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第一学时
《马说》教案(第一课时)点课(五篇)
《马说》教案(第一课时)点课(五篇)第一篇:《马说》教案(第一课时)点课23《马说》教学设计一、故事导入。
述:同学们请看屏幕,屏幕上画的是什么?(马),你们能列举出有关马的成语吗?(一马平川等)那么,我们把能日行千里的马称为什么呢?(千里马)同学们听说过“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投影出示)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相信学习本课,大家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一定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投影出示、板书课题)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说”这种文体知识。
①文体简介。
述:我们首先来了解什么是“说”。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注重文采,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马说”即谈马、论马。
②作者和背景简介。
述:我们再了解一下作者和背景。
(投影出示)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世称韩昌黎,早孤,由嫂抚养。
刻苦自学。
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二、熟读成诵。
1、听范读2、个人自由朗读,并检查学案预习情况P144第2题。
3、小组合作朗读。
4、师生评议,全班齐读。
三、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马说》第一课时教案
《马说》第一课时教案
时间:2013、10、11 地点:德化六中执教者:德化五中庄雪芬
教学目标:
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3、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说马”导入。
二、揭题解题
1、揭题《马说》。
2、作者简介——韩愈。
3、解题:“说”这种文体的特点;“马说”的大意。
三、朗读课文
1、师范读,生边听边标字音。
2、给两个长句划分节奏。
3、生练读后,全班读课文。
四、疏通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
2、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
3、质疑、交流,反馈:
⑴通假字:食、见、材、邪
⑵一词多义:之、以、其、而、能、策
⑶抽查重点句子翻译。
4、小结。
五、迁移运用
1、阅读附文《骥遇伯乐》,说说故事的大意。
2、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
六、总结归纳
七、布置作业
1、整理译文,背诵课文。
2、积累有关“马”的典故、四字成语、古诗文等。
马说第一课时教案
马说第一课时教案马说第一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
重点写好“画、报、候、奖”等生字。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认15个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成语故事。
播放动画《塞翁失马》。
说一说你看了之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2、课件出示玲玲图像: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说说听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看谁填得准。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
这篇课文讲述了()准备参加()的()不小心被弄脏,()重画一张,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画变得更漂亮了。
三、读认生字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玲玲端详一幅评奖催促叭脏乱报纸另外及时懒虫并且糟糕肯定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2)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3)学习多音字,课件依次出示:参和脏。
四、情景朗读1、分段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2)开火车朗读。
(3)小组赛读。
2、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1)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部编版】《马说》第1课时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马说》第1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理解并积累文中重点文言现象。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开始今天的课堂之前,老师先来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春秋时,有个人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称他为伯乐。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
伯乐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
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
”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
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
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糊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
只要精心喂(饲)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
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
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这是一匹幸运的马,遇到了伯乐,发掘了它的千里才能。
那么,其他的马,又面临着怎样的命运呢?今天,就让我们从韩愈的《马说》中寻找答案。
《马说(第一课时)》课件
示例:驹、骐、骥。
123456 7
(2)说一说和马有关的俗语。(至少写出两句)
示例:①人靠衣裳马靠鞍。 ②驴唇不对马嘴。
(3)猜字:古代两马并驾为“ 骈 ”;驾三马为“ 骖 ”;驾四马为 “ 驷 ”。
7. 作者在《马说》中借千里马被埋没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请你写一 联对偶句来劝慰作者,根据给出的上联写出下联即可。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_有__志__可__做__万__里__驹___
《马说(第一课时)》
由“马”说起
与马有关的那些汉字:
骄(jiāo):六尺高的马。 騋(lái):七尺高的马。 駥(rónɡ):八尺高的马。Fra bibliotek 由“马”说起
驹(jū):两岁以下的马。 騑(fēi ):三岁的马。 駣(táo):三四岁的马
由“马”说起
馰(dí):额白色的马。 骧(xiānɡ):后右蹄白色的马。 馵(zhù):后左脚白色的马。 騱(xí):前脚全白的马。 騚(qián):四蹄全白的马。 ……
123456 7
(6)才美不外见: _同__“__现__”__,__表__露__。_____________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犹__,__尚__且__。__________________ (8)策之不以其道:__用__马__鞭__驱__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食之不能尽其材:__才__能__,__才__干__。________________ (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通__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执策而临之:__面__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456 7
二、课外提升
6.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 第一课时
23 马说教学目标一、认识伯乐与人才关系,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情。
二、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三、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一、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
二、翻译并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试着分析文章的结构。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积累字词翻译课文朗读背诵教学步骤一、导入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
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
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
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
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
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
现在,我们一块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教师板书课题。
二、正音正字祇(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其真无马邪(yé)教师可带领同学多读几遍,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意思,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最好能集体朗读,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训练。
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响亮、流畅、沉稳。
朗读提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第一课时)》教案
《马说(第一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祗.(zhǐ)辱于骈.(pián)死B.槽枥.(lì)食.(shí)马者C.外见.(xiàn)尽粟.(sù)一石D.不以千里称.(chēng)也尽粟一石.(shí)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食之不能尽其材C.虽有千里之能D.才美不外见3.【新独家原创】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B.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虽有千里之.能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新独家原创】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食之不能尽其材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安求其能千里也D.策之不以其道能力提升全练5.(2022四川泸州中考,8—1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7分)[甲]马说[唐]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问说(节选)[清]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马说(第一课时)课件
小组巩固: 先各学习小组内进行对文章翻译情况的巩固和检查, 注意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然后将会由其他小组成 员随机抽点人员来进行提问抽查,各小组选好提问 代表和知识点,每小组限提2个知识点。
作业巩固: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整理文言现象,包括一词多义,通假字等。 3.思考一下这篇文章是否只是在写马?如果不 是应该要如何理解这篇文章。
你能说出几个带有“马”字的成语呢?
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走马上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指鹿为马
走马看花
招兵买马
蛛丝马迹
五马分尸
万马奔腾
人仰马翻 千军万马
天马行空
兵强马壮 汗马功劳
驷马难追
青梅竹马 伯乐相马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与柳 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 “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 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都没有得 到赏识。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有才 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 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 了《马说》。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 用(对待)它的办法。 尽其材:材,同“才”,指行千里的才能。 鸣之:(马)嘶鸣。 执策:策,马鞭子。临,从高处往下看。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其:恐怕,表示推测。 邪:同“ 耶 ”,表示疑问。 知:懂得。
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现指能够 发现人才的人。 祗:只是。 辱:受屈辱。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以:按照,介词。 称:称颂,称道。
安徽省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 马说(第1课时)苏教版(1)
食之不能尽其材( )( )其真无马邪(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说说它现代的意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3、《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来比喻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文学知识】【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自号昌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成就尤为突出,他倡导古文运动,是古文运动的领袖,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主张。他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故作《马说》。有《昌黎先生集》。【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但讲究文采,与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而伯乐不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区别下列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1)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
(2)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也( )其真不知马也( )
课 题:第四课 马说
教学思路
(纠错栏)
《马说》第一课时 陈君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本段的观点是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第一段内容?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是不是世上先 有伯乐,然后 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 乐能识马,如 果不被伯乐识 别,千里马就 会被埋没。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 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 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 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 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 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 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 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 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 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 “伯乐不常有”之叹。
作品简介:
文体简介
学习第二段
实词
一食——
食马者—— 才美——
吃一顿
通“饲”, 喂 才能,美好的 素质
外见—— 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 等—— 常—— 是—— 虚词: 或—— 有时 其—— 代“千里马” 安— 等同,一样 普通的 这种,作代词 怎么
分析文段二:
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 2、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 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 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 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 “说”的文体特点。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 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 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 黑暗现实。。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
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 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 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 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 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 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 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 里。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马说》课件1(第1课时)ppt课件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
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 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
播放视频:黑骏马奔跑画面
1 学习目标 2 整体感知 3 研读课文 4 重难点解析 5 课文小结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 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3.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4.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 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 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只是 两马并驾 有时 面对 犹,尚且;一样
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示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 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一词多义
故虽有名马( 即使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顿 )
虽
食
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
食马者 ( 喂养 )
食不饱 ( 吃 )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这篇《马说》大约 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 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 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所以他 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词义解释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Fra bibliotek间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执策而临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 ( 鞭打 ) 不以千里称也 ( 用,凭借 )
策
以
执策而临之曰 ( 鞭子 ) 策之不以其道 ( 按照 )
词类活用 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活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退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马说》
(韩愈)
一、授课学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其、以”的用法。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4)、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
2、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4、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
四、教学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
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三、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
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
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后,过了四年才被宣武节度使任命为观察推官,贞元十八年(802)授四门博士,历迁监察御史,因上书言关中灾情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元和初任江陵府法曹参军,国子监博士,后随宰相裴度平淮西之乱,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宪宗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穆宗时,任国子监祭酒,兵部、吏部侍郎等。
有《昌黎先生集》。
在中唐,韩愈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家。
一方面他有大量杰出的诗文作品,另一方面,他作为文坛诗坛的领袖,广交文友,提携奖掖,不遗余力,在他周围聚集了不少志趣相投,风格相近的文人。
他不仅大力称赞比他年长的孟郊,还奖拔比他年轻的贾岛,又鼓励李贺这位天才诗人,并为他因避父讳而不得参加科举而大声疾呼;此外,他还与皇甫湜、卢仝、樊宗师、刘叉、李翱等有密切交往。
这样,他与他周围的这些文人便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并以他本人为主将,掀起了一个很有影响的新诗潮。
”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今音为shí)。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
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马,也只是辱没在低贱的人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粟(谷子)。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不能表现在外面,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来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马,也只是辱没在低贱的人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粟(谷子)。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不能表现在外面,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
3.思考讨论: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
(2)伯乐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
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
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
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
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
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
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六、课堂练习。
从千里马的角度出发,写一段话。
内容不限。
七、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