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年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比重

合集下载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从整体来看,我市经济始终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态势,产销衔接良好,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继续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一、2004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1、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平稳的增长势头,工业生产总量创历史新高在去年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工业仍处在快速平稳增长的平台上,工业生产总量创历史新高。

2004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92.5亿元,同比增长20.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86.7亿元,同比增长33.3%,占工业总产值的37.9%;实现出口交货值50.2亿元,同比增长41.4%。

从每个季度看,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第一季度增幅为39.5%,第二季度增幅为37.1%,第三季度增幅为37.7%,第四季度增幅为33.3%,工业生产在克服了多种不利因素的环境下,继续保持快速平稳的增长势头。

2、各种经济类型中,三资企业增长速度最快随着改制转机力度的加大,企业活力增强,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发展。

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工业完成总产值11.3亿元,同比增长25%;集体企业完成总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20.3%;私营企业完成总产值107. 6亿元,同比增长31.7%;股份合作企业完成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36.2%;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产值28.9亿元,同比增长22.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产值5.4亿元和29.5亿元,同比增长59.3%和52.9%,增速居各类经济类型首位。

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这四大经济类型,依然是我市最重要的经济类型,它的总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92%。

3、主导行业仍保持较快速度增长近年来,随着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轻工业的发展一直快于重工业。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状况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状况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现状一、整体趋势分析(一)改革开放初期的状况(1979~1992)1979~1992年我国所有制结构(%)资源来源:《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1),第18、20页(二)改革深入后所有制结构的发展变化(1993~2006)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注:①为2001年数。

②为1999年数。

③为2005年数,城镇就业人数。

④为1991年数,包含农村。

⑤为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全部国企销售收入为18万亿元)。

⑥为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数。

⑦根据李成瑞的计算。

⑧国家统计局2005年12月6日普查公告第1号。

※为民营企业数。

括弧内为私营和外资企业数。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01)第24页;《中国统计年鉴》(2006)第125、505页;《中国统计摘要》(2005)第127页;李成瑞《大变化》第1~2页;《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3)第6、15页。

从注册资本看,私有经济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从1991年的492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80000亿元,增长了161倍,在全社会实收资本中所占比重从微不足道,上升到2000年的34.3%,2004年的44%,2006年的52%。

国有经济的资本由2000年的7.5万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8.7万亿元;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从54.4%下降为48.1%;集体资本从1.5万亿元下降为1.4万亿元,比重从11.3%下降为7%。

非公有制经济实收资本的绝对额及在社会中所占比重已超过了公有制经济。

从总产值看,非公有制经济从1993年的9213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70530亿元增长了17.5倍。

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从19.03%上升为63%。

国有经济的产值从22724.6亿元降为14529亿元,下降了12%;两者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重从81%下降为37%。

非公有制经济的绝对量和相对额超过了公有制经济。

从从业人员看,到2004年末,在私营、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就业人员达到7636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45%,其中私营企业就业人员5305万人,占31.4%;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就业人员由1996年的15281万人减少到2006年的6488万人,减少了57%;在城镇就业人员中所占比重由2000的37.2下降为2006年的28.5%。

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4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一、选择题1)A.B.人民公社的撤销C.乡镇企业的发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 D【解析】依据表中的信息1980~1982年,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

但企业采用这样的措施没有主动权,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此材料说明()A.有利于节约资源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C.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 C【解析】繁琐的审批程序充分说明了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3.“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它是指()A.农村的土地改革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村建立人民公社D.农村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答案】 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取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多劳多得。

4.下图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出现图中趋势的主要原因是()①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③走农业合作化道路④实行政企分开的政策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1978”年,据此可推断①②符合。

5.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的1974年、1980年、1983年贴出的三幅春联() 1974年的春联是: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的春联是: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

横批:欢度春节。

1983年的春联是: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

横批:永跟党走。

这三幅春联所反映出的内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的辛勤劳动B.乡镇企业的发展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答案】 D【解析】春联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由于党的农村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农民生活状况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工业经济发展历程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工业经济发展历程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工业经济发展历程总结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工业经济发展三十多年的历史,无锡工业以改革、发展、转型为主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无锡工业发展主要历程(一)第一阶段:城乡工业双轮齐动,乡镇工业异军突起阶段(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无锡市委、市政府围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极大地释放了工业经济发展活力。

按照党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等系列政策的实施,无锡市工业系统按照党中央改革开放总要求,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依托城市工业基础,掀起农村工业化浪潮,大办乡镇企业,带动制造业迅猛发展。

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土地、集体经济积累和借助“星期六工程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铸就了“说尽千言万语、踏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历尽千难万险(四千四万)”的创业精神,创造了影响全国、盛极一时的“苏南模式”,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并举、高中低技术并存、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业基础,机械、纺织、化工、冶金等产业迅速壮大,纺织、轻工、电子等行业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

江阴县、无锡县占据了“苏南五虎”的2席,成为发展乡镇工业的典型。

无锡县荣获全国百强县第一名,被誉为“华夏第一县”。

1、无锡工业改革发展启动时期(1978-1981年)。

1978年6月,无锡市委召开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简称《工业三十条》)广播动员大会。

8月,无锡市委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奠定了把无锡市建设成为城乡结合、轻重兼备、技术先进,以生产高、精、尖轻纺产品为主,各行各业协调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的主基调。

11月,江苏省在无锡市召开现场会,要求全省工交基建战线学习推广无锡市工业生产经验。

同年,无锡水泵厂试制成功两台全国口径最大的4.5米全自动调节轴流泵;无锡无线电专用设备厂试制成功焊接涤纶的接片机,经鉴定接近国外70年代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外资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上海最大制造业外资

[外资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上海最大制造业外资

[外资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上海最大制造业外资【摘要】在我国实现对外开放的部门中制造业算是比较早的,外资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规模不断增大,外资经济也慢慢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

在我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克服资金和技术上的难题上,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外资的进入及外资经济的存在,对推动我国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产业优化和升级。

其中,要想继续在国际上提升我国的经济地位与话语权,更加充分利用外资方式的多样化,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以此进一步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我国必须继续努力的方向。

此外,找到利用外资新方式,改善投资环境等也是我国企业面临的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外资制造业企业经济1.我国制造业中外资经济的主要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数年度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速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比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外资方式、产业结构、地区分布以及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当今各国间逐渐激烈的引资竞争。

因此,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始终坚持以积极吸引外资为工作的中心。

经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我国90%的外资经济高度集中在制造业上,这些外资企业是其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于这些领域的结构调整不可能靠政府来投入大量的资金,应该大力吸引外商投资来参与这些传统行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这些行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大都供大于求,而且这些行业中的国有企业的比例比较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进展比较落后。

因此,应该尽可能的减少新的项目,转而把重心放到企业的技术改造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性能。

为了使这样的目的能够得到实现,我们应结合这些行业国有积极基础雄厚的特性,完善国有企业的产权交易和购并环境,鼓励外资以技术和设备等方式参股、购并和进行资产重组,为传统产业尽快实现技术升级创造条件。

各行业工业增加值率

各行业工业增加值率

各行业工业增加值率长期以来,规模速度等指标多被用来考核某一行业或地区经济发展效果,不仅形成了普遍重视产值和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情况,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竞争力不强等深层次问题。

据了解,今年以来部分省市纷纷将工业增加值率作为“十二五”引导工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

然而,由于受计算方法、资本有机构成、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工业增加值率有时并不能客观反映投入产出效果,需要加强分析和研究,找出适用空间和范围,引导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实效。

一、工业增加值率的概念及指标意义工业增加值是指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简言之,工业增加值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我国目前采用收入法核算年度工业增加值[1]。

从计算方法看,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不仅包括工业增加值的内容,还包括原材料的转移价值,即原材料价值在不同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工业增加值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从企业层面看,工业增加值率是一个地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其值越高,说明企业附加值越高,盈利能力越强,投入产出效果越好;从行业层面看,工业增加值率的提高体现了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等成效;从地区层面看,工业增加值率体现了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反映了其在产业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变动的规律性分析(一)我国历年工业增加值率变动情况从1994年起,国家统计局正式核算和公布工业增加值及工业增加值率。

1997年采取新的统计口径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基本在26%-30% 之间波动(见图1)。

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为26.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5%以上,美国、德国等国甚至超过了40%。

近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分别在2004年和2008年出现了两次明显下降。

我国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及其分割状况分析

我国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及其分割状况分析

我国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及其分割状况分析在我国1992年开始实行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三资企业属于常住单位,其增加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

从有关统计数据和调查资料来看,三资企业的增加值逐年增加,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过,三资企业与国内其他常住单位有所不同,它的增加值要在中外双方进行分割。

本文拟分析1993~2000年8年间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并考察这些增加值的分割状况。

一、我国三资企业的增加值总量及其变化2000年末,我国共有三资企业234783户,其中3/4以上集中在工业部门,另外不到1/4分布于农林牧渔、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行业。

工业部门的三资企业在1997年以前分为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两类,1998年以后则分为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

在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统计资料中,工业部门1993~1997年独立核算的三资企业和1998~2000年规模以上的三资企业的增加值数据基本齐全,可以直接引用。

在1993~2000年间,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的增加值由亿元增加值到5333亿元,但是增加值率却由29.9%下降到%,8年平均增加值率为%。

工业部门规模以上三资企业是我国三资企业的骨干和主体,但是在数量上只是一少部分。

近些年纳入统计范围的工业部门规模以上的三资企业均在5万户以下,工业部门规模以下和非工业部门三资企业数量在18万户以上。

后两类三资企业的增加值数据不详,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估算,以便全面分析三资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从1993~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资料来看,在三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中,规模以上的三资企业的产值约占70%,规模以下的产值约占30%。

可以设想这两类企业的增加值率大体相等,按产值比例来计算规模以下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即在工业部门三资企业的全部增加值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占70%,规模以下的企业占30%。

珠海概况

珠海概况

珠海概况珠海是一个花园式的海滨旅游城市,四季鲜花盛开,满目苍翠,于1999年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成为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以整座城市作为景区入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还获得"国家园林绿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殊荣。

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

珠海与澳门陆地相连,与香港隔海眺望,国际级水平的珠海机场,更令珠海可直通世界各地。

地理位置:珠海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濒临南海,东与深圳、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陆路相通,北距广州140公里,陆海总面积为764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640平方公里。

地貌类型多样,有山地、平原、湖泊和海洋。

依山傍海,海岸线长731公里,共有146个岛屿分布于南中国海,海岛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素有"百岛之市"美誉。

气候:珠海处于北纬21°48'至22°27',东经113°3'至114°18'之间,属于低纬度亚热带季风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4℃,全年1、2月份气温最低,进入4月,温度渐升,5-9月天气较热亦多雨,年平均降雨量1700-2300毫米。

东风为常向风,夏以东南风为主,冬以东北风为主,夏秋季有台风侵袭。

空气平均相对湿度为79%。

旅行宜关注天气预报,适时备好衣物及雨具。

若遇台风,可考虑暂不出行。

历史沿革:发掘的文物证明,上溯至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设立香山镇,属东莞县管辖;北宋设香山镇,产盐,是个盐场,故又名香山场;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划南海、番禺、新会、东莞四县濒海之地为一体,设香山县;1953年与原属中山、宝安(今深圳)等县的万山群岛、三灶岛、担杆列岛等合并设立珠海县;1979年撤县改市;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

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

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

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摘要】基于 2001—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并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中国的产业内贸易并没有与贸易总额保持同步增长,影响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有gdp和市场结构。

其中,gdp与产业内贸易有正相关关系,市场结构与产业内贸易有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 gl指数市场结构 gdp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已经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2974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9.7%上升到2010年的50.3%,这些都说明了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因此,对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模式、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些研究中又以产业内贸易最为盛行,究其原因是产业内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了。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时间序列研究gdp、市场结构、外国投资和规模经济等因素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一、理论基础、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二)解释变量从过去30多年的研究来看,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很多,主要可以把这些因素分为两类,即国家特征与产业特征。

国家特征主要包括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规模等;产业特征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国际直接投资等因素。

根据现有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本文将探讨以下因素对中国2001—2010年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可以作为对一个国家规模在经济概念上的衡量。

当一国国内生产总值规模较大时,它不仅为生产者提供了广泛的市场活动空间,也为企业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加强对差别化产品的生产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使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动与国家规模变化之间表现出正向关联的变动关系。

因此,在这里我们预期gdp对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为正,即gdp的增长有利于产业内贸易的增长。

成都市“十五”及未来15年工业发展思路

成都市“十五”及未来15年工业发展思路

成都市“十五”及未来15年工业发展思路日期:2004-11-16〖字体:大中小〗〖背景色:〗〖打印本稿〗〖关闭〗“十五”(2001—2005年)和21世纪前15年(2001—2015年)是成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阶段。

在这一阶段,成都工业肩负着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使命。

为实现这一使命,我们就成都工业发展的思路提一些粗线条的想法。

一、成都工业发展现状(一)成就和不足1.发展的成就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健康成长,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宽广的工业体系。

特别是“八五”期间,成都市工业长足发展。

进入“九五”后,尽管经济环境趋紧,但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仍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九五”目标有的已提前完成,与此同时,工业经济的运行也出现了不少好势头,表现为:(1)工业经济的产出总量持续高速增长成都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由1995年的872.09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1220亿元,增长65.12%,年均增长18.20%。

工业增加值由1995年的264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417亿元,增长57.9%,年均增长16.5%。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产业和加工工业协调发展。

在基础产业中,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加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轻重工业的比重趋于合理,其中效益较好、且符合规划方向的轻工业的比重快速增长,至1997年末,轻重工业的比重已达到0.53:0.47。

在轻工业中,发展较快的产品有啤酒、无酒精饮料、食用植物油、化纤等等。

部分具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快速成长,如医药工业,其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37.29%;食品工业,近两年其独立核算食品企业的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3.63%;机械工业、电子与信息工业的发展速度略低,但仍然保持了15%-16%的较高增长速度。

大中型企业在全市工业中的产值份额虽有下降,由56.19%降为49.78%,但是全市确立的重点优势企业健康发展。

《贵州省工业化》发展过程分析及所处阶段判断未完稿

《贵州省工业化》发展过程分析及所处阶段判断未完稿

贵州省工业化过程分析及所处阶段判断一、贵州省工业化过程分析(一)贵州传统工业化的历史背景及特征分析1、是在人均收入水平极低的条件下推进工业化的。

建国以来,贵州在中国就是属于经济落后地区。

以1952年作为贵州工业化的开始期,当时贵州的人均GDP只有58元人民币,按当时的汇率计算大体相当于25美元。

改革以来的贵州工业化进程,也是在人均收入水平极低的条件下推进的:1978年,贵州的人均GDP也只有175元人民币;到2001年,贵州的人均收入GDP在全国是最低的,只有2895元人民币,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全国人均GDP 最高的上海比较,上海人均GDP是贵州人均GDP的12.9倍。

2、是在传统体制下开始的工业化。

和全国各地一样,从“一五”时期开始,贵州的工业化以计划体制为制度基础。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贵州的工业化进程的制度背景也处于转轨时期。

但贵州相比全国来看,显得有些落后,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比重过高的所有制结构制约了贵州工业化的进程。

3、是在开放程度落后的条件下推进工业化的。

贵州处于我国的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偏僻。

在改革开放以前,贵州曾经作为我国的“三线”重要基地,贵州除了按照国家的计划统一部署进行建设外,和外界接触比较少,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甚至还充满神秘色彩。

即使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的对外开放程度还是落后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三资”企业对工业的贡献看,贵州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1995年,全国“三资企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1.67%,而贵州“三资企业”占贵州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71%,到2001年,全国的“三资企业”比重升至28.52%,而贵州则下降到2.26%。

从利用外资情况看,即使是在西部地区贵州也是属于落后的省份。

2001年西部地区各省、市和自治区中,贵州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2829万美元,仅高于宁夏和新疆(西藏除外);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中,贵州的外方注册资金为78864万美元,仅高于西藏、宁夏和新疆;从进出口情况看,贵州进出口总额为86669万美元,仅高于西藏、青海和宁夏,出口额为51281万美元,高于西藏、甘肃、青海和宁夏。

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估计数据

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估计数据

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估计数据,中国中小企业总数约在1000万家左右,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

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40%、60%。

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

中小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反映在这些总量数据上,更反映在经济生活的层次性上。

那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估计数据,中国中小企业总数约在1000万家左右,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

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40%、60%。

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

中小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反映在这些总量数据上,更反映在经济生活的层次性上。

那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一般来说,大中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在小城市、县城及县以下,通常不仅很难有大中型企业,而且也很少有国有工业企业。

全国县及县以下广大地区,生活着10亿以上人口。

一个时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县的经济不景气、财政困难、农民负担沉重等问题日益严重,主要原因也在于这些地区既没有什么国有大中型企业,又没能发展起非国有的中小企业。

显然,县及县以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长期以来对企业分类采用的是所有制标准,而不是国际上通行的依照企业规模进行分类的标准。

这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一种体现政策扶持指向或利益分配的企业分类标准。

实际上中国政府一直是在根据所有制的类型设计企业发展和改革政策。

从1995年以后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扶持政策中可以看到,如果没有所有制的分类,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会遭遇到非常多的困难。

如减免税政策、国有企业封闭贷款政策、国有企业停息挂账政策等等。

因此,迄今为止中国企业类别划分标准仍然体现着对非国有企业的歧视。

上海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结构分析

上海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结构分析

上海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结构分析林涛【摘要】利用偏移-份额分析方法,探讨了上海国家级开发区在"九五"期间工业结构的变动状况,指出了各开发区工业结构的优劣和竞争力的强弱.研究表明,闵行、漕河泾和浦东3个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结构比较好,但工业发展速度较慢,工业的竞争力较差.【期刊名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5(034)002【总页数】5页(P106-110)【关键词】上海;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结构【作者】林涛【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2002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90 引言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大类型.另外,类似性质、但功能明确的开发区还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保税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等3种类型.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3个.上海现有闵行(1984) 、虹桥(1984)、漕河泾(1984)等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桥(1990)、松江(2000)两个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1992)和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1991) 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1990)、外高桥保税区(1990)等8个不同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其中,闵行、虹桥、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务院1984年首批批准举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坐落于浦东新区境内,是浦东新区重点开发的小区,而浦东新区本身是国务院于1990年批准的实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城区.经过12年的开发建设,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实际已形成了“一区六园”的新格局,即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大学科技园区、中国纺织国际科技产业城、金桥现代科技园和嘉定民营技术密集区.2002年外经贸部与各国家级开发区合作,从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经营成本、人力资源及供给、社会及环境、技术创新环境6个方面对各国家级开发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投资环境最好的5个国家级开发区依次天津、大连、广州、昆山和宁波开发区 .而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其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区或实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开发区(闵行、虹桥、漕河泾、浦东)没有一个位列其中.为此,本文拟从上海国家级开发区在九五期间的工业结构变动状况,考察其发展状况.2 上海国家级开发区产业结构特征表1为上海几个国家级开发区的特征行业(即园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或主导行业).总体来看,上海国家级开发区的产业结构有如下明显特征:(1)开发区类型齐全,产业结构呈多样化格局上海不仅拥有全国唯一的以外贸为主体的开发区(虹桥),还有全国唯一的金融贸易开发区(陆家嘴).在工业领域既有实行国家一般开发区政策的园区(闵行),也有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双重政策的园区(漕河泾),还有国家重点开发的、目标功能明确的高科技园区(张江),另外还具有兼备工业与外贸产业的出口加工区(金桥、松江)和保税区(外高桥).这种开发区类型的组成直接导致了上海的国家级开发区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即金融、外贸、物流、机电、食品饮料制造、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技术创新与研发等多种产业.(2)外向型突出,外资工业居重要地位仅从表2就可反映闵行、漕河泾、虹桥、张江等开发区的外资工业的绝对优势.表 1 上海国家级开发区行业分布园区特征行业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轨道交通、电站设备为代表的机电产业;以血制品、常用药物为代表的医药、医疗产业;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轻工产业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贸易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微电子、计算机软件、通信)、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松江出口加工区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精细化工、轻工机械金桥出口加工区轿车及零部件、微电子、现代通讯、新一代家电、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张江高科技园区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与研发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贸易外高桥保税区自由贸易、出口加工、物流仓储、保税商品展示交易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浦东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各开发相关网站资源.表 2 上海国家级开发区(部分)主要经济指标(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三资企业产值比重)工业销售产值年末资产总计产品销售收入(三资企业销入比重)利润总额税金闵行154.79(99.83%)149.96134.01157.31(99.82%)10.828.77漕河泾98.83(82.77%)99.19124.16112.44(82.60%)13.853.96虹桥0.32(78.13%)0.250.500.350.090.02张江41.23(85.80%)41.0953.1941.14(95.87%)1.652.65浦东1822.19(55.56%)3093.411880.08(55.17%)128.4988.30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上海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3)工业产业结构新,高技术产业集聚,创新潜力大上海国家级开发区的工业特征行业几乎涵盖了国家致力发展的11项高科技产业领域的全部(表1).高新技术产业在园区内的具有突出的集聚特征,例如,漕河泾开发区经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6%;张江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软件产业园,集聚了210家软件企业和全市1/4的IC设计公司,引进和投资组建了65家集成电路企业.经过近10年的开发,张江园区已经构筑了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创业基地等3大国家级基地框架.3 研究方法与数据本文采用偏移-份额分析方法(Shift-Share Method,简称SSM)对上海市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结构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具有综合性、动态性,是揭示区域部门结构变化原因、确定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关于SSM 模型及其指标的具体应用可见参考文献1,此不赘述.这里仅根据i区域对于所在大区的相对增长率L,将区域的竞争状况修正为:W为结构效果结果指数, U为竞争效果指数,0≤L≤1.除了特别说明之外,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上海市统计年鉴1997》、《上海市统计年鉴2001》,《浦东新区统计年鉴1997》、《浦东新区统计年鉴2001》.由于统计年鉴只反映出闵行、虹桥、漕河泾3个开发区的工业统计数据,而虹桥、陆家嘴开发区主要产业不在工业之列,金桥、松江出口加工区和外高桥保税区存在开发区内部经济统计数据可获得性的问题,同时浦东新区本身按照国家政策就是国家级开发区,因此,下文关于上海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结构分析是针对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浦东新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根据工业统计口径和闵行、漕河泾两个开发区的工业行业实际情况,这两个开发区的工业部门不尽相同.同时,由于这两个开发区的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自来水均来自所在全市的或所在城区的相应行业,故分析中未考虑这些行业.浦东新区是一个完整的城区且规模相对较大,其工业结构也比较完整.分析时段为1996~2000年的“九五”计划期间,以产值反映规模.4 九五期间上海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结构偏移-份额分析结果上海在“九五计划”中确立汽车制造、通讯设备制造、电站成套设备及大型机电设备制造、家用电器制造、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钢铁工业等六大支柱工业在工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重点培育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现代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的三大产业为下一个五年计划的新支柱产业,同时重点对轻工、纺织、仪器仪表、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造船八大行业进行调整和改造.根据九五计划实施状况,在工业方面,高新技术工业进一步向工业开发区和高科技园区集中,工业六大支柱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20%.十五计划中,上海把信息业、金融业、商贸流通业、汽车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房地产业列为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用于促进经济增长;将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环保产业、现代物流业列为积极发展的新产业,用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发展石化、钢铁等基础产业,加快升级改造造船、轻工、纺织、食品等传统工业.根据闵行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和浦东新区的偏移-份额分析表(限于篇幅,本文未列出),利用偏移-份额分析表中的部门优势(PDij),通过SS分析图进一步分析,得到表3.结果表明,上海的国家级开发区在九五期间比较好地体现了政府发展工业的意图,对上海的工业发展以及调整改造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表 3 上海国家级开发区SS分析图主要结果具有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基础好竞争力强的部门闵行开发区电子通讯、化学制造、医药制造、食品制造、金属制品电子通讯、医药制造、化学制造、仪器仪表、食品制造、化学纤维、漕河泾开发区电子通讯、电机器材、仪器仪表、食品制造、化学制造仪器仪表、电机器材、化学制造、食品制造浦东新区电子通讯、交运设备、石油炼焦、塑料制品、医药制造、金属制品、饮料制造、普通机械电子通讯、交运设备、饮料制造表 4 上海国家级开发区九五期间工业结构偏移-份额计算结果指标闵行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浦东新区份额分量Ni0.20635.232625.9587结构偏移分量Pi58.4100105.9888628.8040竞争力偏移分量Di-29.9764-87.1317-179.7308部门优势PDi28.433718.6574449.0732经济增量Gi28.640024.0897475.0319对全市的相对增长率L0.89530.97151.0685结构效果指数W1.06661.83731.1976竞争力效果指数U0.83770.53070.8922从工业总体情况来看(表4),关于上海国家级开发区的工业结构在考察期间的变动,得到如下结论:(1)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速度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原因是该开发区竞争力较差,竞争力偏移分量为负值,竞争力效果指数小于1.但是,结构效果指数大于1,说明工业结构比较好.(2)漕河泾开发区工业发展速度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其竞争力较差,竞争效果指数仅为0.5307,竞争力偏移分量亦为负值.但其结构效果指数远大于1,说明工业结构比较好.(3)浦东新区工业发展速度仅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竞争力状况欠佳,但竞争力效果指数也仅为0.8922,而且竞争力偏移分量为负值.其结构效果指数1.1976,新区工业结构总体尚可.一些相关的研究也表明,上海制造业的总体竞争力不强,4/7的行业竞争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广东的差距很大,只有6个行业竞争力领先于广东,而这6个行业除了医药制造业其余基本上是传统制造业(蔡建娜,2001).在产业发展上的结构、投资、中试环节、自主创新及其能力、新技术开发风险、科技合作、信息流通、产品市场开发、条块体制、激励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沈玉芳等,2001;周向红等,2002).5 上海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基于SS分析结果,笔者认为,"九五"期间,闵行、漕河泾和浦东3个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发展速度较慢,工业的竞争力较差这两个问题应当引起上海市政府的充分重视,并采取切实有利的政策措施,努力使国家级开发区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创业的示范区和利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源.以下几点在政策或措施的框架上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1)加强国家级开发区之间的产业协作与分工,外部的市级开发区以及上海市的其他行业应与之更好地之配套与合作.上海的国家级开发区类型齐全,从金融、外贸、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加工、保税贸易等的产业结构多样化,在客观上开形成了发区之间产业协作与分工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各开发区的上级管理部门不同,存在着条块管理的协调问题,如浦东4个重点开发小区的上级为新区政府,其他4个开发区的上级为上海市政府的不同部门.因此,市政府应着力解决各开发区之间在投资、产业结构、生产配套、产品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分工的机制,在园区发展政策与规划方面更应该协调配套.另外,上海市的9个市级工业开发区以及其他制造业基础在产业链上也应该与国家级开发区形成良好的配套关系,尽可能优化配置资源.(2)加快培育和完善国家级开发区内的产业集群机制.产业集群是国外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的典型特征,高技术产业集群可以带来知识益处、创新资源的获得、追赶效应、拉拨效应、吸聚作用和根植性(刘友金,2001),如美国的硅谷、英国的苏格兰科技区、印度的班加罗尔、台北的新竹科技工业园、法国的昂蒂布、芬兰的赫尔辛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等都是国外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中的产业是狭义的产业,上海的国家级开发区的特征行业大多符合产业集群的要求.而上海国家级开发区与我国大多数开发区一样,多以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等吸引企业入住形成企业空间集聚,更有企业是政府直接投资创办,缺乏强烈的根植性.因此,如何形成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良好的创新网络与创新环境,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借鉴国外成功高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是上海国家级开发区提高竞争力、加快发展速度的重要环节.(3)提高国家级开发区特征行业在国家乃至国际市场中的地位.这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具体表现在这些行业所具有的提供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上,即产业具有的市场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能力、产业面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与产业协调、环境保护相关的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根据国内外以及上海市的实际工业发展状况,政府的咨询或决策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开发区工业竞争力产业评价与预警模型系统,实时考察各开发区的竞争状态,不失时机地采取相应对策,应当是一个提高开发区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可以通过建立由行业增长率(由行业市场增长率的动态变量构成)、行业内竞争力(由行业区位商构成)和行业贡献率(由行业销售收入比重构成)建立的工业结构竞争力模型(王秉安,2001)或通过其他方法构建类似的模型(如陈红儿等,2000;聂辰席,2002)均可以达到考察工业竞争力的效果.参考文献:[1] 李碧艳,等.SHIFT-SHARE方法在城市经济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国土开发与研究,1992,2(2):25-27.[2] 蔡建娜.上海制造业结构和竞争力分析.上海经济研究[J].2001,(2):21-25.[3] 沈玉芳,等.知识经济背景下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与问题[J].经济地理,2001,21(5):541-544.[4] 周向红,等.长江三角洲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分析与评价[J].上海经济研究,2002,(3),60-65.[5] 李均.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评价理论分析与指标体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5):68-73.[6] 陈红儿,等.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案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0,(1):99-104.[7] 王秉安.区域工业结构竞争力模型初探[J].工业经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1,(11):37-42.[8] 刘友金,等.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优势与我国高新区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1,(2):33-37.[9] 聂辰席.邯郸市工业竞争力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6):58-6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