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毛泽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重温诗句,提炼主线1.读诗句,谈感受: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结合资料了解了长征。
长征和红军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长征:艰难险阻红军:不怕困难、豪迈、豁达)2.读诗引句:文有文心,诗有诗眼。
诗中的哪两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顺势板书“远征难、只等闲”)3.理解诗眼,指导朗读。
(1)理解“等闲”:比如“我们绝非等闲之辈”,这句话中的“等闲”是一般、平常的意思,诗眼中的“等闲”也是平常的意思。
(2)理解“万水千山”:这句诗中的哪个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万水千山)诗人在诗中提到了哪些山、哪些水呢?(五岭乌蒙岷山金沙江大渡河)(3)引发质疑:红军在长征途中仅仅经历了这几座山、这几条河吗?课件出示:资料袋1934年10月,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进行长征。
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座座大山,跨过多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4)引导揣摩:红军长征经过11个省,翻越座座大山,跨过多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0红军不怕远征难》优质课精品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研读路线图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面对的重重困难。
2.了解遵义会议重大转折事件,通过研读史实资料、欣赏文艺作品等方式体会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远征精神。
3.学习和传承红军长征精神,绘绘“我们的长征路”。
教学内容:一、长征大家说,回望“长征路”导语:同学们,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一次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壮举,它就是——红军长征。
“长征”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且遥远的词,但早在各类影视作品和学科知识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埋下了不少关于长征的红色印象。
课前我们已经在长征印象资料包中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长征记忆进行预习,请你们说说长征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吧!学生1:我听了《长征组歌》,这首歌听起来恢弘、大气,我猜长征是让人心潮澎湃的一段历史。
学生2:《朱德的扁担》是我们二年级学过的课文,我还记得课文写了朱德队长以身作则,和战士们一起同甘共苦的事情。
学生3:我们去过四明山革命烈士陈列馆,在那里了解到革命的许多历史,也感受到烈士们不屈斗争的精神。
通过交流,大家对长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场远征为什么“难”?红军又为什么不怕?让我们走进《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一起去探寻其中的秘密吧!二、重走长征路,感悟“长征难”(一)重走长征路第一站:水深火热导语: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
看,这就是“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请大家小组合作,研读路线图,要求如下:贴一贴:在红军途径的地方贴上红旗;圈一圈,圈出国民党的封锁路线;说一说:说说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学生1:从图中我们学习到,红军长征是从江西瑞金出发,路过了遵义、泸定桥、毛尔盖等地,最后在甘肃会宁会师。
这条路很长,红军长征途中还不断受到了敌人的围堵。
教师提升:看,当时国民党的人数是红军的10倍多,可想而知,他们在长征途中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啊!这条路有多长,我们坐上旅游车去感受一下。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道法第九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忆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初步了解红军长征征程中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岀的巨大牺牲,了解长征途中的故事。
了解党的历史,坚持党的领导。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养成发扬革命传统、努力报效祖国的好习惯。
3.情感与态度传承红军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回忆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初步了解红军长征征程中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岀的巨大牺牲,了解长征途中的故事。
了解党的历史,坚持党的领导。
难点:探索、传承红军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故事卡片。
【教学过程】板块一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播放《七律·长征》朗诵视频,学生读《七律·长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导入课题(板书:红军不怕远征难),简要交代红军长征的原因。
师:远征到底有多远?是一条怎样的路?又会面临怎样的困难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回忆伟大征程。
(板书:回忆征程)板块二回忆伟大征程,了解长征艰辛1.抓住“活动园”,引导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园中《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谈谈自己的发现。
(学生谈发现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长征路途中的艰难险阻)2.教师补充资料,直观地感受艰辛教师补充1934年11月国民党对红军主力部队连续进行三次封锁,红军战士锐减,伤亡惨重等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征的艰辛。
师:长征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这么多的艰辛,红军是如何排除万难的呢?这还得从那一次会议说起。
3.了解遵义会议及其党史上的重要意义出示遵义会议遗址图片,简介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师:毛主席带领着红军挥师北上,克服了万难,领导着红军战士以顽强的毅力,一次次突破极限。
几十年后,有位红军老战士还清楚记得当年红军长征的情景,请同学们读读“阅读角”中“回忆伟大征程”的内容。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统编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探究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原因。
2.懂得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感悟长征精神,在生活中学习、传承长征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红军长征及其伟大意义,感悟长征精神。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第 9 课《中国有了共产党》。
本课为第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观察图片: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说说人们都在纪念什么?2.学生交流3.提问:你了解长征吗?关于长征大家还想了解什么呢?(1)生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2)生2:红军在长征的路上都遇到了什么困难?(3)生3:红军战士是怎么在艰苦的远征中坚持下来的。
(4)生4:为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4.叙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那段征程,探究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各地纪念长征的活动图片拉近学生与这段历史的距离。
由于学生对于长征不是一无所知,所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起对长征的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未知入手,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感受长征之“难”。
1.叙述:我们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长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根据地,都被红军粉碎。
然而,第五次反“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红军与优势兵力的敌人硬打硬碰,损失惨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2.提问:这场远征“难”在哪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拿出课上学习单,一起看看红军战士们都遇到了哪些困难?3.材料分析:(1)呈现材料(2)学生交流(3)小结:正如大家所说,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不仅要在漫长的行军中适应缺衣少食的艰苦生活,还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更要时刻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进行战斗。
长征,是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历经艰险的远征!(板书:历经艰险路途遥远环境险恶敌人围堵生活艰苦)4.叙述:然而,红军遇到的困难远不止这些,在长征初期,红军还面临着极其危急的局面。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个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准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因为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准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时数] 一教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逶迤(wēi yí)磅礴(páng 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导入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借助多媒体播放红军长征的录像,教师介绍长征的历史事实,并让学生哲学歌曲《七律长征》,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三、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诗歌之后,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其中的一句诗,并说说理由。
四、学习新课1、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讨论交流后,明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师: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
齐读课题——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师小结: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走进《长征》.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师:请同学们翻书80页,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理念】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结合课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重要词语意思、理解诗句包含的'内容。
2、情感目标: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深情悟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关于长征的照片、电影片段制作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长征知识1、播放录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简介律诗及相关长征知识,让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长征知识【设计意图】学生对长征知识较陌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拉近与历史的距离。
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意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未成曲调先有情”,既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又为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作铺垫。
二、讲读结合,引导学生感知诗意1、播放范读录音,掌握好韵律2、汇报生字词自学情况,评比自学标兵【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汇报的过程显现学生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组织语言处理信息能力,汇报的过程也是自学方法交流的过程。
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三课时 精品教案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下第九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第3课时教学设计1.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意识到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并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
2.在分享与家人之间的小矛盾、小冲突的过程中,体会家人对你浓浓的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矛盾。
教学难点:面对家庭冲突和矛盾时如何理解家人?教学准备:PPT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课时一、激趣引入。
1.一个小学生的烦恼自述我已经五年级了,可爸爸妈妈还是把我当作小孩子,什么都不让我作主。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我说看会儿电视,可他们俩偏偏说看电视耽误学习,就是不让看。
报兴趣班时,我喜欢舞蹈和书法,可他们却说舞蹈和书法对学习没有帮助,所以他们非要让我选英语和作文,一点儿都不尊重我的选择。
你说,当他们的女儿怎么这么难呢?我都烦死了。
我都不想理他们了。
2.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和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如何面对和解决呢?3.当你和家人产生矛盾的时候,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做法呢?是不是也不想理他们呢?4.揭示课题:1.读懂彼此的心二、新知探究活动一:主动交流常沟通(一)主动化解矛盾1.议一议:当你和家人产生矛盾的时候,通常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做法?(1)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经验(2)各小组将有用的经验收集起来。
(3)全班交流与家人产生矛盾时的有效做法。
(4师小结: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我们需要理性面对,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将矛盾化解。
2.听一听,说一说: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1)发生矛盾还不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我,而且他们也不总是对的。
所以,我会跟他们吵,把事情说清楚,我不再是小孩子了。
(2)我会努力做到不与他们争吵,也不说过头话,避免激化矛盾。
事后我会和他们说我的道理。
(3)我不会和他们争吵,反正总是我不对,他们说我就听着,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人教版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五年级语文第九册《七律·长征》教课方案背景一、课题:小学人教版语文第九册《七律·长征》1、课时: 2 课时2、学生课前准备:(1)小组自制卡片教具:不怕远征难—五岭—乌蒙—金沙水—大度桥—岷山—尽开颜(2)课前利用各样门路采集有关红军长征故事的图片、文字、记录片以及毛泽东主席的有关资料。
3、教师课前准备:①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VCR。
②准备诗配乐《七律·长征》。
③教课多媒体课件。
二、教课目的:知识方面:1 、学会 3 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澎湃、万水千山”的意思;领会理解这些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的意思并领会红军的所向披靡的精神、勇敢豪放的气派。
3、认识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4、简单认识律诗的特色,知道本文中所用的手法:夸张与对照,认识本诗的风格:浪漫主义手法。
5、领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在感情上遇到感染和熏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情教育方面:1、理解诗句内容,感觉毛泽东及此中国工农红军达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豪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领会毛泽东作为诗人,作为一代伟人的广博胸襟、高昂的气质。
2、培育学生坚韧坚强的的意志质量。
发展学生能力方面:培育学生采集办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剖析《七律· 长征》是人民教育第一版社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一首七律诗。
全诗以直白的词汇、豪放的语势,归纳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困难险阻、百折不回的英雄气派。
写诗的背景是 1935 年 10 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前所未有的长征获得了伟大的成功。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红军不怕远征难PPT课件【部编本】
战斗中的红五次反“ 围剿” 失 败,红军损失惨重, 被迫撤 出中央革.命根 据地,踏上了 战略转移 的漫漫征程。
长征路上,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会如何学习和传承长征 精神呢?
为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觉得红军战士们都是不怕牺牲的 大英雄!
红军战士还得时刻面对敌人的围追堵 红军战士们 要翻山越岭, 这 一路的环境太险 恶了!
不怕牺牲 浴血奋战 百折不挠 勇往直前
长征中, 仅红一方 面军的行程就有两万五 千里。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年级 道德与法治
人们在纪念什么?
资料
资料
资料
说一说
我知道红军长征走过了两万五 千里,路途特别遥远。
红军长征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和 危险,非常艰难。
问一问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红军在长征的路上都遇到了什么困难?
红军战士是怎么在艰苦的长征中坚持下来的? 为什么红军 “不怕”远征难?
为什么要长征?
如果继续下去,红军将面临怎样的境地?
遵义会议
资料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遵义 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 国革.命从此开始走上胜利之路。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 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共产党从 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后,红军排除万难, 挥师北上。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 征是播种机。
40余座 我喜欢玩网络游戏,每次玩起来就停不下来。
这种精神也是红军不怕 远征难,能够顺利完成 长征的原因之一。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统编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探究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原因。
2.懂得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感悟长征精神,在生活中学习、传承长征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红军长征及其伟大意义,感悟长征精神。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第 9 课《中国有了共产党》。
本课为第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观察图片: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说说人们都在纪念什么?2.学生交流3.提问:你了解长征吗?关于长征大家还想了解什么呢?(1)生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2)生2:红军在长征的路上都遇到了什么困难?(3)生3:红军战士是怎么在艰苦的远征中坚持下来的。
(4)生4:为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4.叙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那段征程,探究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各地纪念长征的活动图片拉近学生与这段历史的距离。
由于学生对于长征不是一无所知,所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起对长征的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未知入手,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感受长征之“难”。
1.叙述:我们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长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根据地,都被红军粉碎。
然而,第五次反“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红军与优势兵力的敌人硬打硬碰,损失惨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2.提问:这场远征“难”在哪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拿出课上学习单,一起看看红军战士们都遇到了哪些困难?3.材料分析:(1)呈现材料(2)学生交流(3)小结:正如大家所说,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不仅要在漫长的行军中适应缺衣少食的艰苦生活,还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更要时刻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进行战斗。
长征,是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历经艰险的远征!(板书:历经艰险路途遥远环境险恶敌人围堵生活艰苦)4.叙述:然而,红军遇到的困难远不止这些,在长征初期,红军还面临着极其危急的局面。
部编版六年级(上)七律·长征精品教案
1.谈话揭题,读通读懂古诗同学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
(让学生自由地读2分钟)2.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出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毛泽东主席是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一代伟人,他回顾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按照下面的格式说一说:(投影)当我读到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5.同学间交流读诗心得,谈感受。
6.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红军战士们的壮志豪情。
大家再来读诗吧。
(二)赏读,领略诗歌意境师: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的出示)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交流)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认真诵读全诗,这两句诗句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中心句,请用笔把它画出来。
你们都是画的这两行吗?(板书:远征难)理解“万水千山”“只等闲”,谁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谁来读好这两句?(指名读)谁愿意读?我们一起读。
(齐读)第1句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第2句后面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2.“五岭/ 逶迤/ 腾/ 细浪,乌蒙/ 磅礴/ 走/ 泥丸”。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部编本04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红军四次“围剿”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长征的开始。
掌握遵义会议的的召开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过程及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教师对长征是我们的失利、敌人的暂时胜利开始,变成我们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这一过程的引导,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事物的方法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红军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是由于执行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作战方针的结果;王明“左”倾错误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了长征的原因。
②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红军长征是一个伟大的艰苦历程。
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的感情。
学习人民军队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教学方法:分组导学。
分组:依据学生的性格、性别、能力、家庭背景等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精心设计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1.由学生做复习小导师,复习:(1)南昌起义的时间及主要人物和历史意义;(2)“八七”会议的时间和历史意义;(3)三湾改编的历史意义;(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5)国共对峙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纲领;(6)红色政权建立的时间和主要领导人;2.由学生讲述有关长征的故事,如:《四度赤水》,《红军鞋》;《老山界》《过雪山,草地》《飞夺泸定桥》教师提问: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启发学生理解:在红军和中国革命处于危急时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被迫长征。
3.由学生设计表格,概括遵义会议的召开,内容和历史意义4.由学生讲解长征胜利这一幕,结合地图,明确红军经过的十一个省份:赣,湘,闽,粤,桂,黔,滇,川,康,甘,陕。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2课红军长征教学目标记住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召开、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简述遵义会议主要内容,理解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能力和方法1.通过遵义会议前后红军面临的险恶形势,遵义会议内容及会后革命形势的发展,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2.通过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通过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3.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人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
2.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将学生的视线导向大屏幕):问:知道这段视频描写的是哪段历史吗?引入:一位美国记者这样说道: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今天就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去感受革命的艰难曲折,去体验这伟大的长征精神吧!二、教学新课板书:第12课《红军长征》师:“苦不苦,问问红军长征二万五”。
长征是伟大的,也是悲壮的,是被逼的。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这是我们首先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一)、红军长征的原因要问红军为何长征?这还得从红军的发展说起。
到1930年红军发展到10多万人,在全国建立了15个革命根据地,这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极大的恐慌,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从1930年到1933年,对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课文难点:理解诗意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1、同学们,在80年前,在我们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一个伟大的胜利,前不久,我们的党和国家作了隆重的纪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胜利吗?……这就是长征,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交流对长征的认识。
课内:课外:课件展示课后的“资料袋”。
过渡:漫长的二五五千里长征,发生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诞生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七律.长征》就是其中最辉煌的一篇。
二、自读诗句,读通读顺。
1、解题:体裁、题目2、自读,读通读顺诗句,生字词多读几遍。
3、检测初读情况。
(1)抽学生读(2)认读生字:重点字音:磅、岷(3)指导书写生字三、交流理解、指导朗读1、同学们,根据你对长征的认识,如果让你也来一次长征,你会觉得怎么样,请选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来表达。
(难)你选“难”,面对长征之难,面对远征之难,红军的态度是“不怕”,红军不怕远征难,所以二万五千里的万水千山在红军眼里——“只等闲”。
解释等闲:平常、平平常常、稀松平常。
读出红军的无畏、读出红军的轻蔑。
这两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难”难在哪里?(万水千山)怎样的万水千山啊?红军又是如何地不怕?这需要我们大家认真地去研读。
2、结合课下注释和老师提供的词语注释自读理解诗意。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诗意的理解。
4、师生交流探讨。
难在哪里?又是如何地不怕?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结合和当地山岭认识五岭和乌蒙山的大、高,体会千山之难。
)但是在红军的眼里它们不是高大的山脉,不是广袤的山岭,而是腾起的细小的浪花,只是滚动的泥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搜集、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
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作为红军战士的学生搜集长征故事,并准备上课讲述。
作为摄影师的学生课下搜集长征图片,做成幻灯片准备上课演示。
作为地理学家的学生课下把长征经过预习好,准备上课讲述。
2.教师准备:阅读教材,钻研教学参考书,结合学科专业刊物以及有关的最新研究信息和成果,完成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
多角度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红军不怕远征难》。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生一起朗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课件出示《七律长征》。
师:毛泽东同志以磅礴的气势为我们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的这次壮举。
作为新中国的儿女,我们都应该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因为这是一部倾注了红军战士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历史,没有这段历史,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 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习新课:1.出示多媒体课件如下,给学生分组。
学生看书,准备自己的问题。
2.长征的原因:师:先由历史学家起来说一下红军长征的原因?生: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师: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失败?生:博古和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指挥。
师:前四次反围剿结果怎样?
生:胜利。
师:为什么胜利?生:因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正确指挥。
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
红军奋战一年,没能打退敌人的进攻,中央根据地越来越小。
这样下去会怎样呢?生:红军将会被消灭。
师:于是党中央决定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进行长征。
3.长征的经过;
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师:请地理学家上来给大家讲讲长征的经过。
一学生上台指图讲述长征经过。
点击鼠标,边讲边在图上依次出示:生讲述过程中强调红军冲破四道封锁线后为什么改道贵州;四渡赤水河的意义;巧渡金沙江的意义。
4.遵义会议: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一事件被称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呢?生:遵义会议。
出示遵义会议图片,问题:“想一想,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生答。
师分析:为什么说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就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呢?遵义会议之前,博古的左倾错误指挥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失利。
如果任由他指挥下去,红军仍然很危险。
而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全权负责指挥军事。
实际上就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最后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所以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所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放影片《万水千山》片断《飞夺泸定桥》。
师点评:我们今天哪怕一分的安宁和幸福也是革命先烈用十分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师指图讲述红二、四方面军的长征路线。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6.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生答后师分析讲述。
出示:“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出示:毛泽东图片,毛泽东这样评价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7.红军战士谈经历,摄影师演示长征图片,随军记者谈长征中的艰难险阻。
讨论长征精神。
师:震人心魄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了,我们请红军战士来讲一讲他在长征途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两生上台讲述《丰碑》、《草地夜行》。
师: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留下了无数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下面请摄影师上场,给大家展示他在长征途中拍摄的照片。
生上场,演示并解说长征图片。
师:摄影师的展示让我们又重走了一遍长征路,又感受了一遍战火纷飞的长征岁月。
我们再听一听随军记者的报道。
长征中的事情很多,我们只听记者报道一下长征中的艰难险阻。
两生起来报道长征中的艰难险阻。
师总结:①敌人的围追堵截;②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
的草地;③缺少粮食给养等。
(啃树皮、吃草根、咬牛皮带等。
)师出示资料:“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 条山脉,其中5 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 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 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
平均每天行军71 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 师:同学们参加过模拟长征吗?累不累?我们学校的模拟长征是60 华里,同学们走了一天。
而中央红军整整走了一年,平均每天走71 华里,而且是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还要经常地打仗,所以说近乎奇迹。
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完成了这样艰苦的行军呢?生:长征精神。
师: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多名学生回答。
师出示,学生齐读:“是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作风;是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 师: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你说,我说,大家说。
生先同桌互相说,再站起来说。
师总结: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谈得非常热烈。
今天我们不用再去爬雪山,过草地,钻枪林,冒弹雨,但这新时期的和平长征路并不比万里长征路轻松易走。
希望同学们一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担起我们的责任,做一名新时代的幸福生活的创造者!8.推荐作业:
学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你了解到了发生在长征途中那么多著名战役和红军战士们的英雄事迹。
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带游客走长征路,忆革命史。
你准备怎样设计这条线路,重点应推出哪几个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