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和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先秦〕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注释】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倒装句,于晋无礼。
以,因为,连词。
其,代词,它,指郑国。
于,对于。
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并且,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
于,对,介词。
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古汉语字典注,氾作水名是念作第二声。
)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若:假如。
使:派。
见:拜见进见。
从:听从。
辞:推辞。
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犹:尚且。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
为,做。
已,同“矣”,语气词,了。
用:任用。
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是,这。
过,过错。
然:然而。
许之:答应这件事。
许,答应。
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
既:已经。
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
这是客气的说法。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对照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对照翻译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
该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是《左传》乃至中国文学史一篇优秀范文,入选全日制高中必修课程。
1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烛之武退秦师课文翻译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幺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幺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以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以及翻译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以及翻译《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
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以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1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令狐采学作品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氾(fán)南(5)。
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
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5)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lǐ)(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quē)(27)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ì)(30);以乱易整,不武(31)。
吾其还也(32)。
”亦去之。
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倒装句,于晋无礼。
以,因为,连词。
其,代词,它,指郑国。
于,对于(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并且,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
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名令狐采学创作词作动词,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孙子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看来“三寸不烂之舌”在乱世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译文与注释,一起来学习吧!《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及翻译《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是高中语文要学习的重要文言文篇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的翻译(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
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⑦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晋侯:晋文公。
秦伯: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若:假如。
⑦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以乱整易。
⑧陪:增加⑨赐:恩惠⑽阙:侵损,损害⑾说:通“悦”。
⑿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
(14)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15.因:依靠16:敝:损害17:知:通智译文:(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
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翻译

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翻译《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是高中语文要学习的重要文言文篇目,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翻译(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朝代:先秦作者:左丘明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作品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氾(fán)南(5)。
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
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5)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lǐ)(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quē)(27)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ì)(30);以乱易整,不武(31)。
吾其还也(32)。
”亦去之.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倒装句,于晋无礼。
以,因为,连词。
其,代词,它,指郑国.于,对于(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并且,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
于,对,介词.(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
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
该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是《左传》乃至中国文学史一篇优秀范文,入选全日制高中必修课程。
作品原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氾南(5)。
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
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5)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2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2),行李(lǐ)(23)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24),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5),许君焦、瑕(26),朝济而夕设版焉(27),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28)之有?既东封郑(29),又欲肆其西封(30),若不阙(quē)(31)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yuè 32),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4);失其所与,不知(zhì)(35);以乱易整,不武(36)。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晋侯①、秦伯②围郑③,以其无礼于晋④,且贰于楚⑤也。
晋军⑥函陵⑦,秦军汜南⑧。
佚之狐⑨言于郑伯⑩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11)秦君,师(12)必退。
”公从(13)之。
辞曰(14):“臣之(15)壮(16)也,犹(17)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18)也已(19)。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20),今急而求子,是(21)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2)。
”许之(23)。
夜縋(24)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25)矣。
若亡郑(26)而有益于君(27),敢(28)以烦(29)执事(30)。
越国(31)以鄙远(32),君知其(33)难也。
焉用(34)亡郑以陪邻(35)?邻之厚,君之薄(36)也。
若舍(37)郑以为(38)东道主(39),行李(40)之(41)往来,共(42)其乏困(43),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44)矣,许君焦、瑕(45),朝济(46)而夕设版(47)焉(48),君之所知也。
夫(49)晋,何厌之有(50)?既(51)东(52)封(53)郑,又欲肆(54)其西封(55),若不阙(56)秦,将焉(57)取之(58)?阙秦以(59)利晋(60),唯(61)君图(62)之。
”秦伯说(63),与郑人盟(64)。
使杞子、逢(65)孙、扬孙戍(66)之(67),乃还(68)。
子犯(69)请击之(70),公(71)曰:“不可。
微(72)夫(73)人之力不及此(74)。
因(75)人之力而敝(76)之,不仁;失其所与(77),不知(78);以乱易整(79),不武(80)。
吾其(81)还也。
”亦去(82)之(83)。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时期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②秦伯:指秦穆公,姓嬴(yíng),名任好,他把女儿嫁给了晋文公。
③郑:春秋时诸侯国之—。
④无礼于晋:即“于晋无礼”,对晋国无礼。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最新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作品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氾(fán)南(5)。
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
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5)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lǐ)(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quē)(27)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ì)(30);以乱易整,不武(31)。
吾其还也(32)。
”亦去之。
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倒装句,于晋无礼。
以,因为,连词。
其,代词,它,指郑国。
于,对于(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并且,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
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和翻译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和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和翻译【导语】:左传原文: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作品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晋军函陵(4),秦军氾(fán)南(5)。
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5)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lǐ)(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quē)(27)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ì)(30);以乱易整,不武(31)。
吾其还也(32)。
”亦去之.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倒装句,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
其,代词,它,指郑国.于,对于(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并且,表递进.贰,从属二主。
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带翻译完整版)全文

夜缒( zhuì)而出
佚之狐( yì )
使杞( qǐ)子、逢(páng)孙戍( shù )之
2021/10/10
3
课文串讲
晋侯、秦伯围郑, 以:因为 于:对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于楚也。晋军函陵, 军:驻军。名→动 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曰:“国危矣,若使 若:如果 使:派遣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师:军队 退:撤军 退。”公从之。辞 辞:推辞
9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驻军,驻扎)
越国以鄙远
(意动,以……为边邑)
与郑人盟
(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唯君图之
(计划,考虑)
既东封郑 阙秦以利晋
(使…成为疆界) (使…得利)
2021/10/10
10
词类活用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 (在东边)
夜缒而出
(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 (在早上;到黄昏)
答案:①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 义:请客的主人。②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携带的包裹、箱子等。
2021/10/10
31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 陪邻?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2021/10/10
32
公曰:“不可。微 微:如果没有 夫人:那人
夫人之力不及此。 及:达到 因:依靠
而:却 敝:损害
因人之力而敝之, 所与:所亲附的人。
不仁;失其所与, 知:通“智”,明智
乱:(军队)散乱
不知;以乱易整, 易:交换,代替
不武。吾其还也。”武:符合武德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氾(fán)南(5)。
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
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5)
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lǐ)(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quē)(27)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ì)(30);以乱易整,不武(31)。
吾其还也(32)。
”亦去之。
注释:
(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倒装句,于晋无礼。
以,因为,连词。
其,代词,它,指郑国。
于,对于
(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并且,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
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5)氾(fán)南:古代东氾水的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南。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假如。
使:派。
见:拜见进见。
从:听从。
(8)辞:推辞。
(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尚且。
(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
为,做。
已,同“矣”,语气词,了。
(12)用:任用。
(1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是,这。
过,过错。
(14)然:然而。
(15)许之:答应这件事。
许,答应。
(16)缒(zhuì):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17)既:已经。
(18)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
这是客气的说法。
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19)越国以鄙(bǐ)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
越,越过。
鄙,边邑。
这里作动词。
(20)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焉,哪里,怎么。
以:来。
陪:使增加。
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厚,增加。
(21)行李:也作“行吏”,外交使节。
共(gōng),通“供”,供给。
(22)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
尝,曾经。
为,给予。
赐,恩惠。
为...赐:施恩。
许:答应。
(23)朝济而夕设版焉:(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
晚上就筑城防御。
济,渡河。
设版,指筑墙。
版,筑土墙用的夹板,防御攻势。
朝,早晨。
(24)厌:通“餍”,满足。
(25)东封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
封,疆界。
这里作用动词。
(26)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疆界。
指晋国灭郑以后,必将图谋秦国。
肆,延伸,扩张。
封:疆界。
(27)阙:使...减损。
盟:结盟。
戍:守卫。
还:撤军回国。
(28)因:依靠。
敝:损害。
(2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返回来损害他,这是不人道的。
敝,损害。
(30)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与,结交,亲附。
知:通“智”,明智。
(31)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易,代替。
武,指使用武力是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不武,不符合武德。
整,指一致的步调。
(32)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33)去之:离开郑国。
(3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夫,fú,音同“服”,放于句首表语气,不翻译;放在句中解释为“那”;微,假如没有。
译文:
九月甲午,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经没有用应有的礼仪来接待他,并且在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墙上放下去,去拜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即将要灭亡了。
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怎么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边邑,您知道是困难的,为什么要使郑国灭亡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放弃灭郑,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到晋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往西扩大疆域。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好好考虑考虑吧!”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撤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