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医院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XX医院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及控制措施

XX医院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及控制措施

XX医院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及控制措施一、XX医院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社会评价是一个医院运行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对于医院的发展和改进非常关键。

为了落实医院社会评价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医院的发展定位和社会需求,建立医院社会评价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应包括医疗服务质量、医患沟通、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确保对医院各个方面的评价全面、科学、公正。

2.确定评价方法: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方法。

包括定期开展问卷调查、组织专家评议、进行随访调研等,以确保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建立信息收集与分析机制:建立医院社会评价信息汇总和分析机制。

每周收集、整理和分析医院社会评价的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和需求,为医院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4.开展宣传与解释工作:定期发布医院的社会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

通过各种渠道,如医院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及时传达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社会认可度。

5.实施改进措施:根据社会评价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将评价结果作为医院改进的重要依据,及时调整和优化工作方向和方法,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

6.加强培训与提升: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通过举办学术交流会、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控制措施为了确保社会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制定以下控制措施:1.严格把控数据真实性:医院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验证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对于评价结果异常或者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数据,要进行核实和调查,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2.加强沟通与协调:医院要加强内外部的沟通与协调,与患者、家属、政府等相关方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做好相关问题的沟通解释工作。

3.强化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利用:医院要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利用,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患者入院管理制度和标准

患者入院管理制度和标准

xx医院患者入院管理制度和标准一、入院标准1.符合本专业收治范围、标准;2.需要进一步明确、完善诊疗;3.其他情况。

二、入院管理:(一)病人住院持门诊、急诊医师签署的住院证、本人身份证、医疗保险证、医疗保险卡到入院处办理住院手续急、重、危病人优先收治,无床时护士应加床收治,不得拒收或推诿。

(二)入院处办理入院手续时,对再次入院患者应明确上次住院费用是否结算完毕(三)凡办理入院手续的病人应于当日入科,对未发生费用的患者予以“取消入院”;对已发生费用的患者按出院办理(四)危重病人入院时,应由医护人员用平车推送至病房,并与病区医护人员进行床旁病情交接;对行走不便的病人应主动搀扶、护送至病房(五)病区护士对入院病人应热情接待,测量体温、脉搏、血压,详细介绍住院规则和病区环境,准备好住院病历,并于5分钟内通知医师进行检诊处理,同时将有关资料输入计三、入院流程图附件:2xx医院患者出院管理制度和标准一、出院标准1.达到临床治愈者2.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病情稳定者;3.其他情况。

二、出院管理(一)病人出院须经主治医师或科主任同意,并交代注意事项(二)病人出院需于出院前1日预约出院,如特殊情况需当日出院者,应请科主任批示后方可执行(三)出院前,办公室护士按规定注销一切治疒、护理,核算住院各项处置治疒项目,认真核査收费项目,避免漏收或多收(四)病情不宜出院,而病人要求出院者,医师应加以劝阻,如说服无效应报告科主任,并由病人本人或家属在病历上签署“自动出院”并签名。

应出院而不愿出院者,要时心做工作,必要时通知其所在单位共同做工作(五)病人用过的物品要及时换洗消毒。

病人出院前应做好健康教育、征询病人意见三、出院流程图医生下达出院医嘱、通知患者医护人员向患者交待出院注意事项患者在护士站领取出院带药携出院小结、疾病证明书、农合本或医保卡到住院处办理出院手续离院附件:3xx医院患者转科管理制度和标准一、转科标准1.患者住院期问出现其他科室病情或确诊为该科疾病;2.患者所患他科疾病比本科疾病更为严重3.患者及家属坚持要求转入其他科室4.其他情况二、转科管理(-)病人转科须经转入科会诊同意。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院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准确、及时的评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病情评估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判断和预测的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工作。

第二章病情评估的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医院应当设立病情评估小组,由医疗业务副院长担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和专家为成员。

第五条病情评估小组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和修订病情评估制度;(二)组织病情评估培训;(三)监督和指导各科室病情评估工作的开展;(四)定期分析病情评估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条各科室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的病情评估工作,确保病情评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三章病情评估的内容与方法第七条病情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一)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等;(二)现病史:发病时间、主要症状、诊治经过等;(三)既往史:过敏史、手术史、传染病史等;(四)家族史:家族遗传病史、家族肿瘤病史等;(五)体格检查:生命体征、身高、体重、BMI等;(六)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七)诊断及鉴别诊断;(八)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

第八条病情评估方法:(一)收集患者相关资料;(二)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三)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四)综合分析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五)制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六)将病情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第四章病情评估的动态管理第九条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条病情变化时,应当及时进行病情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第十一条对于病情较重或变化快的患者,应当加强病情评估频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第五章病情评估的质量控制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定期对病情评估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开展病情评估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病情评估能力。

XX医院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和讨论相关制度(汇总)

XX医院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和讨论相关制度(汇总)

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根据患者评估管理制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一. 对择期手术病人,行政班医师在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评估病情。

访视一般在术前一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

对急症手术也尽可能在麻醉前进行访视病人。

手术当天患方在麻醉科签署各种麻醉相关的签字单。

二. 麻醉医师访视病人时应注意仪表端正、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言行得体。

三. 应明确麻醉前访视的目的性。

1.根据病人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病人精神状态、拟施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取得病人的同意和信任。

3.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以及如何配合与手术医师取得共识。

(主要指危重病人,重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o四. 访视时进行下列工作1.仔细全面阅读病历,获得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的整体了解。

2.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必要时应与手术医师沟通。

3.对麻醉前准备不足者应作必要的调整与补充对准备不当者应予纠正。

4.探视病人时应注意(1)自我介绍,说明来意,鼓励病人提问、提出要求、并热情予以解释。

(2)追询某些认为重要而病历上无记载的病史,特别注意手术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

注意对合并症的用药情况。

(3)重复一些重要的体格检查(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脊柱及肢体活永久性肾损害。

应仔细评估围手术期操作对此类患者生理的影响。

【体格检查】麻醉医师对病人的体检应全面,但要突出重点。

应重在判断围麻醉期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困难程度,心、肺、脑的功能,脊柱、四肢状况等。

1、一般状况测血压,对疑有大动脉病变病人应测上下肢血压,了解其压差;测脉搏的节律及频率及饱满度;测呼吸的节律及频率及呼吸方式;了解体重与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以指导用药量及输液量,BMI (kg/m2)=体重(kg)/身高(m2),正常男性的为22 kg/m2,女性为20 kg/m2, BMI 25〜29为超重,BMI N30kg/m2为肥胖,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0%,为病态肥胖。

医院服务质量评估制度

医院服务质量评估制度

医院服务质量评估制度1. 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建立科学、公正、客观的医院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在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满足患者需求的基础上,确保医院连续改进和全面发展。

2. 评估范围评估范围涵盖医院的全部服务环节,包含但不限于医疗服务、护理服务、门诊服务、住院服务、药房服务、检验检查服务、医技服务等。

3. 评估指标1.医疗服务–医疗效果:依据患者治疗结果和病愈情况评估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

–临床路径:依据医院设定的临床路径是否能够提高医疗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估。

–医疗技术:评估医院及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医疗技术的应用情况。

–诊疗规范:评估医生是否依照相关规范进行诊疗操作,包含医嘱、手术操作等。

2.护理服务–护理质量:评估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包含沟通本领、技术操作等。

–护理文明:评估护士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是否符合医院的要求。

3.门诊服务–挂号服务:评估挂号流程和等待时间的合理性。

–医生服务态度:评估医生与患者的沟通及服务态度。

–接诊速度:评估医生对患者的接诊速度和诊断准确度。

4.住院服务–住院流程:评估住院流程的合理性和医患沟通的顺畅程度。

–床位管理:评估患者住院期间床位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膳食服务:评估餐饮服务的质量和口味。

5.药房服务–药品供应:评估药房的药品供应是否及时、准确。

–药品配送:评估医院药房的配送流程是否规范。

–药品管理:评估药房药品管理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6.检验检查服务–检查结果:评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报告的及时性。

–检测设备:评估医院的检测设备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检验技术:评估医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检验技术的应用情况。

7.医技服务–医技设备:评估医院的医技设备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检查技术:评估医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检查技术的应用情况。

–医技操作:评估医技人员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是否符合要求。

4. 评估方法1.定期抽样调查:医院管理部门将定期抽样肯定比例的患者进行调查,针对不同服务环节进行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添加标题
腹部评估:观察腹 部形态、压痛、反 跳痛等,判断是否 有腹部疾病
添加标题
皮肤和黏膜评估: 观察皮肤颜色、温 度、湿度和黏膜情 况,判断是否有异 常表现
添加标题
四肢和神经系统评 估:检查四肢活动 情况、肌力、肌张 力等,判断是否有 神经系统疾病
患者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评估
实验室检查评估: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以 了解患者的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病情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3 病情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4 病情评估的流程和规范 5 病情评估的结果和应用 6 病情评估的培训与考核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病情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病情评估的定义
病情评估流程
患者病情评估的目的和意 义来自病情评估的内容和范围病情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病情评估的规范和标准
病情评估规范
评估目的:确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评估内容: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评估流程:初步评估、详细评估、动态评估 规范要求:评估标准、评估方法、评估时间、评估记录等
病情评估记录要求
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病史、体格检查、诊断依据等 记录方式:纸质版或电子版均可 记录时间:评估完成后及时记录 记录规范:按照统一格式和标准进行记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病情评估的结果和应用
病情评估结果报告
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反应等 方面 报告内容:详细记录评估结果,包括患者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
培训与考核的监督与改进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范文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范文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为了提高患者病情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第二章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各级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第三章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患者病情评估应基于临床实践和科学依据,准确、客观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2.规范性原则:患者病情评估过程应受到严格的规范,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综合性原则:患者病情评估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4.合作性原则:患者病情评估应多学科合作,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各方面的人员共同参与。

第四章评估过程1.搜集资料:医护人员应认真搜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2.观察病情:医生、护士等人员应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生命体征的变化,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3.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可以要求患者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

4.专科评估: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可以请相关专科医生进行专科评估,如心脏病专家、肾脏病专家等。

第五章评估内容1.疾病诊断: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和观察所得,医生应准确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和诊断。

2.病情分级: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可以进行病情分级,以利于治疗和护理安排。

3.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医生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4.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护士应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等。

第六章评估记录和报告1.评估记录:医护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包括相关观察、检查和评估内容等。

2.评估报告:医生应将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及时报告给患者本人和家属,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

第七章质量控制1.质量检查:医院应定期对患者病情评估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培训教育: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病情评估的技能和水平。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医院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患者病情的评估工作。

第三条患者病情评估应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病情评估的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医院应设立病情评估小组,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医师、护士等组成,负责全院患者病情评估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第五条医院各临床科室应设立本科室病情评估小组,负责本科室患者病情评估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六条医院应定期对病情评估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病情评估能力。

第三章病情评估的内容与方法第七条病情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治疗方案、疗效评估、并发症和合并症等。

第八条病情评估方法包括:问诊、观察、体检、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等。

第九条病情评估应采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和表格,确保评估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第四章病情评估的程序与要求第十条患者入院后,经治医师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步病情评估,并制定初步治疗计划。

第十一条患者住院期间,病情评估小组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定期进行病情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二条患者出院前,病情评估小组应进行出院病情评估,制定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和随访安排。

第十三条病情评估结果应及时记录在病历中,并通知患者及其家属。

第五章病情评估的监督与改进第十四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病情评估的监督机制,对病情评估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

第十五条医院应根据病情评估结果,不断改进诊疗方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六条医院应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病情评估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动病情评估工作的创新发展。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由医院医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门诊病人综合评价制度

门诊病人综合评价制度

门诊病人综合评价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门诊病人评价机制,促进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门诊病人。

门诊病人可以自己乐意参加评价,评价内容将对医院、医生及其他服务人员的综合业务本领进行评估,为医院改进服务供应参考。

第三条门诊病人综合评价采取匿名方式进行,评价结果将作为医院人事考核、职称评定、奖惩措施等依据之一,对病人本人不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第二章评价指标第四条门诊病人综合评价重要包含以下指标:1.诊疗效果:病情是否得到缓解或病愈情况。

2.医疗态度:医生及其他服务人员对病人是否友善、耐性、礼貌。

3.诊疗流程:就诊排队、挂号、检查、取药等是否顺畅、高效。

4.医疗费用:收费是否明确、合理,是否存在乱收费、加价等行为。

5.诊疗环境:门诊大厅、诊室、卫生间等卫生环境是否乾净舒适。

6.信息服务:病人信息告知是否及时、准确,诊疗过程中的沟通是否充分。

评价指标采用五分制,分值范围为1—5分,1分为差,5分为优秀。

第六条病人在评价门诊病人综合评价指标时,应依据实际经过对每个指标进行打分,并可以附加文字描述,以更具体地表达对医院和服务人员的评价。

第三章评价程序第七条门诊病人评价由医院内设的病人评价办公室负责管理,具体执行由医务部门承当。

第八条病人在门诊结束后,可以通过医院门诊病人评价系统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重要包含以下途径:1.在医院的评价终端机上进行评价。

2.扫描医院评价二维码进行评价。

第九条病人评价信息将自动上传至医院评价系统,由病人评价办公室统一进行汇总和分析。

第十条医院评价办公室将依照肯定的时间周期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制作评价报告,并将结果公示,以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评价结果处理第十一条评价结果将成为医院改进服务的紧要参考,医院将及时整理评价结果,对表现出色的医生和服务人员进行激励,对差评情况进行处理,以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医院将对评价结果进行归档保管,并按相关规定进行保密处理,不得泄露病人隐私信息。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一、概述为了确保医院的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质量,依据相关法规和规范,订立本患者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本制度为全体医护人员供应了引导和规范,旨在识别、评估和管理患者在医院就医过程中可能显现的风险。

二、患者风险评估的目的患者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和患者损害的产生,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评估,识别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管理和掌控。

三、患者风险评估的责任部门1.医院将设立特地的患者安全与风险评估部门,负责患者风险评估的工作。

2.各科室和医务人员应搭配患者安全与风险评估部门的工作,自动供应相关信息。

四、患者风险评估的范围患者风险评估的范围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和治疗相关风险:对患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可能显现的意外、并发症等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和掌控。

2.患者个体特征风险: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特殊需求,订立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医护环境风险:评估医院环境、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检查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情况,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五、患者风险评估的流程1.识别患者:在患者就医流程的各环节中,通过患者信息系统或手动录入的方式,将患者信息和风险评估指标相结合,进行患者识别和分类。

2.评估患者风险:依据医院订立的评估指标和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患者基本信息、病情评估、治疗预期、可能显现的并发症等。

3.分级管理风险:依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将患者进行风险分级,并订立相应的管理措施。

风险分级一般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

4.风险管理措施:依据评估结果,为每个患者订立相应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防范和掌控风险的发生。

5.监控和评估风险掌控效果:对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措施和方法,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ICU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ICU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ICU患者评估管理制度一、概述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中专门为危重病患者提供高度监护和护理的部门。

由于ICU患者病情危急,需要及时准确的评估和管理,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因此,建立完善的ICU患者评估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二、评估要点ICU患者评估是对患者整体病情和生理状况的全面评价,旨在为医护人员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

ICU患者评估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 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体温、血压等指标,需要密切监测,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

2. 神志状态:包括意识水平、疼痛感知等,可以通过Glasgow昏迷评分等方式进行评估。

3. 呼吸功能:包括氧饱和度、氧合指标、呼吸频率等,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呼吸机参数。

4. 循环功能:包括心脏功能、血压稳定情况等,需要密切监测心电图和血压数据。

5. 机体功能:包括肾功能、肝功能等器官功能状态,需要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

6. 并发症风险评估:包括肺部感染、血栓形成等常见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及时预防和处理。

7. 疼痛评估:包括疼痛评分、疼痛控制效果等,需要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8. 营养评估:包括体重、营养状态、营养摄入量等指标,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

9. 心理状态评估:包括焦虑、抑郁、幻觉等心理问题的评估,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干预。

10. 家属关怀评估:包括家属情绪状态、需求与关注等,需要提供亲属支持和离院指导。

以上评估要点仅是ICU患者评估的基本内容,具体评估内容和标准应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评估方案。

三、管理要求为了确保ICU患者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医院应建立规范的ICU患者评估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评估人员:ICU患者评估应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营养师等,每位评估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培训。

2. 评估频次:ICU患者评估应定期进行,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制定评估时间表,对于病情危急或需持续监测的患者应加强频次。

患者满意度评价制度及流程

患者满意度评价制度及流程

医学科患者满意度评价制度及流程一、为加强患者满意度测评工作,现根据《xx附院关于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二、患者满意度测评是社会对医院及医务人员满意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有利于持续改进和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三、患者满意度测评副院长督办,办公室及医务科具体执行,组织实施,实行院科两级考核。

医院各科室设立病人满意度意见箱,接受患者评价和监督。

四、科室质量管理与安全小组对患者满意度测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测评方法,并加强督查,不定期对门急诊、病房患者满意度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与科室及医务人员医疗服务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实行奖优罚劣。

五、满意度测评形式采用明察暗访,每月由科室质量管理与安全小组现场问卷调查形式向门急诊病人、病房住院病人进行测评,满意度测评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类别,由科室质量管理与安全小组统一做好统计分析和汇总,并结合患者投诉举报记录,最终做出评定意见,并报告科室主任,同时反馈至各负责人。

六、对于满意度测评中发现的问题,由科室质量管理与安全小组具体反馈至各负责人,对于严重问题以整改通知书形式通知问题所涉及医护人员,所涉及医护人员接整改通知书后,应立即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并将整改结果如实报科室质量管理与安全小组备案。

七、出院病人满意度测评由科室质量管理与安全小组按照相关住院病人资讯,向出院病人电话随访,对于出院病人反馈意见表述不清或有疑问的应采用电话回访或调查走访等形式,理清出院病人反映的问题以及事实情况,对于有悖于医德医风医疗服务质量的相关人和事,由科室质量管理与安全小组具体调查核实,并向科室主任报告,按规定作出相应处理,科室质量管理与安全小组对于出院病人满意度测评中反馈的意见,涉及的问题应采取保密,尊重和保护患者权益。

八、门急诊、住院病人满意度测评内容有:1、医生是否及时检查、诊断、治疗;2、向医生了解病情时,医生是否耐心解答;3、护士是否疆场与您沟通;4、护士是否向您介绍住院须知及各类注意事项5、医生的服务态度和医疗技术;6、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护理操作技术;7、卫生员得服务态度,医院环境和厕所是否整洁;8、医务人员是否暗示请客送礼;出院病人征询意见满意度测评内容有:9、医生、护士、卫生员服务态度;10、医院就医环境,就医设备条件;11、就医流程方便性、就诊等待时间、门急诊、住院大楼标识清晰明确;12、在住院期间是否给医务人员送过钱物;如送过,医务人员是否拒收。

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病情评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提高医疗机构对患者的病情评估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现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对患者的病情评估管理工作。

第三条病情评估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对患者疾病及症状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分析、评估的工作。

第四条病情评估管理应当遵循客观、科学、全面、连续的原则。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病情评估管理制度,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病情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病情评估能力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收集和分析患者病情评估的相关数据,不断改进病情评估管理工作。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病情评估管理的考核评估机制,对病情评估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

第二章病情评估流程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病情评估流程,包括接诊、初步评估、进一步检查、确诊及诊疗计划制定、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估等环节。

第十条接诊环节是指患者就诊后,医疗机构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记录。

第十一条初步评估环节是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通过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疼痛和不适感以及体格检查等,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评估。

第十二条进一步检查环节是指对初步评估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第十三条确诊及诊疗计划制定环节是指根据初步评估和进一步检查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并制定相应的诊疗计划。

第十四条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估环节是指在诊疗计划执行过程中,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明确病情评估工作的责任人和各环节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病情评估流程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病情评估管理要求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档案,并对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信息的保密机制,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病情评估的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判和防范。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病情评估结果的沟通机制,确保医务人员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协作。

患者检测的管理制度

患者检测的管理制度

患者检测的管理制度一、概述1.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对患者的检测管理工作,确保患者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权益。

2.医疗机构应根据《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原则》和《医疗机构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患者检测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3.本制度适用于医院、诊所等各类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检测管理的工作。

二、患者检测管理的基本原则1.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2.确保患者的检测结果真实、准确、可靠。

3.依法依规进行检测工作,严禁违法或违规操作。

4.加强检测人员的培训,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

5.及时处理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保障患者的权益。

6.建立患者检测结果查询和确认机制,确保患者对检测结果的了解和掌握。

三、患者检测管理的组织机构1.医疗机构设立检验科或检查科,负责患者的检测工作。

2.检验科或检查科应配备专业资质的检验医师和技术人员,保证检测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3.医院应设立患者检测管理委员会,负责患者检测工作的协调和监督。

四、患者检测管理的流程1.患者就诊(1)患者到达医院或诊所,填写就诊表格,进行初步登记。

(2)就诊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检测。

2.检测安排(1)医生开具检测申请单,说明需要检测的项目和要求。

(2)患者拿着检测申请单到检验科或检查科进行检测安排。

3.检测操作(1)检验医师或技术人员根据检测申请单进行相应的检测操作。

(2)确保检测过程符合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和误操作。

4.结果反馈(1)检测完成后,结果由检验医师审核确认,填写检测报告。

(2)将检测报告送交给就诊医生,由医生向患者进行解释和反馈。

5.结果确认(1)患者收到检测报告后,可自行查询和确认结果。

(2)如患者对结果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解释,可向医生咨询。

六、患者检测管理的责任1.医疗机构应明确检测工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保证检测工作有序进行。

XX医院查对与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XX医院查对与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XX医院
查对与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项目
检查日期
评价内容
检查人
检查对象
医 嘱 查
医嘱查对内容和方法:本班查治疗当日,主 班查前一天大、小夜班,夜班查全天 所有查对均应包括电子医嘱(长期医嘱、临卡及各种警
示标识
总合格率
合计 总数 合格数 合格率
注:1.不涉及该项目,在“栏”内用“NA”表示。2.合格率=抽样样本合格数/抽查总样本数×100%。3.样本量:如果“抽查患者”:科室患者数小于50人,则抽查10名患者;如果科室患者数在 51-80人之间,则抽查15名患者;如果科室患者数>80人,则抽查20名患者。如果“抽查护士”:科室护士数<15人,则抽查5名护士;如果科室护士数≥15人,则抽查10名护士。"

护理各项评估规范及要求

护理各项评估规范及要求

XX医院护理各项评估规范及要求一、跌倒坠床评估1)首次评估总分<4分,暂不做持续评估;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出现危险因素时,需及时进行再次评估。

2)评估总分≥4分,提示患者有跌倒/坠床的高度危险,需持续进行评估,每周至少两次(病情稳定、住院时间超过15天者可每周评估一次),若连续评估3次分数均<4分,即可不再继续评估。

(4)护士长或责任组长在查房时评估审核管床护士对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及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二、压疮风险评估(一)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各病房对所有新入或转入的患者须按照Braden 评分表认真做好压疮风险评估。

1、首次Braden评分>12分,暂不做持续评估记录。

2、Braden评分≤12分,提示患者有发生压疮的高度危险,需持续进行评估,每周至少两次(病情稳定、住院时间超过15天者可每周评估记录一次),若连续评估3次Braden评分均>12分,即可不再做继续评估记录。

3、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出现新的危险因素时,需及时进行再次评估并记录。

(二)根据压疮风险评估识别出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预防压疮发生。

1、Braden评分在16-22分患者,须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压疮发生2、Braden评分≤13-15分的压疮中危患者,床旁悬挂警示标识,加强交接班。

3、Braden评分≤12分的压疮高危患者,床旁悬挂警示标识,加强交接班。

4、Braden评分≤10分的压疮高危患者,填写难免性压疮申报表,按流程上报。

必要时可申请院内护理会诊。

三、难免性压疮申报(一)患者入院时均应进行压疮风险评估,重点加强对卧床、手术时间>4小时、低蛋白水肿、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意识障碍、躯体移动障碍等患者的筛查,及时发现压疮高危患者,凡符合难免性压疮申报条件的于24小时内请护士长会诊,会诊确认后24小时内书面报告护理部(节假日报告护理总值班)。

(二)申报条件:申报难免性压疮患者须同时满足必备条件和2项及以上的其他条件。

内科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内科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内科患者评估管理制度一、患者评估管理制度的概述内科疾病是指发病部位在内脏器官,不包括外科、妇科、儿科等分支学科。

内科患者评估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提高内科患者的诊疗效果和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规范内科患者评估的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估管理体系,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

患者评估管理制度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之一,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患者评估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误诊误治,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二、内科患者评估管理制度的内容1. 内科患者评估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内科患者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诊断患者的疾病情况,为其提供科学准确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提高诊疗效果和服务质量。

内科患者评估的意义在于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2. 内科患者评估的范围和对象:内科患者评估的范围包括内科病房、门诊、急诊、急救中心等各个环节,涉及各类内科疾病的患者。

内科患者评估的对象是接受内科诊疗的患者,需要经过科学系统的评估,确定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3. 内科患者评估的内容和流程:内科患者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信息,通过一系列的评估工作,确定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内科患者评估的流程主要包括患者接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评估、治疗方案制定、病程观察等多个环节,需要医护人员根据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评估的全面准确。

4. 内科患者评估的方法和标准:内科患者评估的方法包括问诊、观察、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内科患者评估的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内科疾病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 内科患者评估的记录和报告:内科患者评估的记录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依据,需要医护人员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及时记录患者的评估信息,保障患者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医疗评估机构服务管理制度

医疗评估机构服务管理制度

医疗评估机构服务管理制度一、总则医疗评估机构服务管理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疗评估机构的服务管理行为,加强对医疗评估机构的监督管理,保障服务质量和患者权益,促进医疗评估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的医疗评估机构,包括公立医疗评估机构、私立医疗评估机构等。

三、服务管理机构医疗评估机构的服务管理由相关部门负责,主要包括医疗评估机构管理部门和医疗评估机构服务管理人员。

医疗评估机构的管理部门负责医疗评估机构的组织管理、服务质量监督和评估、患者权益保护等工作。

医疗评估机构服务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医疗评估机构具体服务的管理工作,包括服务流程的规范、服务质量的监督、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等工作。

四、服务管理制度1. 服务流程的规范医疗评估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服务流程,明确服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并严格执行。

服务流程包括患者预约、接诊、评估、报告生成、结果反馈等环节,要求服务人员在每一环节都严格遵循规范操作程序,确保服务质量。

2. 服务质量的监督医疗评估机构应当建立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监督包括对医疗评估过程的监督和对服务结果的监督。

3. 服务结果的反馈医疗评估机构应当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结果反馈,包括评估结果、相关建议等信息。

对于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医疗评估机构应当及时进行回复和处理。

4. 患者权益的保护医疗评估机构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包括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等。

5. 宣传和教育医疗评估机构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医疗评估知识,引导患者正确使用医疗评估服务,并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六、服务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制定服务指南和操作规范。

2. 对医疗评估服务进行定期的内部和外部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3. 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4. 依法依规进行本单位的业务活动,保证服务的合法合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定义
患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医技部门辅助检查等途径,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 患者评估范围
包括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有创诊疗操作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发生变化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临近出院患者等。

3 执行人员及职责
3.1 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或是经医院授权的其它岗位卫生技术人
员。

3.2 执行人员职责:
a 在科主任指导下,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在护
士长指导下,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查体、提出护理诊断、书写护理评估单和交
班报告。

b 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
行病情评估。

c 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d 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
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

e 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
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4 评估资料的保存患者病情评估资料归入住院病历管理。

管床医师应随时将评估结果告知
患者、代理人和(或)授权委托人,并在医患沟通书中双方签字为证。

5 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5.1 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5.2 包括评估项目、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

5.3 入院时评估:
a 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首诊医师对患者的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并填写《患者病情
评估表》。

b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生命体征等一般情况。

c 从病情急、危、轻、重、缓、全身情况、心理状况等进行正确的评估,做出正
确的诊断,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d 若无法作出正确的评估,可请上级医师或相关医护人员作出再评估。

e 对危急重症患者必须在入院时立即完成评估,并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医疗文书。

5.4 住院患者再评估:
对于住院医师完成的病历,应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在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
再评估,补充或修改诊断及诊疗计划,评估内容记入上级医师首次查房记录中。

5.5 手术前评估:
对于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术者参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并
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

5.6 有创操作前评估:
a 进行有创操作前,操作者应对患者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身份、生命体
征、操作部位、心理状况等;
b 有创操作中应随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
c 评估内容记入病程记录中。

5.7 病情变化时评估:
a 管床医师在患者住院期间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对病情进行评估,发生病重、病
危等情况时,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

必要时
报告医务科,经医务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会诊后做出综合评估。

b 评估内容记入病程记录中。

5.8 特殊情况时评估:
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
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
原因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记入病程记录中。

5.9 出院前评估:
出院前应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
况、生命体征、检验指标、心理状态、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
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评估内容记入出院前一日病程记录中。

5.10 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
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6 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评估的程序
6.1 初次评估:
a 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并记录在《住院病人护理评估
表》,科室保存3个月。

b 主要内容包括:
1)生理状态;
2)心理状态;
3)营养状况;
4)自理能力;
5)患者安全;
6)文化程度;
7)主诉;
8)疼痛评分;
9)既往史、过敏史。

c 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治疗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并提供必要的教育及帮助。

6.2 再次评估:
a 护士至少每天对危重、手术前一天、手术当天、术后三天内患者进行评估、记
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