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语言学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语言研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脑思考形成概念;定名称时是分别取舍的,不同的事物 形成不同的概念,同类同名,异类则异名;单名可以表达用 单名,如不够表达则用复名。
概述
2.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正名篇》:
“故万物随众,有时而欲偏举止之,则谓之物。物 也者,大共名也。” “有时而欲偏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者,大别名 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 概念是用词语来表达的,词语具有抽象概括性。
概述
4.文字的产生
(1)大汶口陶器文字


六千年前 最早的民族文字 少昊文化
(2)商代的甲骨文
殷墟文字 卜辞
(3)周代的青铜器铭文 (4)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文(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行 书、草书
概述
5.语言文字问题的出现
(1)早期文献
甲骨文 错简 金文 《尚书》 《春秋》 脱简 讹脱衍倒 “断烂朝报”


远古居民:夷族、狄族、戎族、蛮族
炎帝、黄帝
(2)华夏文化的形成
河南仰韶文化 氏族共同语 西安半坡文化 部落联盟共同语产生 雅言
《墨子· 兼爱》记载禹伐苗誓词(见P25)
概述
(二)汉语与汉藏语系
汉语是从汉藏语系中分化独立发展起来的。
1.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 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原始 母语。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语言研究 一、概述
概述
(一)汉语的起源和发展
1.汉语起源于劳动
“劳动创造世界,也创造了人的本身。”(恩格 斯)
马坝人 山顶洞人 长阳人 柳江人 资阳人
猿人:ຫໍສະໝຸດ Baidu北京猿人
古人: 丁村人 新人: 河套人
据考证,北京猿人已经掌握了语言。
概述
2.汉语的发展历程
(1)华夏民族的形成
的事物。

白马论 包括个别)
坚白论
通变论
(“白马非马”—— 一般不能完全
公孙龙把语言(即能指)当作思维的形式受指(即思维对象)进行研究, 并试图建立科学的形式逻辑法则。
概述
总结:
名实问题是语言的本质问题,即词与客观事物之间 的关系。 名与实无必然联系,但也不是任意的、武断的。
假设性——论证性
概述
3.墨子的名实观
墨子《贵义篇》:“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
4.杨朱的名实观
实无名,名无实,名实伪而已矣。 (名称是假定的符号)
5.公孙龙子的名实观
《名实论》:“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其名正则唯乎其彼此焉。谓彼 而彼,不唯乎彼则彼谓不行。谓此而此,不唯乎此,则此谓不行。”— —一个事物只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名称,一个名称只能有一个与之对应
概述
(2)中国第一批字书(童蒙识字课本)
春秋战国:《史籀篇》 秦朝“三仓”——《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 西汉后期“三仓”:《仓颉篇》《训纂篇》《滂喜篇》 另外:《凡将篇》、《急就篇》
概述
二、先秦诸子关于语言文字问题的讨论
(一)语言、文字研究的萌芽
先秦时期,已有零星的训诂资料的记载,并出现了声训。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 艮,止也;兑,说也。(《周易•说卦》)
(2)春秋战国

官学向私学发展 孔子门人三千 诸子百家争鸣

概述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公怪之,曰: “与仲父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其何故也?”管仲曰: “国必有圣人也。”桓公曰:“嘻!日之役者有执柘杵而上视 者,意者其是邪?”乃令复役,无得相代。少顷,东郭牙至。 管仲曰:“此必是已。”乃令宾者延之而上,分级而立。管子 曰:“子邪,言伐莒者?”对曰:“然。”管仲曰:“我不言 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对曰:“臣闻君子善谋,小人善意。 臣窃意之也。”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曰: “臣闻君子有三色:优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愀然清静者, 缞绖之色;勃然充满者,兵革之色。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 艴然充盈,手足矜者,此兵革之色也。君呿而不唫,所言者莒 也。君举臂而指,所当者莒也。臣窃以虑诸侯之不服者,其惟 莒乎?臣故言之。” (《吕氏春秋·审应》)


天神曰灵,地神曰祇,人神曰鬼。鬼者,归也。 (《尸子》)
天、帝、皇、后、辟、公,皆君也。 (《尸子》)
声训:采用同音字,或双声叠韵字来解释字义的一种方法。
例如:政者,正也。
庠者,养也。 校者,教也。

序者,射也。
概述
(二)关于文字的起源问题
包羲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 作八卦,以通神明之理,以类万物之情。……上古 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 以察。 (《易经·系词》)
概述
思考题
1.汉藏语系的特点是什么?
2.试述先秦诸子的名实之争。
3.谈谈荀子的语言学思想。
谢谢!
名实建立联系具有强制性。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 之不宜。” (《荀子 ·正名篇》)
概述
三、荀子的语言学思想
(一)论词和概念、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关于词与概念的论述 《正名篇》:


心有征知。征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
然后随而命之,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单足以喻则单, 单不足以喻则兼。
思考:如何看待孔子的名实观?(结合教材42页)

把名看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现实世界的“实”违反了周公制定的
概述
2.老子名实观
《道德经》: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名称 与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有名,万物之母。—名、实不可分
“名可名,非常名”什么意思?
思考:如何看待老子的名实观?
概述
(二)论语言的社会约定性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 则谓之不宜。 名称与客观事物之间最初没有本质的必然联系 约定俗成 强制性
概述
(三)论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儒效篇》“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 ”
《荣辱篇》“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若有王者,其必将有循于旧名,有作于新名。” 杨倞注:“名之善者循之,不善者作之。” 认识到地域方言和雅言的存在;看到语言的发展变 化,有继承性和稳定性。
见母鱼部 [kǏa]
概述
6.“小学”的兴起
(1)“小学”的含义
《大戴礼记·保傅》:“及太子少长,知妃色 ,则入于小 学。小学者,所学之宫也。” 卢辩注:“古者太子八岁入小学,
十五入太学也。”
六艺:礼、乐、射、驭、书、数
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月 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 后专指六艺之一———书,即语言文字的学习。
汉字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众矣,仓颉独传者,壹 也。”


概述
(三)关于名、实问题的讨论
1.孔子的名实观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 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 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 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 正名的主要内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概述
2.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 汉语族 藏缅语族 藏语支 景颇语支 缅语支 彝语支
侗傣语族
苗瑶语族
概述
3.汉藏语系的特点
(1)有声调:3-8个 (2)大部分的词以单音节的词根为基础 (3)附加成分的作用是有限制的
(4)有类别词(量词)
(5)词序很重要,词的次序比较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