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 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条件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在认识事物时,要善于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反对一刀切和片面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意义
01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哲学基础。
02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03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05
正确处理矛盾的方法与 策略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面,对立面之间 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 发展。
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转化
同一性转化为斗争
性
当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 存、趋于一致时,它们之间的同 一性就转化为斗争性,推动事物 向相反方向发展。
斗争性转化为同一
性
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的斗争 性也可能转化为同一性,使事物 由对立走向统一。
转化条件
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如 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改变、人的主 观努力等。在实践中,要善于创 造条件,促进矛盾的转化,推动 事物的发展。
3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存在于一切事物发 展的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04
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对立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存在斗争性。
普遍性
考研政治马原理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理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要把握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1.2 基本矛盾和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基本矛盾是事物内部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分,以及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次要矛盾,新的主要矛盾的产生等。
1.3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改造的过程,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认识是人们对客观存在进行反映和理解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2.1 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社会领域的具体体现。
•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等。
2.2 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由于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财富的分配而形成的,阶级之间存在矛盾和利益冲突。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通过阶级斗争,社会上层建筑得到改变,实现新的社会秩序。
2.3 国家的本质和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和机构,是一种阶级压迫的产物。
•国家具有保护阶级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管理社会事务等职能。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1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社会公有制、按劳分配、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包括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高级阶段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阶段。
3.2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运行机制包括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3.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思想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内容。
矛盾转化原理
矛盾转化原理矛盾转化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对我们理解世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矛盾转化原理指的是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作用,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矛盾的转化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劳动者与资本家的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矛盾可能会转化为劳资合作的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同样,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转化,推动自然界的发展变化。
矛盾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矛盾的转化不是没有条件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发生。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对立双方才能相互转化、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劳动者与资本家的矛盾才可能转化为劳资合作的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同样,在自然界中,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矛盾才可能发生转化,推动自然界的发展变化。
矛盾的转化是普遍的。
矛盾的转化是普遍存在的,无处不在的。
在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转化。
无论是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自然界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都可能发生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总之,矛盾转化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对我们理解世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矛盾转化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是有条件的,是普遍的。
只有深刻理解和运用矛盾转化原理,才能更好地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2019 年第 1 期
体私营经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等,每一项改革都是采取大胆地试、勇敢地改, 稳扎稳打,通过不断努力逐步达到目标,积小胜为大胜,终于干出了一片新天地。而“有些国家搞所谓休 克疗法,结果引起了剧烈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教训是很深刻的。”[2]43
在改革开放 40 年的实践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有多种。从辩证唯物论方面说,遵循世界物质统 一性原理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就要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 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发展 的总根据。当然,客观实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因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 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党的十 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其主要标志 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但是,“我国社会主要 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3]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并以此确定我们的工作方针,这就坚持了辩证唯物论的 基本原理,使我们的改革开放行之有效、行之久远,积极稳妥、蹄疾步稳,不至于随便“翻烧饼”。从唯物辩证 法方面说,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就是要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改革开放中遇到 的矛盾。习近平指出: “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纷繁 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 系。”[2]37 这些重大关系包括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 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等。通过对这些重大问题的研 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改革开放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唯物辩证法不仅要求我们 对待矛盾要有正确的态度,即直面矛盾,在解决矛盾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还要求我们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 力,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要重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因为现在的重大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更需要全面考量、协调推 进,不能畸轻畸重,也难以单刀突进。要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 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改革也要辨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 骨,使各项改革发挥最大效能。”[2]32
选调生申论范文:“土地流转”
【导语】选调生考试申论科目的复习重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下面中公选调生考试网根据最新时事政治整理2015选调生考试申论范文:“土地流转”,帮助广大2015年参加选调生考试的考生熟悉申论写作内容。
【背景链接】村民是“主人”又被雇用,农村生产关系正悄然生变。
职业化农民的产生,让“谁是种地者”的概念模糊化了。
一些村民不种地,通过让渡土地经营权获得固定租金,同时还能受雇于职业化农民,获得一定的劳动收益。
租地耕作的职业化农民赚取经营土地获得的差价,却拿不到政府发放的种地补贴。
村民是土地名义上的主人,通过租地方式获得经营权的职业化农民,一定意义上成了打工者;而职业化农民如果雇用村民为自己劳作,则又形成另一层雇佣关系。
这是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发生的真切改变,其中的矛盾如何化解,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请围绕“矛盾”这一主题,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结合资料并联系当前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
(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观点明确,见解深刻;(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200字。
【参考答案】积极面对矛盾前进中化解矛盾矛盾常常以对立、纠纷、麻烦等形式出现,让很多人避之犹恐不及。
但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视野里,矛盾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矛盾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矛盾?又该怎样驾驭矛盾?“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着眼我国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深刻阐明了发展新阶段的矛盾运动规律,深入揭示了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思路和方法,为我们在历史新起点上推动改革发展注入了“活的灵魂”。
详解马原理重要知识点:“矛盾”规律
大家知道,考研政治中最难的当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其中马哲部分的辩证法是难点中的难点,辩证法中考察最多的、也是最难掌握的,当属“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
2014年考研政治第34题就考察了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矛盾分析法;2013年和2012年连续考察了矛盾的同一性及其作用;2011年考察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内核和线索,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扬弃”(aufheben)思想并加以唯物主义的改造,形成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质之一。
恩格斯在其著作《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将“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起作为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三大规律”,初步形成了“矛盾”理论的原生形态。
毛泽东在其哲学著作《矛盾论》中将“对立统一规律”明确阐述为“矛盾”,并给出了矛盾的定义,比较准确地探讨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矛盾分析法,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学说的重要基础,也决定了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教科书体系中对矛盾阐释的方式和呈现的面貌。
提醒同学们在学习“矛盾”规律时一定要首先紧扣概念,准确把握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本真内涵;其次要注意前后联系,尤其是与前面的“联系”和“发展”的联系,以及与后面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联系;再次是注重联系实际,提高辨识材料关键词的能力,灵活运用矛盾规律解答分析题。
学习“矛盾”规律,必须要把握的重要考点有: 1.矛盾的定义 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要注意,矛盾是一种关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是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即事物究竟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既对立又统一),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促使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简述经济基础与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与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一、经济基础与矛盾运动的关系1.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存在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它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经济基础的变动会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文化等。
2. 矛盾运动是指社会中因经济基础的矛盾和冲突而产生的各种运动和变化。
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二、经济基础的基本规律1.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的各种工具、设备和技术。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动力。
2.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指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在的矛盾运动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与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矛盾。
3.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指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内在的矛盾运动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公有制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4.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指经济基础与政治、法律、思想等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的变动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动,上层建筑的变动又会影响到经济基础的发展。
三、经济基础与矛盾运动的作用1. 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 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3. 经济基础的变动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动,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四、结论经济基础与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和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指导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刻地认识和适应这一规律,才能推动社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经济基础与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法则,对于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变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了解这一规律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分析经济基础与矛盾运动的内在通联,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案第一章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本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把握世界的本质及自然、社会、人类统一的基础,认识世界的存在状态及发展规律;同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了解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掌握辩证地认识事物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1.1.物质的根本属性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2.规律及其特点3.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核心内容4.¥5.4.意识的本质及能动作用[教学难点]1.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的关系2.意识的起源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手段]讲授为主,讨论与多媒体为辅[教学时数](6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自在世界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有两层含义:1、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
2、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二)》(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对物质的常识性理解:一个大学生的一天,早起……物质概念的历史演进: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物质形态,是“个性”。
“物质”最早由希腊文“母亲”变化而来,即创造者,它是天地之母。
中国的五行说:“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印度的“地水火风”。
王充的元气论:天地,含气之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也。
天覆于上,地偃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气中间矣。
德谟克利特:原子与虚空。
周易:八卦象征八种实物,这八种东西交互配合,演化出万事万物。
2、近代形而上学物质观:认为原子是“宇宙之砖”,原子的属性是物质的属性。
特征: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克服了直观朴素性。
局限性在于:把特殊的物质层次(原子)误认为物质的一般,把原子的个性当成物质的共性,不理解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将特定历史条件下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混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不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三分钟时间思考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
无论是出台什么样的方案 都需要首先承认中美矛盾的存在 再具体分析某一关系领域的特殊性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要性
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研讨三: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为什么能够进行广泛而又深入的合作?
研讨四:我们从美国那里学习到了什么?美国从我们这里取了哪些经? 各自取得了哪些成就?
研讨中美关系的历程 探究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区别
研讨一: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为什么没有完全一致?
中美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 等各方面存在差异, 具有各自的特殊利益。
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矛盾?
矛盾的含义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 事物内部的对立统 一关系。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 每个人身上的缺点与优点 ➢ 社会生活中的善与恶、战争与和平 ➢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
A Tip: 准确理解“事物内部” ①“事物内部”是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 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②“事物内部”并非指只有事物内部才有矛盾,事物之间也存在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
思维拓展: 哲学矛盾VS.逻辑矛盾
哲学矛盾 每个同学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特点:无处不在
逻辑矛盾 每个同学都是深圳人,又都不是深圳人
特点:可以避免
中美关系的历史:矛盾的基本属性
中美之间是既合作又冲突的关系。 合作关系——统一属性(同一性) 冲突关系——对立属性(斗争性) 斗争性和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领导干部应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和实效
领导干部应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和实效作者:王晓东来源:《决策探索》2015年第06期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
”我们要认真贯彻这一要求,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根本方法,着力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营造环境、作出贡献。
一、正确对待矛盾态度决定行动。
我国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错综复杂。
在这种形势下,能不能正确看待矛盾和问题,敢不敢正视矛盾和问题,显得尤为关键。
(一)把化解矛盾视为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矛盾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高兴不高兴、愿意不愿意,矛盾和问题总会存在、总会产生影响和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领导职位是因存在矛盾和问题而设置的,领导的一个基本职责就是解决矛盾和问题。
党员领导干部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能漠视、回避甚至掩盖,而应以正确的态度正视矛盾、面对问题。
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存在“为官不易”“为官不为”心理,有的不敢正视矛盾,面对问题采取鸵鸟政策,视而不见;有的尸位素餐,只占位不作为,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问题往外推;等等。
其结果只会导致矛盾堆积如山、问题积重难返,错失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时机。
党员领导干部往往处在各种矛盾和问题交汇的中心,必须具备发现矛盾的敏锐、正视矛盾的清醒、直面矛盾的勇气和化解矛盾的自觉。
(二)把化解矛盾当成推动改革发展的机遇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现矛盾和问题不一定是坏事,有可能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机遇。
把矛盾和问题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动力,就不能消极等待其露头、听任其演变,而应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揭露矛盾。
在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关键领域,如果见事迟、反应慢,就会错失解决重大矛盾和问题的良机。
我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矛盾叠加、问题交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义----自己整理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和法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从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法国、德国也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另一方面,又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掌握三大工人运动,常以多选题方式出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具体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标志着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可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要概念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要概念解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在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其中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来自于实践活动。
人们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感知、认识和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还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认识的真理性和科学性。
实践的这一辩证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二、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构成世界的根本要素。
物质的运动和发展是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唯物辩证法的运用,使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
三、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过程。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对抗和矛盾。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旗帜高举人民利益,主张无产阶级领导的工人阶级联合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四、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
剩余价值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过其获得的工资收入,而被资本家占有和剥削的部分。
剩余价值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可避免的产物,也是导致阶级矛盾和社会剥削的根源。
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人阶级联合广大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斗争。
社会主义革命的核心任务是消灭剥削和压迫,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通过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2020马克思基本原理选择题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A.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C.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D.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日趋激化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D.人类文明成果的最新发展3.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A.无产阶级革命学说B.无产阶级政党学说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
列宁认真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
列宁得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依据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程度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C.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D.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5. 2015年10月10日,由北京大学主办的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主义大会在北京举行。
来自世界近20个国家的400多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和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受邀参加,对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传播与发展,以及存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展开研讨。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它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C.它是符合所有人利益的普遍其理D.它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6.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是A.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普遍性的统一C.直观性和现实性的统一D.规范性和开拓性的统一7.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A.强大生命力的根源B.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最崇高的社会理想8.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单项选择题答案]1. A2.A3.D4.C5.A6.A7.B8.A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恩格斯指出:“在化学中,燃素说经过上百年的实验工作才提供了一些材料。
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
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存在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
变化。
在研究矛盾问题时,我们需要理解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即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本文将对
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进行探讨,以期对矛盾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起决定作用、引起或主导
矛盾变化的方面。
主要方面对矛盾的性质、特点和发展方向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
在研究矛盾问题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矛盾的主要方面,深入分析其特点和规律,以便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
其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起次要作用、被主要方面
所决定、受主要方面的制约和影响的方面。
次要方面对矛盾的性质、特点和发展方向起着次要的作用,其变化往往是在主要方面的支配
下进行的。
因此,我们在研究矛盾问题时,也需要对矛盾的次要方
面进行充分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
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正确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科学地指导和推动事物的发展。
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才能更好地促进事物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总之,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是事物发展的重要规律,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不断提高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推动事物的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引发更多关于矛盾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矛盾的三个基本原理
矛盾的三个基本原理
矛盾的三个基本原理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以及矛盾的不平衡性。
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
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这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这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矛盾使用不同的方法。
矛盾的不平衡性是指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这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这三个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对世界的完整理解。
矛盾的普遍性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矛盾的特殊性揭示了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矛盾的不平衡性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趋势。
掌握这三个基本原理,对于正确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矛盾运动的原理
矛盾运动的原理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
首先,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在世界上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着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无论是自然界的事物,还是社会的事物,都是在矛盾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
其次,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
每个矛盾都有其特殊的性质和规律。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确定上。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矛盾运动的原理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矛盾的存在使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矛盾的解决推动事物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决定了矛盾运动的规律性。
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矛盾运动的规律表现为矛盾的斗争、矛盾的转化和矛盾的统一。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转化使事物发展的方向发生变化,矛盾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结果。
总之,矛盾运动的原理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决定了矛盾运动的规律性,推动着事物不断发展变化。
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矛盾运动的原理,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更好地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学习继承发扬毛泽东教育思想
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习好唯物辩证法,特别是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㊁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㊁推动工作;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㊁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㊂要将 六个必须坚持 作为全党的 共同语言 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全党的 共同语言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全党的 共同语言 ,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内容是全党的 共同语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这一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即 六个必须坚持 ,是全党新的 共同语言 ㊂这些 共同语言 既具有唯物论的特质,又具有辩证法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㊂学会了这些 共同语言 ,我们才能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㊁核心要义㊁实践要求,真正用以武装头脑㊁指导实践㊁推动工作㊂要在 两个结合 中开创辩证法的新时代㊂毛泽东同志说,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必须写出新的著作㊁创造新的理论,为当前的政治服务㊂习近平总书记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 两个结合 的重大命题,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㊁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㊂ 两个结合 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 两个结合 ,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才能在新时代学习辩证法㊁运用辩证法㊁发展辩证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㊂(本文作者㊀㊀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学习继承发扬毛泽东教育思想怀㊀进㊀鹏㊀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㊁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㊁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㊁精辟深邃,有力指引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更加深刻地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㊁民族复兴伟业㊂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㊁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教育家㊂他一生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具体教育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教育思想,构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㊂我们深切缅怀毛泽东同志的光辉业绩,特别是他关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㊂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深入学习继承发扬毛泽东教育思想㊂第一,毛泽东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光彩夺目的篇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教育领域的结晶在毛泽东同志光辉㊁战斗的一生中,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教育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推动中国教育焕发新生,有力指引党的教育事业不断向前进㊂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 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㊂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主持洛川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规定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政策: 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㊂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又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方向,指出 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㊂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㊂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㊂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教育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万紫千红的办学热潮㊂在‘论联合政府“中又进一步阐明: 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㊁科学的㊁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㊂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人才匮乏㊁文盲率高达80%的严峻形势,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坚持 两条腿走路 多种形式办学 ㊂毛泽东同志坚决反对照抄照搬苏联的教材,认为 苏联的教材,应当学的就要学,不应当学的就不要学㊂你们要来一个改革,不要照抄外国的,一定要符合中国的情况,并且还要有地方的特点 ㊂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德㊁智㊁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㊂在改造旧教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的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总结国内国外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㊁智育㊁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并向全国青年发出 身体好㊁学习好㊁工作好 的号召㊂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 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 ,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地参加生产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㊁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㊂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培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㊂毛泽东同志对教师队伍深切关怀,具有浓郁的教师情结㊁师生情谊和教育情怀㊂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抗大教员题词: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㊂ 毛泽东同志认为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加强学习,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㊁应用它 , 要向生产者学习,向工人学习,向贫农下中农学习,在学校则要向学生学习,向自己教育的对象学习 ,在工作和学习中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㊂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毛泽东同志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明确教育是国之大计㊁党之大计,对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㊁发生格局性变化㊂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教育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稳步提升,教育现代化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㊂党的事业每发展一步,党的理论创新就前进一步;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㊂新时代新征程,我们纪念毛泽东同志,学习继承发扬毛泽东教育思想,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㊂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掌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㊁怎样培养人㊁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㊂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㊂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教育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教育的期待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㊁兴教之源㊂我们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不断加快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大力弘扬中国特有的 教育家精神 ,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 四有 好老师,做学生为学㊁为事㊁为人的 大先生 ,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筑牢为党育人㊁为国育才的坚实基础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㊁中国的实际来办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㊁民族复兴伟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㊂教育㊁科技㊁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㊁战略性支撑㊂我们要牢牢扎根中国㊁融通中外,立足时代㊁面向未来,统筹推进教育强国与科技强国㊁人才强国建设,开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动能新优势㊂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㊂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㊂(本文作者㊀㊀教育部党组书记㊁部长)毛泽东同志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光辉典范高㊀㊀翔㊀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㊂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提供了有利文化条件㊂一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毛泽东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开展理论创造和文化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㊂(一)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在对各种新思潮的比较鉴别中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㊂毛泽东同志早年求学期间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将其深深融入道德修养㊁价值观念和创。
自然辩证法教程
自然辩证法教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
他认为世界是一个永远正在变化的整体,万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自然辩证法旨在探讨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揭示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方向。
自然辩证法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心主义”两种思想,其中“辩证唯物主义”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辩证法”的运用。
辩证法是指在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要看到事物的许多方面、矛盾运动、内部联系等。
辩证法要求我们超越对事物的片面认识,要全面地看待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只有通过辩证法的运用,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改造世界。
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内容包括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的应用等方面。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要介绍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矛盾统一规律强调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否定之否定规律强调事物发展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否定会促使新的事物产生。
要介绍辩证法的应用。
辩证法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也适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在自然科学领域,我们可以通过辩证法的运用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社会科学领域,我们可以通过辩证法的运用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进步。
要进行实践教学。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辩证法的理论,掌握辩证法的运用方法。
实践教学可以包括实验、调查研究等形式,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加深对辩证法的理解,提高辩证法的运用能力。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体系,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辩证法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本教程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然辩证法,提升思维水平,为创造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第二篇示例:自然辨证法是一种关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它探讨了自然界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
我们强调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出化解产能过剩,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等,都是针对一些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的。
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
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