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后棉种植模式的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后棉种植模式的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研究了麦后棉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及棉田综合效益,阐明了麦后棉的适宜育苗方式为营养钵育苗移栽、合理的播种期为4月20日至5月5日、最佳种植密度为3.00万~3.75万株/hm2。

关键词:麦后棉;种植模式;关键技术

Study on Planting Models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Cotton Cropped after Wheat

Abstract: The trait of growth, yield,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cotton cropped after whea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ight manner of seedling raising was nutrient mass,the proper sowing date was from April 20th toMay 5th,and the appropriate density of planting was 30 000 to 37 500 plants/hm2.

Key words: cotton after wheat; planting model; key technology

“十一五”以来,湖北省麦棉两熟棉区麦后移栽棉(简称麦后棉)模式发展迅速,一方面大幅度提高了前茬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与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小麦机械化播种与收获[1]。据统计,2008年襄阳市麦后棉面积2.33万hm2,占全市棉田面积的60%左右[2]。2009年在全国棉花面积下降的情况下,湖北省麦后棉面积却继续增加。麦后棉在湖北省麦棉两熟棉区已成为主要的种植模式。但麦后棉生产中普遍存在播期不合理、密度偏稀、缓苗期偏长等问题[3],造成麦后棉迟栽、晚发、晚熟,产量不稳,品质下降。

本研究探索了麦后棉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及棉田综合效益情况,阐明了麦后棉的适宜育苗方式、合理播种期和最佳种植密度,以期为麦后棉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麦后棉种植模式的特点

2007年在襄阳市樊城区进行,设麦后棉、春棉、麦套棉3种栽培模式处理。研究每种模式的生育特性、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及棉田综合效益。

1.1生育特性

从表1可看出,不同种植方式,麦后棉生育期最短,仅124 d,比春棉和麦套棉分别缩短4 d和5 d。较春棉出苗至现蕾增加5 d,现蕾至开花缩短6 d,开花至吐絮缩短3 d;较麦套棉出苗至现蕾增加2 d,现蕾至开花缩短6 d,开花至吐絮缩短1 d(图1)。麦后棉株高和真叶数日增量苗期最低,蕾期后加快,花铃期最高(图2、3)。果枝数、果

节数日增量蕾期最低,开花后加快,花铃期日增量最高(图4、5)。试验结果表明,麦后棉生长速度前期较慢,生育进程和营养生长高峰期推迟,进入蕾期后生长加速,后发优势明显。

1.2产量和品质

“三桃”比例春棉为27∶68∶5,麦套棉为25∶65∶10,而麦后棉为2∶55∶43,麦后棉产量构成以伏桃和秋桃为主,比例达到98%;伏前桃很少,仅占2%。单铃重麦套棉>春棉>麦后棉,衣分春棉>麦套棉>麦后棉。产量春棉最高,麦后棉最低(比春棉低9.93%),结果见表2。

麦后棉比强度、马克隆值随着开花吐絮时段的推迟而降低,7月15日至8月15日开花结铃的纤维长度、比强度、整齐度、马克隆值等主要指标均明显优于麦套棉,8月15日以后开花结铃的个别指标加虽略有下降,但仍优于麦套棉。麦后棉纤维品质基本达到纺织工业的要求(表3)。

1.3棉田效益

麦后棉棉花收入虽较春棉和麦套棉低1 581.6元/hm2和347.1元/hm2,但比春棉多收一季小麦

(6 525.0 kg/hm2),比麦套棉多收2 287.5 kg/hm2小麦。年度总收益比春棉高4 455.9元/hm2,比麦套棉高1 584.15元//hm2(表4)。说明麦后棉增收主要来源于前茬小麦增收幅度大,棉花产量虽略有减少,但棉田整体效益增加。

2麦后棉关键栽培技术

2.1麦后棉简化栽培试验

2009年在襄阳市原种场进行,设麦后直播、麦后基质育苗移栽、麦后营养钵育苗移栽、麦套营养钵育苗移栽(CK)4个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67 m2,试验品种为中棉53。麦后直播处理播种迟、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有效开花结铃期短、贪青迟熟。麦后基质育苗移栽处理移栽期温度高、蒸发量大、缓苗期长、生育期最长(表5)。在麦后棉的3个处理中,麦后营养钵育苗移栽产量最高,为麦后棉的适宜育苗方式。麦后基质育苗移栽缓苗期长,影响棉花生长发育,应在缩短缓苗期上开展研究。麦后直播生育期太短,在早熟棉品种培育没有突破的情况下不宜采用[4]。

2.2麦后棉播种期试验

在襄阳市原种场进行,2008年设4月10日、4月20日、4月30日和5月10日4个播期处理,2009年设4月10日、4月20日、4月30日、5月10日和5月20日5个播期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均为20 m2,密度3.00万株/hm2,试验品种为鄂杂棉10号F1。随着播种期的推迟,麦后棉生育期缩短。4月10日播种棉苗过高,叶片过

多,易形成线苗,栽后缓苗慢,容易产生僵苗;5月20日播种,棉苗过小,叶片少,棉苗生长不足,影响棉花生育进程;符合壮苗标准的有4月20日、4月30日和5月10日3个播期的棉苗(图6)。两年平均各处理中4月20日播种产量最高(表6)。4月10日和4月30日播种产量相当,但4月10日播种,棉苗苗龄过长,易形成僵苗,增加苗床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若移栽期遇阴雨或干旱天气,推迟移栽或缺墒移栽,导致缓苗期长。综合分析表明,麦后棉的适宜播种期在4月20日至5月5日之间,苗龄宜控制在30 d以内。

2.3麦后棉种植密度试验

在襄阳市原种场进行,2008年设计1.80万、2.25万、2.70万、3.15万和3.60万株/hm2 5个处理,2009年设计1.50万、2.25万、3.00万、3.75万和4.50万株/hm2 5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均为30 m2,试验品种为鄂杂棉10号F1。2008年2.7万株/hm2产量最高,3.15万株/hm2居第二位,3.60万株/hm2居第三位,2.25万株/hm2居第四位,这4个处理均较1.80万株/hm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9年3.75万株/hm2产量最高,比 1.50万株/hm2增产达显著水平,3.00万株/hm2、2.25万株/hm2、4.50/hm2居第二、三、四位,比1.50万株/hm2增产不显著(表7)。单株成铃以密度最低的处理最多,随着密度的增加,各处理单株成铃数逐渐减少,但由于适当密植处理具有较大的群体优势,每公顷总成铃数明显高于低密度处理。适当密植棉花产量构成以伏桃为主,2008年3.60万株/hm2伏桃达70.65%,2.70万株/hm2和3.15万株/hm2伏桃分别占63.57%和64.91%,而1.80万株/hm2伏桃仅占46.43%;2009年结果与2008年趋势一致,但当密度达4.50万株/hm2时,由于群体过大,田间阴蔽,伏桃比例反而降低。综合两年的试验结果,麦后棉适宜种植密度为3.00万~3.75万株/hm2。适宜密度范围内霜前花率也高。

3小结与讨论

1)麦后棉生育期短,前期生长较慢,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移,中后期生长发育快,后发优势明显。早熟性好、结铃性强、上铃集中的品种较适合作麦后棉种植[5]。

2)麦后棉产量构成以伏桃、秋桃为主,在管理措施上要主攻伏桃,争早秋桃,以提高产量和品质。麦后棉比强度、马克隆值随开花时期推迟而降低,伏桃的纤维品质优于麦套棉,秋桃的品质略有下降,但总体能够达到纺织工业要求。

3)麦后棉产量较春棉和麦套棉低,减产幅度不大,但麦后棉比春棉多收一季小麦,比麦套棉多收30%~40%的小麦产量,棉田全年总收益高于春棉和麦套棉,同时便于机械化收获,在棉花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麦后棉育苗方式选择上以营养钵育苗移栽较为合适。合理播种期在4月20日至5月5日之间,适期内随播种期提前,霜前花率提高,但苗龄宜控制在30 d以内。最佳种植密度为3.00万~3.75万株/hm2,在适宜密度范围内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密争早,以密补迟。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