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辅助线
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辅助线
欢迎共阅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辅助线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中点一、与中点有关的概念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三线合一(底边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高重合)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中位线判定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斜边中线判定:若三角性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二、与中点有关的辅助线方法一:倍长中线解读:凡是出现中线或类似中线的线段,都可以考虑倍长中线,倍长中线的目的可以旋转等长度的线段,从而达到将条件进行转化的目的。
方法二:构造中位线解读: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另一边中点,或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达到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方法三:构造三线合一解读:只要出现等腰三角形,或共顶点等线段,就需要考虑构造三线合一,从而找到突破口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方法四:构造斜边中线解读:只要出现直角三角形,或直角,则考虑连接斜边中线段,第一可以出现三条等线段,第二可以出现两个等腰三角形,从而转化线段关系。
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常见考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考点说明:①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四边形对角线中点、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或其他线段中点;②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达到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题中有中点,莫忘中位线”.与此很相近的几何思想是“题中有中线,莫忘加倍延”,这两个是常用几何思想,但注意倍长中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构造三角形全等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平移也有类似作用. 典型例题【例1】 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AE 是ABD △的中线,且AB BD =,求证:2AC AE =. 举一反三1. 如右下图,在ABC ∆中,若2B C ∠=∠,AD BC ⊥,E 为BC 边的中点.求证:2AB DE =.2. 在ABC ∆中,90ACB ∠=︒,12AC BC =,以BC 为底作等腰直角BCD ∆,E 是CD 的中点,求证:AE EB ⊥且AE BE =.【例2】 已知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连结EF 分别交AC 、BD于M 、N ,求证:AMN BNM =∠∠. 举一反三1. 已知四边形ABCD 中,AC BD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EF 交AC 于M ;EF 交BD 于N ,AC 和BD 交于G 点.求证:GMN GNM ∠>∠.2. 已知:在ABC ∆中,BC AC >,动点D 绕ABC ∆的顶点A 逆时针旋转,且AD BC =,连结DC .过AB 、DC 的中点E 、F 作直线,直线EF 与直线AD 、BC 分别相交于点M 、N .(1)如图1,当点D 旋转到BC 的延长线上时,点N 恰好与点F 重合,取AC 的中点H ,连结HE 、HF ,求证: AMF BNE ∠=∠(2)当点D 旋转到图2中的位置时,AMF ∠与BNE ∠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例3】 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90ABC AED ∠=∠=︒,BAC EAD ∠=∠,F 为CD 的中点.求证:BF EF =.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在三角形ABC 中,D 为AB 的中点,分别延长CA 、CB 到点E 、F ,使DE=DF .过E 、 F 分别作直线CA 、CB 的垂线,相交于点P ,设线段PA 、PB 的中点分别为M 、N .求证:(1)DEM FDN ∆∆≌;EDM B C A E D M B C AM B C A(2)PAE PBF ∠=∠.3. 已知:在ABC ∆中,分别以AB 、A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M ,和CAN ,P 是边BC 的中点.求证:PM PN =4. 如图所示,已知ABD ∆和ACE ∆都是直角三角形,且90ABD ACE ∠=∠=︒,连接DE ,设M 为DE 的中点.(1)求证MB MC =.(2)设B A D C A E ∠=∠,固定Rt ABD ∆,让Rt ACE ∆移至图示位置,此时MB MC =是否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5. 在△ABC 中,AB=AC ,分别以AB 和AC 为斜边,向△ABC 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M 是BC 边中点中点,连接MD 和ME (1)如图1所示,若AB=AC ,则MD 和ME 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2所示,若AB≠AC 其他条件不变,则MD 和ME 具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请给出证明过程;(3)在任意△ABC 中,仍分别以AB 和AC 为斜边,向△ABC 的内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M 是BC 的中点,连接MD 和ME ,请在图3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判断△MED 的形状.图1 图2 图3 【例4】 以ABC ∆的两边AB 、AC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 ∆和等腰Rt ACE ∆,90BAD CAE ∠=∠=︒.连接DE ,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探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①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90θ<<)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举一反三1. (1)如图1,BD 、CE 分别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 作AD BD AE CE ⊥⊥、,垂足分别为D E 、,连接DE .求证:()12DE BC DE AB BC AC =++,∥ (2)如图2,BD CE 、分别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其他条件不变; (3)如图3,BD 为ABC △的内角平分线,CE 为ABC △的外角平分线,其他条件不变。
初中数学三角形中14种辅助线添加方法
初中数学三角形中14种辅助线添加方法在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有中线、高线、中垂线、角平分线等。
下面是三角形中14种辅助线添加方法:1. 三角形中线的添加方法:在三角形的每个顶点上作一条连接对边中点的线段,则这些线段交于一点,且该点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即为三角形的重心。
2. 三角形中垂线的添加方法:从三角形的顶点向所对边作垂线,垂足分别为A、B、C,则三个垂足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为三角形的垂心。
3. 三角形高线的添加方法:从三角形的顶点向所对边作垂线,垂线所在直线与所对边的交点称为底部端点,连接三个底部端点,则构成一个矩形,其中两个对角线分别为三角形的两个高。
4. 角平分线的添加方法:从角的顶点向其对边作角平分线,将角平分为两个相等的角,且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两侧边的距离相等。
5. 外接圆的添加方法:三角形三边的中垂线交于一点,则以该点为圆心,三角形三个顶点分别为圆上的三个点的圆称为三角形的外接圆。
6. 内切圆的添加方法:三角形三条边所在直线的交点为内心,以内心为圆心,作内切圆,该圆与三角形的三边相切。
7. 垂直平分线的添加方法:从线段的中点向垂直于该线段的方向作一条线段,则该线段垂直于原线段且平分其长度。
8. 外角平分线的添加方法:从三角形的一顶点作一条射线,使其不在所在直线内,将相邻两个角的外部划分成两个大小相等的角,则这条射线为该顶点所对的角的外角平分线。
9. 旁切圆的添加方法:以三角形的某一边为半径,在其外侧作一条与该边平行的直线,使其与另外两边所在直线相交,其交点则为旁切圆心。
10. 中位线的添加方法:连接三角形任意两个顶点,则连接这两个顶点的中点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三条中位线交于一点,即为三角形重心。
11. 等腰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垂心重合。
12. 等边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垂心和外心重合。
13. 直角三角形的垂心落在斜边上,且斜边上的高线与斜边垂直。
14. 任意三角形的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初中几何辅助线大全-最全
三角形中作辅助线的常用方法举例一、延长已知边构造三角形:分析:欲证 AD =BC ,先证分别含有AD ,BC 的三角形全等,有几种方案:△ADC 与△BCD ,△AOD 与△BOC ,△ABD 与△BAC ,但根据现有条件,均无法证全等,差角的相等,因此可设法作出新的角,且让此角作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角。
证明:分别延长DA ,CB ,它们的延长交于E 点, ∵AD ⊥AC BC ⊥BD (已知) ∴∠CAE =∠DBE =90° (垂直的定义) 在△DBE 与△CAE 中∵⎪⎩⎪⎨⎧=∠=∠∠=∠)()()(已知已证公共角AC BD CAE DBE E E∴△DBE ≌△CAE (AAS )∴ED =EC EB =EA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ED -EA =EC -EB 即:AD =BC 。
(当条件不足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得出新的条件,为证题创造条件。
)二 、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为三角形来解决。
三、有和角平分线垂直的线段时,通常把这条线段延长。
分析:要证BD =2CE ,想到要构造线段2CE ,同时CEAE FABCDE17-图O与∠ABC 的平分线垂直,想到要将其延长。
证明:分别延长BA ,CE 交于点F 。
∵BE ⊥CF (已知)∴∠BEF =∠BEC =90° (垂直的定义)在△BEF 与△BEC 中,∵ ⎪⎩⎪⎨⎧∠=∠=∠=∠)()()(21已证公共边已知BEC BEF BE BE ∴△BEF ≌△BEC (ASA )∴CE=FE=21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BAC=90° BE ⊥CF (已知)∴∠BAC =∠CAF =90° ∠1+∠BDA =90°∠1+∠BFC =90° ∴∠BDA =∠BFC在△ABD 与△ACF 中⎪⎩⎪⎨⎧∠=∠∠=∠)()()(已知=已证已证AC AB BFC BDA CAF BAC∴△ABD ≌△ACF (AAS )∴BD =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BD =2CE四、取线段中点构造全等三有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人教版)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1、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1 如图1,已知△ABC中,AD是△ABC的中线,AB=8,AC=6,求AD 的取值范围.
提示:延长AD至A',使A'D=AD,连结BA'.根据“SAS”易证△A'BD≌△ACD,得AC=A'B.这样将AC转移到△A'BA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解.
2、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2 如图2,已知△ABC中,AB=AC,D在AB上,E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D=CE,DE与BC交于点F.
求证:DF=EF.
提示:此题辅助线作法较多,如:
①作DG∥AE交BC于G;
②作EH∥BA交BC的延长线于H;
再通过证三角形全等得DF=EF.
3、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例3 如图3,已知RT△ACB中,∠C=90°,AC=BC,AD=AC,DE⊥AB,垂足为D,交BC于E.
求证:BD=DE=CE.
提示:连结DC,证△ECD是等腰三角形.
4、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4 如图4,已知△ABC中,∠B=2∠C,AD平分∠BAC交BC于D.求证:AC=AB+BD.
提示:将△ADB沿AD翻折,使B点落在AC上点B'处,再证BD=B'D =B'C,易得△ADB≌△ADB',△B'DC是等腰三角形,于是结论可证.
5、作三角形的中位线
例5 如图5,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BA、CD的延长线交EF的延长线于点M、N.求证:∠BME=∠CNE.提示:连结AC并取中点O,再连结OE、OF.则OE∥AB,OF∥CD,故∠1=∠BME,∠2=∠CNE.且OE=OF,故∠1=∠2,可得证.。
初中几何常用辅助线做法
常用辅助线做法➢考点考向1.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2. 与线段长度相关的辅助线3. 与等腰、等边三角形相关的辅助线4. 与中点相关的辅助线5. 构造一线三垂直(等角)6. 等面积法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总结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6)构造等腰三角形或作等腰三角形的高利用“三线合一”性质。
7)作三角形的中位线。
8)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9)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等面积法)10)构造三垂直模型。
✧考点一: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1)可向两边作垂线。
(2)可构造等腰三角形(3)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例1】已知:∠AOB=90°,OM是∠AOB的平分线,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在射线OM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交于C、D,PC和PD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考点二:与线段长度有关的辅助线(1)截长:证明某两条线段的和或差等于第三条线段时,经常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使得它和其中的一条相等,再利用全等证明余下的等于另一条线段即可(2)补短:证明某两条线段的和或差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也可以在较短的线段上延长一段,使得延长的部分等于另外一条较短的线段,再利用全等证明延长后的线段等于那一条长线段即可(3)倍长中线:题目中如果出现了三角形的中线,方法是将中线延长一倍,再将端点连结,便可得到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经典辅助线做法汇总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 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 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 :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 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 度或120 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 、60 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 度或60 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 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 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 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 的特殊直角三角形, 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4)(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 )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102条作几何辅助线的规律,以后再也不怕了!
102条作几何辅助线的规律,以后再也不怕了!几何中,同学们最头疼的就是做辅助线了,所以,今天数姐整理了做辅助线的102条规律,从此,再也不怕了!规律1.如果平面上有n(n≥2)个点,其中任何三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那么每两点画一条直线,一共可以画出n(n-1)条.规律2.平面上的n条直线最多可把平面分成〔n(n+1)+1〕个部分.规律3.如果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那么在这个图形中共有线段的条数为n(n-1)条.规律4.线段(或延长线)上任一点分线段为两段,这两条线段的中点的距离等于线段长的一半.规律5.有公共端点的n条射线所构成的交点的个数一共有n(n-1)个.规律6.如果平面内有n条直线都经过同一点,则可构成小于平角的角共有2n(n-1)个.规律7.如果平面内有n条直线都经过同一点,则可构成n(n-1)对对顶角.规律8.平面上若有n(n≥3)个点,任意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过任意三点作三角形一共可作出n(n-1)(n-2)个.规律9.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平分线所成的角的度数为90°.规律10.平面上有n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为n(n-1)个.规律11.互为补角中较小角的余角等于这两个互为补角的角的差的一半.规律12.当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规律13.已知AB∥DE,如图⑴~⑹,规律如下:规律14.成“8”字形的两个三角形的一对内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等于另两个内角和的一半.规律15.在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证明线段不等关系时,如果直接证不出来,可连结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结论中出现的线段在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再利用三边关系定理及不等式性质证题.注意: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证题时,常通过引辅助线,把求证的量(或与求证有关的量)移到同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去然后再证题.规律16.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与一个外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锐角,等于第三个内角的一半.规律17.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钝角等于90o加上第三个内角的一半.规律18.三角形的两个外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锐角等于90o减去第三个内角的一半.规律19.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高线和角平分线,它们所夹的角等于三角形另外两个角差(的绝对值)的一半.注意:同学们在学习几何时,可以把自己证完的题进行适当变换,从而使自己通过解一道题掌握一类题,提高自己举一反三、灵活应变的能力.规律20.在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内角证明角的不等关系时,如果直接证不出来,可连结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求证的大角在某个三角形外角的位置上,小角处在内角的位置上,再利用外角定理证题.规律21.有角平分线时常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规律22.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加倍延长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规律23.在三角形中有中线时,常加倍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规律24.截长补短作辅助线的方法截长法: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较短线段;补短法:延长较短线段和较长线段相等.这两种方法统称截长补短法.当已知或求证中涉及到线段a、b、c、d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用此种方法:①a>b②a±b = c③a±b = c±d规律25.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步骤:①观察要证线段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然后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中点常见的辅助线
(五)条件中无中点时,完善图形得中位线:
如图,△ABC边长分别为AB=14,BC=16,AC=26,P为∠A的平分线AD 上一点,且BP⊥AD,M为BC的中点,则PM的值是_______.
练习:
在△ABC中,∠B=2∠A,CD⊥AB于D,E为AB的中点,求证:DE=
1 BC 2
(三)添加三角形的第三边,构建中位线:
如图,已知E、F分别为△ABC的边AB、BC的中点,G、H为AC 边上的两个三等分点,连EG、FH,且延长后交于点D,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四)添加三角形的另一边并取中点,构建中位线: 在四边形ABCD中,E、F、M分别是AB、CD、BD的中点,AD=BC. 求证:∠EFM=∠FEM.
A
B
E
D
C
3、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 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3、如图,四边形ABCD中,∠DAB=∠BCD=90°,M为BD中点, N为AC中点,求证:MN⊥AC.
C D A N M B
四、两个或多个中点常见的辅助线: 当图中有多个中点时,同时还要考虑中位线,
中点常见的辅助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中点有关的辅助线
1、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中线至一倍,构建全等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 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 三边的一半。
1、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中线至一倍,构建全等三角形
1、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若AB=2, AC=4,则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A
B
中考专题之与三角形有关的辅助线
第一节等腰三角形常用的辅助线例1、文文和彬彬在证明“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一命题时,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如图,她们对各自所作的辅助线描述如下:文文:“过点A作BC的中垂线AD,垂足为D”;彬彬:“作△ABC的角平分线AD”;数学老师看了两位同学的辅助线作法后,说:“彬彬的做法是正确的,而文文的做法需要订正;”1请你简要说明文文的辅助线作法错在哪里;2根据彬彬的辅助线作法,完成证明过程;例2、如图,已知AD∥BC,AB=AD+BC,E为DC的中点;求证:∠ABE=∠CBE;例3、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的中点,在CD延长线上取一点F,使FE=FC,EF交AD于P;求证:AE=2DF;连接CE,取CE中点HFHE全等于FHC,FH垂直于CE角BEC=角ECFCE/EB=CF/CH=根号5CF=根号5CH=根号5CE/2=根号5根号5BE/2=BE5/2=AB5/4DF=CF-CD=AB/4=AB/21/2=AE1/2例4、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点在AB上,E在AC延长线上,且BD=CE,连结DE交BC于点F;求证:DF=EF;DF=EF证明如下:过点D作平行于BC的直线交AC于点G因为AB=AC;DG//BC所以BD=CG又BD=CE,故CG=CE又因为CF//DG所以CF是三角形DEG的中位线所以F是DE的中点所以DF=EF综合演练:1、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BD=2,E、F分别是边AD、CD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E+CF=2;1求证:△BDE≌△BCF;2判断△B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设△BEF的面积为S,求S的取值范围;1AE+CF=2=CD=DF+CF∴AE=DFAB=BD∠A=∠BDF=60°∴△BDE全等于△BCF2由1得BE=BF且∠EBF=∠EBD+∠DBF=∠EBD+∠ABE=∠ABD=60°∴△BEF是等边三角形33√3/4<=S<=√3第二节直角三角形常用的辅助线例1、如图,在△ABC中,∠ACB=90°,AC=BC,AD是∠BAC的平分线,求证:AC+CD=AB;综合演练:Rt 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的中点E处;则∠A等于1、如图,CD是ABCA、25°B、30°C、45°D、60°2、如图1,△ABC的边BC在直线l上,AC⊥BC,且AC=BC;△EFP的边FP也在直线l上,边EF与边AC重合,且EF=FP;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EP交AC于点Q,连结AP、BQ;猜想并写出BQ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3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时,EP的延长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Q,连结AP、BQ;你认为图2中所猜想的BQ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在锐角△ABC中,BE、CF是高,在BE、CF或其延长线上分别截取CP=AB,BQ=AC,分别过P、Q作PM第三节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例1、已知:如图,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E为AC边上一点,BE与AD交于F,若AE=EF;求证:AC=BF;例2、1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BC>AB,AD=CD,BD平分∠ABC;求证:∠BAD+∠C=180°;2已知:如图2在△ABC中,BE是∠ABC的平分线,AD⊥BE,垂足为D;求证:∠BAD=∠DAC+∠C;例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AC=80°,P为△ABC内一点,若∠PBC=10°,∠PCB=30°,求∠PAB 的度数;例4、已知:如图,BD是四边形ABCD的∠ABC的平分线,∠A+∠BCD=180°;求证:AD=DC;例5、已知:如图,在△ABC中,DE∥GF∥BC,且AD=GB;求证:AE=CF;例6、已知:如图,P为∠AOB平分线OP上一点,PC⊥OA于C,∠OAP+∠OBP=180°;求证:AO+BO=2OC; 例7、如图,在△ABC中,∠B=60°,AD、CE是△ABC的角平分线,且交于点O;求证:AC=AE+CD;综合演练:1、操作:如图①,△ABC是正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的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C边于M、N两点,连结MN;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说明:1如果你经历反复探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上的方法,请你把探究过程中的某种思路写出来要求至少写3步;2在你经历说明1的过程之后,可以从下列①、②中选取一个补充或更换已知条件,完成你的证明;①AN=NC如图②;②DM∥AC如图③;附加题:若点M、N分别是射线AB、AC上的点,其他条件不变,再探索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在图④中画出图形,丙说明理由;① ② ③ ④2、如图,两个全等的含30°,60°的三角形ADE 和ABC,E 、A 、C 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D,取BD 的中点M,连结ME 、MC,试判断△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如图①,小明将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②,量得他们的斜边长为10cm ,较小锐角为30°,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图③所示的形状,但点B 、C 、F 、D 在同一直线上,且点C 与点F 重合;在图③至图⑥中统一用F 表示;小明在对这两张三角形纸进行如下操作时遇到了三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1将图③中的△ABF 沿BD 向右平移到图④的位置,使点B 与点F 重合,请你求出平移的距离;2将图③中的△ABF 绕点F 顺时针方向旋转30°到图⑤的位置,F A 1交DE 于点G,请你求出线段FG 的长度; 3将图③中的△ABF 沿直线AF 翻折到图⑥的位置,AB 交DE 于点H,请证明:AH=DH;① ② ③ ④ ⑤ ⑥4、已知:点O 到△ABC 的两边AB 、AC 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OB=OC;1如图1,若点O 在边BC 上,求证:AB=AC ;2如图2,若点O 在△ABC 的内部,求证:AB=AC ;3若点O 在△ABC 的外部,AB=AC 成立吗 请画图表示;1 25、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在菱形ABCD 和菱形BEFG 中,点A,B,E 在同一条直线上,P 是线段DF 的中点,连结PG ,PC;若∠ABC=∠BEF=60°,探究PG 与PC 的位置关系及PC PG 的值; 小聪同学的思路是:延长GP 交DC 于点H,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聪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写出上面问题中线段PG 与PC 的位置关系及PCPG 的值; 2将图1中的菱形BEFG 绕点B 顺时针旋转,使菱形BEFG 的对角线BF 恰好与菱形ABCD 的边AB 在同一条直线上,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你在1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变化 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若图1中∠ABC=∠BEF=)900(2 <<αα,将菱形BEFG 绕点B 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原问题的其他条件不变,请你直接写出PCPG 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1 2第四节相似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例1、如图,△ABC中,点D、E在BC上,且BD=DE=EC,又AB上的中线CF分别交AD、AE于G、H, 求FG:GH:HC;例2、如图,□ABCD中,点E在AB上,AE=2BE;点F是BC的中点,连结EF交对角线BD于点G;求:BG:BD的值;例3、已知:如图,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条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求证:AE:ED=2AF:FB;例4、如图,△ABC中,AB=8,AC=6,点D在AB上,且AD=2;试在边AC上找一点E,使△ADE与原三角形△ABC 相似,求AE的长;例5、如图,△ABC 中,∠C=90°,AB=5,AC=4,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且BD=AB,动点P 在线段BC 上移动,作直线DP 交AC 于点E;设BP=x ,AE=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2当PB 为何值时,直线DP 恰将△ABC 的面积平分例6、如图,在△ABC 中,AB=AC=5,BC=6,矩形DEFG 的顶点D 在AB 上,E 、F 在BC 上,G 在AC 上;1设BE=x ,y S DEFG 四边形,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连结EG,当x 取何值时,EG ∥AB 求此时矩形DEFG 的面积;例7、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A=90°,BC=8,AB=12,AD=a ;试问:能否在边AB 上找到点P,使得△ADP 与△BCP 相似 并说明a 的取值对点P 的个数是否有影响,请加以说明;例8、如图,在△ABC 内有一点O,连结AO 、BO 、CO 并分别延长后与BC 、CA 、AB 相交于点D 、E 、F;求证:1=++CFOF BE OE AD OD ;综合演练:1、已知:如图,在△ABC 中,D 为AB 边上一点,∠A=36°,AC=BC,AD AB AC ⋅=2;1试说明:△ADC 和△BDC 都是等腰三角形;2若AB=1,求AC 的值;3试构造一个等腰梯形,该梯形连同它的两条对角线,得到了8个三角形,要求构造出的图形中有尽可能多的等腰三角形;标明各角的度数2、如图所示,一段街道的两边缘所在的直线分别为AB 、PQ,并且AB ∥PQ;建筑物的一端DE 所在的直线MN ⊥AB 于点M,交PQ 于点N;小亮从胜利街的A 处,沿着AB 方向前进,小明一直站在点P 的位置等候小亮; 1请你在图纸中画出小亮恰好看见小明时的视线,以及此时小亮所在位置用点C 标出2已知MN=20m ,MD=8m ,PN=24m ,求1中的点C 到胜利街口的距离CM;3、已知:如图1,在ABC Rt ∆中,∠C=90°,AC=4cm ,BC=3cm ,点P 由B 出发沿BA 向点A 匀速运动,速度为1cm ∕s ;点Q 由A 出发沿CA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速度为2cm ∕s ;连结PQ;若设运动的时间为)20)((<<t s t ,解答下列问题:1当t 为何值时,PQ ∥BC2说明理由;4如图2,连结PC,并把△PQC 沿QC 翻折,得到四边形C PQP ',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C PQP '为菱形 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 24、如图,四边形ABCD 为一梯形纸片,AB ∥CD,AD=BC,翻折纸片ABCD,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痕为EF,已知CE ⊥AB;1求证:EF ∥BD;2若AB=7,CD=3;求线段EF 的长;5、如图,在ABC Rt 中,∠A=90°,AB=6,AC=8,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点P 从点D 出发沿DE 方向运动,过点P 作PQ ⊥BC 于Q,过点Q 作QR ∥BA 交AC 于R,当点Q 与点C 重合时,点P 停止运动;设BQ=x ,QR=y ; 1求点D 到BC 的距离DH 的长;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点P,使△PQR 为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辅助线问题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含答案) 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D C BAED F CB A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D C BAED F CB A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完整版)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辅助线
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辅助线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中点一、与中点有关的概念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三线合一(底边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高重合)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中位线判定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斜边中线判定:若三角性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与中点有关的辅助线方法一:倍长中线解读:凡是出现中线或类似中线的线段,都可以考虑倍长中线,倍长中线的目的可以旋转等长度的线段,从而达到将条件进行转化的目的。
方法二:构造中位线解读: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另一边中点,或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达到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方法三:构造三线合一解读:只要出现等腰三角形,或共顶点等线段,就需要考虑构造三线合一,从而找到突破口方法四:构造斜边中线 解读:只要出现直角三角形,或直角,则考虑连接斜边中线段,第一可以出现三条等线段,第二可以出现 两个等腰三角形,从而转化线段关系。
常见考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考点说明: ① 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 四边形对角线中点 、 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直角 三角形斜边中点或其他线段中点 ;题中有中点,莫忘中位线 ”.与此很相近的几何思想是 “题中有中线,莫忘加倍延 ”,这两个是常用几何思 想,但注意倍长中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构造三角形全等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平移也有类似作用. 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典型例题2 AE .例1】已知:AD 是△ ABC 的中线,AE 是△ ABD 的中线,且AB BD ,求证:AC举一反三1. 如右下图,在ABC中,若 B 2 C,AD BC,E为BC 边的中点.求证:AB2DE .D E12. 在ABC中,ACB 90 ,AC 2BC ,以BC为底作等腰直角BCD ,E是CD 的中点,求证:AE EB 且AE BE .例2】已知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E、F 分别是AD 、BC的中点,连结EF分别交AC、BD 于M 、N ,求证:∠ AMN ∠BNM .举一反三1.已知四边形ABCD中,AC BD ,E、F分别是AD、BC的中点,EF交AC于M ;EF交BD于N ,AC 和BD 交于G 点.求证:GMN GNM .F2.已知:在ABC中,BC AC,动点D绕ABC 的顶点A逆时针旋转,且AD BC,连结DC.过AB、DC的中点E、F 作直线,直线EF与直线AD、(1)如图1,当点D旋转到BC 的延长线上时,点求证:AMF BNE(2)当点D旋转到图2中的位置时,AMF 与BC 分别相交于点M 、N .N 恰好与点F 重合,取AC 的中点H ,连结HE 、HF ,BNE 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B例3】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ABCBF EF .AED 90 ,BAC EAD ,F 为CD 的中点.求证: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在三角形 ABC 中, D 为AB 的中点,分别延长 CA 、CB 到点 E 、F ,使DE=DF .过 E 、 F 分 别作直线 CA 、CB 的垂线,相交于点 P ,设线段 PA 、PB 的中点分别为 M 、N .求证:(1) DEM ≌ FDN ;(2) PAE PBF .证: PM PN3. 已知:在ABC 中,分别以 AB 、 A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ABM ,和 CAN , P 是边 BC 的中点.求 F4. 如图所示,已知ABD和ACE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BD ACE 90,连接DE,设M 为DE的中点.(1)求证MB MC .(2)设BAD CAE ,固定Rt ABD,让Rt ACE 移至图示位置,此时MB 的结论.MC 是否成立?请证明你5.在△ABC 中,AB=AC ,分别以AB 和AC为斜边,向△ABC 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M 是BC边中点中点,连接MD 和ME1)如图 1 所示,若AB=AC ,则MD 和ME 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 2 所示,若AB≠AC 其他条件不变,则MD 和ME 具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请给出证明过程;3)在任意△ ABC 中,仍分别以AB 和AC 为斜边,向△ABC 点,连接MD 和ME ,请在图 3 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判断△MED 的内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M 是BC 的中的形状.图1 图2 图3【例4】 以 ABC 的两边 AB 、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 Rt ABD 和等腰 Rt ACE , BAD CAE 90 连接 DE ,M 、 N 分别是 BC 、 DE 的中点.探究: 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线段 AM 与 DE 的数量关系 90 )后,如图②所示, ( 1)问中得到的 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举一反三1. (1)如图 1, BD 、 CE 分别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过点 A 作AD BD 、AE CE ,垂足分别为 D 、E , 1 连接 DE .求证: DE ∥BC ,DE AB BC AC2(2)如图 2, BD 、CE 分别是 △ABC 的内角平分线,其他条件不变;(3)如图 3, BD 为△ ABC 的内角平分线, CE 为△ABC 的外角平分线,其他条件不变。
初中几何辅助线大全-最全
三角形中作辅助线的常用方法举例一、延长已知边构造三角形:例如:如图7-1:已知AC=BD,AD⊥AC于A,BC⊥BD于B,求证:AD=BC分析:欲证AD=BC,先证分别含有AD,BC的三角形全等,有几种方案:△ADC与△BCD,△AOD与△BOC,△ABD与△BAC,但根据现有条件,均无法证全等,差角的相等,因此可设法作出新的角,且让此角作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角。
E 证明:分别延长DA,CB,它们的延长交于E点,∵AD⊥ACBC⊥BD(已知)∴∠CAE=∠DBE=90°(垂直的定义)在△DBE与△CAE中A BO EE()公共角∵DBECAE()已证D CBDAC(已知)图71∴△DBE≌△CAE(AAS)∴ED=ECEB=EA(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ED-EA=EC-EB即:AD=BC。
(当条件不足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得出新的条件,为证题创造条件。
)二、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为三角形来解决。
三、有和角平分线垂直的线段时,通常把这条线段延长。
例如:如图9-1:在Rt△ABC中,AB=AC,∠BAC=90°,∠1=∠2,CE⊥BD的延长于E。
求证:BD=2CEF分析:要证BD=2CE,想到要构造线段2CE,同时AE1B 12DC 图91CE与∠ABC的平分线垂直,想到要将其延长。
证明:分别延长B A,CE交于点F。
∵BE⊥CF(已知)∴∠BEF=∠BEC=90°(垂直的定义)在△BEF与△BEC中,12(已知)∵BEBE(公共边)BEFBEC()已证1C 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BEF≌△BEC(ASA)∴CE=FE=2∵∠BAC=90°BE⊥CF(已知)∴∠BAC=∠CAF=90°∠1+∠BDA=90°∠1+∠BFC=90°∴∠BDA=∠BFC在△ABD与△ACF中BACCAF(已证)BDABFC()已证AB=AC(已知)∴△ABD≌△ACF(AAS)∴BD=C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BD=2CE四、取线段中点构造全等三有形。
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的常见添法
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的常见添法一、前言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其性质和应用十分广泛。
在解决全等三角形相关问题时,辅助线的运用是非常常见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全等三角形辅助线添法。
二、中线中线是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
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中,经常使用到中线。
1. 作平移假设有两个全等三角形ABC和DEF,需要证明它们完全重合。
可以在BC上取一点M,在EF上取一点N,连接MN,并作平移使得BC重合于EF,即可证明ABC和DEF完全重合。
2. 作垂线假设有两个全等三角形ABC和DEF,需要证明它们完全重合。
可以在BC上取一点M,在EF上作MN垂直于EF,并延长至交于P,则BP=FP,CP=EP,因此可以通过SAS(边-角-边)准则证明ABC和DEF完全重合。
三、高线高线是从一个顶点向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所得到的线段。
在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时常用到高线。
1. 作垂心假设有两个直角三角形ABC和DEF,需要证明它们相似。
可以在ABC 中作垂心H,连接AH、BH、CH,并在DEF中作DH垂直于EF,延长至交于K,则AK=DK,因此可以通过AA(角-角)准则证明ABC 和DEF相似。
2. 作中线假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其中BC=EF,需要证明它们相似。
可以在BC上取一点M,在EF上取一点N,连接MN,并作垂线PH 垂直于MN且交于O,则PO为MN的中线。
由于BM=FN,BO=EO(因为PH平分MN),因此可以通过SAS准则证明ABC和DEF相似。
四、角平分线角平分线是从一个顶点出发将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所得到的线段。
在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常用到角平分线。
1. 作等腰三角形假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其中∠BAC=∠EDF且AC=DF,需要证明它们相似。
可以在BC上取一点M,在EF上取一点N,并连接AN、BM以及CN与AM的交点为P,则AP=PN(因为AP是∠BAC 的平分线),BP=PM(因为BP是∠ABM的平分线),因此可以通过SAS准则证明ABC和DEF相似。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中几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有辅助线)
相似三角形中几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在添加辅助线时,所添加的辅助线往往能够构造出一组或多组相似三角形,或得到成比例的线段或出等角,等边,从而为证明三角形相似或进行相关的计算找到等量关系。
主要的辅助线有以下几种:一、添加平行线构造“A”“X”型例1: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点,BD:DC=2:1,E是AD的中点,求:BE:EF的值.解法一:过点D作CA的平行线交BF于点P,则∴PE=EF BP=2PF=4EF 所以BE=5EF ∴BE:EF=5:1.解法二:过点D作BF的平行线交AC于点Q,∴BE:EF=5:1.解法三:过点E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S,解法四:过点E作AC的平行线交BC于点T,∵BD=2DC ∴∴BE:EF=5:1.变式: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点,BD:DC=2:1,E是AD的中点,连结BE并延长交AC于F,求AF:CF的值.解法一:过点D作CA的平行线交BF于点P,解法二:过点D作BF的平行线交AC于点Q,解法三:过点E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S,解法四:过点E作AC的平行线交BC于点T,,1==AEDEFEPE,2==DCBDPFBP,则2==EADAEFDQ,3==DCBCDQBF,EFEFEFEFDQEFBFBE563=-=-=-=,则DCCTDT21==;TCBTEFBE=,DCBT25=例2:如图,在△ABC 的AB 边和AC 边上各取一点D 和E ,且使AD =AE ,DE 延长线与BC 延长线相交于F ,求证:(证明:过点C 作CG//FD 交AB 于G )例3:如图,△ABC 中,AB<AC ,在AB 、AC 上分别截取BD=CE ,DE ,B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证明:AB ·DF=AC ·EF.分析:证明等积式问题常常化为比例式,再通过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来证明。
不相似,因而要通过两组三角形相似,运用中间比代换得到,为构造相似三角形,需添加平行线。
相似三角形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举例
相似三角形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举例1.垂直角辅助线:当三角形中存在垂直角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一条垂直角辅助线来将问题简化。
例如,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可以通过从直角顶点到斜边的任意一点画一条垂直辅助线,这样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两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的求解。
2.中位线辅助线:在一个任意三角形中,我们可以通过连接每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来得到三条中位线。
这些中位线的交点被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通过画三角形重心与其他顶点的连线,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多个相似的三角形的求解。
3.等角辅助线:当我们需要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可以通过添加等角辅助线来帮助我们得到一些相等的角度。
例如,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等角辅助线使得两个直角形成的角相等,那么我们可以推断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比例辅助线:当我们需要求解相似三角形的长边与短边的比例时,可以利用比例辅助线。
例如,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我们可以通过添加比例辅助线,将两个相似三角形分割成若干个相似的小三角形,并且利用小三角形的边长比例来求解长边与短边的比例关系。
5.平行辅助线:当我们需要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可以通过添加平行辅助线来帮助我们得到一些对应边平行的关系。
例如,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我们能找到一条边使得它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对边平行,那么我们可以推断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相似三角形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简化问题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根据问题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辅助线方法来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辅助线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辅助线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中点一、与中点有关的概念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三线合一(底边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高重合)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中位线判定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斜边中线判定:若三角性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二、与中点有关的辅助线方法一:倍长中线解读:凡是出现中线或类似中线的线段,都可以考虑倍长中线,倍长中线的目的可以旋转等长度的线段,从而达到将条件进行转化的目的。
方法二:构造中位线解读: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另一边中点,或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达到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方法三:构造三线合一解读:只要出现等腰三角形,或共顶点等线段,就需要考虑构造三线合一,从而找到突破口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方法四:构造斜边中线解读:只要出现直角三角形,或直角,则考虑连接斜边中线段,第一可以出现三条等线段,第二可以出现两个等腰三角形,从而转化线段关系。
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CEDBA常见考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考点说明:①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四边形对角线中点、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或其他线段中点; ②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达到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题中有中点,莫忘中位线”.与此很相近的几何思想是“题中有中线,莫忘加倍延”,这两个是常用几何思想,但注意倍长中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构造三角形全等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平移也有类似作用.典型例题【例1】 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AE 是ABD △的中线,且AB BD =,求证:2AC AE =.举一反三1. 如右下图,在ABC ∆中,若2B C ∠=∠,AD BC ⊥,E 为BC 边的中点.求证:2AB DE =.2.在ABC∆中,90ACB∠=︒,12AC BC=,以BC为底作等腰直角BCD∆,E是CD的中点,求证:AE EB⊥且AE BE=.EDCBA【例2】 已知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连结EF 分别交AC 、BD 于M 、N ,求证:AMN BNM =∠∠.MNF EDCB A举一反三1. 已知四边形ABCD 中,AC BD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EF 交AC 于M ;EF 交BD 于N ,AC 和BD 交于G 点.求证:GMN GNM ∠>∠.GBCDEFM N A2. 已知:在ABC ∆中,BC AC >,动点D 绕ABC ∆的顶点A 逆时针旋转,且AD BC =,连结DC .过AB 、DC 的中点E 、F 作直线,直线EF 与直线AD 、BC 分别相交于点M 、N .(1)如图1,当点D 旋转到BC 的延长线上时,点N 恰好与点F 重合,取AC 的中点H ,连结HE 、HF ,求证: AMF BNE ∠=∠(2)当点D 旋转到图2中的位置时,AMF ∠与BNE ∠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MN AB EF DC(N )M F EDCBA【例3】 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90ABC AED ∠=∠=︒,BAC EAD ∠=∠,F 为CD 的中点.求证:BF EF =.EDFCBA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在三角形ABC 中,D 为AB 的中点,分别延长CA 、CB 到点E 、F ,使DE=D F .过E 、 F 分别作直线CA 、CB 的垂线,相交于点P ,设线段PA 、PB 的中点分别为M 、N .求证: (1)DEM FDN ∆∆≌; (2)PAE PBF ∠=∠.3. 已知:在ABC ∆中,分别以AB 、A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M ,和CAN ,P 是边BC 的中点.求证:PM PN =PNMCBA4. 如图所示,已知ABD ∆和ACE ∆都是直角三角形,且90ABD ACE ∠=∠=︒,连接DE ,设M为DE 的中点.(1)求证MB MC =.(2)设BAD CAE ∠=∠,固定Rt ABD ∆,让Rt ACE ∆移至图示位置,此时MB MC =是否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EMDCBA EM DCBAEDEDBC5. 在△ABC 中,AB=AC ,分别以AB 和AC 为斜边,向△ABC 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M 是BC 边中点中点,连接MD 和ME(1)如图1所示,若AB=AC ,则MD 和ME 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2所示,若AB≠AC 其他条件不变,则MD 和ME 具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请给出证明过程;(3)在任意△ABC 中,仍分别以AB 和AC 为斜边,向△ABC 的内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M 是BC 的中点,连接MD 和ME ,请在图3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判断△MED 的形状.图1图2 图3【例4】 以ABC∆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 ∆和等腰Rt ACE ∆,90BAD CAE ∠=∠=︒.连接DE ,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探究:AM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①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90θ<<)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图①NM EDCB A图②NM EDCBA图1EDCBA图2BC EDAF ABCDE图3举一反三1. (1)如图1,BD 、CE 分别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 作AD BD AE CE ⊥⊥、,垂足分别为D E 、,连接DE .求证:()12DE BC DE AB BC AC =++,∥ (2)如图2,BD CE 、分别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其他条件不变; (3)如图3,BD 为ABC △的内角平分线,CE 为ABC △的外角平分线,其他条件不变。
则在图2、图3两种情况下,DE BC 、还平行吗它与ABC △三边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你写出猜测,并给与证明.2. 已知ABC ∆中,90ACB ∠=︒,AB 边上的高线CH 与ABC ∆的两条内角平分线AM 、BN分别交于P 、Q 两点PM 、QN 的中点分别为E 、F .求证:EF AB ∥.QPEF MN HCBA【例5】 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AC BD =,AC 与BD 交于点O ,60AOB ∠=︒,P 、Q 、R 分别是OA 、BC 、OD 的中点,求证:PQR ∆是正三角形.Q P R O D CB A举一反三1. AD 是ABC ∆的中线,F 是AD 的中点,BF 的延长线交AC 于E .求证:13AE AC =.FA DE CB【例6】 如左下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E 、F 分别是AC 、BD 中点.求证:EF AB ∥,且()12EF AB CD =-. FECDBA图1FEDCBA举一反三2. 在课外小组活动时,小慧拿来一道题(原问题)和小东,小明交流原问题:如图1,已知ABC ∆,90ACB ∠=︒,45ABC ∠=︒,分别以AB BC ,为边向外作ABD ∆和BCE ∆,且DA DB =,EB EC =,90ADB BEC ∠=∠=︒,连接DE 交AB 于点F ,探究线段DF 与EF 的数量关系。
小慧同学的思路是:过点D 作DG AB ⊥于G ,构造全等三角形,通过推理使问题得解小东同学说:我做过一道类似的题目,不同的是,30ABC ∠=︒,60ADB BEC ∠=∠=︒ 小明同学经过合情推理,提出一个猜想,我们可以把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况。
请你参考小慧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这三位同学提出的问题: (1)写出原问题中DF 与EF 的数量关系(2)如图2,若30ABC ∠=︒,60ADB BED ∠=∠=︒,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如图3,若2,ADB BEC ABC ∠=∠=∠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图2FEDCBA图3FEDCBA真题演练1. 已知:AOB △中,2AB OB ==,COD △中,3CD OC ==,ABO DCO =∠∠. 连接AD BC 、、,点M 、 N 、P 分别为AO 、DO 、BC 的中点.(1)如图1,若A 、O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60ABO =∠,则PMN △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此时ADBC=________; (2)如图2,若A 、O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2ABO α=∠,证明PMN △∽BAO △,并计算AD BC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在图2中,固定AOB △,将COD △绕点O 旋转,直接写出PM 的最大值.NPOM DCBAOPNM DCBA图1 图22.如图,D是△ABC中AB边的中点,△BCE和△ACF都是等边三角形,M、N分别是CE、CF的中点.(1)求证:△DMN是等边三角形;(2)连接EF,Q是EF中点,CP⊥EF于点P. 求证:DP=DQ.同学们,如果你觉得解决本题有困难,可以阅读下面两位同学的解题思路作为参考:小聪同学发现此题条件中有较多的中点,因此考虑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添加出了一些辅助线;小慧同学想到要证明线段相等,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如何构造出相应的三角形呢她考虑将△NCM绕顶点旋转到要证的对应线段的位置,由此猜想到了所需构造的三角形的位置.3. 在△ABC 中,D 为BC 边的中点,在三角形内部取一点P ,使得∠ABP =∠ACP .过点P 作PE ⊥AB 于点 E ,PF ⊥AC 于点F .(1)如图1,当AB =AC 时,判断的DE 与DF 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2)如图2,当AB AC ,其它条件不变时,(1)中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图1 图2AEFPB D CC E AD F P4.探究问题:已知AD、BE分别为△ABC的边BC、AC上的中线,且AD、BE交于点O.(1)△ABC为等边三角形,如图1,则AO︰OD=__________;(2)当小明做完(1)问后继续探究发现,若△ABC为一般三角形(如图2),⑴中的结论仍成立,请你给予证明.(3)运用上述探究的结果,解决下列问题:如图3,在△ABC中,点E是边AC的中点,AD平分∠BAC, AD⊥BE于点F,若AD=BE=4.求:△ABC的周长.OE DCBAOEDCBAFEDCB A图1 图2 图35. 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连结EF 并延长,分别与 BA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M N 、,则BME CNE ∠=∠(不需证明).(温馨提示:在图1中,连结BD ,取BD 的中点H ,连结HE HF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HE HF =,从而12∠=∠,再利用平行线性质,可证得BME CNE ∠=∠.)问题一:如图2,在四边形ADBC 中,AB 与CD 相交于点O ,AB CD =,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连结EF ,分别交DC AB 、于点M N 、,判断OMN △的形状,请直接写出结论.问题二:如图3,在ABC △中,AC AB >,D 点在AC 上,AB CD =,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连结EF 并延长,与BA 的延长线交于点G ,若60EFC ∠=°,连结GD ,判断AGD △的形状并证明.DGFECBANMO FE D CBAEFHN M DCBA图1 图2 图36. 我们知道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经过证明我们可得三角形重心具备下面的性质: 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该顶点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请你用此性质解决下面的问题.已知:如图,点O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重心,90CAB ∠=︒,直线m 过点O ,过A B C 、、三点分别作直线m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 E F 、、.(1)当直线m 与BC 平行时(如图1),请你猜想线段BE CF 、和AD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当直线m 绕点O 旋转到与BC 不平行时,分别探究在图2、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AD BE CF 、、三者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不需证明.图2图1CB∠=∠=︒ABO DCO307.以平面上一点O为直角顶点,分别画出两个直角三角形,记作AOB和COD,其中(1)点E、F、M分别是AC、CD、DB的中点,连接FM、EM.=_______;(2)①如图1,当点D、C分别在AO、BO的延长线上时,FMEM②如图2,将图1中的AOB绕点O沿顺时针方向旋转α角(060α<<),其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并对你的结论进行证明;他条件不变,判断FMEM(3)如图3,若BO=,点N在线段OD上,且2NO=.点P是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在将AOB绕点O旋转的过程中,线段PN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最大值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