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资料(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1.)简答题: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是什么?(书P4)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想当的发展。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首先,社会两级分化,工人极端困苦。其次,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这些就是马克思产生的深刻的社会根源。
(题2.)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的过程?(书P23-24)
1.从古至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说明世界(如中国哲学家用“五行”、“元气”等解释世界),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但是,他们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对世界物质性的理解和把握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
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科学发现的物质结构层次——原子,但却不理解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经不起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
4.马克思主义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对物质世界直观、消极的理解,强调了从能动的实践出发去把握客观世界的意义,为唯物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5.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一定义继承和汲取了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也把唯物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题3.)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试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你的想法?(书P50-51)
1.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理论和制度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
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与当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题4.)一.寓言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的辩证规律:(书P52)
1.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2.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二.对我们的启示:
1.要重视量变的积累过程,以实现人生的质变。质变的发生离不开量变的积累。譬如,学习知识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恶习也是平时不检点而慢慢纵容出来的。人们常说的“屌丝逆袭”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最后一根稻草可以让骆驼变成死尸,而过重的心理负担也会让人做出不理性的行为。
3.不要急于求成,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所以追求梦想,每一个阶段都意味着一部分的成功。
(题5.)为什么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书P62-6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就知识的总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但是人不能事事都靠直接经验,实践是认识的“源头活水”。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某种知识,不是“猎奇”,也不是某种“雅兴”,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为认识而认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某种生活和生产的需要。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不是自封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总之,人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服务于实践,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实践决定认识。这就是所谓实践第一。
(题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就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一运动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从过程上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现实意义:1.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方针、路线、政策的重要依据。2.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自觉认识和把握这一规律,自觉认识到物质生产是社会生产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3.在全国深化改革中,要把坚持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题7.)科学技术革命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书P135)
1.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
2.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知识爆炸,学习成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信息、交通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3.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引进思维变化的最切近的基础是实践,科技革命首先通过改革社会环境来促使思维方式的发展,如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4.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题8.)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书P136-137)
1.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照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1)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
(2)但是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主观条件的影响,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可简略举例说明)还有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如资本主义利用科技压迫人们而非摆脱贫困、促进人们心身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