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丁一汇主编)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地理气候区划思维导图

地理气候区划思维导图

地理气候区划思维导图地理气候区划是研究地球表面气候分布规律并进行归纳总结的学科,其目的是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区域,以便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和影响。

在进行地理气候区划时,常常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和展示相关的概念和信息。

本文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介绍地理气候区划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分区。

一、地理气候区划的基本原理地理气候区划是基于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的。

其基本原理包括:1. 综合考虑气候要素:地理气候区划的目的是研究气候分布规律,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气候要素,如温度、降水、大气压力等。

不同气候要素的分布情况对于区域气候的形成和特点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全球尺度和局地尺度相结合:地理气候区划既需要考虑全球气候的总体分布规律,也需要关注局地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因此,地理气候区划需要在全球尺度和局地尺度之间进行综合分析。

3. 综合考虑地形因素:地形对气候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气候区划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因素,如海拔高度、山脉分布、地形起伏等,从而更加准确地划分不同的气候区域。

4. 考虑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气候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地理气候区划需要考虑地球自转和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和不同纬度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气候的分布。

二、地理气候区划的主要分区根据地理气候区划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将地球表面划分为若干个主要的气候区域。

下面是常见的地理气候分区示意图:(在这里插入一个思维导图,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地理气候分区)1. 热带气候区:位于赤道附近,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较高,降水丰富,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2. 温带气候区:位于热带气候区和寒带气候区之间,四季分明,年温差较大,常见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3. 寒带气候区:位于高纬度地区,寒冷干燥,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凉爽,常见的气候类型有寒温带冷夏型和寒温带暖夏型。

4. 高山气候区:位于高海拔的山地区域,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降水较多,常见的气候类型有高山寒带气候和高山亚热带气候。

气候二轮专题复习——思维导图

气候二轮专题复习——思维导图

2017 课标1卷 影响气温的因素
8分

课标2卷 降水特征;气候类型判断;
8分
课标3卷 气候对农业影响;降水分布特征及成因 14分
江苏卷 气温特征及成因;降水影响因素
8分
海南卷 多风的原因
10分
北京卷 气候对植被影响(自然带类型及成因) 10分
【知识回顾】
描述气候特征
≥25℃ 高温/炎热
15-20℃ 凉爽
根据材料二比较A、B两地气候差异,并说明原因。
【答案】差异:A地冬季气温比B地高,夏季气温比B地略低, (或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小);A地(各月)降水量比B地多。 成因:A地距离大西洋比B地更近,海洋性更突出;A地处于盛行 西风的迎风坡,B地位于西风背风坡;且A地受(北大西洋)暖 流的影响比B地强。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均温 2.8 3.9 7 9.5 11 13 15.2 15.3 13 10 6.8 3.2 地 降水 111 118 106 102 100 97 95 99 102 104 113 116 B 均温 -7 -5 -3 3 9.9 14.8 16.6 15.3 10 5.4 0.4 -4 地 降水 51 50 49 47 46 44 42 40 43 45 48 49
【答案】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 (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为雨季), 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领悟提升】 影响气候的因素
纬度 基本因素(热量带)
气压带风带
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大陆性 地形

沿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中国的气候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用3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1.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天气、气候与人们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学习,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把抽象的天气、气候知识变成具体的有用的知识,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和生活气息,是学生乐学、爱学。

2.单元的组成情况:中国的气候这节教材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多特殊天气和多旱涝灾害。

3.单元的学习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4.单元的学习难点:学生阅读和分析图表能力的培养、提高。

5.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我国的气候和特殊天气对农业生产、生活的有利方面和危害,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6.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预期的学习成果: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要结合中国气候类型图、网络资源等进行,力求让学生从宏观把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并让学生树立起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特点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4.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5.认识我国主要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布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区图等图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学习中国的自然地理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了解我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应成为学习中国自然地理的一个基本目标。

【精品彩版】中考地理知识点+配套练习 专题十二 中国的气候

【精品彩版】中考地理知识点+配套练习 专题十二 中国的气候

第十二讲中国的气候二思维导图中国的气候气温降水温度带:6个冬季(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特点:时空分布不均匀时间空间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年内: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年际变化大800mm年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干湿区:4个复杂多样(5种)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特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沿海3种季风气候种类: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齐全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原因:位于最大大陆和最大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1.气温特点①冬季南北温差大;②夏季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2.探讨夏季青藏高原较同纬度的四川盆地气温低的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形因素),气温较低。

3.探讨冬季四川盆地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高的原因?四川盆地被高大山脉环绕,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四川盆地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故气温较高。

4.冬季(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可推导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期(河流水文特征之一)。

5.中国温度带及世界五带的对比区分中国的温度带世界的五带(1)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可将我国划分为6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6.我国的气温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作物分布差异1.降水特点:时空分布不均匀。

(1)时间分配不均匀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①年内\季节:降水集中在4-10月。

\夏秋多,冬春少。

②年际:由于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

(2)空间分布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800mm年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中国干湿区的划分5.我国的降水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生产知识点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①气候复杂多样(5种);②季风气候显著。

第15课中国气候

第15课中国气候

温度带 ≥10℃积温 生长期 分布范围
主耕要作自制然度植被
热带 >8000℃
季雨林 365(天)
海南全省和滇、粤、台 三省南部
水稻一年三熟
亚热带
4500℃— 8000℃
常绿阔叶林 218—
365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 高原以东
一年二至三熟
暖温带
3400°— 4500℃
中温带
1600°— 3400℃
寒温带 <1600℃
A.黄土高原、三江平原B.渭河谷地、汾河谷地
C.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D.泰山、庐山
• 9.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较,其相似 点与相异点是( )
• ①地势平坦,但海拔高度差异大 ②同属于中 纬度,但海陆位置差异大 ③湖泊众多,但湖 泊性质和类型差异大 ④受季风影响显著,但 季风来源差异大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线
秦岭一淮河线以南,主要是我国的亚热带和热 带地区。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广东省的雷州半 岛、海南省以及台湾南部属热带,其余均属于 亚热带。 ·秦岭一淮河线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 和黄土高原,以及辽宁省的南部属于暖温带。 大兴安岭的北段及其两侧地区属于寒温带。在 暖湿带和寒温带之间,是东西延伸、面积广阔 的中温带地区,包括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等。 ·青藏高原则属于以高寒为特征的高原气候区。
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_____夏_秋__多__,__冬, 春少 明显的差异是越__往__北__雨_季__越__短__,_降__水__集__中_程__度__越__高。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一)空间分布: 降水地区差异大(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二)时间分配:

中国的气候特征PPT说课稿PPT讲稿思维导图知识点归纳总结[PPT白板课件]

中国的气候特征PPT说课稿PPT讲稿思维导图知识点归纳总结[PPT白板课件]
以上两个原因,共同造成了南、北方夏季 气温的分布差异小。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 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认识我国的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学习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及探讨其影 响因素的的重要基础。
回忆复习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 因素,才能逐步展开分析我国气候 的形成,进一步归纳其特点。
2、说教材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分析的是我国冬、夏季气温 分布特点及成因,包括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分布差异及 其成因,夏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分布差异及其成因。
学习障碍:地理关联性思维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 引导;深入分析归纳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培养。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三维整合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培养学生获
更长一些? 4、南、北方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辐射更
多?为什么?
【教师总结归纳】
太阳高度的大小和昼夜长短都会影响气温。 冬季时,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 昼长也比南方短,日照时间短,自然所获 得的太阳辐射比南方少。因此,冬季时, 北方气温比南方低。
除此之外,还有冬季风也会影响南、北方 的气温。
3、夏至日,我国南、北方,哪里白昼更长? 4、夏季,我国南、北方所获太阳辐射量差 异大不大?
【教师总结归纳】
夏季时,我国北方虽然正午太阳高度角较 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日照时间长, 因此,所获太阳辐射量差异不大。
除此以外,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 时间也比北方短,所以也使其所获太阳辐 射量有所减少。
【复习】影响我国气候形成的因素: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1
惊蛰初候 桃始华 天 地生明媚
02
惊蛰二候 仓庚鸣 动 人心魄的春 之彩
03
惊蛰三候 鹰化为鸠 善恶共生而 择之
04
春分初候 元鸟至 最 美春之韵
06
春分三候 始电 花雨 幽芳处甜蜜 的春愁
05
春分二候 雷乃发声 阳气升腾有 大美
01
清明初候 桐始华 天 地澄澈心也 澄澈
02
清明二候 田鼠化为鴽 生动传神宇 宙间
03
立秋三候 寒蝉鸣 天 人合一显从 容
04
处暑初候 鹰乃祭鸟 秋色入心两 苍茫
06
处暑三候 禾乃登 秋 情如歌知君 意
05
处暑二候 天地始肃 走进秋阴深 处
01
白露初候 鸿雁来 仰 望亘古秋空
02
白露二候 元鸟归 很 美很特别
03
白露三候 群鸟养羞 百果香,百 鸟忙
04
秋分初候 雷始收声 绮丽的秋, 绮丽的心
03
小寒三候 雉始雊 像 花儿一样绽 放
04
大寒初候 鸡始乳 别 有一番壮怀 激烈
06
大寒三候 水泽腹坚 以磅礴之力 为四季落幕
05
大寒二候 征鸟厉疾 望不透的苍 劲
对谈1 大大科思维学 /丁一汇
对谈2 运顺应行天的地节律 /陈 来
对谈3 对智慧中华的考民验族 / 薛其坤
创作谈 创作谈 静心《四季》里, 冥想天地...
后记
二十四节气及候应表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05
霜降二候 草木黄落 霜红霜黄踏 歌行

01
立冬初候 水始冰 满 空凝淡狂歌 中
02
立冬二候 地始冻 触 摸大地的质 感
03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6、通过对表格的对比分析,归纳夏季气温特点的成因。
活动三:生活应用——气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北方的农民比南方懒吗?
简单介绍积温的概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展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指导学生通过 阅读课文资料掌握温度带的分布,以及不同温度带的作物熟制。
3、学以致用: 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以巩固新知,并通过小组合作,纠正错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 点,初步学会分析成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3、了解我等主要特征。
4、了解特殊天气的发生季节、影响范围和造成的主要危害。 过程与方法:1、初步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 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 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分布图和干湿地区分布图的方法。 2、学会通过客观的统计资料,分析气候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爱护 自然,保 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2、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我国气候特征的优劣。
1、大自然用什么办法创造出了一个个迥然各异的自然景
色?
专题问题 设计
2、一样的季节一定有一样的景色吗? 3、冬夏两季影响气温的最主要因素“纬度”没有发生变 化,为什么气温分布特征
却变化巨大?
4、北方的农民比南方懒吗?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相关图文、音频、视频资料 常规资源:教材、地图册、导学案
本单元知识的构成极其复杂,很多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与学生的 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但要究其原因又会过于抽象、深奥、难以理解。 基于以上特点,本着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的原则,在本单元设计中把本 节内容整合为四个专题,专题一:中国气温特点、成因及影响;专题 二:中国降水特点、成因及影响;专题三: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主 要特征;专题四:特殊天气和旱涝灾害。 专题一、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对图文资料的观察、分析和 归纳准确把握我国冬夏截然不同的气温特征,以及降水在时空分布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