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研究
大学语文教学应重视传统文化内涵挖掘
关键 词 : 国主 义思想 人格 理念 人道主义精 神 爱 中 图分类号 : G6 4 文献 标识 码 :A 高 中教育重 视对课 文 内容的分 析 , 从 字 、 、 、 到 层次 、 词 句 段 结构 、 题 、 术 手 法 主 艺 等 等 , 可谓 不 细 致 , 不 当然 这 主 要 是 由于 应 试 教育 体 系 使 他 们过 于 看 重 知 识 的 传 授 , 忽 略 了 对 课 文 本 身 人 文 内 涵 的 挖 掘 。 为 作 大学语文教育, 必须 走 出 这 一 误 区 , 教 学 在 中注 意 挖 掘 蕴 藏 其 间 的 传 统 文 化 内 涵 。 我 国是 个 文 化 大 国 , 们 的 祖 先 以 他 们 过 我 人 的 智 慧 、 富 的 情 感 体 验 和 生 活 阅 历 创 丰 造 了优 秀 的精 神 文 化 , 是一 笔取 之 不 尽 、 这 用 之 不 竭 的 宝 贵 财 富 。 们 应 在 大 学 语 文 我 教 学 中 重 视 挖 掘 我 国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精 华, 对学 生 开 展 传 统 文化 教 育 , 将 对 学 生 这 爱 国 主 义思 想 的 形 成 , 人格 理 念 的 提 升 , 人 道 主 义 精 神 的培 养 起 到 十 分 重 要 而 积 极 的
面寒 压 指 , 寸 丹 心 唯 报 国 。 在 他 的 诗歌 一 ” 中始 终 贯 注 着 炽 烈 的爱 国情 怀 和 对 人 民 疾 苦 的深 切 同 情 , 国和 忧 民 的 思 想 在 他 的 忧
在 大 学 语 文 的 教 学 过 程 中 , 们 要 特 我 别 重 视 人 格 的 教 育 与 培 养 , 确 处 理 德 与 正 才 之 间 的 关 系 : 德 是 才 之 魂 , 是 德 之 即 才 实; 以德 御 才 , 才 兼 备 。 此 , 教 学 中要 德 因 在 注 重 对 学 生 进 行 传 统 文 化 教 育 , 断 提 升 不 学生的人格 理念 。 我 国 古 代 的 圣 贤 之 士 都 十 分 强调 做 人 的操守 , 重人格 的历练和培养 。 子说 : 注 孔 “ 岁寒 , 然后 知 松 柏 之 后 凋也 ” “ 士 仁 人 , ,志 无 求 生 以 害 仁 , 杀 身 以 成 仁 ”; 子 说 : 有 孟 “ 天将降大任 于斯人也 , 必苦其心志 , 故 先 劳 其 筋 骨 , 其 体 肤 , 乏 其 身 , 拂 乱 其 饿 空 行 所 为 , 以 动心 忍 性 , 益其 所 不 能 ” “ , 所 曾 ,生 我 所 欲 也 , , 所 欲 也 , 者 不 可 得兼 , 义 我 二 舍 生而取义者也 ” 孔子和孟子的这些言论 , 。 突 出表 现 了 中 国古 代 文 士 注 重 人 格修 养 的 高 尚情 怀 。 陶 渊 明 是 魏 晋 风 流 的 代 表 , 求 一 种 追 人 格 美 , 言 、 、 文 使 自己 的 人 生 艺 术 用 行 诗 化 , 种 追 求 对 后 世产 生 深 远 影 响 。 的作 这 他 品 , 后 世 士 大 夫 筑 了 一座 精 神 家 园 。 不 为 “ 为 五 斗 米 折 腰 ” 为 中 国士 大 夫 精 神 世 界 成 的 堡 垒 。 对 于 今 天 的 学 子 也 将 是 一 个 启 这 迪 , 何在 这 个 物 欲 横 流 的 社 会 保 持 一 份 如 清 醒 , 要 过 分 热衷 于 物 质 上 的 追 求 , 了 不 为 车 子 、 子 而疲 于奔 命 , 至 失去 了做 人 和 房 甚 做 事 的 原 则 与 底 线 。 立 正 确 的 人 生观 、 树 价 值观 , 要认 识 到 金 钱 并 不 等 于 幸福 , 福 不 参 考 文 献 幸 是 物 质 上 的 享 受 , 是 一 种 心 理上 的感 觉 , []徐 中玉 , 森华 [ 编】 大 学语 文 简 编本 而 1 齐 主 . 是 无法 用物 质 上 的 东 西 来 衡 量 的 。 【 . M】 华东 师 范 大学 出版 社 , 0 7, 2. 20 l 让学生 在大 学语 文学 习的过程 中 , 去 【】袁 行 霈 [ 编 】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史 【 . 2 主 . M】高 自觉 地 感 受 和 体 验 其 中的 人格 精 神 , 这 使 等 教 育 出版 社 . 种 人 格 精 神 对 其 产 生 潜 在 而 深 远 的 影 响 。 [】杨 建 波 [ 编 】 大学 语 文 [ . 京 大 学 3 主 . M】 北 在 今 天 道 德 严 重滑 坡 、 欲 横 流 、 败 滋 蔓 物 腐 出 版 社 的 情 况 下 , 们 的 高 等 教 育 更 要 注 重 高 尚 【】陈 思 和 ( 编 】 中 国 当 代 文 学 史 教 程 我 4 主 . 人 格 的 培 养 。 有人 格 高 尚 , 只 才能 成 为 国家 【 . 旦大 学 出 版社 , 1 . M】复 第 版
大学语文教学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教学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摘要】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大学语文教学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有着重要的使命。
本文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倡导传统文化活动和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通过对大学语文教学中注重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强调只有传承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教学应当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使学生深刻理解和内化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从而为社会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传承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语文教学、传承、兴趣、认同、教学元素、传统文化课程、活动、研究、师资队伍建设、重要性、传播。
1. 引言1.1 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历史的积淀,是文明的底蕴。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价值观,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
通过传统文化,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和身份,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它能够传承优秀的道德伦理观念,培养人们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传统文化还能够为人们提供思想和智慧的养料,激发创新和发展的动力。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传统文化更显得珍贵和宝贵,是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同时也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语文教学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只有传承下去,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大学语文教学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教学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摘要】大学语文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提倡传统文化教育,拓展传统文化教学内容,通过经典文本传承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大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传承传统文化,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使命。
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传统价值观念,更能启发他们思考当代社会问题,并为未来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生在知识积累的也能够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提升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
传承传统文化是大学语文教学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经典文本、文化自信、现代社会、全面发展、使命。
1. 引言1.1 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引领学生走向文化的殿堂,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和审美情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身价值,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增强社会竞争力。
大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不仅仅注重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成长成才的全方位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与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1.2 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修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核心素养研究
智库时代·176·教育文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核心素养研究刘 娜(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摘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必然要求,大学语文是高校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语文;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8)05-0176-00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积淀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
“大学语文”应当是综合性的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其内容应当是传播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
为此,在大学语文教育中融入与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重要与必要的。
一、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定位“大学语文”长时间以来,大学语文是针对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在学生和一些学校的眼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部分院校的大学语文已被取消或日渐边缘化。
与此同时,受外来思想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日益减少,部分学生乃至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持“轻蔑”的态度。
要想转变这种令人堪忧的状况,就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确定“大学语文”继承与传播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课程定位[1]。
根据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及国务院、教育部发布的各种包含《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在内的法规性文件要求,大学语文课程与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密切相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这是其他公共课没有的课程优势。
“大学语文”在大学院校中的地位应该提升,功能应当增强。
唯有教学地位有了充分的保障,其自身具有的教育作用才会有效发挥出来,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够更顺利地开展。
为此,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调动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打下夯实的基础[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文化视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杨玲玲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政治文化建设的逐渐加强,我国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也越来越重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弘扬与发展将会对加强整个民族的文化建设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国家开始不断的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并开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作为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建设;大学语文课程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8-0417-02引言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是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基础。
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作用,不仅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加深中华民族对于母语的情感也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大学教育已经开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逐渐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育的背景(一)文化发展背景现阶段,我国的各大高校已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教学做为大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构成,将大学语文的相关知识与中国文化概论共同组成的理论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课程。
为了强化大学语文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学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相关概念相融合,已经成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语文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政治经济发展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发展世界强国,首先要发展我国的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力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要依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就必须立足于发展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中,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本文将探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分析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我们需要了解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承载着历史、思想、道德、习俗等多种元素的文化体系。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承载着语言文字的演变和发展、文学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等重要内容。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语言和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兴趣和理解。
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可以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和名人名言等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
可以选取《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古代文化、思想和历史背景。
可以通过课文的改编和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在课文中加入古代诗词、典故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还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开展传统文化讲座等多种形式,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和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需要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价值和意义。
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通过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
谈大学语文对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的意义
用,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 思想情 操 、 礼仪修养等方 面的人文素 质教育 , 培养 他们的爱心 、 同情心 、 怜悯 心 , 引导他们 树立正确 的 人生观 、 世界观 , 培养他们高雅 的审美情趣和高 尚的思想品质 , 从 而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文能力 , 使他们将来
1 大学语文中培育传统 文化的意义
我们知道 , 大学语 文不应仅仅承担其本身所具备 的基础课 的 这一功能, 更要承担对传统经典文化的承载与传播 。民族 的优秀 文学作 品 、 文艺典故等 , 本身就渗透着浓厚的人文精神 , 这对当代 大学生在精神层面上有着巨大 的潜移默化与教化意义 , 对大学生
物; 忍一 时风平浪静 , 退一步海 阔天空 。5 谦虚。古人有言 : 已 () 虚 者进德之基 ; 人生大病 , 只是一傲字 。6 礼让。古人有言 : () 处世让 步为高 , 待人宽一分是福 ; 有理也要让 三分 ; 得饶人处且饶人 。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切、 狂妄 自大 ; 乏信 念 ; 缺 缺乏感 恩之心 ; 缺乏 礼仪 、 不懂礼貌 ; 缺 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从底层做起的勇气和恒心 ; 缺乏对 自我 的准
走上社会后 ,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 , 都能成为一个善 良、 正直 、 厚道 、 勤勉 的优秀人才 。
浅论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渗透
等一切 物质 和精 神文 化现 象 的有机 复合 体 。传 统 文
化包 含着 有形 的物 质 文 化 , 但更 多 的体 现 在无 形 的 精神 文化 方 面 , 现 在 人们 的生 活 方 式 、 体 风俗 习惯 、 心 理特 征 、 美情 趣 、 值 观 念 上 , 审 价 内化 、 淀 、 透 积 渗 于 每一代 社会 成员 的 心灵深 处 。 传 统文 化 的 内涵 十分 丰富 。传统 文化 中有利 于 大 学生 品格 培养 、 德 提 升 的基 本 要 素 可 归纳 为 以 道
如何保护和弘扬我 国优 秀的传统文化 , 让大学 生健康 而 充实地 放 飞羽翼 、 向社会 , 高校语 文 教 走 是
师和语 文 教育工 作者 不得 不思 考 的问题 。 二 、 统文化 与 大学语 文教 学 深层 关联 的思考 传
应 试 教育 , 数至 上 , 生 一路走 来 , 分 学 在学 校 、 家 长 的双 重 高压 下 , 惫 地 学 习着 , 利地 成 长 着 , 疲 功 他 们 只学 与 考试 有关 的知 识 , 统 文 化 不 幸 地 被 排 挤 传
第 1 第 5期 卷
Vo . No. 11 5
吕梁学 院学报
Jun lo vin iest o ra fL l gUnv ri a y
21 年 1 01 O月
0c. 01 t2 l
・
教材教 法研究 ・
浅论 大 学 语 文 教 学 中传 统 文 化 的挖 掘 与渗 透
李 慧 英
文化 内涵 的重 任 。著 名 学 者 刘 国正认 为 : 中 国语 “ 文教 育与 传统文 化如 胶似 漆 , 密不可 分 。多年来 , 我
一
、
问题 的提 出
论大学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功能
宁 波 工程 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NI NGBO UNI VERS T OF TE I Y CHNOL OGY
Vo , 3 No 1 12 .
Ma c . O l rh 2 1
论大 学 语 文 教 学在 传 统 文 化教 育 中 的功 能
收稿 日期 : 徽 机 电 职业 技 术 学 院 人 文 管理 系讲 师 。 乔 男 安
10 3
宁 波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2 1 年第 1 01 期
忘死报效祖 国的强大 精神动 力 。直 到近代 以来 , 系列充满爱 国主义 激情 的诗歌文 章 , 一 以及 反映 中国共 产党领导 的中国革命 各个时期 文学作 品都塑 造 了大批 文学形象 , 充满 了深厚 的爱 国情感 。 所以, 大学语文 教学 , 传授知识 的同时进行爱 国 主义 思想 教育 , 使 学生 胸襟 开 阔 , 在 可 心灵净 化 , 增 强 民族 自豪 感和 自信 心 , 发热爱 祖 国的思想情感 , 将其转化 为学 习的动力 , 激 并 坚定 理想 和信念 , 发奋学
一
、
大 学 语 文 教 学 有 助 于培 养深 厚 的爱 国情 感
中国传统文 化 , 以儒家 为代 表 , 来强 调 以“ 历 齐家治 国平天 下 ” 为人 生 最 高 目标 , 以大 一统 为社会 理
想状态 , 国家 民族 的前途 和命 运放 在首 位。这 种爱 国主义情 怀 , 深积 淀在 中华 民族 文化 心理结 构之 把 深 中, 已经凝 成一种 民族 意识 、 民族 性格 和 民族 气概 , 成为 各族人 民风雨 同舟 、 患难 与共 , 战天 斗地 、 自强不 息 的强大 精神支柱 , 染和 熏 陶了 中 国历 代无 数 志 士 仁人 。 国学 大 师 季 羡林 曾 言 : 感 中华 文 化 的精 髓 有 二: 一是爱 国 , 二是 骨气 。胡 锦涛 总书 记在 十七 大报 告 中也 提 出 , 用 以爱 国主义 为核 心 的 民族 精 神 和 “ 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 的时代精 神 鼓 舞 斗 志 ” 今 天 , 们 伟 大 祖 国正 处 在 一 个 历 史 转 折 时期 , 民族腾 … 我 要
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第6卷第2期2008年6月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 nal of G u a ngdo ng T ec hni cal C ol l eg e of W at erR e sour ces a nd Elect r ic E ng i nee r i ngV01.6N o.2Jun.2008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吴润填,林妙君(广东揭阳广播电视大学,广东揭阳521000)摘要:语文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之一,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语文教学要在注重语言积累、感悟、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同时,通过文化的感染、思想的熏陶、精神的提升,建构人文精神与人文性格,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作用;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0/H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841(2008)02-0020-04随着伞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外来文化正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悄悄地抢夺阵地,传统文化正遭遇着空前的冷落和尴尬。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知识更是严重不足,传统文化积累的缺失令人担忧。
语文教学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语文的热爱远不如外语、电脑和数理化,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让语文教学退居到纯技术性、操作性的语言训练状态。
而语文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之一,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在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上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通过文化的感染、思想的熏陶、精神的提升,建构人文精神与人文性格,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探究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实现途径
的中华 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应该将提升
展语文 教师的团队建设工作 。为 了保障
试成绩 为主要 目标 ,忽视 了中华传统文 教 师传 统文化教学水平为基本 目标 ,开 够改 善学生的学习成绩 ,但不利于学生 的长 远发 展。中华传 统文化教育 的缺失
会对学生国学素养的培养产生不 良影响。
参考文献 : [ 1 ] 汪 淑 双 ,王 丹 阳 , 贾 清 妍 . 论 传 统
教育工作 的开展 。 为 了改善这种 现象 , 高
教材及学生 实际需求 ,合理引入不 同的
文 化视 角 下 大 学语 文课 程 的 困境
与 出路 [ J ] . 山 东 农 业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2 0 1 7 ,3 4( 8).
2 . 目 标 设 定 及 传 统 文 化 作 品 引 入
途径
( 1 )大学 语文 教材建 设 。在 高校 大学语文课程 教学过程 中,大学语文教 材是教师 开展 教学活动 的基本参照 。通 过对 当前我 国各大高校所使用大学语文
教 材 的调 查 可 以 发 现 ,不 同学 校 所 选 教
( 2)语 文 教 师 团 队 建 设 。 教 师 作 为大 学语 文课 程 教学 的重要 组成 之
一
当前 高校大学 语文课 程 教 学 现 状
一
解 传 统礼 仪 、服 饰文 化 等传 统 文 化知
识 ,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 了解 中华传统 文化 的精神与 内涵 。相对于单纯刻板 的 课堂宣讲而言 ,视频资源的引入可 以发 挥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的作用 ,在这种情
况 下 ,教 学 目标 的 实 现 难 度 将 发 生 相 应
、
通过对 当前我 国高校大学语 文课程 教学 状况的分析可知 ,部分教师在开展 教学 活动的过程 中以提升学生 的期末考 化教 育。事 实上,这种 教学方法虽然能
论大学语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交融
论大学语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交融作者:于姗佐丹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7期[摘要]在阐述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大学语文在传统文化教育中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路与方法,从而在教学上实现大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整合。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语文思路与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239-01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主要构成,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拓展学员的视野,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学员辩证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对于培养学员的人文精神、帮助学员树立高远的人生追求、提升爱国情怀与人生境界具有重要作用,为学员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高尚境界和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必要的人文素质支撑。
二、大学语文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大学语文要求学生具备探索精神和开放的视野,具备阅读理解、形象思维、写作演讲与表达交流等基本应用技能,作为“道器兼容”的学科,大学语文在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丰厚的人文底蕴方面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其教材中无论是古代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读,都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
从“独立不迁”的屈原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带给学生的是刚正勇往、坚毅执着的情操;从“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带给学生的是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名士风范;从“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杜甫到“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的艾青,带给学生的是关心民生疾苦、仁爱深广的爱国情怀,等等这些,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人文情感、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的作品,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基因,闪耀着理性思维的光芒,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最佳学习内容和素材。
三、加强大学语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路与方法首先,应树立大学语文教学契合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继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继承和弘扬吴艳平(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摘 要:大学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力军,引导大学生认同和热爱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是《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于学生心灵,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 大学生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中的传承现状(一)高校语文类课程设置程边缘化趋势在高校,《大学语文》公共必修课存在已久,此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家国情怀、人文底蕴等方面都明显的优势功能。
但与同为公共必修课的《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等课程相比,《大学语文》的开设并不广泛。
近年来,一些高校还将语文类课程从公共必修课全部改为选修课程,并且开设线上同类选修课程,学生只需完成观看视频内容即可得到学分,因而《大学语文》开课班级大幅减少。
而且大学生也更愿意选择专业性更强的实用课程,所以就导致学生全凭自愿和兴趣来选择本门课程。
在职业生涯发展压力的驱动下,造成《大学语文》课程处境不容乐观,课堂上学生抬头率不高、参与性不强,缺乏学习主动性。
和《大学语文》相比,其他公共课程境况就好很多。
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高校普遍把其设置为公共必修课,对学分和学习时间都有明确规定,还有像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口语、翻译、写作大赛等与英语相关的考试和竞赛也有很多,这些都是鼓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客观条件。
如果说学习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就业选择,那么《大学语文》在锻炼学生的阅读欣赏、应用写作、口才表达等能力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缺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流传下来的各种思想和文化观念形态,至今也依旧对我们的发展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但现在,在大学生中却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知识淡薄、以及缺失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现象。
结合本学期大学语文所学内容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结合本学期大学语文所学内容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案例一:今年我选修了中国民间文学,在认真听完了吴新锋老师的每一堂课后,使我对于民间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完整,更全面的了解和感悟。
下面就是我对民间文学学习的总结和心得。
首先,我想从教育的本质和大学教育的宗旨来了解中国民间文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一个人,即“取长补短”,而非“扬长避短”,去充分发掘人的潜力,认识自我的价值,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以,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强通识教育,并非专业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像高中时的培养学生的共性。
这正是中国民间文学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环境。
通过我的学习感受,民间文学的存在,是作为中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
然后,吴新锋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中国民间文学史上的经典神话与传说,从盘古开天地,到女娲造人,从神话到传说,从传说到史诗。
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在“重理轻文”的今天,我觉得民间文学让我们理科学生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的魅力和智慧,实现了科学和人文的回归,因为感性的终点是理性,理性的终点是感性,哲学则是最高的智慧,也是两者的终极目标。
最后,我想起了当代中国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毕生追求的人生哲学和治学态度—“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我觉得,这就是民间文学教会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
案例二:这学期我提前修了大学语文这门课,总体感觉还不错。
说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许多东西是你平时应试而不去学,那么到了大学,学习语文不再有应试的了。
暂时放下平日课业的繁重,我完全是抱着享受的来的,里,你可以用的思维去想问题,人再来评论你的对错,那些呆板的标准是应试而制定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的思维吧,在大学语文的课堂。
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摘要: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这一课程已经逐渐成为大家必修的课程,它肩负着提高大学生语文素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使命。
高职院校中的相关教师需要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可以更好的来将其弘扬。
下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语文;弘扬传统文化;措施中华民族精神是在几千年的漫长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价值观念、传统美德等的总和。
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美德。
例如:助人为乐、雷锋精神、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等等,这些美德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年文化古国,且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的博大精深与历史悠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体现。
我们用的文房四宝、生病的时候所吃的中药、我们所喝的茶;我们吹的二胡和笛子;我们穿的唐装汉服,我们用的瓷器等等。
在当今这个开放的世界,我们不仅要很好的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更应该注重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它发扬光大,让它走出国门,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可以多元化的发展。
中华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蕴含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基因,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和发展的丰富养料。
而当代的大学生基本上都缺乏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了睡觉和打游戏上,根本不会去主动的了解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高校的语文教师针对这一情况,在进行日常的语文教学时,就应该有意无意的渗透我们的传统文化。
高校的相关负责人更应该重视学校师资队伍的培养以及教材的建设,借此来不断提升大学语文的课堂质量,让更多的学生感受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一)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们认识到其重要性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及意义并不只是停留在教会学生们去读和写,更应该注重培养高职生们的思想道德,以及不断扩展他们的视野,在教学中要有效的运用传统的人文精神来滋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把语文这一学科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它无可比拟的新鲜活力和厚重的文化,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去感受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去传承民族美德,弘扬民族文化。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升 大 学生 的 人 文 素 养 。
S t u d y 0 n I m pl e me n t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i e s o f Tr a d i t i o n a l Cu l t u r e
i n Vo c a t i o n a l Co l l e g e Ch i n e s e Te a c h i n g
C h i n e s e t e a c h i n g ,t h e a u t h o r f i n d s s o me s h o r t c o mi n g s ,t h e n p u t s u p s o me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i e s :
[ A b s t r a c t ]T h r o u g h t 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 s t u d y o n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i n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r e f o r m t h e c o n t e n t i n c l a s s r o o m t e a c h i n g . F o r t h , C a l T y o u t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e x r t a c u r r i c u l a r r e a d i n g a n d p o e t r y r e c i t a t i o n o n t r a d i t i o n l c a u l t u r e .F i f t h ,t h e t e a c h e s r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l l a i t e r a c y s h o u l d b e f u r t h e r i mp r o v e d .I n a wo r d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t h e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l i t e r a c y ,w e s h o u l d f o l l o w t h e a b o v e s t r a t e g i e s , a d v o c a t e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 i mp r o v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s m.
大学语文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大学语文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文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探讨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中国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在中国大陆地区产生的文学作品,它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经历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思潮冲击后,现代文学开始充满了革新意识。
与传统文学相比,中国现代文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反映现实:中国现代文学在社会转型时期产生,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以呈现当时人们的思想与生活为主要目的。
它通过揭示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的变迁,使读者对现实有更深刻的认识。
2. 自我觉醒:现代文学作家在表达现实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索人性、思想和情感,使作品更富有个性化和探索性。
3. 多元化呈现:现代文学作品的形式多样化,不拘一格。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文体和流派,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
二、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关系1. 文学反映文化: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思潮和文化现象。
文学作品透过对社会文化的反思,为人们理解和认识当时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 文学推动文化:中国现代文学在推动中国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度揭示,中国现代文学激发了人们对文化解放和自由思想的追寻,对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出现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家和作品:1. 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真相,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2. 老舍: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作品《骆驼祥子》、《茶馆》等刻画了社会中普通人的命运和现实,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共计3627字
大学语文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值得大家去学习,特别是大学语文更有相关的体验展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大学语文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摘要:相关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受受国外文化及各种新媒体信息的影响严重,很少接触中国传统文化。
这使得当代大学生难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提高学生的高尚品德、完善人格、丰富情感等,促进学生良好发展,同时学生也难以为继承、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为此,应当将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使两者之间能够相互影响,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同时良好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大学语文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进而探讨如何使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大学语文教学意义重大,不仅能够良好的教育和塑造学生,使学生逐渐成为祖国栋梁之才,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但通过对近些年我国大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分析,确定在继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所缺失,导致语文教学的教育意义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对此,我们应当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大学语文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进而正确认识到两者融合的意义,从而积极促进两者融合,如此不仅能够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学生,还能够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