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合集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
教师寄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七律)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艺术效果。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其抒发的革命豪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二、师生问答1、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
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2、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3、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4、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
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第二课时一、师生问答: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
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
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
用用2023年秋修订)
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文回顾
本单元我们研究了以下课文:
- 《阅读是一扇窗》
- 《咕噜咕噜旋转球》
- 《传说中的圣地赛》
-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
- 《琥珀》
-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科普知识、传说故事、夏令营活动等。
我们通过阅读这些课文,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重点
以下是本单元课文的重点内容:
1. 《阅读是一扇窗》: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学会做读书笔记。
2. 《咕噜咕噜旋转球》:认识中国的古代传统玩具旋转球。
3. 《传说中的圣地赛》:了解中国的传说故事,学会运用描写
方法。
4.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学会观察和分析图像,提高图像分
辨能力。
5. 《琥珀》: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学会进行写作讨论。
6.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学会阅读公告和告示,了解农
村和城市的生活差异。
研究任务
1. 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重点内容。
2. 完成课后练,检验自己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3. 写好读书笔记和思考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4. 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们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继续努力,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第二单元导学案
(接下去的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 1 课《沁园春雪》学案教师寄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学习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艺术效果。
.理解的思想内容及其抒发的革命豪情。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基础知识: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原驰蜡象分外妖娆如此多娇稍逊风骚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惟余莽莽须晴日竞折腰略输文采数风流人物俱往矣.自由朗读全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
个别示范朗读,自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
理解探究:的标题“沁园春 ?雪”由两个部分构成,分别起什么作用?.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侧重?反复诵读课文,想想毛泽东在词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合作释疑:阅读全词,完成后面对问题。
找出词中“望”和“惜”所统领的内容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望惜简析诗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怎样理解?品读梳理:上阕:写景“望”字统领的句子实写:“须晴日”三句虚写:前两句:过渡下阕:议论、抒情“惜”字统领的句子:评古后三句:今史——俱往矣;歌——当今英雄拓展延伸:下面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看首中美了“梅”的哪些秀的品。
雨送春,雪迎春到。
已是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
待到山花漫,她在中笑。
答:0、外收集咏雪的文佳句,并作欣点,整理到井的收藏中。
参考答案làf ènji āosāohánshǔ剩下等到欠缺算得上都略提示:“沁园春”是牌,定了的形式,“雪”是目,是中描写的内容,相当于一般的目。
提示: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要求:上片写景,抒了毛主席祖国山河的;下片理是人物,抒人的答抱。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9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9篇)九年级语文教学通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古代诗词2.理解这首诗词的主要意思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代诗词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并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忆海拾贝,走近李白(一)回忆李白的诗歌及诗人形象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联系作品,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出示课件: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记忆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用以下句式来回答:“我从‘________’(诗句)中,读出______的李白”(例如:“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孤单寂寞的李白”)“我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读出思乡的李白”。
“我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读出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
(二)师生互动,了解李白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李白的生平情况。
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生谈师小结,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了解李白。
出示课件:(教师讲解)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一)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大家知道李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行路难》的吗?出示课件:(教师讲解)《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
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遭受谗毁离开长安南下,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第一首。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编教语级册导学册1 《沁园春·雪》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2.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3.感受作者的伟大胸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学习难点: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折()腰成吉思汗()稍逊()风骚()还看今朝()2.了解作者。
毛泽东,字(),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课堂探究】1. 请给本词标注停顿与重音,并尝试有感情诵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编教语级册导学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作者望见了怎样的雪景?用一个词概括,并说出理由。
3.在词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请找出关键词品读。
4.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又让我们看到他一个怎样的人呢?【拓展延伸】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你学了这首词后,有什么感悟?编教语级册导学册【学习评价】自评☆☆☆师评☆☆☆参考答案:【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qìn 莽莽mǎn g mǎn g分fèn外妖娆ráo 数shǔ风流人物折zhé腰成吉思汗hán 稍逊xùn 风骚sāo 还看今朝zh āo2.字润之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课堂探究】1.停顿与重音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22.智取生辰纲
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第六单元22 智取生辰纲学习目标1.了解施耐庵和《水浒》的文学常识,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
2.分析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3.正确认识起义英雄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星象,无不精通。
曾在钱塘为官,因与当权者不合,弃官还乡,闭门著述。
2.写作背景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在集市上杀死牛二,投案自首,被发配大名府充军。
这也是杨志“失意”之时。
杨志得到梁中书抬举,在校场与周谨、索超比武获胜,被升任为管军提辖使,“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接下押运生辰纲上东京的重任。
这是杨志人生中“得志”之时。
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七条好汉齐心协力夺取这批珠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3.知识链接《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水浒传》是世界上涉及人物最多的小说,共涉及人物787位,其中有名有姓的有577位,有名无姓有9位,有姓无名的有99位。
【掌握基础知识】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并规范书写。
朴.刀(pō)嗔.( chēn ) 虞.候( yú ) 吹嘘.( xū )恁.地( nèn )怨怅.( chàng ) 兀的..(wù dì)气喘.( chuǎn )逞.办( chěng ) 喏喏..( nuò )忒.( tuī ) 剜.( wān ) 舀.( yǎo )聒.噪( guō ) 啰唣.( zào ) 面面厮觑.( qù )2.词语解释。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第8课《致女儿的信》(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8课《致女儿的信》学案教师寄语:w w w .x k b 1.c o m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狭小的,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席勒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2、品味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x k b 1 . c o m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爱情。
了解“爱情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繁衍刹那间迷惑不解勃然大怒怒不可遏曙光伫立凝视无与伦比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3.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二、理解探究1.上帝三次来到人间,从人的眼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2.上帝的态度由“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到“思索着离去”,上帝态度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什么?3.怎样理解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4.文中“举目向麦田、向火红色的曙光望去: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一会儿望望火红的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三、合作释疑x k b 1 . c o m5.你怎样理解“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句话?6作者没有直接回答女儿的问题,而是从从自己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说起,这样有什么好处?四、课内精读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怒不可遏()一抔()刹那()伫立()2、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爱情有什么样的感受?能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来表达这种感受吗?3、面对女儿的提问,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不直接下个定义给出答案,而要讲这个故事呢?4、分别找出上帝三次听天使解释后其神情态度的词语,说说这些变化的深长意味。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案第一章:《沁园春•雪》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雪》;掌握生字词及其含义;了解诗词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品味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伟大抱负和壮志豪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诗词的背诵、生字词的掌握、背景知识的了解。
2. 难点:诗词意境的感悟、朗读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人毛泽东,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查找生字词,了解诗词背景。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4. 展示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价。
5. 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词,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背诵和朗读。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雪》。
2. 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雪》的鉴赏文章。
第二章:《出师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掌握生字词及其含义;了解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勇敢,培养尊敬英雄、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诗词的背诵、生字词的掌握、历史背景的了解。
2. 难点:文言文的断句、朗读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文言文,查找生字词,了解历史背景。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情感表达。
4. 展示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价。
5. 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言文的背诵和朗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
1.学生试译课文
四人小组,结合注解疏通大意,并记下看不明白的语句,待全班讨论解决。
[说明] 学生分小组疏通大意,教师多给一些时间。
其间教师巡视,随时解答一些学生的疑难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只是疏通大意,不需要逐字对号入座”。
指导学生练习在书上做点笔记。
2.学生分组展示学习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点评。
四、效果测评
1.教师出示卡片(或投影、小黑板)检查卜列字的读音掌握的情况。
闾(lǚ)左谪戌(zhé shù) 当行(háng) 度已失期(duó)。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案第一章:《沁园春•雪》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雪》;掌握生字词及其含义;了解诗的背景,理解诗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毛泽东及其作品《沁园春•雪》。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生字词: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4. 分析诗的意境: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诗中的雪景美,体会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5. 分析诗的韵律特点:讲解诗的平仄、押韵等韵律特点。
6. 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的意境和韵律特点。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雪》;2. 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雪》的作文。
第二章:《出师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掌握生字词及其含义;了解历史背景,理解文章主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并背诵《出师表》;分析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
2. 难点:理解历史背景,体会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诸葛亮及其作品《出师表》。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生字词: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4.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五个部分,理解每个部分的主旨。
5. 欣赏名句:讲解文章中的名句,体会语言风格。
6. 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16孤独之旅(2)
16.2孤独之旅【学习目标】1.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2.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重点难点】1.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2.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学法指导】朗读、自主、合作、探究【预习检测】一、基础知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安静下来。
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
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
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
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
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时,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见一只小鸟正浮在水面上。
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
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1.说一说杜小康恐慌的原因。
2.这一段文字写得很美。
芦荡的景物为什么又不能让杜小康安然入睡呢?3.你有过孤独的感受吗? 请用200—300字表述。
二、文本探究(一)揣摩语句,深层探究1.作者是怎样来表现杜小康成长的过程?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2.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1.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2.文章的成功之处是对人物的成长过程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变化的轨迹,分析下列句子的作用。
(1)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我要回家……”(2)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
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3..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全册教学案(最新教师版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全册导学案(教师版带答案)目录: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毛泽东2.我爱这土地/艾青3.乡愁/余光中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5.我看/穆旦第二单元:6.敬业与乐业/梁启超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8.论教养/利哈乔夫9.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第三单元:10.岳阳楼记/范仲淹11.醉翁亭记/欧阳修12.湖心亭看雪/张岱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第四单元:14.故乡/鲁迅15.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16.孤独之旅/曹文轩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18.怀疑与学问/顾颉刚19.谈创造性思维/罗迦•费•因格20.创造宣言/陶行知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施耐庵22.范进中举/吴敬梓23.三顾茅庐/罗贯中24.刘姥姥进大观园/曹雪芹第一单元一、《沁园春·雪》导学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 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正在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的感受怎样,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鲁迅认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那一代领袖心中北国的雪又是何种景象呢?这一节课,就先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北国雪的风姿,同时也体会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找出诗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新学案人教版优秀5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新学案人教版优秀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5篇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新学案人教版,欢迎查阅与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创意说明:语文课须重视朗读,诗歌更应在朗读中领悟。
这个教案以读带讲,以讲带析。
学生朗读,教师指点,气氛越来越醇浓,使读者神思飞越,沉浸在神话般的意境之中。
朗读,还可以在读中驰骋想象,创造出美妙的意境。
教学步骤:一、导入二、明确目标:诗歌,是诗也是歌。
诗歌的朗读,如同吟唱歌曲,尤须细心揣摩。
今天,我们要在训练读的基础上,学习这首诗。
三、诵读:一读,要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
(难字略)二读,要读准节奏,注意轻重、快慢。
三读,读出意象,即画面。
a.农家丰收图;b.霜晨归渔图;c.少女思恋图。
四读,注意诗歌所创设的氛围,读出感情。
a.松弛,闲静;b.宁静、悠远;c.清静、柔美。
全诗应读出清柔、舒缓的感觉。
五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见解,这种朗读是一种个性化朗读。
以“_____________用(写)得美,美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对自己感受较深的词语或句子加以品析。
以下可供参考:1.“栖息在农家”“游戏在渔船上”“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栖息”“游戏”“梦寐”三个词用得美:栖息:用拟人的手法,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游戏:虚实相生,在作者眼里,秋天就是如此清逸、闲适。
梦寐:少女朦胧的感情深藏在心中,仍在梦中回忆。
2.“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饱食:拟人手法,写丰收之景,下文“肥硕”亦写丰收之景。
3.“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既写丰收,又写景,一箭双雕。
4.“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矛盾之美,体现清远的境界。
九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精选6篇)
九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精选6篇)九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篇1学习目标: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重点)2.理解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3.感受词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入。
(由回顾旧日积累导入到对新诗文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二、课文探究:(一)一读课文,感受气势:1.指名朗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
(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黑板上)2.强调以下字音沁qìn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今朝zhāo3.注意节奏和重音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生共议停顿和重音,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集体朗读全词。
(二)二读课文,理解词意。
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⑴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讨论并归纳:“望”字。
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
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⑶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讨论并归纳: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
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⑷诗人采用了哪些修辞和写作手法把他所要描绘的雪景形象地呈现出来?(先小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可能遇到的疑难:①为何“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不是“望”统领的句子?结合这个问题,可以感受一下想象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化静为动的写法。
这里可以结合《社戏》中“单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一句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析。
2、赏析下阕⑴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讨论并归纳:“惜秦皇汉武……射大雕”⑵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此处点到即止,不能过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学案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学案汇总内容预览:三星星变奏曲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5.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学习重点】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学习难点】“星星”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1.朦胧诗简说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
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
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
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
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
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2.作者简介江河。
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
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自主学习】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合作探究】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4、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5、“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6、多层次的意象迭加是朦胧诗的鲜明特征之-,请找出诗中其他的生动意象,并简要分析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白杨礼赞 42囚绿记 2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24草莓 2单元小测验(一) 45孔乙己 46一厘米 27差半车麦秸 28清兵卫与葫芦 2单元小测验(二) 4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10吴汉何尝杀妻 211大小猫洞 212世上没有傻问题 2单元小测验(三) 413致蒋经国先生信 214给儿子的信 215给女儿的信 216给巴特勒的信 2单元小测验(四) 417茶馆 218陈毅市长 219开国大典 2单元小测验(五) 420秋水 221愚公移山 222扁鹊见蔡桓公 223捕蛇者说 424诗词五首 2单元小测验(六) 425《论语十则》 226鱼我所欲也 427订鬼 228马说 229诗词五首 2单元小测试(七) 4参考答案约20全书大约114页1.《白杨礼赞》(共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基础驿站1. 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折.磨(zhé)折.本(zhé)折.腾(zhē)B.参.天(cān)参.差(chēn)参.考(cān)C.纵横(héng)横行(héng)蛮横.(hèng)D.倔强(jiàng)强壮(qián)强迫(qiǎng)2.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主宰.( ) 倦怠.()地壳.()恹恹.()晕.圈()婆suō()qiú()枝秀qí()3.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2)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
(3)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4.文学常识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原名,字,现代作家。
他著有长篇小《》,短篇小说《》《》《》《》等。
本文体裁是,选自。
“礼赞”含有之意。
5. 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奔腾),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结果),是麦田。
()(3)我那时是(惊奇、惊讶)地叫了一声的。
()二、综合园地6.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7.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
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
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
寿命达90年以上。
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①请运用白杨树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②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请根据材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一、课文检阅1.下边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好,并说说你的理由。
A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B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只是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我认为_____句好,因为:2.文中结尾写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这“楠木”象征。
3.对下面是对课文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点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B.本文赞树的目的是为了赞人。
C. 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白杨树的“不平凡”。
这“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
D. 作者先写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而后指出但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采用的是先扬后抑的写法。
4.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请你谈谈作者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树?二、美文点将峭壁上的树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
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
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
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
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
酸枣树默默地兀立肴,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
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
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
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
亮亮的,红红的,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
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1.从第四段中找出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用横线标出。
2.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加点的“雄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的行文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课文《白杨礼赞》也在写白杨树的同时写了楠木,两篇文章在这里运用的共同写法是____________,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白杨树的______________,突出酸枣树的______________.2.《囚绿记》(共一课时)一、基础驿站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涸.辙gù淅.沥xī揠.苗助长yàB、婆娑.sha 流连lián 急不暇.择xiáC、珍.重zhēn 猗.郁qī毫不犹豫.yùD、蕈.xùn菌囚系.jì永.不屈服yǒ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葱笼淅沥攀缘怜悯B、莫生脉络纤细繁茂C、公寓喜悦常春藤诚心诚意D、猗郁琼浆玉液直接了当简漏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B、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C、我不得不变更..的计划……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D、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猗郁:(2)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婆娑:5.本文以为中心,指出绿是,赞美了绿“”“”的精,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二、综合园地6.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2)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3)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4)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7.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2)门虽然是常开着的,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
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软,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4)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
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
()8.《囚绿记》的行文线索是()A 囚绿——恋绿——释绿——念绿B 囚绿——念绿——恋绿——释绿C 恋绿——囚绿——释绿——念绿D 恋绿——念绿——释绿——囚绿9.陆蠡酷爱绿色,因为“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谈谈你喜欢或厌恶哪种颜色,理由是什么?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共一课时)一、基础驿站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海棠.花(táng)仿佛.(fú)鸿雁.(yàn)盛.开(shèng)B 心潮澎湃.(bài)芬芳.(fān g)丰硕.(shuò)患.难(nàn)C 艰难险阻.(zǔ)厌恶.(wù)束缚.(hù)结婚.(hūn)D 不屈不挠.(ráo)头颅.(lú)甬.道(yǒng)流血.(xùe)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因此,我们革命几十年,出生入死,艰险困苦,患难与...共.,有时战斗在一起,有时分散两地,无畏无私。
B.中华民族在任何内外忧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忍不拔、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
C.一提到环城河近几年的变化,管委会的老马就夸夸其谈....,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
D.《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语言流畅,文笔质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3.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鸿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所不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不屈不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浮想联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通过回忆与海棠花相关的、、、、五个生活片段,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理想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同时抒发了对亲密爱人的。
二、综合园地5.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