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PPT 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人教版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课件
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实现对国家的领导, 确保国家的社会主义方向。
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团结与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既体现民主又实行专政,对 人民内部的各方面实行广泛的民主,同时 依法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 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整合力。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家的领导。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指人民 当家作主,通过民主的 方式实现对国家的治理
。
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
的基本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当家作主
工人阶级的领导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 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我国公民必须遵守国家的宪法和 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 利益。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我国公民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 义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 贡献。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及原则
广泛性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涵盖了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个领域,义务也涉及多个方面。
平等性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法律 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个人和组织都
01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 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PPT课件
04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和措施
加强制度建设
总结词
制度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需要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的科 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详细描述
加强制度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优化政府机构 设置和职能配置、完善决策机制和程序、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等。这些措施能够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腐败问题
法治建设滞后
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执法不严、司法 不公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法治权 威的树立。
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领域仍然存在, 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治理效率。
经济方面的问题
01
02
03
经济发展不平衡
地区间、城乡间经济发展 差距较大,影响社会稳定 和全面小康的实现。
产业结构不合理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 浪费问题突出,新兴产业 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 不足。
平,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治理效率和透明度等方面的措施来提升治理能力。
05
案例分析
国外案例分析
美国
美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注重法治建设,通过一系列 法律和制度安排,实现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有效协调。例 如,其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制度,有效地制约了权力 ,保障了公平正义。
英国
英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推行了“共识政治”模式 ,强调政府与社会、公民的协商和合作,促进了社会和谐与 稳定。例如,其社区发展计划,鼓励公民参与社区事务,提 高了公民的归属感和参与度。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资源 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生态 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 盾突出。
社会方面的问题
社会公平正义缺失
2024年统编版全面依法治国课件pptx
基本人权原则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自由,体现了人权
保障的精神。
法治原则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法治 原则,要求国家机关和 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
法律。
权力制约原则
宪法对国家权力进行了 合理的配置和制约,防
止权力滥用。
宪法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 依法治国必须依据宪法进行。
依法治国是宪法的实施和保障, 通过依法治国实现宪法的价值和
意义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有利于加强和改 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进一步扩大 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05
坚持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 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
人的干涉。
司法公开原则
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 案件外,司法机关的办案过程 和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 社会监督。
司法公正原则
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时,必须 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 准绳,不偏不倚、不枉不纵。
司法效率原则
司法机关在保障公正的前提下 ,应当提高办案效率,及时审 结案件,减少当事人的诉累。
02
宪法与依法治国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 律效力。
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为 依法治国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规范和制 度保障。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基本原 则和基本权利,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宪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 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
人。
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论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内容摘要】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决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认清人民主体地位的含义,并从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制监督等方面来体现和保障人民主体地位,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人民依法治国法治国家主体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1999年宪法修正案写入宪法被正式确立,反映了新时期党和国家治国理念的更新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的加速,是我国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和社会大众已经普遍而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完善法律制度,树立宪法和法律的崇高权威,并将其作为治理国家的依据和准绳,才能彻底摆脱几千年来的人治模式,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然而,我们在关注法治国家中法的工具性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人民在法治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人民往往仅被当做被治理的对象,这是引发诸多社会矛盾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一、人民主体地位的含义(一)从我国的国家性质上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民主的基本含义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由此,人民在我国的主体地位在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得到确立。
(二)从依法治国的表述上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这是依法治国的科学、完整的表述。
从此不难理解,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而不是被“治”的对象或者“被管理者”。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课件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加强党内法规的 立、改、废、释工作,形成完善的党 内法规体系,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 度保障。
强化党内法规的执行和监督。建立健 全党内法规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党 内法规得到有效执行,维护党内法规 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加强党内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多种 形式加强党内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 党员干部的法规意识,营造尊法学法 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严格执法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 为,提高执法效率和公信力,保
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弘扬法治精神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形成尊法学法守 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 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 、自我管理。
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宪法法律至上
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任何组织和 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法律,不得有超越 宪法法律的特权。
权力制约和监督
国家权力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防止权 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司法公正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保障公民 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依法行政
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严格依法 行政,不得滥用行政权力。
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
提高法治专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其职业保障和职业发展。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完善诉讼制度
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 、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明确各自职 责权限和工作程序。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确保侦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 起法律的检验。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 则,严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审 查、运用证据,完善证人、鉴定人出 庭制度,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 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 定性作用。
【统编版】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PPT完美课件1
【 统 编 版 】 治国理 政的基 本方式 PPT完美 课件1
【 统 编 版 】 治国理 政的基 本方式 PPT完美 课件1
知识问答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1)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 统 编 版 】 治国理 政的基 本方式 PPT完美 课件1
目录标题
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 统 编 版 】 治国理 政的基 本方式 PPT完美 课件1
【 统 编 版 】 治国理 政的基 本方式 PPT完美 课件1
知识问答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有哪些?
(1)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P74课首】 (2)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
(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 规范
【 统 编 版 】 治国理 政的基 本方式 PPT完美 课件1
【 统 编 版 】 治国理 政的基 本方式 PPT完美 课件1
知识问答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知识问答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7、怎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 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 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 特权。 (2)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 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 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4、法是怎样调整社会关系的?
(1)规定权利和义务 (2)有利于统治阶级 (3)我国,三个原则
《全面依法治国》PPT统编版课件(2024)
探索
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各地政府积极探索创新,如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 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等,不断完善依法行政的体制机制。同时,加强法治宣传 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2024/1/30
14
04
司法公正与依法治国
2024/1/30
15
司法公正的含义与意义
2024/1/30
含义
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必须严格、公正 、不偏不倚地依法裁判,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和公平正义的 维护。
2024/1/30
含义
政府依法行政是指政府机关在行 使行政权力时,必须依据法律法 规的规定,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 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意义
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 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
12
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合法行政原则
政府行为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 行,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法治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法治经验,推动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6
THANK YOU
感谢观看
2024/1/30
27
2024/1/30
宪法的监督制度包括违宪审查制度、宪 法解释制度和宪法诉讼制度等,旨在保
障宪法的有效实施。
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 员会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各级人民法 院和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 审判权和检察权,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
。
10
03
政府依法行政
2024/1/30
11
政府依法行政的含义与意义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审判效率和 质量,促进司法公正和透明。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课件
3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相互 理解、相互尊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精 神支撑。
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
提出中国方案,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
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更 加完善。
• 促进作用:法治还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制定和实施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法律和政策,可以推动经 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深入发展;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 福感。
02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hapter
宪法地位与功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 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和社 会创造力。
推进权力清单制度
明确政府各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接受社会监 督。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01
02
03
完善决策机制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 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 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重 大行政决策程序。
推进决策公开
及时整改。
B
C
D
监督执纪问责
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运用监督执纪 “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 化监督执纪问责力度。
派驻机构
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强化派驻机构的监 督职能,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 势。
06
拓展国际视野,参与全球治理 体系变革
Chapter
国际法治合作与交流机制
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 织的法治合作
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十论PPT
——2014年10月23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 要 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 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 能走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
——2014年10月20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 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 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 要 坚持依法执政、 各级政府 要 坚持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各有侧重、相 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 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要 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
坚持全面推进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形成法律,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正确方向。 ——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法是党的主 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 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党和法、党的
坚持加强 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全面依法治国决不是 要 削弱党的领导, 而是 要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党 的执政地位。必须坚持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健全 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
依法治国(共43张PPT)pptx
依法治国(共43张PPT)pptxcontents •依法治国概述•依法治国基本原则•依法治国核心要素•依法治国实践探索•依法治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依法治国未来展望目录依法治国概述定义与内涵依法治国的定义依法治国的内涵历史发展与现状历史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进法治建设。
从1954年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再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任务,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现状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重要性与意义重要性意义依法治国基本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宪法至上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政府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不得滥用权力,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政府机关必须依法接受监督,对其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政府机关必须依法设立,职权法定,越权无效。
依法行政原则司法独立原则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司法机关应当接受社会监督,保障当事人的合法依法治国核心要素科学立法立法先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提高立法质量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立法与改革相衔接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严格执法推进依法行政01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02完善行政执法程序03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依法治国实践探索完善法律体系01提高立法质量02推进立法创新03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执法监督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公开强化司法监督普法实践与成效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依法治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法律体系不完善问题及对策问题对策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体系,及时修订和废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可预测性。
《依法治国》PPT课件(2024)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 权和检察权。
2024/1/26
完善司法公开制度,加强司法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15
保障公民权利
完善人权保障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建立健全公民权利救济机制,为公民提 供有效的权利救济途径。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建立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 制,提高政府公信力,营 造良好政商关系。
24
06
依法治国与社会治理
2024/1/26
25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2024/1/26
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群众参与 社会治理的权利。
推进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2024/1/26
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的领导职责,把法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 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18
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的基本方式
完善党领导立法的 工作机制
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 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 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提高立法 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建立健全网络空间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网络 空间执法力度,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和安全。
加强网络信息内容治理
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监管和治理工作,打击网 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传播行为,维护网络信息 安全和清朗网络空间。
2024/1/26
28
07
依法治国的挑战与前景
2024/1/26
29
当前依法治国面临的挑战
7.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PPT-2021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23张)
多道德问题也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问题。不过,从规范作用 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想要挟秦王归还秦侵占的各国土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死秦王,造成秦国内部的混乱。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1)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 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 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 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探究与分享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和歧视。没有正当理由给予 优待,即为特权;没有正当理由加以限制或增加负担,即为歧视。
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针对特定群体,应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 如法律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
除上图所列法律外,我国还有哪些针对特定群体的优待和保护的法律? 这些给予特殊优待和保护的法律是如何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2)目的: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 过后部分(从“秦将王翦破赵”到“愿足下更虑之”)行刺的缘起 据史料记载,说服秦伯的初定人选是佚之狐,佚之狐也未必不能劝退秦师。但他为什么自己不去而举荐了烛之武呢?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 (六)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
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 的牢
统编版教材全面依法治国优秀PPT课件2
治。
1.由“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到“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制”与“法治”一字之差,说明我国
() A.法制建设已由立法为主进入立法与执法并重阶段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果丰硕 C.已完全做到了有法必依和违法必究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相当完备
A [本题考查了我国的法制建设。“法制”与“法治”一字之 差,说明我国的法制建设已由立法为主进入立法与执法并重的阶段, A 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C、D 观点太绝对。]
因此,“良法善治必”意味须着法坚治既持要与一人类手社会抓文明法进步治的方、向相一符合手,也抓要切德实体治现一,国的大国情力与特弘色。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
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理解: 坚持依法治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 除上图所列法律外,我国还有哪些针对特定群体的优待和保护的法律? 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4)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依法审判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法院。
(2)要求 (4)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依法审判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法院。
(1)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一国的法治体系总要与该国的国体、政体相适应,规定并反映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等,从而具有显著的“个性”。
本
课
小 结
为什么坚持
依法治国
决定因素
地位
怎么样坚持 依法治国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1)原因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 根本政治制度。 (2)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复习课人教版高一年级思想政治随堂PPT学习
我国社会 主义民主 政治伟大 实践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 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拓 展 探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2019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对示范创建活动的指导,杜 绝形式主义,务求实效;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和各 方面,履行决策法定程序,增强公众参与实效,坚持合法性审查,防控 决策风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规范的程序、科学的决策维护重大 公共利益、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立法工作为什么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
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立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立法围绕党中 央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所盼所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③立法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能够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C.①③ D.②④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要求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
境保护、社会治安等重点领域执法工作,提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
法水平等。这要求我国政府( C )
①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②把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③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履行职责
④完善法律制度,规范行政行为
A.①②
B.①④
全民守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民守法的内涵 推进全民守法
科学立法是全面
严格执法是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的
推进依法治国的
前提
1
2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7.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PPT(32张)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p80下-2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地位) (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 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作用)
中央:党章、准则、条例
+
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制度
重要依据 有力保障
35331关键词巧记,深入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科学内涵
3个一
一个前提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一个制度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一个理论 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道路
(性质和方向)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备的法律制度。
2、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材料
2020年3月1日出版的《求是》刊发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文
章《为赢得疫情防控胜利提供法治保障和服务》。 ①佚之狐的话对刻划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文章第二部分围绕“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展开论述。 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
新时代我国法治 建设的指导方针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怎么办p81上-1
总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 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 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这是因为:
1、根据宪法规定,我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既是我国国体和政体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目标的根本途径。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宗旨就是全面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目标。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根本要求
•人民群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创造主体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充分发挥首创精神,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宽广,理论体系越来越 丰富,制度越来越完善
1 2 3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贯彻落实人民的主地位
衣
食 人民群众 住
行
• 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引起的, 但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必须靠人民群众的 社会革命,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历史 上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际上都是人民群众自 己起来摧毁旧制度的斗争。
•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本质体现
1.党的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 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 亡
小结
•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
•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 • 2、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 3、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 先锋模范作用
(二)坚持依法治国
• 1、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2、加强制约和监督机制同时实现透明机制
在新时代坚持人民最高位置 ——主体地位
1 2 3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贯彻落实人民的主体地位
小结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历 史观的根本内容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也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 事业,决定历史发 展的是“行动着的 群众 ”
• 3、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 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 2 3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贯彻落实人民的主体地位
小结
坚持人民最高位置 —主体地位
总之, 人民群 众是历 史的创 造 者、社 会变革 的推动 者、是 我 们国家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