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体裁-王维诗中的语言观与意象论 精品

合集下载

王维诗词中的审美内涵和鉴赏

王维诗词中的审美内涵和鉴赏

王维诗词中的审美内涵和鉴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淡雅、含蓄精致、自然婉约而著称。

王维的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反映了他对自然、人生、情感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下面将从王维诗歌中的审美内涵和鉴赏角度展开解读。

王维的诗歌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审美倾向的独特魅力。

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借景抒情,表现出“山水田园”之美。

他善于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情感,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在“涧底松声寒,山深翠阴浑”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运用“松声寒”、“翠阴浑”等描写自然景物的形象语言,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留恋之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诗歌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王维的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意蕴的深远。

他的诗歌往往表现出一种“虚幻冥冥,若有若无”的审美状态,让人感觉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意蕴和超越现实的境界。

在《送别》一诗中,“落日照大旗,马嘶风吹柳”,王维通过对落日、大旗、风、柳等景物的描绘,勾勒出别离之情,令人感受到离别的凄凉和感伤。

他的诗歌常常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幽远之感,让读者在意境中徜徉,品味其中的深意。

王维的诗歌追求“意在笔先”的审美境界。

他笔下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充满着深意和内涵,充分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

在《山居秋暝》一诗中,“斜月照高林,流水落花风”,王维通过“斜月”、“高林”、“流水”、“落花”等形象语言,传达出对山居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他运用细腻的笔墨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给人一种心灵的抚慰和启迪。

第二篇示例:王维是北宋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含蓄婉约、意蕴深远而著称,被誉为“山水之诗”。

王维的诗中融汇了中国古代文人审美的精华,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念。

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清新之美。

王维的诗中审美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山水意境:王维的诗作以山水为主要题材,他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揣摩,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有关王维毕业论文

有关王维毕业论文

东汉末年,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与中国本土所固有的文化学说相融合,特别是融入大量的道家思想中的一些相近因素之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学”。

佛学认为,最高境界即是“涅槃”,“空寂”,《心地观经》里说:“独处凝然空寂舍,身心不动如须弥”,正是这种空寂的佛学思想深深地影响到了当时士大夫的意识领域,并逐步渗透进入了他们的审美观念与创作之中。

正如元好问所说:“禅是诗家切玉刀”,苏轼也在《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中写道:“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则参禅。

”这足以说明苏轼也是以参禅的态度来谈诗的。

然而就是在如此众多的以“佛学”为宗的创作诗人之中,盛唐诗人王维唯以其心灵深处的梵音脱颖而出,为我们唱出了一首首“冲淡”、“空灵”的佛歌。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成长于中级官僚世家。

打小就聪慧过人,不仅能诗,而且精通音律书画,二十一岁的时候考取了进士,后来因为伶人舞黄狮子一案,被罢免。

直至张九龄出任宰相以后,才得其提拔,再次出仕,任右拾遗等职。

可是世事多舛,张九龄不幸被奸人所害,遭罢官,王维的仕途也就跟着再一次下滑。

消极的情绪就是在此时慢慢滋生开来,大约在其四十岁起,他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倒也怡然自得,“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并吃斋奉佛,故几年之后,理所当然地变成一个“以禅诵为事”的佛教徒了。

此外,王维当时正处于在盛唐时期,南禅宗在那个时期已确立起了核心地位,成为了禅宗的统领,所以,王维与禅的关系自然和南禅宗的迅速发展是有很大关联的。

再加上其母“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村,志求宁静”,在这位温柔敦厚、喜诵经奉佛的母亲的影响下,禅宗思想从小便滋养着王维早慧的心灵。

王维的很多山水诗显得是那样的心理平和,境界清幽,更令世人称赞的是冲淡之中透着浓浓的禅味,至此,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和王维生活在同一时期的诗选家殷璠在其《河岳英灵集》中就指出:“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

论王 维诗歌的典雅之美

论王 维诗歌的典雅之美

论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王维,这位在唐朝诗坛熠熠生辉的诗人,他的诗歌就像一幅幅典雅的画卷,徐徐在我们眼前展开。

小时候,我曾在一个宁静的午后,偶然翻开一本诗集,王维的名字就那样跳入了我的眼帘。

那首《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瞬间把我带入了一个清幽宁静的世界。

我仿佛能感受到那雨后清新的空气,看到那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枝洒在地上,听到那潺潺的清泉在石头上流淌的声音。

王维的诗歌之典雅,首先体现在他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上。

他笔下的山水,可不是简单的写景,那是带着灵魂的美景。

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把广袤沙漠中的那股苍茫、雄浑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直直上升的孤烟,那圆圆落下的落日,仿佛就在眼前,让你能触摸到那份辽阔与寂寥。

再说说他诗歌中的色彩运用,那叫一个妙啊!“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日落时分,湖水与天空都被染成了白色;潮水涌来,天地间一片青色。

这种大胆而又精准的色彩描写,使得他的诗歌画面感极强,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还有他诗歌中的意境营造,那简直是登峰造极。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走到水流的尽头,索性坐下来看那白云悠悠升起。

这是一种多么豁达、洒脱的心境!没有刻意的雕琢,却能让人在这简单的描述中,感受到一种深邃的人生哲理。

王维的诗歌典雅还在于他对声音的捕捉。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悄悄升起,居然惊起了山中的鸟儿,不时在春天的山涧中鸣叫。

这细微的声音,在他的笔下变得如此生动,让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总是忙忙碌碌,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欣赏身边的美景。

但当我们读王维的诗,仿佛能暂时逃离喧嚣,走进他为我们营造的那个典雅、宁静的世界。

就像有一次,我在公园里散步,周围是嘈杂的人声和汽车的鸣笛声。

可当我想起王维的那些诗句,心中突然就安静了下来,我看到了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听到了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那一刻,我仿佛与王维笔下的世界融为一体。

论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

论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

论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王维是唐代诗人中的开山祖师之一,他的诗歌具有典雅、自然、悠远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维的诗歌不仅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还有独特的诗歌艺术之美,表现了人的情感态度和对生命的领悟,使其成为唐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首先,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展现在其对文学语言的运用上。

他的诗歌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无繁琐的修饰,让人感到自然而真诚。

在他的诗歌中,常常使用汉字生僻的音韵来进行调和,形成幽静的氛围。

比如《相思》中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子规啼尽梨花白,山静芜城杏子垂”等,这些汉字拼音难度较高的词语不仅富有韵味,更是对古汉语的传承,使读者在品味诗歌的词句时可以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文化底蕴。

其次,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还展现在其所描绘的意境之美上。

他的诗歌常常借助自然景色来展现自己的思想情感。

他把山水、花草等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入到诗歌中,形成出美丽的诗歌世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如《山中杂诗》中写到:“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所见》中写到“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清川带长莨促织招”,这些诗句可以说是意境极其美丽,直击人心灵深处,让人感到一份安详、宁静和超脱。

最后,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展现在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上。

他的诗歌深刻地表现出他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与领悟,蕴含了深厚的哲学思想,从而更具有思想内涵。

在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厚爱和对自然的崇敬,他的诗歌在传递思想的同时,也教育了读者对生命的慷慨、对自然的珍视、对人心的拯救,成为唐代诗歌的代表。

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被疑未满岁,弄笛已三年”的诗句,传达了对年轻人进取心的崇尚和对乐器艺术的喜爱。

再比如他的《鸟鸣涧》中的“归鸟自多情,故人留断肠。

人在岸上船在水,惆怅江南江北梦”这一段诗句,表现了对远方故人的怀恋和对生命的深沉感悟。

综上所述,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不仅表现在其对文学语言的运用上,更表现在其所描绘的意境之美以及蕴含的哲学思想上。

论王维诗歌的生动之美

论王维诗歌的生动之美

论王维诗歌的生动之美王维是中国唐代诗歌大师,他的诗歌以其生动之美著称。

王维的诗歌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出了其诗歌的生动之美。

本文将从王维诗歌的语言表现、意境构建和情感传达三个方面来探讨王维诗歌生动之美的表现。

王维诗歌的语言表现生动之美。

王维善于运用具体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来刻画自然景物,使读者仿佛置身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生机。

例如《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通过对深山幽谷的细腻描绘,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山林的静谧和生机。

王维的诗句也常常简洁而富有节奏感,例如《相思》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样的语言表达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节奏流畅,具有强烈的感柔美感。

王维诗歌的意境构建生动之美。

王维的诗歌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丰富、深邃的意境,让读者在意象的世界里遨游。

例如《山居秋暝》中“落叶满空山,秋云暗几重。

青楼一望接,芭蕉几里通。

”通过对秋天山居的描绘,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秋意的清远和深邃,仿佛置身其中。

王维的意境构建不仅具有美感,而且富有诗情画意,给予人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展现出了诗歌的生动之美。

王维诗歌的情感传达生动之美。

王维的诗歌常常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抒发情感,展现出了他独特的情感体验。

例如《竹里馆》中“悠悠山水曲,星河过客天。

箫声无尽极,轮影转遥邅。

”这样深邃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歌不仅具有美感,而且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让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内核,从而产生共鸣和感悟。

《诗画语言—王维诗歌及其英译本的多模态特征认知诗学解读》范文

《诗画语言—王维诗歌及其英译本的多模态特征认知诗学解读》范文

《诗画语言—王维诗歌及其英译本的多模态特征认知诗学解读》篇一诗画语言——王维诗歌及其英译本的多模态特征认知诗学解读一、引言王维,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歌语言精妙绝伦,常以诗画结合的方式展现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

在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研究中,其诗歌的英译本亦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本文旨在运用认知诗学的理论,对王维诗歌及其英译本的多模态特征进行解读,以揭示其诗歌的深层内涵和跨文化传播的独特方式。

二、王维诗歌的多模态特征1. 诗画结合的意象王维的诗歌常以诗画结合的方式展现自然景色,其诗歌中的意象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如《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通过描绘山间秋雨、明月、松树、清泉等元素,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2. 音乐性的韵律王维的诗歌在韵律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其诗歌的音韵与汉语的声调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

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通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三、王维诗歌英译本的多模态特征1. 跨文化翻译的视觉元素在王维诗歌的英译本中,译者通过运用视觉元素,如色彩、布局等,来传达原诗的意境。

例如,在翻译《山居秋暝》时,译者可能会运用自然景色的描绘来传达原诗的画面感。

2. 语音与语调的对应在王维诗歌的英译中,译者需要尽可能地保留原诗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通过对译文的语音和语调进行调控,使其与原诗的音乐性相呼应,从而传达出原诗的情感和意境。

四、认知诗学视角下的解读从认知诗学的角度来看,王维诗歌及其英译本的多模态特征体现了人类认知和表达的共性。

诗人通过诗画结合的意象和音乐性的韵律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而译者则通过跨文化的翻译方式来传达这些情感和思想。

这一过程涉及到人类对自然、情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以及语言和文化的表达和交流。

五、结论王维诗歌及其英译本的多模态特征体现了诗画语言的美学价值和跨文化传播的独特方式。

通过对王维诗歌的多模态特征进行认知诗学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诗歌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精选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精选

常用委婉冲淡、古雅悠远的高妙手法,到达令人拍案叫绝、流连忘返的艺术胜境,形成他山水田园诗的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

本文拟从语言、意象、色彩、音响四个角度来剖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并探索形成这种意境美的原因。

一、语言不重华饰,明净淡雅,虚实相济语言是诗人情绪的物化形态,是诗歌最表层的意象。

王维在语言上追求明净淡雅,不尚浓艳,不重华饰,不作惊人语,不出吞云吐月之言。

他讲究自然与真切,注意语言的启示性,表现出诗歌语言的自由、自在和自觉。

如?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人以浅切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可人而又富于生气。

在夕照浑茫的大背景下,古松参天,仙鹤盘旋,访客罕至,柴扉独掩,可谓幽静之至。

诗人以“苍茫〞、“遍〞、“稀〞这些词来渲染寂静的气氛,又用“新粉〞、“落〞、“烟火〞、“处处〞等传神的字眼,传递出大自然勃勃的气象和人们怡然自乐的精神面貌。

?山居秋螟?的前半首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黄昏,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写景如画,随心挥洒,这样动人的自然写景,正是通过清新淡雅、自然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到达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理想中的社会美,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丰姿摇曳,耐人寻味。

王维的诗又多以虚写实,?如汉江临泛?的中间两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颔联把所见江山的空间跨度竭力加以扩展,以至于无穷无尽。

“有无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这种因远而虚的境界,展示了江面之宽、江流之长。

诗人用“有无〞和“外〞,点出了画面由实景而化入虚白。

王维诗的论文

王维诗的论文

王维诗的论文王维诗的论文摘要:“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

王维的诗处处洋溢着“中和之美”。

具体体现在他对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奉行。

其诗歌在情感的抒发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在文辞上体现出“文质彬彬”的特点。

其诗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契合了道家“天人合一”审美理想,创造了和谐的诗境。

关键词:王维诗中和之美一、“中和”含义与王维诗“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审美原则。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和”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人们奉行中庸之道,即做事情要适中,无偏无颇。

儒家的“中和”强调要把握一定的度,一定事物要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由儒家哲学引申到美学就产生了“中和之美”的审美标准。

《礼记》中说:“温柔敦厚,《诗》教也。

”要求文学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

思想感情要发乎情,止乎礼。

“温柔敦厚”具体表现在作品中就是,感情的抒发上要蕴藉含蓄,深婉委曲。

《论语》对《诗》的评价中提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这三点正是“中和之美”的重要标准。

此外孔子在对文辞的要求上提出了“文质彬彬”。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彬彬”所达到的和谐均衡的状态正是“中和之美”对内容与形式的要求。

道家中也讲究“中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家“中和”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着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中和之美” 的审美标准形成之后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屈原的委婉劝谏到陶渊明的淡泊人生处处洋溢着“中和之美”。

王维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论王维诗的主旋律》一文将“中和之美”界定为王维诗的主旋律。

清人赵殿成评王维的诗歌:“右丞……故其为诗,真趣洋溢,脱弃凡近,丽而不失之浮,乐而不流于荡,即有送人远适之篇,怀古悲歌之作,亦复浑厚大雅,怨尤不露。

”王维诗在情感的表达上较含蓄,体现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我眼中的诗人王维作文(精选21篇)

我眼中的诗人王维作文(精选21篇)

我眼中的诗人王维作文我眼中的诗人王维作文(精选21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眼中的诗人王维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眼中的诗人王维作文篇1若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王维,我想“闲人”是再恰当不过的。

因为“闲”,才有平适淡雅的心怀,才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因为“闲”,才有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才能看到“木末芙蓉花”的“纷纷开且落”。

因为“闲”,才有一种禅意的生活,才能“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才能在“薄暮空潭曲”中“安禅制毒龙”。

是的,就因为有这份难得的闲心,闲适,王维是当之无愧的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的诗清新淡雅却又蕴意深厚。

他笔下的山水都是活的,泉流能“咽”危石,月色能“冷”青松。

他的诗正如苏轼所谓:诗中有画。

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独立的山水长卷。

晚年的王维,陛下流露的,更是集诗意、画意、禅意于一炉的精品!然而山水田园诗人有时终究过于浪漫了!农村,在王维诗中是无可避免要出现的,诗人一直企图美化这两个字,在他诗化的语言里,它常常变成“田园”,王维试图把它变成一个和风光相关的地方,而且似乎很成功。

但是对于一个农民来说,他必然无可选择的生活在农村,而不是田园。

拿《积雨辋川庄作》来说,毫无疑问,这是一首很优美的诗,字句珠玑,颇具画面感,更有闲适幽远的意境。

看吧:绵绵的细雨已经下了很久了,空灵的树林中缭绕着一缕一缕的水雾,朦朦胧胧,煞是可爱,却原来是空林深处小院子升起的炊烟,一个农家妇,扎着头巾,急匆匆走在田埂上,手里提着的是给在地里劳作的丈夫的早餐。

田野里,水田漠漠,妇人的脚步惊起几只白鹭,直冲云霄,树林中的黄鹂鸟不知疲倦地奏着“晨曲”这样的自由自在,这样的祥和安定,你能不向往吗?可是这毕竟真只是闲人的享受,试问那农家妇可曾知晓这份幸福?众所周知,小农社会里最苦的就是农民,纵然政局稳定,皇恩浩荡,天灾人祸总是不能免的吧,那个时代生产力又极端低下,农民除去侍弄几亩薄地,祈天求福的时间,他们还有多少闲心来欣赏这美妙风光?丈夫是“天尚昏昏”便上地了,妇人打点好家中还得送饭,纵然他们融在这闲适的意境中,可谁知他们心中有多么忧虑呢?或许,在探们看来,这个优哉游哉的王维,恐怕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吧!所幸的是,王维的闲,闲到一定境界,总算给后人留下美的享受,虽然这享受里含着一些心酸!我眼中的诗人王维作文篇2说到王维,大家一定都不陌生。

论王维山水诗中的意象

论王维山水诗中的意象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自然美与艺术美许艳云(楚雄师范学院中文系2006级2班20061011248)摘要:人对大自然的感情,与生俱来;诗人对大自然的颂歌,永世长存。

王维盛唐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以其真情的绝唱与隽秀的神韵永远闪烁着奇异的艺术光彩。

他凭借诗人兼画家的眼光与长期隐居于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美的独特敏感,别具匠心的描绘了缤纷多彩的大自然,农村田园的幽美风光。

“诗中有画”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一个鲜明艺术特色,音乐美与禅趣也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特有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自然美;艺术美王维(701——762),字摩诘,其名和字都取自佛教《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

他是盛唐诗坛灿烂星空中一颗耀眼的巨星,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官终尚书有丞相,世称王右丞,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家于蒲(山西永济县),他的母亲博陵崔氏笃信佛教,王维深受她的影响晚年虔诚奉佛。

他少年早慧,博学多艺,不仅能诗善画,还精通音律,擅长书法。

二十一岁登进士第,他向往开明政治,支持张九龄的政治措施,累官至监察御史,给事中。

三十七岁曾出使塞上,四十岁以后由于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再加上他早年崇信佛教,于是走上边仕边隐的道路。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旧唐书》本傅)[1]安史之乱时曾被迫任伪职,他因此被定罪下狱,但旋即得到赦免,不仅官复原职,还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相。

一、王维诗作简介王维现存诗歌四百余首。

他的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思想内容丰富,题材丰富,形式和风格多姿多彩,有义气豪迈、豪气激昂的游侠诗与边塞诗,抨击讽刺权贵、暴露社会黑暗的政治诗,描写旅游和隐居生活、表现自然美的山水田园诗以及倾诉真挚情怀的送别、赠友、思乡怀人诗。

这些诗中都不乏千古传诵的佳作。

王维的诗歌创作可以以开元末、天宝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受到蓬勃向上的盛唐时代精神的强烈感染,积极入世,乐观进取,满怀着当时人们普遍具有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关心现实,抨击世态炎凉,对社会黑暗敢于大胆揭露。

毕业论文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

毕业论文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

毕业论文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第一篇:毕业论文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前言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以唐代的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诗境优美,风格恬静,语言清丽洗练。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一个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此摩诘之诗,或曰非也。

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苏轼在此提出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命题,成为后代评价王维山水诗和山水画的重要理论依据。

这主要是源于王维的山水诗善于描写山水,在自然地形貌中寄寓自己的审美理想,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超凡脱俗界。

王维的山水诗中既然有画,那么最先且最基本的是用感官去感受。

读者常常会被笔下的那种清寂空灵的山水景象所吸引,但更会被其所创造的那个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于明灭瞬间寄寓生命感悟的审美想象空间所感染所陶醉。

王维的山水诗在描写客观自然与表现自我感受时,总能巧妙地将情与景自然地融通在一起,在自然地形象中寄寓自己的审美理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诗中既然要有画,那么最先且最基本的是用感官去感受。

本文就王维的诗中有画试作以浅析。

一、画面美(一)视觉意象后人常引用苏轼之言评王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明其诗给人以显著的视觉效果。

而诗人亦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王维用他艺术家独特的眼睛与灵性静观默察这世间万物,其诗融汇了画的精神,因而也渗透着画法、画意和画风,运用多种手段表现出山水景物的线条美,构图美和色彩美。

在时间的片断和瞬间表现空间的并存性与广延性,含有丰富的意蕴,即莱辛在《拉奥孔》中所说的“富有包孕性”的时刻。

关于绘画,王维在《为画人谢赐表》中说:“骨风猛毅,眸子分明,皆就笔端,别生身外。

从王 维诗歌题材看王 维诗歌的艺术特点

从王 维诗歌题材看王 维诗歌的艺术特点

从王维诗歌题材看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王维,作为唐代诗坛的一颗璀璨明珠,其诗歌题材广泛,涵盖山水田园、边塞军旅、送别怀人、思乡念亲等诸多方面。

通过对其不同题材诗歌的深入探究,我们可以清晰地领略到王维诗歌独特的艺术特点。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堪称一绝。

他以细腻的笔触、空灵的意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宁静、优美的自然画卷。

在《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人先是勾勒出一幅清新的雨后秋景图,空旷的山林在新雨洗礼后,充满了宁静与清新。

明月透过松枝的缝隙洒下银辉,清澈的泉水在山石间潺潺流淌。

这里没有喧嚣,没有纷扰,只有大自然最本真的宁静与和谐。

王维善于运用简洁而精准的语言,将山水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常常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如明月、青松、清泉等,通过巧妙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深远而清幽的意境。

同时,他还注重色彩的搭配,“明月”的皎洁、“青松”的翠绿、“清泉”的清澈,相互映衬,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美感。

在艺术手法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多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中传来洗衣女子的欢声笑语,荷叶晃动,原来是渔船归来。

这种动态的描写,让原本静谧的画面瞬间生动起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而且,王维还善于运用衬托的手法,以“空山”的寂静衬托出“浣女”“渔舟”的热闹,以动衬静,更显山林的清幽。

王维的边塞诗则展现出了另一番风貌。

在《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将边疆大漠的辽阔、雄浑展现得淋漓尽致。

广袤无垠的沙漠中,一缕孤烟直直地升腾而起;滚滚流淌的黄河边,一轮落日显得格外浑圆。

王维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了边疆壮丽的景色。

他的边塞诗中,不仅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更有对戍边将士生活的关注和对战争的思考。

在《老将行》中,诗人通过描写老将的一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岁月的无情。

王维的边塞诗在艺术上具有豪迈奔放的特点。

他用大气磅礴的语言,描绘出边疆的壮阔景象,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毕业论文《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

师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王云娟日期:二0一一年十月目录(1)容提要 (3)(2)关键词 (3)(3)总论 (4)(4)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宁静之极 (5)(5)王维的边塞诗明朗清丽,有豪迈之气 (7)(6)王维的闺怨、赠友诗,深沉真挚,委婉动人 (9)(7)结论 (11)(8)参考文献 (11)容提要: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宁静之极,边塞诗明朗清丽,有豪迈之气,闺怨、赠友诗,深沉真挚,委婉动人。

笔者以为,王维不同题材的诗歌作品,虽然艺术风格不尽一致,但究其根底还是有一以贯之的艺术特色,即诗歌的“和谐美”。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达到儒释道三家结合所倡导的“和”的境界的诗人,王维是其中的佼佼者。

关键词:诗歌艺术风格王维和谐美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王云娟王维(699-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县,后迁至蒲州(今省永济),晚年他居住在蓝田辋川别墅。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但是他在唐诗的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王维在青少年时期就富有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提升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

王维对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王维诗歌的意象研究

王维诗歌的意象研究

王维诗歌的意象研究王维诗歌的意象研究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诗歌的意象研究,欢迎大家分享。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月亮:对月思亲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之所。

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南浦:水边的送别之所。

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梧桐: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寄寓富贵。

杨花:有飘零之意。

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

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论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

论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

论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王维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典雅精致,充满着典雅之美。

他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内心世界的表达和人生体验的感悟。

以下从语言、意境、诗情三个方面来探讨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

一、语言典雅王维的诗歌语言典雅,清新淡雅,富有儒家士人的精神气息。

他的文笔写意潇洒,意境深邃,情感真挚,内涵丰富。

他善于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描绘景物,以及用形象生动的手法表达情感,展现出丝丝缕缕的情感,让人感到无限内涵。

例如,《杂诗绝句·秋思》:“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这种语言的典雅,含蕴深厚,让人自然地陶醉在其中。

二、意境典雅王维诗歌的意境典雅,既体现了作者的学养和涵养,也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敏感和感性。

他将性灵之美和自然之美融为一体,将意象与情感相得益彰,展现出典雅的意境。

例如,他写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种典雅的意境,让读者心曠神怡,回味无穷。

三、诗情典雅王维诗歌的诗情典雅,表现出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和情感。

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生老病死、命运转折等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

例如,他写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种典雅的诗情,既有关注世事沧桑的深度,又有对生命美好的热爱。

综上所述,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体现在多个方面,如语言的典雅、意境的典雅、诗情的典雅等。

王维的诗歌典雅之美,让人们在阅读时感到愉悦和陶醉,也让后人不断探寻和品味。

《2024年诗画语言—王维诗歌及其英译本的多模态特征认知诗学解读》范文

《2024年诗画语言—王维诗歌及其英译本的多模态特征认知诗学解读》范文

《诗画语言—王维诗歌及其英译本的多模态特征认知诗学解读》篇一诗画语言——王维诗歌及其英译本的多模态特征认知诗学解读一、引言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人类文学的瑰宝,历来受到众多学者的研究。

在浩如烟海的诗歌海洋中,王维的诗歌因其高远的意境、丰富的意象及富有特色的艺术表现力,而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为优秀的诗人之一。

本篇论文试图运用多模态特征认知诗学的视角,解读王维诗歌的语言特色以及其英译本的特征,进一步挖掘其诗学价值。

二、王维诗歌的诗画语言王维的诗歌,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称。

其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却又富有深意,其诗歌中的意象往往通过精炼的语言、富有色彩的词汇,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其诗中所描述的景物,不仅仅是自然的景观,更是作者心灵的映射。

在诗歌的结构上,王维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以景写情、以物喻人等,使得诗歌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呈现出丰富的画面感。

如《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此诗中,作者通过描绘山间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三、王维诗歌英译本的多模态特征对于王维诗歌的英译,既要忠实于原诗的内容和意境,又要尽可能地保留原诗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在英译本中,译者通过运用不同的语言手法和技巧,如音韵的再现、意象的重构等,将王维诗歌中的画面感和情感表达准确地传达给英语读者。

在音韵方面,译者往往通过运用头韵、尾韵等手法,使得译文在听觉上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感,进一步增强原文的意境。

在词汇选择上,译者也会选择富有表现力的词汇,以重现原文的意象和情感。

同时,为了更好地传达原诗的意境和情感,译者也会运用注释、注解等手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深层含义。

四、多模态特征认知诗学解读从多模态特征认知诗学的角度来看,王维的诗歌及其英译本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更是一种多模态的艺术形式。

在解读过程中,我们需要从语言、视觉、听觉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从语言维度来看,王维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

汉语言文学专业王维诗歌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王维诗歌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论王维心路历程对其诗歌的影响姓名:写作时间:联系方式:目录目录 (1)一、人生经历 (3)二、前期时代背景和诗歌创作 (4)(一)自豪自信、乐观进取 (5)(二)关心现实、抨击黑暗 (7)二、后期生活经历和诗歌创作 (9)(一)生活上半官半隐 (10)(二)思想上崇佛好道 (12)【内容摘要】王维的诗歌创作与其心路历程相应,以开元末、天宝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后迥异的心态特征影响与其诗歌创作。

前期他自豪自信、乐观进取,创作中关心现实、抨击黑暗,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和人生态度。

这时期的创作主要是游侠诗和边塞诗。

这些诗笔力雄厚,情调激昂,风格豪放,意境雄浑,无论写人还是写景都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

后期因政治挫折和妻子去世,生活上半官半隐,思想上崇佛好道,诗歌创作随之出现巨大变化。

这一时期他大力写作山水田园诗。

并创造出诗情与画意、乐感、禅趣高度统一的独特艺术风格。

【关键词】心路历程;影响;诗歌风格论王维心路历程对其诗歌的影响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

其诗歌创作于其心路历程相应。

王维一生中最大的那次变故,成为他人生的分水岭,形成了他前后迥异的心态特征。

这两种不同的心态特征又作用于其诗歌创作,使之在题材择取、风格境界等方面呈现出差异。

人们往往根据其心态变化所引发的题材、风格变异,将其诗歌创作以开元末、天宝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王维的诗歌现存四百多首,基本反映出他的思想性格、生活状况和人生历程,显示出鲜明的艺术风格。

在思想上,他一方面积极进取,入世立功。

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一方面信佛参禅,流露出空静自然的性情。

前者使他写出或丹心报国、或仗义游侠、或讽喻现实的豪迈诗章;后者使他在较为闲适的生活中独辟蹊径表现自然,写出一些或空灵秀美、或壮丽多彩的山水诗篇。

当然,这两种思想在他的诗中相互联系,是相互影响的。

一、人生经历王维(701-761),字摩诘,人称诗佛,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出于官宦世家,高祖、曾祖、父亲都曾任司马,祖父也做过一个协律郎的小官。

毕业论文—论王维诗

毕业论文—论王维诗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王维诗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融合学生姓名邓恩情入学时间2001年9月学号0109295专业汉语言文学试点电大(分校)重庆电大江北分校鱼嘴高中教学班指导教师夏泽安重庆广播电视大学2006 年10月30日论文目录1、选题意见 (3)2、任务书 (4)3、提纲 (5)4、论文指导进度 (6)5、论文正文……………………………………………………….7—166、参考资料目录 (17)选题意见论文题目:论王维诗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融合选题意见: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因此,按照禅宗“顿悟成佛”、“彻悟即佛”的说法,称王维为“诗中之佛”当是不过分的。

在王维的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中,都包含有理性的愉悦与感性的满足的成分,诗人正是通过这二者的结合,获得解脱与自由,从而使生命得以超越的。

因此,在王维那里,无论宗教体验还是审美体验,都包涵有生命体验之内涵。

19世纪中叶,美国思想家梭罗为了体验自己真实无误的生命,曾告别城市,来到森林湖畔,寻求与大自然最亲密的结合。

他认为人应该回归大自然,才是最高的善与美。

我们认为,人的生命源泉就是来自大自然的生命,人虽然是天地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人也毕竟是大自然的产物,和大自然中所有的生命一样,在本体上是相同的。

即无论天地也好,自然也好,人类也好,“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苏轼《前赤壁赋》)生生不息,周而复始,不断变化而又实无有变,这就是宇宙自然中一切事物的法则。

因此,人要体验自己的生命本真,必须与大自然有最深层的和谐契合。

王维之所以在发掘自然美与表现自然美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就是因为他在其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的融合中,能以静穆的观照感受到宇宙万物与自己那清寂而又灵动的生命。

研究王维范文

研究王维范文

研究王维范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了唐代山水诗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五言之宗匠”,同时作为画家,他又开创了中国文人水墨山水画的先河,享有“南宗之祖”的盛誉。

画,尤其是山水画是非常讲究意境的,画家要用心“经营”他眼中的物象和手中的色彩去表达他深远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诗也是应该创造意境的。

王维的诗之所以诗中有画,也在于他创造了一种言可尽而意不可穷的境界。

严羽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沧浪诗话。

诗辩》)基本言中了王维以虚求实,以动求静,物我交融的境界构思特征。

以虚求实。

清代画家方熏说“古人用笔,妙有虚实,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

”(《山静居画论》)王维的诗之所以诗中有画,也在于他创造了一种言可尽而意不可穷的境界。

如《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这四句写远景的诗句,就用“有无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这种因远而虚的境界,展示了江面之宽,江流之长,十分耐人寻味。

而一个“浮”字,似乎把群邑描写成海市蜃楼,但也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切表现在“前浦”波澜壮阔、浩渺连天的风貌。

王维把水墨山水的造境和运笔,用到了诗歌的创作上。

他从大处落笔,浩渺的江水与天地之起浮动,山色若有若无,甚至写出了南国空气的湿润和光线的柔和,这恰象一幅水墨“渲淡”的山水画一样,清淡得不加饰绘,善意创造谐美,完整的意境。

以动求静。

王维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常常独树一帜,就是舍弃了片面,孤立地去写寂静的方法,而是巧妙地攫取动意和音响去相反相成地写空廓与寂静,使诗中静谧的意象荡涤了那种死沉沉的气氛,呈现出独特的、优美的画面,大大开拓了人们的审美视野。

如“落日照秋草”、“渺渺孤烟起,草草远树齐”,不难看出诗人极注意自然界的“动”物对他创造的“静”极相得益彰之妙。

《鸟呜涧》:“人闲桂花落,夜静青山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诗中的语言观与意象论
语言一直围绕着我们,是直观的表述了我们思想、情感和知觉的精神空气。

在探讨古代诗学语言观的逻辑结构和本质特征前,回溯其背景有利于我们重新遭遇历史真相。

笔者之所以讨论王维诗的原因也在于此,盛唐是一个包容的时代,儒、道、佛三家相互依存,所以在其碰撞下的唐诗也是纷呈的。

因此在宗法社会本体论下的儒家语言观、宇宙自然本体论下的道家语言观以及自我心性本体论下的佛禅语言观大体构成了盛唐诗学中的主体部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这首诗很有意思,乍眼看说的是一支好看的辛夷花绽放在深远山间,那其中禅为何在呢?佛家讲究自性与佛性的关系,这点与道家很像,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

心斋说的就是这种人与自然统一的关系,但放在佛家而言,更强调心的超越性和自我意识不着有无得空灵。

这在诗中是很难品味的,一般解读本诗时,常做文字的考据,譬如: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木末,指树杪而后又说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之类的话,倘若如此看,便显得浅薄了。

这种不立文字的语言观很有意思,它直接为古代诗学中的妙悟说、现量说作了理论依据。

而这两种学说在宋朝开创更多的文法,其影响之深,本文很难说尽。

让我们回到文章,得意而忘言的王诗究竟妙在何处呢?那就是其言意关系引发的意境了。

词之为境也。

清馨出尘,妙香远闻,参净因也。

意境何物,如何用生成去看待,迫于文章所限,很难一一赘述了。

只能简单谈谈王维诗中的意境。

众所周知,佛教禅宗讲究三种境界:一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写寻禅而不得;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写似悟非悟;三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写瞬间永恒。

用蒋勋先生一贯的说法,这是种生命美学。

王维做过尚书右丞,所以他对官名利禄的追求不会非常强烈,而寓情于山水之中,实则也是种逃避。

诗词意象接近空的人不少,例如陶渊明,苏轼称赞陶诗采菊之次偶见南山,初不用意,而景与意会,故而喜也,这位田园诗开宗大家可谓是很淡薄名利了,但依然秉物持真。

范仲淹不为物喜之见,或许很贴近了,但用佛家言论给一位鸿儒贴标签,貌似不妥。

故而说王维诗之意象,本性自论而言胜义谛,当真可谓是入了于圆觉中,无取觉者的境界了。

高三:周禹轩近来读《蒋勋说唐诗》一书,对中国诗学中的语言论突发感想,乃至考索一番,竟发现与原书愈发偏离了。

如果说蒋勋先生说的是美学,是一种诗学宏观给人的美感,那么再去细究其文字,未免太过刻薄了。

但若用古典文艺美学的角度去欣赏,倒也不失雅趣。

王维被人誉为诗佛,在笔者看来,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语言及意向的运用上。

王维的诗中句句禅机,这强调以自我心性为世界本体。

魏晋时期六家七宗以有无为论、色空之辩,隋唐时期天台宗的一念三千、一心三观和王维诗中的语言很像。

这里选用一首诗,王维的《辛夷坞》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当我们从名相观这种针对有无得极端双边否定的世界观来欣赏时,就有意味了。

大乘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无自性,都是空,事物的形成并无独立不变的实体或主宰者,一切不过是因缘和合而成。

如此看来,辛夷花的开合之间是实体,而山中无人,不为人所见,纵使由秀
发到零落,都是不真实的。

因为一切语言不代表实体,这只不过是王维对事物的一种知觉上的幻觉,依赖他并不能抵达作为真如智慧的实相。

或许王维看到了花,并想通过文字来抒发自己的落寞,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种贴近无上菩提智慧的超言绝相,大抵很难用语言来描述了。

这就是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禅宗思想,所以说王维是诗佛,多少也与此有关。

常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了然境像,故得形似;二曰情境,皆张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意。

这里的意境与意象大概很贴合,对言与象的关系的最早论述见于《周易系辞》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而后又有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的说法,意象在于以一总万。

可以看到,王维一首五绝,却能道出罢官隐居后的落寞与虚实见内心的拷问,意象化用在王诗上,纵观整部《辋川集》,笔者认为,超圆觉用以说其意象最为贴切。

空谭映月,上下一澈,屏知识也。

鸟鸣珠箔,群花自落,超圆觉也王维的诗倘若细细来读,意味往往很深远。

反顾文章所言,似乎与蒋勋先生所说的美学相离甚远,但所谓鉴赏,是生而美者,人与之鉴的美学,自然要出于本心而言。

文中所说的意象若不从艺术本体论的高度加以把握,势必难以超出狭隘的传统范围,奈何笔者能力有限,只能从俗中讲雅,便是辱没了风雅,却也无计可施,聊以自慰之余,也请观者见笑。

至于最后,也不想像某先生一样强发悲秋之兴,难为赋诗,只得作罢。

可惜这百家之言,超以象外,得环其中的还在少数,方兴未艾之人也不多见。

而我等碌碌之人,终究只能聚讼盈庭,莫衷一是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