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李花二首翻译赏析
落花译文及赏析
落花译文及赏析落花译文及赏析落花译文及赏析1落花唐代·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唐代五言律诗《落花》译文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唐代五言律诗《落花》注释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tiáo)递送斜晖(huī)。
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沾衣:指流泪。
唐代五言律诗《落花》赏析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新解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
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
咏花诗词之《李花》全诗原文鉴赏
咏花诗词之《李花》全诗原文鉴赏司马光嘉李繁相倚,园林淡泊春。
齐纨剪衣薄,吴紵下机新。
色与晴光乱,香和露气匀。
望中皆玉树,环堵不为贫。
司马光这首咏李花诗很能表明作者的志趣,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咏花之作。
诗人首先描绘李花开放于春季两个特点,一是花朵繁多,重重相倚,一是其色洁白,似乎并不曾也不想为春天增色。
所以诗人说“嘉李繁相倚,园林淡泊春”。
“淡泊”二字确为传神之笔,较之单纯的颜色描写更具神韵。
第二联诗人运用了“齐纨”、“吴紵”两个著名的丝麻织品来形容李花花瓣的晶莹清新,好象是刚刚用齐地所产纨剪裁而成的薄薄的衣服,又好象是吴地刚从机上拿下来的紵(zhu住)麻织品那样新鲜。
齐纨吴紵都是一向闻名于世的,诗人以此比喻李花,就是通过易见之物引发读者联想。
这一联实际上是对上联的补充。
上联强调李花内在精神是淡泊,即在百花争艳的春天,素白雅洁的李花好似无意争春,故以“淡泊”形容之。
补充了李花的外貌描写之后,诗人又进一步点明其“色与晴光乱”。
白色,在阳光照耀下,与晴光相仿,几乎使人分不清那是晴光,哪是李花之返照,极写李花之洁白。
“香和露气匀”,其香不浓不烈,在清露之中,很均匀地散发着。
最后诗人以“望中皆玉树,环堵不为贫”作结,明白地表示对李花的赞美之意。
望中,即视野之内。
一眼望去,所见李花满树,使之变成了玉树,有此嘉李相伴,即使处于简陋狭小所在也不为贫,也不会有贫寒之感。
旧时评花以李花为“东郭贫女”以喻其颜色淡薄且香味不浓。
诗人在这里给予彻底的翻案,赞其色与晴光乱,赞其形如玉树,赞其香和露匀,赞其志淡泊。
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情趣好尚不同于流俗,颇有独到之处。
描述冬天的诗句精选
【描述冬天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北风其凉,雨雪其雱雨雪:下雪。
雨:下,落。
雱:大雪纷飞的样子。
《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喈:风疾的`样子。
霏:霏霏,纷飞的样子。
《诗经·邶风·北风》雨雪瀌瀌,見晛曰消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
晛;太陽的热气。
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
惨慄:非常寒冷。
汉·《古诗孟冬寒气至》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汉·《古诗童童孤生柳》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凄凄:寒凉。
翳翳:-阴-暗。
希:少。
在目:眼睛所见。
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朔风:北风。
劲:猛烈。
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牖:窗户。
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唐·李白《冬日归旧山》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陽不肯饮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唐·杜甫《公安县怀古》斜陽疏竹上,残雪乱山中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陽园苑尤纷拏。
【描写雪的优美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描写雪的优美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釣寒江雪。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描写雪的优美的诗句21.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吕本中《踏莎行》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6.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
——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8.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9.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10.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蕴《咏雪联句》11.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对雪》12.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13.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元稹《南秦雪》1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毛主席《沁园春·雪》1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16.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李花》咏李花诗赏析
《李花》咏李花诗赏析
《李花》咏李花
李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花自古就是人们喜爱的花卉之一。
李花属蔷薇科落叶乔木,春季开花,白色,淡雅素洁,与桃花同为春天增色而又有其独特之处。
其花如在夜间观赏,有“花光月色两徘徊”之美,实为桃花所不及。
宋人杨万里颇爱李花、有赏李心得:“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始足看。
”颇得其奥。
咏李花诗句中写得最有气势的是韩愈的“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写得哀婉凄楚的是李商隐的“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
减粉与园箨,分香沾诸莲。
”而苏轼的“不及梨英软,应惭梅萼红。
西园有千叶,淡伫更纤浓”虽只有四句,却写出了李花淡极反浓特色。
至于杨万里的“除却断肠千树雪,别无春恨诉东风。
”更是具有诚斋体的“活法”味道是显而易见的。
《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诗词翻译及赏析
《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诗词翻译及赏析《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诗词翻译及赏析《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前言】《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属七言乐府作品。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
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注释】⑴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⑵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顶上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⑶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翻译】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鉴赏】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当前的花容人面。
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
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
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
后有人据此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
但这种说法遭到很多学者反对。
这些学者认为: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
据原诗来看,有明显的抑古尊今之意。
李花赠张十一署韩愈唐诗赏析
李花赠张十一署韩愈唐诗赏析《李花赠张十一署(或作李有花)》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38卷。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春,韩愈为江陵府法曹参军,常与功曹参军张署诗酒往还。
在二月底的一个晚上,韩愈往江陵城西看李花,张署因病未能同游,韩愈归作此诗以赠。
此诗写得奇丽精妙,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
诗歌前段着力描摹李花的情状,刻画从黑夜到清晨之间李花的物色变化,写得绚丽多姿,令人魂迷眼乱。
后段借花致慨,百感交集。
全诗情寓物中,物因情见,堪称咏物佳作。
【原文】李花赠张十一署(或作李有花)作者:唐·韩愈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
君知此处花何似,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对花岂省曾辞杯。
自从流落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
力携一尊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
【注释】①李花:全诗校:“或作李有花。
”此诗元和元年春在江陵作②练:通“谏”,冲洗。
雪羞比:指李花洁白,白雪也难与它相比。
③涘:边际。
④倒:反。
烛:照耀。
⑤金乌:太阳。
神话传说谓太阳中有三足乌,故称。
⑥著:犹喜爱。
游燕:即游宴,游乐⑦流落:困顿失意。
指贬谪阳山,徙官江陵。
⑧论理会。
⑨虚掷:白白浪费时光。
委:废弃。
指李花。
【赏析】“江陵”二语,前人多所不解。
如清末诗评家陈衍说:“桃花经日经雨,皆色褪不红,一望成林时,不如李花之鲜白夺目。
”实未领会作者深意。
“二月尾”,已点明是无月之夜。
“花不见桃”,并不是没有桃花,而是在黑夜中红桃反光微弱,看不清楚;“惟见李”,李花素白,反光强烈,在黑暗的背景中特别鲜明可见。
这里以桃花作陪衬,更突出了李花的素洁与繁茂。
王安石《寄蔡氏女子》诗:“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
”也注意到颜色与光的关系,把桃花和李花在昼夜间给人不同的感觉准确地表达出来。
最能领略韩愈此诗妙处的是南宋诗人杨万里。
【李花二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李花二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韩愈李花二首平旦入西园,梨花数株若矜夸。
旁有一株李,颜色惨惨似含嗟。
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匝至日斜。
忽忆前时经此树,正见芳意初萌牙。
奈何趁酒不省录,不见玉枝攒霜葩。
泫然为汝下雨泪,无由反旆羲和车。
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
冰盘夏荐碧实脆,斥去不御惭其花。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
长姬香御四罗列,缟裙练帨无等差。
静濯明妆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
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赏析】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春思二首》唐代诗人贾至,原文翻译赏析
《春思二首》唐代诗人贾至,原文翻译赏析本文导读:春思二首【其一】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其二】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作品译文(其一)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
(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其二)美人在吆喝着卖酒,扭动着腰肢的佳人们(在旁边作陪);金花茶配着米酒可以解酴醿酒。
在这日夜不间断的歌舞声中,最能留住来往的客人,能把长安所有的轻薄人都醉死在这温柔乡里。
作品鉴赏贾至的《春思二首》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
下面是古典诗词专家陈邦炎先生对组诗第一首(“草色青青柳色黄”)的赏析。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
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
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
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楼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像,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
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
“春心”是因春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
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
李商隐《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译文及赏析《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这两首诗是李商隐众多咏物诗中的优秀作品。
其格调比《安定城楼》更为凄凉、哀婉,与后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风格一致。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唐代:李商隐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译文其一在曲江林苑往年不可回忆,在西州今天忽然相互盼望。
水边亭台幕天大雨春寒之气还存在,丝罗褥子春天散香虽温暖让人没感知。
飞舞的蝴蝶专注采收落花之粉,美人在远处忧愁地卧在帷幕中。
长安章台街里还有其他花朵为伴,暂且问您牡丹花如楚宫女的细腰在风雨后又减损多少枝?其二不要笑石榴花盛开迟而赶不上芳春,牡丹春过早地凋落更是愁人。
它那花冠如洁白的玉盘,泪珠飞溅,伤心屡屡;无情风雨像急奏的锦瑟,繁弦促柱,破梦频频。
万里阴云密布,已不是过去花圃,一年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在前溪舞歇歌残后您若再回头看看,定会感觉到今朝风雨里牡丹的娇美姿容正奇新。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注释回中:回中有二,一为汧之回中,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一为安定之回中,在今甘肃固原县。
诗题所称回中,指后者。
牡丹,富贵花,阴历二、三月开。
下苑:指汉代的宜春下苑。
唐时称曲江池。
追:回忆。
西州:地名,指安定郡。
相期:期待;相约。
水亭:临水的亭子。
罗荐:丝绸褥子。
殷勤:情意恳切。
章台:战国时秦宫中台名。
宫腰:语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浪笑:漫笑。
榴花:石榴花。
先期:约定日期之前;在事情发生或进行之前。
零落:凋谢。
玉盘:指牡丹花冠。
似为白牡丹。
《乐府清平调词三首》(李白)原文及翻译
《乐府清平调词三首》(李白)原文及翻译乐府清平调词三首李白系列:李白诗集(乐府) 乐府清平调词1三首【题解】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首。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
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
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其一【原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2。
若非群玉山头见3,会向瑶台月下逢4。
【注释】1诗题一作《清平调词》:为李白自创新题。
2槛:栏杆。
露华:露水。
3群玉山:传说西王母所居住的仙山。
4瑶台:西王母所住的宫殿。
【译文】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其二【原文】一枝红艳露凝香1,云雨巫山枉断肠2。
借问汉宫谁得似3,可怜飞燕倚新妆4。
【注释】1「一枝」句:以红艳的牡丹比杨贵妃之美。
2云雨巫山:宋玉《高唐赋》载,楚怀王游高唐之观,梦中与巫山神女交合,女自谓。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后以「巫山云雨」指男女交欢之事。
3借问:请问。
得似:能相像。
4可怜:可爱。
飞燕。
赵飞燕,因貌美且善舞,为汉成帝所宠爱。
倚新妆。
梳妆完毕。
【译文】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其三【原文】名花倾国两相欢1,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2春风无限恨,沉香亭3北倚栏干。
【注释】1名花:指牡丹。
倾国:《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后遂以倾城、倾国作为绝代佳人的代称,这里指杨贵妃。
清平调词三首唐诗赏析
清平调词三首唐诗赏析清平调词三首唐诗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清平调词三首唐诗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清平调词三首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褴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诗鉴赏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将杨妃的衣饰,描摹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想字可以理解成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理解为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接下去春风拂褴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华贵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显艳丽。
继而,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特丹花。
与此同时,诗人又不着痕迹,将杨妃喻为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既写色,亦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以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赋予人性,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比得上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是倚仗新妆,哪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施粉黛,便是天然绝色。
这一首抑神女和飞燕,以扬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
李白《清平调·其二》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清平调·其二》原文|译文|鉴赏《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清平调·其二》原文唐代: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译文及注释译文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注释飞燕:赵飞燕,西汉皇后妆:修饰打扮鉴赏这一首,写贵妃的受宠幸。
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
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名家点评《唐诗直解》:四出媚态,不以刻意工,亦非刻意所能工。
《诗薮》:“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解释东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崔鲁、李白同咏玉环事,崔则意极精工,李则语由信笔,然不堪并论者,直是气象不同。
《唐诗解》:太白于极欢之际,加一“恨”字,意甚不浅。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三诗俱铄金石,此篇更胜。
字字得沉香亭真境。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同敬曰:“带笑”字下得有情,第三句描贵妃心事。
《唐诗摘钞》:释恨即从“带笑”来。
本无恨可释,而云然者,即《左传》(野太子申生):“君非姬氏(指鲡姬),居不安,食不饱”之意。
《增订唐诗摘钞》:婉腻动人,“解释”句情多韵多。
《古唐诗合解》:此章方写唐皇同妃子同赏木芍药。
《唐诗别裁》:本岂释天户之愁恨,托以“春风”,措词微婉。
《诗法易简录》:此首乃实赋其事而结归明皇也。
只“两相欢”三字,直写出美人绝代风神,并写得花亦栩栩欲活,所谓诗中有魂,第三句承次句,末句应首句,章法最佳。
《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旖旎动人。
锦心绣口。
《唐人绝句精华》:第三首总结,点明名花、妃子皆能长邀帝宠者,以能“舞释存风无限恨”也。
《李花》唐诗赏析
《李花》唐诗赏析【作品介绍】《李花》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24首。
【原文】李花作者:唐·李商隐李径独来数,愁情相与悬。
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
减粉与园箨,分香沾渚莲。
徐妃久已嫁,犹自玉为钿。
【注释】①数(shuò):频繁。
②悬:悬挂,牵挂。
③笑:指花开。
④挥:此指新竹,其表面有白*粉霜。
⑤沾:全诗校:“一作活。
”⑥《南史·后妃传》载,梁元帝徐妃与帝左右暨季*私通,季*每叹日:。
“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初,妃出嫁之夕,车至西川而雪霞交下,帷帘皆白,帝以为不祥,后果不终妇道。
钿:花钿,金翠珠宝作成的花朵状头饰。
【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体对照】卷539_124【李花】李商隱李徑獨來數,愁情相與懸。
自明無月夜,強笑欲風天。
減粉與園箨,分香沾諸蓮。
徐妃久已嫁,猶自玉爲钿。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doc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爱读诗的我今天给大家带来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及翻译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平调词三首《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清平调词三首⑴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
释,一作“识”。
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白话译文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清平调·其二》译文注释及赏析
《清平调·其二》译文注释及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章。
清平调·其二唐代: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译文及注释译文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注释飞燕:赵飞燕,西汉皇后妆:修饰打扮鉴赏这一首,写贵妃的受宠幸。
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
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章。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拓展推荐清平调·其一唐代: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及注释译文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清平调·其二》原文译文赏析
《清平调·其二》原文|译文|赏析
《清平调·其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中的第二首,这首诗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诗歌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清平调·其二》原文
唐代: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
注释
飞燕:赵飞燕,西汉皇后
妆:修饰打扮
赏析
这一首,写贵妃的受宠幸。
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
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清平调·其二》译文注释及赏析
《清平调·其二》译文注释及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章。
清平调·其二唐代: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译文及注释译文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注释飞燕:赵飞燕,西汉皇后妆:修饰打扮鉴赏这一首,写贵妃的受宠幸。
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
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章。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拓展推荐清平调·其一唐代: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及注释译文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李花二首翻译赏析
《李花二首》作者为唐朝诗人韩愈。
其古诗全文如下:平旦入西园,梨花数株若矜夸。
旁有一株李,颜色惨惨似含嗟。
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匝至日斜。
忽忆前时经此树,正见芳意初萌牙。
奈何趁酒不省录,不见玉枝攒霜葩。
泫然为汝下雨泪,无由反旆羲和车。
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
冰盘夏荐碧实脆,斥去不御惭其花。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
长姬香御四罗列,缟裙练帨无等差。
静濯明妆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
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