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的中医辨证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范畴与源流
《内经》有“不得卧”、“不得眠”、“卧不安”、 “目不瞑”等记载,认为其病机在于胃气不和与阳盛不 入于阴等。
《素问·逆调论篇》曰:“胃不和则卧不安。” 《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
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 虚,故目不瞑矣。” 创制半夏秫米汤治之。该方流传至今,卓有效验。
辨治要点
2.辨邪正虚实: 不寐有邪正虚实之不同,与其病情轻重、久暂及禀 赋等有关。如:
虚证多属阴精气血不足,神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 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腰膝酸软,眩晕多梦等,多因 脾失健运,肝失藏血,肾失藏精等,导致心脾两虚、心胆气虚、 心肾不交、阴虚火旺,以致阴精、气血不能荣养心神所致。
清代各家论述很多,对失眠的证治认识不断深化。 如《冯氏锦囊》中,对壮年人及老年人睡眠状态不 同的认识,提出“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 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说明本病与肾 阴的盛衰有关。
病因病机
病因
思虑太过,劳逸失调 素质不强,病后体虚 惊恐郁怒 饮食不节
病机
不寐的病因虽多,但其主要病机不外脏腑阴阳失调, 气血失和,病邪滞扰以致神失所养或神不能安。不寐 实证多以火、热、痰、瘀、食、郁为主,虚证多以脏 腑虚弱,脑神失养为主。但不寐在临床上都表现为虚 实夹杂,以虚证为多。
睡眠障碍的发病情况
据调查,我国人群中有45.5%的人存在睡眠问题。 睡眠障碍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在国外, “睡眠医学”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边缘学科,并 逐步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
广义的睡眠障碍分两类
睡眠障碍:包括失 眠、过度嗜睡,醒 觉与睡眠的节律障 碍。
异常睡眠:包括睡 行症、睡惊症、梦 魇等。
辨治要点
3.治疗原则 治心兼顾他脏:不寐之本在心,但邪正虚实变化多端,
故为达到治心、宁心的目的,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是 用药的前提与原则。应着重调治所病脏腑及其Fra Baidu bibliotek血阴 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施以补益 心脾、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清肝泄热、益气镇惊、 化痰清热、和胃化滞诸法,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脏腑的功能得以恢复正常。
实证则为火盛扰神,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 赤。多因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胃气不和、心火亢盛等,邪扰 心神,神明不安所致。
辨治要点
3.治疗原则 不寐的治疗,首先应该明辨其阴阳气血脏腑虚实, 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气血,和其阴阳” 等方法,达到“安其心神”的目的。
重视情志调养:消除焦虑及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 畅,在治疗中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因情志不舒或紧 张而造成的不寐,精神治疗更有其特殊的作用,应 引起重视。
睡眠障碍的中医辨证治疗
Treatment of Sleep Disorders with TCM
学习内容
睡眠障碍的概念与源流 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 预防与调护
睡眠障碍的概念与源流
睡眠障碍的概念
睡眠障碍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睡眠和觉 醒机制失常,从而造成以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 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疾病。
不寐而兼不思饮食,或食欲减退,口淡无味,饭后脘腹胀闷, 便溏,面色萎黄,四肢困乏,或嗳腐吞酸等症状者,多属脾胃 病变导致心神不宁;
兼急躁易怒,口干口苦,面赤、苔黄者,则属肝郁化火扰心; 兼多梦易惊,终日惕惕然,心悸胆怯者,则为心胆气虚所致; 如若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等。
分型辨治
1、心脾两虚型 2、阴虚火旺型 3、痰热内扰型 4、肝郁化火型 5、心胆气虚型 6、胃气不和型
1.心脾两虚型
临床表现:梦多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 神疲,纳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 象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益气生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12g、黄芪15g、白术10g、
病机
病理变化:属阴阳失交。阳不交阴则不寐。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虚者为心失所养,
实者为邪扰心神。 病位:在心、肾为主,涉及肝脾。 预后转归:本病预后一般良好,少数顽固病例采取
药物治疗、生活调理等综合措施方能治愈。
中医治疗
辨治要点
1.辨脏腑归属: 不寐是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神机紊乱所致,涉 及心、肝、胆、脾、胃、肾,但最终导致心神不宁。 如:
中医学范畴与源流
明代医家张介宾著《景岳全书》,对不寐的病因病机 进行了概括,指出:“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 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 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明 确提出以邪正虚实作为本病辨证的纲要。
中医学范畴与源流
辨治要点
3.治疗原则 注意安神镇静:根据本病心神不安的共同病理特征,
不管何种证型,属虚属实,均宜酌配安神定志之品。 但必须在平衡脏腑阴阳气血,也就是辨证论治的基础 上进行。否则,单纯“安神”则难以取效,这是中医 治病的特点。
安神的方法,有养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阴安神、益 气安神、镇肝安神等不同,可以随证选用。
中医学范畴与源流
唐·王焘《外台秘要·伤寒不得眠方四首》中说:“虽复 病后仍不得眠者,阴气未复于本故也。”进一步阐明了 在热病后,阴血耗损是引起睡眠障碍的常见病因。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论述睡眠障碍的病因说:“平 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 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阐明了肝经血虚, 魂不守舍,影响心神不安而发生睡眠障碍的机理。
中医学范畴与源流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云:“少阴病,得之 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 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则有“虚劳,虚烦不得眠, 酸枣仁汤主之”的记载。
中医学范畴与源流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大病之后,脏腑尚 虚,营卫不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 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若心烦不得眠者, 心热也。若但虚烦,而不得眠者,胆冷也。” 指出脏腑功能失调和营卫不和是睡眠障碍的主要 病机所在,并结合脏腑功能的变化对本病的证候 作了初步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