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导学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含答案)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导学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掌握明朝建立、明太祖和明成祖皇权的强化。

2.辩证认识加强君权的影响。

3.正确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4.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

【材料研读1】材料一胡惟庸由右丞相升任左丞相。

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

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骑马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马车压了,胡惟庸将马夫抓住,随即杀死。

材料二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什么问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元朝行省制度有什么弊端?针对相权过大,明太祖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针对材料中行省长官权力过大的现象,又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君权?【材料研读2】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

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

”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材料研读3】“我定下的文体叫八十股,句句对仗平仄要调。

考得你昼夜把心血耗,考得你大好青春等闲抛。

考得你不分苗和草,考得你手不能提来肩不能挑,考得你头发白牙齿全掉,考得你弓背又驼腰。

年年考,月月考,活活考死你这命一条!”——《范进中举》根据材料结合课文,想一想:明朝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变化?【材料研读4】观察下表,你看到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问题探究一】漫画下的君臣礼君臣礼的变化你能感受到怎样的君臣关系?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问题探究二】明朝的政治改革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2.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2.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2.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多元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朱元璋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倒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

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农民起义: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

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3)明朝建立: 1368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4)元朝灭亡: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2)措施:(3)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知识点三:科举考试的变化(1)命题范围: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带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带答案)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5.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D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
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该卷肯定涉及哪些内容
A.经济政策 B.时事评论 C.诗词歌赋
2、变化:
(1)内容变化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朝代
贡献
隋朝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科举制正式确立
厂卫的刑罚非常残
酷,设有监狱、法庭, 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 刺心等,残忍至极,制 造了大量冤错案。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 与妻子诀,及暮无事 则相庆,以为又活一 日。
—《稗史汇编》
锦衣卫印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侍卫亲军),明成
祖时期设立东厂(宦官)。
①目的: 监视官民。 ②职责: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③地位: 东厂与锦衣卫被合称为“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在地方(政治):
(1行)省取长消官行:中书省,
设立““凡钱三粮司、”兵,将原 来行甲中、屯书种省、的漕权力 一属分 ,运无之为从、 不”军领三而国(,使重掌互行事管不省, )统的 权力《元分史散·;百官志》 (2)分封诸子为王,
丞 在相中胡央惟:庸,开 国 (老1)臣政,治位高:权 重 废。除因丞是相百制官度之 首 人 朱 和升, 之 元六中一 上 璋部书人,发职省之又生权,下常“,提万与口 角 六”部,直朱接元向璋皇很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教学任务】【教学流程】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思考:1.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哪些?2.识读地图,依图说一说明朝的疆域四至二、朱元璋强化皇权阅读《举子看榜图》,思考回答1.明代的考生,作弊手段以夹带居多,化直接相关,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2.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七年级历史下新版归类复习一、科举制度1、诞生:a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诞生。

2、完善:a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和武举。

3、发展: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

B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思想,加强皇权。

C清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束缚。

4、废除:清朝废除科举制度。

二、国家统一1、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1276年元灭南宋,完成统一。

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明清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时代特点:a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C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文学艺术:1、唐诗:李白(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白居易(平易近人,通俗易懂)2、宋词:a豪放派:苏轼(豪迈飘逸)辛弃疾(豪放诗风,报国情怀)b婉约派:李清照(委婉、细腻、清秀)3、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4、明清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五、西藏问题1、唐朝:a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

B 唐中宗时,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蕃“合同为一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习题(有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一、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题目要求的。

1.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掌握】A.红巾军起义爆发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朱元璋建立明朝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2.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

明朝建立于()【运用】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3.明朝采取的以下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的是()【拓展】A.废丞相,权分六部B.废行省,设三司C.设厂卫特务机构D.以八股取士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理解】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5.明朝科举制与唐朝科举制最大的不同是()【运用】A.考试目的不同B.考试内容不同C.考试方法不同D.考试管理不同6.我国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理解】A.设置进士科B.开创殿试和武举C.设置明经科D.明朝“八股取士”7.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识记】A.北京和南京B.洛阳和长安C.开封和临安D.北京和洛阳8.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识记】①葡萄②占城稻③甘薯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1)材料一中的“帝”指谁?材料反映该朝代官制有哪些变化?有什么作用?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明朝的建立。

2.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重点难点】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

难点:明朝强化皇权的影响、八股取士的危害。

【自主探究】一、明朝的建立1.建立:年,_______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灭元:明军攻占,结束的元朝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3.措施:政治:(1)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_______”,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

(2)中央:废除_________制度和_________,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_______负责;分散兵权,将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前、后、左、右___________都督府。

司法:设立厂卫机构: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明成祖成立了_____。

4.作用:地方和中央的各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直接向皇帝负责,使高度集中,大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5.内容:考试的题目来自“_________”“五经”;6.文体: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文体要求考生写“__________”。

7.影响: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束缚,不利于,应试的人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8. 农业:引进原产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9.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10. 商业: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______和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著名的商帮,如山西_____、安徽的徽商。

【合作探究】1.阅读【明太祖的烦恼】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强化皇权?2. 朱元璋立下祖训不许设立丞相,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丞相制度始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3.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含解析)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明太祖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A.按察司B.都司 C.布政司D.民政司2.如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A.大臣决策权的变化 B.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C.内阁制度完全成熟 D.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

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5.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

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办事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专制统治 D.增强六部权力6.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是()A.汉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7.朱元璋说:“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嗣君,勿得议置丞相,臣下此请者,置之重典(重刑).”这段材料表明()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B.以法家思想加强统治C.君主权力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8.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9.以下帝王中,通过推翻少数民族对中原的统治,建立新王朝的是()A.李世民B.赵匡胤C.忽必烈D.朱元璋10.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八天时间内,览阅奏折ll60件,处理政事339件。

朱元璋的忙碌和下列哪项措施直接相关()A.设立行省 B.建立内阁 C.废除丞相 D.设立军机处11.明朝统治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专制统治,下列属于他们的措施有()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东厂③设军机处④设廷杖制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背景:( 1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 2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起义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2.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3.推翻元朝: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4.原因: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5.措施( 1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 2 )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 3 )厂卫制度:为监察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6.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知识点3 科举考试的变化7.变化表现8.影响: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9.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10.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11.商业: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下列表格中的④代表的朝代建立于( C )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2.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太祖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D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②设立锦衣卫③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④设立东厂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训练1.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厂卫机构的设立、八股取士这些举措从本质上反映了()A.封建统治的腐朽B.思想控制的加强C.皇权统治的加强D.文化专制的加强2.洪武(明太祖)时期所有奏章的处理都是皇帝一人亲批,而永乐(明成祖)、洪熙(明仁宗)时期则出现了皇帝与内阁阁臣共议的局面,虽然“批答出自御笔,未尝委之他人”,但所批答之意见已经包含了皇帝与阁臣“造膝密议”的内容,这说明()A.君主权力受到内阁制约B.阁臣意见影响皇帝决策C.权力运行带有民主色彩D.宰相制度减少决策失误3.仔细观察下图,我们能从中得到的有效信息是()A.秦朝确立皇帝绝对最高权威B.元朝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C.明朝废除丞相不断强化皇权D.清朝设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4.在中央机构设置中,秦朝设“三公”,唐朝设三省六部,宋代则设置多重机构,明朝时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这种演变反映()A.丞相权力不断增大B.皇权逐步强化C.中央集权不断削弱D.地方权力不断削弱5.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明清出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主要原因是A.锦衣卫的设立B.丞相制度的废除C.军机处的设立D.削弱地方的权力6.明朝时期,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卷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格式。

此举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B.有利于选拔真才实学人才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7.宋代书法在风格上充分展现了当时时代的特点,自由潇洒,颇多趣味。

但令人遗憾宋代书风那般充满趣味。

而到明代中期之后,文人志士则使得宋代书风再现于世。

这些变化()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B.体现古代士大夫多元的艺术追求C.深受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D.使古代的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8.秦朝设“三公”,汉代在“外朝”之外设“中朝”,唐朝设三省六部并在门下省置政事堂,宋代在中书门下之外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明朝时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设立内阁,这种演变反映()A.地方权力的一步步压缩B.丞相逐步位高权重C.中央集权的一步步加强D.皇权专制步步强化9.明代君主在自谦词的使用上,数量较以往明显减少,频率明显降低。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2.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1)地方:取消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2)中央:①废除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________负责。

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__________。

(3)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______时期成立东厂。

3.(1)明朝提倡__________。

(2)科举考试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答卷被称为“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________、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5.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6.北京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如晋商、徽商。

二、合作探究归纳明太祖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

说说你认为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三、练习巩固1.如果你是明朝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2.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A.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5.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A.西域B.西洋C.东洋D.南美洲6.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A.洛阳和长安B.开封和临安C.北京和南京D.北京和洛阳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含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明朝建立情况。

掌握明太祖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知道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及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的展示出示有关资料辅助教学,通过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明朝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学习重点】:明朝的建立及强化皇权的措施【学习难点】:正确评价八股取士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2)、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谁?3)、朱元璋实行措施的目的。

4)、朱元璋在地方上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

5)、朱元璋在中央上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6)对于知识分子,朱元璋采取什么措施控制的?7)、明朝时期引进的农作物新品种有哪些。

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材料解析题:五、〔课堂小结〕:(2')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经济的发展全面改革官制中央地方设锦衣卫改革科举制度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设五军都督府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影响:禁锢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农业手工业商业时间人物都城【知识小结】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一、选择题1. 朱元璋不但出身农民,而且家庭贫寒。

他白手起家,清扫六合,驱逐蒙元,打造了一个社会发展、“治隆唐宋”的王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含答案)

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等史实,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了解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

3、认识明朝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二、自读文本,预习评价1、明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___,建立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都城是____________2、明太祖朱元璋在地方取消____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_,还先后分封___________3、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提升_________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

4、明太祖在军事上为了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______________,为了监视臣民,设立了_______________,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__________。

5、明朝科举考试实行_______________,题目的来源来自_______________,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卷的文体是____________。

6、明朝农业上引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一: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有什么历史作用?探究二:明朝经济成就的取得有什么影响?我的问题与疑惑:四、学习小结明朝的建立-------朱元璋 1368年应天府--------政治上: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军事上:设立五军都督府设厂卫特务机构------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脱离实际,禁锢了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顺从者意的顺从者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五、当堂检测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课堂检测题1、明朝的开国皇帝是()A.朱元璋 B.朱棣C.朱允文 D.朱标2、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新人教版
3.影响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 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了原产_______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成为丝织业中心。_______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明朝科举制度的认识。
自我评价专栏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书写:综合:
——《)以庶子为分校官。举人韩敬,尝受业宾尹,及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越房搜得之,与各房互换闱卷凡十八人,强图录敬为第一。
——《明通鉴》
(1)据材料一明太祖设科举的目的是什么?暂罢科举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明后期科举存在什么问题?
明朝的统治
课题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备课组审核
级部审核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自主学习】
一、明朝的建立
_____年,朱元璋称帝,定都_______,他就是明太祖。
二、朱元璋 强化皇权
1.原因: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3)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明朝类似的机构还有什么?
【八股取士,为害甚巨】
材料四
(4)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探究延伸点】
1.秦朝设立丞相,明朝时废除,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厂卫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的表现。
【改革官制,立竿见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导学案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是否曾经听过、看过《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小说?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了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人物。

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

《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了历史中的另一面,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历史变成一幕幕生动的故事,很多人看完这部小说都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今天就让我们从明朝的建立之初开始学习,领略只属于明朝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1.图片展示。

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2.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答案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3.教师讲述明朝建立的概况。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教师简要介绍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2.提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目的。

答案提示:巩固统治。

3.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答案提示:(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3)军事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4.教师总结这些措施带来的结果。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目标导学三:科举考试和经济的发展1.史料解读。

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质教案和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质教案和练习题

第14课明朝的统治知识与技能了解朱元璋灭元朝、建立明政权的情况;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设置锦衣卫;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和分析。

2.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

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八股文》视频、《举子看榜图》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咏菊花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秋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这是朱元璋起义时写的一首诗。

《咏菊花》一诗充满豪气,表达了他的远大抱负。

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自主探究:为巩固统治。

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导入二】他出身贫寒,是中国历史一位极富争议的开国皇帝,他的身上豪气和匪气并存,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但不论如何,谁也无法忽视他的存在,这位被凤阳花鼓广为传唱的朱皇帝,就是我们本节课的主人公,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

那么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希望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能找到答案。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花鼓戏唱段●新课讲解一、明朝的建立1.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元朝灭亡的原因。

生: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明朝建立情况。

掌握明太祖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知道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及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的展示出示有关资料辅助教学,通过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明朝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学习重点】:明朝的建立及强化皇权的措施【学习难点】:正确评价八股取士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2)、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谁?3)、朱元璋实行措施的目的。

4)、朱元璋在地方上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

5)、朱元璋在中央上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6)对于知识分子,朱元璋采取什么措施控制的?7)、明朝时期引进的农作物新品种有哪些。

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材料解析题:五、〔课堂小结〕:(2')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经济的发展全面改革官制中央地方设锦衣卫改革科举制度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设五军都督府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影响:禁锢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农业手工业商业时间人物都城【知识小结】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一、选择题1. 朱元璋不但出身农民,而且家庭贫寒。

他白手起家,清扫六合,驱逐蒙元,打造了一个社会发展、“治隆唐宋”的王朝。

其发展壮大的措施不包括()A. 建东厂B. 高筑墙C. 广积粮D. 缓称王2.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 扩大六部权力B. 改革丞相制度C. 扩大地方权力D. 加强君主专制3. 影片《Hello锦衣卫》是一部穿越都市爱情电影。

讲述的是某皇帝派锦衣卫穿越到现代为其寻求长生不老药,锦衣卫从天而降偶遇都市小白领若林,从此两人上演了一场不同寻常的古今之旅。

材料中的某皇帝最有可能是()A. 李世民B. 武则天C. 朱元璋D. 忽必烈4.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虽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他指的制度应该是()A. 汉代的中外朝制B.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 元代的行省制D. 明代的内阁制5. 下列文物中,最能体现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的是()6. “李申……迁陕西兵巡道、布政使司右参议……(后)遂升山东分巡兖东兵河道按察司副使……(晚年)因病卒于按察司公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李申最有可能是()A. 唐朝人 B. 元朝人C. 宋朝人D. 明朝人7.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指的是()A. 隋唐的科举制B. 明朝的八股取士C. 明朝的“厂卫”制度D. 清朝的“文字狱”8. 在某一朝代,张生参加科举,文章做得极其精彩,但被认为是离经叛道,没有予以录取。

其原因可能是()A. 文章具有明显的反叛意图B. 没有以《四书集注》为标准解释C. 考试题目没有选自“四书”“五经”D. 试卷突出了尊孔宠儒精神9. 下列哪一农作物不是明代引种到中国的?()10. 右图是明代的青花扁壶,青花色彩艳丽,纹饰秀雅,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该青花瓷器可能出自于制瓷业中心()A. 汝窑B. 钧窑C. 景德镇D. 邢窑二、材料解析题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唐太宗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4)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C4. D5. C6. D7. B8. B9. A10.C二、材料解析题11.(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相权受到限制和被分割削弱,皇权加强。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中央法定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

内阁首辅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没有实质意义。

(4)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七年级历史下新版归类复习一、科举制度1、诞生:a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诞生。

2、完善:a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和武举。

3、发展: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

B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思想,加强皇权。

C清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束缚。

4、废除:清朝废除科举制度。

二、国家统一1、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1276年元灭南宋,完成统一。

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明清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时代特点:a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C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文学艺术:1、唐诗:李白(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白居易(平易近人,通俗易懂)2、宋词:a豪放派:苏轼(豪迈飘逸)辛弃疾(豪放诗风,报国情怀)b婉约派:李清照(委婉、细腻、清秀)3、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4、明清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五、西藏问题1、唐朝:a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

B 唐中宗时,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蕃“合同为一家”。

C唐穆宗时,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

2、元朝:设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民事务。

3、清朝:a顺治册封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

B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形成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C1727年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D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西藏行政体制和法规。

六、台湾问题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2、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流求。

3、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4、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5、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6、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七、行政制度的变化:县制(战国时的秦国)——郡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行省制度(元朝)——三司制度(明朝)——军机处(清朝)八、四大盛世开皇之治(隋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盛世(唐玄宗)康乾盛世(清朝)九、少数民族政权1、辽:10世纪初--契丹族--阿保机--上京临潢府2、西夏:11世纪初--党项族--元昊--兴庆府3、金:1115年--女真族--阿骨打---中都(北京)4、蒙古国:1206年---蒙古族--铁木真5、元朝:1271年--蒙古族--忽必烈---大都(北京)十、行省制度1、中央:a行政:中书省(山东、山西、河北)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b军事:枢密院c监察:御史台2、地方:行省10个,下设:路--府--州---县十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出现)--东汉(蔡伦的蔡侯纸)作用:促进了文化的记载与传播。

2、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的转轮排字盘)作用:促进了文化的记载与传播。

3、指南针:汉代(司南)--宋代(罗盘)---北宋末年(海上使用指南针)作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火药:唐朝(出现)--宋朝(用于军事)--南宋(突火枪)---元朝(火铳)作用: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十二、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1、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

3、为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军队权力统归兵部。

4、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

5、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

十三、贞观之治的措施:A政治上: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 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绩。

B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C军事上:反击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十四、开元盛世的改革措施:A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B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C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13/14题的改革启示/看法: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改革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十五、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A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B政治上: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在地方:a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实行三年一换制。

B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C经济上: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作用: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十六、闭关锁国政策:A、原因: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无须经济交流。

B担心主权受犯,危及统治。

B、过程:a顺治时,颁布禁海令,严禁海上贸易。

B1757年,只开放广州对外通商,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

C、影响:a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B消极:是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