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成为你自己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籍成为你自己读后感
书籍成为你自己读后感读完了《成为我自己》,我明白了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要盲目逐流,为人处事要真诚,富有爱心,有道德,有高贵的灵魂……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的人文关怀。
在《成为我自己》中,有一句让我久久忘不了:在提供积极的享受方面,金钱的作用极其有限。人生最美好的享受,包括创造、沉思、艺术欣赏、爱情、亲情等等,都非金钱所能买到。原因很简单,所有这类享受皆依赖于心灵的能力是与钱包的鼓瘪毫不相干的
读了这句话,我觉得钱可以买雪糕、巧克力、饼干、西瓜等等,可钱买不了亲情、生命、创造力等等。
比如说,一个人的爸爸去世了,无论那个人出多少钱都买不了爸爸的生命。
还比如说,我无论出多少钱,都买不了一个人的创作力。
当我放下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作者的话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书籍成为你自己读后感一本在佛教信徒眼里通俗易懂的书,对于我这个没有任何宗教基础的人来讲,那些基础的概念,只能囫囵吞枣的先吞下去。
当硬着头皮读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整本书其实都是围绕着开头讲过的“佛就是心,法就
是世间万象。”来进行铺陈和讲述的。佛教有四万八千种修行法门,每一种修行法门,最后都是归结到修心。
全都读完,回想整本书的内容的时候,结合原来曾经读的书,忽然生出很多感慨来。
无论《秘密》也好,这本《成为你自己》也好,还是其他的教育书籍也好,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在讲我们的精神。孙瑞雪讲“为了孩子,修为自我”,修的是什么呢?是我们的心。《秘密》讲外部世界是内心真实想法的投影,想改变外部世界,首先要改变我们心中所想。《成为你自己》讲“佛就是心,法就是世间万象”,心念转了,世间万象自然就不一样了。
到了最后,所有的教育书籍,灵修书籍,个人成长书籍,包括我看到的这本佛法书,都是在讲用“心”,了解自己心底最深处的想法,了解自己之后,从内心开始改变,然后个人成长才成为可能。因为我们在年幼的时候,基本都是弄丢了我们的自我,所以找到自己心底深处的自我是很困难的事情。加上各种各样已经固化在我们行为和思想里面的各种贪嗔痴,使得我们想要改变自己更加困难。即使我们能认识到自己成长中的总总不足,也知晓能够提升自己的各种方法,真的落实到实际中时,还是需要不断的和自己成长过程中累积的负面经验做斗争。总结起来就是“知易行难”。
不过至少,在成长的道路上,我在不断前行……
书籍成为你自己读后感每个人就是每个人,他并不能变成谁,更加不能取代谁,他们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自己就是自己,为什么要去做别人的影子呢?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文章中就各举了不同人的例子,讲述了我们要努力地做自己,而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成为另一个人的影子。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人的确都是把自己看得很宝贵的,要是让一个人真的从头到尾都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那么,这个世界就真的会一直存在着那个人,而不存在自己了。
在中国,有一个书法家,她之前写了一些书法拿去展览,却遭到了大众的批评,为什么呢?因为他根本就是在模仿另一些书法家的字体,却写不出自己的风格。后来,她专门研究属于自己的书法,写出了自己的风格。在另一次展览会上,他再次地把自己的作品放出去展览,这次不同的是,赢得了大多数人的青睐,并出高价收购了他的作品,关于这个书法家的名字,我早已遗忘了。
难道,我们觉得谁伟大,就要想着去成为那样子的人吗?曾经的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看到莎士比亚的那些作品,我就开始希望自己是他。看到那些星光璀璨的艺人,我就开始幻想自己也是属于舞台的。可是,后来我发现,自己从内到外,从头到尾,无论哪个部位永远都是自己的,它们不会因人的欲望而改变,变成是别人的。
现在我懂得了,即使自己现在不怎么优秀,可是我们并没有必要去成为别人的影子,而应该活出自我,迈向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