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原文及翻译、《马说》阅读练习题答案
《马说》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阅读练习题带答案
《马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课外阅读训练】②其真不知马也。
:表示推测语气。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指千里马。
食: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shí,吃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通“饲”,喂策①策之不以其道:名作动,用鞭子打②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之①鸣之不能通其意:补足音节,无实义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③策之不以其道:代千里马能①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②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3、判断文言句式:①马之千里者:倒装句,定语后置。
②尽粟一石:倒装句,定语后置。
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倒装句,状语后置。
④策之不以其道。
:省略句,省略主语。
⑤执策而临之。
:省略句,省略主语。
⑥其真不知马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翻译: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3、故虽有名马,辱于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翻译: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5、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翻译: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
翻译: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翻译: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8、策之不以其道翻译: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
9、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练习题带答案
《马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祗】只,紧。
2、【奴隶人】奴仆。
3、【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4、【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5、【一食】吃一次。
6、【或】有时。
7、【食(sì)】同“饲”,喂。
8、【外见(xiàn) 】表现在外面。
见:同“现”。
9、【且】犹,尚且。
10、【策之】用马鞭赶它。
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11、【不以其道】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12、【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材:才能、才干。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14、【临】面对。
15、【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二、文言知识积累:1、指出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食.马者:通假字,同“饲”喂。
②才美不外见.:通假字,同“现”。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通假字,“材”通“才”,才能④其真无马邪.:通假字,“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⑤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今异义,古义:有时。
⑥故虽.有名马:古今异义,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
⑦策之不以其道.:古今异义,古义:正确的方法;今义:道路。
⑧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今异义,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
⑨才美.不外见:古今异义,古义:美好的素质;今义:美丽。
⑩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原指马鞭,这里是用马鞭驱赶。
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⑫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⑬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
⑭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
2、一词多义:而: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①其真无马邪?: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②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马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下面小编整理了马说的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马说》原文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着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幺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1《马说》阅读及答案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
《马说》一句一译(含习题)
马说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释词:虽:即使;祗:只是;奴隶人:马夫;骈:原指两马并驾一车,引申为并列;骈死:并列而死。
译句: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释词:马之千里者:即千里之马。
这是为了强调定语“千里”而将它后置。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一食:吃一顿;食:通“饲”,喂;能千里:能日行千里。
“千里”用如动词;译句: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行,安求其能千里也?释词:是:指示代词,这样的;见:通“现”,显现;且:副词,犹,尚且。
译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释词:“策之”“食之”中的“之都是代词,指千里马;“鸣之”的“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执策”的“策”,名词,马鞭;“策之”的“策”,动词,鞭打,用鞭子打。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道:正确的方法。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
材,通“才”临:面对译句: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
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释词:其(第1个):同“岂”,表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其(第2个):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邪:通“耶”,表示疑问,想当于“吗”译句: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1(安徽省·2011)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乙: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④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
淳于髡曰:谨闻命矣。
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战国策·燕策二》)注:①比:连续,接连。
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④旦、朝:早晨,也指一天。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苏代为燕说齐()(3)臣请献一朝之贾()(4)莫为臣先后者()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以千里称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B、人有卖骏马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人莫之知何陋之有D、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行拂乱其所为14、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马说》阅读附答案
《马说》阅读附答案《马说》阅读附答案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1)是马也()(2)才美不外见()(3)执策而临之()(4)策之不以其道()【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3】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小题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小题1】(4分)(1)这(2)通“现”,显现(3)靠近(4)鞭打(驱使)【小题2】(2分)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小题3】(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处1分)【小题4】(2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3】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4】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马说》阅读附答案2文言文阅读。
阅读《马说》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共12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初中文言文阅读】韩愈《马说》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韩愈《马说》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韩愈《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古音为dàn,今音为shí)。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昌黎先生集· 杂说》韩愈唐)或(韩愈文选)【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经常有。
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在马夫手里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枥之间,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能按照适当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阅读训练]《马说》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2)流露作者怀才不遇之感和愤世嫉俗之意的句子是(不以千里著称的必然性)(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2、文中的千里马有怎么样的特征?你认为应该怎么样去识别千里马(即人才)?3、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千里马的遭遇的?它暗示了什么?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有怎样的作用?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表达了作用怎样的思想感情?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句话描绘了千里马怎样的境遇?7、“一食或尽粟一石”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目的何在?8、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表达了作者哪几种复杂的感情。
《马说》(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3课 《马说》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胄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值复襄阳,平杨幺,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不然。
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肃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①介冑: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除。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故.虽有名马 故.常奇之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介冑而.驰C .食之未能尽其材. 致远之材.也D .不以.千里称也 不幸相继以.死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3.(乙)文主要使用了对比手法,说说其表达作用。
4.(甲)(乙)两文均是借马说人,说说两文分别包含着怎样的寓意。
【答案】1.A2.(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
(2)这马少吃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劣马啊。
3.通过将良马与劣马作对比,突出强调了良马饮食有原则、行走有耐力的特点。
4.【甲】文告诉我们应懂得发现人才、善待人才、正确使用人才。
【乙】文告诉我们应学会“厚积薄发”。
《马说》阅读答案
《马说》阅读答案《马说》阅读答案「篇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执策而临之策:(2)策之不以其道道:(3)其真无马邪?其: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
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_________的作用。
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能被发现,完全可以_________(用文段外成语填空),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识别、任用人才也应_________(用文段外成语填空)。
4、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
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
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马鞭(2)方法(3)难道2、(1)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要吃尽一石(食料)。
(2)(喂马的人)拿着鞭子来到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3、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或在位者对人才起决定毛遂自荐知人善任4、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
文言文《马说》比较阅读精选5篇(含答案)
文言文《马说》比较阅读精选 5 篇(含答案)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 4 题。
( 12 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③。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接连着。
②还:通“环”,环绕。
③贾(gǔ):通“价”,这里指报酬。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2)一食或尽粟一石..(3)往见伯乐(4)去而顾之..2.下列加点的“而”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 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环而视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执策而临之 D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翻译下列句子。
( 4 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段中原话填空:( 2 分)【乙】文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4篇《马说》作业(含答案)
第14篇马说一、[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诗二十三首(其四)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注】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房星:星宿名,这里指马。
《晋书·天文志》载,“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
房星明,则王者明”。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才美不外见.见:(2)策.之不以其道策:(3)执策而临.之临:(4)犹.自带铜声犹: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马说》中,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马诗二十三首》(其四)中,瘦马“犹自带铜声”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马说》和《马诗二十三首》(其四)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二、[2021合肥包河区二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齐桓深知宁戚①,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精选题含答案
(1)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 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 个更重要?为什么?(3分)
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 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 马也就被埋没了。)
4.本文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来阐述自 己的观点,请指出文中“伯乐”“千里马” 和“食马者”各比喻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人, 并指出作者集中抨击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4分) ①伯乐:_能__识__别__人__才__的__封__建__统__治__者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 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2)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 识马的。
3.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 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有时 )
(2)策之不以其道 ( 用马鞭驱赶 )
(3)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都
)
(4)及异大破敌军 ( 等到,到了 )
2. 选出下列各项中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C3分)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B.不以千里称也
称异功若丘山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诸将欲分其功
(1)把玩欣赏他们的文章; (2)大力举荐项斯; (3)欣赏濮阳愿的文章,向各公卿推荐他, 并为他安葬。(两点即可)
6.[甲]文通篇运用了什么写法?作者以千里 马不遇伯乐,写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他怎 样的思想情感?(3分)
托物寓意。 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 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 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4题。
(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⑴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⑵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_______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___________________,以“食马者”寓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练习题目含答案
马说练习题一、填空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 .作者是唐朝的,有文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 .学过的诗歌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⑴故虽有名马: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⑶骈死于槽枥之间:⑷一食或尽粟一石: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⑹才美不外见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⑻策之不以其道:⑼食之不能尽其材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⑾执策而临之:⑿其真无马邪:⒀其真不知马也三、按原文填空.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6、本文的主旨是: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六、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七、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八、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九、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十、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十一、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下联:二、阅读马说,完成文后各题:12、填空:1马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着名__________ 家;被后人誉为“_________”之首2文章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运用 __________的手法,食马者喻指__________ ,千里马喻指__________,伯乐喻指 __________ , 抨击__________ 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之情,作者希望统治者__________13、用原文填空.1、马说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13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14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15、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16、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_____17、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1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只骈不外见食马者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只骈死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1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①才美不外见通 ,含义:②食之不能尽其材通 ,含义:;通 ,含义:④其真无马邪通 ,含义: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8请写出两个含“马”字的成语.⑴⑵1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0、选择正确的答案:1才美不外见A.千里马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B.千里马的才能与外貌就显露不出来.C.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表露不出来.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B. 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C.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D. 饲养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连线中考:一、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①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三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③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④本文作者托物寓意,讽刺了 ____________ 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味和昏庸,表达了自己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二、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2.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 策之不以其道 B.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不以善小而不为4.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项是A 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B 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D.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____”,将人才比作“_____________”,而以伯乐喻指________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马说答题: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B.故虽有名马\ 虽千里不敢易也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屋舍俨然D.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策之不以其道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五、节选自韩愈马说1.对上文第二段的4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和2读音相同,意义不同.和4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和 3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和4读音相同,含义不同.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或:食:等: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学过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⑴故虽有名马:即使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⑶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⑷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⑹才美不外见通“现”见⑺且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等同⑻策之不以按照其道: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⑼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懂得⑾执策而临之:面对⑿其难道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⒀其真不知马也,恐怕三、按原文填空.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千里马——人才伯乐——识别人才之人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利用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六、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修辞:排比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八、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九、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十三、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学习.或: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就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因为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十五、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十七、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下联:仕途失意作马说12、1韩愈唐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2托物寓意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人才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13、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人才; “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14、zhǐ pián xiàn sì cáo lì shí sù dàn15、只是并列而死鞭打正确的方法鞭子面对16、1“见”通“现”,表现.2“食”通“饲”,喂养. “材”通“才”,才能.3“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17、1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2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3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18、马不停蹄马齿徒增马到成功马仰人翻马革裹尸马失前蹄马首是瞻1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0、1A2B3B10、1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 的奥秘.2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马说》(附答案)
8 马说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马说》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骈死..于槽枥之间( )(4)才美不外见.(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
【初中文言文阅读】马说原文及翻译《马说》阅读练习题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马说原文及翻译《马说》阅读练习题答案【初中文言文阅读】马说原文及翻译、《马说》阅读练习题答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整理《马说》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1.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文言词语?(只是)辱(受到耻辱而磨灭就可以)于奴隶人(指马夫。
奴隶,仆役)之手骈死(同列而死去。
骈,两马并驾为)于槽枥(喂食牲口用的槽)之间不以千里表示(闻名)也故虽(即使)出名马一食(喝一顿。
甲壳类,喝)或(有时)天下粟(小米,泛指粮食)一石食(通在“饲”,喂食)马者无人知晓其能够千里而食(通在“饲”,喂食)也就是(这样)马也才美不外见到(通在“现”,整体表现)且(犹,尚且)欲与常马(通常的马)等(等同于,一样)不容得(达至)恩(怎么)谋其能够千里也弊(抽打)之不以其道(恰当的方法)甲壳类(通在“饲”,喂食)之无法尽其材(通在“才”,就可以,本领)鸣之而无法通在(通晓,懂)其意谓(拎,挥)策(马鞭)而临(直面)之其真无马邪(通在“耶”,吗)其真(果真)无人知晓(辨识)马也(三)字形字音?(zhǐ)骈(pián)枥(lì)粟(sù)石(dàn)一食(shí)食(sì)马者而食(sì)也外见(xiàn)二、阅读探究1.本文的体裁是“说”。
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表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从第1段看是:伯乐不常有;从第2段看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第2段看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第3段看是:其真不知马也。
4.第1段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命运)的语句是:?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直接表明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称也。
【记叙文阅读】“马说”原文及翻译
【记叙文阅读】“马说”原文及翻译韩愈《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zhǐ)辱(rǔ)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天下粟(sù)一石(dàn)。
甲壳类(sì)马者无人知晓其能够千里而食(sì)也。
就是马也,虽存有千里之能够,甲壳类(shí)不饭,力严重不足,才(cái)美不外见到(xiàn),且欲(yù)与(yǔ)常马等不容得,安求其能够千里也?策(cè)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cái),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wū)(hū)!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道》译者: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是在低贱的人手中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喝一顿有时能够剩饭剩菜一石粮食。
喂食马的人不晓得它能够日行千里去喂食它。
这样的马,虽然存有日行千里的就可以,吃不饱,力气严重不足,它的就可以和幸福的素质就无法整体表现出,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胡扯,怎么能够建议它日行千里呢?鞭打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整理《马说》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1.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文言词语袛(只是)辱(受屈辱而埋没才能)于奴隶人(指马夫。
奴隶,仆役)之手骈死(并列而死。
骈,两马并驾)于槽枥(喂牲口用的槽)之间不以千里称(著称)也故虽(即使)有名马一食(吃一顿。
食,吃)或(有时)尽粟(小米,泛指粮食)一石食(通“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通“饲”,喂)也是(这样)马也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且(犹,尚且)欲与常马(一般的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达到)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策(鞭打)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食(通“饲”,喂)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本领)鸣之而不能通(通晓,懂得)其意执(拿,握)策(马鞭)而临(面对)之其真无马邪(通“耶”,吗)其真(果真)不知(识别)马也(三)字形字音袛(zhǐ)骈(pián)枥(lì)粟(sù)石(dàn)一食(shí)食(sì)马者而食(sì)也外见(xiàn)二、阅读探究1.本文的体裁是“说”。
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表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从第1段看是:伯乐不常有;从第2段看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第2段看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第3段看是:其真不知马也。
4.第1段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命运)的语句是: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直接表明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称也。
5.第1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刻含义是: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有愤世嫉俗之意。
6.第2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
7.说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排比。
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
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定的语气,增强了否定的力量。
8.第3段痛斥食马者愚妄、浅薄(列出了“不知马”表现)的语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10.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11.本文托物寓意,表明了怎样的见解?统治者应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12.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
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揭露了统治者不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社会现实;说明封建统治者只有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才能发挥他们的才干。
13.第2段连用四个“不”字,表明了食马者的无知,第3段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不”字可见作者的郁愤之情。
14.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三、延伸拓展14.你如果是千里马该怎样做?是“食马者”该怎样做?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主动寻求碧绿的草地,使自己膘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本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的。
我如果是“食马者”,我会平等对待所喂养的所有的马,使它们有强壮的身体,各尽其能。
15.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当今是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社会竞争强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的人才。
国家应该创
造宽松的人才环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积极主动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起其用,促进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四、参考译文,见参考书!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