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功率DC-DC模块隔离阻抗分析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C X f f
ωπ⨯==≈Ω(8)
3
图3系统由DC/DC供电,对地形成漂浮
表1列出容抗随干扰频率f变化的关系。2f kHz ≥时,容抗不足ΩM 1,对绝缘电阻形成严重旁路。这时,隔离阻抗主要取决于分布(隔离电容。由式(7不难导得相同的结果:当IS
CIS R X时,隔离阻抗为:
IS IS Z X ≈(9)
L Z Z,则i Z Z ≈。式(2)变为
212i L
i i L
nc n Z Z U Z Z Z Z Z e '=⋅+++(3)
通常12
i Z Z Z、,式(3)简化为
/2212i L
i L
n n nc Z Z U U Z Z Z Z e =
⋅<<++(4)
由于(
12/+1i Z Z Z,故22n n U U '。这一结论,充分表达了隔离电源对共模干扰的巨大抑制能力。正是
为了分析简便,将图1中的系统1设定为信号发送端,系统2设定为接收端,其等效电路如图2(a
2
所示。图中s e为信号电压;i Z为部分等效内阻抗,包括传输线阻抗在内;L Z为等效负载阻抗。噪声nc e对系统2负载Z L形成的干扰电压2n U为
2L
L
nc n i Z U Z Z e =
+(1)
图2直接接地(a及浮地(b供电的等效电路
1.从绝缘电阻到隔离阻抗的跨越
以往多用绝缘电阻衡量电路绝缘(或隔离)性能。其本质是反映泄漏电流的大小。这在直流或低频条件下是可行的。随着自动化、智能化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箭上电气系统趋于复杂,频带展宽,从而引出电磁兼容(EMC问题。抑制电磁干扰的一项有效措施是采用漂浮电源,即用对地绝缘的DC/DC电源。它切断“地”回路,极大地衰减共模干扰,简化系统设计,提高系统工作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这种凸显的优点,导致DC/DC在各个层面(包括系统、分系统、整机及单板等)获得广泛应用。图3展示用两块DC/DC模块为系统1、2分别供电的原理框图。图中1R、1C及2R、2C分别代表两块DC/DC的隔离电阻及电容。图中未画电感不是疏忽。由于共模干扰频带涉及高、中、低频段,高频幅值较小;中、低频幅值较大,是主要成分。分布电感在中频以下感抗较小;而分布电容相对突出,对绝缘电阻起旁路作用。两块DC/DC等效隔离阻抗为
当L i
Z Z时,2n nc U e ≈。干扰直接进入系统1、2,显然不合理!改进措施如图2(b所示:两个系统均
用浮地电源,在接地路径上设置隔离阻抗1Z和2Z。这时系统2负载上的干扰电压2n U '为
212L i L
n
nc Z Z
U Z Z Z Z Z e '=⋅+++(2)
式中(//i L i Z Z Z Z =+。若i
主题词DC/DC变换隔离阻抗分布电容电磁兼容
直流-直流电源变换器(DC/DC)分为隔离型与非隔离型两类。它们各有所长,用途广阔。遥测系统箭上设备出于抗干扰(EMI)需求,主要选用隔离型DC/DC电源。隔离方式以电磁效应为主,即采用变压器实现电压变换、初次级隔离及电磁兼容的功能。此处隔离亦称绝缘。初次级隔离实为初级“地”与次级“地”的隔离,以保护人身与设备的安全,同时抑制电磁干扰的传播。为适应分布式供电,DC/DC模块应运而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小型化的推动,10W以下的小功率DC/DC模块得以普及并逐步形成系列化和标准化产品。我部外委研制的3W级DC/DC模块已完成初样测试。其中隔离阻抗作为一项正式技术指标,首次写入研制合同。本文特对隔离阻抗的内涵、工程意义及测试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表1 100pF容抗
X与频率f关系
从关注绝缘电阻转移到关注分布(隔离)电容,不仅是理念上的升华及拓展,更具有工程实践意义。首先明确绝缘阻抗(包含电阻和电容)应成为DC/DC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这是制约DC/DC设计、生产和测试的一项基本要求。具体讲,变压器初次级间杂散电容宜小不宜大;不可在初次级间以及初次级对壳体间随意跨接固定电容;开关管与模块壳体间的分布电容与传热设计这一对矛盾要妥善解决,等等。
1
小功率DC/DC模块隔离阻抗分析
景艳红陆寿茂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一部
二00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1
小功率DC/DC模块隔离阻抗分析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景艳红陆寿茂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一部北京100076)
文摘从DC/DC功能引出隔离阻抗概念,进而介绍隔离阻抗的内涵及阻抗三角形分析方法。通过实例验证理论分析的合理性,指明提高隔离阻抗是增强DC/DC模块共模抑制能力的主要途径,减小分布电容是最有效的措施。
图1系统电源直接接地
在长期实践中,人们总结出对付干扰的三大措施,即抑制干扰源、抑制干扰传输及提高自身抗干扰能力[1]
。抑制干扰源效果最佳,可惜常常难以实现。抑制干扰传输的办法较多,除屏蔽、滤波等措施外,采用漂浮电源,让系统对地“浮”起来,亦为立杆见影之举。基本思路是在干扰(nc e)进入系统的路径上增大阻抗,削弱其对系统的危害力度。
表征DC/DC电源隔离性能的重要指标是隔离阻抗,而非绝缘电阻。这是一步跨越。它表明DC/DC抑制干扰能力的增强及认识水平的提升。为介绍干扰情况,以系统电源直接接地为例,图1是其原理框图。系统1、2分别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且直接接地。两地相距较远。两个地电位差构成系统的共模(CM)噪声电压nc e。nc e进入系统1、2中,形成干扰。其后果视条件而变,严重时可能破坏系统正常运行。这是大家不愿见到的结局。
如何获取隔离阻抗?须从分析阻抗三角形开始。
2.隔离阻抗等效三角形(∆)
实际运行中的隔离型DC/DC模块的外壳(或屏蔽层S)通常接地,以抑制内部噪声外泄及外部噪声n E入侵,如图4所示。这是一块输出15V ±的模块。它以“O ”端为“输出地”;输入28V的“-”端为“输入地”;加上“屏蔽地”,共有三个“地”。三点构成三角形(∆),如图5(a所示。若以隔离电容取代隔离阻抗,便可简化为图5(b。图5中( i j i j Z C i =12j =23j i ≠及、,、,是实际存在参数。而由外部测量
111//IS C Z R X =(5)
222//IS C Z R X =(6)
或者写成通式://IS IS IS Z R X =(7)
通过一个实例,分析容抗对隔离阻抗的影响。实测100IS R M Ω>。设100p IS C F =,容抗(1IS
CIS X C j ω-=,
其模为
(9
1
11.6102IS IS C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