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要点概括
(2) 纤维素性炎 纤维素性炎是指以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为特征的炎症。
1、 粘膜的纤维素性炎 发生时,在黏膜的表面,渗出的纤维 素、白细胞、坏死的粘膜组织和病原菌等,形成一层灰白 色的膜状物,称为假模,将此类炎症又称为假膜性炎。如 白喉、细菌性痢疾等。
(3) 玻璃样变性 1、玻璃性样变:是指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HE染色呈嗜伊红均质红 染的半透明状的蛋白质蓄积,又称透明变性。主要见于结缔组织、血管 壁及部分细胞内。 2、细胞内玻璃样变性: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中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 变性,形成Mallory小体。
2、 坏死 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
皮下和内脏等实质器官,如肺、肝、肾、脑等。
原因:脓肿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第2节 慢性炎症 慢性肉芽肿性炎 是指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特 殊类型的慢性炎症,又称特异性慢性炎症。 肉芽肿是指在某些致炎因子的作用下,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 细胞增生为主,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将结核病时结核结节中的多核巨细胞称为Langhans巨细胞) 第5章 肿瘤 一、 肿瘤的概念 肿瘤 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异常增值所形成的新生 物。 二、肿瘤的形态 肿瘤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软硬度)和数目等。 三、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肿瘤的分化:肿瘤的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表现出的余某种正常组织 的相似之处。 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之 间的差异。
(1) 皮肤创伤的愈合 1、 愈合的类型 根据损伤程度及有无感染,皮肤创伤愈合分为以
下两种类型。 (1) 一期愈合:特点:①伤口缺损少、创缘整齐,对合严密,
病理学基础--1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样变性。
肝细胞水肿
脂肪变性
概念:非脂肪细胞胞浆出现脂滴或实质细胞胞浆脂
滴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部位:最常见于肝脏,其次是心脏和肾脏。
原因:缺氧、感染、中毒、营养不良等。
肝脂肪变性
肉眼:肝肿大、软、黄、切面油腻感。
镜下:肝细胞肿大,核周大小不等空泡,将肝
细胞核挤向一边。
肝脂肪变性肉眼观
肝脂肪变性镜下观
正常组织
数量性萎缩
(2014专升本)
32.肾萎缩但肾脏体积增大的情况可见于 A.严重的肾积水 C.慢性肾盂肾炎 (2013专升本) 31.股骨骨折后长期石膏固定引起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 A.去神经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 B.失用性萎缩 D.营养不良性萎缩 B.慢性肾小球肾炎 D.原发性高血压晚期
(6)病理性色素沉积 (7)病理性钙化
细胞水肿
概念:细胞内水分和钠离子增多所致细胞肿胀
和功能下降,又称水变性。
部位:好发于心、肝、肾等实质器官。
原因:缺血、缺氧、感染、中毒等。
肉眼:器官肿大,颜色变淡,切面煮肉样无光泽。
镜下: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许多细小红染颗粒。
胞浆疏松透亮,胞体肿大似气球,称气球
坏死 不可逆损伤 损伤 可逆损伤 凋亡 变性
变性
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组织细胞受损伤
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细胞或细胞间质出
现异常物质,或其内原有正常物质的数量 异常增多,并伴有功能下降。
常见的可逆性损伤类型:
(1)细胞水肿
(4)淀粉样变性
(2)脂肪变性
(5)粘液样变性
(3)玻璃样变性
心肌脂肪变性 见于严重缺氧和中毒时。多位于左心室 内膜下乳头肌,亦称虎斑心。
《病理学基础》课后练习
《病理学基础》课后练习(总论)绪一、名词解释:病理学. 尸检. 活检. 细胞学检查二、填空:1.病理学的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认识疾病的—、病的,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依据。
2.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 、、论,疾病过程中以及疾和。
三、单项选择:1.下面有关病理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现代病理学可分为病理学(又叫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学科。
B.病理学(病理解剖学)偏重于疾病的功能代谢变化,病理生理学则侧重疾病的形态变化。
C.病理学以基础医学各学科为基础,为临床医学各学科提供重要的背景知识,在两者之间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D.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均很强的学科,是许多疾病特别是肿瘤的最后确诊手段。
2.有关细胞学检查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方法简便B.病人痛苦小C.结果准确,多数不需配合活检证实D.多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普查3.下列哪项不是病理学的研究方法A. 尸检B. 活检C. 动物实验D.X 线检查第一章疾病概论一、名词解释:健康. 疾病. 脑死亡二、填空题:1.当疾病状态下,患者出现的各种主观感觉的异常称为, 临床检查发现的疾病的一些客观表现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_________ 。
3.疾病的经过分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四期。
4.疾病转归期有三种结局即、、。
5.脑死亡的判断指标有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6.死亡传统上分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三期,临床死亡期的标志是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症状指疾病的客观表现,能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B. 体征是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C. 不同疾病可出现相同的症状体征,相同的疾病也可出现不同的症状体征D.相同的病理变化可发生在不同的疾病中,一种疾病只能有一种病理变化2.下列关于死亡的说法错误的是:A. 死亡是生命活动的终止B. 个体死亡时体内细胞同时死亡C. 死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D.病理性死亡远多于生理性死亡3.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是:A. 疾病发生的原因B. 疾病发生的条件C. 疾病发生的诱因D. 疾病的外因4.整体死亡的标志是A. 心跳停止B. 脑死亡C. 呼吸停止D. 脑电波处于零电位5.疾病发生发展的方向取决于A. 病因的数量和强度B. 诱因C. 机体的抵抗力D. 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6.下列哪项不符合完全康复的标准:A.致病因素已经消除B.疾病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C.劳动能力完全恢复D.机体通过代偿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7.病人濒死期的变化是:A. 脑干以上部位处于深度抑制状态B. 延髓处于深度抑制状态C. 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D. 小脑功能丧失8.仅在生物学死亡期出现的变化是:A. 心跳、呼吸停止B. 脑神经反射消失C. 所有组织细胞仍保持微弱的代谢活动D. 尸冷、尸僵、尸斑9.下列哪项不宜做为脑死亡的判断指标A.心跳停止B.自主呼吸停止C.脑神经反射消失D.瞳孔散大或固定10.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至出现最初症状前的阶段是A. 前驱期B. 潜伏期C. 症状明显期D. 转归期11.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A. 病因的数量与强度B. 存在的诱因和机体的抵抗力C. 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D. 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四、简答题:1 简述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一、名词解释:萎缩. 化生. 变性. 坏死. 坏疽. 机化二、填空题:1.肉芽组织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组成。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展开全文第一章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学习目标● 熟记肥大、萎缩、化生、变性、坏死、坏疽、机化、再生、肉芽组织的概念。
● 描绘出变性、坏死、肉芽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
● 举例说明常见化生的类型。
● 说出坏死、坏疽、创伤愈合、骨折愈合的类型。
● 比较干性坏疽与湿性坏疽之异同。
● 阐述坏死的结局。
● 简述影响再生的因素。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使各器官、组织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得以维持正常。
为了生存,机体往往靠自身的反应和各种调节机制来抵御损伤作用,如若损伤轻,细胞可自身调整,以适应改变了的环境(如肥大、增生、萎缩、化生);当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强度超过了细胞、组织的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内出现可复性损伤,表现为细胞内或组织中异常物质沉积(变性);损伤因素过重或可复性损伤因素持续存在,则可出现组织细胞的死亡(坏死)。
这些损伤可引起代谢和形态方面的改变并发生相应的功能变化,机体会通过修复,以保持新的平衡。
病案讨论病例摘要:男,65岁,患高血压二十多年,半年前开始双下肢发凉,发麻,走路时常出现阵发性疼痛,休息后缓解。
近一个月右足剧痛,感觉渐消失,足趾发黑渐坏死,左下肢逐渐变细,三天前生气后,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瘫,渐出现抽泣样呼吸。
今晨四时五分呼吸心跳停止。
尸检所见:老年男尸,心脏明显增大,重950g,左心室明显增厚,心腔扩张。
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有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
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有处管腔阻塞。
左股动脉及胫前动脉有不规则黄白色斑块。
右足趾变黑、坏死。
左下肢肌肉萎缩明显变细。
左大脑内囊有大片状出血。
讨论:1.有哪些病变?2.右足发黑坏死的原因是什么?3.左心室肥大、扩张及左下肢萎缩的原因是什么?4.死亡原因是什么?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A 肥大B 增生C 萎缩D 变性2.关于萎缩,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凡是比正常小的器官组织细胞均可称为萎缩B 萎缩组织细胞不消失C 细胞内线粒体变小,数目不减少D间质不减少,有时反而增生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化生A 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内出现肠上皮B 食管粘膜内出现灶状胃粘膜组织C 骨化性肌炎时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并可见骨组织D 慢性膀胱炎时可见移行上皮变为鳞状上皮4.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中,哪种损害最轻A 混浊肿胀B 水变性C 玻璃样小滴变性D 脂肪变性5.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特征是A 核分裂B 细胞核异型C 线粒体肿胀D 细胞核碎裂6.引起气性坏疽的常见原因是A 空气进入肌肉并且细菌感染B 真菌感染C 伤口合并腐败菌感染D 由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7.一期愈合的下列叙述中正确是A 创面大边缘不齐B 需多量肉芽组织填平伤口C 创面不洁易感染,炎症反应明显D 见于手术即时缝合的切口8.肉芽组织主要由下列哪项组成A 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B 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C 炎性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D 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9.下列组织中最易完全再生修复的是A 心肌组织B 骨组织C 神经组织D 上皮组织10.有一长期吸烟的病人,经常咳嗽,现以肺部感染入院,作痰涂片检查,发现脱落的气管粘膜上皮中有鳞状上皮,但细胞无异型性,此为A 气管粘膜上皮鳞状化生B 痰中混有食管上皮C 痰中混有口腔上皮D 气管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11.女,18岁,食欲不好,厌油腻,肝大,肝区疼痛,临床诊断急性普通性肝炎,此时患者肝出现病变为A 肝细胞气球样变B 肝细胞脂肪变C 肝细胞透明变D 肝细胞碎屑坏死12.有一患者长期饮酒,而后出现肝区疼痛,该病人肝脏的主要病变可能是哪一项A 肝细胞嗜酸性变B 肝细胞脂肪变性C 肝窦内皮增生D 肝细胞水样变性13.男,24岁,吸烟,近一年来右下肢行走后疼痛,休息后好转,出现间歇性跛行,近一月来、右脚拇趾变黑、皱缩,失去知觉,此种病变是A 液化性坏死B 固缩坏死C 干性坏疽D 湿性坏疽14.有一患者经常胃痛,钡透发现幽门区有一约37.5px的缺损,临床诊断为慢性胃溃疡,溃疡处镜下可能见到何种主要病变A 病变区有肉芽组织长入B 病变区有钙化C 病变区有骨化D 病变区有平滑肌增生(15-17题共用备选答案)A 干酪样坏死B 液化性坏死C 坏疽D 纤维素样坏死15.乙型脑炎16.恶性高血压病细小动脉17.淋巴结结核二、填空题1.组织器官在肥大时以细胞的_______为主,组织器官在增生时以细胞的_______为主。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一、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一)掌握萎缩的概念、原因和分类;理解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萎缩1.萎缩:是指正常发育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组织、器官没有发育或发育不良等则不属于萎缩的范畴。
)2.原因及类型:萎缩一般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生理性萎缩常见于更年期后妇女的子宫和卵巢的萎缩,青春期的胸腺萎缩等,病理性萎缩可分为:(1)营养不良性萎缩:常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引起。
(2)压迫性萎缩:器官和组织长期受压可导致萎缩。
(3)失用性萎缩:运动器官长期不活动。
(4)去神经性萎缩:脑、脊髓或神经损伤引起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由于某个内分泌器官功能低下,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相应靶器官的萎缩。
肥大1.肥大: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2.分类: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
生理性肥大:如运动员四肢肌肉的肥大。
病理性肥大可分为①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的心肌肥大;②内分泌性肥大:如垂体病变引起的肢端肥大。
增生1.增生:是指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加。
2.分类:可分为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生理性增生:如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的增生。
病理性增生可分为:①内分泌性增生:如老年男性的前列腺增生;②再生性增生:如肝细胞损伤后的肝细胞再生;③代偿性增生:如部分肝脏切除后,体内一部分肝脏发生的增生。
化生1.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或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或细胞所取代的过程。
2.分类:①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气管或支气管黏膜;②肠上皮化生:常见于慢性萎缩性,如胃黏膜的大肠型的肠上皮化生,可能成为胃癌的发生基础;③结缔组织化生:成纤维细胞转变为骨细胞或软骨细胞。
3.意义:化生对机体的影响有利有弊,如慢性支气管炎时鳞状上皮化生,虽然增强了局部黏膜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但因上皮表面失去纤毛,减弱了呼吸道黏膜的自净能力。
如果引起化生的因素持续存在,在化生、增生的基础上还可能发展为肿瘤。
病理学第一章txt
B.肉眼观察: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D.心肌脂肪浸润:指心外膜处增厚的脂肪组织沿心肌层的间质向心腔方向伸入,可致心肌萎缩。严重者可致心肌破裂而猝死。
(3)玻璃样变(hyaline change): 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等处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B.光镜下(HE染色)为大小不等的棕黄色,有折光的颗粒。普鲁氏蓝染色呈蓝色。 C.常提示陈旧性出血。
脂褐素: A.为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残体。B.光镜下为黄褐色微细颗粒,蓄积于胞浆内。
C.是细胞衰老或萎缩的象征。
黑色素: A.由黑色素细胞生成的黑褐色微细颗粒。B.局部性黑色素增多见于色素痣、恶性黑色素瘤。
2)分类: 局部性淀粉样变:与以大量浆细胞浸润的类症有关。
原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来源于免疫球蛋白的轻链。 继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与严重的慢性炎症和某些恶性肿瘤有关。
(5)粘液样变(mucoid degeneration)间质内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1)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
C.全身皮肤黑色素增多见于Addison病患者。
(7)病理性钙化: 软组织内固体性钙盐的蓄积。光镜下HE染色为蓝色细颗粒聚集。
①营养不良性钙化:发生于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内的钙化。体内钙、磷代谢正常。
②转移性钙化:由于钙、磷代谢障碍所致正常组织内的多发性钙化。
细胞死亡: 细胞因受严重损伤而累及胞核时,呈现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 分为: 坏死和凋亡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附件3: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兽医学课程(课程代码:01714)考试大纲目录I、课程性质II、课程设置目的与要求III、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第一章病理学基础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二章药物学基础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三章诊断学基础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四章畜禽传染病防治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五章畜禽寄生虫病防治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六章畜禽营养代谢病防治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七章畜禽中毒性疾病防治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八章常见内科病防治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九章常见外科疾病的防治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十章常见产科病的防治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Ⅳ实践操作㈠类型㈡目的要求㈢内容㈣与考试关系V、有关说明和考核实施要求(一)关于考试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二)关于学习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三)关于考试命题的基本说明附录:题型举例I.课程性质兽医学是一门研究畜禽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对疾病诊断和防治的综合性学科。
本学科涉及兽医专业的多门专业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程。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临床诊疗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提高各类疾病的鉴别诊断分析能力,提出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是对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II.课程设置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达到如下目的和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各章节的名词概念、基础理论和各种类疾病的特点;2.了解各章节之间知识点的相互关系,能对其进行解析并融会贯通;3.通过对专业基础课有关章节(第一至三章)的学习,了解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各知识点;4.通过对专业课有关章(第四至十章)的学习,掌握各类疾病特点和诊断要点,并对常见、多发疾病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案。
病理学基础
二、病因学
(一) 病因概念:病因是指引起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包括 1.外因 2.内因 3.诱因.
(二) 病因学分类 1.疾病发生的外因分为五大类: (1)机械性的因素; (2)物理性的因素; (3)化学性的因素; (4)生物性的因素; (5)营养性的因素.
(二)病因学分类
2.疾病发生的内因:所谓内因就是机体本身的生理状态, 大致可包括两个方面:
(1)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在体内进行生长繁 殖而引起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2)寄生虫病:由寄生虫侵袭机体而引起的的疾病. (3)普通病;由一般性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内,外,产科疾病.
(二) 疾病分类
2.按疾病的经过, 将疾病分为:
(1)急性病; (2)慢性病; (3)亚急性病
3.按患病器官系统分类,可 将疾病分为: (1)消化系统疾病; (2)呼吸系统疾病; (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4)运动器官系统疾病 4.其他:营养代谢病
A.创伤愈合的过程,包括清除阶段和修补阶段 B.创伤愈合可分为三种类型:
a. 浅表创伤愈合:见于表皮浅表创伤如擦伤,创伤很浅,只破 坏皮肤表层.一两天内完成愈合.
b.第一期愈合:多见于伤口小而整齐,创缘接合紧密,消毒完善 无感染的创伤愈合.1天左右就有肉芽长出,3天左右就可以 填平创腔,7天左右愈合.
*死亡的分类
按照机体的死亡过程,将死亡区分为临床死亡(相对死亡)和生物学 死亡(真正死亡)二个阶段.
1.临床死亡的特征:呼吸和心跳停止反射活动消失以及中枢神经系 统的高度抑制.临床死亡是一种可逆现象,在它发生之后的5—7 分钟内,采取一些方法,有使其复活的可能.
2.生物学死亡:脑组织新陈代谢活动停止,并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化, 即进入了生物学死亡阶段.并表现出死亡症状:尸体逐渐变冷,发 生尸僵,血液凝固,形成尸斑,组织逐渐分解,崩溃和尸腐等
病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PPT
• 3.病理学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活体组织 检查 、 尸体解剖 、 细胞学检 查 等,其中临床上最常用的是 活 体组织检查 。
问答题
• 简述尸体解剖及活体组织检查的意 义。
• 尸体解剖的意义 ①查明死因, 确定诊断。②积累资料,开展科研。 ③收集标本,用于教学。
•3、细胞学检查
(1) 脱落细胞涂片 采集病变处脱落细胞,涂片、
染色、诊断。如阴道、鼻咽等,或分泌物、尿、痰、溢液、渗出 物(胸膜积液、腹水)等,设备简单,操作简捷,复查容易。
近年来,还可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及染色体 检查,致病基因的分析,了解细 胞的免疫学性状,研究基因异常, 揭示内外源性基因的突变,通过 mRNA 和 多 肽 以 及 蛋 白 质 来 反 映 细胞的基因结构和功能异常,这 对于病理学研究和诊断都有很大 帮助。
1、大体观察
主要运用肉眼或辅之以放大镜,量尺等 各种衡量辅助工具,对检材及其病变性 状(大小、形状、色泽、重量、表面及 切面状态,病灶特征及硬度等)进行细 致的观察和检测,方法简便易行。
观察描述大体标本的外观和特征。 三维大小以及病灶边缘。
2、组织学观察
将病变组织制成原约数微米的切 片,经不同方法染色后用显微镜观 察其细胞微病变,千百倍地提高了 肉眼观察的分辩能力,加深了对和 病变的认识,通过分析和综合病变 特点,作出疾病的病理诊断。是临 床上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2.学习病理学要重视四个联系: ⑴重视形态变化与功能、代谢变化的联系。 ⑵重视病变局部与整体的联系。 ⑶重视病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⑷重视病理与临床的联系。 3.学会观察病理变化 病理标本:要认识病变器官,找到病变部位, 观察病变性状(大小、形状、色泽、质地、 硬度和边界等)特征。 组织切片:用光镜观察组织学形态特点。 4.注重病理生理实验,加强能力训练
病理学基础(Pathology)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究
C(cytology)细胞学检查—针吸病变组织或采集
方
病变处脱落细胞涂片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 肿瘤普
法
查、筛选;需活检证实。
动物实验
实验病理学 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尸体剖检 (18世纪中 ,Morgagni)
颅底骨折 伴出血
活体组织检查:
手术、内镜标本、粗针穿刺 石蜡切片(slide,5μm)
平衡 homeostasis
正常人体组织、细胞等受到神经、内分 泌和基因调控 ,保持相对稳定。
基因调控
体内环境
体外环境
正常细胞和组织可以对不断变化的体内、 外环境作出不同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的反应性 调整,保持细胞生命活动。
生理性负荷过多或 过少或轻度持续的 病理性刺激
↓ 适应性 变化
致病因子 刺激增强 应答 加强
病理学的概念
--—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 (etiology)、发病机制(pathogenesis)、病理 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 包括代谢、机能和 形态结构的改变)、结局和发展演进及转归的 医学基础学科。 (重点)
病
(本质)
理 变
化
形态变化 代谢变化 机能变化
临 床 (表象) 表 现
超微结构观察— 观察病变组织的亚细胞结构。
流式细胞术—快速定量细胞内DNA、测定DNA倍体类型及 肿瘤细胞的生长分数(S+G2/M的比例),用于淋巴细胞的分 型。
图像分析技术—属于定量病理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病变 组织和细胞进行客观的精确的定量,以弥补形态学观察(定性) 的不足。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杂交、PCR、DNA 重组、测序等。
(一)最基本的形态学观察方法 大体观察,肉眼观察 主要是用肉眼或辅之以放大镜、尺、秤等 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性状进行观察 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光学显微镜观察 病变组织制成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细胞涂片、HE染色或巴氏染色、光镜观察
病理学基础 第一章疾病概论
• 目的要求:
• 1.掌握疾病概念,掌握死亡的概念。 2.熟悉疾病的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和发 展中的作用。 3.了解疾病的转归与经过。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健康与疾病是一组对应的概念,至今尚无完 整的定义,两者间缺乏明确的判断界限。
不生病就是健康吗?
• 一、健康的概念
• 健康(health) • 是指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 至少包括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状态。 • 表现为: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事业 性好、人际关系好
病因的分类
• 免疫因素
• 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 • 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 • 免疫缺陷病
病因的分类
•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 应激性疾病、变态人格、身心疾病
2、疾病发生的条件 • 疾病发生的条件 • 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 体内外因素。 • 其中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 素称为诱因
1、损伤与抗损伤
• (1)损伤与抗损伤反应间并无严格界限 • (2)矛盾的两个方面 • (3)动态变化过程
• 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 本动力,两者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格局。 • 若损伤↑ →疾病恶化或死亡 • 若抗损伤↑ →病因去除,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恢复 • 正常,机体逐渐康复
第三节 发病学
• 发病学(pathogenesis) • 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 律和共同机制。 • 疾病种类繁多。每一种疾病的发展过程都 有其自己的规律,但不同的疾病却有一些 共同的规律。
•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 • • • 三大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2、因果交替 3、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畜牧综合测试卷——兽医基础试题及答案
畜牧综合测试卷——兽医基础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病理学基础1.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机体对致病因素具有()。
[单选题] *A.耐受性B.互作性C.亲和性D.排斥性E.易感性(正确答案)2.牛的肺结核按其经过分类属于()。
[单选题] *A.传染病B.内科病C.急性病D.慢性病(正确答案)E.肺病3.动物被毒蛇咬伤后引起中毒从外因角度分析,蛇毒属于()致病因素。
[单选题] *A.机械性B.物理性C.化学性(正确答案)D.生物性E.饲养管理4.疾病的发生主要取决()。
[单选题] *A.外界环境中的致病因素B.动物本身的抗病能力C.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正确答案)D.动物的品种E.致病因素的强度5.兽医基础课程中不包括()。
[单选题] *A.疫病防治(正确答案)B.病理学基础C.药理学基础D.病原学基础E.诊疗学基础6.从出现最初症状开始,到开始出现主要症状为止,这一阶段称为()。
[单选题] *A.潜伏期B.隐蔽期C.前驱期(正确答案)D.明显期E.转归期7.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不包括()。
[单选题] *A.心血管内膜损伤B.血流缓慢C.血管破裂(正确答案)D.血流方向改变E.血液成分和性质的改变8.在正常状态下,血液内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动,阻塞较小血管管腔的过程叫()。
[单选题] *A.充血B.血栓形成C.栓塞(正确答案)D.梗死E.阻塞9.牛瘤胃鼓气进行穿刺急骤放气时,可造成腹脏器官发生()。
[单选题] * A.充血B.生理性充血C.贫血后充血(正确答案)D.静脉性充血E.贫血10.皮肤談血呈()色,称为发绀。
[单选题] *A.鲜红B.暗红C.黑D.苍白E.蓝紫(正确答案)11.栓塞中最常见的是()栓塞。
[单选题] *A.血栓性(正确答案)B.脂肪性D.肿瘤细胞E.寄生虫性12.梗死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题] *A.动脉受压B.动脉阻塞(正确答案)C.动脉痉挛D.动脉管壁舒缩机能障碍E.动脉扩张13.出血性梗死常发生的器官()。
1-1 病理学绪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病理学绪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
学习目标
➢ 掌握
◆ 病理学的概念 ◆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 熟悉
病理学的内容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第一节 病理学绪论
病理学基础概述
➢ 《病理学基础》包括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传统 上,病理学称为病理解剖学。
病理学主要侧重从形态结构变化的角度观察和研究 疾病,并联系疾病时机体代谢和功能的变化,进一 步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变与临床表现 的关系。
第一章第一节 病理学绪论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 医学教育地位: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学科之一,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学习病理学,需要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 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的学习为基础,而以后学习临床医学课,如内科学 、外科学、妇产科、儿科学等,病理学是学习学好的基础。
主要意义与作用:因为方法简单、操作简便,患者痛 苦小,广泛用于疾病的普查,如健康普查,特别是肿瘤普 查和高危患者的筛选。常用制作切片的方法有刮片(如宫 颈刮片)、刷片(如气管刷片)、印片(如皮肤溃疡印 片)、涂片(如胸水涂片)等。
第一章第一节 病理学绪论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第一节 病理学绪论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第一节 病理学绪论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教学标本
尸体解剖
第一章第一节 病理学绪论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通过局部切 取、钳取、细针穿刺等手术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 进行病理诊断。活检是目前临床病理学研究最常用的方 法,是迄今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 性的鉴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意义与作用:①确定病变性质,了解病变范围, 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 供依据;②用于在手术中作冷冻切片快速诊断,协助临床 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③疾病治疗过程中,定期 活检可动态了解病变的发展和判断疗效。
《兽医学》课程笔记
《兽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病理学基础概述1.1 病理学定义与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形态学、功能学、分子生物学等基本规律的学科。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包括:(1)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2)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3)研究疾病的实验模型,为研究人类疾病提供实验基础。
1.2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大体解剖学观察:观察病变器官的大体形态、色泽、质地等变化。
(2)组织学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变组织的细胞结构、组织结构等变化。
(3)细胞学观察:观察病变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等变化。
(4)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疾病相关基因、蛋白质等分子的变化。
(5)实验病理学方法:通过建立疾病模型,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
1.3 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疾病:疾病是机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细胞、组织、器官等功能和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过程。
(2)病变:病变是疾病过程中,细胞、组织、器官等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异常变化。
(3)病理过程:病理过程是疾病发展过程中,各种病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4)病理形态学:病理形态学是研究疾病过程中,细胞、组织、器官等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
(5)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的一门学科。
1.4 病理学的分类病理学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病理解剖学:研究疾病过程中,器官、组织的大体形态变化。
(2)显微病理学:研究疾病过程中,细胞、组织的显微镜下形态变化。
(3)实验病理学:通过实验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
(4)临床病理学:研究临床疾病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5)分子病理学:研究疾病过程中,相关基因、蛋白质等分子水平的变化。
1.5 病理学在兽医学中的应用兽医学中的病理学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诊断:通过观察病变的形态学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病理学基础讲义 第1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虎斑心
答案:C
3.玻璃样变
定义
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集
分类
细胞内玻璃样变
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细小动脉壁玻璃样变
发生部位 细胞质内
细胞间质(纤维组织) 细胞间质(动脉壁)
沉积物质 各种蛋白
胶原蛋白
血浆蛋白
举例
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小滴(溶 酶体与尿中蛋白质融合); 浆细胞粗面内质网—Russell 小体 (免疫球蛋白); 酒精性肝病肝细胞—Mallory 小体 (中间丝前角蛋白)
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5
2005‐138‐X.符合变性的改变有
A.细胞内出现异常物质
B.细胞内的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C、细胞核固缩
D.为可逆性损伤
答案:ABD
1.细胞水肿
机制
缺血、缺氧、中毒,ATP↓,细胞膜 Na+‐K+泵功能障碍,细胞内钠离子积聚,大 量水分子进入细胞
常见部位
肝、心、肾细胞
中心类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绕有淋 风湿病 巴细胞、浆细胞和风湿细胞
Negri 小体
病毒包涵体
狂犬病
狼疮(LE)小体
抗核抗体攻击胞核,核呈均质状一 SLE 片,并被挤出胞体
(2)各种细胞可能出现的可逆性损伤
细胞
可逆性损伤类型
12
肝细胞
细胞水肿、脂肪变、淀粉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玻璃样变
心肌细胞
细胞水肿、脂肪变、淀粉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
1.肝细胞脂肪变:慢性肝淤血(小叶中央);磷中毒(小叶周边);严重中 毒和传染病(全部小叶) 2.心肌细胞脂肪变(虎斑心):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 3.肾近曲小管基底部
病理学基础重点总结
《病理学基础》:复习总结一、绪论病理学任务: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转归,为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研究方法1.人体病理学研究: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2.实验病理学研究:动物实验、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观察方法:大体观察、镜下观察等第一章、疾病概论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
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所共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
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并决定该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生物学因素是最常见的病因。
诱因是疾病发生条件之一危险因素当某些疾病的病因、条件还分不清楚时,可笼统的将促进该疾病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1.疾病过程中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2.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3.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关系疾病的过程: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期、转归期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临床死亡期主要标志: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
脑死亡定义: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
自主呼吸停止是其首要指征。
指征: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性;3、瞳孔放大或固定;4、脑干反射消失(瞳孔对光、视听、角膜、恶心反射等);5、脑电波消失;6、脑血管灌流停止。
意义:1.脑死亡一旦确定,就意味着在法律上已经具备死亡的合法依据,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死亡时间和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以及家属的精神压力。
2.脑死亡者的脑以外器官在一定时间内仍有血液供应,能提供最新鲜的器官移植材料,以挽救其他患者。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适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内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病理学基础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一、致热原 能引起机体发热的各种发热刺激物
致热原
外致热原 发热激活物
内致热原
内生致热原
发热激活物 (Pyrogenic activator)
凡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 热原,进而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外致热原
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志贺氏菌等胞壁
1.细菌及其毒素:
脑死亡
脑死亡的概念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1. 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 2. 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 3. 脑神经反射消失 4. 瞳孔散大或固定 5. 脑电波消失 6. 脑循环完全停止
发热
(Fever)
(Set point)
发热的概念:
由于机体受发热激活物作用,使体温调节 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引起体温升高,导致机体 一系列机能代谢改变的病理过程。
作用于同一受体②,刺激前单部核,巨噬引细细胞起胞活热等化合敏,成促神、进经分B泌细元细胞放胞增电因殖和频分率泌下抗体降。,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
受体分布于脑内 下丘脑内侧
一、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一)组织机制 直接作用
(二)神经机制 1. 通过神经反射 2.作用于神经系统
(三)体液机制 1.内分泌活动的改变 2.体液质和量的改变
(四)分子机制
1.酶活性的改变 2.核酸结构的改变
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一般规律
(一)疾病过程中损害与抗损害的斗争 (二)疾病过程中的阶段性及因果转化规律 (三)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
疾病的转归
一、康复
(一)康复的种类
(二)康复的途径
1.完全康复(痊愈) 1.机体防御机能增强
基础医学
第一章病理学基础定义: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
包括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在兽医学科中的地位兽医病理学是一门具有“桥梁”作用的专业基础课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兽医病理学课的研究方法(一)兽医病理学的研究手段1、肉眼直接观察2、光镜观察3、电镜观察4、组织细胞化学观察;(1)普通组织细胞化学观察(2)免疫组织细胞化学观察(二)兽医病理学的研究的材料1、尸体2、实验动物3、活体组织4、临床病理学观察5、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第一节疾病概论(一)、疾病的概念:疾病(disease) 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并表现出机体生命活动障碍,动物的生产能力下降及经济价值降低。
例子:感冒为例疾病的特点:1.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
2. 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3. 疾病是一种矛盾的斗争过程。
4. 生产力降低是动物患病的标志之一。
第二节疾病的分类为了便于对疾病进行研究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需要对疾病进行分类。
疾病的分类方法很多,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按疾病的经过分类按照疾病的经过,即根据疾病缓急和病程长短的不同,可将疾病分为以下4类。
1、最急性型2、急性型3、亚急性型4、慢性型二按疾病发生的原因分类1.传染病2.寄生虫病3.普通病三按患病器官系统分类根据这种分类原则,可将疾病分为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运动器官系统疾病等。
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对疾病进行分析,但是,任何机体都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当某一个系统或器官发生疾病时,其他系统或器官也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变。
第三节疾病的经过与结局一、疾病的过程病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称为病程。
通常可将病程分为4个阶段。
1、潜伏期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开始,到机体出现的疾病的最初症状时为止,这一阶段称为潜伏期,又称隐蔽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病理学基础【学习要求】掌握:疾病的概念;充血、出血、局部贫血、坏死和炎症的概念及病理变化特征以及炎症的局部症状;发热、贫血、黄疸、水肿及脱水概念及病理过程;剖检方法与步骤。
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充血、出血、局部贫血发生的原因,发生坏死的原因,炎症的基本病变过程及全身变化;应激、败血症的概念;剖检观察与纪录。
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规律;萎缩、变性、组织修复的概念及病理变化特征,炎症常见类型、转归;休克、酸碱中毒的概念;采样、保存与送检。
【学习重点内容】一、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机体与致病因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而且有规律的斗争过程。
疾病是一种自然现象。
疾病表现为机体的临床症状、体征或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出现机体生命活动障碍,使畜禽经济价值降低。
在损伤和抗损伤的过程中,若损伤大于机体的抵抗力,则疾病进一步恶化;反之,疾病减轻并恢复健康。
例如:当动物发生肠炎时,肠黏膜受有害物质刺激使其损伤,肠道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乘虚而入,肠道为抵御病原体的侵入而分泌增加,同时增强蠕动以排出病原体,表现为腹泻。
但是,腹泻使体液的平衡遭到破坏,严重的腹泻导致脱水、口渴、血液浓稠,如果此时体液得不到有效补充,机体产热增加、散热降低,加之肠道内的病理产物吸收入血而引起身体发热,患病动物表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此时,动物生产性能下降,使役能力降低。
如果机体抵抗力强,通过免疫和神经体液等调解可缩短病程而康复;反之使病程延长、甚至死亡。
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和机体内部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是健康的标志,疾病则是体内外统一、平衡、和谐的破坏。
上述疾病概念提示我们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应查明病因,注意区别损伤和抗损伤过程的主次因素,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维护、保持和恢复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和谐以及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改变传统兽医以治病为主的观念,对疾病及时而尽早采取防制措施,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
二、充血的概念及病理特点器官和组织内含血量比正常增多的状态称为充血。
按其发生机理充血可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种。
1.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发生扩张,血流加快,引起组织或器官内的动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
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
这里我们指的是病理性充血。
动脉性充血的特点:充血器官组织色泽鲜红(临床上称为潮红),温度增高,机能加强和体积稍肿大。
2.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局部组织或器官内,动脉输入的血液量正常,而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流缓慢,引起静脉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
又称被动性充血、淤血。
静脉性充血也分全身性和局部性充血。
淤血的病理变化:静脉性充血的组织、器官呈暗红色或蓝紫色,在可视黏膜和无毛皮肤表现尤为明显,临床上称为发绀。
淤血组织器官体积肿大,机能减退,表温降低。
三、出血的概念及病理变化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外,称为出血。
流出体外叫外出血,如外伤性出血、咯血(肺)、呕血(胃)、黑粪(胃肠)等;积于组织间隙或体内叫内出血,如体腔积血、血肿、淤点、瘀斑等。
出血的病理变化:小血管破裂性出血时,如流出的血液蓄积在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被膜下,形成肿块并压挤周围组织,称为血肿;如血液流入体腔,则称为积血(如胸腔积血、心包积血等)。
伴有组织破坏的出血称溢血(脑溢血)。
同时,根据破裂的血管种类不同,分为动脉性出血、静脉性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
渗出性出血时,常因发生的原因、出血量和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别,常见有以下几种形态。
(1)点状出血多呈粟粒大至高梁米粒大不等,弥漫性散布,见于浆膜、黏膜及肝、肾等器官的表面。
(2)斑状出血形成绿豆大、黄豆大不等或更大的密集血斑。
常见发生于黏膜和皮肤表面。
(3)出血性浸润血液弥漫浸润于组织间隙,使出血局部呈整片暗红色,多发生于淤血性水肿时。
在肾脏、膀胱发生渗出性出血时,有时见到血尿。
四、局部贫血的概念及病理变化概念:机体器官或局部组织的动脉血液供应完全断绝或不足,使局部血液含量全无或少于正常,称之为局部缺血或局部贫血。
局部贫血的病理变化:局部缺血的组织,因失去血液而多呈现该组织原有的色彩,如肺呈灰白色,肝呈褐色,皮肤与黏膜呈苍白色;贫血组织体积缩小,被膜皱缩,贫血的组织器官代谢机能降低,因此可感到缺血部位发凉。
五、坏死的概念及类型坏死是指活的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或器官的病理性死亡,其本质是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完全停止。
根据坏死的形态变化,将坏死分为三种类型:(1)凝固性坏死在蛋白质凝固酶的作用下,坏死组织蛋白质发生凝固,坏死组织肿胀。
同时酶的分解过程又进行得比较缓慢,故坏死组织质地干燥坚实,坏死区界线明显。
呈灰白或黄色。
常将坏死形象的分为干酪样坏死;腊样坏死以及脂肪样坏死。
(2)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因受蛋白分解酶的作用迅速分解,进而溶解液化变为液体,这种坏死主要发生在富含水分的组织,如脑组织的坏死(因脑组织富含磷脂和水分)和脓肿(大量白细胞释放蛋白酶,引起组织溶解,形成脓液)。
(3)坏疽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腐败菌污染使坏死组织发生腐败称为坏疽。
坏疽常发生在易受腐败菌污染的部位,如肢端坏死以及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坏死。
腐败产生的硫化氢与红细胞分解释放出的铁结合,形成黑色的硫化铁,使坏死组织变成黑色,即为坏疽。
如坏死组织局部水分逐渐蒸发,含水量减少,腐败菌繁殖很慢,病变区同正常组织可有明显的分界线,即外围活组织有充血及炎症细胞渗出所形成的反应带,此称为干性坏疽。
在冻疮及褥疮时常见。
若在含水量多的组织发生坏死,加之腐败菌及其他病原体侵入繁殖,使组织分解液化,产生许多臭而有毒的物质,并可引起机体中毒,此称为湿性坏疽。
如牛马的肠扭转、肠套叠及异物性肺炎时常见。
六、炎症炎症是机体对各种损伤所产生的防御反应。
这种反应主要由血管与细胞的应答所构成。
炎症的局部反应可以波及全身,而且还受到全身机能状态的影响。
因此,炎症是以局部改变为主的全身性反应。
炎症是许多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大多数常见病和多发病都属于炎症性的疾病。
例如,关节炎、胃肠炎、肺炎、脑炎等。
这些疾病,由于病因、机体的反应性以及发生炎症的器官组织的不同,因而各种炎症性疾病的表现形式各有其特殊性。
对炎症的认识与了解,能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分析和解决兽医临床问题。
炎症过程通常可分三个基本阶段,即变质期、渗出期和增生期。
炎症的局部症状往往有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等五大症状。
临床上以这些症状作为判断炎症的重要依据。
(1)红是炎症最早的症状。
由于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液量增多形成动脉性充血,炎症局部表现为鲜红色。
(2)肿主要由于局部充血,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形成炎性水肿所致。
在某些慢性炎症,也可以是细胞增生的结果。
(3)热由于大量动脉血流入,局部充血,炎区物质代谢旺盛,产热增多。
(4)痛疼痛是感觉神经受到刺激后发生的。
疼痛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致病因子、炎性物质或某些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感受器产生疼痛。
如5-羟色胺、核酸代谢产物及炎区钾离子浓升高等都可引起疼痛;炎性渗出物蓄积压迫所致。
尤其发生在组织紧密的区域,如胫骨前方等发生炎性水肿及炎性浸润时,疼痛尤剧。
(5)机能障碍由于局部组织发生肿胀、疼痛和组织损伤,必然使相应部位的器官组织发生机能障碍。
如关节炎时引起跛行。
炎症的全身变化常常表现为:(1)发热炎症时的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发热的物质基础,目前认为是一种功能性致热源,由嗜中性白细胞或单核细胞制造并释放,是一种脂蛋白,使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上移,进而使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故引起机体发热。
适当程度的发热,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其失去致病力;同时,能加强肝脏的解毒能力,促进骨髓和淋巴组织的增生,加速抗体形成等增强机体的一系列防御反应。
若有严重而广泛的炎症而无发热或在疾病后期体温下降,往往表示预后不良。
但过高、过久的发热又可引起全身代谢的紊乱,损伤中枢神经功能等负面作用。
(2)血液变化由细菌引起的炎症时,一般都引起白细胞增多,这是机体加强防御的结果。
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加,尤其是嗜中性白细胞的增加,往往提示体内有急性化脓性炎症。
白细胞中幼稚型白细胞比例升高,称为白细胞左移,说明骨髓造血机能旺盛,防御能力强大;相反如分叶核型白细胞占多数,则称核右移,说明骨髓造血机能衰退,机体防御能力不足。
重症时血液中白细胞数减少,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临床上常以白细胞数量多少和各类白细胞的比例变化,作为判断疾病转归的依据。
七、发热、贫血、黄疸、水肿及脱水的概念1.发热是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把体温调节到高于正常的相应水平。
体温升高,常常是疾病过程中的最先“信号”。
2.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时称为贫血。
3.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形成过多或排泄障碍,使大量胆红素蓄积在体内,将皮肤、黏膜、浆膜及实质器官等染成黄色的一种病理现象。
4.由于水盐代谢障碍使体液在组织间隙内蓄积过多,称为水肿。
皮下水肿称为浮肿。
体液在胸腔、腹腔、心包腔和脑室等体腔内蓄积过多称为积水。
水肿的病理变化特征:(1)体积增大水肿器官组织由于组织内部滞留多量水肿液,致使体积增大,如肺水肿。
结构致密的组织,体积肿胀多不明显。
(2)紧张度的改变发生水肿的组织弹性减小,因而指压留有压痕,而且压痕消失很慢,这种表现以皮下水肿时最为明显。
即所谓生面团样。
(3)颜色苍白发生水肿的组织,由于组织内积聚大量的无色液体,并压迫血管,故组织多贫血呈苍白色,如浮肿。
(4)切面的改变切开水肿组织时,有透明无色或淡黄色液体自切口流出,用手挤压,流出的液体增多。
组织疏松,间质增宽,如肺水肿。
组织学变化,可见组织的间质增宽,其间充满无色或淡染的水肿液。
结缔组织纤维膨胀、解离,甚至溶解。
轻度水肿时,实质细胞无明显改变,重者细胞肿大变圆,细胞内有时出现小水滴,如水泡变性。
长时期还可发生变性、坏死。
5.各种原因引起体内的水分丧失过多或摄取不足,使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的状态称为脱水。
由于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盐,因此,在机体丧失水分的同时,电解质特别是钠离子也发生不同程度的丧失,引起血浆渗透压的不同变化。
根据水盐的丧失比例不同,将脱水分为缺水性脱水、缺盐性脱水和混合性脱水三种类型。
第二章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半衰期指的是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从峰值下降到_______的时间。
2. 任何剂型中的一个具体产品称为_______,如黄连素片。
3. 消毒药指的是能够_______病原微生物的药物,防腐药指的是能_______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
4.同种动物年龄体重相近的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质或量的感受性存在的差异称为_______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