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气候(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思维导图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地理位置优越(一)地理位置:(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疆域辽阔:(1)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
陆地边界线长多公里,大陆海岸线长多公里。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最东端: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乌苏里江交汇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沿海和岛屿:从北到南: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陆:渤海、琼州海峡东部;中国最大的岛屿:******省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 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
精品课件-七下地理思维导图

3.气候
酷 原因:纬度高、
寒
海拔高
南 干 “白色荒
极燥
漠”
烈 地球上的“风
风
库”
北 与南极相比气温稍高、降水稍
极
多、风稍弱
南极为陆地,北极 为海洋
南北极气候差异 的原因
南极海拔远高 于北极
南极冰雪覆盖,反射更 多太阳光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位置
北海道
见课本14页图
本州 四国
领土组成
九州
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最大平原:关东平原
冬季相对温暖,夏季相对凉 爽(气温年较差小),全年 降水较多;日本的季风气候 呈现一定的海洋性特征
北部:温带季风 南部:亚热带季风
短小急促,水能丰富
地形 气候 河流
自然环境
矿产资源贫乏 森林、水能资源丰富
资源
原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出路 海外投资建厂:欧洲、美国、东亚、东南亚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大和民族 服饰
体现 建筑 饮食
气候整体上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劳动力丰富、水稻生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耕地较少,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 有种植水稻的悠久历史
发展条 件
天然橡胶
农业
课本24页图
棕榈油 椰子
主要经济作 物
蕉麻
华人华侨众多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七下地理思维导图
南极多煤炭的原因: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
经大陆漂移至此
环境污
染
问
乱捕滥 题
杀
和平利用、科学考察、
环境保护
解决措
初一地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初一地理知识点思维导图初一地理理思思维导图: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图6.2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图6.5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
(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
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
人教版8年级初一下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教学课件第9章 青藏地区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世界屋脊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地形地势: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显著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3、气候特征: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4、河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1、高寒牧业2、河谷农业(1)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2)优越条件: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肥沃。
(3)主要农作物:青稞和小麦。
3、生活习惯。
(1)饮食:糌粑、牛羊肉、青稞酒。
(2)服饰:藏袍。
(3)民居:牧民居住帐篷,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名师点睛】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因此很多藏族朋友脸上都有可爱的“高原红”。
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因此制约其种植业发展的因素是热量。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江河的源地1、位置范围: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
2、补给水源: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1)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广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2)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1、、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补给水源减少,湖泊、湿地面积缩小。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放牧、乱采滥挖,导致水土流失、草地沙化、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生态问题突出。
2、措施: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练习1、下列关于青藏高原气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为高寒气候B、年温差小C、日温差大D、冬寒夏凉,年温差大2、下列大河,不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是( D )A、长江B、黄河C、雅鲁藏布江D、珠江3、青藏高原上的三大牲畜是( D )A、牦牛、骆驼、三河马B、三河牛、三河马、绵羊C、滩牛、滩羊、河马D、牦牛、绵羊、山羊4、青藏地区河谷地带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C )A、棉花、玉米B、甘蔗、水稻C、青稞、小麦D、花生、水稻5、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地区是( B )A.三江平原 B.三江源地区C.三峡水库 D.珠穆朗玛峰6、三江源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D )①冰川萎缩②草地沙化③水土流失加剧④野生动物锐减A、②③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青藏高原区域地理PPT课件

自然带和雪线
北
海
拔5000
(
米4000
多)
年 冻 土
0 20 40 60
厚 80
度 100
( 120
米
)
唐
昆 西仑 大山 滩
楚 玛 尔 河
五 道 梁
风
火 山
沱 沱
通 天
河河
古 拉 山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厚度分布示意图
分布规律:
与纬度、高度成正相关
南
安
多
那
当
县
曲
雄
拉
萨
湖泊众多,星罗棋布 青海湖、纳木错
有利条件 光照充足 日照时间长 昼夜温差大
不利条件: 热量不足
青藏地区发展农牧业的有利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青藏地区: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1、太阳能: 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原因是纬度低,地势高,空气 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2、水能: 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横断山区各河 、黄河上游(青海龙羊峡)
青藏地区的河湖
纳木错 青海湖
以咸水湖为主要 的原因:
咸水湖通常是内陆湖, 湖水不排出或排出不畅 ,蒸发造成湖水盐分富 集形成的。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在哪里呢?
沼泽
雅鲁藏布江
黄河
澜沧江 长江 怒江
青藏高原沼泽主要分布示意图
草地
大 雪 山
降水 ①
蒸发 ②
④ 沼泽
排水 ③ 下渗
沼泽的形成
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 高原内部平坦,排水不畅 地下冻土广布,下渗能力差
太阳辐射强 日照强
寒
日温差大
适宜喜温凉作物生长、 产量高
2023年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气候因子

思维导图:气候因子【思维导图】[考点精析]气候的形成因素分析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2.海陆位置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比较多,内陆地区降水比较少。
3.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大气环流是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着各个地区的气候,同时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4.地形地势(1)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3)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
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5.洋流(1)暖流:增温增湿,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
(2)寒流:降温减湿,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
人类的活动对气候也是有影响的。
其中人类影响和改变了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因而对气候的形成和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1.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初一地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初一地理知识点思维导图初一地理知识点思维导图初一地理理思思维导图:第六章我们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图6.2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图6.5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
(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
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
地理(八年级上)思维导图

渔业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畜牧业
西部地区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绿洲)
南稻北麦
南甘北甜
南北差异(秦岭——淮河)
南油北花
定义(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
开采自然资源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
内容
工业及其重要性
我国工业门类齐全
“世界工厂”
基础雄厚
特点
规模庞大
沈阳
大连
中心
东线
南水北调工程
水资源
起始(丹江口水库——北京) 自流北上(南高北低)
中线
调水路线
西线(方案)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
水利枢纽
第一(长江水系) 第二(珠江水系)
丰富程度
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
问题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水浪费
一水多用 推广节水器具
家庭
问题与解决措施
少用洗涤剂
喷灌 滴灌
农业
地点
上游 下游
凌汛
条件 时间
有结冰期 河流向北流 初冬(刚刚结冰) 初春(刚刚熔化)
措施(破冰)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
定义
资源破坏
造成影响
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干旱(长时间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
气象灾害
洪涝(连续性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
自然灾害
分类
植被(森林)
湿润(800毫米以上)
耕地(水田)
干湿状况
农作物(水稻)
植被(森林和草原)
四带
半湿润(800~400毫米)
中国的气候特征PPT说课稿PPT讲稿思维导图知识点归纳总结[PPT白板课件]
![中国的气候特征PPT说课稿PPT讲稿思维导图知识点归纳总结[PPT白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75162727284b73f24250b3.png)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 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认识我国的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学习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及探讨其影 响因素的的重要基础。
回忆复习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 因素,才能逐步展开分析我国气候 的形成,进一步归纳其特点。
2、说教材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分析的是我国冬、夏季气温 分布特点及成因,包括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分布差异及 其成因,夏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分布差异及其成因。
学习障碍:地理关联性思维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 引导;深入分析归纳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培养。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三维整合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培养学生获
更长一些? 4、南、北方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辐射更
多?为什么?
【教师总结归纳】
太阳高度的大小和昼夜长短都会影响气温。 冬季时,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 昼长也比南方短,日照时间短,自然所获 得的太阳辐射比南方少。因此,冬季时, 北方气温比南方低。
除此之外,还有冬季风也会影响南、北方 的气温。
3、夏至日,我国南、北方,哪里白昼更长? 4、夏季,我国南、北方所获太阳辐射量差 异大不大?
【教师总结归纳】
夏季时,我国北方虽然正午太阳高度角较 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日照时间长, 因此,所获太阳辐射量差异不大。
除此以外,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 时间也比北方短,所以也使其所获太阳辐 射量有所减少。
【复习】影响我国气候形成的因素: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3章 天气与气候

01
考点记忆
考点1、世界的语言 (2)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01
考点练习
例1: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北京市掀起了学习 英语的热潮,其主要原因是( B ) A.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英语是联合国的唯一工作语言 D.英国参加2008奥运会的运动员最多
01
考点4、不同的人种
考点记忆
01
考点练习
例:有关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主要是白色人种,因为白种人最聪明 B.区别人种主要是根据人的生活习惯的差异 C.日 本经济增长速度快,是因为日本人所属的黄种人最 优秀 D.将人种分为“高等”和“低等”是种族歧视的表 现,应坚决反对
答案:D
B.O.2%
C.1.0%
D.O.4%
答案:C
01
考点记忆
考点2、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该地总人口/该地总面积
(2)分布不平衡: ➢人口稠密地区: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气候极端干旱或严寒,地势高峻
01
考点练习
例: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的自然增长率也大 B.用人口密度大小表示人口疏密程度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必然导致人口密度减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地区,城市、工业和交通都较发达
(3)人口增长速度: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记忆:(1)人站着数冰淇淋 (2)一人拿一沓钱,一张钱几人抢
01
考点练习
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市某自然村2010年度
的人口进行调查,经统计,该村年初总人口为6
初中地理《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气候适用年初一级所需时课内共用8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
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
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它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单元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几部分内容。
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习分区地理知识以及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简明、扼要,语言优美、通俗、生动。
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基本宗旨,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分析、总结的学习习惯。
专题一——“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学生借助网络、PPT软件等多种信息工具,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展示、交流,理解天气与气候的不同,从而初步形成正确的认知。
“天气与气候”是本专题的核心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还是学习后面两个专题的基础。
专题二——“气温与降水”,突出了气候两要素之间关系的学习,通过身边的人文地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区域气温与降水的差异性,学会读图用图。
专题三——“气候主要类型”,利用大量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探讨影响气候的要素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
三个专题始终围绕着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展开。
预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从各种图表、媒体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制作演示文稿交流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初步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初步了解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能通过举例和分析资料,说明地球运动、海陆、地形、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形成人地和谐的地理思维。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²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²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²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²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活动三:生活应用——气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北方的农民比南方懒吗?
简单介绍积温的概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展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指导学生通过 阅读课文资料掌握温度带的分布,以及不同温度带的作物熟制。
3、学以致用: 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以巩固新知,并通过小组合作,纠正错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 点,初步学会分析成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3、了解我等主要特征。
4、了解特殊天气的发生季节、影响范围和造成的主要危害。 过程与方法:1、初步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 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 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分布图和干湿地区分布图的方法。 2、学会通过客观的统计资料,分析气候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爱护 自然,保 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2、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我国气候特征的优劣。
1、大自然用什么办法创造出了一个个迥然各异的自然景
色?
专题问题 设计
2、一样的季节一定有一样的景色吗? 3、冬夏两季影响气温的最主要因素“纬度”没有发生变 化,为什么气温分布特征
却变化巨大?
4、北方的农民比南方懒吗?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相关图文、音频、视频资料 常规资源:教材、地图册、导学案
本单元知识的构成极其复杂,很多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与学生的 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但要究其原因又会过于抽象、深奥、难以理解。 基于以上特点,本着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的原则,在本单元设计中把本 节内容整合为四个专题,专题一:中国气温特点、成因及影响;专题 二:中国降水特点、成因及影响;专题三: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主 要特征;专题四:特殊天气和旱涝灾害。 专题一、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对图文资料的观察、分析和 归纳准确把握我国冬夏截然不同的气温特征,以及降水在时空分布上
青藏高原及其环境效应PPT课件

青藏高原——戈壁沙漠——黄土高原是一个成因上 彼此相关的耦合系统。
黄河的起源,华北平原与黄海、渤海的充填以至北 太平洋海底的粉尘堆积都是这一耦合系统的进一步延伸。
青藏高原周缘强烈地壳活动,冻土、沙漠土和黄土的 形成,气候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地质灾害区域性和周期性 的衍生也是这一耦合系统的动态变化表现。
❖ 构造变形效应:
阿尔金断裂由逆冲转变为左旋走滑,对南来的挤压起到了阻挡和转换作用,使南来挤 压力转变为北东向水平力,青藏高原开始向东滑移挤出,川滇地区强烈活动,泥河湾盆地、 榆社盆地、三门峡盆地形成。
第13页/共29页
第八幕
青藏高原隆升加强,祁连山隆起,第一级阶梯状地貌 形成。隆升速率:2~7mm.a-1,隆升高度达到1500~ 2000m。
第18页/共29页
第十一幕
1、青藏高原持续上升,平均高度达3000m以上。
2、沙漠和戈壁不断扩大,湖泊收缩,发育盐类沉积和 雅丹地形,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及腾格里等沙漠形 成;
3、黄土高原再度隆起,昆仑山北坡黄土堆积,黄土 向东南扩展并首次越过秦岭和太行山。
第19页/共29页
第十二幕
昆仑山再度强烈隆起,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强烈隆升。
第二幕
两大板块继续碰撞,并叠加了来自西方阿拉伯板块的俯冲作用,青藏高原缓慢抬升。 ❖ 构造变形效应:
产生东西向走滑和南北向扭曲。
第8页/共29页
第三幕
青藏高原第一阶段褶皱冲断抬升,地壳 硬化程度大大增强,岩体的剥露速度突然 加速【(0.07±0.025)mm.a-1→> 2mm.a-1 】。
❖构造变形效应:
❖ 构造变形效应:
近东西向断层持续走滑,青藏地体继续向东挤出。 ;沙漠黄土扩大,塔克拉玛干沙漠扩大加厚,与今天相当。
地理七上世界气候思维导图

地理七上世界气候思维导图1、南亚地理概况思维导图?地理概况思维图一般的亚都是指一些南亚地区,哪有地区比赛很the在纬度40度以前或者是在东京68度左右2、七年级上册地理思维导图急求书上有,最前面一页3、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是什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思维导图:4、7年级上册地理思维导图第二章、三章、四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中国的气候

2、下图反映的是夏 季节的情况,图中的 等温线密集,说明当地气温受 地形影响 较大,且山地南北两侧的气温比中部地 区偏 高,从地形上看,这里分布着 东西 走向的 天山 山脉。
3、吐鲁番盆地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 地方,主要原因是10 :①深居内陆,夏季 升温 快,加上云量少,光照强;②地 势低洼,四周高山环绕,热 气流难以散 发。
(2)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原因。
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原因:主要是距海远近和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 东南部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深距 内陆,加上山地阻挡,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
运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解释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并分析北方春旱、江南梅雨、伏旱的形成。
8、当西南季风控制我国西南地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华北遇春旱
B.江南有梅雨
C.东南遭台风
D.华南有寒潮
9、我国的草原多分布在 : A.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B.非季风区的高原和山地 C.东北、西南的边缘山区 D.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 答10~11题: 10.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 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 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11.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 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 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28
环节四:当堂检测——检查基础知识把握情况。
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 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 ③寒
高考地理考前全力冲刺综合题第十六讲青藏地区

核心考点:青藏地区
11.青海湖近百年来湖水下降的主要原因?
杭州的“斑马线礼让”最早从公交车开始。早在2007年,杭州市公交集团就制定了《公交营运司机五条规范》,其中明确规定“行人经人行横道时减速礼让”,从制度上保障“礼让”的实施。“ 礼让”成为全民共识,交警为文明提供“安全阀”。 语言的基础是词汇。”(张志公)“从数量上看,在九百个古汉语常用词中,虚词仅有三十来个,绝大多数部是实词;从在句中的地位来看,一句话的主干成分,都由实词充当;从掌 握的难度上看,虚词的特点和用法固然不易了解,但反映复杂事物概念的实词,变化更多,更不易弄懂记住。因此,帮助学生掌握实词是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也是文 言文词汇教学首先要抓好的重要环节”(李保初《文言文教学法》)。
相比,评价该区域种植业的气 2、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注意结合原文作答。本题题干要求“张秀才在治学方面的问题是什么”“作者在文章第二至 四段是如何逐层阐述自己的治学之道的”,可知本题有两问,考生应在原文找到相应答题区间,再结合原文作答。
核心考点:青藏地区
9.西藏有公路、航空,为什么还要下大力气修建铁路?
与公路相比,铁路运量大、速度快、客运安全舒适、长途运输运价较便 宜;与航空比,运量大、成本低、连续性好,对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带动作用大,有利于青藏高原资源开发利用和相关工业及旅游业的发展 。
10.青藏铁路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