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2016年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改善和维护自然环境的过程。
这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水和空气质量以及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环境保护还包括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例如防止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或水污染导致传染病。
保护环境的努力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实现,包括立法、政策制定、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等。
在国际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是负责协调国际环境保护活动的机构。
在各国,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特定的环境保护机构负责环境保护工作。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增加,保护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类活动可能导致气候变化、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和其他负面影响。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我们可以减少这些影响,并为未来的生命和地球提供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环境。
环境保护概论
华北电力大学2016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71
科目名称:环境保护概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认识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环境保护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并具有综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1.基本概念
环境及类型、环境要素及特点、环境污染及分类、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及组成、生态平衡及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及基本原则、环境监测、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BOD)、高锰酸盐指数、生物种群、、城市垃圾、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及分类、清洁生产、环境标准。
2.基本理论
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发展方向;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及根源;我国环境现状及对策;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及原因;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环境保护的意义;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环境与发展的相互关系;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结合实例说清洁生产的环境意义;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3.综合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从技术角度以及政策法规分析解决某一环境问题,例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温室效应问题等等;以及对现行环境政策、法律法规的认识理解等等。
三、考试的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概论1.1.1 什么是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1.1.2 环境问题的表现1.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2.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特点:意外、被忽视、潜在1.1.3 我国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日益严重2.水污染突出3.垃圾围城十分普遍4.噪声污染普遍超标5.沙漠化不断扩大6.水土流失难以遏制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8.耕地逐年减少9.水资源呈现短缺10森林资源供不应求1.1.4 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及其原因1、人多资源少2、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3、不合理的工业企业布局4、经济落后及资金短缺5、文化科技落后1.1.5 当代世界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9、海洋污染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1.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产生的保温作用。
现状及趋势:温室效应逐渐加剧,地球温度不断升高;20世纪气温上升了0.3-0.6℃;30年后还要上升1.5-4.5℃(预测)原因:CO2浓度平衡失调。
主要危害:气候异常、物种灭绝、海平面上升(海平面升高6cm/10Y)2.臭氧层破坏臭氧(O3)层:地球的保护层。
破坏原因是人类广泛使用和释放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现状及趋势:1985年人类在南极上空首次观察到“臭氧空洞”,随后在北极上空也观察到了。
主要危害: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会损害人和动物的免疫系统,诱发皮肤癌和白内障,破坏地球生态系统。
3.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灭绝5万物种/年,平均140个/天4.酸雨蔓延造成降水pH<5.6统称为酸雨主要危害:1、水体和土壤酸化,动植物死亡,腐蚀建筑物、铁路和桥梁等设施2、我国因酸雨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100多亿元人民币。
5.森林锐减全球9万Km2/10Y森林消失(占全球森林资源的2.4%)土地荒漠化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大气污染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硫化物和氮氧化物高达3000万吨水体污染全世界约40%河流受到严重的污染。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的关系,环境变化规律及环境保护知识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程。
开设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范围及其危害;了解环境保护的内容和基本任务;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环保意识。
我国第一次环保会议所确定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第一章环境概论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论(一)概念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社会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二)分类1、按主体来分:以人为主体;以生物为主体2、按范围大小来分: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城市环境、农村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星球环境3、按环境要素来分: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社会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旅游环境等)二、环境要素(一)概念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
(二)特点1、最小限制律2、等值性3、环境的整体大于环境诸要素的个体之和4、环境诸要素具有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和互相制约的特点三、环境系统(一)概念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及其关系的总和称为环境系统。
(二)环境系统和生态系统两个概念的主要区别前者着眼于环境整体,而后者则着眼于生物彼此之间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系统从地球形成以后就存在,而生态系统是生物出现后的环境系统,人类生态系统是人类出现后的环境系统。
四、环境质量(一)概念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二)环境质量的价值1、人类健康生存的需要2、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3、人类生活条件改善和提高的需要4、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可以将环境质量的价值至少概括为:“健康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四种价值。
五、环境保护(一)概念所谓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健康地发展,使环境更好地适应人类的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生物的生存。
环境保护概论pdf
环境保护概论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原则:在环境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环境预测和预警,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 综合治理原则: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复杂性,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3. 科学发展原则: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环境污染的来源与危害环境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工业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农业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等的使用;生活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污水等。
这些污染源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这些法律法规也规定了企业和个人的环保责任和义务,对于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
这些技术与方法包括废水处理技术、废气处理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环保产业发展与政策环保产业是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环保产业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市场准入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环保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七、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环境保护概论》通识教育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这就要求学生对环境污染、治理、修复等各方面的知识都有很好的了解。
《环境保护概论》是我校在国家倡导建设美丽中国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让绿色教育的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课程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拓展知识面与提高素质相结合、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将环境保护作为己任。
1《环境保护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环境保护概论》作为我校的通识教育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具有环保宣传意识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大学生和国家公民,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课。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该门课在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取得的教学效果与我们的预期还有一定差距。
1.1《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章节过多、内容明显的专业化环境保护概论相关的权威教材颇多,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众多教材中优中选优,选出最适合作为通识教育课的教材,也可以将几本优秀的教材整合成授课资料讲授给学生。
环境保护概论的教材章节通常有十几章,涉及知识面很广,内容繁杂、分散。
如果要求面面俱到,对于仅仅24~30学时的上课时长是不够的,而且发现近年来出版的相关教材内容明显的知识化、相对专业化并侧重于应用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潜意识的价值取向还是偏向知识领域,而我们设置通识教育课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知识的普通大众,而并非环境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甚至是学者、专家。
1.2学生兴趣不浓,出勤率较低由于《环境保护概论》是通识教育课程,最终考核形式是开卷考试,使得部分学生在课程初期就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而且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侧重专业化、内容繁杂,所以,很多教师在这种学时短、内容多的情况下,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上课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上课玩手机、睡觉、旷课等情况。
环境保护概论的课程简介
《环境保护概论》的课程简介(一)《环境保护概论》的课程性质:《环境保护概论》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开设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的专门科学技术知识外,对环境、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环境经济等知识有一概貌性了解,进一步认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危害,掌握环境质量变化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基本观点来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对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个全面清醒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二)《环境保护概论》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问题的产生演变过程及我国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明确环境科学的特点,人口、粮食、能源等问题的现状,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掌握生态学基本知识,了解大气、水体、土壤、噪声及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问题。
(三)《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总学时数为36学时,讲授课程22学时(学生讨论汇报),实验课学时数11学时,计划安排参观相关企业等实习学时数3学时,具体分配如下表: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建议: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环境保护相关的理论知识系统地阐述清楚,力求讲深、讲透。
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节省板书时间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提倡研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以课堂讨论、提问答疑,文献查阅与课外阅读等多种方式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考核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是环境污染问题的相关理论知识。
考试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理解、了解。
试卷:(1)按照本课程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开卷考试。
(2)试卷一律用计算机打印,而且按照学校统一的格式,自己校样后交教研室校对,核对无误后交系里统一印制。
(3)考试结束及评定成绩后,试卷交系教务秘书存档。
成绩评定:(1)成绩评定严格按平时占30%(包括平时成绩+研究性环保小论文);期终成绩占70%。
环境保护概论(名词解释)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环境围绕人们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有原生自然环境和次生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长期生存发展的社会劳动中所形成的,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设施和社会结构。
3.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4.环境污染:污染物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迁移、扩散和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5.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由无机环境与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4部分组成。
6.林德曼能量传输1/10定律: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从绿色植物开始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后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约为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其余90%的能量因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而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小部分未被利用。
7.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持的一种平衡状态。
8.生态阈值: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总是有限的,外部冲击或者内部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可能遭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值.9.生物监测:是指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
10.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11.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12.土地资源:指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土地。
13.生物多样性: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4.矿产资源:主要指埋藏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有用矿物或元素,其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产,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问题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八大公害事件
(3) 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下旬,美国的宾夕法尼亚 州多诺拉城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 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 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 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环境问题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八大公害事件 (4) 伦敦烟雾事件
核电站反应堆元件受损,放射性裂变物质 泄漏,使周围50英里以内约200万人口处在 极度不安之中,人们停工停课,纷纷撤离, 一片混乱。
• 3〕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 1984年11月,墨西哥城郊石油公司液
化气站54座气储罐几乎全部爆炸起火,对 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死亡上千人,50 万居民逃难。
• 4〕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 1984年12月,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
• 在20世纪,世界上还发生了多种突发性的 污染事故,其中最闻名的"六大污染事故"是:
• 1〕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 1976年7月意大利塞维索一家化工厂爆
炸,剧毒化学品二恶英扩散,使许多人中 毒。事隔多年后,当地居民的畸形儿出生 率大为增加。
• 2〕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 1979年3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
• 6〕德国莱茵河污染事故 1986年11月,瑞士巴塞尔桑多兹化学
公司的仓库起火,大量有毒化学品随灭火
用水流进莱茵河,使靠近事故地段河流生 物绝迹,成为死河。100英里处鳗鱼和大多 数鱼类死亡,300英里处的井水不能饮用,
德国和荷兰居民被迫定量供水,使几十年 德国为治理莱茵河投资的210亿美元付诸东 流。
洛杉矶烟雾事 件 水俣事件
富山事件
四日事件
米糠油事件
公害污染物 地点
时间
《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目录《环境保护概论》部分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生态学基础 (9)第三章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17)第四章环境与人体健康 (22)第五章大气污染及防治 (26)第六章水体污染及防治 (35)第七章土壤污染及防治 (42)第八章固体废物污染及防治 (49)第九章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54)第十章环境管理 (59)《环境监测》部分第一章绪论 (66)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69)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 (75)第四章固废和土壤监测 (80)第十章噪声监测 (82)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自然环境:环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3、聚落环境:人类进行聚居生活的场所。
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生存环境。
4、人工环境: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5、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6、环境容量:是指一个特定的环境或一个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7、环境自净:正常情况下,受污染的环境,经一些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都具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称此能力为环境的自净作用。
8、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
9、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10、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1、A2、B3、B4、D5、A6、B7、B8、C9、A 10、C11、A 12、A 13、D 14、C 15、B16、B 17、A 18、D 19、D 20、A三、简答题1、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环境保护概论教案
环境保护概论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环境保护,并理解其重要性和紧迫性;2.了解环境问题的起源和发展;3.了解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4.掌握一些个人和社会层面的环境保护措施;5.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概念和意义;2.环境问题的起源和发展;3.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4.个人和社会层面的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老师简述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环境保护这个词?你们对环境保护有什么了解和认识?二、讲授环境保护概念和意义(10分钟)1.环境保护的定义:环境保护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以便使之适应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维护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活动。
2.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环境变差会引发气候变化、物种灭绝、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健康。
三、讲授环境问题的起源和发展(20分钟)1.环境问题的起源:人类活动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环境破坏。
例如,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排放等。
2.环境问题的发展:环境问题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就开始涌现,近几十年来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现象的出现,使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
四、讲授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25分钟)1.环境保护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原则、治理原则、合作原则。
2.环境保护的方法:减少和回收废物、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生态城市、推广环保科技等。
五、探讨个人和社会层面的环境保护措施(30分钟)1.个人层面的环境保护措施: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少开私家车等。
2.社会层面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环境监管、制定环境法律法规、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等。
六、总结与延伸(5分钟)1.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问题的起源和发展,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个人和社会层面的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概论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
习题:
1、下面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A. 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生态演替 D.信息传递
2、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A. 城市内物种的比例严重失调 B.物质流和能量流强度大
C. 分解者进行异地分解
D.人工因素占主导地位
3、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A. 结构上的标志 B.功能上的标志
第一章 绪论
5、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什么? A. 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
6、环境公害事件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 。
A. 影响范围大
B.有公害疾病出现
C.大量人员伤亡 D.形成时间较长 E.影响时间长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概论
1、什么是环境? 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 人类的生存环境。
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星际环境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环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 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 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2、环境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从人类诞生开始就存在着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就出现了环 境问题。从古至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也在发展变 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章 绪论
3、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哪几类? A.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 B.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C.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 D.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环境保护》是全校性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是为应对我国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严峻生态和环境危机问题,配合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策,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与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能够认识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提高环境意识,了解环境管理法规,了解环境污染防治的方法。
在自己专业领域自觉渗透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基本要求:1.熟悉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了解人口增长、工业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2.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
3.熟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内涵、特征,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创新;了解国内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些做法。
4.了解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懂得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基本理念。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环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依赖自然环境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又是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者,通过社会性生产活动来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广义环境的哲学定义:环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
作为一个广泛使用的名词,它的含义是极为丰富的(交通环境、投资环境、社会环境、教学环境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的分类:根据影响人群生活生产活动的因素,环境的构成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1.自然环境定义: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是人们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1)物质: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等;(2)能量:气温、阳光、引力、磁力等;(3)自然现象:地壳运动、太阳稳定性、水循环等。
自然保护概论答案
第1周1.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既能满足人类目前的需要,又不对子后代造成危害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东京宣言》)提出的。
3.近年来,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在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助推下气候变化有:一些地区可能变得更暖、一些地区可能冷暖变化不明显、一些地区可能变冷4.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氮的各种氧化物、含氯氟烃和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比例最高,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最大。
对5.科学家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出现的影响和危害有:海平面上升、影响农业和生态、加剧其他气候灾害、影响人类健康6.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中,农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部门,所有农作物将造成减产。
错7.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指出,目前三大全球问题为:森林锐减与气候变化、恐怖主义。
错8.臭氧层是地表生物的“保护伞”,臭氧对太阳的紫外辐射有很强的吸收作用,有效地阻挡了对地表生物有伤害作用的(短波紫外线)。
9.森林锐减直接或间接导致以下哪些生态危机:(土地严重荒漠化、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动植物物种灭绝)。
10.我国是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包括(土地退化、生物群落退化、气候异常、水文状况的恶化)等。
11.中国古代也有自然保护的思想,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正是当时这种朴素自然保护思想的体现。
对12.我国的现代自然保护事业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建设自然保护区为重要标志,与国际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影响也有密切关系。
13.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总面积294.9万平方公里。
已经成为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首推:(黄河流域)14.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现有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15.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淡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大。
全校任选课环境保护概论第一章
•第一 章
第四节
四、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
1.人类应以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发展。 2.要把环境与发展视为一个相容而又不可分离的整体,制 定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律。
3.发展科学技术、改革生产方式和能源结构。 4.以不损害环境为前提,控制适度的消费规模和工业发展 的生产规模。
5.从环境与发展最佳相容性出发,确定管理目标的优先次 序。
环境问题分布图
•2023/5/28
地球上的沙漠
风沙肆虐下的北京
•好
•好
•好
•算一算地球一天的污染帐
地球上城市居民约有70%( 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 每天至少有800人因此过早死亡 。每天有1.5万人死于饮用污染 的水,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工 业、各种喷雾罐、冰箱、空调 机等每天把1500多吨氯氟烃排 入大气层,它们是造成臭氧层 空洞的罪魁祸首。每天进入大 气层的二氧化碳为5600万吨, “温室效应”与此有关。每天有 5.5万公顷森林被毁,161 平方 公里土地荒漠化。每天有14万 辆新汽车驶上公路,各国400多 座核电站产生26吨核废料,还 有1.2万桶石油泻入海洋。
•第一 章
第三节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1. 产生
2. 发展
(1)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
(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3)全球性环境问题阶段(即,当代环境问题阶段)
核心: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大气环境问题)
(4)人类认识环境问题的里程碑
1972年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人类环境会议
6.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的管理。 7.发展绿色文明和生态文化。 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2016-4-11环境保护2
(2)联系蓝藻的生长规律和今年无锡地区的气候特点,试分析 5 月 初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原因。
降水少,引起水位降低,氮、磷浓度提高(必须答到氮、磷浓度提 高这个点);浓度偏高,蓝藻上浮时间提早,光照充足,蓝藻繁殖 和生长速度加快;吹偏南风的时间提早,使蓝藻提前聚集在处于 西北方向的无锡水域。
(3)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 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 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跟踪练习1 央视经济半小时在2015年6月份给出的数据是,太 湖每年蓝藻打捞时间都需要持续半年,每天打捞的蓝藻量达到2万6千 吨,消耗财政经费7 000万元左右。
材料一 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 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如图 甲)。太湖蓝藻往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 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思考
1、导致太湖出现这种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 质是什么? 2、这些污染物质从哪里来?
来自太湖流域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城市污水中的氮、 磷等植物营养素。
3、太湖富营养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它们使其水体生态系统恶化,水生物种减少,群落日 益简单,并影响了周边人民生活用水的质量。
4 新思维·随堂自测 2014年11月24日,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在京基喜来登酒 店沙滩附近海域出现大面积赤潮,海水呈较深的粉红色,绵延几百千 米长,几十米宽,沙滩浴场受到影响。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
招生专业与代码:083001环境科学,083002环境工程,085229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824环境保护概论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包含5小题,每个名词解释小题6分,共计30分。
)
1.生态平衡:
2. 化学需氧量(COD):
3. 环境容量:
4. 活性污泥:
5.环境影响评价:
二简答题(本大题包含5小题,每小题8分, 共计40分。
只需作简单回答即可,无需长篇大论)
1. 酸雨的成因和危害是什么?
2. 空气中灰尘可分为飘尘和降尘,这二种灰尘哪种更容易沉降下来?为什么?
3. 土壤环境污染特点是什么?
4. 水体污染的具体类别及对应的污染物?
5. 大气污染中的PM2.5是什么含义?
三单选题(本大题包含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
1. 根据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环境保护工作是指。
A 自然资源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
B 环境管理工作和环境评价体系的建立;
C 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法法律法规的建立;
D 治理“三废”污染及其资源化。
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
A B C D
E 隔
声
D 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9. 环境质量是环境科学的一项基本研究内容。
通过环境质量评价,可以掌握和了
解区域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为下列哪项内容实施,提供
可靠的科学依据。
A制定环境目标;B环境规划;C对区域环境污染进行总量控制;
D 制定环境法;
E 是A、B和C。
10. 环境法环境管理中的“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扩建和改建企业,治污
项目必须同主体工程:。
A同时审批、同时设计和同时施工;
B同时设计、同时评价和同时达标;
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
D同时评价、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
四综合题(本大题分为2个小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1.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对进厂污水处理后,若按照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B标准”进行排放。
(1)根据你所了解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要达到上述排放标准,应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技术?请绘制其水处理的工艺流程框图,并对其中的每一个
处理单元,作出简要说明。
(2)城镇污水处理达标后,你认为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深度处理技术或方法,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景观用水要求?
(3)若要求处理后的水执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如要求总磷浓度低于
0.5mg/L或甚至更低,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技术措施或方法,从而保证总磷达标?
2.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14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已经达到10.3万亿美元,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
思想,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更应该提倡“绿色GDP”,而不能一味地追求GDP。
请问:
(1)上述GDP的含义是什么?
(2)你认为GDP 与绿色GDP之间有什么区别?
(3)如何对传统的GDP进行修正,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考试科目:824环境保护概论共 3 页,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