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锦风格特征及形成
传统蜀锦色彩的特征分析
传统蜀锦色彩的特征分析作者:乔熠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11期摘要:蜀锦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织锦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本文通过对历代蜀锦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传统蜀锦色彩的四大特征:延续五色学说的设色理念,斑斓多彩的色彩氛围,对比与调和的色彩构成,以及独树一帜的晕色效果。
以期为蜀锦的保护传承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更好地发扬它在色彩运用方面的优点。
关键词:蜀锦;传统;色彩蜀锦是四川成都地区织造的一种花锦,它是古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四川地区自然环境和文化风俗的长期孕育中,蜀锦形成了独特的色彩风格。
蜀地是道教的发源地,传统蜀锦色彩深受五色学说影响,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绿、红、流黄、碧、紫为间色,红灰、黄灰、青灰等为复色,其余为补色。
传统蜀锦配色古朴典雅,色调庄重沉稳,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华美的装饰风格。
1 延续五色学说的设色理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特别信奉阴阳五行思想,而蜀地作为道教的发源地受道家思想文化影响很深。
因此,将“阴阳五行”广泛运用于观察人间万象和宇宙乾坤。
在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行“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行”是产生万事万物的本源性要素,“五色”则作为色之本源,人们再通过这“五正色”的不同组合方式创造出更多的色彩。
蜀锦技艺在汉代获得了较大发展,“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是汉式织锦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一,它充分展现了“五色学说”这种设色理念在传统蜀锦中的运用。
该锦以藏蓝色为地,以红、黄、蓝、绿、白五色彩丝织出纹样。
由于当时对五正色的使用并不是非常严格,所以分别用“绿”取代“青”,用“蓝”取代“黑”。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以“山状云”作为纹样骨架,图案整体向水平方向铺展延绵。
云气纹样之间遍布祥禽瑞兽,并伴有寓意吉祥的铭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些文字较为直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除此之外,同类型的织锦还有“长乐明光”、“韩仁绣”等。
成都蜀锦的发展与形成
成都蜀锦的发展与形成1979年,邓小平访美,赠送给了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一幅双面刺绣。
那副刺绣便是蜀锦。
成都的蜀锦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沈从文在《蜀中锦》说:“蜀锦居中国四大名锦之首、为中国织锦第一座里程碑,蜀锦是“四川成都所织造的花锦” 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0多年前,一条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出玉门关、从新疆抵达中亚乃至欧洲的古老商道,串起了古老中国和非洲、欧洲各国的商贸往来,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四川在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上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一当年丝绸之路上运送的最主要的货物丝绸,绝大部分就来自这里。
此外,近年来,对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推进以及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实,四川在几千年前也通过这两条道路向世界各地输出产品,通过“南方丝绸之路”直到印缅、越南、老挝至南亚;从“北方丝绸之路”直到西域至亚欧。
四川古称“蜀”是桑蚕丝绸业起源最早、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川人始祖-嫘祖,始创了蚕丝文明,并且后来演变为了丝绸产业。
所以她被誉为“蚕神”。
嫘祖始创的桑蚕丝绸首先在古西陵国各部落氏族推广应用,后来逐渐向成都平原地区传播发展,在古蜀王国统治三星堆时期,丝绸产业发展至一个相当繁荣的时期。
第一代蜀王蚕丛是嫘祖的直系子孙,在蚕丛时代,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了嫘祖开创的丝绸文明。
随着古蜀三星堆文明的衰落,丝绸产业的中心向成都转移,最后在成都沉积稳固下来,从嫘祖时期起始,经过两千年积累,不断完善发展的丝绸生产技术发展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
秦灭蜀后,便在成都设" 锦官城" ,置"锦官"管理织锦刺绣。
汉朝时成都蜀锦织造业便已经十分发达,朝廷在成都设有专管织锦的官员,因此成都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而环绕成都的锦江,也因有众多织工在其中洗濯蜀锦而得名。
谈谈蜀锦不同时期的织物纹样特点
总第 116 期
兴, 几欲 夺 襄 邑 之 席 , 于 是 襄 邑 乃 一 变 而 营 织 成 ”[4], 蜀
锦成为当时的丝织品生产中心十分兴旺。这段时间出
土的汉锦也代表了汉晋时期的最高技术水平, 如新疆
尼雅出土的人物禽兽纹锦、鱼凫鸭纹锦、世毋极锦等,
1959 年出土的成世如意锦、营盘红地登高锦、延年益寿
人 物 , 如 狩 猎 骑 士 、牵 驼 胡 人 等 。
植物纹样也逐渐多样, 有忍冬、小
团花、树叶、莲花等, 另外棋格、菱
形、波折、圆珠等几何纹也很多。
2.2 蜀锦的经、纬锦时期
胡王牵驼锦
2.2.1 隋唐时期
在魏晋蜀人马钧革新织机, 多综多蹑织机能生产
丰富多彩的经锦起花织物的同时, 另一种花楼束综提
卷草凤纹锦
是变体的宝相花纹样, 鞋内层 也 是 很 有 特 点 的 经 锦 纹 样 晕 绣间
锦。唐朝除了各式的宝相花图案纹样外, 还有受西域萨
珊 波 斯 纹 样 的 影 响 形 成 的 双 联 珠 团 窠 龙 纹 、卷 草 凤 纹 ,
一层联珠一层卷草纹等纹样形式。如对鸟纹锦中联珠
环锦,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收藏; 卷草凤纹锦, 日本正
外贸易的主要物资之一。沿着北路、西南路和海上三条 “丝绸之路”流传到欧洲、中亚、朝鲜、日本等地, 日本正 仓院至今还保存有蜀锦作的小幡等实物。直到今天, 一 衣带水的日本, 仍把蜀锦称之为“中国名贵的蜀江锦”, 并 认 为 “蜀 锦 最 能 代 表 中 国 锦 缎 的 特 点 ”。 蜀 锦 织 物 纹 样 、图 案 色 彩 、工 艺 技 术 对 国 内 外 丝 织 花 色 品 种 、织 造 技艺的创造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的锦面艺术。
蜀锦风格特征及形成
蜀锦地风格特征及其形成蜀锦是蜀地地丝织提花织锦,既具有宋锦云锦等织锦相同地共性,又具有蜀锦自己地独特地风格特征,而蜀锦地风格特征,受于蜀民族地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地域环境等元素地基因影响在几千年地孕育、生长、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地风格特征.这些风格特征体现了蜀地及民族地最朴实及追求真、善、美地理念,从而形成了蜀锦民族地及地区地人文景观融合为一体地载体,蜀锦成为蜀地地历史文化地代表,象征着蜀民族及蜀地地风貌.一、蜀锦风格特征孕育、生长、形成地历程“一个事物地形成必须具备一定地条件.”而蜀锦地形成需要哪些必备条件呢?主要是:、原料:桑蚕丝、工具、生产技艺、织锦匠人等要素通过织锦技艺来实施,而这些要素蜀地具备状况.(一)原料(桑蚕丝)成都是处于四川盆地地西部,沃野千里,气候湿润,宜桑养蚕.据历史考古记载:“蚕,以蜀为盛,故蜀曰蚕丛,蜀亦蚕也”,并有“蚕丛古国”之称,今已成为我国丝绸生产出口三大基地之一,这为蜀锦地形成原料要素具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蜀地地织锦历史悠久从史料记载,在原始社会蜀地已有水平踞织机地工具,距今四千多年前夏禹已织丝、绢、帛.商周已有“花绮”.蜀锦肇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汉,盛于唐,宋代又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历经元明清,独占鳌头,已成为蜀地地主要经济支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蜀锦生产地基本内容蜀锦从起源形成至晚清历经了漫长地历史进程.蜀锦是一只多色彩丝织成地提花锦缎.它地制作形成既需要提花织锦地一般条件,又需要自身地特需条件综合起来.蜀锦制织地基本内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蜀锦制织必备条件:、织锦原料:蚕丝.、生产工具:从缫丝、调丝、纺、捻、并、炼丝、染色、牵、纺纬、织锦、艺人:花本,经纬制织及上机拉花,投梭织锦.、蜀锦技艺(包括独特地工艺及制作要诀).(四)生产工艺程序:、经线:从蚕丝原料加工直到上机织锦.、纬线、花本制作:(挑花结本)从设计图案到反花上花.挑花结本是有纹样设计上机作业地先行.把纸纹样变成丝线上机提花作业纹样.蜀锦花楼织锦机要织出多彩复杂地纹样图案,需要控制经线升降织入纹样需要多色纬线地提花装置花本.而制作花本地作业——挑花结本.古人在《蚕桑萃编》早就述说到“凡花本必先挑而后织,花有本,挑有式,织有法……挑花画工之巧,实缘画工之奇而其要则,在挑花结本者之为画工传神.”在《天工开物》中耕明确叙述了“挑花结本”地程序与方法,“结花本,按图织成丝线纹样,画师先画何等花色于纸上,结本者以丝线随画量度,计算分寸妙思而结成,据此,挑花结本,作业顺序,内容进行作业,转换成丝线纹样——花本上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花楼织锦机与花本地结合,图案纹样转移完成织锦工程.锦,古书云“织彩为文,多色显花地丝绸”则为锦,美丽多彩地图案展现在绸面上,必须通过花本和花楼织机来实施多色图案从纸上转移到多色绸面上,形成提花织锦,花楼织锦机与花本(是挑花结本地产品)是织锦地必备条件,是织锦工具与纹制记事信息.多色转移地程序,根据花楼织锦机地要求,选择设计图案,按照织锦工艺把图案移植到备有方格地纸上(意匠),按投梭程序制成丝线纹样,这一过程中地产品称花本,挑花结本,然后按程序逐根翻上花楼织机地花耙上,通过机顶挽花工人拉扦线,梭工,投一次梭,打一次纬,则花楼织锦机完成开口,丢梭—打纬—卷锦—送经等动作,挽花工与梭工紧密配合,循环进行,绸面上呈现“方圆绮错,极妙无穷”地花纹图案,完成纸上图案纹样——丝线纹样,然后完成绸面图案纹样地转移工程——织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完成蜀锦生产地制织地工具在古蜀锦生产制织必备条件地生产工具,蜀锦地经纬、半成品制作是手工、调丝、扛丝、牵经工具,除花楼织锦机外,还有调丝(翻丝)车,纺车(捻),杠车(扬返),成绞、纺角、络纬(卷纬)、牵经(印经)等辅助机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纹样和锦地生产与发展,必须具有相应地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就是有相应地提花织锦机和生产工艺,才能实施提花织锦.而织锦机和生产技艺同样经历了织锦工匠们多次改革地漫长历史进程,从现有地考古史料,纹样分析,蜀地地花楼织锦机经历了踞织机(腰机)、水平织机、斜织机、多综蹑织机、束综多综多蹑织机、纹棒编综织机、原始花楼织机、花楼蜀锦机.四川成都“蜀江锦院”地仿制清代嘉庆道光时期地蜀锦花楼织锦机,机架形态变动不多,变革地核心是提综装置,据悉曾经织锦工匠们六次重大改革而成现型地花楼织锦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蜀锦花楼织锦机是代表传统地织锦机,经历了多少代蜀锦艺人地改进才形成了“清代道光型”小花楼蜀锦机,这是蜀地独特地织锦机.近年,江浙也有少量地从蜀地引进仿制地.据说,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书中所示地机图是由他蜀地地一个友人提供地.所谓小花楼织锦机,就是指地甲子数.蜀江锦院用地个甲子(相当于提花机地针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小花楼织锦机小花楼织锦机自战国以来,经汉、唐、宋、元、明、清,形成了蜀地织锦地独有地传统织锦机.其生产地蜀锦产品,具有独特地风格,掌握了他地织造技术,就掌握了蜀锦几千年地技艺传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蜀锦花楼织锦机所包含地内容是极其丰富广泛,不只是指单纯地织机,而且通过纹样设计,经纬色彩组合及挑花结本等程序形成地织锦技艺,织出绮丽地蜀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六)蜀锦地色彩纹样图案蜀锦地色彩与纹样图案受民族历史文化及地理环境地直接影响,形成了独特风格:、蜀锦地色彩⑴蜀地是道教文化发源地之一,从周代染色技艺地形成,色彩就受到“五行”道教文化地意念,蜀锦色彩为“五方正色”,东南西北中,“赤黄青白黑”为主色,红绿紫为间色,从春秋战国到明清蜀锦地主色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⑵蜀锦从春秋战国至明清中期所用地都是植物染料与矿物染料,而蜀地地茜草、蓝草、红花、橡栎、青杠苑、黄柏、朱砂、石黄等原料丰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⑶成都地处岷江流域,江中之水来自雪山高原,水中含有大量地金属元素,而蜀锦染色所用染料是植物媒染染料,在江中濯洗,相当“重加媒染剂”,使色彩更加艳丽,牢度更好之色彩地特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图案纹样地发展同样受到历史文化地影响从汉代地飞云走兽、日月星辰、人、动物、鸟兽合一地和谐地世界.唐代地花鸟兽禽为组合体地本地文化与外来波斯文化想结合地团窠放射式地花鸟纹锦,宝相花及联珠球路纹样为主体地唐代纹样.宋代纹样更有新意,细致以几何纹样重叠旋转装饰地晕锦纹(六答、八答晕)五谷丰登灯笼锦、桃花流水杳然去地落花流水等为主题地纹样.每个时期纹样,既具有传统文化地特性,又有时代地特征,各有不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七)彩条彩格变化、提花及工艺特征蜀锦地历史悠久,从战国到唐代中期以多色彩经显花地经锦,在经面和锦面上自然形成地彩条,给予织锦艺人地启示,经向色彩地变化而形成唐代地“晕裥”起花地晕裥锦.唐代地“晕头鞋”地里料为花鸟晕裥锦,其色变化有条之多.直到清代地蜀锦技艺已经发展到炉火纯青地境界地雨丝、月华等晕裥锦,色彩艺术地变幻是其它锦望尘莫及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八)蜀锦技艺地精细蜀锦匠人精湛地技艺,织出了“单丝碧罗笼裙”、“五色丝地背心”,显示了蜀锦艺人地织技地精妙,智慧地丰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蜀锦产地地地域性、史料记载,秦汉至清代,成都织锦地主要生产区域以簇桥(现锦里中路汪家拐口)为地理标点向东北角辐射地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解放后,从年到现在,蜀锦主要生产地域为青羊宫、望仙场、瘟祖庙——成都蜀锦厂. 综上所述,成都蜀锦地主要特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悠久地历史性.蜀锦起于战国,兴于汉,盛于唐,延续多年,是中国织锦史上第一座里程碑,对后来地宋、云、壮锦产生过积极地影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是特定地地域性.四川是中国蚕桑发源地,蜀乃蚕,古蜀第一个王为蚕丛氏,轩辕皇帝夫人王凤(嫘祖)为四川盐亭县人.成都养蚕缫丝织锦历来繁盛,到了近代仍为中国四大养蚕基地之一.独特地地理自然气候成就了成都蚕桑织锦业地兴盛.年文化部委托中国文化艺术中心向联合国申报中国蚕桑丝绸织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成都蜀锦作为内容之一纳入其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是手工地稀缺性.这是成都蜀锦最主要地特征,即手工织锦技艺也是被国务院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主要理由.从时间推断,上世纪六十年代前织锦大多为手工织造,六十年代后手工织锦逐步消失.年后,开始恢复,目前全市地四五台手工织锦可以织造,且多集中在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除手工外,其它织造方法较为普遍,包括数码织造.国家非遗认定地保护对象也是手工织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是工艺地独特性.手工织锦一是稀,二是慢,三是工艺独特,必先挑花结本而后织造,再有独特地牵经工艺,小梭挖花工艺等是现有机器所不可代替地,已申报国家地理标志成功地南京云锦,也是依其工艺独特而具特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中国四大名锦之蜀锦西行探宝
中国四大名锦之蜀锦西行探宝蜀锦,专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
蜀锦多用染色的熟丝线织成,用经线起花,运用彩条起彩或彩条添花,用几何图案组织和纹饰相结合的方法织成。
锦是“织彩为文”的彩色提花丝织品,是丝织品中最为精致、绚丽的珍品。
因其制作工艺复杂,耗时费力,故《释名》云:“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其制字从帛与金也。
”由此可见“寸锦寸金”的说法自古时以来便已有之。
四川古称“蜀”、“蜀国”和“蚕丛之国”,这里桑蚕丝绸业起源最早,是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起源于战国时期成都所出产的锦类丝织品,有两千年的历史,大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先彩条后锦群,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性强,是一种具有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
它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
2006 年,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是蜀锦工艺的传承单位。
蜀锦也是日本国宝级传统工艺品京都西阵织的前身。
成都是蜀锦的故乡,公元前316 年秦灭蜀后,便在成都夷里桥南岸设'锦官城' ,置'锦官'管理织锦刺绣。
汉朝时成都蜀锦织造业便已经十分发达,朝廷在成都设有专管织锦的官员,因此成都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而环绕成都的锦江,也因有众多织工在其中洗濯蜀锦而得名。
十样锦是蜀锦的主要品种之一,简称“什锦”。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至甚至更早,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南方丝绸之路”,这条路上商人们把蜀锦和其他货物销往印度、缅甸,继而又转运中亚。
从成都出发至印度的一段被称为“蜀身毒道”,由于它始于丝织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并以沿途的丝绸商贸著称,因此也被历史学家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蜀锦-中国丝绸标准网
ICS59.080.30W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XXXXX—XXXX蜀锦Shu brocade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6-11-17)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1)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引言蜀锦被誉为中国丝织品三大名锦之一。
早在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司马错带兵伐蜀,建立蜀郡,将蜀地生产的独特丝织物称为蜀锦。
蜀锦兴于秦汉,盛于唐宋,历经两千多年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织造技艺和织物风格特征。
蜀锦织造技艺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蜀锦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中华人民国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蜀锦是以桑蚕丝为主要原料的锦类提花丝织品。
其经线由多组染色桑蚕丝组成,纬线由多组染色桑蚕丝、粘胶人丝或其他染色丝组成。
秦汉时期的蜀锦主要以多组染色经丝的多重经组织起花为特色,称为经锦。
随着唐朝建立,织机改良,开始出现纬织蜀锦,即在保留经锦特色的同时,以多组染色纬丝起花,或经纬均起花的织造方法,更好地丰富了蜀锦的色彩表达。
蜀锦的组织结构由平纹、斜纹、缎纹及变化等多重组织形式组成;其图案纹样以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等对称、连珠、团窠、四方连续等为主要表现形式;蜀锦的传统织造技艺包括多踪多蹑经锦织造技艺、小花楼提花织造技艺、彩条晕裥牵经技艺等。
在精湛织造技艺、丰富多彩的配色和组织等巧妙结合下,蜀锦织品呈现出图案清晰、色彩丰富、花型饱满、对比性强、古朴庄重、工艺精美等特点,具有浓郁的汉民族和四川地方风格特色。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趋旺,以及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和保护,相关蜀锦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在挖掘、传承蜀锦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既保留了蜀锦传统文化、织造技艺及艺术内涵,又运用现代设计、织造、装饰等手段,将古老的蜀锦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研究开发出适合当代消费需求的蜀锦产品,在工艺品、家纺产品、服装、服饰等领域,蜀锦织造技艺、花色品种及用途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赢得了国内外市场认可,深受消费者喜爱。
汉代蜀锦上的纹饰题材
汉代蜀锦上的纹饰题材
汉代蜀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织品之一,其纹饰题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动植物、神话传说、人物故事等。
首先,动植物是蜀锦上常见的纹饰题材之一。
在蜀锦上常常可
以看到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如凤凰、龙、狮子、虎等,这些动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具有吉祥、祥瑞的象征意义,因此被广泛运用
在蜀锦的纹饰中。
同时,蜀锦上也常常出现各种花草树木的图案,
如牡丹、梅花、松树等,这些图案寓意着富贵吉祥、长寿健康等美
好寓意。
其次,神话传说也是蜀锦上常见的纹饰题材之一。
中国古代神
话故事中的神祗、仙女、神兽等形象经常出现在蜀锦的图案中,这
些图案既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能赋予蜀锦以神秘、神圣的气息,增加了蜀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此外,人物故事也是蜀锦上常见的纹饰题材之一。
蜀锦上常常
出现各种古代人物的形象,这些人物或是历史上的名士、文人,或
是神话传说中的英雄豪杰,这些图案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
人文精神,也为蜀锦增添了一份古朴典雅的气质。
总的来说,汉代蜀锦上的纹饰题材丰富多彩,涵盖了动植物、神话传说、人物故事等多个方面,这些纹饰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色,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浅析蜀锦的传统特征及其历史影响]蜀锦
[浅析蜀锦的传统特征及其历史影响]蜀锦一概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
蜀地深处内陆,优良的气候条件为丝绸制品的发展提供了安稳的外部环境。
“蚕丛之国”是对古蜀国早期养殖桑蚕历史的概括,其最具代表性的丝织物就是蜀锦。
蜀锦是指成都地区制造的用多彩丝线制成的提花织物,兴于秦汉,盛于唐宋,明末由于战争原因受到摧残,清朝再次盛行,到了近代却又因工业大发展陷入危机。
2006年,成都蜀锦与南京云锦、杭州织锦、苏州宋锦一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蜀锦重新被认知。
二蜀锦的传统特征1 工艺特征锦的生产工艺要求极高,按照编织方法分为经起花和纬起花两种,也称为经锦和纬锦。
经锦采用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经线同一组纬线交织而成,在战国、西汉之前经锦的图纹以二色、三色轮流显花;纬锦则是用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纬线同一组经线交织编织。
蜀锦质地紧密,采用独特的经向提花和多重经纬组织结构,沿用传统的染色熟丝织造技术。
蜀锦从图样设计到意匠制作、挑花节本、过花、编连纹板最后到上机织造,每一步都是制作工艺核心,每一步都是蜀锦能够得到世界范围内肯定的基础。
因蜀地深处内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潮湿的气候再加上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使我们很难在本地看到保存完好的蜀锦,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具研究价值的蜀锦实物是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座墓葬中出土的。
因为这件汉代蜀锦是采用复杂的五重高密度经纬组织制作成的五重平纹经锦,上面不仅织有鸟兽、日月等汉代流行纹饰,还绘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
汉朝时,蜀锦大多还是平纹经线彩锦也兼有简单的纬线起花的类型。
同时在利用蚕丝的基础上开始运用加金技术,不仅使成品色彩效果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贵族地位身份。
汉代起,各地都设有管辖机构管理染织品,无论是官营还是民营都发展迅速,为蜀锦向更广阔市场拓展提供了条件。
且统治者认识到了农业、手工业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在统一之后提出“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的盛世增强了农民、手工业者的积极性,给丝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蜀锦蜀绣
蜀锦"锦"是中国古代一种丝织品,代表了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
"蜀"是四川的古称,因蜀地盛产桑而多有蚕虫,桑蚕吐丝作茧而盛产丝,故四川自古便盛产丝织物,通过南、北丝绸之路将丝绸和锦缎传到了世界各地。
锦类织品因其原材料珍贵和生产工艺繁琐,生产效率低,有谓之"寸锦寸金",是当时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名锦:(四川)蜀锦、(南京)云锦、(江苏)宋锦和(广西)壮锦,其工艺、原料大同小异,因其在不同地域及不同历史时期代表了当时纺织物的地位或潮流方向,而得以盛名。
蜀锦的历史很为悠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三国时期,蜀锦是蜀国军备开支的重要来源。
2006年,蜀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品有1995年出土于新疆尼雅古精绝国国王墓葬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是织锦类唯一的国家一级文物,锦上除织有鸟兽、日月等汉代流行纹饰外,还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文字,色彩斑斓历经千载仍然艳丽。
蜀绣又名“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同蜀锦齐名,都被誉为蜀中之宝。
清代道光时期,蜀绣逐渐进入市场,形成专业化规模生产,民间成立了专门行会组织三皇神会,由铺(店主)、料(领工)、师(工人)组成。
那时成都的九龙巷、科甲巷一带的蜀绣最为著名,刺绣手工作坊有八九十家。
这些民间绣坊的刺绣主要分三类:穿货(包括枕套、被面、鞋帽、霞披、挽袖等)、行头(戏装)、灯彩(红白喜事用的围屏、彩帐等)。
光绪二十九年 (1903) ,清政府在成都成立了四川省劝工总局,内设刺绣科,各县劝工局也设刺绣科。
劝工总局聘请名家设计绣稿,同时钻研刺绣技法。
当时一批有特色的画家如刘子兼的山水、赵鹤琴的花鸟、杨建安的荷花、张致安的虫鱼等画作入绣,既提高了蜀绣的艺术欣赏性,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刺绣名家,如张洪兴、王草廷、罗文胜、陈文胜等。
四大名锦
• 壮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的著名丝织物,产生于宋代, 在宋代,壮族称为僮族,故壮锦又称僮锦。以棉纱股线或 麻纱股线为经、桑蚕丝为纬的色织提花织物,也有采用染 色桑蚕丝为经、染色有光人造丝或金(银)皮作纬织造。采用 两组经线和四组纬线在缎纹组织地纹上提织各色纬花,形 成对称花纹,或用多种彩纬线挑出花纹。壮锦的花纹图案 接近剪纸图案,变化千姿百态。传统的花纹图案有花、鸟、 鱼、虫、兽以及"万"字、"双喜"等文字图案、线条粗壮有力, 色彩艳丽,常用几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织成,色彩以红、绿、 黑、黄为主,一般多以红色为背景,色彩斑斓,绚丽多姿, 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品种繁多,按服装 和服饰用途,可分为花边绸、腰带绸、头巾、围巾、被面、 台布、背带、背包、坐垫、围裙、床毯、壁挂巾、锦屏等 等。
•
云锦的传统工艺主要有"妆花"、"织金"和"金宝地"等。妆花锦用色变 化丰富,一种织物上的花纹配色多达十余种,最多可达20–30种,图案 的布局严谨庄重,简练概括。织金锦的花纹图案全部用金线或银线,或 金银线并用织成。金宝地锦的花纹图案全部用金丝织满地,再在金地上 织出五彩缤纷、金彩辉映的花纹。现代织锦在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开发成 功,既保持云锦的传统风格,又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新品种,如雨花锦, 敦煌锦、金银妆、菱锦等。总的来说,云锦的花纹图案布局严谨庄重, 变化概括强,用色浓艳对比性也强,又常以片金勾边,白色相间并以色 晕过渡,图案具有浓厚朴质的传统风格,色彩华丽,别具一格。图案的 题材广泛,既有大朵缠枝花卉,又有各种动物(如龙凤、仙鹤、狮子等)和 植物(如宝相花、莲花、佛手、石榴、梅、兰、竹、菊等),还有表示吉祥 的"八宝"、"暗八仙"、"吉祥"、"寿"字、"卍"字,瑞草以及各种姿态的变 换云势(如七巧云、如意云、和合云、叶云、行云、卧云、大小钩云等), 栩栩如生,如见真情实景,尤其是在纹样中所用的手法更是微妙绝伦, 能充分体现宾主呼应,呼之欲出,而且花纹层次分明,花清地白、锦空 匀齐。在配色方面,则运用了色晕与调和的技法,使纹样色彩美丽动人。 云锦主要用于制作蒙、藏、满等少数民族的服装和服饰材料以及高级服 装,在古代则主要运用于缝制龙袍、装饰宫殿和庙宇以及神袍、祭垫、 帷幕等。
四大锦风格特征
四大锦风格特征一. 蜀锦蜀锦是蜀地的丝织提花织锦,历史悠久,夏禹的丝帛,商周的花绮、战国的织锦,汉唐至明蜀地已成为全国的织锦中心。
蜀锦形成至今已有两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蜀锦以桑蚕丝为原料,用传统的丝线花本小花楼织锦机制织。
图案纹样以花鸟卷草、瑞兽祥禽、云纹地域人文景观为题材,其图案构成有方形、条形、几何形纹及对称、连珠、团窠、四方连续等形式,循环小、装饰严谨、活泼新颖、奇异,形成多彩色丝显花的经锦与纬锦,也有用组织与织造技艺巧妙结合,以色彩纹样的变化,经丝彩条起花、彩条添花,经纬都起花,既保持了地方传统风格,又具有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色彩对比性强,以“赤、黄、青、白、黑”,五方正色为主色,红、绿、紫为间色,应用“晕裥炫色”的技艺,似“晕”似“云”变化莫测,用精湛的制造技艺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巧妙结合,使蜀锦的艺术效应更加节奏和谐,意锦深远,品质更加精美、细腻,形成了蜀锦特有的风格。
二. 宋锦宋锦是以苏州为主要产地的织锦,形成宋锦,而后不断的发展,宋锦以桑蚕色丝为主要原料,传统花楼织锦机制织。
宋锦的纹样图案大都以几何形纹为骨架,其内装饰添花,花中套花,小而饱满。
纹样以写生诸多,织物组织以斜纹为主体,锦面平整细密、质地细腻柔软,应用彩抛梭换色技术(俗称“活色”工艺),色彩丰富淡雅,一般用作装裱材料,也有少量精美华贵的产品作服饰之用。
三. 云锦云锦是以南京为主要产地的织锦。
兴于元代,到了明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江南“三大织造”,产品主要用于帝王及宫廷高贵官服。
云锦采用环形花本,大花楼织锦机制织,花纹循环幅度大,图案纹样有龙凤吉祥、鸟兽寓意、缠枝卷草朵花纹样,采用分段换梭,花头换色,多彩分色,挖花盘织,金丝包边等技艺,以写实朵花、团花为主,形态粗壮,质地厚实,色彩浓艳。
富丽华贵之风格特点。
四. 壮锦壮锦以广西为主要产地的民族织锦,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以腰式木织机、腰带竹笼机制织。
壮锦的纹样题材以花草、瑞兽、祥禽及象征民族和地域风貌为主体以组织为特点的几何、自然、装饰为形纹组合配制,简练生动、和谐优美、浑厚朴实,以五色棉纱及丝绒线为原料,应用“二梭”、“三梭”织造技艺,产品质地厚重、纹路粗壮。
蜀锦图案风格的审美意蕴及其发展演变
蜀锦图案风格的审美意蕴及其发展演变作者:高铁来源:《卷宗》2017年第11期摘要:广泛、巧妙的运用愈合纹样是蜀锦图案贯穿始终的特征,蜀锦艺人通常都善于选用动物、器物与自然景物等内容作为题材,在用其形、择其义、取其音的基础上,组成拥有独特寓意,或者是象征意义的纹样图案。
其含有的通常都是如意、长寿、富贵等美好吉利的寓意,随着其不断的发展演变与应用推广,也逐渐成为了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蜀锦图案风格;审美意蕴;发展演变对于蜀锦图案来讲,其取材通常都比较丰富、广泛,类似于一些历史故事、山水人物,以及花鸟禽兽与神话传说等,都可以成为其应用素材,且随着千百年来的发展、提炼,其概括性、艺术水平也越来越显著,其中不论是龙凤纹、花鸟纹,还是卷草纹等一系列传统纹样,都得到了人文群众广泛喜爱。
而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变化,蜀锦图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以及具有的审美意蕴与时代特征也是各不相同的,本文就对此做出了进一步探究。
1 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蜀锦图案不仅突破了我国自西周以来那种单调的装饰图案格式,也将原本简单、静态的回纹、云气纹发展成为了,能够自由奔驰与云气之间的各种祥禽瑞兽的动物图案,并统称为云气动物纹,其往往都拥有着较为粗狂、简练且生动的的线条,取材与通常都是人们日常接触较多的云彩鸟兽等内容,在锦纹图案中,也会适当的融入“万年益寿”“长乐明光”等一些吉祥的铭文,而这些铭文的选用依据通常都与社会风俗、宫廷活动有着密切联系[1]。
如,“万年益寿”“长生无极”等通常都是当代的生活用语,而“登高明望四海”这一铭文指的可能是汉武帝刘彻登泰山封禅的活动。
另外,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北方丝绸之路的沿线也发现了很多汉代云气动物纹锦,且都是“彩条经锦”,被统称为“汉式锦”,其能够将早期古蜀锦的剧本组织、工艺特征呈现出来。
2 三国与魏晋南北朝在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蜀锦生产获得了繁荣发展。
东汉的蜀锦运用了丝织物加金技术,但基本图案,以及一般的制造方法一直都是沿用汉代的。
27062442_唐代蜀锦团窠纹的审美特征
略资源的重要来 源 之 一,并 设 立 专 门 的 “锦 官”来 管 理
蚕丛 氏 等 部 落 以 养 蚕 技 术 著 称,后 轩 辕 黄 帝 之 妃———
收稿日期:
2022
01
2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 社 科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
20YJC760011);四 川 师 范 大 学
教学改革项目(
20210412XJG)
3
.1 联珠团窠纹样
格演变起到了极 大 的 推 动 作 用,同 时 对 织 物 中 经 纬 线
的不同变化提 供 了 更 多 的 可 能。 唐 代 蜀 锦 “红 地 花 鸟
斜纹纬锦”的织物结构如图 1 所示,由中央工艺美术学
院教授黄能馥绘制的织物结构图。此锦由五组纬线 和
两组经线相互交织而成,经线将纬线进行分割,使不 同
富,流云纹、动物 纹、植 物 纹 的 使 用 成 为 秦 汉 蜀 锦 的 典
锦,软锦,紫锦”描 述 的 便 是 四 川 的 蜀 锦。 蜀 锦 作 为 四
型特征,其中最 具 代 表 性 的 便 是 出 土 于 新 疆 尼 雅 遗 址
川地区织锦的典型代表,以艳丽的色彩、坚韧的质地 和
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纹锦。
格和装饰语言是唐代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 的
结晶。这些联珠 团 窠 纹 具 有 同 形 同 构 的 特 征,联 珠 的
图 1 红地花鸟斜纹纬锦及织物结构《中国成都蜀锦》
2
.2 纹样风格和题材的创新
唐代 蜀 锦 纹 样 题 材 广 泛、构 图 饱 满、色 彩 鲜 明 富
丽,唐代蜀锦纹 样 风 格 和 题 材 上 的 创 新 发 展 与 当 时 织
在世俗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蜀锦中的宝花团窠 纹
汉晋蜀锦研究综述
本文系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
“服饰变迁与文化认同:
汉唐西域胡服
‘汉化’
现象研究”
(项目编号:
2019-GMB-047)阶段性成果。
①(南朝宋)山谦之于《丹阳记》有言:
“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
② 赵丰主编:
《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 黄修忠:
《中华锦绣丛书·蜀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年。
关,但其大体还是以呈现中国历代丝绸发展演变为主,其中包括蜀锦产地、生产组织以及墓葬出土
蜀锦等方面。
《四川省志·丝绸》③亦对蜀锦工艺发展及其对外贸易皆有概括性研究。
关于蜀锦研究著作较多,但大多只简单介绍,占比小。虽也有对蜀锦进行专门研究的著作,但
篇幅较少,论述不详尽。而关于汉晋时期蜀锦的研究,并未有专门著作予以讨论。
7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汉晋蜀锦研究综述
之路的关系与其传播范围、蜀锦制造工艺以及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分析研究
“韩仁秀”锦、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等重要织物,无论是对古代蜀锦研究还是对现代蜀锦的保护皆
及蜀锦的方方面面,著作篇章虽不多,但覆盖面宽,对织机演变过程,从帘式提花机到多综多蹑束综
织机,描述详细,为学界研究织机的历史沿革提供了重要参考。路甬祥与钱小萍合著《丝绸织染》⑥
乃是研究丝绸织染技术的专著,不仅在第十四章节“蜀锦组织及制作工艺”专门论述蜀锦,而且书中
所见大部分织物组织图尤其是上机工艺图,皆由作者亲自首次绘制,填补了以往文献在此方面的空
丝绸文化与织染技艺》①第一篇“文化的几点”、
蜀锦产品特征及标准制定探讨
蜀锦产品特征及标准制定探讨杨晓瑜;范小敏;刘季平;张洪曲【摘要】蜀锦是以桑蚕丝为主要原料,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锦类提花织物.蜀锦纹样随着历史和社会发展有其时代特性,其产品组织结构随织机改良由简单平纹经线起花发展为经线或纬线多重组织起花;蜀锦织物由染色熟丝织造,具有独特的色阶染色技艺和晕裥织造技艺.在制定现代蜀锦产品国家标准过程中,依据产品本身特征及市场属性探讨了蜀锦块料和匹料的产品质量标准制定.【期刊名称】《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7(032)005【总页数】4页(P19-22)【关键词】标准;蜀锦;纹样特征;组织结构;质量【作者】杨晓瑜;范小敏;刘季平;张洪曲【作者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南充637000;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31;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南充637000;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31;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早在公元前3500年之前,中国人就具有驯化野生桑蚕的能力,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桑丝绸的国家,是蚕桑丝绸的故乡。
据唐赵蕤《嫘祖圣地》碑文“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是以尊为先蚕”,该碑在四川盐亭金鸡镇嫘祖山嫘轩宫[1],证实黄帝元妃嫘祖是教蜀人栽桑养蚕缫丝织布始祖。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建立蜀郡,把当地生产负有盛名、具有特色的织锦称为蜀锦[2]。
古蜀地处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日照丰富,为蚕桑生产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由于秦末开始中原战乱加剧,且在东汉及三国时期,黄河流域及中原地区温度普遍下降,不适宜种桑养蚕,使得蜀地的织锦业在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相对稳定社会环境下获得快速发展的机遇[3]。
蜀锦兴于秦汉,盛于唐宋,历经两千多年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其独特的织造技艺和织物风格特征。
蜀锦发展到现在,受到政府高度重视,蜀锦织造技艺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了第一批传统手工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经锦织造技艺对蜀锦色彩表达的影响
经锦织造技艺对蜀锦色彩表达的影响马德坤;张洪曲;陈祥平;肖露【摘要】介绍了经锦的历史、织造技术和色彩表达技艺,详述了彩经织造技艺的色彩表现对蜀锦色彩表达的影响,以及蜀锦在彩经晕裥牵经技艺应用上形成的重视经向色彩变化的彩经纬织工艺特征,展望了传承和发展蜀锦织造技艺的前景.【期刊名称】《纺织科技进展》【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经锦;蜀锦;织造技艺;色彩表达;传承【作者】马德坤;张洪曲;陈祥平;肖露【作者单位】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31;成都蜀锦工艺品厂,四川成都610036;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31;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31;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23.6在中国三大名锦中,蜀锦以其久远的织造历史和精湛技艺被称为“中国锦类的先驱”[1]。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伴随着繁盛与沧桑,蜀锦经历了由经显花的经锦向纬显花的纬锦过渡的演变历程。
繁复的图案变化与丰富的色彩表现造就了蜀锦古老独特的经锦和纬锦织造技艺,形成了蜀锦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超织造技艺的风格特征。
在两千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历史最久远的经锦织造技艺,在实现蜀锦色彩多样性上叠加了纹样经向色彩的表达层次,使蜀锦呈现出与云锦的断纬、宋锦的长短梭等不同的色彩表现途径,在赋予织物特殊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丰富了蜀锦的色彩层次,展现了古老蜀锦织造技艺的特殊风采。
经锦即以经线起花的多彩丝织物,是古代丝织品中结构最为复杂、变化最为丰富的一种提花彩锦,其独特的织造技术堪称中国最古老且独有的丝织技术。
据历史考证,经锦织造起源于西周时期,汉时趋于成熟。
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了这项古老手工织锦技艺,成就了以蜀锦命名的提花锦缎。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织锦技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蚕桑业已达到一定规模[2],成为全国丝绸的重要产地。
中国三大名锦
中国三大名锦分别为云锦、蜀锦、宋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一、云锦
云锦,产地南京,可追溯至宋朝,因色泽光丽灿烂,状如天上云彩,故而得名,为中国三大名锦之首,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它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明代诗人吴梅村在《望江南》中曾这样赞美云锦“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二、蜀锦
蜀锦,以产于蜀地(成都)而得名,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图案华美,成都“锦官城”得名于秦汉时期,秦汉至隋唐时期的锦织品几乎均为蜀锦。
蜀锦是丝绸之路的主要交易品之一。
山谦之《丹阳记》说∶“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吴亦资西蜀,至是乃有之。
”
三、宋锦
宋锦,产地苏州,是在唐代蜀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北宋朝廷在东京设“绫锦院”网罗了很多蜀锦织工为贵族制作礼服,从而形成宋锦。
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产品分大锦、小锦、彩带等数种。
大锦又称“仿古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锦的风格特征及其形成
蜀锦是蜀地的丝织提花织锦,既具有宋锦云锦等织锦相同的共性,又具有蜀锦自己的独特的风格特征,而蜀锦的风格特征,受于蜀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地域环境等元素的基因影响在几千年的孕育、生长、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
这些风格特征体现了蜀地及民族的最朴实及追求真、善、美的理念,从而形成了蜀锦民族的及地区的人文景观融合为一体的载体,蜀锦成为蜀地的历史文化的代表,象征着蜀民族及蜀地的风貌。
一、蜀锦风格特征孕育、生长、形成的历程
“一个事物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而蜀锦的形成需要哪些必备条件呢?主要是:
1、原料:桑蚕丝
2、工具
3、生产技艺
4、织锦匠人等要素
通过织锦技艺来实施,而这些要素蜀地具备状况。
(一)原料(桑蚕丝)
成都是处于四川盆地的西部,沃野千里,气候湿润,宜桑养蚕。
据历史考古记载:“蚕,以蜀为盛,故蜀曰蚕丛,蜀亦蚕也”,并有“蚕丛古国”之称,今已成为我国丝绸生产出口三大基地之一,这为蜀锦的形成原料要素具备。
(二)蜀地的织锦历史悠久
从史料记载,在原始社会蜀地已有水平踞织机的工具,距今四千多年前夏禹已织丝、绢、帛。
商周已有“花绮”。
蜀锦肇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汉,盛于唐,宋代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历经元明清,独占鳌头,已成为蜀地的主要经济支柱。
(三)蜀锦生产的基本内容
蜀锦从起源形成至晚清历经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蜀锦是一只多色彩丝织成的提花锦缎。
它的制作形成既需要提花织锦的一般条件,又需要自身的特需条件综合起来。
蜀锦制织的基本内容:
蜀锦制织必备条件:
1、织锦原料:蚕丝。
2、生产工具:从缫丝、调丝、纺、捻、并、炼丝、染色、牵、纺纬、织锦
3、艺人:花本,经纬制织及上机拉花,投梭织锦。
4、蜀锦技艺(包括独特的工艺及制作要诀)。
(四)生产工艺程序:
1、经线:从蚕丝原料加工直到上机织锦。
2、纬线
3、花本制作:(挑花结本)从设计图案到反花上花。
挑花结本是有纹样设计上机作业的先行。
把纸纹样变成丝线上机提花作业纹样。
蜀锦花楼织锦机要织出多彩复杂的纹样图案,需要控制经线升降织入纹样需要多色纬线的提花装置花本。
而制作花本的作业——挑花结本。
古人在《蚕桑萃编》早就述说到“凡花本必先挑而后织,花有本,挑有式,织有法……挑花画工之巧,实缘画工之奇而其要则,在挑花结本者之为画工传神。
”在《天工开物》中耕明确叙述了“挑花结本”的程序与方法,“结花本,按图织成丝线纹样,画师先画何等花色于纸上,结本者以丝线随画量度,计算分寸妙思而结成,据此,挑花结本,作业顺序,内容进行作业,转换成丝线纹样——花本上机。
”
花楼织锦机与花本的结合,图案纹样转移完成织锦工程。
锦,古书云“织彩为文,多色显花的丝绸”则为锦,美丽多彩的图案展现在绸面上,必须通过花本和花楼织机来实施多色图案从纸上转移到多色绸面上,形成提花织锦,花楼织锦机与花本(是挑花结本的产品)是织锦的必备条件,是织锦工具与纹制记事信息。
多色转移的程序,根据花楼织锦机的要求,选择设计图案,按照织锦工艺把图案移植到备有方格的纸上(意匠),按投梭程序制成丝线纹样,这一过程中的产品称花本,挑花结本,然后按程序逐根翻上花楼织机的花耙上,通过机顶挽花工人拉扦线,梭工,投一次梭,打一次纬,则花楼织锦机完成开口,丢梭—打纬—卷锦—送经等动作,挽花工与梭工紧密配合,循环进行,绸面上呈现“方圆绮错,极妙无穷”的花纹图案,完成纸上图案纹样——丝线纹样,然后完成绸面图案纹样的转移工程——织锦。
(五)完成蜀锦生产的制织的工具
在古蜀锦生产制织必备条件的生产工具,蜀锦的经纬、半成品制作是手工、调丝、扛丝、牵经工具,除花楼织锦机外,还有调丝(翻丝)车,纺车(捻),杠车(扬返),成绞、纺角、络纬(卷纬)、牵经(印经)等辅助机具。
纹样和锦的生产与发展,必须具有相应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就是有相应的提花织锦机和生产工艺,才能实施提花织锦。
而织锦机和生产技艺同样经历了织锦工匠们多次改革的漫长历史进程,从现有的考古史料,纹样分析,蜀地的花楼织锦机经历了踞织机(腰机)、水平织机、斜织机、多综蹑织机、束综多综多蹑织机、纹棒编综织机、原始花楼织机、花楼蜀锦
机。
四川成都“蜀江锦院”的仿制清代嘉庆道光时期的蜀锦花楼织锦机,机架形态变动不多,变革的核心是提综装置,据悉曾经织锦工匠们六次重大改革而成现型的花楼织锦机。
蜀锦花楼织锦机是代表传统的织锦机,经历了多少代蜀锦艺人的改进才形成了“清代道光型”小花楼蜀锦机,这是蜀地独特的织锦机。
近年,江浙也有少量的从蜀地引进仿制的。
据说,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书中所示的机图是由他蜀地的一个友人提供的。
所谓小花楼织锦机,就是指的甲子数。
蜀江锦院用的480个甲子(相当于提花机的针数)
小花楼织锦机
小花楼织锦机自战国以来,经汉、唐、宋、元、明、清,形成了蜀地织锦的独有的传统织锦机。
其生产的蜀锦产品,具有独特的风格,掌握了他的织造技术,就掌握了蜀锦几千年的技艺传承。
蜀锦花楼织锦机所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广泛,不只是指单纯的织机,而且通过纹样设计,经纬色彩组合及挑花结本等程序形成的织锦技艺,织出绮丽的蜀锦。
(六)蜀锦的色彩纹样图案
蜀锦的色彩与纹样图案受民族历史文化及地理环境的直接影响,形成了独特风格:
1、蜀锦的色彩
⑴蜀地是道教文化发源地之一,从周代染色技艺的形成,色彩就受到“五行”道教文化的意念,蜀锦色彩为“五方正色”,东南西北中,“赤黄青白黑”为主色,红绿紫为间色,从春秋战国到明清蜀锦的主色调
⑵蜀锦从春秋战国至明清中期所用的都是植物染料与矿物染料,而蜀地的茜草、蓝草、红花、橡栎、青杠苑、黄柏、朱砂、石黄等原料丰富
⑶成都地处岷江流域,江中之水来自雪山高原,水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而蜀锦染色所用染料是植物媒染染料,在江中濯洗,相当“重加媒染剂”,使色彩更加艳丽,牢度更好之色彩的特点。
2、图案纹样的发展同样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
从汉代的飞云走兽、日月星辰、人、动物、鸟兽合一的和谐的世界。
唐代的花鸟兽禽为组合体的本地文化与外来波斯文化想结合的团窠放射式的花鸟纹锦,宝相花及联珠球路纹样为主体的唐代纹样。
宋代纹样更有新意,细致以几何纹样重叠旋转装饰的晕锦纹(六答、八答晕)五谷丰登灯笼锦、桃花流水杳然去的落花流水等为主题的纹样。
每个时期纹样,既具有传统文化的特性,又有时代的特征,各有不同
(七)彩条彩格变化、提花及工艺特征
蜀锦的历史悠久,从战国到唐代中期以多色彩经显花的经锦,在经面和锦面上自然形成的彩条,给予织锦艺人的启示,经向色彩的变化而形成唐代的“晕裥”起花的晕裥锦。
唐代的“晕头鞋”的里料为花鸟晕裥锦,其色变化有37条之多。
直到清代的蜀锦技艺已经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的雨丝、月华等晕裥锦,色彩艺术的变幻是其它锦望尘莫及的。
(八)蜀锦技艺的精细
蜀锦匠人精湛的技艺,织出了“单丝碧罗笼裙”、“五色丝的背心”,显示了蜀锦艺人的织技的精妙,智慧的丰满。
三、蜀锦产地的地域性
1、史料记载,秦汉至清代,成都织锦的主要生产区域以簇桥(现锦里中路汪家拐口)为地理标点向东北角辐射地域。
2、解放后,从1952年到现在,蜀锦主要生产地域为青羊宫、望仙场、瘟祖庙——成都蜀锦厂。
综上所述,成都蜀锦的主要特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悠久的历史性。
蜀锦起于战国,兴于汉,盛于唐,延续2000多年,是中国织锦史上第一座里程碑,对后来的宋、云、壮锦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二是特定的地域性。
四川是中国蚕桑发源地,蜀乃蚕,古蜀第一个王为蚕丛氏,轩辕皇帝夫人王凤(嫘祖)为四川盐亭县人。
成都养蚕缫丝织锦历来繁盛,到了近代仍为中国四大养蚕基地之一。
独特的地理自然气候成就了成都蚕桑织锦业的兴盛。
2008年文化部委托中国文化艺术中心向联合国申报中国蚕桑丝绸织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成都蜀锦作为内容之一纳入其中。
三是手工的稀缺性。
这是成都蜀锦最主要的特征,即手工织锦技艺也是被国务院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理由。
从时间推断,上世纪六十年代前织锦大多为手工织造,六十年代后手工织锦逐步消失。
2002年后,开始恢复,目前全市的四-五台手工织锦可以织造,且多集中在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除手工外,其它织造方法较为普遍,包括数码织造。
国家非遗认定的保护对象也是手工织造。
四是工艺的独特性。
手工织锦一是稀,二是慢,三是工艺独特,必先挑花结本而后织造,再有独特的牵经工艺,小梭挖花工艺等是现有机器所不可代替的,已申报国家地理标志成功的南京云锦,也是依其工艺独特而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