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过程中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

合集下载

血脑屏障的功能作用及其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

血脑屏障的功能作用及其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

血脑屏障的功能作用及其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血脑屏障是指由脑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周围星形胶质细胞构成的组织屏障,用来限制血液中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穿透和影响。

远古时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寻找食物的需求,生物的神经系统需要接收外界的刺激,因此神经系统需要保持某种开放性,但随着高等生物体内环境变得复杂,过多的外来源物质能够带来威胁,功能因此需要受到限制,并在进化中形成了血脑屏障来保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运行。

血脑屏障的功能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保障神经系统不受外界物质的影响以及维持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屏障内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线,限制了外界物质(如病菌、毒素和药物等)的穿透,保护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血脑屏障对血液中的离子、代谢物以及荷尔蒙的交换也进行了控制,以维持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血脑屏障的功能调控是由一组分子机制所支配的。

多种细胞类型参与了血脑屏障的构建和维护,其中以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最为重要。

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血管的严格堵塞和细微血管黏滞力,形成了一种自闭型屏障,使外界物质难以进入神经细胞内。

而星形胶质细胞则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微环境保持稳定,通过维持正常的电位差和离子浓度的平衡。

在分子机制上,血脑屏障有两种不同的优先路线,分别是主动和被动。

在主动路线上,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转运基因表达和酶的释放,能够主动地吸收和转运一些物质,便于神经细胞内吸收。

而在被动路线上,血脑屏障的作用主要是受外界神经调节和血液中激素的影响。

例如,一些药物可以通过血液中的神经调节或者荷尔蒙作用,调节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进而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状态。

总之,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防线,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分子机制的研究为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深入理解血脑屏障的生理和病理特征,可以为神经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出血性脑卒中的脑血流自动调节的神经血管机制

出血性脑卒中的脑血流自动调节的神经血管机制

出血性脑卒中的脑血流自动调节的神经血管机制薛月川刘薇翻译张丽娜校对摘要:在出血性脑卒中的初始阶段,包括脑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反射机制被激活以保护脑灌注,但是继发性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障碍最终将减少整体脑血流和代谢底物的传递,从而导致广泛的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

脑血流量受各种调节机制控制,包括主要的动脉压、颅内压、动脉血气、神经活动和代谢需求。

血管神经网络概念的提出,使神经血管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周细胞、内皮等等构成了相互调节以及脑血流量的通讯网络。

但是,尚未明确确认负责这些血管之间通讯的信号分子。

最近的证据表明,转录机制在脑血流自动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包括但不限于miRNA、lncRNA、外显子等。

在本综述中,我们试图总结卒中前和出血性脑卒中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潜在的脑血流自动调节的神经血管机制,并希望为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策略提供更多系统的和创新的研究思路。

简介人脑几乎消耗了人体20%的氧气和葡萄糖。

氧气和葡萄糖都通过脑血流(CBF)输送到中枢神经系统,然后通过血脑屏障输送给大脑。

因此,基于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自动调节,脑功能取决于适当的CBF。

如果CBF停止,大脑功能将在数秒内关闭,神经元将在数分钟内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

通过互连血管的协调作用来维持CBF,这些血管在人脑中形成一个400英里长的血管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脑动脉、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为大脑提供氧气、能量代谢物质和营养。

脑静脉回流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从大脑中带走,并进入体循环以清除。

在出血性脑卒中的初始阶段,包括脑内出血(I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反射机制激活以保护脑灌注,但是脑血流自动调节的继发性功能障碍最终会降低整体CBF和代谢底物的传递,导致脑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

CBF由各种调节机制控制,包括主要的动脉压、颅内压、动脉血气、神经活动和代谢需求。

血管神经网络概念的提出,使神经血管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机制及药物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_李蕾

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机制及药物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_李蕾

·专题·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机制及药物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李蕾1,许栋明2,王文1,王培昌1,艾厚喜1,张丽1,李林1[摘要]脑缺血再灌注导致血脑屏障破坏,从而引起脑出血和脑水肿。

与此同时机体内释放大量的细胞和化学因子可以调控血脑屏障的开放。

目前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的主要机制为炎症因子的浸润,蛋白酶的水解作用以及水通道蛋白的开放等。

通过对以上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发新的脑保护药物,并进一步明确各种脑保护药物的治疗靶点和疗效。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药物;综述Advance in Damage Mechanism on Blood Brain Barrier after C 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and Neuroprotective Drugs(review)L I L ei,XU Dong-ming,WAN G Wen,et al.X uanwu Hospital o f Capital Medica l University;Torch Hi gh Technology Ind ustry Dev elopment Center,T he Ministr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o f the P.R.C.,Beij ing100038,ChinaA bstract:Cerebr al ischemia-reperfusio n results in breakdow n on co nst ruction and function o f blood brain bar rie r,leading to hemo rr hag e tra nsfo rmatio n and br ain edema.A t the same time,g ener ous cy tokines and chemokines r eleased after cerebra l ischemia-reperfusion can regula te the o pening o f the blood brain barrier.M any current studie s show ed that the majo r damag e mechanisms on bloo d brain bar rie r a re inflammatory infiltratio n,pr oteolysis,o pening aquapo rin and so o n.T he deep r esear ch on the mechanism con-tributes to explore new neuro pr otective dr ug s,and fur ther identify the targ et and therapeutic effec t o f drug trea tme nt.Key words:cer ebral ischemia-re perfusio n;bloo d brain bar rier;drug;review[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771(2009)10-0901-04[本文著录格式] 李蕾,许栋明,王文,等.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机制及药物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0):901—904.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占脑卒中总数的75%~85%。

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脑出血是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它可能会损伤脑组织,通过改变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功能导致慢性脑损伤。

血脑屏障是维持脑室内环境和保护脑免受外界有害物质侵害的重要结构。

它由毛细血管的上皮细胞所构成的“黏膜”,形成一个有效的渗透屏障,阻止了神经毒性物质、体液、其他微粒和抗原物质的通道。

自然界中,血脑屏障已成为一种综合性结构。

它可以控制脑室内环境的稳定性,抵御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害,维持脑胶质细胞的正常功能,并保护脑免受损伤,以确保机体的生命安全。

但是,一旦血脑屏障受到损伤,它就会失去抵御外界有害物质的作用。

在脑出血之后,出血点的胶质细胞受到大量的毒性物质的影响,导致血脑屏障的功能发生改变。

由于血脑屏障受损,外界的有害物质,如乙酰胆碱,可以通过血清因子进入脑室,扰乱脑室内环境,影响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引发各种神经病理反应,如感觉、记忆、运动等功能的障碍。

关于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正在进行。

研究发现,血脑屏障损伤可能与脑出血后各种改变相关,如脑血管紧张性变化、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

研究者们发现,炎症反应和血脑屏障损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它们可能对脑室内环境状态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而言,血脑屏障损伤可能会导致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延长,从而增加慢性脑损伤的可能性。

研究发现,脑出血后可能会引发神经紊乱,如非水肿性神经功能障碍,神经毒性变化等,这些变化是由血脑屏障破坏导致脑室内环境被损害后发生的。

此外,血脑屏障损伤也可以导致脑细胞病理变化,如神经元凋亡和聚积,从而导致炎症性损伤的发生。

因此,研究者认为,血脑屏障受损伤可能会改变脑室内环境,并参与脑出血后慢性神经损伤的发生。

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的损伤对于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更多有关血脑屏障损伤的研究,确定血脑屏障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跨血脑屏障的主要途径和机制

跨血脑屏障的主要途径和机制

跨血脑屏障的主要途径和机制一、血脑屏障的结构与功能血脑屏障是由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一种特殊的生理屏障,主要功能是保护大脑免受外源性物质的侵害,维持大脑内稳态环境。

血脑屏障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构成,其中内皮细胞通过紧密连接形成一个高度选择性的物理屏障,阻止大多数分子跨膜扩散。

血脑屏障的形成和维持依赖于内皮细胞与周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内皮细胞分化并形成紧密连接,从而增强血脑屏障的屏障功能。

同时,周细胞也参与到血脑屏障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通过分泌一些信号因子调节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和极性。

然而,血脑屏障对于许多药物和神经递质的通过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这也成为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治疗的一大障碍。

因此,如何有效跨越血脑屏障成为神经药物递送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跨血脑屏障的主要途径为了克服血脑屏障的阻隔作用,研究者已经发现了几种主要的跨血脑屏障的途径,包括被动扩散、载体介导转运、受体介导转运以及通过破坏屏障完整性的途径等。

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最为简单直接的跨血脑屏障的方式,主要取决于药物分子的理化性质,如分子量、脂溶性、电荷等。

一般来说,分子量小于400 Da、高度脂溶性且电中性的小分子更容易通过被动扩散进入大脑。

在这种情况下,药物分子可以穿透内皮细胞膜,进入大脑组织。

然而,大多数神经递质和药物分子并不满足这些性质要求,因此被动扩散并不能有效作用于CNS疾病的治疗。

因此,研究者开发了其他一些跨屏障的策略。

载体介导转运内皮细胞膜上存在各种营养物质转运蛋白,如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L-亮氨酸转运蛋白(LAT)等,可以介导一些内源性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跨膜转运进入大脑。

利用这些天然的转运蛋白,研究者设计了一些载体介导的跨屏障递送策略。

例如,将待递送的神经药物偶联到葡萄糖或氨基酸等小分子上,利用GLUT或LAT转运蛋白实现跨膜转运。

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所致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与EBA及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所致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与EBA及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所致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与EBA及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陈泊霖;孙熠;梁宾;金学隆【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6(044)006【摘要】目的:探究脑皮质内皮屏障抗原(EB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放射性血脑屏障损害条件下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放射性脑损伤后7、14和28 d4组,每组12只。

采用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制备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

大鼠按照3 mL/kg的剂量尾静脉注射3%伊文思蓝(EB),开颅并暴露脑皮质血管,放于微循环显微镜下观察EB渗出情况,并借助微循环显微成像系统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使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来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EBA和VEGF的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大鼠脑皮质微血管EB外渗量和VEGF的表达水平于伤后7、14、28 d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P<0.05),从伤后7 d至28 d逐渐降低,损伤各亚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者呈正相关(r=0.898,P<0.001);EBA表达水平于伤后各个时间点均下降(均P<0.05),从伤后7 d至28 d逐渐升高,损伤各亚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EB外渗量呈负相关(r=-0.866,P<0.001)。

结论大鼠放射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与EBA表达减少、VEGF表达增加具有重要关联性。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endothelial barrier antigen (EBA)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expressions in cerebral cortex under the condition of blood-brain barrier damage in ratsfollowing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which provided clinical references. Methods Forty-eight clean grade male S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7 d, 14 d, 28 d after brain irradiation group(n=12 for each group) by using stochastic indicator method. The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electronic computer X-ray tomography tech⁃nique. The 3%Evans blue (EB) was injected into rats according to the dose of 3 mL/kg via the tail vein, then the bloodves⁃sels of cerebral cortex were exposed after having a craniotomy. EB extravasation was detected by microcirculation micro⁃scope. The permeability of blood-brain barrier was evaluated by using microscope vascular camera device. The expressions of EBA and VEGF in the cerebral cortex were measur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in each group. Results Both of EB extravasation and VEGF expression in rat cerebral cortex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injury group at day 7, 14 and 28 after brain irradiatio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 and which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day 7 to day 28 after brain irradia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B extravasation and VEGF expression between the injury subgroups (P<0.05).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B extravasation and VEGF expression (r=0.898, P<0.001).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EBA were decreas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injury group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day 7 to 28 after injur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xpression levels of EBA between injury subgroups (P<0.05). The expression of EBA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B extravasation (r=-0.866, P<0.001). Conclusion The increases of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have important relation to the decreases of EBA expression and the increases of VEGF expression after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总页数】4页(P691-693,651)【作者】陈泊霖;孙熠;梁宾;金学隆【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邮编3000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麻醉科;天津市西青医院病理科;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邮编3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5【相关文献】1.内皮屏障抗原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的表达及其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的关系[J], 王晓宇;薛维爽;李明;滕伟禹2.两次线栓法构建脑缺血耐受模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 [J], 赵仁亮;王静云;王国峰3.脓毒症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的关系 [J], 杨光;鲁卫华;曹迎亚;祁羽鹏4.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关系 [J], 袁毅;雷立芳;涂秋云;资晓宏5.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及转移生长因子β_1的表达 [J], 王社军;蒋传路;康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究血脑屏障及其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研究血脑屏障及其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研究血脑屏障及其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是指位于血管壁上的特殊结构,它能够对脑组织产生严格的保护。

这种屏障具有筛选、吸收、运输和代谢的能力,可“过滤”血液中的不合适物质,使之不能进入脑组织。

通俗地说,BBB就好比是一道保护脑细胞的“防护墙”。

BBB的破坏通常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之一,例如脑损伤、中风、炎症等。

正因如此,研究BBB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BBB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第一节: BBB的结构和功能BBB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脑毛细血管基底膜和微胶质细胞组成。

其中血管内皮细胞是BBB的主要细胞,它们通过牢固的细胞间连接和严密的紧密连接阻止大多数物质进入脑组织。

除此之外,BBB还具有多种功能,如筛选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维持脑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调节神经递质和类固醇激素等的输送等。

BBB的这些功能保证了脑细胞的正常工作和生长发育。

第二节: BBB破坏与神经系统疾病BBB的破坏是导致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之一,例如中风、脑炎、脑部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会导致血液中的炎性细胞和毒素物质跨越BBB进入脑组织,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和神经损伤。

此外,很多神经系统疾病都会引起BBB的改变。

例如在艾滋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BBB的功能往往会发生改变。

因此,BBB的研究不仅能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基础,还可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提供启示。

第三节: BBB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由于BBB的存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往往比较困难。

传统的药物治疗常常受到BBB的限制,许多治疗药物不能跨越BBB进入脑组织,或者只能在BBB受损时才能进入脑组织,所以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近年来,随着BBB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通过改变BBB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治疗许多神经系统疾病。

创伤性脑损伤中“脑-肠轴”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创伤性脑损伤中“脑-肠轴”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肠轴;创伤性颅脑损伤;肠道微生物群
中图分类号 R741;R741.02;R6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780/ki.sjssgncj.20221136
武汉 430015
本文引用格式:胡博玄, 刘子华, 赵小云, 刘红朝. 创伤性脑损伤中“脑-肠轴”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J]. 神经损伤
@
of TBI, there exists a brain-gut axis with bidirectional regulation affecting the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of TBI,
but the functional and mechanistic aspects of the brain-gut axis after TBI have not yet been fully clarified. This review will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he bidirectional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the
释放出的氧自由基也同样进一步加重黏膜损伤[10-12]。此外,过量
被下丘脑神经元直接感受到[23]。
的儿茶酚胺还可导致胃肠道运动障碍,包括胃轻瘫和食物不耐
受[11]。免疫反应也是造成肠道损伤的因素之一。TBI 激活免疫
3 肠道变化对 TBI 的影响
系统,导致炎症介质如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
2.3 TBI 后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
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基础[25]。
[10]
肠道微生物群是近来许多医学学科研究的热点,指的是定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

u p c f o — a ead h hg d i a J .A t N uo l a et o l g d n i — ae o s[ ] c er r a s s w r g r m a l
Bl, 04, 0 ( ) 4 eg 2 0 14 4 :18~1 3 5
Z o h u YH , n F, s Ta He sKR.Th x r s i n o AX6,F ee p e so fP TEN ,  ̄ c ! r v s u a
【 关键词 】 创 伤性脑损伤 ; 血脑屏障 ; 大鼠 【 中图分类 号】 R32 .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4 5121 )817 - 0 - 0 (0 10—12 3 00 0
ec a gso emeblyo ebodb anb ri f rt u t r i jr as A G C a—u . A G h n e f r a it f h lo r i ar rat a mai bani u yi rt p i t e e r c n n .Y N hoh a Y N
杨朝华’ 杨咏波 李鹏程 游 , , , 潮
(. 1 四川大学华西 医院神经外科 , 四川 成都 6 0 4 ; .南 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 医院神经外科 , 101 2 江苏 南京 20 0 ) 10 8
【 要 】 目的 研 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血 脑屏 障 ( B ) 摘 B B 通透性的 变化。方法
Y n —o o g b ,L e g c e g。 e 1 1 WetC ia Hop t l i u n U i ri IP n —h n ,t . . a s h n s i ,Sc a n v s y,C e g u, ih a 1 0 1 ; .Dr m o e s i a h e t h n d S c u n6 0 4 2 u Tw r Hop ・

《血脑屏障》课件

《血脑屏障》课件

维持内环境稳定
总结词
血脑屏障能够调节大脑与血液之间的离子、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交换,维持大脑内部环境 的稳定。
详细描述
血脑屏障能够控制离子和水分的进出,维持大脑内部的渗透压平衡。同时,它还能够调 节营养物质的运输,保证大脑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在病理状态下,血脑屏障的 调节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大脑内部环境的紊乱。因此,保持血脑屏障的正常结构
防止感染和炎症扩散
防止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大脑,保 护大脑免受损伤。
保护大脑免受感染和炎症的侵害,维 持大脑健康。
调节大脑中的物质浓度
控制小分子物质和营养物质的进入, 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
02
血脑屏障的生理作用
物质运
总结词
血脑屏障能够选择性地进行物质运输,控制大脑与血液之间 的物质交换。
详细描述
功能
保护大脑免受血液中有害物质的侵害,维持大脑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大 脑的正常功能。
血脑屏障的结构
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形成紧密连接,限制物质通过 。
基膜
包围内皮细胞,提供结构支持 。
星形胶质细胞
环绕毛细血管,参与形成血脑 屏障。
神经胶质细胞
参与形成血脑屏障,调节物质 通过。
血脑屏障的重要性
维持大脑内部环境的稳定
人工膜模型
利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制备人工膜,模拟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选择性 等特性。
血脑屏障的体内研究
动物模型
利用小鼠、大鼠等动物建立血脑屏障动物模型,通过观察药物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浓度等指标,评估 药物的透过能力和治疗效果。
临床试验
在人体上进行药物试验,通过观察药物在脑组织中的浓度和分布,评估药物的透过能力和治疗效果。

动态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

动态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

动态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一、引言动态血脑屏障(BBB)是大脑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维持神经系统环境的稳定性和形成有效的防御机制。

然而,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BBB的破坏,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

本文旨在探讨动态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

二、影响因素1. 炎症因子炎症反应是导致BBB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感染、创伤或神经退行性变过程中,免疫细胞会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等。

这些炎症因子会促使BBB的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大,从而加剧BBB通透性。

2. 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指在人体内自由基产生过多时导致氧化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对失衡状态。

当脑组织受到氧化应激的影响时,BBB的结构和功能都会受到破坏。

自由基可以直接损伤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同时还会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BBB的破坏。

3. 药物渗透某些药物具有穿越BBB的能力,并且可能以不良方式干扰其功能。

这种渗透可能是通过改变BBB的生理屏障属性、炎症介导或通过突破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成分形成。

三、干预措施1. 抗炎治疗针对炎性反应导致的BBB损伤,使用抗炎药物可以帮助减轻或阻止BBB通透性的增加。

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可以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等促炎因子水平来减轻BBB受损程度。

2. 抗氧化治疗抗氧化治疗可防止自由基过度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BBB的完整性。

维生素C、维生素E和谷胱甘肽等抗氧化物质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来保护BBB。

3. 脑保护剂脑保护剂是指具有保护BBB功能或增强其修复能力的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发挥作用,如促进血管再生和修复神经损伤等。

目前,已经有一些脑保护剂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潜在的治疗效果,并可能成为干预动态血脑屏障破坏的新策略。

四、结论动态血脑屏障的持续研究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发针对性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动态血脑屏障的破坏因素复杂多样,但通过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如抗炎治疗、抗氧化治疗和脑保护剂应用,可以减轻BBB受损程度,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

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
出 版社 , 0 : 1- 2 . 2 19 3 9 0 0
[] K n i , od , eaaT e a. i ru cints ai t 7 aa H n a U h r , t 1Lv n t t i pt ns S T ef o e sn e
wt at e aJ J l a n l20 , () 6 6 . i bce mi[. i L bA a,0 82 1: — 9 h r ] Cn 2 6
da n sso a e c y la d o srcieitr sa di h ifr ig o i f rn h ma n b tu t ceu n nte df - p v e
20 0
Taj dJ i i Me ,Ma 0 0 V l3 o3 nn r2 1 。 o 8N
抑制 巨噬 细 胞 释 放肿 瘤 坏 死 因 子 (NF , 轻 全 身 T )减 炎症 反应 的生理 机制 , 为胆碱 能抗 炎途 径[。 称 1 胆碱 1 ]
酯酶 抑制 可 激 活胆 碱 能抗 炎途 径 , 而减 少 炎 性 因 从
子 的产 生 , 效 地 清 除 细 菌 感 染 , 有 对抗 实验 性 脓 毒 症 并 改善 其存 活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该 机制 是否 与 脓毒 症 时血 清 C E水平 下 降有 关 , h 目前 尚少 见 报 道 , 待 进 一 步 有
研究。
t ns ]E r l h m Ci Bohm, 9 53 () —4 i tJ. u JCi C e l i e 1 9,31:1 1. e [ n n c 1
s r m i e n y s i n e we g to t a in s wi a i g dio — e u l r e z me n u d r ih u p te t t e t s r v h n

重度颅脑损伤LUND概念

重度颅脑损伤LUND概念
体1受激体动阻剂断可剂乐美定托(洛C尔lo(nidMienteo)pr。olo病l)情加+ 重2时受,
亦可给予小剂量硫喷妥钠(0.5 3 mg / kg /
hr)连续静脉滴注;
重度颅脑损伤LUND概念
35/47
降低脑毛细血管静水压
对托病 洛人 尔施 (M予e个to体pr化ol治ol疗0.,2 给 0予.31m受g体/k拮g抗/2剂4美 h(rCs liovn,id)in+e中0.枢4 性 0.28激动g 剂/k可g乐 定4 6 iv.),
重度颅脑损伤LUND概念
17/47
脑血流量调整二个主要作用
其目标一是连续稳定向大脑供给氧气和 葡萄糖,以满足脑细胞高代谢需求。
其目标二主要作用就是对颅内压(ICP) 进行调整:毛细血管静水压及脑血容量 (脑静脉含有70%脑血容量)。
重度颅脑损伤LUND概念
18/47
代谢性脑血流量调整
临 床 “ 巴 比 妥 昏 迷 ( Barbiturate coma)” 治 疗 , 降 低 脑 细 胞 能 量 代 谢 , 进而到达脑血管收缩、脑血容量降低。 但这一调整效应存在,依赖于完好脑血 管CO2调整功效。
在病理状态下,如蛋白跨毛细血管水转运 存在,且转运趋势完全取决于毛细血管与 脑组织间隙之间静水压差; 毛细血管内外水分流动取决于静水压与胶 体 渗 透 压 之 差 , 即 符 合 Starling 定 理 (Starling equilibrium)。 脑血管压力调整功效受损时,脑毛细血管 静水压跟随于体循环血压波动。
降低脑毛细血管静水压,可经过适当降低平均动脉压 (MAP)、以及增加毛细血管收缩 .
重度颅脑损伤LUND概念
34/47
隆德概念

血脑屏障破坏与神经系统疾病

血脑屏障破坏与神经系统疾病

血脑屏障破坏与神经系统疾病绪论近年来,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其中,血脑屏障的功能异常或破坏被认为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血脑屏障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

一、血脑屏障的作用与结构1. 血脑屏障的定义血脑屏障是由位于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形成的物理屏障,以及由星形胶质细胞和基底膜共同组成的化学和代谢屏障。

它能够限制某些物质自由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2. 血脑屏障的结构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通过这些连接形成一个连续完整且不透漏物质的阻挡层。

在内皮细胞外一侧存在具有支持和修复功能的基底膜。

此外,星形胶质细胞包围了微血管及其周围的神经元突起。

二、1. 炎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炎症反应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它能够引起血脑屏障的损伤。

在慢性神经系统感染或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中,白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释放出大量促炎因子,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2. 神经变性与血脑屏障异常一些神经变性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Alzheimer's)和帕金森氏(Parkinson's)等可能与血脑屏障功能异常有关。

动物实验表明,在这些疾病中,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并导致某些有毒物质进入大脑区域,从而引发神经元损伤、失调和死亡。

3. 肿瘤和血脑屏障颠覆一些恶性肿瘤细胞能够突破和颠覆血脑屏障,从而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这种肿瘤称为颅内原发性肿瘤。

它们的出现使得新陈代谢产物、药物和其他有毒物质进入大脑区域,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损伤。

三、血脑屏障破坏的机制1. 炎症染色素增加在免疫激活状态下,白细胞可以释放出多种促使内皮细胞间连接松弛的因子。

这些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它们能够抑制和破坏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

2. 脂质氧化氧自由基产生于体内对抗压力时,在过量或缺乏抗氧化能力时会造成损伤。

创伤性脑损伤与血脑屏障关系的研究进展

创伤性脑损伤与血脑屏障关系的研究进展

由于有颅骨的限制,脑水肿导致的脑体积增大使得 显微镜下通过荧光素的渗漏实验得到证实。癫痫发
颅内压升高,压迫脑血管,使得脑组织氧供减少,引 作间期,渗漏程度虽有减轻,但仍会持续数周至
起额外的缺血缺氧性损伤;临床表现为脑水肿、颅内 数月[16]。
压增高和脑灌注压下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BBB 破坏后血清白蛋白外溢到血管外聚集,直
部损伤的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1],可致患者 酸等物质同样渗透入脑实质。此外,部分调节因子
直接死亡或有幸长期存活却伴随不同程度的严重并 (如水通道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等)亦可通过影响
发症。每年全球TBI 发生率超过294/10 万人[2]。 血管内皮细胞的转运系统和酶系统的作用,参与
脑组织与血脑屏障(BBB)联系密切,TBI 发生后会 BBB 功能的破坏从而介导脑水肿形成[5]。以上这
及保护脑组织免受血液中有害物质侵害有重要的 是控制水分子进出脑组织的主要膜蛋白,当BBB 破
作用。
坏后会出现AQP4 表达异常,从而介导脑水肿发
TBI 后BBB 的破坏已被研究证实。BBB 的微 生[7]。由内皮细胞、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表达的
环境在TBI 发生后改变,如紧密连接蛋白的下调和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会破坏BBB 的紧密连接
用 。 [10] TBI 后BBB 的开放往往与神经炎症同时存 号通路,从而引起胶质细胞激活和增生。BBB 开放
在,动物实验证明伤后BBB 的开放将使外周白细胞 程度越大,血清白蛋白外渗越多,胶质细胞增生就越
渗入损伤部位并发挥作用,TBI 后数小时内炎症机 明显,而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兴奋性增高,最终
可能预防TBI 的二次损伤和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现 期,除了机械性损伤外,血管中花生四烯酸、缓激肽、

5-ALA光动力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5-ALA光动力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5-ALA光动力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分子机制探究引言血脑屏障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生物障碍物。

它严格控制外界物质通过血液进入脑组织的程度,确保神经系统处于恒定的环境中。

然而,对于一些药物治疗脑疾病的状况,血脑屏障的存在也成为一种限制。

为了冲破血脑屏障的限制,探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方法,使用5-ALA(5-aminolevulinic acid)光动力技术,以提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5-ALA是一种内源性组成物质,在光照下可以激活,同时激发针对脑疾病治疗的特定药物。

1. 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基本原理血脑屏障是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脑毛细血管基膜和星形胶质细胞构成的。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紧密毗连(tight junctions)和特殊的转运蛋白限制与细胞之间的间隙,从而阻止大多数物质通过。

2. 5-ALA光动力技术5-ALA光动力技术是一种利用5-ALA的激发光照耀的方法。

在这种技术中,病人先口服5-ALA药物,使其富集在脑疾病部位。

然后,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进行照耀,激发5-ALA产生的荧光物质,从而激活已经经过修饰的治疗药物。

3. 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分子机制探究表明,5-ALA光动力技术可以通过以下分子机制提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3.1 激活ROS产生:5-ALA经过光照激活后,会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这种ROS激活会引发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

3.2 解构血脑屏障的紧密毗连:ROS的激活能够通过调整特定蛋白激酶和磷酸酶的活性,破坏大脑内皮细胞紧密毗连的完整性,使通透性增加。

3.3 转运蛋白的改变:探究发现,5-ALA光动力技术可以改变血脑屏障内的转运蛋白的表达与功能,从而影响脑内物质的转运。

4. 5-ALA光动力技术的潜在应用基于5-ALA光动力技术提供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的机制,探究人员已经探究了一些潜在的应用领域,包括:4.1 脑肿瘤治疗:5-ALA光动力技术可以通过提高药物在脑肿瘤细胞中的识别和转运,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doi 10.3969/j.issn.1674-4500.2016.04.23分子影像学2016年第39卷第4期据统计美国每年就约有80万的脑卒中患者,虽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占比例超过80%,但成人脑出血(ICH)患者也占了其中10%~15%,而亚洲ICH 病例数占脑卒中患者总人数的比例更高[1]。

较缺血性脑卒中相比,ICH 有着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且缺血性脑卒中的部分治疗措施也能诱导ICH 的发生,比如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抗凝药治疗手段[2]。

尽管目前ICH 的相关临床试验已取得了部分进展[3],但ICH 后脑损伤的内在机制仍未被深入研究。

据有关证据表明,血脑屏障中内皮血管破坏是ICH 后继发性血脑屏障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4],如脑水肿和白细胞外渗。

本文主要回顾了目前关于成人ICH 后继发性血脑屏障功能紊乱的主流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继发性血脑屏障功能紊乱主要是ICH 后血脑屏障的功能变化,特别是其中的有害变化,如脑水肿可导致脑疝甚至脑死亡;但也应注意到有些功能变化是有益的,如外渗的巨噬细胞有益于血肿消融。

而血脑屏障功能跟血肿体积是有密切联系的,如血肿偏小,则预示功能变化结果偏有益,如血肿较大,则预示功能变化结果偏有害[5]。

1ICH 病因及继发性血脑屏障功能紊乱高血压是成人ICH 中最常见的病因,占全部ICH 患者的2/3左右。

当然ICH 也跟淀粉样脑血管病、脑肿瘤和各种脑血管畸形疾病有关[6]。

而抗凝血剂也逐渐成为ICH 病因之一,大约占ICH 全部病因的20%[2]。

早期脑出血可能导致直接性脑损伤甚至脑死亡,主要因为血肿能导致颅压急剧升高,形成脑疝占位,进而造成脑组织压迫受损。

但跟缺血性脑卒中情况类似,ICH 也会产生继发性脑损伤[4]。

对于动物ICH 模型而言,通常情况下是通过直接颅内注射自体血液或胶原酶的方式制造模型。

注射胶原酶方式主要是通过降解基膜进而破坏血管,最终形成持续性出血,而注射自体血液方式则可能发生延迟性血脑屏障渗透性升高的情况。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监测33页PPT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监测33页PPT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血流自动 调节机制监测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血脑屏障——形态、调节和临床意义

血脑屏障——形态、调节和临床意义

血脑屏障——形态、调节和临床意义刘晔;管阳太【期刊名称】《神经科学通报》【年(卷),期】2005(21)5【摘要】血脑屏障为中枢神经系统提供解剖和生理上的保护,防止血细胞和大多数血源性物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微血管的三种细胞成分(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和周围细胞)组成了血脑屏障。

在大脑内皮细胞之间表达的紧密连接(TJs)形成的弥散屏障是血脑屏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星形胶质细胞和其他细胞可以调节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使恰当的化学物质通过。

血脑屏障的破坏,比如TJs层的破坏可见于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卒中、感染、脑肿瘤、多发性硬化和Alzheimer病。

我们回顾了最近的文献以帮助我们认识血脑屏障的生理功能及其功能异常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

【总页数】7页(P344-350)【关键词】血脑屏障;调节;超微结构;临床意义【作者】刘晔;管阳太【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272【相关文献】1.Wnt信号通路激活蛋白R-spondin对血脑屏障功能和卒中后脑损伤的调节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 [J], 黄晓雯; 朱亚东; 尹美芳; 马寅仲; 畅君雷2.microRNAs调节脑卒中后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 [J], 杨佳蕾; 张秀芬; 吴诗坡; 侯利华; 尹世敏3.高压氧联合凋亡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NQDI-1对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保护作用 [J], 茹凝玉;李金声;王文岚;李娅;薛莉4.缺血性卒中血脑屏障通透性细胞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程兴华;张蓓5.TIMP1通过与CD63/整合素β1复合物相互作用并调节下游FAK/RhoA信号保护血脑屏障 [J], 唐婧姝;康钰莹;黄龙舰;吴镭;彭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