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费正清思想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研究
DOI: 10.14092/11-3956/c.2020.06.013费正清思想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研究赵慧芳1,刘晓峰2(1. 西安外国语大学 英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2. 西安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128)摘 要: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是美国最负声望的中国问题专家,一生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出版了大量涉及中国历史、政治、战争、改革、文化方面等重要话题的著作。
他的思想推动了海外对中国研究由传统汉学角度向近现代中国视角转变,代表着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问题的看法。
从70年代开始,费正清著作陆续译入中国,国内学术界一直重视对其思想的研究。
然而,翻译界对其著作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研究基本是空白。
文章从翻译文化史的视角,从出版社、译者群体、翻译模式、副文本、传播与接受等多个维度切入,梳理费正清思想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推动费正清著作思想在国内的译介和接受研究。
关键词:费正清思想;翻译模式;副文本;译介与接受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3(2020)06-0106-10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历史学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专家和现代中国学的开拓者。
他组织成立了“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
费正清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国问题、近现代中国史以及中美两国关系走向。
他的研究推动了国外对中国由传统的汉学研究角度向近现代中国研究转变,其思想不仅影响着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对美国在华政策也有着重要影响。
费正清思想从70年代开始陆续译介到中国,国内已有学者对费正清思想加以研究,蔡葆真曾对比了《美国与中国》(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旧版与新版本的不同点,针对著作思想内容进行探讨[1]。
可是,费正清思想在国内的译介研究仅有冉隆勃从翻译策略角度出发,分析了《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第15卷的两个版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出版)[2]。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科教学(英语)专业解读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科教学(英语)专业解读1、历史沿革与特色:西安外国语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教育工作始于2003年,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于2011年成功获批,下设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四个专业。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14年成功获批,下设教育管理和学科教学(英语)两个专业领域。
目前,已经形成了“学术型与专业型协调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布局”,在校研究生已达120余人。
2、研究方向:4、培养特色及优势:“外语专业优势突出、教育专业特色鲜明”既是我校教育学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理念,也能够体现出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的发展思路。
学科教学(英语)下设“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中小学英语教学”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三个研究方向3、师资力量: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其中包括陕西省“百人计划”长期项目专家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讲座教授等。
课任教师中教育学背景的教师17人,其中博士15人,大多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英语教育专业背景教师10人,既具有学术性研究的专业基础,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海外学习经历。
学科带头人郝瑜教授,曾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特等奖、全国教育科学成果奖三等奖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从教三十年有重要贡献学者”光荣称号;学科带头人周光礼教授是陕西省“百人计划”长期项目专家,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5、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综合素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注重专业学术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强调专业实践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
课程设置分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国际对接特色课程和教育实践五个模块。
6、教学及科研成果:近五年,学校先后申报和承担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背景下的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与政策保障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等60余项国家、省市级科研或教改项目;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出版了《英语教学研究》和《中美基础教育对比研究—理念挑战与机遇》等30余部著作;在各种核心与权威期刊上发表了160余篇学术论文。
何其莘—有志者事竟成
何其莘—有志者事竟成何其莘简介著名英语专家——何其莘何其莘,男,出⽣于1947年7⽉。
⼴东⼤埔县⼈。
英语教授,博⼠⽣导师,中共党员。
1968年参加⼯作,历任西宁军⼯⼚⼯⼈,西安外国语学院英⽂系助教、讲师,美国阿克伦⼤学及肯特州⽴⼤学英⽂系硕⼠⽣、博⼠⽣,西安外国语学院英⽂系主任、副教授、教授,北京外国语⼤学英⽂系教授、博⼠⽣导师及外国⽂学研究所副所长、系主任,北京外国语⼤学副校长。
中国英国⽂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学学会理事,中国翻译⼯作者协会翻译理论和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中外⽂学交流委员会委员,⾼等学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英语组组长。
199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7年加⼊中国作家协会。
有志者事竟成与英语结缘何其莘从1960年开始在北京101中学学习,那时何其莘对英语并不是很感兴趣,他的着眼点在理⼯科,确切的说是“导弹”。
因为1964年原⼦弹爆炸,全国⼈民为之振奋不已,那张沙漠上万众欢呼的照⽚被刻在何其莘⼼⾥,⽽且当时“两弹⼀星”的研究⼈员中有很多都是101中学的校友,何其莘的理想就是成为他们中的⼀员,为国防建设作出贡献。
然⽽正当何其莘全⼒准备⾼考,⼀⼼想考取哈尔滨军⼯从事导弹研究的时候,⽂化⼤⾰命开始了,同其他同龄⼈⼀样都失去了直接上学的机会,学业中断了,研究导弹的理想也被搁浅。
1968年何其莘被分配去青海的军⼯⼚做了四年的机修钳⼯。
⼯⼚的条件⼗分艰苦,那时⼚房才刚刚建好,⼀百多个⼈睡在⼀个⼚房⾥,周围⼀⽚荒凉和落寞。
其间何其莘始终没有放弃学习,根据当钳⼯的需要,学习机械制图和材料⼒学,当同宿舍的⼈打扑克的时候他⼀个⼈坐在⼩凳⼦上把床当成桌⼦看书……因为何其莘⼀直抱定⼀个坚定的信念——总有⼀天⼤学教育会恢复!回忆起那段经历,何其莘教授说:“吃过苦对于⼀个⼈今后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吃过苦了再碰到困难就不容易被打垮。
”终于在1972恢复⼤学教育并开始招⽣,何其莘作为第⼀批⼯农兵学员⼊学,当时唯⼀的选择就是西安外国语学院,唯⼀的专业就是英语。
概念整合视阈下的汉语歇后语的认知动态机理考辨
关键 词 : 汉语歇后语 ; 概念整合理论 ; 意义构建 ; 阐释力 中图分 类号 : 1 4 _ 3 1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5 1 2 8 ( 2 0 1 3 ) 0 4— 0 0 3 3—1 1
收 稿 日期 :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We i n a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Ap r .2 01 3
第2 8卷 第4期
Vo 1 . 2 8 No . 4
【 外 国语 言文化研 究 】
概 念 整 合 视 阈 下 的 汉 语歇 后 语 的认 知 动 态 机 理 考 辨
歇后 语 的英 译名 后提 出“ C h i n e s e f o l k w i s e c r a c k s ” 这 一译 法 , 同时 指 出歇后 语 的翻译 方 法 ; 李小 平 从 注 释
学视角探析了歇后语的语义结构和释义 ; 唐凯Ⅲ 从 中英翻译角度研究 了歇后语 的分类与应用 ; 杨根培 引
出 自己的分 类并 重新 定义 了歇后语 ; 谭 永祥 在介 绍不 同学 者 对 歇 后 语 分类 的 基 础上 指 出 自己 的分 类 : 喻 意类 歇后 语 和会 意类歇 后语 。同时 , 学 者们 的关 注点 逐 渐 扩展 至 歇 后语 的 翻译 、 语 义 及 语 法 结构 、 修 辞
在输入空间1与输入空间2之间进行直接地跨空间映射如矮子与其他观众形成映射矮子被挡住对应其他观众没被挡住矮子看不见与其他比他高的观众能看见相映射矮子因看不到戏而无法叫好对应其他观众可以看到戏而对戏叫好而后这些映射又有选择地投射到合成空间整合出的表层意思为虽然矮子看不到戏但他同样可以对戏作出反应
郝瑜同志简介
郝瑜同志简介郝瑜,男,汉族,教授,高等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郝瑜同志1974年6月参加工作。
1976年9月至1979年7月在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1980年到延安大学任教。
1982年8月至1984年8月,在美国北伊利诺斯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攻读硕士,获语言学硕士学位。
1984年9月任延安大学外语系副主任、副教授,1990年任延安大学外语系主任兼外事办主任。
1992年至1994年被聘为日本上智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山手英语学院兼职教授。
1994年5月任延安大学校长助理、教授。
1996年8月任延安大学副校长,同年到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习。
1999年参加澳大利亚查尔斯·思德特大学、悉尼理工大学“大学校长顶岗培训”。
2000年在职攻读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任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2001年至2002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学习。
2008年4月任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郝瑜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英语语言学及外语教学研究,先后出版译著《奉献树》(西安出版社,1995年6月)、编著《新编实用英语语法与修辞》(西安出版社,1996年1月)、专著《高等教育大众化—陕西的经验、问题与前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译著《大学校长及其领导艺术—美国大学校长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等著作4部。
主编《陕西高等教育论坛》3期(2005年、2006年、2007年)。
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教研究》及一些高校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和参与各类研究课题10余项。
2003年12月主持“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宏观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特等奖。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影响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新形势背景下非法集资的处置效果及处置防范机制研究 (18A J Y 028);陕西省社科届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 P 2P 支持陕西省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019Z 114);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人工智能对陕西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0D 007)作者简介:庞加兰(1972-),女,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㊁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投融资㊁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张思亲(1996-),女,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投融资㊁金融创新;吕鑫(1997-),男,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科技㊁金融创新㊂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影响研究庞加兰 张思亲 吕 鑫(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128)摘 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正在改变和塑造各个行业,其对金融业的改变尤甚㊂金融科技成为商业银行优化信贷审核业务的一条路径,各商业银行也逐渐重视将金融科技运用于信贷业务㊂对国内金融科技与其在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商业银行现行信贷业务和金融科技结合案例,探索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㊂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对银行信贷业务有增强惠普性㊁降低信息不对称㊁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㊁同时促进产业链金融发展等4个主要积极影响㊂关键词:金融科技;区块链;大数据;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图分类号:F 832.0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2272.2021040460 引言在国家供给侧改革进程中,商业银行是市场资金配置的重要主体,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更是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渠道㊂当前政府致力于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如何跳出传统评价体系㊁更好地发挥普惠金融的作用以及促进商业银行更准确地确定贷款者贷款资质㊁丰富商业银行信贷评价手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涌现出大数据分析㊁区块链㊁人工智能等一大批技术手段,以银行为代表的各个金融机构正尝试将先进的科技手段应用到日常经营管理之中,竞相提出金融科技发展战略,金融科技成为商业银行优化信贷审核业务的一条新路径㊂在金融科技不断发展及应用的过程中,各银行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㊂金融科技解决了银行信贷中金融排斥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对于银行提升业务效率㊁降低业务成本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金融科技也给银行业带来了利润降低㊁竞争加大的问题㊂研究金融科技在银行信贷业务的应用问题,有利于发现并解决金融科技发展应用于信贷业务上的困难,更新银行传统信息采集模式,提升银行业放贷精准性,提高银行业效率和竞争力㊂本文在对国内金融科技和银行信贷业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金融科技如何影响和完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㊂主要通过列举商业银行现行信贷业务发展困境,阐述金融科技具体定义,介绍区块链技术㊁大数据分析㊁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基于商业银行已经推行的金额科技应用信贷业务案例,针对金融科技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困难提出相应解决方法㊂1 文献综述1.1 金融科技对信贷业务的影响一方面,国内学者认为,金融科技将给银行业带来不利影响,如增加风险㊁减少利润㊂汪可[1]认为金融科技发展的初期会降低银行利润㊁加剧价格竞争,使商业银行负债端的成本增加㊂刘孟飞[2]认为金融科技的运用会提高商业银行风险偏好,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与风险因子的累积,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将不断增加,而且对中小型银行风险溢出的效果会更高;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应用于银行业又有先天的优势,是促进银行转型发展的助推器㊂严圣阳[3]认为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拥有光明的前景和未来㊂宫晓林等[4]提出观点:区块链技术可以减少小微企业融资难㊁融资贵的阻碍㊂孙国茂[5]认为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在金融机构的应用有利于减少信贷业务中存17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㊂皮天雷[6]认为随着监管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对金融科技工具属性认识的加强,金融科技将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生更多的正向作用㊂邱晗等[7]认为在一定程度上,金融科技可以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居民在存款时可有更多选择㊂银行负债结构也随着变化,存款比例下降,同业资金占比上升㊂姜增明等[8]认为针对信贷业务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如征信问题㊁动产质押问题,可利用金融科技提供创新手段,助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㊂孙旭然[9]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向为出发点,把竞争作为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信贷结构的中间路径,得出金融科技的应用有助于银行从优化信用结构和信贷期限结构两个方面优化信贷结构的结论㊂王一出[10]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技术赋能和技术增信的方式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成本,从而使一些创业型企业也可匹配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要求,从而获得急需的贷款㊂徐晓萍等[11]认为金融科技有助于金融弱势群体进入商业银行信贷体系,并提高信贷业务效率,推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信用结构调整㊂1.2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巴曙松等[12]认为金融科技应用到具体的实际场景才是关键之处㊂李思敏[13]认为商业银行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运用金融科技丰富客户线上线下体验,增加客户对产品的依赖程度,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㊂巴曙松等[14]提出商业银行应该顺应金融科技潮流,发展新的业务产品,利用大数据分析㊁智能技术㊁区块链技术来打造更加透明智能高效的服务体系㊂孙娜[15]认为商业银行可通过树立企业级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加强金融科技应用现实的能力,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金融生态系统等措施,赋予商业银行以新生㊂谢治春等[16]认为不同规模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也不同,大中型银行大多会朝着闭环生态型或开放生态型银行发展,小型银行则大多会朝着细分市场型和垂直分工型银行发展㊂侯世英等[17]认为中小银行要做好转型与变革,需注意客户现实需要与金融科技的匹配程度,并不断完善金融科技应用的生态环境,提升金融服务能力㊂陆岷峰等[18]认为商业银行应秉持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理念,并坚守不发生系统金融风险的底线,运用金融科技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推动经济金融结构调整,推动普惠金融思想落实㊂2 理论概述2.1 金融科技金融科技(F i n t e c h )指通过利用各类科技手段创新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当前主要是指大数据㊁区块链㊁云计算㊁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㊂中国人民银行在2017年成立科技金融委员会,并在2019年提出中国金融科技的三年规划㊂陈泽鹏等(2018)指出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先发优势不明显㊁技术差距较大㊁金融科技人才短缺,顶层设计上也有待完善[19]㊂2.1.1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的账本,是以块链式数据结构验证与存储数据㊁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实现数据的生成㊁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㊁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㊂区块链技术最主要的特征有去中心化㊁可追溯性㊁去信任化㊂尤以去中心化这一点颠覆了传统金融底层逻辑,通过用互联网技术将信息上传到链上,各方上传自己确定的信息,当超过51%的人确定该节点发生的信息,则该信息将被确定且不能更改,因此参加交易的各方可根据区块链上的信息缩小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强信任度㊁减少双方交易成本,对于因信息不对称而被排除在传统银行信贷体系之外的企业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㊂2.1.2 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指对规模巨大的数据进行分析㊂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㊁速度快㊁类型多㊁高价值㊁真实性5个特征㊂大数据在商业银行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经验判断设立相关行为模型和量化指标,从而判定企业经营状况及偿债能力,比如可将用电量㊁燃气量等指标作为侧面因素纳入检测指标中,并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地进行贷后审查以及贷后处理㊂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及海量的数据能不断推进我国征信系统的完善,相关企业也将获得一个更为准确的信用评价,这也利于日后我国整个经商环境优化,极大降低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润滑剂㊂2.2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现状及困境2.2.1 信贷供求不平衡银行的风险来源于信用风险,为了应对企业贷款风险,通常商业银行会选取具有优质的盈利能力且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的企业进行放贷,如国企;同时各行业龙头企业或者与商业银行保持常年合作关系㊁建立起良好的信用状况的企业也是商业银行乐意接受的目标客群㊂贷款资源虽不断推向市场,但优质企业占据信贷资源的大部分,贷款资源相对稀缺㊂加之存在一定的金融排斥,一些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贷款难27度较大, 长尾 客户很难得到银行信贷资源㊂按照传统风险控制及信贷评价标准,目标公司存在资信不完整的情况会使银行将这一部分企业排除在银行信贷体系之外㊂普通采集公司资信信息的方式存在着一定时滞,同时也容易发生逆向选择,核实信息存在较高的成本㊂对目标公司评价手段效果不佳㊁效率较低㊂因为缺乏足够的㊁真实的㊁不可篡改的数据支撑,很难对企业在贷前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㊂一些创业企业普遍存在贷款时无抵押和担保的问题,根据传统信贷评价标准,很容易被银行放弃㊂但是对于国家供给侧改革来说需要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这一部分有潜质的企业,所以存在一部分资金供需矛盾㊂2.2.2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指在银行信贷业务中,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对信息的掌握情况不同㊂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银行往往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物品或有效担保,这也导致长此以往银行逐渐固化了提供贷款业务的守则㊂同时这种行业标准的固化也会影响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㊂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降低信息不对称对信贷业务的影响,更加充分地获取贷款企业以及贷款人的有效信息亟待解决㊂2.2.3 智能化水平较低信贷业务的智能化水平也可以通过金融科技得到提高㊂一般情况下,贷前信贷信息收集及处理大多依赖于人工㊂贷后维护也都依赖于人工收集信息㊁汇总㊁评估㊁判断风险㊁审议和决策,这一过程相对于现实情况的改变,信息更新的反应较为滞后,而且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㊂同时过多的人工操作流程无法避免银行内部员工与外部人员联手获准企业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㊂3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应用分析3.1 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应用的优势3.1.1 提高信息真实性初创型企业抵押物不足及盈利的不确定性使其通常面临着贷款难的问题,往往在有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向银行寻求信贷支持却无法成功㊂通过区块链技术,商业银行将获得更多真实且准确的目标公司关键信息,进一步有效缓解融资企业困境㊂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和不可更改的性质应用于银行信息采集环节,可发挥无可比拟的优势㊂企业交易的各类信息一旦被51%的相关参与人确认并传到相关链上,企业便无法通过更改账目信息的方式对财务数据造假,因此信息可靠性被提高;在信贷贷前审批及贷后追踪环节,银行可更准确㊁真实地进行企业资信评估及偿债能力评价㊂信息使用方可追溯查询交易信息,且具有不可更改性,给予放贷者更充分的信息判断借款者资格㊂通过目标企业数据全面与真实性为相关企业增信,从而去匹配商业银行风控要求,这是目前探讨比较多的区块链应用模式㊂3.1.2 降低信息不对称用区块链上搜集的信息,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从目标公司交易行为和相关数据抽象出目标公司特征,其中数据主要包括财务信息㊁征信信息㊁行业信息㊁账户结算信息㊁税务㊁海关㊁公检法㊁水电煤气㊁舆情㊁股权结构㊁担保关系以及投资关系等,银行从税务部门等获得真实信息,建立相关授信模型㊁评级模型㊁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并针对目标公司风险特征,建立覆盖客户关联关系㊁反欺诈㊁虚假交易识别㊁贷后监控预警㊁贷后催收等方面的风险监控模型体系㊂从而支持贷前准入控制㊁贷中决策支持和贷后辅助管理㊂通过科技赋能降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助于一些较好的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资源㊂现在在金融科技技术以及国家逐步完善和建设大数据征信平台的加持下,金融科技应用可有效提高商业银行搜寻和审核信息的效率,同时提高获取企业相关信息的广度,并可实时跟踪贷款企业和贷款人数据变动㊂3.1.3 促进产业链信息汇集区块链和大数据分析作为技术支持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利于银行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㊂首先,区块链技术将整个产业链信息连接起来,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畅通整个产业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渠道,通过链上真实信息以此增强产业链各参与主体的互信度;其次通过对完整的产业链上各个企业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较为公正的评价机制,在产业链上,部分大企业具有较大的议价能力,并能对其上下游企业起到信用增持的作用㊂所以经过上述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加持以后,可以将融资对象扩展到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和单个核心企业,授信对象扩展到整个供应链,这样就使得一部分进入不了银行信贷体系内的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发展,达到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要求,这也有助于促进产业链信息汇集,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㊂3.1.4 增强智能化管理信贷业务智能化管理需贯穿贷前㊁贷中㊁贷后各个环节,以及时识别风险为目标㊂首先贷前可迅速通过大数据信息平台整理贷款客户关键信息,通过大数据信息平台减少人工搜集信息的成本,并通过不断的数据更新㊁人机交互功能,保持商业银行员工对贷款37客户最新情况的了解,尤其是异常数据的反映㊂其次是人工处理,很大程度依赖于个体能力,且容易忽略一些隐含风险㊂针对人工出现的纰漏,可通过算法交易,程序化审核标准,减少银行内部员工人为造成的信贷风险㊂3.2 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应用困境当前金融科技应用于银行信贷业务也存在着一些困境㊂首先,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信息记录时,无法确保上链源头信息造假,也无法规避企业有意不将企业核心信息上传到链上,或者选择性上传关键数据,以维护自己利益㊂目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进行顶层设计,例如利用减税补贴等,通过立法变成制度化方案,让企业在信息造假时考虑造假成本,消除造假动机,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成本,润滑企业经济交易往来,提高交易效率㊂其次是企业自身存在对核心数据等上链后泄露而产生损失的担忧,重要信息的泄露将对公司造成巨大危害,所以区块链技术也需要不断地完善㊂目前区块链技术按需披露的设计将企业的不同信息只披露给授权一方,通过建立私链的方式内部披露,这样就减少了上链信息不必要的披露;其次,可以优化信息获取方式,通过密匙发放以及区别化的披露获得信息查看权限,若数据被泄露,即可通过反向寻找和对比找出数据泄露者,减少因信息泄露而造成的损失,增加泄露数据的违法成本㊂4 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应用案例当前,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各家银行也竞相提出了各自金融科技发展战略㊂本文选取中国农业银行㊁中国银行以及苏州银行进行举例㊂中国农业银行微捷贷项目是金融科技应用的实例,通过生物识别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利用企业纳税㊁资产等数据,对企业进行多维度评价;实现信贷业务申请和交易的实时监控和精准拦截,提供涵盖事前防控㊁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与处置为一体的全流程信用风险解决方案㊂构建云评级㊁云授信和云监控模型,建立线上运作的贷款模式,加快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办理速度㊂中国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提供产业金融服务㊂基于区块链互信的关系网络,实现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㊁金融机构㊁物流以及政府等各方信息高速交互;零知识证明等技术,增强对企业隐私信息的保护,实现对供应链商流㊁信息流㊁物流㊁资金流的数据管理;收集产业链各方数据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反向查寻技术及产业链循环相对固定的特性进行贷后监管㊂苏州银行基于大数据供应链知识图谱分析产品综合运用大数据㊁复杂网络㊁图数据库㊁关联图挖掘等技术构建供应链知识图谱平台,通过大数据特征融合和关联识别技术手段形成行业知识图谱,拓展了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算法在多个场景的应用;整合多源异构企业数据,形成企业关联关系网状数据;将分析范式由传统向量空间模式,转变为拓扑结构的分析模式㊂科技技术为苏州银行信贷产品研发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和科技赋能下的数据处理能力,优化了苏州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同时提升了银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㊂5 结语以上研究表明金融科技从增加惠普性㊁降低信息不对称㊁提升智能化水平㊁同时促进产业链金融发展等多个方面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生积极影响㊂但同时也需意识到金融科技的应用面临着众多问题,如技术成熟性,如何确保链上源头信息真实性,如何保护企业核心机密,发生信息泄露造成损失如何弥补,以及运用大数据分析目标企业时是否会侵犯公司内部员工或高管的个人隐私等问题㊂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完善顶层设计,当地政府进行推动,从而营造更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提高人们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以此提高效率㊁推动金融交易的完成,从而将科技技术更快㊁更好㊁更有效地应用于金融交易操作中㊂无论是商业银行依托金融科技进行自身转型和调整自身的风控体系,还是国家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一些民营经济,以及急需资金且发展潜力巨大的创业型企业㊂在当前受新冠疫情影响以及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为支持企业发展和商业银行控制自身风险,商业银行需作出改变,为国家战略目标献出一己之力,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探寻新的业务模式㊂参考文献:[1] 汪可,吴青,李计.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J ].管理现代化,2017,37(6):100-104.[2] 刘孟飞.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基于对中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74(2):119-134.[3] 严圣阳.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状况浅析[J ].金融经济,2016(22):156-158.[4] 宫晓林,杨望,曲双石.区块链的技术原理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J ].国际金融,2017(2):46-54.47[5] 孙国茂.区块链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金融领域应用研究[J ].理论学刊,2017(2):58-67.[6] 皮天雷,刘垚森,吴鸿燕.金融科技:内涵㊁逻辑与风险监管[J ].财经科学,2018(9):16-25.[7] 邱晗,黄益平,纪洋.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行为的影响 基于互联网理财的视角[J ].金融研究,2018(11):17-29.[8] 姜增明,陈剑锋,张超.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转型[J ].当代经济管理,2019,41(1):85-90.[9] 孙旭然,王康仕,王凤荣.金融科技㊁竞争与银行信贷结构 基于中小企业融资视角[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6):59-72.[10] 王一出.区块链技术能帮助创新创业融资吗 应用场景与实用困境[J ].清华金融评论,2020(3):93-96.[11] 徐晓萍,李弘基,戈盈凡.金融科技应用能够促进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吗基于银行对外合作的准自然实验研究[J /O L ].财经研究:1-16[2021-03-26].h t -t p s ://d o i .o r g /10.16538/j .c n k i .jf e .20210113.101.[12] 巴曙松,白海峰.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与核心技术应用场景探索[J ].清华金融评论,2016(11):99-103.[13]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李思敏.中美金融科技发展的比较与启示[J ].南方金融,2017(5):3-9.[14] 巴曙松,慈庆琪,郑焕卓.金融科技浪潮下,银行业如何转型[J ].当代金融研究,2018(2):22-29.[15] 孙娜.新形势下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 ].宏观经济管理,2018(4):72-79.[16] 谢治春,赵兴庐,刘媛.金融科技发展与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战略转型[J ].中国软科学,2018(8):184-192.[17] 侯世英,宋良荣.金融科技背景下中小银行转型研究:背景㊁战略布局与建议[J ].当代经济管理,2019,41(5):85-91.[18] 陆岷峰,周军煜.金融科技嵌入商业银行生态系统的战略思考[J ].农村金融研究,2019(2):44-49.[19] 陈泽鹏,肖杰,李成青.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思考[J ].国际金融,2018(2):37-41.(责任编辑:江 艳)A S t u d y o n t h e I m pa c t s o f F i n t e c h o n t h e C r e d i t B u s i n e s s o f C o m m e r c i a l B a n k s P a n g J i a l a n Z h a n g S i qi n L v X i n (S c h o o l o f E c o n o m i c s a n d F i n a n c e ,X i '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t u d i e s U n i v e r s i t y,X i 'a n 710128,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d v a n c e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t r a n s f o r m i n g a n d s h a p i n g i n d u s t r i e s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 f i n a n c e s e c t o r .C o mm e r -c i a l b a n k s h a v e a l s o g r a d u a l l y a t t a c h e d i m po r t a n c e t o t h e u s e o f F i n t e c h i n t h e i r c r e d i t b u s i n e s s .A t p r e s e n t ,t h e e m e r g e n c e o f F i n t e c h h a s b e c o m e a w a y f o r c o mm e r c i a l b a n k s t o o pt i m i z e t h e i r c r e d i t l o a n b u s i n e s s .B 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a n d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d o m e s t i c F i n t e c h a n d F i n t e c h s a p pl i c a t i o n t o b a n k c r e d i t b u s i n e s s ,t h i s p a p e r e x p l o r e s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p a t h o f F i n t e c h o n t h e c r e d i t b u s i n e s s o f c o mm e r c i a l b a n k s ,a n d l i s t s t h e c u r r e n t c r e d i t b u s i n e s s a n d f i n a n c i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co m b i n a t i o n c a s e s o f s o m e c o mm e r c i a l b a n k s .I t i s f o u n d t h a t F i n t e c h a f f e c t s b a n k c r e d i t b u s i n e s s f r o m f o u r a s p e c t s :i n c r e a s i n g u n i v e r s a l i t y ,r e d u c i n g in f o r -m a t i o n a s y mm e t r y ,i m p r o v i n g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l e v e l ,a n d p r o m o t i n g t h e d e v e l o pm e n t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c h a i n f i n a n c e .K e y wo r d s :F i n t e c h ;B l o c k c h a i n ;B i g D a t a ;C o mm e r c i a l B a n k i n g C r e d i t B u s i n e s s 57。
亚氏悲剧情节观中的《呼啸山庄》
亚 里士多德 是 古 希腊 时 期 美 学思 想 的集 大成
效果 也 都 是 围绕 情 节 展 开 。 “ 在 文 艺 理论 发 展 的 历史中, 亚里 士多德是 全世界 对 于情 节 问题 论述 的 最 早且最 有系 统 的。 ” _ 4 J 1
( 一) 亚里 士 多德 的悲剧 情节 观 亚 氏总结 了悲剧 的六种基 本元 素 : 情节、 性格 、
2 0 1 3年 3月
渭南师 范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We i n a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Ma r .2 0l 3
第2 8卷 第 3期
Vo 1 . 2 8 N o . 3
【 文学研究】
亚 氏悲剧情节观 中的《 呼啸山庄》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1 — 0 2
作者简介 : 庞博 ( 1 9 8 9 一) , 女, 山东枣庄人 , 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英 国文学研究 ; 南健狲 ( 1 9 6 4 一) , 男, 陕西渭南人 , 西安外 国语大学英文学院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文学博士 , 主要从事英国文学 、 中西 比较诗学研究 。
“ 突转 ” “ 发现 ” , 最后 达到 “ 苦难 ” 的结局 。 《 呼 啸 山庄 》 是 l 9世 纪英 国女 作 家 艾 米 丽 ・ 勃 朗特唯 一的一 部小说 , 却是 文学史 中的一 部经典 作品, 被后 人 称 为 “ 文 学 中 的斯 芬 克 斯 ” 。这 是 一
部公认的悲剧小说 , 讲述 了英 国北部约克郡荒原上 恩萧家族与林悖家族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 的爱恨
、
亚里士多德 的悲剧情节观及其
习得个人简介_习得
王改燕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电子邮箱:wanggaiyan@个人简介1989年获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1994年获西安外国语大学语言学方向硕士学位;2015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获得应用语言学方向的博士学位。
1996年评为讲师;2002年晋升副教授;2009年晋升教授。
2000-2001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系访学;2007-2008年由中组部、教育部等部委共同发起的‘西部之光’项目资助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访学;2017-2018由中美福布赖特研究学者项目资助在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二语习得系访学。
2010-2012年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2015-2017年任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教学督导。
主要开设课程本科生:“高级英语I”、“高级英语II”;研究生:“语言学概论”、“二语习得研究”、“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统计学”等课程。
科学研究研究兴趣本人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特别致力于二语词汇习得与二语词汇教学四个方面的研究:一、阅读语境中的词汇习得;2、语用词汇学;3、词汇能力的教学培养;4、二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本人对语言哲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有深入研究。
专著1.《第二语言阅读中的词汇附带习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 8月2. 《Using Pedagogic Intervention to Cultivate Contextual Lexical Competence: An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EFL Learners》Palgrave Macmillan 2018年9月科研论文集《外语教学研究》(主编)2007年5月陕西人民出版社承担科研项目1.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言哲学的二语语境词义构建能力教学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7K017)(项目主持人)2.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词汇理据解析与二语词汇习得”项目编号11L100)(项目主持人)3.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第二语言自然阅读过程中词汇附带习得研究”(项目编号08L006)4.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语技术传播在陕西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现状研究”(项目编号2016K005)5.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研究’ (项目编号:06JK066)(项目完成人)6.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重点项目)“语境词义构建能力的教学培养” (项目编号:15BZG05) (项目主持人)7. 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年度研究生教材建设项目(JC2015009)“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以论证词义构建能力的教学培养为例”(项目主持人)论文代表作1.‘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词汇理据解析与二语词汇教学’《外语教学》2012年第6期。
政治术语翻译过程中的认知识解——以“新型大国关系”英译为例
69政治术语翻译过程中的认知识解——以“新型大国关系”英译为例杨红燕王旭年内容摘要:认知翻译学的兴起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范式。
本文着眼于译者翻译过程,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识解相关理论,分析了“新型大国关系”六个具有代表性英译版本在翻译过程中的认知识解表征。
研究发现,翻译过程中对该术语的意识形态内涵识解过程由不成熟到成熟,其中译本的策略和倾向能够以认知识解的不同维度给予合理解释。
识解演进过程反映为译文适切性的不断提高,证实了译者认知识解能力在翻译中的基础性作用。
在政治术语翻译中,识解通过揭示术语潜在的意识形态而自上而下地提高译文准确性。
关键词:新型大国关系;政治术语;认知识解;认知翻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外宣新词翻译的政治考量”(16JZ058)。
作者简介:杨红燕,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及翻译学研究。
王旭年,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翻译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及翻译学研究。
Title:Cognitive Construal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Political Terms: A Case Study of “New Model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Abstract: The cogni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and paradigm for translation stud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of the translator, and in light of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alyzes the representation of cognitive construal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of the six representative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新型大国关系”.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is political term,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construal of the term is a process from immaturity to maturity. This process of construal evolution reflect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versions, and proves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the translator’s cognitive ability of construal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rms, cognitive construal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translation from top to bottom by revealing the underlying ideology of the terms.Key words: a New Model of Major-Country Relations; political terms; cognitive construal; Cognitive TranslatologyAuthors: Yang Hongyan is associate professor at Center for Foreig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Research,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710061, China). Her major70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3(2020)外国语文研究2020年第3期research areas include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E-mail: yanghy_vip@163. com. Wang Xunian is postgraduate student of School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710061, China). His major research areas include cognitive linguisticsandtranslationstudies.E-mail:****************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和外交文献中不断涌现出大量的反映中国“新制度、新体制、新思潮”的政治新词新语(杨红燕、姚克勤 61)。
教育公平视角下我国研究生推免制度分析
教育公平视角下我国研究生推免制度分析作者:冯东郭霞李慧心来源:《西部学刊》2022年第15期摘要:我国现行研究生推免制度自创建以来,教育公平始终被置于重要地位。
从教育公平理论的视角分析,发现在推免起点阶段,考生身份、学校区域、学校层级等的差异引发了教育不公平;在推免过程阶段,评价体系的不完备、政策调整的方向增加了教育不公平;在推免结果阶段,重“出身”等奖助措施加剧了教育不公平。
为此,建议从制度上保障推免政策的公平性,高校应履行主体职责促进教育公平,学生应刻苦学习,提升综合素养,维護推免规则公平。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公平;推荐免试制度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5-0146-03研究生推荐免试制度(以下简称“推免制度”)是指具有推荐资格的高校推荐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无需参加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而直接进入复试的一种招生制度。
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推免制度已有30多年的历史,该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始终将教育公平作为具体且长期贯彻落实的要求,力求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是由于主观、客观方面的原因,该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以教育公平理论为视角,从推免制度的起点、过程、结果来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公平及其分析视角春秋时期,我国教育家孔子即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观。
西方教育家柏拉图(PLATO)在教育著作《理想国》中也提出了教育公平的概念。
实际上,教育公平是指在外界环境及社会资源一定的条件下,每个个体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且在教育过程中个体潜能能够充分发挥,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
根据美国学者詹姆斯·科尔曼的相关理论可知,教育公平包括三个阶段: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
教育起点公平是指不论出身、性别、年龄、种族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受教育者都有权利参加其能力范围内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公平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都能受到公平的待遇;教育结果公平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足的发展,并且在步入社会后也能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
《弄堂里的白马》凌静怡译本的叙事重构策略
《弄堂里的白马》凌静怡译本的叙事重构策略张军锋冯正斌内容摘要 : 翻译叙事是对源文本的叙事重构,包括时空重构、选择采用、参与者重新定位和标示性重构。
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凌静怡对《弄堂里的白马》的叙事重构较为成功。
从叙事重构入手分析译文也可为中国小说的外译提供可资借鉴的研究范式。
关键词 :弄堂里的白马;凌静怡;叙事重构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文化‘走出去’视域下中国文学在美国的译介、接受与影响研究”(17BYY009)阶段性成果;同时受陕西省教育厅2016年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16JK1476)“民族文化传播视角下陕西作家作品英译探析”资助。
作者简介:张军锋,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学翻译研究。
冯正斌,西安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学、乡土文学译介与传播研究。
Title:Narrative Reconstruction of Lingenfelter’s Version of “The White Horse in the Longtang”Abstract: Narrative reframing of the source text includ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ime and space, selection and adoption, labeling reconstruction and reorientation of participants. Through close reading of Andrea Lingenfelter’s translation of “The White Horse in the Longtang”, this article proves an exemplary reconstruction and thus sheds light 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novels, managing to a research paradigm.Key words: “The White Horse in the Longtang”; Lingenfelter; narrative reconstruction Authors: Zhang Junfeng is lecturer at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s,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710600, China). His major research interest is literature translation. E-mail: zhangjungfeng@. Feng Zhengbin is doctorate a Ph.D. candidate at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710128, China) and professor at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s,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710600, China). His research interests are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local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theories. E-mail: fengzhengbin@一、引言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王安忆作品的译介与接受尤为令人瞩目,也引发了海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热情(王文强、刘婷婷 104-105)。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一志愿复试名单.pdf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62 59 58 65 65 52 66 46 64 77 55 57 66 51 53 59 69 54 58 53 62 62 56 64 69 64 66 64 64 52 67 46 63 49 67 67
140 134 408 130 138 397 133 133 394 129 131 379 116 138 372 111 131 363 140 142 410 134 137 402 129 146 401 129 145 400 124 146 395 126 145 390 110 141 385 128 143 383 136 121 383 110 139 381 131 125 380 121 130 371 95 143 368 109 136 364 124 134 416 126 130 410 136 117 393 110 136 390 123 124 390 129 126 388 133 121 384 131 127 379 125 126 376 116 123 374 127 107 372 126 118 366 124 130 365
63 孙艳艳 107249161250557 045300 64 高晨蕊 107249161250583 045300 65 薛博予 107249162093322 045300 66 马晓菲 107249113213315 045300 67 许仁康 107249165023341 045300 68 贺琳 107249161250545 045300 69 李梦园 107249141373351 045300 70 李倩倩 107249161250589 045300 71 汪佳佳 107249152013330 045300 72 王凌荣 107249152113321 045300 73 于朝霞 107249162023318 045300 74 李书琪 107249161250598 045300 75 庞瀚博 107249161473333 045300 76 赵琳璐 107249114043356 045300 77 江珊 107249161250554 045300 78 李园白 107249161250575 045300 79 师岩 107249161250558 045300 80 魏家顥 107249161250593 045300
西安外国语大学考研专业介绍专业解读
西安外国语大学考研专业介绍专业解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简称:MJC)是国家为适应新闻与传播事业发展对新闻与传播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置的专业学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于2001年招收新闻学本科专业,2006年组建新闻与传播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并与英文学院联合培养国际新闻方向硕士研究生。
2014年正式获得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授予权。
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MJC)设有国际新闻采编、国际广告公关等专业方向,旨在培养精通外语,精通国际传播规则,精通国际新闻传播业务,能够在境内外新闻媒体、政府外宣部门、国际4A广告公司、跨国企业等从事国际新闻采写、编译、国际广告公关等国际化新闻传播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我校MJC教育强调整合学校多语种教育资源,突出高层次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的实践特性与国际视野,注重外语和新闻传播专业素养的有机融合与双重提升。
针对不同外语水平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办学方针。
经过独具特色的语言训练,使原先外语基础偏弱的学生亦能够熟练使用外语进行日常沟通与工作,而具备一定外语基础的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使用外语进行专业写作与编译;专业素养的提升注重与国际接轨,注重引进国际先进的专业理念与操作规则,使学生能够按照国际新闻传播规则从事专业工作。
无论是语言教学还是专业教学,课程设置都侧重实践,以“从做中学”的密苏里新闻教育为模式,通过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与全真式实务训练,培养外语水平高、具有国际视野、动手能力强的新闻传播精英,实现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我校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在培养中,将按照“1+1+1”的模式配备三人导师组,这三个“1”分别是1位新闻与传播专业导师加1位精通外语的专业导师再加1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新闻传播业界导师。
新时代教师教育者核心素养内涵、特征与结构
教师教育者的本源性职责就是培养教师ꎬ在完
特适的素养体系以应对其职业角色的特殊要求ꎮ
成教师培养基本任务的同时ꎬ培养高质量的有效教
教师教育者的素养体系可分为两部分:一为保障教
师、教育家型教师、能够“ 立德树人” 的教师是对进
师教育者教师培养工作可否正常进行的基础素养ꎬ
入新时代以来人民对高质量教师队伍迫切需求的
一为决定教师教育者教师培养任务能否有效完成
的核心素养ꎮ 基础素养体现其教师属性ꎬ核心素养
则凸显教师之教师的独有韵味ꎬ更具专业特质ꎮ 优
秀的教师教育者必定是优秀的教师ꎬ而优秀的教师
未必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教育者ꎬ其根源就在于是否
具备教师教育者之核心素养ꎮ
积极响应 [12] ꎮ 教育发展、教学实践对教师质量的
成果发布会上正式提出ꎬ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
情意的综合ꎬ具有统领性、内核性和表征性并与教
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6 大素养ꎬ具体细化为 18 个
育发展、教师培养需要相适应ꎬ同时引领教学发展、
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ꎬ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
基本要点ꎮ
81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素养可理解为“ 人在真实情境中作出某种行为
的能 力 或 素 质”
我”
[5]
[4]
ꎬ可用于“解决问题并实现自
ꎮ 众多素养中ꎬ最为关键、重要并能适用于
多样化情境的是谓核心素养ꎮ 核心素养“ 同职业上
教学创新并对教师发展起助推作用的素养ꎮ 这种
素养体系从本质上讲就是教师教育者的职业素养ꎬ
指向在教师培养工作中需要的态度、知识、技能、价
俄汉语言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文化长廊俄汉语言礼貌用语对比分析曹晓敏 西安外国语大学摘 要:礼貌用语是指在一定语境下人们使用某种方式建立、维护与中断和他人之间联系的一系列原则。
礼貌用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携带汉俄母语文化的个体相互交往时,往往因带入各自语言的礼貌文化,造成误解甚至冲突。
因此,作为俄语学习者,对中俄两国礼貌用语的正确使用进行相关探索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礼貌用语;礼貌原则;对比;中俄文化作者简介:曹晓敏,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2017级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170-01谈到礼貌用语,首先要明确“礼貌”的含义。
“礼貌”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言语动作谦虚恭敬得体的表现”[4]。
俄语中的“этикет”一词来源于法语,其在《Словарь о этикете》中解释为:在人际交往中一整套表示待人接物的言语和非言语的外部行为规范的总和[2]。
中国人长期受孔子中庸之道的影响,为人处事谦和,语言间接、含蓄、委婉。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受东西方文化双重影响,语言比较直接。
因此,两国在礼貌用语的选用上也是有所不同。
1.称呼语称呼语是言语交际的先导语。
人们一旦开始交往,势必需要考虑要不要或如何称呼别人的问题。
汉语中,“你”是平常的用法或者用于口语,“您”表示尊称,多数用于长辈。
俄语中,人称代词вы和ты是俄语学习者最早接触的礼貌称呼语。
在现代俄语中,ты和вы的选用取决于谈话环境(正式或非正式)、双方关系(亲昵或疏远)、年龄差距和交际基调(欢快或沉郁)。
因此,вы既能表示尊敬,一定条件下又可表达无视和嘲讽;同样,ты既可表示亲昵、友好,也有蔑视、敌对的意义。
普希金的诗歌《ты и вы》(《你和您》)就突出体现了这一区别。
Пустое вы сердечным ты,Она обмолвясь заменила,И все счастливые мечты,说您那是空谈,说你才是真心,她似不经意间,用你代替了您。
《文心雕龙》的英译
《文心雕龙》的英译摘要:西方世界对《文心雕龙》的了解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真正的翻译却不过半个世纪的历史。
《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古代文论在西方的传播与接受,对于推动中外学界关于《文心雕龙》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宇文所安,作为西方世界出类拔萃的汉学家为《文心雕龙》的英译及传播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关键词:《文心雕龙》;英译;宇文所安《文心雕龙》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文艺理论巨著。
至今中外文艺理论界还没有哪一部著作可以与之媲美。
作者刘勰(约465-520)继承并发扬了儒家的文学思想,把原道,征圣,综经作为理论核心,认为儒家经典是一切问题的本源,并从儒家经典的风格特色出发,提出关于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
《文心雕龙》研究俨然成为“古典文学领域的显学”,具备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的地位,称“龙学”,并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理论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文心雕龙》不仅仅是中国文论史上的巨著,还在许多别的国家得到翻译和研究。
1992年,哈佛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的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教授的《中国文学思想读本》(Readings i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出版发行。
该译作选译了从《尚书》《论语》等早期经典中涉及文论的文字,中经《诗大序》《文赋》《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等核心文本,直到清代《原诗》的文论作品,每一段选文后都有逐次展开的评注,全书贯通整部中国文学理论的历史,堪称西方学界中国文论译介的代表性著作。
它在西方汉学界享有盛誉,被列为哈佛大学权威教程。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是当代美国著名汉学家,为哈佛大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于该校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是以汉学研究而获此殊荣的极少数美国学者之一。
在《中国文学思想读本》一书中,他对中国古代经典文论进行了精心的译评与每篇分中文原文、英译以及评论三部分,使我们从西方文论这一外在语境找到了一个新的观点和角度,其中不乏富有见地之处。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不可靠叙述
第10卷第3期Vol.10,No.3长安学刊Changan Xue Kan2019年6月Six.,2019《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不可靠叙述张馨月(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8)摘要: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自问世以来,就受到评论界以及读者的广泛讨论,其中塞林格所塑造的主人公霍尔顿更是成为青少年争相模仿的对象。
本文通过詹姆斯・费伦于2008年发表的论文《疏远型不可靠性、契约型不可靠性及<洛丽塔>的叙事伦理》为线索,透视塞林格是如何运用这两种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叙述策略,从而更为读者欢迎与接受。
关键词:不可靠叙述;疏远型不可靠;契约型不可靠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3-087-02一、叙述者的不可靠《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中包含了多种不可靠叙述的线索,首当其冲的便是叙述者的不可靠性。
首先,一阅便知的是:本书的叙述方法是第一人称叙述,我们通过一位名叫霍尔顿的十六岁青少年之口来了解世界,通过他的行动来经历生活,通过他的眼睛去看待事物。
而斯坦泽尔有言:“从定义上说,第一人称叙述者就是不可靠叙述。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霍尔顿所了解到的世界,价值体系都成为了有待考察个人的主观判断,具有明显的不可靠性。
也是这样的第一人称叙述取代了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让读者在阅读的一开始就保持着一定的批判,对小说的 主人公也就是叙述者也形成了一定的保留态度。
而随着小说的发展,读者从周围人的态度、言辞以及霍尔顿的内心独白中增大了对叙述者的了解,这份了解同时也增大了叙述者的不可靠性。
其一、叙述者霍尔顿,作为一名十六岁的青少年,对于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思想状态并不成熟,书中也可以看到他对待事情的冲动以及犹豫不决。
其二、疯癫叙述以及创伤叙述的体现,从小说开篇我们就知道霍尔顿“身体整个儿垮了,不得不离家修养”,这使得叙述者的精神状态不可靠,其次,在书中,霍尔顿曾自我描述道:“你这一辈子大概没见过比我更会撒谎的人。
英国荣誉学位制度对我国一流本科教育的启示
英国荣誉学位制度对我国一流本科教育的启示作者:孙华来源:《阅江学刊》2020年第03期摘要:荣誉学位起源于英国,是对大学本科阶段高质量地达到培养方案要求并顺利完成特定附加教育内容的学生所颁发的学术水平认证。
荣誉学位能够有效甄别本科生的学术潜质与学业水平,为拥有不同潜质和职业愿景的学生提供了差异化发展的可能。
英国荣誉学位分为五等,为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实施精英教育,提升本科教育质量,英国灵活开展荣誉学位教育,设置统一的认证标准,保证荣誉学位的含金量。
结合我国一流本科建设的目标及前期的探索,综合考虑我国的基础条件,我国构建荣誉学位制度要符合国情,差异化地推进;严格要求质量,以学术为唯一标准;形成配套制度,构建制度群。
关键词:荣誉学位:一流本科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精英教育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20)03-0075-07作者简介:孙华,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已成为共性问题。
如何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荣誉学位(Honors Degree)起源于英国,是对大学本科阶段高质量地达到培养方案要求并顺利完成特定附加教育内容的学生所颁发的一种学术水平认证。
荣誉学位是对成绩优异且学术潜力较大的本科生的身份认定,代表了一种高水平培养项目(HonorsProgram)。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与荣誉教育(Honors Education)同为本科精英教育模式,但是荣誉教育一直缺少关注。
荣誉教育可以满足成绩优异且潜力较大的学生的需求。
作为培养卓越人才的教育模式,荣誉教育具有多种形式,主要包括荣誉项目、荣誉学院和荣誉计划等。
顺利通过荣誉教育者将获得相应的学位证书。
在现行的三级学位体系之外,荣誉教育是对学士学位的补充和完善,是针对本科生学术水平的一种鉴定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少华博士、教授
女,博士,教授。1993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1998年于日本福井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于日本武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业研究方向为日近年来主要从事夏目漱石作品中的语言分析研究。在国内外公开发表《〈明暗〉的敬语使用及其对汉译的影响》、《文学作品における敬語使用》、《『明暗』の待遇表現》、《漱石作品における人称代名詞》、《漱石作品におけるポライトネス分析》等10余篇论文;出版《语言的背后—―夏目漱石〈明暗〉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待遇表現の談話分析と指導法—―漱石作品を資料にして》(日本勉誠出版社)等2部学术专著;编写《日语教程学习指导》(中国人事出版社)、《多言語多文化学習のすすめ》(日本朝日出版社)等多部教材。开设课程有:日本文学作品选读、翻译、高级日语、论文指导等。
目前主持教育部课题人文社科研究1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项及校级项目等,在日本一直从事日语的“体”(aspect)范畴研究,共在日本权威杂志、核心杂志上发表20余篇
孙敦夫于2007-2008学年度获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学改革创新奖”
孙敦夫于2008-2009学年度分别被授予“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方向
教师
简介
教师
简介
语言
孙敦夫博士、教授
男,文学博士,教授。1983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日语专业;同年,进陕西师范大学外语系日语教研室任教,后任教研室主任;1988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上越教育大学、青山学院大学读硕士课程与博士课程。课程结束后,自1994年起在青山学院大学任教,专业为日语语言学,主要研究日语动词的“体”(aspect);同时从事教授口译与教授同声传译的工作;2006年8月赴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任教。
主要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在国内外权威、核心杂志上公开发表《将礼貌策略理论引入待遇表现教学的实证研究》、《基于通径分析的日语敬语习得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学生日语请求行为习得的问题点—基于话语礼貌理论的考察》、《日语中的积极礼貌策略与消极礼貌策略—兼论日语敬语、待遇表现和礼貌策略的区别》等近30余篇;2008年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日汉礼貌策略对比研究》;承担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省教育厅等6项之多;2005年度获陕西高校优秀青年教师,2009年度获第一届汉日对比语言学著作奖(卡西欧学术奖),2011年度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1985年到2008年曾先后荣获:西安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党员、教学名师、西安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西安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西安外国语大学第一批与第二批中青年学术骨干等称号。
杨晓钟教授
男,教授。1985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现任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研究方向:翻译学(日译汉)、中日汉字词汇比较。
2011年度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毋育新博士、教授
男,博士(文学),教授,曾任日语基础教研室主任,日本文化经济副院长。1995年获日本政府奖学金赴日留学,先后获硕士(学校教育学)、博士(文学)学位。2006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东京外国语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两年。主要研究方向:日语语用学(敬语、待遇表现、礼貌策略)、日语教学法。
国家研究
刘建强教授
男,教授。1980年7月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同年9月就职西安外国语学院俄日语系,任日语专业教师。1982年9月至83年7月在北京语言学院中国日语教师进修班(即大平班)研修。1984年7月公派赴日工作。1986年3月考入日本国佛教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1988年3月取得硕士学位,1991年3月博士课程修了回国。 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中世、近世与西方的交往史。代表性学术成果:《新编日本史》(著作,外研社);《锁国时期的兰学》(论文);《锁国时期俄国南下与日本的反应》(论文);《日本学界在锁国研究上的争论》(论文);《俄国南下与幕府的虾夷地政策》(论文);《日本古代对华外交中的遣唐使》(论文);《中国人学习日语难点分年至1982年在西安外国语学院俄日语系日语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工作期间曾任西安外国语大学东语学院日语系低年级教研室主任、二年级教研室主任、高年级教研室主任。先后担任过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文学部非常勤讲师、日本长崎县立大学特任教师。与日本教师进行合作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分析汉语式日语、反思初级日语教育》、《关于通过课外活动提高日语学习者综合能力的研究》、《浅谈日语口译教学中的汉字词汇问题》等多篇教学问题的学术论文。
2009年度、2010年度分别获国家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及陕西省教育厅立项;2011年度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张忠锋教授
男,教授。1988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日语系。1995年获日本国文部省国费奖学金赴奈良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科攻读硕士学位。1998年考入日本大谷大学东方文化研究科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博士课程修了回国。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赴日本京都府立大学讲学。曾任西安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日语高年级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柿本人麻呂と神仙思想―七夕歌をめぐって》、《论古代日本人的七夕歌创作与神仙思想的关系——以<万叶集>为中心》、《山上憶良と神仙思想》、《认识日本文化个性存在的重要性》等10多篇,合编译著《高级日本语教程》、《40天突破日语读解能力》、《日语作文写作指导》、《日语文章阅读技巧》、《日语文章写作技巧》、《美好的生活源于相逢》、等10余部。开设课程有:高级日本语、口译、近现代日本文学讲习、古典语法、日本古典文学赏析等。2010年度获陕西省教育立项。
赵萍博士、副教授
女,博士、副教授。现任日本文化经济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985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俄日语系日本语言文学专业,自1985年毕业留校至1995年赴日留学期间,一直任教于我校日语专业。1998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府立大学大学院生活科学研究科居住环境学专业,取得生活科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日本国立奈良女子大学大学院人间文化研究科社会生活环境学专业,获得学术博士学位。2006年4月回母校任教至今。2009年《中日大学生居住文化比较》项目获“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主要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关于在日中国残留妇女、残留孤儿及其亲属的居住生活的研究》、《关于在日中国残留妇女、残留孤儿及其亲属的居住生活的研究(第一部)―各都府县的支援对策・设施所带来的影响》、《关于在日中国残留妇女、残留孤儿及其亲属的居住生活的研究(第二部)―中日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等近10余篇;译著、合编、著作《中国外语非通用语教学研究》、《活学巧记日语词汇乘磁悬浮畅游日本》、《初级日语》、《初级日语会话》、《在日中国残留妇女、残留孤儿及其亲属的生活世界》、《流浪汉与居住权》等近1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