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秋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和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崇.祯(chóng)拏.(náo)长堤.(dī)B.张岱.(dài)更.定(gèng)铺毡.对坐(zhān)C.强.饮(qiǎng)雾凇.(sōng)沆.砀(hàng)D.毳.衣(máo)炉正沸.(fèi)余舟一芥.(jiè)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湖中人鸟声俱.绝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雾凇沆.砀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拥.毳衣/蜂拥.而来B.客.此/客.死他乡C.是日更.定矣/三更.半夜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4.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舟中人两三粒而.已C.人不知而.不愠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5.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从听觉角度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湖上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训练(含答案)
第13课湖心亭看雪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是日更.定( ) (2)拥毳.衣炉火( ) (3)雾凇沆砀..( )( )(4)长堤.一痕( ) (5)与余舟一芥.( ) (6)舟子喃.喃曰(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余拏.一小船______________ (2)拥毳.衣炉火___________________(3)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___(4)惟.长堤一痕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B. 余挐一小舟C.惟长堤一痕D. 莫说相公痴4.解释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实词的不同意义。
(1)是:①是.日更定()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2)更:①是日更.定()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焉: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4)绝: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5)一:①余拿一.小舟()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6)白: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5.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
(1)余拿一小舟。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2)余强饮三大白。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6.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释义。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_____”,_______用作_______。
意思为:_____________。
(2)与余舟一芥。
“_____”,_______用作_______。
意思为:_____________。
7.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又字_______,号_______,又号_______,是_______时期的散文大家,著有_______、_______等书。
(2)本文一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_______和游湖人的_______。
13《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有答案)
13《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崇祯五年”采用年号纪年法,“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B.古代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C.“相公”是旧时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D.作者张岱,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山阴人。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茫茫的景象。
B.“上下一白”的“一”字营造了白茫茫浑然难辨的纯净境界,使人唯觉其大,给人一种天地之大、宇宙之广的感慨。
C.“一痕”“一点”“一芥”的“一”字描绘其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让人顿生一种依稀恍惚、人生之微的感慨。
D.写“湖上影子”的“痕”“点”“芥”“粒”,创造出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对比。
3.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是金陵人,客此/客问元方B.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D.拉余同饮/一箪食,一瓢饮5.下列对“独”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字可看出张岱对西湖雪景情有独钟,赏雪是他诗意人生的表现,表现了他特立独行、不随俗流的生活态度。
B.“独”字暗示了张岱不同凡响的“痴”,这种孤独令他在这冷寂的天地宇宙之间体验到高雅的情趣和生命的依归。
C.“独”字写出了张岱虽有舟子为伴,但不愿与之为伍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文人雅士清高自赏和目中无人的孤傲。
D.“独”字与“舟中人两三粒”并不矛盾,只有张岱这样的雅士,才会夜赏西湖雪景,而舟子确实不会有此雅兴。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基础练习】1.填空°(1)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是日,余拿一小船,拥衣炉火,往湖心亭看雪°(2).天与与与,上下一°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3).见余,大喜曰:“ !”拉余同饮°余饮三大而别°(4).舟子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日更.定()(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有痴似相公者)()上下一白.()(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综合练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阅读课文,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阅读课文,然后问答问题°(1).课文中量词的运用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课文写景有什么特点?3.作者于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为什么?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酒逢知己干杯少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④君向潇湘我向秦【拓展练习】一.阅读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卫伏而就罪°[注]①藉(jiè):垫、衬°②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徐喷以.烟D.不以.千里称也2.解释加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3.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来?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二.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名陶知行,因他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才改名陶行知°一天,他去修理母亲的表,向修表匠提出修表时要带学生在一旁观看°次日下午,他和学生们仔细地看着修表匠把表拆了又装的全过程°当晚,他在亨达表店买到了修表工具,和几个学生动手拆装一只旧表,直到午夜才告成功,他和学生们高兴得不亦乐乎°陶行知修表一事生动地表明了他对实践的重视°请你以“实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第二十九课湖心亭看雪【基础练习】1. 略2.(1).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还还(2).白色酒杯说明【综合练习】1.(1).我撑一只小船,拥披着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往湖心亭赏雪去°(2).天与云与山与水连成一片,上下全是白色°(3).见了我,大喜过望,说:“湖里怎么还有这位先生?”拉着我一起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后与他们作别°(4).划船的伙计喃喃地说:“别说相公发痴了,还有跟相公一样痴的人哩!”2. (1).极精妙地选词,各得其所°同时,这些小到了极点的“芥…‘粒”之属,镶在上下一白的天地中,更衬得雪景广阔无垠°(2).全用白描手法,不加渲染°3.②③句能与自己同有在冷寂中赏雪的情致,必是性情中人,必是“痴”得可爱,作者在寂寞中得此意外之人,带来意外之喜,确有“知音”之感°短短的相逢,也只是强饮三杯酒而已,过后各走西东,自是不必“曾相识”的°【拓展练习】人有负盐负薪者1.C 2.(李惠)让相争的两个人看(从羊皮上打下的)盐粒,背柴的人就主动接受惩罚°3.李惠是一个仔细、认真、聪明、机智的人°语句:“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似杖击之”°4.提示:①做人要诚实,不能见利忘义°②遇事要善于动脑筋°。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环滁(chú)林壑(hè)蔚然(wèi)琅琊(yá)B. 翼然(yì)野蔌(shù)弈者(yì)繁阴(fán)C. 酒洌(liè)辄醉(zhé)伛偻(yǐ)觥筹(gōng)D. 颓然(tún)苍颜(cāng)提携(xié)喧哗(xuān)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C. 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太丘舍去3.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 禽鸟知山林之乐B. 名之者谁C. 四时之景不同D. 醉翁之意不在酒4.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下列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四处散开,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字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C.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D.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有所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6.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许多联语佳句。
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小华查阅资料得知,醉翁亭一带的建筑还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
小华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对联,发现有很多都源自《醉翁亭记》,于是他想把与课文无关的对联筛选出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练习(附答案)
《岳阳楼记》练习一、给下列字注音。
谪.守()衔.远山()浩浩汤.汤()骚.人()若夫.()怒号.()霪.雨霏霏()隐曜.()樯.倾楫摧()薄.暮冥冥()岸芷汀.兰()宠辱偕.忘()忧谗.畏讥()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1)百废.具兴(2)增.其旧制(3)前人之述备.矣(4)北通.巫峡(5)把.酒临.风(6)春和景.明(7)谪.守巴陵郡(8)属.予作文(9)予观夫巴陵胜状..(10)忧谗.畏讥(11)宠辱偕.忘(12)微.斯人(13)吾谁与归.__________(14)若夫淫雨霏霏..(15)连月不开.(16)是.进亦忧,退亦忧三、解释下列多义词。
(1)或而或长烟一空:(2)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或异二者之为:然则北通巫峡:(3)以属予作文以记之:(4)观岳阳楼之大观:不以物喜:予观夫巴陵胜状:(5)会多会于此:(6)极南极潇湘:会天大雨:感极而悲者:(7)其其喜洋洋者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四、根据句子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填在括号里。
(1)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
()(2)形容景色或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3)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4)形容水势浩大。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六、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七、填空:1、《岳阳楼记》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家、,此文以“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填原文)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朋友滕子京的。
2、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作者写作的缘由是;岳阳楼景色的特点是或。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专项练习一、文学知识填空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朝代)文学家。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是.日更定..矣这晚上八时左右 2、余拏.一小舟撑(船)3、拥毳..白汽弥漫的样子..衣炉火裹、围鸟兽的细毛4、雾凇沆砀5、惟.长堤一痕.只,只有痕迹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勉强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8、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9、舟子喃喃....曰船夫低声嘟哝10、莫.说相公..痴不要旧时对士人的尊称11、大雪.三日下雪12、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消失13、上下一.白全,都14、与余舟一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15、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罢了16、及.下船等到三、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7)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8)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四、合作探究1.写出含有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2)湖中人鸟声俱.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念俱灰万籁俱寂两败俱伤声色俱厉面面俱到人赃俱获(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鼎沸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沸沸扬扬(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此而已如是而已仅此而已说说而已(5)惟.长堤一痕惟命是从(唯命是从)惟命是听惟利是图(唯利是图)惟我独尊2.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姓名: 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语虽出自二客,其实也表达了作者与之相同的心声。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从听觉的角度写雪景,突出了冬雪的寒冷凄清。
C.〃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运用白描手法,凝练朴素地描绘出景物的形与神。
D.本文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条住西湖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非丝非符D. 一童子烧浦炉正沸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己4.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惟长堤二痕B.二童子烧酒炉正沸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二白D.余孥二小舟5.对课文《湖心亭看雪》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交代作者住西湖的特定时间与环境,暗含着对西湖雪景的痴情。
B.第二段通过对天、山、云、水,上下浑然一白的白描手法和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一芥舟,两三粒舟中人的衬托,展示了雪中西湖的壮观。
C.第二段可见作者痴心观赏雪中西湖美景的独特感受。
D.最后一段借舟子的话赞作者比客居者更痴情于西湖。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童定(geng)沆5^(hang dang)B. 一芥(ji仓)铺^(zhan)C.雾/^(song)盘饮(qiang)D.蠢衣(cui)诵喃(nan)二、填空题7.填空。
(1)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代)文学家,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11醉翁亭记欧阳修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环滁.(chú)翼.然(yì)林霏.(fēi)岩穴.(xué) huì(晦)明酒洌.(liè)山肴.(yáo) 野sù(蔌) 阴翳.(yì)yì(弈)者胜饮少辄.醉(zhé)宴hān(酣)之乐gōngchóu(觥筹)交错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名.之者谁名:命名(3)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散开(6)野芳发..而幽香芳:花发:开放(7)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8)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9)临溪而渔.渔:捕鱼(10)泉香而酒洌.洌:清(11)苍颜..白发苍颜:容颜苍老(12)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13)已而..夕阳在山已而:不久(14)树林阴翳.翳:遮盖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多义词。
(1)归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吾谁与归凝聚、聚拢回去归依(2)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淫雨霏霏弥漫的云气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3)谓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称呼为是(4)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把酒临风居高面下到面对(5)乐山水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快乐以 为乐(6)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从在(7)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秀丽茂盛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C)A.杂然/而前陈者B.负者/歌于途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解析】C项,正确的停顿应为“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5.翻译下列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训练(含答案)
第12课醉翁亭记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滁.州(chǔ)林壑.(hè)蔚.然(wèi)琅.琊(láng)B.潺.潺(chán)辄.醉(zhé)林霏.(fēi)岩穴暝.(mǐn)C.伛偻.(lǚ)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D.对弈.(yì)觥.筹(gōng)阴翳.(yì)颓.然(tū)2.解释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实词的不同意义。
(1)①太守归.而宾客从()②云归.而岩穴暝()③暮而归.()(2)①太守谓.谁()②太守自谓.也()(3)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临.溪而渔()(4)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佳木秀.而繁阴()(5)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②山水之乐.()3.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2)野芳.发而幽香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3)野芳发.而幽香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4)四时.之景不同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5)非丝非竹.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6)射.者中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7)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8)佳木秀.而繁阴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4.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释义。
(1)名之者谁“____”,______用作_______。
意思为:____________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__用作_______。
意思为:___________ (3)山行六七里“____”,______用作_______。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一、课内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A.崇祯.(zhēn)更.(gèng)定B. 毳.衣(cuì) 一芥.(jiè)C. 沆砀.(dàng) 长堤.(dī)D. 喃.喃(nán)毡.子(zhān)2.解释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含义(1)是.日更定是: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是:判断动词,是(2)是日更.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还(3)上下一白.白:白色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4)见余大.喜大:非常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与“小”相对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1)大雪..三日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3)拥毳衣炉火..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4)与余舟一芥.芥:小草,这里名词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4.将下列句中翻译成现代汉语(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而已。
6.用文中词语填空。
(1)看雪的时间:清晨(2)看雪的地点:湖心亭(3)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4)看雪的氛围:寂静、空旷、混沌、孤独(5)看雪的方式:划一小船独往(6)看到的雪景:白茫茫一片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及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祯的年号,有何意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2)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3)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明主题,突出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独、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醉翁亭记》课后同步练习1.本文的作者是,号居土。
2.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注音。
环滁.皆山也林壑.尤美渐闻水声潺.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伛偻..提携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觥.筹交错树林阴翳.3.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5.“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这里的“醉"有何深意?结合文段谈谈你的理解。
6.《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有相同的写作背景都创作于1046 年,当时,两文作者都因同一个历史事件被贬。
可以说,这是两篇息息相关的名作。
根据下面表格提示,比较两篇文章。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作品《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写作目的规劝好友,勉励自我①语言特点②骈散结合③总体构思以想象为主,写了“迁客骚人”和“古仁人”对岳阳楼景观的两种不同态度,进而表明心志叙述人称④第三人称⑤取材角度直接写岳阳楼的不多,多在借自然景观写人的情感志趣主题表达的特点直抒胸臆,表明心志⑥7.《岳阳楼记》“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加点的“乐”和《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0-2021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11 醉翁亭记【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环滁(chú) 岩穴(xuè) 琅琊(lángyá) 林壑(hè)B.林霏(fēi)晦明(huǐ)山肴(yáo)伛偻(yǔlǚ)C.野蔌(shù)弈者胜(yì)阴翳(yì)觥筹(gōng)D.翼然(yì)酒洌(liè)饮少辄醉(zhé)颓然(tu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5)云归而岩穴暝(6)野芳发而幽香(7)杂然而前陈者(8)宴酣之乐(9)觥筹交错(10)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行者休于树B.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C.山之僧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泉香而酒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B.醉翁之意不在/酒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5.用课文原句填空。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 , ”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感。
(2)《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醉态可掬的句子是: , , 。
(3)《醉翁亭记》中,作者用“ , ”写出了琅琊山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
(4)《醉翁亭记》中,作者用“ , , , ”精练传神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之美。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阅读理解】◆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1段由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B.文章第2段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作者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统编版九年级上第13课《湖心亭看雪》 同步训练(含解析)
《湖心亭看雪》同步训练一、填空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是日更定矣( )②余拏一小舟( )③雾凇沆砀(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⑤是金陵人,客此( )⑥及下船( )A.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余拏一小舟[撑(船)]B.是日更定矣(更多)上下一白(全)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勉强)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D.大雪三日(雪花)拥毳衣炉火(裹、围)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拏/一小舟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一童子/烧酒7.作者在湖心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哪两项的诗句相似?()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酒逢知己千杯少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君向潇湘我向秦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室中更无人B.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客此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D.上下一白/一览众山小9.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余住西湖余拏一小舟B.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C.是金陵人是日更定矣D.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篱楫:这里指划桨。
篙,撑船的竹杆。
揖,桨。
⑤茭:喂牲口的干草。
26.下列对两个文段中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拉余同饮”,一个“拉”字,见出对方的热情;“强饮三大白”,一个“强”字,见出作者的性情。
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姓名: 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二、填空题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 临溪而渔 _______② 溪深而鱼肥 _______③ 杂然而前陈者 _______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⑤ 往来而不绝者 _______⑥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_______ 课文《醉翁亭记》第四段紧扣一个〃乐〃字来写,用 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 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6. 《醉翁亭记》第三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_____ 、众宾欢、 ________ o7. 《醉翁亭记》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 ______、 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其中核心为 ________ o8. 用《醉翁亭记》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 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 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o② 全文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 O三、综合题A.有亭翼然临土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壬此B.作亭耄谁/水落而石出耄C.山之僧曰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指出加下划线字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D.血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A .管夷吾举壬士。
B.多会壬此。
3.下列划线词有误的一项是() C.行者休土树。
D.达壬汉阴。
A.便要还家(邀请) 威来问讯(都,全) C.春和景明(景色)佳木香而繁阴(茂盛)4.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增其旧制(规模)D.山肴野寂(蔬菜) 朝鹿夕阳(日光) A.林壑he蔚然wei 潺潺can C.喧哗xuan 阴翳yi山肴ySo 筮醉zhe B.林霏f& 晦明hui 野簌sh 。
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2.*湖心亭看雪【基础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2)拥.毳衣炉火()(3)雾凇沆砀..()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客此..痴()..() (6)莫说相公(7)焉得..更有此人() (8)焉得更.有此人() 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余拏/一小舟。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余.住西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C.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及.下船及.郡下4.写出含有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湖中人鸟声俱.绝()(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5.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试链接】【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西湖七月半①,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杭人游湖,巳②出酉③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④,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⑤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醉翁亭记....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chú)琅琊..(lánɡ)(yá)饮少辄.醉(zhé) 林霏.开(fēi)岩穴暝.(míng) 晦.明(huì)伛偻..提携(yǔ)(lǚ) 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yáo)(sù) 弈.者胜(yì)觥.筹交错(gōng) 树林阴翳.(yì)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3)日出而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4)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5)野芳.发而幽香芳:花(6)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7)泉香而酒洌.洌:清(8)山肴野蔌.蔌:菜蔬(9)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10)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11)弈.者胜弈:下棋(12)觥.筹交错觥:酒杯3.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1)秀佳木秀.而繁阴(茂盛)云归.而岩穴暝(聚拢)(2)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微斯人,吾谁与归.(投靠,依附)山水之乐.(乐趣)(3)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太守自谓.也(命名)(4)谓太守谓.谁(为,是)山之.僧曰智仙也(结构助词,的)(5)之名之.者谁(代词,代指醉翁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2)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3)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4)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5.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顺承)(3)临溪而.渔(连词,表修饰)(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6.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2)至于/负者歌于途7.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朝代)文学家,和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作者用“(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9.读《醉翁亭记》,让我们对欧阳修的品质与修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参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为欧阳修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词。
【示例】苏轼:他的文学成就举世无双,他的人生却充满坎坷,然而再多的挫折与磨难也没有将他打倒,他始终笑对生活中的无奈,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他开创宋词豪放派的先河,影响了后世的词作……苏轼的贡献是无穷的,是伟大的!欧阳修:他用笔记叙与民同乐的经历,他用心灵描绘和谐的图画,他用旷达书写潇洒的人生。
困难在他面前,就如同写在沙滩上的字,潮水一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用一生,谱出一曲旷达、悠远的壮歌。
02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0.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阅读课文第1段和第2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写景的顺序的。
第1段主要采用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作者先从远山落笔,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环境。
第2段采用时间顺序:利用时间的推移,抓住朝暮(“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及四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特点描写山中景色,最后用“乐亦无穷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11.阅读课文第3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1)本段具体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四个场景。
(用原文回答)(2)选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表现这个地方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1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醉翁之意”的理解。
醉翁之意不只在于山水之间,更在于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第1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
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第3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散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使文章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
(解析:B.作者被贬虽有抑郁和落寞,但本文重点表达的是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愁苦”和“愤懑”言之过重。
)14.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未能释然,欧阳修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示例一】我更欣赏范仲淹的人生态度。
因为他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也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
【示例二】我更欣赏柳宗元的人生态度。
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
【示例三】我更欣赏欧阳修的人生态度。
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与胸襟更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03 拓展阅读(广安中考改编)【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5.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标两处)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面下(3)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斯:这(4)掇幽芳而荫.乔木荫:遮阴纳凉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18.【乙】文中乐其岁物之丰成和安此丰年之乐者(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
【甲】文所在文章和【乙】文都表现出作者与民同乐(提取【乙】文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19.“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借景物来表现作者的情怀。
【甲】【乙】两篇选文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甲】文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乙】文表现了百姓生活太平祥和,官员能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
附【乙】文参考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
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
(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文言文句式——判断句【典型例题】下列语句中不属于判断句这一文言句式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D.莲,花之君子者也【参考答案】B(解析:A.“则”是副词,表示肯定判断;B.“也”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C.以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即“……者,……也”式;D.主语前面不用“者”停顿,在谓语后面“者也”连用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 【技法点睛】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文言文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为:句中用“者”,句末用“也”(“……者,……也”)。
它的变化形式有:①句中不用“者”,句末用“也”(“……,……也”);②句中用“者”,句末不用“也”(“……者,……”);③句末用“者也”(“……,……者也”)等。
(2)用“乃”“即”“则”“皆”“必”“本”“系”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用“是”作判断动词,比较少见(古汉语中,“是”一般用作指示代词,一般不用来表示判断)。
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此外,还有不使用任何判断词的情况,就要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了。
12*湖心亭看雪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