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翻译及背景
马说原文及翻译_韩愈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马说原文及翻译_韩愈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马说全文阅读:出处或: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全文翻译: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
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马说对照翻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
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马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马说体裁:文言文题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作者:名字:韩愈年代:唐代描述: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翻译: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原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译文: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原文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原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原文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原文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原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译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原文呜呼!译文:唉!原文其真无马邪?译文: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原文其真不知马也!译文: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马说》写于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
马说文言文翻译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虽然常有,但伯乐却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往往被奴隶人所辱没,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那些能够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能吃掉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只按普通马来饲养。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美好才华也未能显露出来,而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还能期望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发挥出全部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理解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懂得马!在这篇文章中,韩愈以马喻人才,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他认为,人才的发现和培养需要像伯乐那样的慧眼,而社会往往缺乏这样的伯乐。
文章通过对千里马的描述,反映了人才在不受重视的情况下,即使有再大的才能也无法得到发挥的无奈。
在当今社会,这篇文章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成长环境和展示才华的平台。
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才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以下是《马说》的文言文翻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在,而伯乐不常在。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原文及翻译
《马说》原文及翻译《马说》原文及翻译《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和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
先从正面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读了马说原文,马说原文及翻译您知道吗?本内容由小编跟大家分享《马说》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学习与借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千里马,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一样对待它。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
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显现不出来,和普通的马尚且都不能够等同,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走到千里马跟前,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注释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 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3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
虽:即使。
名:名贵的。
4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原文及译文
《马说》原文及译文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2.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
【韩愈师说原文及翻译】韩愈《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韩愈师说原文及翻译】韩愈《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
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公元795—800)。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
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某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
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祗:只是。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骈死:并列而死。
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
以,按照,介词。
称,称颂,称道。
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
之,助词。
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一食(shí):吃一次食物。
或:有时。
韩愈《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
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石,十斗为石。
食(sì):同“饲”,喂养。
其:指千里马,代词。
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这,指示代词。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6篇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6篇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6篇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1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
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2马说文言文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原文及翻译及介绍
马说原文及翻译及介绍《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文中使用古汉语中不可缺少的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抒情诗应有的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尽管我们读起来是一篇散文,但仔细品评,却俨然是一首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抒情诗。
作品别名杂说四文学体裁论说文作品出处《杂说》创作年代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作品名称马说作者韩愈1古文作品原文相关配图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千里马,也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车夫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饲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特殊的才能和英武的体态无法显示出来,况且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还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马说的原文及翻译
关于马说的原文及翻译导语:《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体裁。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吃马说全文翻译: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
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马说对照翻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马说》原文和翻译
《马说》原文和翻译《马说》原文和翻译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说》原文和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说》原文和翻译韩愈《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rǔ)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cái)美不外见(xiàn),且欲(yù)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cè)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cái),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wū)(hū)!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是在低贱的人手中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来喂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无法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打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注释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
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篇2韩愈《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rǔ)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马说》翻译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即使有好马,只能屈辱于低贱人的手中,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一石谷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去喂它。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这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无法显示出来,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喂饱它而使它的才能施展出来,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这是不识千里马呀。
1。
《马说》文言文原文翻译
《马说》文言文原文翻译《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论说文。
这篇寓言性的短论通过对世上有无千里马这一问题的反复论证,归结到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知马的伯乐,从而对封建统治者不知人、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抒发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愤。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马说》文言文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作品鉴赏《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但它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更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
全篇几乎始终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只摆出活生生的事实却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这已经可以说是诗的写法了。
更巧妙的是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不可缺少的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
古诗马说翻译赏析
古诗马说翻译赏析《马说》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韩愈。
其全文古诗如下:【前言】《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韩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公元795—800)。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注释】伯乐: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
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祇:只是。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骈死:并列而死。
骈:两马并驾。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
以,按照,介词。
称,称颂,称道。
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
之,助词。
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一食(hí):吃一次食物。
或:有时。
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
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石,十斗为一石,一石约为120斤。
食(ì):通“饲”,喂养。
其:指千里马,代词。
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这,指示代词。
能:才能。
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
见,同“现”,表露。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
欲:想要,要。
等:相当。
不可得:不可能。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
之,指千里马,代词。
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
23课马说及课后文言文翻译
《马说》全文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课后: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走了。
马说简短翻译
马说简短翻译1.马说的翻译越简单越好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着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缺乏,它的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办法,喂养它,又缺乏以使它充沛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采纳给好评2.马说原文及翻译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着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缺乏,它的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办法,喂养它,又缺乏以使它充沛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
马说_文言文翻译
韩愈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才,固非一日之功也。
盖自其幼,其筋骨已壮,其气力已强,故能一日而驰千里。
然其初,亦必历尽艰辛,尝尽劳苦,而后能成千里之骏。
是以良马者,其志不可夺,其气不可挫,其力不可竭,其行不可阻。
然而,世之马,往往不得其主。
有良马,而不知其良,乃辱于奴隶人之手。
有千里马,而不知其能,乃骈死于槽枥之间。
此所以良马虽多,而千里马不常有也。
夫马者,国之宝也。
其才可用,其力可凭,其勇可畏,其智可师。
然而,世之用人,往往不以马之才,而以马之色。
故有白者,虽不才,而为人所贵;有黑者,虽有力,而为人所轻。
此所以良马多而千里马少也。
夫千里马,非一日之能也。
其初,必食精料,饮清泉,以养其筋骨;其成,必历险阻,以练其意志。
故其能一日而驰千里,非一日之功也。
然而,世之伯乐,非一日之能也。
其初,必博览群书,以通其识;其成,必访求英才,以尽其用。
故其能识千里马,非一日之能也。
吾观今世,伯乐虽少,而良马犹多。
然良马之不得伯乐,犹美玉之埋于土也。
是以吾愿天下之士,皆能自励,以成其才。
吾愿天下之君,皆能识才,以用其力。
如此,则千里马必得其所,而国家必兴矣。
夫马者,国之宝也。
良马者,国之栋梁也。
千里马者,国之瑰宝也。
是以君子养马,必求其良,而用之必得其时。
如此,则马之才可得而尽,而国家之兴,可期矣。
吾尝闻之,马之才,固非一日之功也。
然其成,必在明君之世,而遇伯乐之知。
是以吾愿天下之士,皆能自励,以成其才。
吾愿天下之君,皆能识才,以用其力。
如此,则千里马必得其所,而国家必兴矣。
夫马者,国之宝也。
良马者,国之栋梁也。
千里马者,国之瑰宝也。
是以君子养马,必求其良,而用之必得其时。
如此,则马之才可得而尽,而国家之兴,可期矣。
吾愿天下之士,皆能自励,以成其才。
吾愿天下之君,皆能识才,以用其力。
如此,则千里马必得其所,而国家必兴矣。
噫!千里马之不常有,良马之不得其主,皆由世之用人不以才,而以色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
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
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
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食马者:食——饲,喂
才美不外见:见——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邪——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通假字:食马者:食——饲,喂
才美不外见:见——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邪——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大意:
本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 辱,受屈辱
3 之,的
4 奴隶人,仆役。
5 骈(pián):两马并驾
6 骈死,并列而死
7 槽,喂牲口用的食器
8 枥,马棚,马厩。
9 以,把。
10 一食,吃一顿。
11 或,有时。
12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3 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4 食(sì):通“饲”,喂养。
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15 其:指千里马,代词。
16 是:这样,指示代词。
17 能:才能。
18 见,同“现”,表现;显现。
19 且:况且,尚且。
20 欲:想要。
21 等:等同,一样。
22 不可得:都做不到。
23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4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5 策:马鞭,这里是“ 鞭打"的意思
26 之:指千里马,代词。
27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
28 道:正确的方法。
29 食之:饲养它。
30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
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1 材:同“ 才”,才能。
32 鸣:马叫,
33 之:无意义。
34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5 执策:拿着马鞭。
36 执,握。
策,赶马的鞭子,名词。
37 临:面对。
38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9 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40 邪,同“ 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 其:恐怕,大概;表推测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