2.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
是( )
B
• A.铁锅生锈
B.冰雪融化
• C.粮食酿酒
D.蜡烛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 41张PPT)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一、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例如: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 溶于水;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某些性质也会随着变化
一些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大气压为101kPa)
可看到钠在水面迅速移动,嘶嘶作响,很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
球,并渐渐缩小,直至消失。据此判断:
钠的物理性质有:
硬度:__较__小____,密度:比__煤__油___大__而__比__水___小__, 熔点:__较__低____,颜色:__银__白__色____。
化学性质有:
该金属能够与___水___不__需__要__发__生__化__学__变__化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作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 熔点、沸点、密度等。
3.物质的__性__质___决定物质的__用__途___(填“性质” 或“用途”)。
新课导入 说说下图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物理 变化
化学 变化
冰融化
木头燃烧
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及说明
图标 名称
说明
护目镜
进行化学实验需要戴好护目镜,以保护眼 睛
排风
实验中会用到或产生有害气体,或产生烟、 雾。应开启排风管道或排风扇
热烫 实验中会用到加热操作,或用到温度较高 的仪器。应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避 免直接触碰
图标 名称
说明
明火
实验中会用到明火。要正确使用火源, 并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
举例 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硬度、密度、导电性、导
稳定性等
热性、延展性、吸附性、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讨论
1.化学变化一定能观察到现象吗? 2.能否通过现象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新知导学
②看反应前后物质名称的变化
硫酸铜 氢氧化铜
石灰石 二氧化碳
铁
铁锈(氧化铁)
物质名称不同 的背后实质是 物质组成结构 的不同
新知导学
活动3 对比辨析 深化理解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归纳总结: 这种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新知导学
活动2 实验探究 初识概念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通常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举例:三态变化、溶解、酒精挥发等
实验1-3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1~2 mL 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 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新知导学
活动3 对比辨析 深化理解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存在什么联系?
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蜡烛熔化
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
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着熔化,即化学变化中伴随着物理变化
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实验 序号
1-4
变化前的 物质
颗粒状的 大理石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产 有无新物
现象
生的物质 质生成
大理石表面产 生气泡,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有新物质
等
生成
思考:实验1-4在变化前后物质的本质是否发生改变?
归纳总结: 这种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件: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说课稿 (共18张PPT)
总结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 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 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 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推进新课:
我们来看一下几个演示实验: 实验1.水沸腾,有大量的水蒸气冒出,玻 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或者直接打开一瓶 开水的盖子,让同学们观察现象,有没有 变化?
实验记录:
变化前 变化时 变化后 对比 的物质 的现象 的物质 有液 水 物质种类
滴生成
没变
学生操作: 研磨粉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够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会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记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对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法:本节课主要是采用实验法为主,结合生活实例,采用 实验和多媒体演示,讲解,引导等方法辅助教学。 教学手段:实验仪器,多媒体课件,相关练习题,设计意图
前提测评 三个离不开的内容是什么?
[导入新课]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息,当同学们再次相见时,
我们会谈论到“你怎么变漂亮或变帅了”,还有一个明显的 特征就是大部分同学都变黑了,也有某些男生在这两个月内 长高了许多,当然不见得每个学生都会去说这些事,但当我 们时隔一段时间 再见时,我们能够察觉出我们身边的人发生 了某些变化,而这个变化是和之前相比不一样是不是,而对 于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知识点涉及到变化和性质,所以在学 习新课之前,同学们一定要对这个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同时这也可以帮助同学们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所以接下我们要学习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教材第一单元课题一的内容,是学生走入化学世界的第一步。
本课题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常见事例出发,通过老师演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分析等活动,揭示物质变化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学会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全新学科,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事例,只是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没有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开始不宜要求过高。
如何将生活中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本节课需要突破的重点。
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归纳能力不足,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让他们敢于张嘴,也是一个挑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化学变化那些是物理变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四、教学重点、难点(1)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
(2)能正确的区分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五、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学生动手进行试验探究,进行讨论分析,判断是否产生新物质,深层次的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试验仪器与药品等七、教学过程【引入】魔术“大象牙膏”实验,将过氧化氢溶液、碘化钾、洗涤剂混合,学生看到大量泡沫像牙膏一样喷涌而出,特别震撼,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在日常生活中铁制品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生锈了,纸燃尽后就成了灰,一到秋天,大量树叶发黄,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吗?他们有什么区别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都有新物质生成;
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有无新物质生成;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⑴定义: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⑵特征: 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⑶现象:形状改变、状态改变
如:破碎、挥发、扩散、蒸发、凝固
⑷判断方法:如果变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生成,只 是物质的 形 态 发生了改变,则该变 化为物理变化。
A.海水晒盐 B.纸张燃烧 C.西瓜榨汁 D.气球爆炸
×
√
×
×
2.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 I、植物光合作用 J、发生沙尘暴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A、B、 D、F、 J、 ;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C、 E、 G、H、I、 。
3.硫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该
变化的依据是( C )
A、发出淡蓝色火焰 B、放热 C、有二氧化硫生成 D、硫固体融化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不一定
A.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不一定
B.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 C.物质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一定是物理变化 √
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特点,对于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 是至关重要的,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实验,如何观察呢?
实验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时,观察反应 发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附加条件)。
实验时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发 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时练 含答案01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B.有明显现象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2.下列现象主要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海水晒盐B.汽油挥发C.红磷燃烧D.瓜果飘香3.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稳定性B.氧化性C.延展性D.还原性4.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液体B.有特殊气味C.易挥发D.能燃烧5.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
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点火起航B.箭器分离C.月背着陆D.采集月壤6.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的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陶瓷B.火药爆炸C.粮食酿酒D.活字印刷7.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A.只有化学变化B.只有物理变化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D.没有变化8.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活性炭吸附B.高粱酿酒C.百炼成钢D.烧制瓷器9.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冰雪融化C.食物腐烂D.矿石粉碎10.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燃烧变成灰色B.可燃性C.难溶于水D.熔点高11.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
下列酿酒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选料B.发酵C.蒸馏D.罐装12.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收藏了许多革命文物,有草鞋、彩陶罐、石雕方砚、木板漆画等,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与物质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编织草鞋B.烧制陶罐C.雕刻石器D.锯断木板A.A B.B C.C D.D13.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充满变化。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B.冰雪融化C.铁钉生锈D.动物呼吸14.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牛奶:白色液体B.汞:有毒C.冰块:密度小于水D.氧气:无味1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开水中加入少量的糖,水变甜了B.白炽灯泡用久了,灯泡内壁变黑了C.自行车骑过一段时间后,车圈生锈了D.湿衣服经晾晒后,衣服变干了二、非选择题16.完成下列填空:(1)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次优秀教学案例的主题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该章节内容涉及物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质的基本特征,以及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在我国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九年级上册的化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研究物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本章节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及科学探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3.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物质变化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包括元素的定义、化合物的组成等,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特征。
2.通过PPT展示物质的分类图解,引导学生掌握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等基本分类。
3.讲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区分不同变化类型。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践行绿色化学的理念。
4.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5.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4.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于水。
物 理 性 质
常 见 的
熔点 沸点 密度
固体熔化时的温度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与气压有关) 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探究新知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探究实验 5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1)观看实验视频,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颜色 和状态。
(2)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课堂检测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下列语句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 学变化的是( C ) 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④伐菥烧炭南山中 ⑤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 ⑥白玉为床金作马 A.①②④ B.①②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④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导入新知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世间的万物总是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比如雪 融化、放烟花、蜡烛燃烧等。这些变化又可分为物 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何区分它们呢?
雪景
烟花
蜡烛燃烧
导入新知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轻轨电车
轻轨电车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无污染的新兴 交通工具。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电线 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 高温。接触点常用的原料是石 墨,请你推测石墨具有哪些性 质?这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 是化学性质呢?
【想一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探究新知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概念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 的变化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生动的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逻辑性强,从定义到特征,再到实验验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
然而,对于物质变化的深层次理解和性质的准确判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特别是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点。
此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一、知识点拨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观察演示实验 1、水的沸腾 2、胆矾的研碎 3、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石灰石与盐酸溶液反应 5、镁带燃烧
一、知识点拨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实验1-1】 操作: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水的沸腾
一、知识点拨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实验1-2】 操作:取少量胆矾(又叫蓝矾)放在研钵内, 用研杵把胆矾研碎。
胆矾的研碎
【实验记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
1-1 液态的水
水沸腾,产生水蒸气 液态的水
无
1-2 蓝色块状的胆 矾
变成粉末状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无
水的沸腾: 液 态 胆矾的研碎: 块 状
气态
液 态 (状态改变)
粉末状 (形状改变)
一、知识点拨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实验1-3】 操作:
思考:取2支试管的作用?
1.把少量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
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
2.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一、知识点拨
的是( D )
A.菜刀生锈
B.牛奶变酸
C.蜡烛燃烧
D.玻璃杯破碎
二、随堂练习
5.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 著事件的描述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C )。 13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伐薪烧炭南山中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随堂练习
白色粉末状氧化 镁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课件(第1课时)(共14张PPT)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
【知识回顾】
我们周围的物质处在不断地变 化过程中。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 水蒸气,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的白 云,白云又可以变成雨滴重新降落 到地面。那么,在这些变化过程中 ,有新物质生成吗?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 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化学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 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等现象
判断依据 相互联系
__是__否__ 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同 时伴随化学变化
12
【课堂练习】
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D)
A、蒸发
B、变形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
2、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C )
【活动探究】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1-1:把盛有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 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玻璃片上发 生的现象: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结论
液态水
试管口有水雾产生,玻璃片上冷凝 成水珠
液态水 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
【活动探究】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思维拓展】
爆炸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 请尽可能多地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 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产生沉淀
产生气泡
发光发热
【归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概念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以此类推,爆炸 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比如气球爆炸、轮胎 爆炸……
新课讲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思考:点燃蜡烛时都有哪些变化?
蜡烛受热熔化无新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化学变化中必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归纳总结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氢氧化钠溶液对皮肤和衣服具有腐蚀作用, 使用时应小心!
新课讲授
物质的变化
实验1-3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新课讲授
物质的变化
实验1-4 大理石和稀盐酸 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 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 发生的变化。
新课讲授
物质的变化
实验1-4 大理石和稀盐酸
蓝色氢氧化 铜沉淀等 二氧化碳气
体等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无
无
有
有
物质的变化
新课讲授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水的沸腾
酒精挥发
蜡烛融化
铁水铸成锅
物质的变化
新课讲授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铁生锈
食物腐败
燃烧爆炸
牛奶变质
新课讲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
物质的变化
实验1-1 水的沸腾
新课讲授
现象:液态的水沸腾,产生水蒸气,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
新课讲授
物质的变化
实验1-2 石蜡的熔化 将盛有一小块石蜡的试管置于盛有沸水的烧杯 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总结和归纳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化学的魅力。通过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此外,我还注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使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进行设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以及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变化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新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化学的魅力。通过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此外,我还注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使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如铁的生锈、烧水的沸腾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
的现象
物质
新物质生成
有水蒸气放 液态的水 出遇冷变液 液态的水
体
无新物质 生成
9
讲授新课
实验二: 取少量胆矾(或称蓝
矾)放在研钵内,用杵 把胆矾研碎。观察胆矾 发生的变化。
10
胆矾的研碎
讲授新课
实验现象: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 变化后的 变化后有无
物质
生的现象 物质
新物质生成
蓝色块状 由块状 蓝色粉末 无新物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导入新课
世间的万物总是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共分
为几类,如何区分他们呢?
2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将红纸剪成窗花与将红纸点燃,二者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
讲授新课
将红纸剪成窗花与将红纸点燃,二者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 都发生了变化
不同点:
纸张变成窗花仍然 是纸;而纸张燃烧 后就不再是纸了。
28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用医用酒精来降温,以达到 退烧的目的,也经常用工业酒精炖小锅美食。这都是利用 了酒精的特性。
思考: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酒精有哪些性质?
29
导入新课
根据观察和生活经验,酒精具有以下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水溶性: 是否挥发: 点燃时在空气中
蜡烛的燃烧
17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1 判断下列说法: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发生了什么变化?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18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1 判断下列说法: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发生了什么变化?
×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物质的外形、状态改变
发光、吸热、放热、颜色 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 淀等
实例
矿石粉碎、水蒸发、 碘升华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 食物腐烂等
说明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但有发光、 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6
讲授新课 判断下列变化的类型
雪的形成
燃放烟花
云的形成
故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即 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25
课堂小结
物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理
物 质
变 化
只是形状、状态的变化
的
变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化
学
变 化
常伴随有颜色的改变、 放出其他、生产沉淀等
现象,还有能量的变化
26
物质的性质
27
复习巩固
1、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 、随意列举一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事例。
23
讲授新课 知识与拓展
1.物理变化常见的三种形式: (1)状态(固、液、气)的改变,如液态水、固态冰和水蒸气; (2)形状的改变,如矿石粉碎等; (3)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白炽灯通电发光、放 热,电能 转化为光能、热能等
凡是状态、形状、某些能量形式改变而没有新物质 生成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24
的胆矾
变粉末 状的胆矾 质生成
11
讲授新课
实验三:
将少量的胆矾和研碎 的胆矾分别放入两支试 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振荡直到变成澄清溶液, 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 化钠溶液,并观察试管 中发生的现象。
胆矾和研碎的胆矾溶 于水,并和氢氧化钠 反应
12
讲授新课
实验现象: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生 变
质
新物质生成
蓝色的硫 有蓝色沉 蓝色的氢氧 有新物 酸铜溶液 淀生成 化铜沉淀等 质生成
13
讲授新课
实验四: 把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
放在干燥的试管里,向其中 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有玻 璃弯管的皮塞塞住试管口使 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 石灰水的烧杯里并观察石灰 石(或大理石)的变化和石 灰水发生的变化。
讲授新课
2.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 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 产生上述现象,且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无色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态 氧;给水加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以小气泡放出这三个变化都 是物理变化。
思考: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 本质区别呢?
4
讲授新课
5
讲授新课
你会观察实验吗?
变化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
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条件)。 变化时: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 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变化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6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例2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21
讲授新课
例2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熔化
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
化学变化
同时 发生
22
讲授新课
例2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熔化
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
化学变化
同时 发生
【总结】在化学变化中,生成新物质的同时,物质的 状态、形状、大小也改变,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 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14
石灰石与稀盐 酸的反应
讲授新课
实验现象:
变化前的物 变化时发生 变化后的物 变化后有无
质
的现象
质
新物质生成
颗粒状石 灰石(或 大理石)
有气泡放出 和石灰水变 浑浊
二氧化碳 气体
有新物质 生成
15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伴随现象
30
导入新课
根据观察和生活经验,酒精具有以下性质:
颜色: 无色 状态: 液体 气味: 有特殊气味 密度: 0.8g/ml 水溶性: 能与水互溶 是否挥发:易挥发 点燃时在空气中 能燃烧
19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1 判断下列说法: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发生了什么变化?
×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总结】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作 为判断依据。 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标准是:“是否生成新物质”。
20
讲授新课
实验一: 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
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 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 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 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玻 璃片上发生的现象。
7
水的沸腾
讲授新课
实验现象: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生 变化后的 变化后有无
物质
的现象
物质
新物质生成
8
讲授新课
实验现象: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生 变化后的 变化后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