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民事法律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
甲县人民政府建宾馆缺少资金,向乙 建行贷款300万元,届期未能偿还,乙建行 以县政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诉。该贷款 ( )。 A、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B、应属于政府行政行为 C、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纵向经济 关系 D、是平等主体间民事关系,应由民法 调整
【多选题】
下列社会关系中,不属于民法调 整的有( )。 A、同学关系 B、婚约关系 C、拾得遗失物关系 D、国家和民事主体之间
第二节 民事主体
本节内容: 一、公民 二、法人 本节重点: 一、公民作为民事主体的条件 二、法人的基本特征
一、公民――即自然人:
(一)公民的概念 (二)公民作为民事主体的条件 (三)监护制度 (四)公民作为民事主体的特殊形式
(一)公民的概念:
公民是指基于自然状态出生而具有一 国国籍的自然人。 自然状态出生,表明了公民的自然属 性; 具有一国国籍,则表明公民的社会属 性,即公民在国家中的法律地位。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都是中国公民。
民事法律事实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 消灭,有时只要一个法律事实,有时 需要几个法律事实。如遗嘱继承法律 关系需要行为和事件两个民事法律事 实。 2、一个民事法律事实,有可能 产生一个或多个民事法律关系。如因 车祸死亡会引起继承、赔偿等民事法 律关系。
【单选题】
行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 更、消灭的法律事实( )。 A、只能是合法行为 B、只能是民事法律行为 C、只能是表意行为 D、既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 是违法行为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 立法,对各项民事法律制度和全部民法规 范起统率作用的基本准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对民事立法的完善具 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是立法和司法机 关解释民法规范的重要依据,在缺乏具体 的民法规范时,司法机关也可以依据基本 原则处理各类民事纠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当事人地位平等的原则。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法律规范 调整的人们之间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 的平等的社会关系。它具有以下特征: 1、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具有民事权利、 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是必须有 相应的民事法律规范。 3、民事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其实现的社会关系。
第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限制民事行为 能力人包括十周岁 以上不满十八周岁 的未成年人和不能 完全辩认自己行为 的精神病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进行与他的 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 动,其它的民事活动由他的监护人代理。
第三、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第三章 民事法律制度
律师辩论欣赏 课间音乐欣赏
【本章导言】
民法一词,来源于罗马法的市民法。罗马法奠定了现代 民法的基础,而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 乃是现代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的蓝本。由于在资本主义社 会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民法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在 西方,民法被当作仅次于圣经的法律,被视为法律之基石。 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重刑轻民的传统,民法文化 并不发达。建国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采取了 一种与生产力发展极不适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模式, 民法的作用非但未得到发挥,反而被大大削弱。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后,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不断繁荣和发展,民事立法大大加强,一系列民事法 律、法规应运而生,其中《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等重 要法律的颁布,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体系 的确立。
【多选题】
甲被法院宣告死亡后2年生还,法院根据甲申 请撤销死亡宣告,但甲妻乙已在继承甲房屋一栋 后与丙结婚,且将儿子送养于戊;甲父丁继承遗 产价值约2万元,其中彩电一台已由第三人己购得。 现甲向法院提出如下请求,哪些不应支持? ( )。 A、乙与丙的婚姻关系无效,甲与乙的婚姻关 系应予恢复 B、乙所继承的房屋应予返还 C、戊的收养关系未经甲同意,收养无效; D、己所购买的彩电应予返还
-- 民法通则第5条规定“公民、法 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 和个人不得侵犯。” 1、凡合法民事权益受到侵犯的人,都 有权请求国家有关机关和法律的保护,有 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2、凡侵犯他人的合法民事权益的人, 都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接受民事制裁。
三、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 (三)民事法律事实
--这一原则既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规 律在法律上的表现,也是平等原则的具体 化。 1、只有在民事活动中坚持自愿、公平, 才能达到平等; 2、等价有偿,正是平等在经济上的体 现; 3、诚实信用正是平等在经济交往中的 道德要求,不诚实信用而坑、蒙、拐、骗, 当然也就不会平等。
(三)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国家政 策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 1、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这 里的法律不仅包括民法,而且包括宪 法和其它部门法律。 2、在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 应遵守国家的政策。
(四)民事活动必须尊重社会公德、 公共利益。 --这一原则表明: 民事活动不仅要受到法律规范的 调整,同时要受到道德规范的调整。
(五)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原则。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
公民 主体 民事 法律 关系 单位 国家
法人
非法人
内容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物 行为 所有权 债权 知识产权 人身权
客体
智力成果 人身利益
(三)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引起民事 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的一切 客观事实。
事 民事法 律事实 件
合法行为 行 为
违法行为
【单选题】
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 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 A、无效 B、有效 C、可撤销 D、效力待定
【单选题】
某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改嫁某丙, 其后某丙死亡。1年后,乙确知甲仍然在世, 经通信联系后,遂向法院申请撤销对甲死 亡的宣告,依照法律,该撤销宣告后,甲 与乙的原婚姻关系( )。 A、自行恢复 B、并未自行恢复 C、视为自行恢复 D、经甲同意,即自行恢复
人格权关系
平等 主体 的人 身关 系
身份权关 系
3、民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更加密切, 更为直接。
--恩格斯指出: “民法准则只是以法 的形式表现了社会的 经济生活条件”,是 “将经济关系直接翻 译成法律原则。”
恩格斯
【单选题】
李某系甲大学四年级学生,在最后一 门课程考试中作弊被甲大学作退学处理, 从而丧失取得毕业证、学位证资格。李某 不服交涉未果,遂以甲大学为被告向法院 起诉。该法律关系( )。 A、是民事关系 B、是民事法律关系 C、应按《民法通则》的规定处理 D、不属于民事关系,不适用《民法 通则》
第三章 民事法律制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民法概述 民事主体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民事权利 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
第一节 民法概述
本节内容: 一、民法的概念、特征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三、民事法律关系 本节重点: 一、民法的调整对象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三、民事法律关系三要素 四、民事法律事实
民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 方面。
1、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 会关系。
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公民 之间的社会关系、法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公民和法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法 人 代 表 公民
2、民法调整的对象是平等民事主体 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平等 主体 的财 产关 系 平等 主体 的人 身关 系
【多选题】
下列现象中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 的事件有( )。 A、丁下落不明满6年 B、甲自杀身亡 C、丙创作一幅画 D、试管婴儿乙出生
【案例分析题】
张华和李敏在1998年12月经人介绍恋爱,张华为表示 对李敏的爱意,在1999年“三·八”妇女节这一天,送给 李敏价值3088元的金戒一枚。同年8月,两人因商量结婚事 宜发生争吵,后张华提出解除关系,遭到拒绝。张华遂向 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决解除他与李敏的恋爱关系,法院 不予受理。后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之下,张华又与李敏和好。 2000年元旦前夕,两人进行了结婚登记,并于2000年元旦 举行了婚礼。就在婚后第一天晚上,张华发现李敏不是第 一次,遂与李敏产生了矛盾,其后怎么看李敏都不顺眼, 最终于2000年4月23日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就在法院审理 的过程中,李敏在下班途中因神志恍惚,撞上了汽车,经 抢救无效死亡。经查,李敏生前曾在单位的要求下办了一 份伤亡事故保险。请问:(1)本案例存在哪些法律关系? (2)简要分析每一种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及各自 的民事法律事实。
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是指公民离开自己的住所无任何消息 满四年、或因战争原因下落不明满四年(从战争 结束之日起算),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二年 (从事故发生之日起算)的,人民法院可应利害 关系人的申请,按一定程序宣告该失踪人死亡。 宣告死亡,能引起与自然死亡同样的法律后果。 被宣告死亡人重新出现或确知没有死亡,经本人 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撤销对他死亡 的宣告。死亡宣告一旦被撤销,则恢复或补偿其 财产权利,恢复其婚姻关系,但配偶已再婚的, 原婚姻关系不能自行恢复。
《民法通则》以年龄、智力和精 神健康状况为根据,将公民的民事行 为能力划分为: 第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第三,无民事行为能力
第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年满18 周岁的公民 具有完全民 事行为能力。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以自己的 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视为完全 民事行为能力人。
一、民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民法的概念:
广义的民法是指调整所有财产关系、人身关 系和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 狭义的民法仅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 人身关系的法律,包括民法典和单行民事法律。 民法通则 狭义民法 民法典 合同法 继承法 -其他
广义 民法
婚姻法 商 法
单行民事 法律法规
(二)民法的特征:
(二)公民作为民事主体必须具备的 条件: 公民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必 须具备: 1、民事权利能力 2、民事行为能力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他们 都具有民 事权利能 力
(1)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公民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规定的 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不仅是公民从 事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公民生存和 日常生活的法律保障。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民 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不因性别、民族、 职务、财产等的不同而不同。
(2)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始止:
《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 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有些民事权利能力必须达到一定的年 龄才能享有,如婚姻权。 第二,有些民事权利能力,只有符合法律规 定的条件才能具有某些民事权利能力,如收养权 等。 第三,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可以依照法律 规定部分地限制或剥夺。 第四,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除因自然死亡终 止之外,还因宣告死亡而终止。
--这是民法的核心原则,也是民法 最基本的原则。具体内容是: 1、民事关系当事人互不隶属,各自独 立; 2、民法关系当事人依照法律的规定享 有平等的民事权利和义务; 3、民事关系当事人之间设立权利和义 务是通过相互协商,而不是通过强迫命令; 4、法律对当事人的保护是平等的。
(二)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 信用的原则。
(1)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所谓财产关系,即指人们在物质 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 中所形成的横向社会经济关系。
财产所有关系
平等 主体 的财 产关 系
财产流转关系
财产继承关系
(2)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所谓人身关系,即指基于权利人 的人格和身份而产生的不具有直接财 产内容的社会关系。
2、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要独立参与民事活动, 不仅要有民事权利能力,而且 还要有民事行为能力;如果没 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就必 须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1)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 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独立参与民事法 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义务的 能力。
(2)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