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都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都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及传统的黑板板书。
附一:朱元璋强化皇权简表
措施作用
影响
改革官制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设锦衣卫加强了对臣民的监视,强化了皇权。
八股取士
禁锢思想,扼杀人才,维
护皇权,对中国思想文化、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了
严重阻碍
加强了皇权,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
为经济的发展创造
了有利的环境;但也给明朝的统治埋
下了危机,更让社
会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附二:本课结构示意图
明
朝的统治
五、板书设计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一、建立明朝
1.时间:1368年
2.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3.都城:应天府(今南京)
二、强化皇权
1.全面改革官制
(1)中央:废丞相,撤中书,升六部,设五府;
(2)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封诸子
2.设立锦衣卫
3.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取士
三、经济发展
1.农业:从南美洲引进新品种
2.手工业:
(1)纺织业:棉花种植业推向北方;苏州是丝织业的中心(2)制瓷业:景德镇是制瓷中心
3.商业:
(1)两大商业城市:南京和北京
(2)两大商帮:晋商和徽商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时练相关作业。
2.复习14课内容,预习15课。
3.归纳丞相制度和科举制度的演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认识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
识读材料、图示、故事等有效历史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举子看榜图》和材料分析题,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朱元璋强化皇权和科举考试的变化
难点
朱元璋强化皇权和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多媒体演示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
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
4、花生、土豆、向日葵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
A、魏晋南北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5、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内外的是()
A、苏州B、景德镇C、长安D、北京
过渡:除以上措施外,政治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2、出示幻灯片:历史小故事和问题: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3、出示设“厂卫”及图片和有关问题。归纳:进一步强化皇权。
过渡:除政治上的措施外,明朝在文化上也采取措施强化皇权。
出示幻灯片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出示图片和问题“科举制始创于何时?何时完善?到明朝有什么变化?”教师点评总结,
2、出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回答
教师点评,出示参考答案。问“喜欢这种变化吗?为什么?”出示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八股取士”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4明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4明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明朝的统治,教材通过介绍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的发展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程。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有文字描述,又有插图示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元朝的统治,对于我国历史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明朝的统治,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明朝时期我国的发展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掌握明朝时期我国的发展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难点:明朝时期我国的发展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明朝时期我国的发展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程。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朝的统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课件。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版图,让学生对明朝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提出问题:“明朝是如何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明朝时期我国的发展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程。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主要内容包括明朝的建立、明成祖和明太祖的统治、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与文化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理解明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明朝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加深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明成祖和明太祖的统治、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明朝的建立和明成祖、明太祖的统治。
2.明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3.明朝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分析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明朝的统治》。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资料:与明朝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
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对新课产生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明朝的建立、明成祖和明太祖的统治,以及明朝的政治制度。
通过课件和资料,让学生对明朝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明朝的政治制度特点,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
4.巩固(10分钟)讲解明朝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让学生了解明朝在各个领域的成就。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对明朝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设计
七
学科
历史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课题
明朝的统治
课时
1
时间
总课时
教学
目标
了解明朝的建立和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培养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施
难点:八股取士
教法
学法
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过程
师生活动
个人复备
导
(出示目标)
1、导课
6、手工业:制瓷业和棉纺织业发展,产品远销海外
7、商业:出现了商业中心,甚至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五、讲
1、八股取士有其积极的作用,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使考试更加规范化,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察,加强了君权,对维护明王朝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人民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同时也使得法律受到严重破坏,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多媒体播放《凤阳花鼓》的歌曲
教师:歌词中的朱皇帝是谁?他建立了什么朝代?他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给当时和后世带来哪些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二、思
1、明朝建立的背景、时间、都城、建立者
2、朱元璋强化皇权的表现有哪些?
3、明朝经济发展表现
三、议
1、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措施有什么利弊得失?
六、小结
见板书
检
(随堂检测)
课堂
小结
分层
作业
课
后
反
思
板书设计
1、明朝的建立:背景,建立,元朝灭亡标志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
知识目标: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
②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
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2)答题格式:八股文
思考八股取士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目的: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思考八股取士的影响
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
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听《传奇皇帝朱元璋》主题曲导入
朱元璋灭亡元朝、建立明朝后,逐步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明朝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呢?
听歌曲,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学生勾画相关内容
学生勾画相关内容
思考总结
学生读课本,勾画相关内容
学生勾画相关内容
学生思考
学生读课本,勾画相应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明朝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2.识读《明朝疆域图》、《举子看榜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3.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2.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他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2.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重点】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弊端【教学方法】导学法、讲授法、图示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引出课题:明朝的统治(同学们,如果给你个穿越的机会,你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为什么?老师呢,最想穿越到明朝,因为曾经的一部电视剧,叫穿越时空的爱恋,里面有位特别可爱的皇爷爷,这位皇爷爷到底是谁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探个究竟,同学们,翻开书本,14课,明朝的统治,首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根据导学案里的相关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1、明朝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2、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1)政治上:中央、地方;特务机构(2)思想文化上:科举考试的变化3、运用所学知识,谈一谈朱元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各自有什么影响?4、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好,停下来,短短几分钟的自学时间,相信大家对本课应该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更加深入的来探讨相关知识,所以呢,老师在这,给大家分成了几大团体,第一组皇帝代表团,第二组明朝官员团,第三组明朝书生团,第四、五组百家评讲团,第六组经济发言团,请大家依照导学案,找到各自的任务,进入自由讨论环节,开始)三、小组合作探究:第一组皇帝代表团1、明朝的建立(好,咱们先请皇帝代表团给大家简介一下皇帝!很好,朱元璋,乞丐皇帝,曾参加元末农民大起义,崭露头角,经过几年的打拼,终于从小朱熬成了老朱,当然,也从一乞丐成功逆袭为皇帝,刚健国,政局人心都不稳,老朱每天忧心忡忡,如何才能让咱老朱家的事业千秋万代呢?关键,对于很多人,很多事,他都不放心,也正是这节骨眼上,当朝丞相胡惟庸叛变,想谋权篡位,杀掉老朱,自当皇帝,结果,逆袭失败,这事儿一出,更加坚定了老朱改革的决心,来强化皇权,巩固统治,具体如何被改的,明朝官员们,你们最有发言权)第二组明朝官员团2、朱元璋强化皇权(1)改革官制书省,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何时建立的,元代,明朝取消,并将它一分为三,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简称三司,如此做了,老朱对地方就安心了吗,没,于是分封自己24个儿子,到地方做藩王,这下舒坦了,地方上都是自己人。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2.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1)地方:取消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2)中央:①废除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________负责。
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__________。
(3)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______时期成立东厂。
3.(1)明朝提倡__________。
(2)科举考试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答卷被称为“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________、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5.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6.北京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如晋商、徽商。
二、合作探究归纳明太祖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
说说你认为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三、练习巩固1.如果你是明朝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2.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A.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5.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A.西域B.西洋C.东洋D.南美洲6.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A.洛阳和长安B.开封和临安C.北京和南京D.北京和洛阳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统治设计说明本课主要介绍了明朝的建立,明朝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明朝时期经济的发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了解明朝时期的发展。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知道明朝的建立、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等史实。
2.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3.认识到明朝皇权的强化,既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弱的原因之一。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方法观察法阅读法小组讨论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图片:《朱元璋像》。
2.影视作品:“明朝初期”相关视频。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展示《朱元璋像》,介绍朱元璋的身世。
朱元璋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双亡,他被迫到寺院里当了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他参加了反元起义军,之后他领导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明朝,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通过他的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说出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
2.朱元璋为强化皇权采取了什么措施?3.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4.说出明朝经济发展的概况。
三、学习任务一明朝的建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明朝建立的背景是什么?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66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设计意图】通过以教材为材料,增强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通过勾画关键词,学生真正理解其含义。
四、学习任务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朱元璋为强化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67—P68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明朝从洪武元年(1368年)建立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灭亡的历史。
本课内容涵盖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五代十国、宋元历史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明朝复杂历史现象方面仍存在困难,如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明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基本史实,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
2.难点: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明朝的历史。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版图、明朝皇帝肖像等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宋元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基本史实。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讲解,突出重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设计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相关史料、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性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和“八股取士”2.教学难点:“八股取士”三、教学过程:导入:朱元璋两张美丑反差强烈的画像(一)明朝的建立师:简要概括明朝建立的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加上旱灾、黄河决堤等天灾,社会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朱元璋在各支起义队伍中最终获胜,建立明朝。
师: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
都城:应天府。
PPT:明朝疆域图。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师: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对中央和地方官制进行改革,以巩固统治。
生:阅读课本,找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划线标出。
生:地方上: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
PPT:出具史料: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师:引导学生复习分封制的知识。
PPT:出示史料:明太祖认为:“自秦以来,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生: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五军都督府。
师:引导学生分析废除丞相制度的利弊得失。
PPT:出示史料:1382年明太祖设置锦衣卫,掌管皇帝出行仪仗,后兼管刑狱、侦查、缉捕盗贼奸党、监视文武百官,镇压各地人民……1420年明成祖增设东厂,1477年明宪宗设西厂,明武帝又增设内行厂,统称厂卫特务机构,开创了中国特务制度的先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设计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的建立,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具体措施;掌握“八股取士”。
2.掌握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3.正确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重点:明朝加强君权措施;难点:“八股取士”的危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灭亡元朝,逐步统一全国。
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
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二、研习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元末农民起义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收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明朝的建立:时间: 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朝代:明朝都城:应天(南京)(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阅读课本P67第一段,说说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吸取元朝灭亡的原因,加强君权,巩固统治!2.朱元璋从地方、中央、军事、特务四方面采取哪些强化皇权的措施?(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2)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3)军事: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4)设立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3.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影响(或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4、材料研读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答:目的:防止朝臣专权,,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温故知新:科举制度是什么时期形成的?在当时起到什么积极作用?到了明朝科举考试又有什么变化呢?1.考试范围和答题标准考试范围: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答题标准: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答题格式“八股文”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2、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2、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难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图示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朱元璋图像)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
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
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二)、导入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农民起义:红巾军起义是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颍州。
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又因其烧香聚众,亦称"香军"。
郭子兴(1302年-1355年),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元末群雄之一,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是后来使明太祖朱元璋后来能崛起的关键人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质教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知道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了解明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方法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识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通过物种的引进、商帮的出现探究明代的社会经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增强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性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虽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是否曾经听过、看过《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小说?它以一种网络语言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出了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人物。
那些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
《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了历史的另一面,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历史变成一幕幕生动的故事,很多人看完这部小说后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今天就让我们从明朝的建立之初开始学习,领略只属于明朝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1.图片展示2.学生读教材“明朝的建立”一目,归纳明朝建立的概况。
3.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朱元璋强化皇权”一目,明确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提示:(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学习目标】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课文解读】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的队伍由东南向北进军,势力不断壮大。
2、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年号:洪武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元灭亡。
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2、目的:巩固统治3、措施:(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撤行中书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中书省的权力分散;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改革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4)设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小故事大道理:洪武年间,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太祖笑道:“说得对,没骗我。
”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说明:特务机构都由皇帝直接指挥。
4、特点:(1)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2)大权独揽实现后,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确规定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1.朱元璋强化皇权。
2.科举考试的变化。
难点:1.朱元璋强化皇权。
2.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姿貌雄伟,奇骨贯顶”。
而在清代,朱元璋的画像大多是——下巴奇长,满脸麻子。
有史学家称朱元璋是中国帝王中“第一丑”。
不过有人根据《明史》记载推测:朱元璋只是面貌异于常人,是大富大贵的罕见帝王之相。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
这样一位出身于贫苦之家,又当过和尚,并最终登上九五之尊的封建帝王,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他怎样建立明朝?他是一位怎样的皇帝?明朝又是怎样加强君权的?让我们开始第14课的学习。
【新课探究】1.明朝的建立(1)历史背景史料再现:材料一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元末社会上流传的一首《醉太平小令》材料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升具体解读: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广大农民饥寒交迫,导致了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朱元璋是其中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
他采纳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即“扩充兵力,巩固后方,发展生产,增强经济实力,讲究斗争策略,不要急于称王”。
经过几年努力,朱元璋逐步巩固和发展了自己的根据地,军事和经济实力迅速壮大。
(2)明朝建立: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答案提示:1368;朱元璋;应天府;元大都。
2.朱元璋强化皇权(1)改革官制史料研读:材料一自古不曾设立丞相。
秦朝设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各朝因袭此制,其间虽然不乏贤相,但也多有专权乱政的小人。
材料二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下令废除行中书省,分设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按察使司,分管行政(包括财政)、军事和司法。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教材主要介绍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明朝时期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及明朝的统治特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的演变过程,对于封建社会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明朝的具体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成就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明朝的统治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内容,掌握明朝的统治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内容,明朝的统治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以及明朝的统治特点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内容。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明朝的统治特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
2.教案: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
3.课件:教师制作课件,配合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史料:教师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明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春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春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明朝的建立、明成祖迁都北京、明长城的修筑、郑和下西洋、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的灭亡。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明朝的重要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的历史变迁,认识明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基础知识,对元朝的统治有所了解。
学生对本课的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件可能较为感兴趣,应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明成祖迁都北京、明长城的修筑、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件,认识明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建立、明成祖迁都北京、明长城的修筑、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明长城的修筑原因及其意义、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多媒体等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参考书。
2.相关历史图片、地图、多媒体课件。
3.网络资源:郑和下西洋的相关视频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明朝的建立,引导学生回顾元朝的统治,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5分钟)介绍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和过程,展示明长城的修筑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明朝的政治和军事状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4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清代的史学家赵翼教师:大家知道材料所指何人吗?教师:朱元璋正式这样一个人||,他的身上||,豪气和匪气并存||,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但无论如何||,谁也无法忽视他的存在||,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个有“色彩”的人||。
那么他究竟在明朝的历史上写下了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重温明朝的历史||,去了解一下吧||。
说明:通过材料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近历史与他们的(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风雨飘摇||,建大业展示:元朝末年||,蒙古统治集团分裂||,朝廷内部夺权斗争异常惨烈||,使得元帝国变得摇摇欲坠;而连续出现的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崩溃以及等级制度||,更成为农民揭竿而起直接原因||。
于是||,元朝的灭亡便不可避免了||。
这样||,1351年||,刘福通领导农民在颖州暴动||,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在十几年的反抗斗争中||,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逐渐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1367年||,朱元璋发布讨元文告||,派将军徐达率兵向北进取中原||,次年攻占元大都||,元顺帝妥欢帖木尔被迫逃往蒙古草原||。
教师:根据材料总结元朝末年||,社会状况如何?教师总结过渡:政治腐败||,沉重的徭役负担和统治阶级的疯狂经济掠夺||,使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加上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以至于整个社会发生大崩溃||。
那么这个时候谁能顺应历史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呢?展示:政权: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
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
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思考: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人?2.材料二中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3.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教师:皇帝高坐朝堂||,却对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使明朝专制主义空前加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2.过程与方法
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
难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四方面内容: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这四部分内容之间关系密切.明朝的建立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基础,朱元璋强化皇权为的是巩固明朝的统治;科举考试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从而巩固了明朝的封建统治;明朝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为明朝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学习这部分内容,要了解元末明初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知道明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主要态势.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末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时间:1368年
3.定都:应天府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
1.全面改革官制
地方:取消行中书省,推行“三司制”
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
2.改革科举制度
影响:禁锢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
3.设立锦衣卫和东厂
三、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制瓷业和棉纺织业发展,产品远销海内外
3.商业:出现了商业中心,甚至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