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化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儿化

名词解释儿化

名词解释儿化名词解释儿化:儿化是指在朗读时,按照字音的构成把声母和韵母变换一下位置。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声调不变,而声母变了,韵母也相应发生变化。

儿化:儿化是把句子的某些音节变成“轻声”,也就是说只保留韵母,把声母变成“儿”。

在书面语言里,读得轻而短,表示尊敬和亲热。

例如:“小明是我们班上最聪明的男孩。

”(王老师轻声地读了这句话。

)主要有“ o”和“ e”两种。

因为汉语拼音里韵母“ e”的发音比较接近于英语字母“ e”,因此在平常教学中一般都写成“ e”,在书面语言里就改写成“ o”。

如:“欢迎、好、毛泽东、好多、多好”,书面语言里就写成“欢迎、欢迎、好、好、多好”。

“ aabb”,在书面语言里写成“大桥、牛奶、抱抱”。

注意:“ e”一定要改写成“ o”,“ a”一定要写成“ u”。

这是由于汉语拼音中的“ e”和英语的“ e”发音部位是相同的,所以当它们并排连写在一起的时候,非常容易混淆。

“ oo”与“ e”比较难区分,所以书面语言里写成“ o”。

例如:“我做完作业啦!”(“做”要改成“作”,“完”要改成“业”。

)“哗哗哗……”,这里的“哗”应该改写成“哗啦”。

“屁股( gog(屁股)”,书面语言里写成“毛猴、屁股”。

“不要不要、马上马上”,这里的“不要”应该改写成“别”,“马上”应该改写成“玛格玛”。

这个方法还可以在以后的文章中使用。

阅读教学中的儿化主要有三种情况:(1)出现多个“ o”,可以出现三种改法。

第一种:先看“ o”和“ e”能否互换位置;若不能,可改成“ o”,也可改成“ e”;若能,再按规律改成“ a”或“ u”;若不能,只改成“ o”。

如“我会说”这一题目的三个“ o”,就可以分别改成“我”“会”和“说”。

(2)出现两个“ o”,可以出现四种改法。

第一种:先看“ o”和“ e”能否互换位置;若不能,可改成“ o”,也可改成“ e”;若能,再按规律改成“ a”或“ u”;若不能,只改成“ o”。

十二、多音节词语之儿化

十二、多音节词语之儿化

词语练习,109页。
(3)韵母i、ü因舌位靠前,开口度小,不便于 卷舌,儿化时在i、 ü之后加央元音[ə] (《 汉语拼音方案》就写e),同时加卷舌 动作。如: 小米儿xiǎomǐr 读作xiǎomiěr 米粒儿mǐlì r 读作mǐlièr 小鸡儿xiǎojīr 读作xiǎojiēr 眼皮儿yǎnpí r 读作yǎnpiér 金鱼儿jīnyúr 读作jīnyuér 有趣儿yŏuqùr 读作yŏuquèr 小雨儿xiǎoyúr 读作xiǎoyuér
二、儿化的作用 儿化韵不是单纯的语音现象,它和词汇、语 法、修辞都有关系。它有区别词义、区别词性和 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 (1)区别词义 头 (脑袋) 头儿(领头的)
笑话 (耻笑) 笑话儿(可笑的故事)
半天 (很久的时间) 半天儿(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 信 (书信) 信儿(口信、消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区分同音词 开伙 (办伙食) 开火儿(交战) (3)区别词性 亮 (形容词) 亮儿(名词) 画 (动词、名词) 画儿(名词) 盖 (动词) 盖儿(名词) 堆 (动词) 一堆儿(量词) 拉练(野营训练) 拉链(拉锁)
(4)表示某些附加意义 A表细小、轻微 细丝儿 门缝儿 针尖儿 眼儿 碴儿 针鼻儿 心眼儿 核儿
B表亲切或喜爱 小孩儿 金鱼儿 鲜花儿 小马儿
办事儿
小狗儿 大婶儿 苹果脸儿 说说话儿 来玩儿
C表轻蔑和鄙视 小偷儿 芝麻官儿 光杆儿 红眼儿病
瘪三儿 冒牌儿
光棍儿 找茬儿
邪门儿
三、儿化韵的发音规律 “儿化韵”是普通话语音的一个特点,方言 区的人不容易发好儿化韵,发音的障碍在于有 些韵母或韵母的韵尾不便于卷舌,需要注意它 们的读音变化规律(书写形式不改)。 (1)韵母中最后一个元音是a、o、e、e、u的, 就在发这个元音的同时加一个卷舌动作,如: 那儿 nàr 鲜花儿 xiānhuār 山坡儿 shānpōr 干活儿 gànhuór 这儿 zhèr 秧歌儿 yānggēr 台阶儿 táijiēr 叶儿 yèr 水珠儿 shuǐzhūr 小狗儿 xiǎogŏur

普通话学习之儿化

普通话学习之儿化

儿化儿化:er与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我们将这种音变现象叫做儿化。

儿化的作用:第一,表示喜爱、亲切的情感。

例如:小牛儿、小孩儿、宝贝儿、心尖儿、心肝儿。

第二,表示少、小、轻的意思。

例如:小草儿、小花儿、门缝儿、火柴棍儿。

第三,区分词性和词义。

例如:亮(形容词)——亮儿(名词),破烂(形容词)——破烂儿(名词),头(脑袋)——头儿(领导、首领、一端),眼(眼睛)——眼儿(窟窿眼儿)。

儿化的发音规律:加儿化韵尾就只是加一个卷舌动作,不是把儿化韵拆开来读。

应该把儿化韵尾作为一个韵母来读,即到最后的韵尾处,把舌尖轻轻地卷起。

例如“花儿”(huar)不能读成hua—er.①音节末尾是a、o、e、u的韵母儿化,直接在原韵母之后加上一个卷舌动作。

例如:人家儿、加油儿、干活儿、号码儿、大伙儿。

②韵尾是i的韵母儿化,失落韵尾,把主要元音加上卷舌动作。

例如:小孩儿、宝贝儿、一块儿、香味儿、窗台儿。

③带鼻尾音n的韵母儿化,失落韵尾n,主要元音加卷舌动作。

例如:被单儿、手绢儿、拐弯儿、冰棍儿、当官儿。

④带鼻尾音ng的韵母儿化,失落韵尾ng,并将前面的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加上卷舌动作。

例如:帮忙儿、门缝儿、没空儿、胡同儿、电影儿。

⑤韵母i、u儿化,在原韵母之后直接加上卷舌动作。

例如:小鸡儿、玩意儿、打开放开拦住站住盖上关上要不要想一想听不懂看不清唱得好尾巴骆驼聪明麻烦嘴巴胳膊灯笼金鱼儿、小曲儿、打旗儿。

⑥韵母一i(前)、一i(后)儿化,失落一i(前)、一i(后),加卷舌动作。

例如:写字儿、细丝儿、橘汁儿、瓜子儿、小事儿。

儿化

儿化

号码儿 戏法儿 在哪儿 打杂儿 板擦儿
鞋带儿 壶盖儿 小孩儿
儿化发音练习(八)
• an>ar • 快板儿 • 脸蛋儿 • 笔杆儿
老伴儿 蒜瓣儿 脸盘儿 收摊儿 栅栏儿 包干儿 门槛儿
儿化发音练习(九)
• ang>ar • 药方儿 • ia>iar • 掉价儿
赶趟儿 香肠儿 瓜瓤儿 一下儿 豆芽儿
面条儿
邮戳儿 粉末儿
儿化发音练习(十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e>er • 模特儿 • 打嗝儿 • 饭盒儿
逗乐儿 唱歌儿 挨个儿 在这儿
朗读文章中的“儿”和儿化
• 1、味儿终究有点寡淡。 • 2、万里长空,云彩丝儿都不见。 • 3、花儿也是有灵性的,更有品位之高 低。 • 4、他发现这个男孩儿踢得很像是那么 回事 • 5、小男孩儿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劲了。
儿化发音练习(三)
• eng>er • 钢镚儿 • i>ier • 针鼻儿 • in>ier • 有劲儿
夹缝儿 脖颈儿 提成儿
垫底儿 肚脐儿 玩意儿 送信儿 脚印儿
儿化发音练习(四)
• ing>ier • 花瓶儿 • 眼镜儿
打鸣儿 图钉儿 门铃儿 蛋清儿 火星儿 人影儿
儿化发音练习(五)
• uei>uer • 跑腿儿 围嘴儿 • uen>uer • 打盹儿 没准儿 • ueng >uer
朗读文章中的“儿”和儿化
• 6、问小孩儿在干什么 • 7、孩子抬起满是汗珠的脸蛋儿 • 8、不留一点儿缝隙 • 9、决心要给他点儿颜色看 • 10、但连一丁点儿金子都没看见
朗读文章中的“儿”和儿化
11、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 12、因为火光冲破朦胧的夜色,明明在 那儿闪烁 13、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 14、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 15、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 边缺着点口儿。

儿化

儿化

石头子儿 麻籽儿 果汁儿 挑刺儿 小事儿
毛刺儿 年三十儿 戏词儿 树枝儿 拔丝儿

4.i、ü两韵儿化时增加元音[ә]并卷舌; 韵尾是in、ü n的,失去韵尾后加[ә]再卷舌。 小鸡儿 金鱼儿 脚印儿 人群儿 眼皮儿 凑趣儿 背心儿 合群儿
i[i→iәr] ü[y→yәr] in[in→iәr] ün[yn→yәr]
身子骨儿 高招儿 半道儿 豆角儿 纽扣儿
头头儿 个头儿 打球儿 大家伙儿 酒窝儿

炕头儿 高手儿 蜗牛儿 一朵儿 饭桌儿
两口儿 猴儿 大伙儿 蝈蝈儿 座儿
两头儿 一溜儿 粉末儿 心窝儿 土坡儿

2.韵尾是i、n的(除in,ü n外)韵母儿化时,失 落韵尾, 主要元音卷舌。


药方儿 像样儿 看样儿 八成儿 明儿 空儿

帮忙儿 娘儿(俩) 相框儿 板凳儿 零儿 萤火虫儿
小样儿 鼻梁儿 蛋黄儿 麻绳儿 打鸣儿 小熊儿
普通话儿化音变表
儿化韵 [ar] [iar] [uar] [yar] [or] [uor] [aur] 原韵母 ɑ,ɑi,ɑn iɑ,iɑn uɑ,uɑi,uɑn ü ɑn o uo ɑo 例 字 把儿 牌儿 盘儿 芽儿 尖儿 花儿 块儿 罐儿 院儿 坡儿 窝儿 刀儿
命根儿 小猪儿 唱歌儿 一串儿 红花儿

圆圈儿 乖乖儿 凉风儿 小虫儿 红心儿
靠边儿 台阶儿 弹球儿 小庙儿 蓝底儿
熊猫儿 大伙儿 白熊儿 一对儿 小不点儿
句子练习

他终于找到了窍门儿。 老头儿喊加油儿,杨柳直点头儿。


东东、磊磊小哥儿俩,吃着甜甜儿的糖葫 芦儿,红红的脸蛋儿胖乎乎。

儿化

儿化

三、形容词的儿化
一般形容词儿化后就转化成了与其有相关特点的名词。 一般形容词儿化后就转化成了与其有相关特点的名词。 转化成了与其有相关特点的名词 尖尖儿; 弯弯儿; 圆圆儿; 香香儿; 如:A.尖—尖尖儿;弯—弯弯儿;圆—圆圆儿;香—香香儿;温— 尖 尖尖儿 弯弯儿 圆圆儿 香香儿 温温儿; 温温儿;团—团团儿 团团儿 B亮闪闪儿,薄飞飞儿,尖尖儿是顶端很尖的东西,也用来表 亮闪闪儿, 亮闪闪儿 薄飞飞儿,尖尖儿是顶端很尖的东西, 示某个人爱出风头,含贬义;圆圆儿、团团儿都是指圆形状的东西; 示某个人爱出风头,含贬义;圆圆儿、团团儿都是指圆形状的东西; 香香儿就是我们擦的宝宝霜之类的带有香气的东西。 香香儿就是我们擦的宝宝霜之类的带有香气的东西。
儿化韵音变规则
1)a、o、e、ê、u收尾的韵母,儿化时主要元音基本不 、 、 、 、 收尾的韵母 收尾的韵母, 韵母直接卷舌。 变,韵母直接卷舌。 如:a—ar刀把儿 o—or 粉末儿 ao —aor 火苗儿 刀把儿 e—er模特儿 u—ur 没谱儿 ou—our 小丑儿 模特儿
2)利用脱落产生音变的、韵尾是i,n的韵母的儿化 利用脱落产生音变的、韵尾是 , 的韵母的儿化 利用脱落产生音变的 韵,韵尾脱落,主要元音卷舌。 韵尾脱落,主要元音卷舌。 如:ai—ar 小菜儿 an—ar书签儿 书签儿
(二)在语法意义上,儿化可以区别词义 在语法意义上,
有些词儿化不儿化意义差别很大, 有些词儿化不儿化意义差别很大,会直接影响 普通话口语交际效果。 普通话口语交际效果。 是指信息, 信儿”是指消息: 如:a.“信”是指信息,“信儿”是指消息: “ b.“有门”指的是进出的门,“有门儿”指的是希 “有门”指的是进出的门, 有门儿” 在具有区别词义和辨别词性作用的语境中, 望。在具有区别词义和辨别词性作用的语境中,该儿化 处理的地方一定要儿化,否则就会产生歧义。 处理的地方一定要儿化,否则就会产生歧义。

名词解释儿化

名词解释儿化

名词解释儿化
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这种卷舌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

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

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

儿化是汉语普通话中的一种语音现象。

对于儿化词的发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

在普通话中,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的功能,如“画”作动词,“画儿”作名词;“一点”是名词指时间,“一点儿”作量词,是“少量、少许”的意思。

儿化,韵母er同其它韵母合成一个音节,使这个韵母变为卷舌韵母的语言现象。

它是部分北方话里头的东西。

北方话中有许多词汇的字音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音变现象,这种现象就叫做儿化。

儿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其标志是在韵母后面加上r。

儿化后的字音仍是一个音节,但带儿化韵的音了一般由两个汉字来书写,如芋儿(yùr)、老头儿(lǎotóur)等。

儿化是否使韵母产生了音变,取决于韵母的最末一个音素发音动作是否与卷舌动作发生冲突(即前一个动作是否妨碍了后一个动作的发生),若两者发生冲突,妨碍了卷舌动作,儿化时韵母发音就必须有所改变。

普通话中除er韵、ê韵外,其它韵母均可儿化。

有些不同的韵母经过
儿化之后,发音变得相同了,故归纳起来普通话39个韵母中只有26个儿化韵。

普通话儿化

普通话儿化

儿化的作用
3、表示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
如: 小孩儿 小脸儿
儿化的作用
4、表示细、小、轻、薄的感情色彩。
如: 头发丝儿 、米粒儿
儿化的发音规律
开花儿(hu ā r) 1、音节末尾是a、o、e、ê 、i、u的原韵母 直接卷舌。 如:戏法儿、水珠儿
儿化的发音规律
一点儿(diǎ
r) 2、韵尾是i、n的韵母、儿化时省去韵尾,韵腹 加卷舌音r。 如: 小孩儿 、使劲儿
在哪儿 药方儿 牙签儿 牙刷儿 蛋黄儿 打杂儿 香肠儿 露馅儿 一块儿 人缘儿 名牌儿 豆芽儿 心眼儿 拐弯儿 哥们儿 老伴儿 照片儿 花样儿 好玩儿
习惯读儿化词语(举例)
纳闷儿 提成儿 主角儿 冰棍儿 没准儿 瓜子儿 玩意儿 脚印儿 眼镜儿 小曲儿 唱歌儿 没谱儿 胡同儿 红包儿 跑调儿 面条儿 小偷儿 抓阄儿 小说儿胡同儿
儿化
什么是儿化? 儿化又称“儿化韵”是普通话和某些汉 语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 字不自成音节,而同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 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成卷舌韵母。 如:“点儿” diǎ r
儿化的作用
1、区别词义
如: 开火——开伙儿
拉练——拉(名词) 盖(动词) ——盖儿(名词)
儿化的发音规律
3、韵母是i、ü 的。儿化时直接在后面加er
如: 针鼻儿、毛驴儿
儿化的发音规律
4、韵母是-i(前)、-i(后)的。儿化时原韵
母直接换成er 如: 树枝儿、 记事儿
儿化的发音规律
5、如果韵尾是ng的,儿化时去掉韵尾、主要
元音鼻化并卷舌。 如: 帮忙儿、果冻儿
习惯读儿化词语(举例)

2.8 儿化和变调

2.8 儿化和变调
第八节:儿化和变调
一、儿化: 1.含义: 儿化指在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 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 产生儿化作用的韵母叫儿化韵、卷舌韵。 2.作用: ①分辨词义:头~头儿、眼~眼儿、信~信儿 ②区别词性:盖~盖儿、画~画儿、黄~黄儿
3.读音: ①韵腹或韵尾为a、o、 e、ê、u的韵母,儿 化时加上卷舌r。 ②韵尾为i、n的韵母, 儿化时丢失韵尾,韵 腹加上卷舌r。
2.上声的变调: ①上声+上声→阳平 +上声
②上声+非上声→半 上+非上声
③上声+轻声(←非上声)→半上+轻声
④上声+轻声(←上声)→阳平+轻声
⑤上声+子(轻声)→半上+子(轻声)
⑥亲属称谓中上声字的重叠→半上+轻声
3.“一”的变调: ① ②

4.“不”的变调:
三、音变: 1.含义: 音节和音节相连时,不但声调会发生变化, 元音和辅音也会发生各种语音变化,这种现 象叫音变。
③韵母为i、ǖ,儿化时 加上[ər]。
④韵母为母, 儿化时韵尾脱落,韵 腹鼻化并卷舌。
二、变调: 1.含义: 在实际语流中,由于音节和音节相连时相 互发生影响,基本调值会发生变化。一个音 节单念时的调值叫本调,音节相连时本调发 生了变化就叫变调。
2.语气词“啊”的音变:
3.语流中产生-m韵尾:

7.音变——儿化

7.音变——儿化

• •
上将与下士(2)

加把劲!”那个下士对抬着巨大水 泥块的士兵们喊道:“一、二、加把 劲!”但是,那下士自己的双手连石 块都不碰一下。因为石块很重,士兵 们一直没能把它放到位置上。下士又 喊:“一、二、加把劲!”但是士兵 们还是不能把石块放到位置上。他们 的力气几乎用尽,石块就要滚下来。
上将与下士(3)

然而小孩又收回了跨出去的 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 小男孩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 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 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 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 “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 而孩子的妈妈并没有伸出手去,只是微 笑着鼓励说: • “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 小脚又一次地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 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是憋足了 劲。
①有一部分词尾虽有“儿”,但不是儿化,“儿” 是一个独立的音节,读“次轻音,如:女儿(32)、 月儿、蝉儿、牛儿(31)。②在对仗整齐的诗歌或词 语的节律中,需占一个音,不能读成儿化韵,如:花 儿为什么这样红。③习惯上儿化的,没有别的作用。 如:旁边儿、圆圈儿、围脖儿。 朗读作品中,是否儿化,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感情而 定。如:替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太阳的一小半 (1号);大石块;加把劲(10号);小草偷偷地从 地里钻出来(5);他常靠墙根一站(38)
• •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着。
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人行道上去了,这 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小 胖脸同时绽开了笑容——了不起的胜利!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爷爷幽默地 说,他//摸摸孩子的头,“一开头总是困难 的,但现在总算对付过去了。乖孩子,祝

1.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里就出现了太阳 的一小半,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 2.太阳出来了,人却不能够看见它。然而, 太阳在黑云里放射出光芒,透过黑云的周 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到后来 才慢慢儿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 片黑云变成了紫云或红霞。

儿化

儿化

综合儿化练习

找茬儿 对门儿 豆芽儿 台阶儿 裤兜儿 路口儿 唱歌儿 牙刷儿 号码儿 名单儿 书本儿 来劲儿 主角儿 棋子儿 没事儿 玩艺儿 一块儿 画画儿 窍门儿 床单儿 小辫儿 老头儿 拔尖儿 油饼儿 药方儿 入门儿 舌尖儿 串门儿 火星儿 表带儿 脸庞儿 窗台儿 窗帘儿 桌面儿 饭盒儿 嘴唇儿 项链儿 偷偷儿 悄悄儿 遛弯儿 小报儿 开花儿 水果儿 面条儿 小勺儿 小碟儿 拼盘儿 风铃儿 米粒儿 杂拌儿 歌名儿 起名儿 门缝儿 小道儿 小店儿 小伙儿 书皮儿 皱纹儿 笔尖儿 菜单儿 让座儿 卡片儿 纳闷儿 洗发水儿 塑料袋儿 铅笔盒儿 房间号儿 嗓子眼儿 电话号码儿
• (2)词汇上,区别词义。 )词汇上,区别词义。 • 有的词儿化后具有不同的意义。 有的词儿化后具有不同的意义。 • 例 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 脑袋) 头儿 头儿( 负责人”之义) • 早点(早餐)—早点儿(“提前,早些”) 早点儿( 提前,早些” 早点(早餐) 早点儿
(3)修辞上,表示微小的形状或者带有喜爱、 )修辞上,表示微小的形状或者带有喜爱、 亲切等感情色彩。 亲切等感情色彩。 小皮球儿,头发丝儿,鲜花儿、 例: 小皮球儿,头发丝儿,鲜花儿、女 孩儿、好玩儿、 孩儿、好玩儿、山歌儿
儿化的作用
• (1)语法上,区分词性。 )语法上,区分词性。 • 兼动,名两类的词或形容词,儿化后就固 兼动,名两类的词或形容词, 定成为名词; 定成为名词;有的名词动词儿化后借用为 量词。 量词。 • 例:画(动词)—画儿(名词) 动词) 画儿 名词) 画儿( • 形容词) 尖儿 名词) 尖儿(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 名词) 一手儿(量词) 手(名词)— 一手儿(量词) • 动词) 一堆儿(量词) 堆(动词)— 一堆儿(量词)

儿化

儿化

儿化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

例如:小车儿小孩儿作用:1.区别词义。

眼——眼儿2.区分词性。

尖——尖儿3.表示细小、轻松或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

小孩儿第二次儿化(一)什么是儿化“儿化”指的是后缀“儿”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叫做“儿化韵”。

如普通话念“花儿”时,这个“儿”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而只表示在念到“花”这个字音的末尾时,随即加上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卷舌音“儿”的音色。

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音节,只须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表示卷舌作用)就可以了。

例如:“芽儿”—yár,“馅儿”—xiànr,“味儿”—wâir。

但不要见到词末尾有“儿”字就读儿化音,有时还读成独立的音节ãr。

例如“小小的鱼儿、小女儿”就不儿化。

(二)儿化韵的发音普通话韵母除ä、er外都可以“儿化”。

儿话时由于卷舌的缘故,致使舌位较高、较前的韵尾(-i、-n)发不成而丢失,同时使韵腹元音也受影响而“央化”(或把非央元音变成央元音,或增添一个央元音),还使后鼻音韵尾(-nγ)丢失而使韵腹元音“鼻音化”(使元音带鼻音色彩)。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在《汉语口语语法》中说:儿化遵循的总原则叫“可共存发音的同时性”(可同时共存)。

即如果词根语素的韵母跟卷舌音不能同时共存,则必须改变韵母的结构使之适于卷舌。

从教材p108页的“儿话音变规律简表”可以看出儿话韵母的音变往往不是简单地在韵母后面加上一个卷舌动作,而是伴随脱落、增音、更换和同化(后鼻韵尾脱落,但元音受其同化,保留鼻化色彩)等现象。

要记住儿化音变规律也不难,下面这句话就基本包括了儿化音变规律:大伙儿一块儿到花园儿帮忙儿抓小鸡儿剪树枝儿。

无尾(直接加r) i尾、n尾(丢尾加r) nγ尾(丢尾,鼻化加r)高元音i、ü 舌尖元音-i[ ]、[ ] (以↔过渡加r)(元音脱落,加↔r)(三)儿化的作用儿化这种语音现象,跟词汇、语法、有密切的关系,它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

儿化

儿化

儿化的作用
3.由语素“儿”产生的儿化音节,往往带有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 情色彩。 请比较: 猫--猫儿 皮球一皮球儿 小曲一小曲儿 粉末一粉末儿 老头一老头儿 小孩一小孩儿
课堂练习
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儿化音的朗读。 有个小孩儿叫小兰儿,口袋里装着几个 小钱儿,又打醋,又买盐儿,还买了一个小 饭碗儿。小饭碗儿,真好玩儿,红花儿绿叶 儿镶金边儿,中间儿还有个小红点儿。


小学语文
知识点
儿化的性质、儿化的规律、儿化的作用
儿化的性质
“儿化”指的是后缀“儿”与它前面的音节的韵母结合 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 现象。 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音节时,只需在原来的音节 之后加上“r”(表示卷舌动作)就可以了,而不是加上 整个的韵母“er”。 读音时,只表示韵母加上了一个卷舌动作,“儿” 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 例如,xiaoniao----xiaoniaor hua----huar
课程小结
儿化的性质
儿儿化的规律化源自儿化的作用普通话儿化的规律
3、高元音韵母i ü 作韵腹的,在原韵母以后加上央元 音 [ə]。例如: 果皮儿 针鼻儿 小米儿 摸底儿 鸭梨儿 打气儿 玩意儿 难题儿 马驹儿 有趣儿 小曲儿 金鱼儿
普通话儿化的规律
4、韵母是舌尖前韵母-i和舌尖后韵母-i的,把韵母变成[er] 。 例如: 石子儿 没词儿 血丝儿 树枝儿 没事儿 5、韵尾是ng的韵母,卷舌时韵尾丢失,主要元音鼻化,有i韵 腹的要加上[er]。包括的韵母有ang iang uang eng ing ong iong ueng 例如:帮忙儿 照亮儿 蛋黄儿 板凳儿 人影儿 胡同儿 小熊儿
儿化的作用
1.区分词性。 有些儿化词具有区分词性的作用。动词、形容词儿化后 往往变成名词,一些名词儿化后会成为量词。例如: 盖(动词)一盖儿(名词) 画(动词)一画儿(名词) 错(形容词)一错儿(名词) 黄(形容词)一黄儿(名词)

儿化

儿化

(三)儿化韵音变规则 1、“儿”前的音节末尾为ɑ、o、e、u的,直接卷 舌。 如:刀把儿 围脖儿 山歌儿 兔儿爷 台阶儿 2、 “儿”前的音节末尾为i(除i外)或n(除in外) 的,去掉i或n,再卷舌。 如:上班儿 鞋跟儿 小孩儿 一块儿 3、“儿”前的音节末尾为nɡ(除inɡ外)的,去掉 nɡ,主要元音鼻化、卷舌。 如:帮忙儿 相框儿 小熊儿 门洞儿
(四)儿化训练 儿化词语表(P247页)
三、儿化
学习要求: 了解什么是儿化,儿化有哪些作用,掌握儿化的发音 要领,学Biblioteka 发《普通话水平测试纲要》中的儿化词语。
(一)什么是儿化
普通话的儿化现象主要由词尾“儿”变化而来。词尾 “儿”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使两个音 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儿”只保持一个卷舌的动作,前面 音节里的韵母则发生了变化。这种音变现象就是“儿化”, 儿化后的韵母称为“儿化韵”。 如:那儿 娘儿俩 心眼儿 没事儿 一会儿
4、i、in、inɡ和ü、ün的儿化 (1)韵母为i或ü的,在韵母后加er 如: 茶几儿 有趣儿 针鼻儿 毛驴儿 (2)韵母为in、 ün的,去掉n加er 如:干劲儿 送信儿 花裙儿 合群儿 (3)韵母为inɡ的,去掉nɡ ,加er,主要元音鼻化 如:电影儿 眼睛儿 打鸣儿 5、韵母为-i(前)[ɿ]或-i(后)[ʅ]的,去掉韵母, 加er 如:写字儿 没事儿 锯齿儿 粉丝儿
(二)儿化的作用 1、儿化可以区别词义 头(脑袋)——头儿(领头的) 眼(眼睛)——眼儿(小孔) 2、儿化可以区别词性 盖(动词)——盖儿(名词)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3、儿化可以表达一定的感情色彩 小孩儿、竹棍儿、门缝儿、一会儿 (表示细小) 您慢慢儿地说(表示温和的态度) 鲜花儿、女孩儿 (表示喜爱) 他是一个慈祥的老头儿(表示亲切) 一股难闻的臭味儿(表示厌恶) 他是个小偷儿(表示鄙视)

儿化

儿化


大街上的积雪足有一尺多深,人踩上去,脚 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 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 雪都震落下来了。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个话有充分的 科学根据,并不是一句迷信的成语。寒冬大雪, 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融化了的水渗进土 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我相信这 一场十分及时的大雪,一定会促进明年春季作物, 尤其是小麦的丰收。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做是 “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明春 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 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我想,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 “瑞雪”的道理吧。 ――节选自峻青《第一场雪》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有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 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 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小 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 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 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济 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 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 “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 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 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 这样慈善的冬天,干什么还希望别的呢!
儿化
定义: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 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 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儿”(er)失去了独 立性,“化”到前一个音节,只保留一个卷舌 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前面一 个音节的韵母部分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变化。 这种语音现象就是“儿化”。这种带有卷舌色 彩的韵母称作“儿化韵”。

儿化ppt课件完整

儿化ppt课件完整
儿化在不同方言和地区中存在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 规律。
例如,北京话中的儿化音比较丰富,而南方方言中的儿化 现象则相对较少。此外,不同地区的儿化发音也存在差异 ,表现出地域方言的特点。
03
儿化在语言中的功能与作用
儿化的修辞效果
01
02
03
儿化的语音修辞
儿化具有独特的语音效果 ,能够使语言更加柔和、 亲切,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
在口语中,儿化可以起到表达亲切、轻松、口语化等情感色彩的作用,增强语言的 表达效果。
在不同的语境和语用场合下,儿化的使用可以起到不同的语用效果,如强调、缓和 语气等。
02
儿化的形成与演变
儿化的起源
儿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的音变现象,随着语音的演变,儿化逐渐形成 并发展成为现代汉语的一种重要语音现象。
儿化的起源与口语表达习惯、语音变化和地域方言等多种因素有关,是语言发展 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语音现象。
儿化的发展历程
儿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从早期的儿化萌芽,到 中期的儿化普及,再到现代汉语中儿化的广泛应用。
在不同历史时期,儿化的使用范围和频率有所不同,但总体 趋势是逐渐增多和普及。
儿化的地域差异
纠正错误发音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应不断 纠正自己的错误发音,可 通过录音或让教师指导等 方式进行反馈和改进。
如何提高儿化发音的准确性
强化语音训练
学生应加强语音训练,提高自己 的听力和发音能力,从而更好地
掌握儿化音的发音规律。
注重细节
学生在练习儿化音时应注重发音细 节,如口型、音调、语速等,以提 高发音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儿化PPT课件完整
• 儿化现象的定义与特点 • 儿化的形成与演变 • 儿化在语言中的功能与作用 • 儿化的教学与学习 • 儿化的常见问题与误区 • 儿化的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儿化

儿化

表示细小、轻微的色彩 :小勺xiǎosháor
表示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男孩儿nánháir 表示轻蔑、鄙视的感情色彩:扒手儿páshǒur
儿化的音变规律
前音节末尾音素是a、o、e、 ê、u(含ao、iao),儿化 时主要元音基本不变,直接加卷舌动作。 前音节末尾音素是i和n(in、ün 除外),儿化时丢失韵尾, 主要元音卷舌。 i、ü之后加[ ]并卷舌, in、ün 丢失韵尾n后加[ ]并卷舌。 前一音节的韵母是舌尖元音-i(前)、 -i(后),这两个 元音变成[ ]并卷舌。 前一音节的韵尾是ng,丢失韵尾,主要元音变成鼻化音并 卷舌,ying韵母丢失ng后,需加上鼻化音的[ ]后再卷舌。
儿化
什么是儿化
儿化是词尾“儿”附在一个音节后面写:一律在音节后面加上表 示卷舌动作的r。
儿化的作用
区别词意:眼yǎn(眼睛)—眼儿yǎnr(很小的孔) 区分词性:画huà (动词)—画儿huàr(名词) 表示一定的感情色彩

名词解释儿化

名词解释儿化

名词解释儿化儿化是中国汉语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指将单音节词语变为双音节或多音节,同时使后面的词缀与前面的音节相结合。

现在小学语文书上常有儿化这一项目,就是教学生用儿化来代替原来不符合要求的成分。

作文题目:名词解释儿化内容:儿化是中国汉语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指将单音节词语变为双音节或多音节,同时使后面的词缀与前面的音节相结合。

现在小学语文书上常有儿化这一项目,就是教学生用儿化来代替原来不符合要求的成分。

例如:用“像、好似”改写成“像猫、好像猫”,还有,用“干、干净”改写成“湿、脏”等。

另外,还有一些方言中的一些特殊情况也用儿化,比如“进来、出去、脱掉、走开、停止”等等。

儿化的形式很多,都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

用的人少,则简洁,没有歧义;用的人多了,则繁琐,造成错误。

而且有的方言儿化只能意会,无法书面表达,有的虽可以用书面语表达,但是仍然不太正确,所以要正确理解儿化,要把它和一般的口语区别开来。

在修辞学上的解释是:在一个完整句子中间用停顿,使下文相隔一定时间再接上来,即把两个部分分开说,又接上来,使意思显得流利贯通。

中国旧诗歌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比如宋词中“欲说还休”,把想要说的话留着,放在后面说。

有的是为了表示突兀,故意在“还”字后加儿化音;有的是为了表示亲昵,故意在“还”字后加叠音。

中国新诗中用的较多,从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起,“我不要儿童,不要儿童”等都属于这一类。

新诗中的这种修辞,是随着散文化的倾向增强而日益显露的,因此有些人认为新诗受外国诗歌影响而有这种修辞,事实上诗歌艺术的发展,不能以外国诗歌是否采用这种修辞作为标准。

旧体诗的用词讲究,格律严谨,往往使用叠字叠词,因此更需要使用儿化。

而新诗本来就要打破格律束缚,注重自由,即使要使用这种修辞,也不应该是主要的方式,所以有些人认为,新诗之中采用这种修辞,是倒退,是脱离群众,是低级趣味。

其实并非如此,格律是自古以来的一种规范,儿化则为现代诗的某些技巧服务,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化
【综合练习】
朗读词语
(1)原韵母不变直接卷舌的词语
号码儿小猴儿模特儿丑角儿大伙儿好好儿刀把儿老头儿面条儿挨个儿白兔儿板擦儿饱嗝儿爆肚儿干活儿
(2)丢掉韵尾加r或加er的词语
小孩儿一点儿串门儿扣眼儿冰棍儿好玩儿聊天儿墨水儿本色儿唱片儿打盹儿刀背儿单弦儿够本儿快板儿
(3)主要元音后边加er或换er 的词语
金鱼儿瓜子儿橘汁儿针鼻儿
咬字儿铜子儿枪子儿玩意儿
没事儿树枝儿没词儿挑刺儿
(4)后鼻韵母儿化词语
药方儿打鸣儿鼻梁儿透亮儿
应名儿胡同儿甜杏儿蛋黄儿板凳儿油灯儿门缝儿没空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