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案(新人教版)
部编人教版七下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过程与方法】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明朝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布衣皇帝。
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小小放牛郎,一步步地走向一个帝国的统治者,这其中的原因必定有其本身所固有的能力以及天赋,还包括当时的时局。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成就帝业的?朱元璋和他的子孙又是如何巩固帝业的?二、新课讲授(一)明朝的建立1.材料展示:材料一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
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开始滥发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材料二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在至正四年(1344年)接连决口,洪涝成灾,元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
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却又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66页,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学生回答: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都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都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及传统的黑板板书。
附一:朱元璋强化皇权简表
措施作用
影响
改革官制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设锦衣卫加强了对臣民的监视,强化了皇权。
八股取士
禁锢思想,扼杀人才,维
护皇权,对中国思想文化、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了
严重阻碍
加强了皇权,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
为经济的发展创造
了有利的环境;但也给明朝的统治埋
下了危机,更让社
会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附二:本课结构示意图
明
朝的统治
五、板书设计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一、建立明朝
1.时间:1368年
2.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3.都城:应天府(今南京)
二、强化皇权
1.全面改革官制
(1)中央:废丞相,撤中书,升六部,设五府;
(2)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封诸子
2.设立锦衣卫
3.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取士
三、经济发展
1.农业:从南美洲引进新品种
2.手工业:
(1)纺织业:棉花种植业推向北方;苏州是丝织业的中心(2)制瓷业:景德镇是制瓷中心
3.商业:
(1)两大商业城市:南京和北京
(2)两大商帮:晋商和徽商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时练相关作业。
2.复习14课内容,预习15课。
3.归纳丞相制度和科举制度的演变。
明朝的统治 优秀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知道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3)通过对科举制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巩固了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败的原因。
(2)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结合教学过程制作课件学生准备:绘制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简表,加深对这一时期的认识。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歌谣《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歌词中的朱皇帝是谁?他建立了什么朝代,他是如何巩固他的统治的,给当时和后世带来哪些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听歌曲,回答问题由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小结: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重要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
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一方面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创造了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危机。
由此可见,明朝时我国的封板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2.过程与方法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
难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四方面内容: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
这四部分内容之间关系密切。
明朝的建立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基础,朱元璋强化皇权为的是巩固明朝的统治;科举考试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从而巩固了明朝的封建统治;明朝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为明朝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学习这部分内容,要了解元末明初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知道明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主要态势。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元末社会动荡,民不聊生2.时间:1368年3.定都:应天府二、朱元璋强化皇权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1.全面改革官制地方:取消行中书省,推行“三司制”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2.改革科举制度影响:禁锢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3.设立锦衣卫和东厂三、经济的发展1.农业: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2.手工业:制瓷业和棉纺织业发展,产品远销海内外3.商业:出现了商业中心,甚至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题文)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张择端---《清明上河图》B.司马迁---《资治通鉴》C.李清照---《念奴娇赤壁怀古》D.苏轼---《窦娥冤》2.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的南宋词人是A、陆游B、辛弃疾C、李清照D、苏轼3.北宋时开创豪放词风的著名词人是A.司马光B.苏轼C.李清照D.辛弃疾4.他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经济和文化、明朝的灭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社会的历史状况,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其影响,了解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认识明朝灭亡的原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历史上的基础知识,对封建社会的演变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明朝时期的历史状况,特别是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讨论问题等方式,深入了解明朝时期的历史状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社会的历史状况,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其影响,了解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认识明朝灭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其影响,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2.教学难点: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其影响,明朝灭亡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明朝时期的历史状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直观展示明朝时期的历史状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皇帝画像,引导学生思考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其影响,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
知识目标: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
②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
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2)答题格式:八股文
思考八股取士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目的: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思考八股取士的影响
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
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听《传奇皇帝朱元璋》主题曲导入
朱元璋灭亡元朝、建立明朝后,逐步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明朝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呢?
听歌曲,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学生勾画相关内容
学生勾画相关内容
思考总结
学生读课本,勾画相关内容
学生勾画相关内容
学生思考
学生读课本,勾画相应知识点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2.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1)地方:取消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2)中央:①废除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________负责。
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__________。
(3)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______时期成立东厂。
3.(1)明朝提倡__________。
(2)科举考试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答卷被称为“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________、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5.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6.北京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如晋商、徽商。
二、合作探究归纳明太祖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
说说你认为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三、练习巩固1.如果你是明朝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2.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A.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5.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A.西域B.西洋C.东洋D.南美洲6.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A.洛阳和长安B.开封和临安C.北京和南京D.北京和洛阳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 新人教版
《明朝的统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朱元璋灭元朝、建立明朝政权的情况;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设置锦衣卫;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和分析。
2、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
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点】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高业的发展的表现。
【教学难点】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八股取士。
【教学方法】阅读课文、史实,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正确地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提炼、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朱元璋的图片,教师讲述:朱元璋是我国历史少有的布衣皇帝,那么明太祖朱元璋在什么时间建立大明王朝的?都城在哪里?那么朱元璋成就帝业后,为加强皇权,他生前死后又上演了哪些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呢?二、新课学习一、明朝的建立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朱元璋参加反元农民起义后,队伍逐渐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即今天的南京。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出示朱元璋图片和课本相关史事,帮助学生了解朱元璋。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1)政治上: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统治设计说明本课主要介绍了明朝的建立,明朝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明朝时期经济的发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了解明朝时期的发展。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知道明朝的建立、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等史实。
2.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3.认识到明朝皇权的强化,既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弱的原因之一。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方法观察法阅读法小组讨论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图片:《朱元璋像》。
2.影视作品:“明朝初期”相关视频。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展示《朱元璋像》,介绍朱元璋的身世。
朱元璋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双亡,他被迫到寺院里当了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他参加了反元起义军,之后他领导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明朝,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通过他的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说出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
2.朱元璋为强化皇权采取了什么措施?3.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4.说出明朝经济发展的概况。
三、学习任务一明朝的建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明朝建立的背景是什么?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66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设计意图】通过以教材为材料,增强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通过勾画关键词,学生真正理解其含义。
四、学习任务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朱元璋为强化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67—P68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明朝从洪武元年(1368年)建立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灭亡的历史。
本课内容涵盖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五代十国、宋元历史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明朝复杂历史现象方面仍存在困难,如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明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基本史实,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
2.难点: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明朝的历史。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版图、明朝皇帝肖像等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宋元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基本史实。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讲解,突出重点。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统治》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围绕明朝的建立、制度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展开,为学生展现了一个多元化、多角度的明朝历史画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明朝的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明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明朝历史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拓宽视野,深化对明朝历史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明朝的一些制度和文化成就感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制度建设、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内容,掌握明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明朝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建立、制度建设、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明朝制度建设中的特点和意义,以及文化成就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明朝的历史。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明朝历史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的版图和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按照教材顺序,呈现明朝的建立、制度建设、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标要求】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教材分析】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本课主要讲述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和科举考试的变化及经济的发展。
从巩固国家统一来说,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加强了对人民的镇压,特别是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说明了皇帝依靠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八股取士扼杀了士人思想的进步,阻滞了科技文化的发展,预示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明朝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形成了较为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得环境。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储备不足,对皇权加强这样抽象的问题理解起来较困难,但对形象直观的内容掌握较快。
所以,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补充材料,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所学内容,以便水到渠成的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文本和分析材料,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表现。
通过对八股取士的评价,提髙学生运用辩证的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无论从内容还是影响看都是很复杂的,加之学生对“八股文”缺乏感性认识,更不易理解。
【课前准备】自学课本,掌握明朝建立、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明朝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史料教学、对话等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上一单元我们学习元朝的时候,知道元朝再次统一了中原大地。
元朝与中国以前建立的统一王朝相比有何特别之处?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二次批阅评价(等第)时间:年月日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案(二)(无答案)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的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审美感,提高鉴赏力。
3、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宋词和元曲 【知识梳理】【合作探究】1、读图回答:(1)此画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它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是什么?(2)这幅画属于哪一类型的绘画?它反映了何地的什么景象?想一想这类绘画出现的条件是什么?2、宋元时期科技得到如此巨大的成就的原因?(至少三点)【学习自测】( )1、全书网络“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 A .《史记》 B .《金刚经》 C .《资治通鉴》 D .《窦娥冤》 ( )2、《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
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3、下列各项中,属于北宋苏轼词作的是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C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D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4、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A .歌颂祖国壮美的山河B .揭露统治者的腐朽C .同情人民的痛苦生活D .渴望祖国的统一( )5、在词中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一直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南宋词人是 A.岳飞 B.辛弃疾 C.李清照 D.文天祥 ( )6、“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的故事情节和“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的台词都出自哪一戏剧?作者是谁?A.屈原《离骚》B.关汉卿《窦娥冤.》C.罗贯中《三国演义》D.施耐庵《水浒传》 ( )7、在我国文学史上,①诗 ②词 ③曲先后顺序是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③①②D 、③②① ( )8、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的南宋杰出词人是: A .辛弃疾 B .李清照 C .陆游 D .苏轼( )9 、开创一代豪放词风的北宋词人是 A 、苏轼 B 、柳永 C 、李清照 D 、辛弃疾有一幅著名的风俗画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社会生活丰富等现象,这幅画及作者是A.【唐】阎立本——《步辇图》B.【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D.【元】赵孟頫——《秋郊饮马图》8、在某校组织的一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当主持人说道:“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画作被誉为‘神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新人教版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了原产_______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成为丝织业中心。_______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明朝科举制度的认识。
自我评价专栏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书写:综合:
——《)以庶子为分校官。举人韩敬,尝受业宾尹,及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越房搜得之,与各房互换闱卷凡十八人,强图录敬为第一。
——《明通鉴》
(1)据材料一明太祖设科举的目的是什么?暂罢科举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明后期科举存在什么问题?
明朝的统治
课题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备课组审核
级部审核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自主学习】
一、明朝的建立
_____年,朱元璋称帝,定都_______,他就是明太祖。
二、朱元璋 强化皇权
1.原因: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3)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明朝类似的机构还有什么?
【八股取士,为害甚巨】
材料四
(4)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探究延伸点】
1.秦朝设立丞相,明朝时废除,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厂卫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的表现。
【改革官制,立竿见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4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清代的史学家赵翼教师:大家知道材料所指何人吗?教师:朱元璋正式这样一个人||,他的身上||,豪气和匪气并存||,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但无论如何||,谁也无法忽视他的存在||,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个有“色彩”的人||。
那么他究竟在明朝的历史上写下了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重温明朝的历史||,去了解一下吧||。
说明:通过材料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近历史与他们的(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风雨飘摇||,建大业展示:元朝末年||,蒙古统治集团分裂||,朝廷内部夺权斗争异常惨烈||,使得元帝国变得摇摇欲坠;而连续出现的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崩溃以及等级制度||,更成为农民揭竿而起直接原因||。
于是||,元朝的灭亡便不可避免了||。
这样||,1351年||,刘福通领导农民在颖州暴动||,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在十几年的反抗斗争中||,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逐渐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1367年||,朱元璋发布讨元文告||,派将军徐达率兵向北进取中原||,次年攻占元大都||,元顺帝妥欢帖木尔被迫逃往蒙古草原||。
教师:根据材料总结元朝末年||,社会状况如何?教师总结过渡:政治腐败||,沉重的徭役负担和统治阶级的疯狂经济掠夺||,使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加上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以至于整个社会发生大崩溃||。
那么这个时候谁能顺应历史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呢?展示:政权: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
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
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思考: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人?2.材料二中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3.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教师:皇帝高坐朝堂||,却对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使明朝专制主义空前加强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学习目标】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课文解读】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的队伍由东南向北进军,势力不断壮大。
2、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年号:洪武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元灭亡。
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2、目的:巩固统治3、措施:(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撤行中书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中书省的权力分散;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改革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4)设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小故事大道理:洪武年间,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太祖笑道:“说得对,没骗我。
”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说明:特务机构都由皇帝直接指挥。
4、特点:(1)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2)大权独揽实现后,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确规定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案(新人教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❶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2.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2.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2.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朱元璋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倒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
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1.(多媒体出示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答案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教师讲述交通工具革新的原因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一)原因1.教师简要介绍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
(多媒体链接胡惟庸、蓝玉案的故事)2.提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学生回答: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二)措施1.(多媒体出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明朝的统治 优秀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我把本课内容重新整合,通过设计明朝是怎么建立的?共介绍了哪三个皇帝?这几位皇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自己的权力?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将本课知识串起来,学生既能通过阅读容易明确答案,又有需要合作探究解决的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上是有梯度、有层次的。
二、教材分析:《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本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上承元朝,下启清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朝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三、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想象力,但未完全具备理性思维,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适当以形象、直观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方法获取知识,感知历史,掌握历史分析方法。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明朝建立概况,了解明太祖明成祖巩固政权的措施和靖难之役,迁都北京等基本事实。
通过对“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权的权力”的探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法、图示总结法归纳明朝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客观分析历史事件,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五、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通过自主归纳、前引后联、温故知新、直观图片史料等一系列的活动与探究,达到切实理解君权加强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八股取士无论从内容还是影响看都是很复杂的,加之学生对“八股文”缺乏感性认识,更不易理解。
需要教师设计直观、通俗、有效并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及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
同时进行纵向对比、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❶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2.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
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2.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2.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朱元璋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倒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
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明朝的建立
1.(多媒体出示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答案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教师讲述交通工具革新的原因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一)原因
1.教师简要介绍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
(多媒体链接胡惟庸、蓝玉案的故事)
2.提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学生回答: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二)措施
1.(多媒体出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璋强化
皇权的措施。
(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3)军事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组: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2.教师总结结果: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目标导学三科举考试和经济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举子看榜图)解读史料
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取士兴起的目的)根据教材会带八股取士的目的答案提示:加强思想控制
3.(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文的考试范围)学生回答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
答案提示:工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来源:学,科,网Z,X,X,K] 4.(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分组讨论八股取的影响:
答案提示: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5.(多媒体出示各种引进的农作物,让学生识别)教师简短的介绍一下明朝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
三、课堂总结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这些措施的确达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目的。
但不少措施如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等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现在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理下了危机,由此可见,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要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